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2024-04-24

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共10篇)

篇1: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舒缓治疗+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舒缓治疗+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成文武教授《从谈临终关怀》一文将临终关怀分析得十分透彻,特别是列出了临终关怀的具体原则,我读后很受益,也纠正了很多模糊的认识。

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是对将故之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家人、亲人在最关键期应尽的重要职责。但是关键期的照料,既不能凭感情用事,盲目作为;也不能一味放弃,任其发展,要讲究科学,理智行事。本文的选题角度新颖,拓宽读者知识面,使我认识到临终关怀既是一??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人与医护工作者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希望今后贵刊会刊登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山 东 郝新玲)

《家庭用药》新闻记者证

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2016报刊核验工作的通知规定》的相关要求,我单位已对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相关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符合核验条件的人员公示如下:

侍 茹 黄 慧 林?t雯

本市新闻记者证管理违规情况的投诉、举报电话:021-64339117。

死亡是沉重的、避讳的,却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话题。在人将故的最后阶段,是应该不顾他个人意见,利用可利用的所有方法让亲人生命延续,还是应该按照亲人的意愿,让其舒适、愉快地度过最后时光呢? 因此,临终关怀的概念诞生了,且发展成为近代医学领域中的新兴学科。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质量生命的客观要求,不仅对生存质量提出了要求,也对死亡质量提出了要求。让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最后生命时光里,安宁、平静、舒适地走完,画上生命的完美句号。生命是一个自然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地延长它,也不需要有意地去缩短它,而是让那些面对死亡的人可以安然地面对,安详地逝去,这就是优死的最好体现。愿每个人都能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编 者

篇2: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就是通过缓解或者消除病人的疼痛等不适症状来减轻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恐惧和焦虑,为其提供心理抚慰和精神支持,同时将病人家属纳入到服务对象之中,提供哀伤抚慰和丧亲服务,从而使其尽快摆脱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生活。强调人有选择“优死”的权利,强调对临终者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关怀和照护,并对临终者家属开展心理抚慰和居丧照护。现代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莉?桑德斯在伦敦创建了世界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展起?怼?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和现状

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建立以来,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形式上,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根据2010年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对40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调查的“世界临终关怀死亡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死亡质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临终关怀护理质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卫生保健体系完善、覆盖面广

英国卫生保健制度采用的是国家医疗保健模式,即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分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Care)和次级卫生保健(Secondary Care),临终关怀是作为初级和次级卫生保健重要内容之一,既有GP以及地区护士的职责内容的一部分,也有专科医疗机构或独立临终关怀医院的次级卫生保健。因此,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服务对象涵盖了一切晚期患者,即不论疾病种类、性别、年龄,凡是被认定预期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就有权利得到免费的临终关怀服务。当地的GP就会给予患者建议转诊至就近临终关怀机构或给予居家的临终关怀服务。针对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英国还有专门独立的儿童临终关怀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儿童临终关怀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临终关怀有多种模式并存,但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患者选择在家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这固然有政府有效使用卫生保健经费的经济因素,更因为居家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及性和完善性。

(二)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多样、专业机构数量规模较大

英国临终关怀有多种服务模式,在种类上大体分为主要有机构照护和家庭照护,在临终关怀机构中又分为:独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隶属于综合性医院或社区等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老年全托病房、教会开办的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救助机构等。从服务的形式上看,包括住院服务、日间护理(day care)、社区服务、家庭照护、门诊预约、丧亲抚慰(bereave-ment counseling)等。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多样性使其能提供较广泛的服务。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5万病人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占英国全国人口的4%左右。2008年英国国家审计署统计,英格兰有独立的成人临终关怀院(independent adult hospice)155家,NHS所属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hospice unit)共40家从业的专业医护人员共5500人,注册的老年全托病房18000余所,床位44万余张[3-4],而到2012年独立临终关怀院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20家。这些数据足以体现临终关怀在英国体疗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三)多方位筹资、规范使用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NHS投入和社会资金(包括慈善捐助、连锁经营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以NHS投入和慈善捐助是费用的主要来源,多元的资金来源是支撑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病人而言,所有的临终关怀服务,无论是住院还是在家的照护均是免费的,充分体现了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非营利性。国家在规模大、影响大、信誉好的临终关怀机构投入较多。政府对于独立临终关怀机构或是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的服务投入,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在初级保健体系GP或是护理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投入,是通过按“注册”人数打包方式进行的。

