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2024-04-23

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让环保走进生活》校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唯一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3、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手抄报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课前准备: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树木茂盛,让鸟儿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心愿,保护美丽的家园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保护环境的知识。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播放课件,指导看图

1、教师播放八幅破坏环境的课件,同学们仔细看图。

2、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从思想上己经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老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付出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㈠、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㈡、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资料。

1、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⑪、酸雨污染

⑫、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

⑬、臭氧层破坏 ⑭、土地沙漠化 ⑮、森林面积减少

⑯、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⑰、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⑱、水土流失

⑲、城市垃圾成灾

⑳、大气环境污染

2、“六.五”环境日

1972 年6 月5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出席会议的代表,广泛研讨并总结了有关保护人类环境的问题和现实问题,制订了对策和措施,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这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把第一次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推向高峰。为了纪念6 月5 日这个重要的日子,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它定为世界环境日。

3、我国四十个大中城市严重缺水

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对全国236 个城市调查,有188 个城市缺水,每天缺水1240 万吨,相当于目前全国城市供水能力3900 万吨的31.8 %,其中严重缺水的大中城市有4 0 个,每天缺水430 万吨。这4 0 个严重缺水的大中城市有人口3000 多万,占全国城市人口总数的3 0 %;工业产值1200多亿元,占全国城市工业产值的3 1 %。按万元产值耗水量300吨计算,全国城市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约900亿元。

4、地 球 日

“地球日”活动起源于六十年代美国公众对政府盲目发展,耗尽资源,破坏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反思。1970年4月22日,第一届“地球日”活动在一些大学生的主持下开展。全美有2000万群众集会,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这次活动被称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此后,“地球日”活动逐渐被世界其它国家所接受,成为一个自发性的全球节日。

5、环保标语

①、保护环境就是选择了宁静。②、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③、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④、树立节水意识,反对浪费水源。⑤、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⑥、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家园。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⑨、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⑩、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三、说一说

同学们,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环境的,请大家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四、考一考

1、教师播放课件,出示有关环保的问题。

2、环保知识调查

⑪、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

A、随手关灯、人走灯灭 B、夏季为了凉爽要多开空调 C、节约用水,关好水龙头

⑫、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A、自觉地不用、少用难解的塑料包装袋 B、乱扔塑料垃圾C、什么方便用什么

⑬、我国植树节定为每年()A、3月10日 B、3月15日 C、3月11日 D、3月12日 ⑭、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6月5日 B、6月26日 C、5月12日 D、10月20日 ⑮、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

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⑯、洗衣物时选无磷洗衣粉是因为()。A、保护衣物 B、防止污染 C、保护双手

⑰、最为清洁的无污染能源是()A、煤 B、太阳能 C、核能

⑱、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湿地被称为()。A、地球的心 B、地球的肺 C、地球的眼睛

⑲、有“国宝”之称的动物是()A、金丝猴 B、蓝鲸 C、白鳍豚 D、大熊猫

⑳、有“森林医生”之称的是哪种鸟?()A、麻雀 B、啄木鸟 C、杜鹃 D、布谷

⑴、有“捕鼠能手”之称的是哪种鸟?()A、大山雀 B、鸵鸟 C、猫头鹰 D、杜鹃

⑵、地球上约90%的氧气来源于下面哪类植物的光合作用?()A、绿色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

五、表演节目

相声《争做环保小卫士》

六、环保手抄报展示

七、小练笔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编写保护环境的诗歌或儿歌。

八、学习《环保宣誓词》

九、课外拓展(自主选择一道题完成)

1、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办一份精美的手抄小报。

2、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习作。

篇2: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但我越来越忧郁了,因为我身边的好朋友一个一个消逝了。只因为我们生长的家,越来越脏,人类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海洋污染了,就连美丽的珊瑚礁都被破坏的很惨了,白色的珊瑚看起来奄奄一息,看了好心疼。

珊瑚礁一直都是我们小鱼儿的好朋友,可以尽情的躲在里头,不怕大鱼来吃,也可以在里头玩游戏。如今,这个庇护所却生病了,害得我们根本躲不过大鱼的魔掌,小鱼儿的数量就更稀少了。

污水的排放,轮船的漏油,把海洋变得像最大的污水池。海底生物们的生活环境恶劣极了,小鱼儿我常常喘不过气来,觉得快要不能呼吸,我不想死,我多么怀念那个美丽健康的海洋。

篇3: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是新课程教学策略的首要原则。”作文教学要想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有真情可写, 就要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它就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在它那里求知、感悟、怡情、审美, 由此就能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一、走进大自然, 进行观察体验

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 以及爬山钓鱼、滑冰玩雪, 只要留心, 就可发现天地万物皆可入文。可是, 有些学生常常熟视无睹, 一到写作就觉得“无米下锅”, 更谈不上创新。因此, 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体验, 学生的收获远比听几节课的写作指导多。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司马迁就是因为走遍大川名山, 才有绝唱《史记》的问世;李时珍就是因为跋山涉水, 尝遍百草才著有《本草纲目》;柳宗元就是因为被贬而寄情于山水, 游历永州, 才有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那些古代诗人也是因为曾经钟情于山水, 才有了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传诵。所以, 我们应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体验, 获得写作的源泉, 为写作储备素材。

