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2024-04-21

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精选11篇)

篇1: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摘要: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本文拟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结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育学生接受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刻不容缓。以下笔者就浅谈在教

育实践中积累的几点‚环保教育‛经验: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小学常识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有的篇目直切环保主题,如第十二册《现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整篇文章讲述了“人口激增、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三大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各国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的治理情况,高年级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而像第十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三年级教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我精心录制了两段声音:马路上嘈杂的汽车喇叭声和小商贩叫卖声,及古筝《高山流水》的演奏声,上课时分别播放给学生听,大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一致认为,嘈杂的声音使我们注意力分散,心情烦躁,对人体有害,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拓宽了学生的环保知面。这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

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五年级学生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继我校被评为市级绿色文明学校以后,校团委和政教处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开始为创设省级绿色文明学校做准备了。整个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借此带动相关环保活动向家庭、社区推广,向学生的爸爸、妈妈及亲戚宣传环保意识,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本次活动的内容有绿色植物角评比活动、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校团委组织的垃圾回收活动、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境保护主题队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等等,通过参与上述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活动期间,在校园、公园、街头及社区,学生们自觉地开展‚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洁、齐、美‛活动,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温州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三、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像‚龙湾区上江河的水质调查与监测‛‚机场路绿化带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关于‘人民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调查丢弃的塑料瓶‛、等等。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学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把从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他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

后,就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收集丢弃的塑料瓶‛课题组的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整个温州一年要丢弃45亿多个塑料瓶,已产生了‚白色污染‛问题。由此研究认为必须采取高科技或新方法切实加以解决,如采用可降解的塑料瓶或其他替代品。为此,课题组还给环保局的决策人寄了一封信,表明他们对‚白色污染‛问题的担忧,并请教环保专家有关解决‚白色污染‛的更好方法。通过调查与监测上江河水水质,同学们发现河水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而且河水受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为此课题组还向有关部门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河水污染问题,并以全校广大师生的名义向上江河沿岸居民发出保护上江河的倡议。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四、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

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并有实际行动。如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或不限于形式和时间社区组织的“告别不文明、不卫生文艺演出”等。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与共享吧!

[参考文献] 余惠娟 《环境问题与教育》、《新人类的成长》,《人民教育》2001年6期

篇2: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今天,在视频学习的同时,我就一直在心里不断地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重视了吗?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我重视了吗?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也担任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接触了许多、许多形色各异的学生,他们的一些异常的举止我是否认真地思考过,那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当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回味,我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而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否能够做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更是尤为重要。

还记得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在初一刚上我们班的时候,总爱在办公室门口露出一张笑脸,张望一下就走了,经常这样做。教师节到来了,虽然我在班上强调不让学生花钱给老师买礼物,但她还是用零花钱给每位老师送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她在我的眼里,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却是一个有爱心的快乐单纯的小女孩。但后来事情却越来越不对劲,有位美丽的女同事说这个女孩老是跟着她,是不露声色地跟着,有时躲在家属楼旁边,有时藏在一棵大树后,下课的时候,她就会到办公室门口张望一眼,原来她是为了多看一眼女老师。每当女老师走过她的座位,她总能嗅出老师的身上又换了哪种洗发香波的气味,她对同学们说她非常爱这位老师,她还在日记里细细地叙说着这份情感,有时甚至担心如果自己得了重病离去了,让老师知道了会不会非常难过,她就像一位勇士想时刻保护着她心目中柔弱的女老师。女孩的举止好似越来越异常,已经有点影响到女老师的正常生活,而班里,关于这个女孩有同性恋倾向的传闻在悄悄地流传,给这位女孩开始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不敢大意了,联系到了家长,也咨询了一些心理专家,最后分析这个女孩就是在家庭中有一种父爱的缺失,她把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对她最好的温柔的女老师身上,她仅仅是步入了一种爱的误区,只要她周围的人都能用心的去关心、爱护她,她还会回归原来的生活。后来,因为分班的原因,女孩离开了我们班,这场“同性恋**”就这么收场了。但这件事情却引起了我很大的震动,在女孩的问题上,或许我们大部分老师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了,而没有真正走近孩子的心灵,去关心她,去引导她,让孩子的内心本就缺乏父爱的同时又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所以当女老师用温柔、亲切的话语和她交谈时,她就萌发了热爱这位老师的情感甚至做出了一些过度的举动。因为爱所以爱,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饱含着爱的情怀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关注着学生的心灵,所有爱的缺失都会被填补,所有潮湿的心灵都会洒满阳光。爱,是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一种素养。