此外,由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公众参与度高,公众捐款和慈善机构募捐成为临终关怀机构的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在有一些慈善背景为主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慈善捐助比例高于国家的投入。在2006年-2007年英国独立临终关怀机构资金投入统计中,慈善捐助比例为40.7%位列第一,国家拨款比例31.6%,位列第二。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同时,对于临终关怀机构的经费使用,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也有严格的监管,下设的监管机构(Monitor)会定期对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使用和运营进行审计、加强监管。

(四)机构设施完善、服务人性化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置温馨,旨在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最主要的是机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人文关怀。笔者此次参观Northumbria Healthcare下属的一家教学医疗机构的肿瘤病区和社区照护中心,即是如此。在肿瘤病区,设有独立的单人诊疗室、候诊服务区、日间化疗室、接待家属的会客室、心理咨询室等;在病区,直接配有血常规的检验仪,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整个病区布置温馨,肿瘤宣传资料种类丰富。在日间化疗室,有为脱发患者专门配置仪器和音乐治疗仪。在病区心理咨询室,有Macmilland临终关怀志愿者机构每周定期前来开展咨询服务。对于每位出院的患者,都会得到该机构的名片或是宣传资料,在患者需要的前提下提供持续的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其下属的社区照护中心,承担康复、慢性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为临终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室、沐浴室、专用会客室等设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床旁沐浴设施,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开展的家庭临终照护更是全面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地区护士(district nurses)根据病情需要上面服务,甚至有2名护士共同上门,每天4次的频率,充分体现了英国临终关怀服务的人性化、个体化。

(五)服务整合、内容全面、标准规范

临终关怀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目的不是治愈而是照护,因此涉及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英国临终关怀服务开展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团队的合作。一支临终关怀团队包括专科医师、GP、地区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心理学工作者和宗教人士等多方面人员,在机构中可能还会包括护工、法律工作者等。多专业背景的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和心理的照护、满足其情感归属、精神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并给予家属哀伤抚慰,全面体现了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

对临终关怀患者遵从GP首诊的原则。居民罹患重病,首先预约注册的全科医生,经全科医生确诊后按需转到专科医院,患者由专科院诊治,如是需要进行临终关怀的终末期病人,则由专科医生(例如肿瘤科医生)和姑息医疗/临终关怀医生共同确诊,最后以临终关怀医生为主,制定出照护方案。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选择住院、居家、日间住院的临终服务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均会有由临终关怀专科医师、护士或地区护士、心理医师、神职人员、社区或临终关怀院的志愿者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或姑息关怀小组。此外,选择在家服务或是日间住院的临终患者还会得到GP的照护和评估。

临终服务团队的照护方案的制定有严格的路径和标准。这些标准和路径由LACDP专业组织制定,最基本的医护框架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s framework 简称GSF),是以基础照护为基础的判断标准,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进入临终阶段,他们有何需求,并且相关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照护,帮组医护人员确定是否可以采用临终关怀方案。利物浦照护路径(The Liverpool Care Pathway)是一种岁临终病人临终日子所选择的一种照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疗、疗养院或临终关怀院,为医生提供参考标准[5]。从中也可看出,在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是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GP在其中起到了协调和整合资源的作用。

