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2024-04-28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共10篇)

篇1: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临终病人仅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应针对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1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作为生物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面对即将结束的人生,任何人都难免感到悲伤和痛苦。做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完成正常的治疗任务外,应根据临终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治疗过程中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1.1 恐惧心理

许多病人身患重病步入医院接受各项医疗检查和治疗时,心理上首先产生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常表现为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情脆弱。此时护理人员要亲切地多同病人交谈,倾听他的主诉,使用合适的语言给予安慰,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使病人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

1.2 否认心理

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对临终病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把实情告诉病人。当病人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常常是反复追问医生“搞错了吧,这不可能”。表现为不安、急躁、烦闷,于是要求家属带他到大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的来否认这个事实。否认对于临终病人来说如同是一种缓冲剂,它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的引导病人,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障碍,对症处理,否则将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1.3 忧郁心理

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离开人世,表现为心情忧郁,十分痛苦、消沉、绝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这时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1.4 认可心理

病人认为应该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当,于是等待着与亲人做最终的分别。这时病人既不痛苦也不害怕,病人与家属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病人显得平静、安祥,表现为认可心理,不愿与人谈。此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经常陪伴病人,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上的平衡。

2 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3 重视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并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度过。最终实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

篇2: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临床上,当病人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均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认为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即脑死亡,则提示人的生命已经结束。作为脑死亡的诊断依据,基本沿用l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四条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美国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通过观察数百位临终病人,提出临终期病人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来源:考试大

1.否认期——当病人听到自己患不治之症,即将面临死亡时常会说:“不,这不可能”.几乎所有患不治之症的病人都有短暂的否认期,为降低不良刺激的影响。应有更多时间自我调整,面对死亡。来源:考试大

2.愤怒期——处于此期的病人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变得难以接近或不合作。

3.协议期——愤怒的心理消失后,病人开始接受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有些病人许愿或做善事,希望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此期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4.忧郁期——病人清楚地看到自己正接近死亡,表现出明显的忧郁和悲哀,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5.接受期——此期病人对死亡已有所准备,恐惧、焦虑、悲哀也许都已消失,显得平静安详,身心均已极度衰弱,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有的进入嗜睡状态。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来源:考试大

1.否认期——护士与病人之间应坦诚沟通,不要轻易揭露病人的防卫机制。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顺势诱导,给予关心和支持。经常陪伴病人,使他感受到护士的关怀。

2.愤怒期——护士应切记病人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绝望。要尽量让病人表达其愤怒,宣泄内心的不快,理解病人的痛苦,进行安抚和疏导,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来源:考试大

3.协议期——此期的心理反应对病人是有利的,病人能配合检查并试图延长生命。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4.忧郁期——护士应多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病人表达其失落、悲哀的情绪,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并加强安全保护。

篇3: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1 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1.1 恐惧心理

多数病人想尽一切办法否认事实、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唉声叹气, 表现出沮丧、脆弱、恐惧的心理。此时护士除了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外, 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可从病人最关心的问题谈起, 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治疗做到心中有数, 又能体会到被关心、被照顾的感觉,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

1.2 绝望心理

病人由于病痛的折磨, 许多生活中的不便以及经济负担等表现出绝望的心理特点。护士应给予真诚的关怀和抚慰, 做好心理疏导, 使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适时讲述一些治愈或生命得到延长的具体事例, 动员亲人、朋友多陪伴病人, 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病人。护士要热情对待病人, 对严重抑郁、情绪不能自制的病人, 要防止自杀等过激行为的发生。同时, 护士应充分理解病人的绝望、恐惧心理及发自内心的痛苦, 允许病人发泄不良情绪, 护士应保持冷静、忍让, 让其逐渐平息心理上的冲突。

1.3 抑郁和压抑心理

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 病人情绪低落、精神压抑、拒绝治疗, 病情发展并出现全身衰竭状态, 病人感到自己接近死亡, 内心极其痛苦, 有时暗自流泪, 尤其看到相同种疾病的病人死亡时更加重了他们的思想负担。此时护士应真诚地关怀病人, 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影响病人, 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病人交流, 让病人把恐惧和忧虑心理表达出来, 减轻心理压力, 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1.4 无奈心理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人感到死亡即将来临, 往往心情非常平静, 承认面临死亡的事实, 表现昏睡、孤独、懒言、疲惫。此时护士不要强行与病人交流, 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陪伴在病人身边, 轻轻抚摸病人, 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上的护理, 让病人恬静地死去。