一直不能忘却另一双忧郁、漠然的双眼,那也是一位女孩。来到我班后,好像很少见她笑过。我试图接近她,和她谈心,但她单调的表情一直不变、冷漠的眼神一直飘忽在别处,我不知道是什么让这个女孩紧闭心扉。后来,女孩的爷爷来到学校,和我谈起了女孩的家庭。原来女孩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给女孩一种有声的教育,女孩一出生,就被爷爷领回家抚养着,而她的父母却单独住在自己的家里。十多年了,女孩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疏远着自己的亲生父母。听完女孩的故事,我心痛了,又是因为爱的缺失,让一个花季女孩躲在心的堡垒里,远离了一种阳光的生活。我该怎样去唤醒孩子的心灵呢?我做过好多努力,但收效甚微。这个女孩已经毕业走了,留给我的总是一种深深的遗憾。或许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很浮浅,或许我对这个学生还不够用心,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真正走近孩子的心灵。这应该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例子,但却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仅仅在课堂上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思品老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一颗细腻、柔软、敏锐的心,善于捕捉学生心灵的变化,善于找准合适的机会,疏导心灵,因人而异,持之以恒。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更好的让心理教育从书本走进生活,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洒满阳光,让我们借助研修这方平台共同来探讨吧。

篇3:让爱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

师德是人梯, 给求实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 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绽放;师德是渡船, 搭载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 是驿站, 是理想之火、生命之花, 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更是教育的生命。

而师德的核心则是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 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 就会破碎, 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呵护, 这种呵护就是爱。

无私地奉献爱, 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又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回首十年的教学历程, 我每天以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原则鞭策着自己, 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从不让一节课随意度过。清晨伴着星辰跨进校园, 夜晚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中, 灯下要为每一节教案倾注心血, 认真准备教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向40分钟要质量, 对于每个差生都要给他们及时的鼓励和辅导, 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 把一切课余时间都无私地奉献给学生, 因为我知道, 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只有缺少科学教育方法的老师, 教师的爱, 必须通过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

记得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第四年, 我班转来一名打架捣蛋出了名的学生, 父母离异, 没有人关爱, 于是就产生了逆反心理, 学习成绩不好。于是, 我时常和他谈心, 和他讲哥们义气, 交朋友, 了解他的内心, 让他尝试成功的喜悦, 让他取得同学们的好感和信任, 抓住一切机会给予他表扬, 帮他找回自信, 并持之以恒, 让他多参与班级活动, 担任班干部, 在管理同学的同时, 也学会管理自己, 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他……渐渐地, 他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 他不再捣蛋, 树立了一个新观念:“我是好学生”。不仅如此, 我还经常给他买学习用品、各种水果, 中午给他买饭和我一起吃, 在他生病时, 细心地照顾他。为了让他得到亲人的关爱, 我曾几番周折才找到他的父母, 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 他们终于歉疚地表白:为了孩子做种种努力。就这样, 我和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成了班里的三好生, 在我调离学校时, 他泪流满面:“老师, 你走了我怎么办?你是一位好老师, 我想永远做你的学生。”

泪水早已涌入我的眼睛, 滑过了我的面颊, 一种难舍的力量让我紧紧地抱住了他, 我把爱无私地献给了学生……学生回报我的是深深的感激, 生活回报我的是成功的欣喜。为了学生, 需要博览群书;为了学生, 常常冥思苦想, 绞尽脑汁, 用尽方法, 观察, 鼓励, 写信, 写纸条制订目标, 这些都源于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因为爱的力量, 才有信心, 才有耐心, 才和孩子贴心, 才会成功。爱是付出, 是给予, 是无私的奉献, 是自我牺牲。

初来伊通实验小学, 领略了伊通唯一窗口小学的校风校貌, 上下一心, 高素质的教育, 高质量的教育……山外青山楼外楼, 我无暇欣赏, 只是倍感压力, 为了当好一名数学老师, 我全力以赴投身教学, 不管打针吃药, 还是亲人来往, 从未停课, 认真备课, 认真辅导, 对自己年幼的孩子更是无暇顾及。我三岁的女儿患了腺样体肿大, 医生说必须手术, 看着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 脸色失去了红润, 作为母亲, 我深感自责和心痛, 作为老师, 我却可以坦然地说:无愧于心……

都说母爱最伟大, 我却看到了师爱大于母爱, 因为在我身边有着无数呕心沥血, 对工作一丝不苟、育人不顾家、教书不惜命的榜样教师, 他们默默无闻地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献给了学生, 他们感染了我, 让我更加努力, 心无旁骛。虽是沧海一粟, 但也尽着最大的努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生命的支点。

篇4:让每个孩子的心灵充满欢乐

关键词小学德育阳光少年充满欢乐健康成长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品质,有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怎样培养学生这种生活态度呢?