(六)专业人才培养和大众宣传并进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努力和民众的高度参与。在GP和护士的教学中都有关于临终关怀的课程,临终照护(End of Life Care)是GP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作为各类临终关怀机构的注册护士或护理人员,要定期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此外,民众高参与度高也是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一大特点。统计显示,英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接触过临终关怀事业,大批的志愿者活跃在临终关怀机构或这些机构开办的超市商店中,提供各种服务。专业的临终关怀志愿者机构。比如Macmilland志愿者机构会通过印制各类宣传资料、建立机构网站、与临终关怀机构合作等方式开展对临终患者的服务或是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而玛丽?居里临终关怀照护中心每年开展的“黄水仙全民募捐”(The Great Daffodil Appeal)活动,起到积极宣传的作用。此外,在英国街头会有临终关怀机构开设的旧货商店,出售市民捐赠的二手商品,在社区学校会出售带有临终关怀院标志的纪念品或文具,使民众特别是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关心临终关怀事业,更真实的面对死亡。这些都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上海社区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借鉴

上海开展临终关怀有近20年的历程,2012年又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推广。上海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实质就是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分为机构和居家两种模式,服务的提供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提供者是以家庭医生为首的全科团队。英国的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推进和发展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英国的临终关怀作为国民健康保健体系的一部分,其体系、资金投入、运营方式、人才培养都由顶层设计,而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临终关怀机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于GP采取按“注册人数”的方式进行投入,同时规范引入其他组织,引导和鼓励临时关怀事业的发展,因此取得了使用较少的经费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可见政府公共政策和制度保障的对临终关怀发展起着确定性的作用。我国在“十二五”卫生规划中,虽然已经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保健,上海市也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作为政府实事,出台了系列文件,但在政策层面仍然局限于卫生部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涉及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基本医疗、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系类问题,仅只卫生部门一家之力显然不行,还需要行政部门整合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因此上海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政策可以更细化和有针对性。比如,将社区开展得居家生活护理、心理干预等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专项保险基金;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纳入临终关怀的专项费用;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对于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医务人员专项激励经费等加强政策支持,推进上海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二)拓宽(舒缓疗护)临终关怀运营资金来源途径

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看,多途径的资金募集、严格的资金监管是临终关怀机构发展的助力之一。在现有我国临终关怀潜在需求较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规范操作、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尝试多渠道的筹集项目资金。比如发行专门的彩票、鼓励企业捐助、慈善组织的捐赠等,缓解临终关怀的资金来源问题。

(三)以家庭医生服务制为契机整合社区资源

整合社区资源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家庭医生整合其团队人力资源;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其功能资源;三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整合。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契约关系,虽然目前这种契约关系比较松散,对于患者就诊流动性没有制约,家庭医生距离英国GP“守门人”的职能有较大差距,在临终关怀的服务中还起不到“纽带”的作用,但是对于签约的临终关怀患者,家庭医生还是可以调动起团队其他成员以“临终关怀服务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比如全科医生进行镇痛治疗、社区护士进行居家护理、公卫医生进行常规随访。

此外,英国的GP并非“十项全能”,对于临终关怀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灵性需求,GP更多依靠其他专业人员的支持。目前在上海社区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一味地让全科医生包揽一切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应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能力,如杨浦区在近几年推进“康复、中医、心理进社区”的内涵建设,对于有这些需求的临终关怀病人,可以由签约的全科医生通过需求调查或评估后,让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参与到临终关怀服务中,以满足患者不同层面的需求。目前,上海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模式除了社区服务中心机构服务外,还开展了居家服务,对于有临终生活照护需求的临终患者和家属,比如口腔护理、翻身、床上洗头等操作,可以与目前社区卫生开展介护工作、高龄照护工作这些护理项目相结合,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加大资深社区护士培养