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进行景物描写:“屋外的风凛冽地吹, 吹透了单薄的外套。太阳好像是躲在一大片蓝色的厚玻璃后面, 只透出微微的一点光, 没有丝毫的温暖, 心也凉了半截。”“清晨的天空, 笼罩着一层透明的阳光。叶子还在沉睡, 沙沙地呓语……正午的操场, 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叶子边缘镀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好像长大了些……傍晚的教室, 阳光偷偷地洒进来, 树叶轻轻摇摆……”如果学生没有走进大自然进行细致观察和体验, 就写不出这样生活气息浑厚的美文来了。

二、融入生活, 进行情感体验

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储备情感。目前, 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究其原因, 就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没有加入丰富的情感因素。即使学生写了作文也是流水账, 无滋无味, 所写的内容也只是骨架, 没有血肉, 没有灵性, 个性更是无从谈起。把学生带进生活, 融入生活进行体验的过程就是为作文储备情感的过程。

如教室外飘起了进入冬季的第一片雪花, 教师就可带领学生来到室外, 让学生扬起脸颊去体验一下雪花融化的动态过程,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受到飞雪的细腻与温柔。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飞雪融化这样事情, 这些事情很容易让你心动, 更会令读者感动。融入了生活, 学生会从石缝中的小草中感悟到生命的强大, 从娇艳夺目的花朵里读出生活的美好, 从母亲的唠叨中品尝出爱的味道, 从父亲的严厉中感受到爱的深沉……

例如, 有一位小作者就把母亲做的小米粥, 称之为“母爱米粥”, 把父亲让给自己的咸鸭蛋的颜色称为“幸福的颜色”。看, 这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晚饭里有我最心爱的‘母亲米粥’。热气袅袅地上升, 碗中泛着鹅黄色鲜艳的光泽, 还等不及它凉下来, 我宁愿烫了舌头也要先喝几口!

嗯!美味极了。鹅黄色的米粒一颗颗充实饱满, 嚼着都带劲!一下子, 一碗就干净了。

一碗一碗鹅黄色的小米饭就这样幸福了我, 也因这一碗碗‘母爱米粥’, 在许多同学得胃病时, 我依然健健康康, 白白胖胖, 这———我的至爱也真算功臣了!

不仅仅是米粥我爱, 咸鸭蛋也是宝贝呢!尤其是那鹅黄色蛋黄。天啊!我都快流口水了!沙沙的, 带有淡淡的香味, 仿佛整个人都置身于流水和乡村田野之中!爸爸最了解我, 所以每次切鸭蛋, 都故意一半大, 一半小。把大的留给我, 盘子里那一抹鹅黄似乎也有了温度, 映得整个人都那么温暖……

‘快吃啊!’同伴又把我拉回了这嘈杂的食堂, 粥已经凉了, 可我此时却端起碗一饮而尽, 因为我知道, 只有喝下这碗粥, 我才能面对更多的困难, 才能在不久的将来, 用最温暖的‘女儿米粥’和‘女儿蛋黄’来报答他们!

那种鹅黄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那种浅浅的色泽, 便是我的幸福的颜色!”

作为教师, 我们要带领学生融入生活, 教给学生体验生活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储备情感。学生往往对那些曾引起过自己强烈情感反应的事物印象深刻, 当他们把这样的事物写入文章时, 便觉得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三、感悟生活, 进行审美体验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想作文言之有物, 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 让他们学会审美。有些学生总觉得生活不过如此, 万物也总是平淡无奇。这正说明这些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 缺少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有了“慧眼”, 有了生活的感悟, 学生就能体验到美, 就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很多闪光的东西。

下面三个情景就是一个小作者感悟生活, 进行审美体验过程:

情景一:马路边感悟一颗真诚的心

雨过天晴, 我走在泥泞的道路上。这时, 远处一辆小轿车驶来, 我意识到它将溅起泥点弄脏我的衣服, 但无法避开, 只能等待厄运的降临。突然, 车子速度慢了, 从我身边缓缓驶过。我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这就是一颗真诚的心。

情景二:坡道上感悟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在一条缓缓而上的坡道上, 一个年迈的老大爷吃力地蹬着三轮。他气喘吁吁, 汗流浃背, 尽管他努力蹬着车, 但车却纹丝不动。忽然, 他轻松地上了陡坡。他回头看了看, 原来是一位骑车的年轻小伙儿在后面帮忙。他笑了, 真诚地笑了, 那个小伙儿也笑了。哦, 这是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情景三:海滩上感悟一颗博爱的心

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 海水荡来荡去, 轻轻亲吻着大家的脚丫, 洗涤着我们童稚的心灵。哎呀!是什么东西扎到了我的小脚丫?好家伙, 是螃蟹!它在慢慢地横爬着, 它是在爬向它的家园———大海。“妈妈, 我们帮小螃蟹快点找到家园, 快点找到妈妈吧!”一位小女孩边招呼妈妈边把小螃蟹一个一个送回了大海。朋友们, 这就是一颗博爱的心呀!