一、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树立自信心

在每个孩子的生活、娱乐、学习中,常常会进发出一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火花”:有的孩子记忆力很好,教师说过的话、讲过的字词句、学过的课文,他能较完整地记住并回答出来;有的孩子想像力丰富,一幅简单的图画,他能从白天联想到晚上,从地球联想到宇宙;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或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说得详细有趣,或言语简练表达准确;有的孩子学习兴趣浓,知识面广,对很多问题喜欢刨根问底,远比同龄人渊博深刻;有的孩子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有的孩子行为品德纯正,早到校晚回家,默默为班级做贡献……

教师要细心观察,深入分析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当学生的长处和潜能展现出来时,要抓住时机,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让学生坚信“我行”。对于“学困生”,重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对全面发展的学生,重在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挖掘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从事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

二、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弱点,通过培养良好习惯扬长克短

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弱点:有的孩子异常顽皮,自制力差,规章制度有时对他不起作用;有的孩子特别娇气,同学之间微不足道的小冲突也会哭哭啼啼;有的孩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有的孩子自私自利思想较严重;有的懒惰依赖思想较重……

现代教育提倡表扬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坚持正面引导、表扬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弱点,并从培养良好习惯人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措施,扬长克短。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偏爱一点,要多观察,及时发现他的转变和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新的“小目标”。让学生在享受“进步”的愉悦中,积极地克服弱点。

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学生背诵一段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师不做任何指点,很长时间仍有人背不下来。而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意思把这段理论知识分成几层,逐层来背,学生很快就会背了。

在现在的课堂上,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应该看重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安排,把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学习。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从学生第一天入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教他们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怎样读书、怎样记作业……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些方法要不断巩固强化,直至形成习惯。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会学习才能学习好,会学习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会学生学习,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在榜样身上汲取营养

少年儿童更多地依靠形象思维,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讲故事不如树榜样。教师、家长、同学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人。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示范,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引导家长做出样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再次,教师要注意在学生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引导学生向他们看齐,像他们一样对待学习。教师随时随地把学生的眼睛引向这些榜样,榜样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会像涓涓细流流进他们的心田,最终积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努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小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培养他们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意识,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使他们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

双休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假日小队”,走进身边的社区开展“小区是我家,我来爱护它”活动,学生们清理小区的垃圾和小广告,体验服务他人、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创造在社会中实践体验的机会。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消防队,使学生了解消防队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学习防火自救技能。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采访和看望身边的老红军、科学家和劳动模范,让学生学有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工厂、企业,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感悟知识的力量。

学校教育不可能唱独角戏,只有创新思路,与家庭、社会配合,共同发挥其育人功能,才能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我们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引护一批又一批孩子扬满能力帆、快驭创新船,在实践的航道上乘风向前,去撷取一枚又一枚充满挑战、充盈成功的进取之冠。

篇5: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教育随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篇6: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让阳光洒满每个心灵”大型公益活

作者:

来源:《视野》2005年第03期

2004年《视野》大型公益活动“让阳光洒满每个心灵”——“我笔圆我梦”一经刊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我们随机抽取了100名幸运参与者,并向其他参与者奉寄了新年贺卡。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田晓艳《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刘艳玲《千年一叹》