临终关怀服务的目标是“照护”而并非“治愈”,所以护理人员是英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主力军。上海社区的临终关怀服务可借鉴这一经验,特别是对于居家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目前,上海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以家庭病床的形式开展,这一方式是以家庭医生为主,每周上门一次的方式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这与“照护”的概念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借鉴英国地区护士(District Nurses)的制度和临终关怀团队的方式,由高年资、沟通能力较强的社区护士进行相关临终关怀护理培训后,开展躯体护理、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哀伤辅导等工作,与全科医生合理分工,使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英国现代临终关怀服务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变革,鉴于中英两国体制机制、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经济水平差异,对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和作法也不应照搬全抄、生搬硬套,还是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选择性的学习借鉴。

篇3:优质护理彰显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不断推进与发展。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即给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我院自2010年4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把人文理念作为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 从细节入手、从基础护理出发, 以主动服务作为契机服务于患者, 把人文精神融入护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已初见成效, 使患者的满意度增加, 护理纠纷明显减少,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其体会如下。

1 成立护理服务中心

成立护理服务中心, 可以减轻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体现人文管理。

1.1 护理服务中心导诊台改变以往的工作流程, 增加了人员, 添加了

服务项目, 除了负责预检分诊的工作外, 还负责新入院的患者的陪送, 即医师开出住院申请单后, 由服务中心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各种手续后护送到相关科室, 并通知科室的医护人员接待, 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住院流程。

1.2 为了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 各临床科

室的晨起化验物统一由服务中心的人员负责取送, 并与化验室人员登记交接。达到了化验物统一管理、登记。杜绝了其中各环节的一些漏洞, 保障化验物及化验单的准确性, 也为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安全保障。

1.3 住院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由护理服务中心人员负责全程陪检, 并向患者讲解一些有关检查的注意事项。

提高了被检患者的安全和缩短了辅助检查的时间, 同时改变了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所导致的盲目寻找过程,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2 住院环境的改善, 展现人文关怀

2.1 住院患者的床单位每日进行擦拭、清理2次。

对新入院的患者给予更换新床单、被罩, 护理小组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整理日常用品, 并告知入院须知、科室及医院环境等, 达到患者入院有迎声, 治疗有问候声、嘱咐声, 患者有笑声、赞叹声。

2.2 病区内卫生整洁、标志醒目, 病房、走廊橱窗、墙壁制作图文并

茂、色彩鲜艳的科普宣传栏, 有的科室又准备了小黑板, 每日更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科室制作了通俗易懂的健康宣传手册放置在护理站或宣传架上, 方便患者随时取看。

3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 让人文关怀深化和体现

3.1“护士包干患者”的工作模式, 像医师一样管理患者

由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的责任小组, 根据每个护士的层级来决定承担4~8位不同护理级别和护理难度的患者, 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 即从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各个环节, 从人文理念上、潜在需求上出发, 注重患者心理需求和人格、尊重完善, 按每个患者的文化背景, 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和护理。加拿大的护理专家说过:“人文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 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模式”。的确, 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核心, 并运用到实践中, 是一种内动力, 催化剂, 促进了护患沟通, 达到了护患和谐, 形成了一种朋友式的医患关系。

3.2 护理礼仪服务是人文行为的感官推动剂

在“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中, 护理礼仪服务也是护理人员的必修课。在护理流程中, 全方位的实施接待礼仪、服务礼仪、仪态礼仪等服务行为, 给患者提供创造性的个性化服务, 让患者时时受到重视, 处处得到关爱, 享受高标准的、超出患者期望值的护理服务。

3.3 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 彰显人文精神

全院各科室在迎着优质护理的这股热潮, 都打出了自已服务品牌、口号。即微笑服务、问候服务、迎送服务;做到耐心接待、细心观察、留心送出、爱心回访;让患者有“四感”即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满意感。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声祝福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温暖了所有患者的心灵。

4 倡导细节服务、温馨服务的人文理念

创建护理品牌依托, 深化内涵建设, 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4.1 护理操作沟通细节, 护理操作时面带微笑, 解释目的时用自信稳定的眼神鼓励患者积极配合;