2 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与家属的交谈、倾听, 护士需要了解并主动关心家属目前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对病人病情的了解。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一般包括悲伤、委屈、忧虑、烦恼等, 护士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使病人家属尽可能地减少悲伤情绪, 在自己亲人死前充分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从而得到心理慰藉, 减少遗憾。病人死后用真诚的态度去安抚家属, 使他们能积极面对生活。

总之, 提高临终生命的护理质量, 有待于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共同努力, 护士要以无限的爱心充分满足病人心理、生理、社会的需要, 帮助他们平静地走完人生之路。

摘要:分析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阐述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关键词:临终关怀,生命质量,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篇4:癌症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全面支持与照顾的一种特殊的医疗护理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其中运用社会?家庭对患者身?心给予关怀与支持,同时又照顾家属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现就晚期癌症临终患者主要心理变化及临终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对象

临终癌症患者,经医师确定其生命接近尾声,大致不超过六个月;病人和家属放弃治疗,只做止痛等支持疗法?

2. 病人心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临终癌症患者心里评估分析及目前心理反应所处阶段:抑郁心理,孤独心理,恐惧心理,愧疚心理?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

2.1.1 抑郁心理:据资料统计,70%-80%的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这与患者经受疾病的长期折磨及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有关,且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加剧了患者的抑郁心理?

2.1.2 护理措施:此阶段鼓励病人倾诉,护理人员耐心倾听病人诉说扑捉信息,给予相应的支持,增加病人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营造温馨氛围,在病房及走廊摆放鲜花,病房装饰以暖色调为主,保持整洁?安静?温馨,提供亲人陪伴场所,允许亲人陪护在床旁及带进病人喜欢的特殊食品及生活用品?

2.2.1 孤独心理:癌症患者病程迁延长,家属因为生活工作等有时不能陪伴在病人身边;由于癌症病人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家人陪伴照顾等,使病人增加了孤独感?

2.2.2 护理措施:提供娱乐场所,随时调节病人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我们启用社会力量陪病人下棋?打牌?聊天等,为每一位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开生日联谊会,我们请临终关怀志愿者为病人服务,使其感受到社会没有遗忘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和关爱?

2.3.1 恐惧心理:患者得知自己治疗无望,即将面对死亡,害怕离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

2.3.2 护理措施:在此阶段我们除了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安慰?倾听?表示同情)外,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2.4.1 愧疚心理:患者对因自己生病给家人和子女带来的沉重负担,常常自咎自责,导致心理上的失衡,造成苦闷?烦恼?沮丧?忧愁等消极情绪?

2.4.2 护理措施:我们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绝望及发自内心的愧疚心理,应保持冷静?忍让,要用爱心与同情去疏导?劝慰病人,让其平息心理上的冲突?弥留之际的病人鼓励家属随时守候在床前,聆听病人的自语,鼓励安慰病人安详渡过弥留阶段?

3. 小结

篇5:基础护理学:病人临终与死亡

(一)临终即濒死,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二)死亡是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

长期以来,医学界将心肺功能作为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所以,以呼吸、心跳停止为判断死亡的标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还可以依靠机器来维持。那么,只要大脑功能存在,一切生命活动都有恢复的可能,一旦大脑破坏,尽管心脏还在跳动,也无回生之术。因此,不可逆的脑死亡,就提示人的生命已结束。当前医学界提出以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标准。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了判别“脑死亡”的4条标准,即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②自发呼吸停止③脑干反射消失④脑电波(efg)消失或平坦。

二、死亡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一)濒死期(临终状态)此时机体各系统的机能发生严重障碍,神志不清,但有时意识尚存,表现出烦躁不安,感觉迟钝。肌张力丧失,大小便失禁,种种深浅反射逐渐消失,心跳减弱,血压降低,呼吸变浅、弱,出现潮式或间歇呼吸。说话困难,听觉最后消失。由于能量锐减,各种机能活动极度减慢。此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有些猝死的病人,因心跳、呼吸骤停,则无明显的濒死期而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

此期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抢救工作,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注意保暖。多用语言和触觉与病人保持联系。通知病人家属及单位,允许家人陪伴,并做好安慰工作。

(二)临床死亡期主要特征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但各种组织中仍有微弱代谢活动。在一般条件下,持续时间为4-6分钟(即血液供应完全停止),但在低温条件下可延长1小时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此期由于重要器官代谢过程尚未停止,如对失血、窒息、触电等致死的病人给予积极抢救复苏,仍有生还的可能。