蒋晶《平凡的世界》

盘树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罗江《周杰伦:七里香》

刘洋《三毛自传》

夏莹 几米画册

笑之《香草山》

刘锐 蔡依林唱片

赵军 三期《演讲与口才》

张元钦《雪山飞孤》

宋小平祖海唱片

班华剑 高考冲刺作文范文

董志斌 Beyond唱片

周镜旺 半年《视野》杂志

王香芹 半年《视野》杂志

薛亚珍 半年《视野》杂志

余小露《视野》杂志合订本蒙冬梅 半年《视野》杂志曾清《文明的碎片》

余敏《林清玄散文》

殷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段文慧《一分钟口才》

马晓平《爱与痛的边缘》邓宁《初恋》

魏玉良《火与冰》

陈宏明《借我一生》

徐志永《我不是聪明女生》徐川川《基督山伯爵》

于文凯《刻骨铭心的爱人》宋庆辉《简·爱》

蒋伟龙《禅·静思语》

李婷《行者无疆》

何小米《往事并不如烟》李真《周杰伦:七里香》杨林《渐渐》

刘智《无往而不胜的童话》许红红《哈佛女孩刘亦婷》

孙子华《东京塔》

王雅萍《双城记》

张启慧《张爱玲传奇未完》李茂森《梵高的耳朵》

徐童童《早安》

陈莹《美丽寄语》

吕军《这个夏天有异样》王风《趣味心理游戏》

何俊《悲欢情缘》

周倩《阅读改变人生》

王铭《方与圆》

陈志成《毕淑敏散文集》

李星《改写人生的200句名言》雷震华《权力与魅力——透视普京》陶军《秋日蝉声》

薛浩《把日子过成段子》蔡丽丽《小葱大酱》

韦龙《人生真相》

周波《魏明伦随笔选》

韩杰《霜冷长河》

黄林《变化》

马永伟《唐诗宋词探胜》陈丹燕《穆斯林的葬礼》方萍《平凡的世界》

杨军《诗经》

陈方平《杨振宁传》

张依晨《唐诗鉴赏词典》程媛《文化苦旅》

吕娜《徐志摩文集》

方芊《安娜·卡列妮娜》李俊《品味人生智慧果》杨夏林《寻找家园》

徐方《遥远的落日》

林彦《人类的家园》

周淦《生活新品味》

郭辉《苍翼翔天》

陈国栋《带我飞带我走》焦成斌《冬天花会开》张清平《长发飘零》

甘菱《小雏菊》

江平《日本耳语》

余中英《青春的伤口》

张韵《风姿物语》

岳谙《透支爱情》

孙兴《北大恋人》

王挺宇《草戒指》

孙玉清《周杰伦:七里香》郭明霞《张学友:黑与白》王熙朋《潘玮柏:WUHA》李明君《张信哲:下一个永远》季冬真《刘若英:听说》

篇7:让每个孩子都获得阳光的教育

这几天看了《“小班化”教育》一书,边读边品,边品边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感触很深,收获很大。

一、什么是真正小班化教育:在我们以往的认识中,以为班额人数少就是小班化。其实不然,在阅读中我对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班额人数较少只是小班化教学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真正的小班化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

篇8:让音乐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 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 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 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 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 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就是代替孩子说, 代替孩子做, 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 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离开了教师的示范, 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 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 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 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 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 让孩子带着问题听, 带着故事悬念听, 看着画面听, 听不出没关系, 再听一遍, 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 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 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 幼儿模仿再后, 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 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 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 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 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 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 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自信心大增, 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音乐素养, 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通过正确的观察与评价 , 了解每个幼儿

一个班上几十名幼儿, 由于家庭环境、性别、个性的不同, 他们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 但他们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每一种特点, 才能客观的获得他们的情况。在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在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观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由于教师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况, 在针对性的去观察, 才能掌握幼儿学习的情况, 为之后的互动奠定基础。

2.在设计教学活动适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有时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是教师能够预见到的, 对于这样的指导教师只要在活动中实施就可以了, 但幼儿毕竟是一群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 他们有时的表现会让老师事先也揣测不到, 这时, 教师必须全面观察, 及时调整自己的导策略。

3.层次分明,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 怎样去化解难点, 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呢?音乐活动《快快起床》中, 幼儿先是欣赏歌曲, 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并找出相应的图片, 再根据歌曲进行排序。其实这一环节是为之后的“轮唱”这一难点做准备的, 通过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集体解决问题。通过图谱的不同变化, 让孩子感受、学习轮唱, 激发孩子的演唱兴趣, 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轮唱。

三、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 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 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 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 在实施活动时, 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 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 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 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兴趣

1.创设活动情景, 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

《小狗抬轿》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 配以熟悉的流行音乐旋律就成了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 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歌词的情节性较强, 我在设计时就通过提供情节图片让幼儿排序, 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 在反复的检验图片过程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 并通过表情、动作、语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己去体验音乐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艺术化的教学语, 能激起幼儿的兴奋度

如活动前后的师幼问好等常规, 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 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 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 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 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 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 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 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 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 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 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畅想, 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3.适当的节奏教学, 能激起幼儿激动的情绪