操作中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随时告知操作的进展情况, 操作成功要及时告知患者, 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操作失败时要真诚道歉, 征求患者意见, 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再次操作;操作后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感谢患者的配合。将人性化服务理念和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护理操作的整个过程, 尊重患者, 尽量减轻患者对操作的紧张、恐惧和不适感。

4.2 晨间护理细节问候:

“早上好”、“早饭吃得好吗”、“还痛吗”、“昨晚睡得还好?”……如此贴心温暖的话语, 是护患沟通的每日功课, 做熟方能做透, 要通过问候让患者享受温暖与亲切, 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动态变化。

4.3 接送手术患者细节关爱。

主班护士负责通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亲自协助、护送患者上担架;拍拍患者肩膀或握握患者的手:“不要紧张, 手术就会结束, 我们等你回来”。给患者信心和安全感是手术患者的首需, 关键时刻的轻言细语会让患者安心、感动。接手术患者时, 协助搬运患者, 安置舒适体位;轻拍患者肩膀或握握患者的手:“祝贺你手术成功归来, 你很坚强, 现在感觉怎么样?”“闭上眼睛休息一会, 伤口疼的时候我会帮助你的”;责任护士在接班后或下班前都要到术后患者窗前看望问候患者:“坚持一下, 明天就会好的”。

护士的安慰、鼓励和帮助会形成患者无可挑剔的信任和依赖, 使患者增加战胜病痛的勇气。……服务贵在有始有终, 贴心细致的护理过程会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

4.4 出院患者细节叮嘱

出院指导人手一份, 从饮食到锻炼无不细心知道关注;护送患者到门口, “回家好好休养, 别忘记锻炼”, “准时回来复查, 复查时要带好就诊卡”

篇4: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肿瘤外科;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53-01

在医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护理模式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优质护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患者作为中心,便于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人文关怀是优质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可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尽量满足其需求。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对医患关系进行协调,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以让患者更加安心的生活,缓解其抑郁、焦虑等心理[2]。本文主要分析人文关怀在肿瘤外科优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62例肿瘤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在35至79岁间,平均年龄53.28±5.19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在36至78岁间,平均年龄52.15±5.8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指征进行检测,若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定时调节室内的湿度与温度,便于让患者修养。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与用药,促进其疾病症状的改善等。

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①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评估、记录患者病情与一般信息,并评估其病情,便于明确患者信息,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②布置病房。在患者入住至病房前,护理人员需打扫病房,做好室内消毒工作,同时还要布置病房,可以添加绿色植物,让患者从中可以感受美,享受生活的美好,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医院病房环境,用积极的心态蛮对疾病治疗。③转变护理观念。部分患者因感到肿瘤疾病治愈难度大,中途放弃接受治疗,针对这部分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并非所有肿瘤都属于不治之症,让患者安心治疗。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换位思考,增强自我亲和力,消除陌生感。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不能被动执行医嘱。护理人员要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悉心照顾患者,使其情绪得到安抚。④合理使用语言。肿瘤患者通常情感上比较脆弱,加上患者病情中,难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且面临的精神压力较大。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同患者间的交流,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养与专业素质,合理使用语言,称呼得体,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赢得患者信任,能够洞察其细微的变化。⑤密切观察患者疾病变化情况。明确患者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其病情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与评估。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措施治疗。⑥取得社会支持。肿瘤疾病对人的社会平衡、心理、生理上均有着严重影响,医院可通过家庭访视,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谈谈自己的感受,便于取得社会支持,使患者重拾信心,接受治疗。

1.3 评价标准

①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共有10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10分,总分为100分。满意:≥80分;较满意:60至79分间;不满意:≤59分。

②抑郁、焦虑评分标准。利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轻度抑郁:53至62分;中度抑郁:63至72分;重度抑郁:超过72分。利用SD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分,轻度焦虑:50至59分;中度焦虑:60至69分;重度焦虑:超过7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护理满意患者23例,护理较满意患者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例,总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中护理满意患者16例,护理较满意患者8例,护理不满意患者7例,总满意度为7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往的传统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在现阶段的护理模式中,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肿瘤患者比较特殊,患者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给予鼓励,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接受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在人文关怀护理中,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患者的感受,改善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自身疾病了解不够,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患者心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中,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取得了显著疗效,更加证明了人文关怀护理的有效性,便于帮助患者培养积极的心态,满怀信心接受治疗,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舒志芳.优质护理在肿瘤外科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5):144-145.