(三)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从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机体已不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的代谢活动。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相继出现早期尸体现象;

1.尸斑呈暗红色斑块或条纹,出现在尸体的最低部位,一般在死亡2-4小时后出现。

2.尸冷尸体温度逐渐下降,体表温度经过6-8小时同室温接近。

篇6: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美国社会学家柏森斯(talcottparsons)提出病人角色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人可以免除一般社会角色的职责,其免除程度可视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医生的诊断可以证明病人角色的成立,并酌情免除一些原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病人一般不需为自己患病承担责任,是需要得到照顾的,因为病人是不能靠主观努力而康复的。(服毒、自杀等例外)

3.病人有义务力求康复。

4.病人应寻求帮助,如看病并与医护配合。

5.病人康复后有义务承担病前的社会责任。

二、病人角色的适应偏差

任何社会角色都需有个适应过程,病人角色也不例外。但病人在适应其角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适应偏差,有:

1.病人角色缺失

2.病人角色强化

3.病人角色减退

篇7: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安达市利达医院----付明明

摘要 目的: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经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三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入院,术前,出院前.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最高.结论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 关键词

手术

焦虑

心理护理

operation

Anxiety

Psychclogical preparation

外科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我院手术室为解除或减轻病人围术期焦虑情绪,于2009年8月开始对500例病人实施了术前心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需要率100%,满意率100%.为进一步评价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证实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我们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增加了有关项目,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测试其结果指导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腹部手术9例,疝修补术1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15例,胆囊切除术10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比较在焦虑自评量表(SAS)[1]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8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10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进院,术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把28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3.结果

被测病人总均数都超过临界标准分,术前一天尤为明显,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焦虑值较其它两组高.不同文化程度组中焦虑P值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组中,女性焦虑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4.讨论

4.1.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从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一天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病人焦虑程度越高.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和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4.2.影响手术的焦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前四组表的各类因素分析中,我们得出,在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组其表现焦虑情绪的程度内容有所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的病种虽然较单纯,但该组反映焦虑程度的总均数(P值<0.05)较其它两组高,分析原因,一与年龄有关,该组病人年龄40岁左右,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这在不同年龄焦虑程度比较组中,也同样证实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二与性别有关,在不同性别焦虑程度比较中显示女性高于男性,该组21位病人中,女性占17位,可见除了年龄因素外,性别也是该组焦虑值高的原因之一.病种组中的胃癌、肠癌组和疝气、静脉曲张组焦虑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前者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因其大部分病人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后者因手术较小,焦虑程度相对较低.

4.3.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增加的有关项目:对医务人员有信心,希望认识手术室护士,了解有关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进手术室希望多关心,担心手术效果,了解术后注意点,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放心,术中音乐等,56位病人从单项目分析,发现病人迫切了解手术情况、术后注意点的分值要比原来认为病人担心手术时疼痛的分值要高.第Ⅰ、Ⅱ组病人手术情况类显示术前一天及术后P值< 0.05.说明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病人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术效果。愈后情况,术后注意点等.从单项目绝对值显示,绝大部分病人表示家庭都很美满,希望得到家人和他人的照顾,进手术室后希望有人照顾和关心.同时又明显提示:手术病人术前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极高,对术前手术室护士出室防视十分满意.对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持赞赏态度,从而证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与手术病人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合度,还有利于术前消除病人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5.小结

篇8: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

1 临终护理

1.1 心理护理

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前常伴有疼痛, 对病人的疼痛给予同情和理解, 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 使其从精神上摆脱恐惧感, 有效配合治疗;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痛苦, 及时准确地了解病人疼痛的特点、性质、程度、部位、诱发因素、持续时间, 采取有效的措施[1,2]。如非药物治疗法 (松弛疗法、意向干预法、外周神经阻断术、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 。药物止痛时,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把握好用药的阶段, 选择恰当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目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建议的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第一阶段, 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奈福泮;第二阶段, 若不能缓解, 加用弱阿片类镇痛药, 如可卡因、强二氢可待因酮;第三阶段, 若效果不明显, 则应用强阿片类镇痛药, 如吗啡、哌替啶等。

1.2 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定时通风换气;根据病人所患的疾病病种、病情合理地安排房间, 尽量减少陪护家属的数量, 避免噪声, 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定时翻身、更换体位, 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