如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 歌词内容很简单, 为了使幼儿不觉得单调, 我从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节奏入手, 运用黄豆和大米来演奏不同的雨声:大雨“哗啦啦”, 小雨“淅沥沥”;为了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在课前与幼儿共同了解、讨论下雨时的各种情形;其次, 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 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 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总之,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 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 与幼儿平等相处,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 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 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 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 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 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性情, 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 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9:让每个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摘 要: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道路上总少不了有荆棘、有险路。近年来,常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获得“某些学生因为不堪考试的压力而自杀”等消息。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原因,正是这些孩子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当今社会,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百依百顺的“蜜罐子”中。有关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在过分溺爱之下成长的孩子,做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社会适应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怕苦怕累,事事求助于父母,稍不顺心便会出现大哭大闹、撕衣毁物等骄横行为;他们如同一朵朵娇嫩的小花,受不得一点点委屈与挫败,缺乏生活的磨炼,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可见,对今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炼,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必不可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耐挫教育;淡化挫折;磨炼意志

什么是挫折?它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朵,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道路。”一个人想有所作为,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充满着竞争。我们的教育对象要成为21世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不仅要求所培养的人才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承受挫折的能力。他们生活的世界不是真空,最终要进入纷争复杂的社会。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战胜挫折。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夫子的这一句名言之所以能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和磨炼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所以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关键。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在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经受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但耐挫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呢?作为班主任,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抗挫折、耐挫折的能力。

一、正视挫折,利用榜样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雄鹰翱翔天空,难免折伤飞翼;骏马驰骋大地,难免失蹄折骨;大海中没有礁石就激荡不起多彩的浪花;蓝天上没有云彩就衬托不出绚丽;要得到快乐,你就必须承受挫折;要得到成长,你就必须面对困难。大多数小学生对遭受挫折没有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利用班会和课后等适宜的场合,适当在班级每个孩子的心里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白:有时候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虽然令人不快,但这种体验可以由自己控制,应使自己在各种挫折中锻炼、成长。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如果能适时向小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

样,当然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讲一些名人成功的坎坷经历,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不易,女排运动员训练的艰辛,千手观音邰丽华的坚强,张海迪大姐姐对命运的挑战,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他们的成功之因皆归结于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总之,当孩子能自觉用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时,这些故事一定能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涟漪,我深信榜样的力量。相信他们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些困难,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快乐,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二、谈话疏导,提高认知,淡化挫折

所谓淡化挫折,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缓解挫折的冲击力与压力。当小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淡化挫折的能力往往比较弱,反应比较简单消极,对挫折往往表现出焦虑、攻击、退缩、退让、固执等,他们基本说不出调控挫折体验的方法,不能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更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找出原因。所以需要教师在谈话中慢慢去淡化挫折,树立信心。

1.与学生单独谈话

告诉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但是并非事事都能成功,任何人都免不了失败。有时候,失败是成功的好老师。老师不会因为你一次的失败就对你另眼相看。在老师心目中只要你们努力了,那就是好样的,老师都会喜欢。

2.教會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

合理的宣泄方法有:遇到挫折、困难和不平之事时,可以找父母、老师、朋友倾诉,听取他们的劝慰;或者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闷。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合理,不能消极地对待。

3.与家长谈话

当孩子遇到挫折影响其心理时,及时和家长联系,分析原因,进一步阐明这种心理与行为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另外,也要让家长明白,让孩子从小遭受一些小小的挫折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做家长的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如何对待挫折。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训练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必须从小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受力。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就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

日本有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通过野外远足、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在美国的中学生中,有句这样的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其家里多富有,孩子12岁以后,就会帮家里剪草、送报、当小保姆以赚些零用钱。现在我国有些大城市里的学校开始重视让孩子磨炼意志,组织孩子到偏远山区或者乡下人家里住一段时间,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和

农村的孩子共同劳动学习;也有的家长报名让孩子参加户外野营活动,睡帐篷、攀岩、自己动手做饭……

对于我们这些小学校来说,有些大活动的举行条件似乎不够。

根据挫折的成因,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学科活动中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且通过努力又能解答的练习题;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些比赛,如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等;队活动中开展“佩戴红领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中“自讨苦吃”,从而使他们努力战胜挫折,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抓住日常生活小细节,磨炼意志

出生在2000年后的孩子,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与“襁褓式”的教育与爱护,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没有机会离开大人的保护独自“闯荡江湖”。