[2]王群如,陈小平.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6):80-81.

篇5: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

任瑞香

我是一名老护士。从业25年来,见证了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事业的发展;见证了医院中护患关系的不和谐。我深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对医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及心理健康。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个人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病人来医院就医,正处于生命中脆弱的时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而最能赢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关怀。

关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把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尤其是近3年来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作为护理带头人,带领整个团队采取多种措施,如为病人缝衣,垫钱,买饭等,使病人满意度由2015年前的85%提高到2017年的98.75%。这是我们用细心、耐心、爱心浇灌出的果实。

1、强化职业素质 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对刚新入院的患者,我要求护士时刻以温和的形象,带着微笑的问候,能缓解患者刚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用患者乐于接受的称呼,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早晨交接班时,一声亲切的问候,执行核对制度时在病人名字后加上尊称,并能让患者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体贴关心的语气,能使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产生认同感;对手术或疼痛的患者,亲切真挚的安慰能减轻患者的苦痛;对患者的提问耐心倾听,用合理的解释能获得患者的理解;对情绪低落的患者,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能激发患者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仔细想来,这一幕幕情景,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旁,它使得护患关系和谐融洽,病人身心愉悦。

2、落实基础护理 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生活护理是患者最需要关怀照顾的重要内容,当我为病人打盆热水或者帮他买饭后,就看到他们双眼充满谢意。起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提出的新要求时,我还有一丝抵触情绪。“为什么护士的学历越来越高,却要做技术含量这么低的工作”,“每天够忙的了,还要承担这么大工作量的生活护理,不是要乱套了”„„可慢慢地,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实践的积累,我终于体会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在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还能够仔细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便于医生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基础护理,可以使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爱,拉近与患者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理解。而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尽管有部分家属对此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顾,但更多的是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扬,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3、注重服务细节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病区环境干净、舒适、安静,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但相对于设施条件来说,创建温馨和热情的服务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缺乏人文关怀的氛围,再优越的医疗条件也会黯然失色。

无论在什么时候,护士都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护理行为的细节中去。在不经意之间,在细微之处,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对他或她的关心和照顾。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下搀扶,都将会成为护患真心相待的开始。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关爱患者,又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

4、尊重患者隐私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我们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具有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处于一个焦虑、紧张、恐惧、需要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态,更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是护士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我觉得,要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2017年5.12护士节,“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演讲比赛,让护士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不配合我们的工作,遇到这种患者,不免心情郁闷,甚至气愤异常。但事后静下心来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深深体会到患者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原因,它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谅解和合作。

5、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护理服务质量

把传统文化弟子规中的忠,孝,礼,义,信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因为融入了人文关怀,用爱心去试着关心每一个患者,我相信,我们的护理工作可能会更累,但是患者满意了,不再抱怨了,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理解、赞扬和尊重。

篇6: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刚开始,部分班子成员以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护理部门的事,思想上不统一。为打开工作局面,院部在2010年7月专门成立了“优质护理”专项领导小组,由现任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由分管护理和后勤的副院长分别担任副组长,负责协调职能部门,理顺条块关系;设备科、办公室、总务科正职主任组建支持保障系统;护理部及各病区护士长任护理服务网络成员,具体负责和督查护理服务工作的落实。制定详细工作内容,明确职责。第一个季度“优质护理”专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强势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进度,以后正常每季度召开一次优护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协调该项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