1.3 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防止压疮;大小便失禁者注意保持会阴、肛门附近皮肤的清洁、干燥, 必要时留置导尿;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擦洗干净, 勤换衣裤[3,4]。保持口腔清洁, 晨起、餐后、睡前协助病人漱口, 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2次;口唇干裂者可涂润滑油, 有溃疡或真菌感染者酌情涂药;口唇干燥者可适量喂水或湿棉签湿润口唇、湿纱布覆盖口唇。

1.4 饮食护理

根据疾病种类不同与营养师配合, 按病情推荐食品, 如鲜牛奶、鸡蛋、新鲜蔬菜、鱼汤、肉松等, 加强营养, 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等食物,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少量多餐, 必要时采用鼻饲法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保证病人营养供给。

1.5 对症处理

改善呼吸功能, 对意识清醒者采用半卧位, 扩大胸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 视呼吸困难程度给予氧气吸入, 纠正缺氧状态, 改善呼吸功能。对昏迷者, 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四肢冰冷不适时,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电解质指标, 观察皮肤色泽, 提高室温, 加强保暖, 必要时给予热水袋。

1.6 病人家属指导

患病初, 病人家属的心理压力很重, 因为起初的病情医生首先和家属谈。一般不提倡隐瞒病情、欺骗病人, 应该逐步把病情告知病人, 如果确实应家属要求不让病人知道病情, 医务人员应该和病人家属、探视人员等统一口径, 以免在谈话中出现言语不一致, 导致病人疑虑心理加重, 还会对医院、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不配合治疗;而被告知病情的病人, 在经过5个连续的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 (不一定都经过) , 不但能密切配合治疗, 还能平静地安排后事, 在此期间要指导病人家属接受并坚强, 对病人耐心、细致, 照顾周到, 提供无私博大的关爱, 尽可能满足病人提出的要求, 使病人平静、愉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2 小结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 病人病情稳定, 在生命最后时刻享受到了优质服务, 仍然保持做人的尊严, 提高了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红, 王淑卫, 姜淑娟.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 2008, 22 (suppl1) :11-12.

[2]刘传凤.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 2003, 17 (9B) :1058-1059.

[3]朱李艳.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 2005, 19 (5B) :895-896.

篇9:临终病人的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护理工作正发生者日新月异的变化。临终关怀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关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目前认为临终关怀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护理,医疗,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其目标是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减少痛苦、甚至无痛苦的走完人生。并维护家属的心理健康。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的新兴学科。它是近代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它从无到有,从陌生到被社会了解,让每个病人在有限的时光里满足,安详,有尊严的走完自己最后的一站。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护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临终关怀不仅仅局限于临终病人本身,还涉及到社会及家庭。

临终关怀的意义:临终关怀是一项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人类人类追求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和死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认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生存的质量比生存的时间更为重要。因此,帮助临终患者满足各种生理需要,使之躯体尽可能在死亡之时获得舒适,安宁。了解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要,切实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患者坚信自己的生存价值和死亡的尊严。

2、社会文明的标志。临终关怀以整个人为整体对象,在生理上解除或减轻痛苦,在心理上减轻临终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在社会伦理方面使临终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和维护人的尊严。

3、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4、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们要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临终患者的护理

1.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要点

每一个临终病人所经历的疾病情况不同,临终病人往往会经历类似的心理发展阶段,根据患者病情到临终出现的心理反应过程可总结为以下5个阶段。

1.1否认期在这一阶段病人没有做好接受疾病严重后果的心理准备,不承认即将离开人世的现实,持消极否认态度,存有侥幸心理或为了逃避现实,主要表现:“不,不可能”,反复到处求医,希望是误诊。无法听进对病情的任何解释和说明,持续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病人常常爱生气,发脾气。 否认可使病人暂时逃离现实的压迫,给病人及其家属一点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大多数临终病人很快停止否认,但可反复出现。罗斯博士认为,否认是患者应对突然而降的不幸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此期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度,理解患者的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1.2愤怒期病人感到“为什么这种不幸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为什么老天不让我活下去?为什么是我得了这种病?”对家属、医护人员多加指责,怨天尤人,烦躁不安。病人认为世界对自己太不公平,心理很委屈,很愤怒,甚至拒绝治疗。允许病人发泄出内心的愤怒,不要阻挠,把他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行为。千万不可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