教育离不开生活,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更应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请学生问问自己:你平时贪睡贪吃吗?你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吗?你过度迷恋电视、电脑吗?你做过家务吗?提醒学生,千万别做“低能儿”!做饭、洗衣物、刷碗、打扫卫生、倒垃圾、浇花等,只要自己能干的,都尽量去干。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孩子每天能自己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回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当有孩子上学迟到时,让他们学会接受老师的有益批评,克服困难,以后按时上学;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组织班级里的学生晨跑,在刺骨的寒风中,慢慢承受住外界恶劣环境的磨炼。

五、在情境中学会面对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学生心理韧性强不强,对他们能否承受挫折,甚至将来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关系重大。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通常还会在班级中创设一些情境,主要是围绕自然环境挫折、社会环境挫折、个人需要挫折,设计“如果你的妈妈住院了”“假如别人错怪了你”“假如你家发生了火灾”“如果你的腿受伤了”等情况,让学生讨论,促使学生增进适应挫折的心理准备,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时关注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的反应。

六、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学会自我教育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的生活海洋。”对于中队中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学会看课外书,无疑是一条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好途径。我特意在班里举行了“好书推荐会”的主题班会,邀请个别只注重成绩而忽略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来参加,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是第一步。活动很成功,很多家长在主题班会后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请老师推荐一些书目。在班里,我还按计划开始了“读书会”活动,从读《爱的教育》开始。因为这本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接近,而且书中无处不在的爱一定能深深感染学生。

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一举一动,成绩的一起一落,总是牵动着老师的心。可是,对于这些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往往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经不住挫折的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这些心结,也许对他们目前的学习、生活不会造成影响,可是如果我们不加疏导,孩子心理上的坎不能过去的话,对他们人格的发展势必造成不能弥补的损失。

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将来步入社会的他们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我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跟上。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享受,创设挫折情境,刻意培养耐挫能力。挫折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堂必不可缺的课。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辅导员,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遇到困难时,都能快乐、轻松地面对。

参考文献:

[1]苏惠兰.浅谈小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4).

[2]朱立宏.青少年的挫折心理及调适[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9).

[3]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刘晓明.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测评[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5]高亚兵.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听吴正宪《重叠》一颗有感

富顺县东湖小学

王德贵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吴正宪老师无疑是教人发现真理的好老师。她执教的《重叠》一课是一节素课,没有使用课件,仅仅用简单的一点教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从而发现了重叠现象的数学规律,初步感悟了分类、集合的数学思想,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数学的活动经验,学生享受了思维的快乐,享受了数学的无穷乐趣。我听后感悟颇深,从中梳理几点,以供分享。

一、情境设计有情有理,真实有效。

上课伊始,吴老师先叫了一名男生,说:“一列队伍,从前面数你是第五,从后面数你也是第五,这一列一共有多少人?”这样,很快让孩子们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情境中。有的孩子马上回答11个人;有的孩子回答10个人,也有的细心数一数是9个人;接着吴老师除了数一数,问:还有什么办法知道是多少人?于是,有学生上台用画圈的方法,有同学用计算的方法……仅仅是开始的这一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听数学、看数学,更多地是练数学、做数学。后来从参加语文兴趣组和数学兴趣组的儿时故事过渡长大了的故事,生动有趣的话语把学生引入到另一个教学情境中,让探究向纵深发展,水到渠成。情境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情有理,真实有效。在这样的情境中,吴老师注重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这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追求的境界。

二、重视课堂活动体验,互动生成在研究学生一列队伍重叠数一位同学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吴老师又用语文组5人和数学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例子把重叠问题引向深入研究。参加语文组的5人没有参加数学组,参加数学组的7人没有参加语文组的,这是我们儿时的故事(很生动风趣的语言),现在我们长大了,其中的4号和5号同学同时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当男生和女人争夺4号和5号的时候,课堂进入了高潮。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一句简单的设问,又把学生的思维高潮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吴老师用描了5个黑点和7个黑点的椭圆形图片让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的澄清了部分学生说可能重叠6个、7个的错误理解。简单而生动形象,把重叠的问题讲得十分通透,让学生清清楚楚。