再看, 另一位同学是这样感受喷嚏的:“鼻子酸溜溜的, 鼻子痒痒的, 一声‘啊———嚏’后, 随着唾沫喷出来, 溅在地上, 好似一个梅花印。”喷嚏人人都打过, 但不见得人人都感受细腻。这个学生却从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进行了感受, 且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真令人不禁想起施耐庵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写作手法。

总之, 学生有了这份能力, 生活处处充满了爱, 万物具有了灵性, 事事都有了哲理。静的可以化动, 动的又可以用静的来衬托, 动静结合, 曲折委婉, 波澜起伏, 读来真是娓娓动听, 真切感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只有自觉地融入生活, 体验生活, 用心灵去感悟生活, 才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只有多留心、多思考, 在提笔写作时, 才会下笔千言, 情真意切。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让学生融入生活, 感悟生活, 让学生充分体验, 才能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文, 作文也才能有内容和情感, 才能打动人,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篇4: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我们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愿意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开始你的绿色人生!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只要我们改变既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将使人类生存无法持续。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责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无论你多富裕,都无权挥霍地球资源。节约,在这里不只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环保时尚。你会因关心地球、关怀未来而受到尊敬。挥霍,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为你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毁掉后人的生存根基。

请珍惜你手中的“绿色选票”——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我们的每一个消费行为都潜存着一个信息。我们应该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运输、消费、废弃的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品,那么这些信息就将汇集成一个信号,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正确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走进多次使用和永续发展的时代——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刮刀、一次性笔、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灾难。

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和新的生活时尚。选择这种时尚虽然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我们的环境意识。因为我们不愿透支后代的资源,来营造自己一时的方便。

善待地球的生活,是人人可以接近的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信号,它刺激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的技术;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要求,它鼓励着政治家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承诺,它提醒当代人去保障后代人生存的权利。

善待地球,是一种时尚,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绿色,也就渗进了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在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正如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

善待地球,也是一种回归。向崇尚亲情、崇尚自然的东方文明的回归,那种无节制消耗地球物质的文明是残缺的文明,它会毁掉我们的自然家园,也荒掉我们的精神家园。物质文明若不与环境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短暂的满足和永久的厄运。

善待地球,又是一场变革,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阶层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变革。它需要智慧去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良知去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需要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更需要勇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习惯,它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因为它的成败所系,使人这个物种生存或者毁灭。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有,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爱国的公民,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请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作起。

篇5: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可是,有些人却不爱惜地球妈妈赐予我们的一切。他们在河边建立工厂,把大量的污水排放到河里,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变暖;他们滥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造成全球到处都是白色污染;他们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沙尘暴越来越多;他们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使得一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再看看他们造成的后果吧:漫天的黄沙替代了绿色的林海;美丽的风景区变成了荒野;臭氧层出现破洞……这些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

篇6: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摘 要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尝试迁移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挖掘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大胆尝试,关注生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要突出“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4-0019-02

中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有着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有报道说,在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时,一位年仅十岁的英国女孩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游玩时,突然看到海水翻起了很多的“泡泡”,随即告诉妈妈说,将会有海啸发生。正是由于她的警告,这个海滩上无一人伤亡。小女孩也因此被媒体赞誉为“海滩天使”。“海滩天使”的这份“先见之明”,正是得益于她在学校地理课上学习到的有关海啸的知识。她说:“地理老师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十岁的小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避开百年不遇的灾难,而我们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何呢?好多大学生在地图册上找不到具体某一地方的地名,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因为不会查看地图而找不到方向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感触很深,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如何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教会他们处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的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尝试。

一、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

1.地理知识源于真实生活

(1)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太阳、月亮、云、夜晚星空的变化,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夏季时的运动轨迹和白昼时间长短的情况,并与冬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观测在晴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云的形状分别有什么不同。

(2)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服饰上:西藏牧民习惯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这样的穿着既能散热又可以抵御风沙。民居上: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这样会冬暖夏凉。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长而炎热,人们习惯睡木床或竹床。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则由于气候干旱,所以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云与降水的关系;成语“沧海桑田”则揭示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学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事例可应用于教学上,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地理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更要注重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养成,要使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平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在上工业区位选择时,我引用同安厦绒造纸厂建成后东溪水质严重恶化,究其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由于造纸厂是水源污染的企业,厦绒造纸厂位于同安城区东溪上游由于大量废水排入导致东溪水质严重恶化,作为决策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我想就不会将该企业布局于此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又如我讲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时,我引用如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当地人们喜欢坐北朝南的房子?为什么冬季要注意做好保湿工作等。以上这些均为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只要学生能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训练学生走向生活实践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下一篇:若爱倾尽所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