1.3协议期患者开始接受现实,存在求生幻想和侥幸心理。因疾病的暂时缓解而认为结局已经改观,希望医学奇迹出现,千方百计试图延长生命。此时,由于病人存在幻想,一般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的病人延长生命的愿望是为了承诺某件事情,常会这样表达“如果我能再多活一段时间,我将如何如何…”病人能够忍受由治疗带来的任何痛苦,因而护士在加强治疗护理的同时,注意病人的反应。 多与病人沟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1.4忧郁期病人病情再度恶化,治疗已无疗效,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病人开始感到身体生理状况下降,无力、无助,悲观,失望,不爱说话,经常哭泣,有时会采取自杀行动。要多给予病人同情和照顾。尽量使病人有表达忧伤、失落的机会,最有效的照顾就是多陪伴病人。

2临终患者生理反应的护理

2.1疼痛 疼痛是临终患者最严重的症状,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活动和生活,还可影响家属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患者减轻或解除疼痛。在对临终病人的疼痛进行评估时,除了评估疼痛的强度、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以及以往应对的措施外,对于临终病人减轻和解除其疼痛,增加舒适是最重要的。

2.1.1相信病人提供的疼痛信息,尽量安慰临终病人。

2.1.2遵医嘱提供适量止痛药,目前临床用药普遍按照WHO所建议的三步阶梯止痛法,临床实践表明该法能有效地减轻临终患者疼痛,但在用過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情,把握好用药的阶段,密切观察临终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力,防止用药过量。总之,对临终患者要尽量控制疼痛,不允许患者在疼痛中死去。

2.1.3除了药物外,可采用其它能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松弛术:通过体位的调节或按摩使机体充分放松,降低肌肉紧张度。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等。

2.2各系统症状的护理

2.2.1循环系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及尿量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注意体温变化,加强保暖,必要时用热水袋并注意勿烫伤。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

2.2.2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通风换气。病情允许时可适当半卧位或抬高头和肩以改善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意识不清的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

2.2.3消化系统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油;口腔溃疡或真菌感染者可酌情局部用药。营养支持:临终患者缺乏食欲,为保证营养的摄入,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要求。如患者感觉恶心,进餐前可给予止吐药或助消化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可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以补充足够热量的均衡营养物及水分。

2.2.4泌尿系统护理尿潴留患者诱导无效时可留置导尿,便秘者可给予灌肠或其他通便措施,大小便失禁者妥善使用保护器具,做好会阴部的皮肤清洁护理,以减轻患者躯体及精神上的痛苦。

2.2.5皮肤护理临终患者肌肉无张力,加上体质衰弱和长期卧床,或因躯体疼痛而长期采取某一种卧位,极易导致压疮发生,护士应帮助患者维持舒适的姿势,勤翻身,经常按摩受压和骨突出部位。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并给予患者温热水擦浴。

2.2.6感官的护理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病室环境,光线照明要适当,避免临终患者因视觉模糊而产生恐惧心理。及时用湿纱布拭去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如患者眼睑不能闭合,可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因干燥而发生溃疡或结膜炎。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临终前的生存质量,在对临终和死亡的研究护理中,应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宗旨,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要。 临终关怀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它的护理原则是以护理为主的原则,适度治疗的原则,注重心理的原则,伦理关系的原则,社会化原则。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因病而异,,同时还要有医生,护士,家属的共同配合,才能对临终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愈加强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戴晓阳.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4-125.

[2] 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81-283.

篇10: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武邑县医院 王秀巧

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目的: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开腹后,会感到不适或探查时会出现恶心、想吐,甚至烦躁不安,这时应张口呼吸克服此现象,否则会引起腹胀导致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不能喊叫,有不适时应告诉医生。

2、骨科创伤性手术病人:护士应将动骨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复位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说明这些没有什 么危险性,不必担心。

3、急诊严重休克手术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此类病人或家属往往顾虑重重,心情焦虑,考虑术后疼痛能否忍受,能否留下后遗症等,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需要和知道的内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4、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放下包袱。不少病人家庭经济紧张,心理负担很重,这时我们应主动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并为病人出主意,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地进行。

二、术中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术中巡回护士应善于观察病人的言行,减轻和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尤须注意如下几方面:

1、手术室环境的陌生,可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巡回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手术设备,让病人有思想准备,有时由于床位窄小,手术病人需要加以固定,以保持正确的手术姿势等,都应一一向病人介绍清楚,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主动安慰患者,给病人安全感。我院在临床上的麻醉方法,基本上是采用硬膜外或部分为局部阻滞麻醉,病人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此时,我们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给病人一种安全感,对病人的一些要求,如揉揉酸痛的肢体,擦 擦汗都要尽量给予满足,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多疑是病人意识的又一特点。尤其是自己怀疑是患了癌症的病人,常常观察医生、护士的言行,以了解对自己的诊断。手术护士在癌症病人的手术中,除了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有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在术中保持轻松、稳定的思想情绪。

4、手术病人对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效果极为关心,巡回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

三、手术后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手术病人最为关心的是渴望知道手术效果如何,应及时向病人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具有重大影响。

2、术后病人大多数都有疼痛的现象,护士应善于理解病人,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通过谈心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思考题: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的目的?