三、“回头看”,教给学生方法

认真品读吴老师的课堂,你会发现,每一个环节,她都注重追问或者说回头看。“回头看”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使经历上升为经验。经历可能被逐渐淡忘,而经验则是我们自身沉淀的宝贵智慧和本领。数学经验和思想方法不是一蹴而就就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历,它是随着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就成为孩子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孩子数学素养的核心。孩子有了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思想方法,就能自己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并最终转化成创造能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有学生亲身去经历、体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而且要深刻。《重叠》一课中,当学生知道一列同学是9人时,她追问:得9对吗?你可以数一数,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即不让学生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浅层,让学生用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去让探究发现重叠问题的规律。有了第一次经验,学生就可以在语文组和数学组人数的的重叠问题上主动探索。细心观察,课堂上吴老师经常追问和回头看。比如课将结束时,问学生今天我们研究了那些问题:第一种是“你”是“你”,“我”是“我”,第二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种是“你”被“我”包围了或吃掉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分类的思想和集合思想有机的融合在学习活动中,并悄然的渗透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是习得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

篇11:让每个孩子都幸福成长

http://edu.shishi.gov.cn2010年8月24日作者:文:许小雄点击数:1

2——石狮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石狮市在加快创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过程中,能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石狮的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经走在泉州,乃至全省的前列,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经验。”这是去年泉州市教育工作督导核查组对我市教育工作督导核查后给予的高度评价。

事实确是如此。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和谐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基础教育已经呈现出“安全校舍增加,危旧校舍减少”、“优质学校增加,薄弱学校减少”、“学校容量增加,班级容量减少”、“学校规模增加,学校数量减少”的“四加四减”的可喜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从政策、资金、设备、布局、师资、改革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实现了财政投入保障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课程设置、考核评估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正如市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教育局长蔡水添在年初的教育工作会上所说:“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战略要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各类教育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为石狮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政策扶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一城乡教育规划,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农村校、薄弱校建设问题,出台了《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建立三项制度,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一是建立市领导联系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经费安排等问题,并经常到农村学校检查指导学校建设和管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学校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市有关部门和镇(街道)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帮校助学活动。三是建立市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制度,定期送教下乡。目前,全市形成了力求实效办教育,多方配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格局。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蓝图,关键在经费保障,关键在投入均衡。在资金扶持方面,我市坚持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主渠道投入,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市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

出所占比例,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新增教育经费大多数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2008年至2009年,市财政新增教育经费3164万元和2331万元,大部分资金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近两年市财政投入校舍维修维护资金2000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440万元,全部用于补助农村义务教育。

着力推进城乡学校设施均衡

我市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学校设施均衡。在校园校舍建设方面,围绕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响“三大战役”。一是危房改造战役。投入资金1.2亿元,拆除危房面积6.4万平方米,扩大校园面积933亩,新建校舍11.9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基本消除结构性危房。二是改扩建及学校装备建设战役。将中小学校园改扩建工程列为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将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维修维护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市教育局还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勤俭办学,节约行政经费,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得到全市各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各校挖掘潜力,广泛发动,多渠道筹措资金,添置设备。2007年,投入资金重点改造全市中小学食堂,启动运动场建设;2008年,完成一级达标中学、中心小学和规模以上学校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建设,建成标准化塑胶运动场19个;2009年,启动“班班多媒体”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348间,加上原来已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已完成目标任务的近70%,26所学校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合格校,明年力争实现“校校运动场、班班多媒体”的目标。三是校舍安全排查改造战役。我市高度重视校舍抗震排查鉴定改造工作,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制定三年四期改造抗震设防不达标中小学校舍的方案,规划建设校舍面积119002平方米,将投入资金13153万元。

在学校教学设备方面,围绕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目标,着力抓好“三项建设”。在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方面:积极创建农村小学“十配套”乡镇,至2008年,我市所有镇(街道)小学“十配套”乡镇建设通过泉州市评估验收,率先在泉州市实现小学“十配套”目标。与此同时,我市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的意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计划于2012年完成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08-2009年已有26所中小学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今年年底全市将有一半以上中小学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在实验装备建设方面:2006-2008年,共投入3430万元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通过政府采购的教学设备,大部分用于装备农村学校。2009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维修及设备维护,建立中小学校设备维修维护长效机制,使全市的普通中小学教学实验装备均达到省教育厅制定的标准。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方面:投入5800多万元,建成校校互联互通局域网络体系,建成计算机室111室,多媒体电教室630套,中小学生计算机机生比分别为1:11.13和1:7.6,使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首批通过省级验收的县(市)。