武邑县医院 护理安全自查报告

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总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主题,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为主要内容。针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服务作风。通过深入开展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1、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2、临床用药贮存存在隐患,有的科室每次只检查过期,其他内容没有好好查过,有的药品放在冰箱里,温度监测不符合要求;

3、高危药品的管理存在隐患,如高浓度电解质没有单独存放;

4、药物过敏史核对不严,致使屡有过敏现象发生;

5、“三基”知识不扎实导致用药隐患

6、护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防范措施:

1、建立防范体系;

2、改善用药的安全性(药品贮存制度、药物查对要求、给药时间要求、药物使用规定、高危药品的管理等等);

3、严格“三查八对”,保证用药安全;

4、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执行正确的医嘱。

邀请院药药物科主任讲解临床最新用药知识;开展《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业务讲座;举办护理隐患排查座谈会。

今后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1.操作前识别

(1)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准确识别患者。

(2)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

2.关键流程识别

(1)建立健全急诊与病房;急诊与手术室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2)建立健全手术(麻醉)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3)建立健全产房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3.腕带标识管理

(1)建立健全腕带标识制度与操作程序。

(2)腕带上应标明患者信息的项目规范(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

(3)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种方法。(4)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5)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6)在检验、放射、CT、超声、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或部门都应有查对制度及患者识别的管理流程。

二、提高病房用药的安全性

1、药品管理

7(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剂科用药咨询与合理用药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的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2)对病房药品的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并认真执行和落实。

(3)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核查无误。

(4)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钾、碘化钾及0.9%以上氯化钠)、肌肉松驰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

(5)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臵,并有醒目标识

2、准确核对用药医嘱

(1)建立健全医嘱查对制度。

(2)在处方给药及用药医嘱的转抄和执行过程中,应认真核对。

3、安全配伍

(1)应在醒目位臵放臵临床用药配伍禁忌表。

(2)医生应根据配伍禁忌表,开具处方,确保药物的配伍安全。

(3)护士在执行注射剂医嘱时,应根据配伍禁忌,认真核查,确保药物安全注射。

4、重点药品管理(1)明确规定病房需要重点观察的药物种类及名称,并人人知晓。(重点是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等)(2)建立健全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观察程序。(3)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认真执行。

5、输注药物管理

(1)建立健全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2)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注药物操作时,应严格执行上述管理制度。

(3)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作用,科学调节静脉输注速度,积极预防输液反应。

三、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1、执行医嘱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和医患沟通制度。

(2)健全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严格规定除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3)护士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向医生复述,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抢救车(箱)内,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臵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5)在执行有双重检查要求(尤其是超常规用药)医嘱时,医护双方采取主、被动复述方式,双方核查无误后执行并记录。

2、口头接收报告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接获口头和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项目齐全。

(2)接收者必须在“危急值”报告本上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四、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患者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志。

2、交接记录:建立手术患者及物品交接核查表,登记并记录手术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手术部位标识:制定术前手术医生在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与规范。

4、手术部位术前标识。

(1)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共同确认及核对。

(2)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时与病房护士及患者,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体表标识。(3)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五、患者安全保障措施到位

1、凡有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并加强巡视,危重病人制定详细安全护理计划,凡有思想顾虑或有轻生念头者,发现后及时向领导报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响应措施。

2、病房内有氧气装臵,严禁吸烟、明火,用红标签注明,并指定专人定时检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通过安全排查使全院护理人员知晓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及意义,认真查找隐患,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

我院护理部推出APN连续弹性排班

为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病人质量,减少护士交接班时拖班现象,我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6个试点病区进行护士排班的改革,通过推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重新界定护士的工作内容、各级人员的职责、各班交接的重点,减少交接环节,均衡薄弱时段的人力,保证护理工作的无缝隙和连续性,实现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

据了解,所APN连续排班是指将护理班种整合成A班(上午班),P班(下午班)和N班(夜班),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通过设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岗位并按层级确定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和使用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均衡的护理质量和服务,保障病人安全。

上一篇:化妆品公司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石宝学校禁毒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