提高待遇,稳定农村师资队伍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师资,师资的稳定均衡,是教育均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尽管我市城乡间的交通十分便利,但前些年农村教师要求调动的数量相当庞大,许多教师并不安心在农村任教,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为此,近年来,我市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经济待遇倾斜农村教师。2006年,市政府决定设立“农村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奖励金”,全市农村教师享受每人每月200元、全年2400元的生活补贴。2008年,我市实行教师工作津贴补贴,农村教师在人均新增1000元的基础上,比市区教师再新增423元,共623元。2009年底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多补贴500元。二是师资配置倾斜农村学校。每年新招聘或引进的教师除紧缺学科留在市区,其余均安排到农村学校,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引导市区学校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三是政策措施倾斜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比例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数比例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在农村中小学兴建了700多套教师公寓或周转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安居需求。四是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对口交流与帮扶工作的意见》,建立市区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帮扶和市区学校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制度。今年春季,首批市直小学与农村基层小学建立挂钩帮扶制度,并选派22名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五是加大学校干部的培养和校际交流力度。如2010年,推行中小学校领导到异地各校挂职职锻炼,截止6月底已完成的工作有:选派中学校级领导到省内外名校异地挂职锻炼一学期;选派实验小学和中心小学校级领导到泉州实验小学、师院附小、晋光小学挂职锻炼一学期;选派全市各中心校和基层小学校长到3所实验小学挂职锻炼一学年,学习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办法,提高校级领导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6月9日至29日,组织中学校长到华师大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提升学校领导的创新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六是举办各种培训班,让校领导“充电”。学期初,选派33名小学校长到北师大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4月中旬,市教育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小学校长系列研修活动,培训班成员还参观了北京史家小学、北师大实验小学、北京灯市口小学、中关村四小并听取学校校长专题讲座。5月中旬,市教育局又专门举办石狮市第四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立足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市”的需要,加强分区分类指导,更加注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让来自我市小学的72名学校校级领导、中层班干部受益匪浅。七是统筹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市区、农村初中校统一按员生比1:13.5配备教职工,小学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职工。八是着力提高农村教师业务能力。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计划》,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围绕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新任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进行专项培训。现在,我市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其中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比例为81.61%,农村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为69.25%,与市区学校基本持平。

通过政策倾斜让农村教师“底气十足”,一下子扭转了农村教师都想往市区调动的局面,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师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加快教育改革,保障各类群体受教育权益

教育改革是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实施教师评聘分离。市教育部门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勇于偿试,大胆突破,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离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二实施教师聘任支教制度改革。实施市区学校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制度,市区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在薄弱校任教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市区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三是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学生升学比例,逐年提高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招生中定向生的比例,优惠政策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现在市区两所一级达标学校高中招生名额的50%定向到农村初中校,促进农村初中校的协调发展。四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推行随时可以进课堂听课制度,促进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堂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广“同课异构”备课模式,实施片区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和联考制度,实行统考统改及片区联改;组建高中教研室,聘任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作为高中特约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开设高中教研网,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经过实施,学校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已经和市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基本上形成了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

各类群体教育权益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重要标志。我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的工作重点,把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落到实处。落实教育惠民惠生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学生学杂费;关注特殊群体,落实农村残疾少儿“三级补助”政策,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保障外来生入学,把“不让一名来石务工的外来工子女上不了学”作为我市对来石务工人员的承诺,健全和完善以流入地政府、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工作机制,营造关爱外来生的氛围,每年均克服困难,解决几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央视一套《朝闻天下》和新闻频道《整点新闻》、《福建日报》、《泉州日报》、《石狮日报》等媒体都对此作专题报道。

后记

回顾石狮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可以看出,石狮教育均衡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教育改革的勇气和胆略,得益于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也得益于石狮独特的地理优势、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和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石狮市域三面临海,沿海三镇(永宁、祥芝、蚶江)与市中心区形成“三星拱月”。全市交通四通八达,普通公路总里程近50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约2.5公里公路,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市区到最远的乡镇只有13公里20分钟车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石狮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从实际出发,确

立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和“一市一城”的工作思路,实行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保障,2006-2008年,除集中捆绑支农助农资金外,专门安排1.37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石狮市城乡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石狮教育均衡发展。

当然,石狮教育均衡发展更得益于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石狮是著名侨乡,广大华侨及社会各界人士兴学重教之风代代相传,形成优良传统。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使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建市20多年来,海外侨亲和港澳台胞捐资办学的资金达3.5亿元,捐资兴建或重建的学校26所;广大华侨及社会各界人士每年各项教育捐资平均达到4000万元,每年用于奖教奖学资金达到350万元;建立各类教育基金68个,基金总额4500万元。广大华侨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兴学,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石狮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座位家长问卷调查表下一篇:轰隆隆老师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