二、紧扣主题,领会病人需求,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出台系列管理举措。病人来院就诊,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促进健康是最终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护士是接触病人时间最多的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人和时间,优质护理就只会是纸上谈兵。如何把护士从忙于繁重非临床工作及治疗工作解放出来,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积极引进护理人员。两年来,我院共新招聘护士计64名,目前床护比1:0.6,病区实际护患比1:0.37。指导科室实现弹性排班,根据各科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杜绝出现忙闲不均现象,保证示范病区护士编制达1:0.4-0.5。

2、成立院后勤服务保障中心。在取送临床各种标本、运送药品、物资、设备器械维护、陪同病人检查和治疗、协助护士长为住院患者提供其他系列便民措施等环节,3、简化护理文件。2010年9月份在全院统一简化护理交班报告的书写、撤去一般护理记录单、入院护理评估单等,2011年重新设计护理文件,保证护士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低于30分钟,以更好适应临床护理要求。

4、改善基础设施,添置部分生活护理设备。2011年3月,供应室完成了整体搬迁,规范了工作流程,落实手—供一体化管理及无菌包临床下收下送工作;改建了门急诊输液室,重塑工作流程普通病区购置了洗头盆,ICU购置了洗头车等基础护理设备,便于临床护士的护理病人。

5、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病区推行流动护士工作站,减少护士在病区内的来回走动的路程;对部分工作流程重新细化设定,将输液流程分解成备药流程、集中加药流程、集中穿刺流程、更换输液流程;输血流程分解成受血者血样采集流程、接受血液流程、输入血液流程;并从细节上完善出入院接待流程、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流程;同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护士的主动工作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6、建立护士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对**二院、**医院的实地考察,结合上海等地成熟的护理绩效管理经验,根据我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工作特点,初步拟定了《****人民医院护理绩效管理草案》,改变过去奖金分配中岗位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和劳动强度与护士奖金收入不成正比的状况,护士月奖金=岗位奖金(占60%)+月绩效考核奖金(占40%)。;依据各级各类护士的工作岗位及承担的职责、完成工作的质量、病人的满意度等综合指标,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细则,向一线倾斜,向夜班倾斜,提高了临床一线护士待遇,真正体现

了优劳优得,多劳多得,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7、努力提高合同制护理人员待遇,落实同工同酬政策。院部出台了*医【2010】19号文件,明确规定合同制护士在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职称晋升、职务竞聘、进修学习等方面与人事代理享有同等权利,今年出台了*医【2012】4号《关于*****医院合同制护士管理的规定(暂行)》文件,年选拔30%优秀合同制护士享受正式在编护士的待遇,达成逐步实现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的有效机制。

8、贴近临床,落实护理 “整点定时巡视制”。严格分级护理及输液巡视制度落实,减少红灯出现。我院于2011年4月在全院推行了分级护理“整点巡视定时制度”:

⑴非危重症病人整点巡视,即在每个整点时间护士下病房巡视,如8:00、09:00......使每个护士的工作更有计划性,强化时间管理;

⑵按分级护理要求: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一次,二级护理2小时巡视一次,其他病人每班巡视一次;

⑶白天输液巡视,实行流动护士站,各病室定人定房巡视,职责明确;

⑷与绩效挂钩,奖惩分明。无红灯的责任人科室要加大奖励力度;

⑸夜间巡视多督查,要求每个整点巡视,总值班护士长随时督查,护理部定期不定期调院部中心监控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经过短时间的强制入轨,获得了明显效果:

⑴职责更明确,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在输液更换上,原来未实施定人定房巡视时,大家都在等病人的呼叫器,被动工作,如果病区有100瓶输液,护士就会跑100次。施行定人定房巡视后,便于考核管理,护士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工作效率明显上升。

⑵病区红灯大幅度下降,每个病区仅在更换输液峰值时有个别红灯存在。

⑶方便了病人,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

9、落实1名护士负责8名以下病人的护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负责病人护理、健康宣教和病历的质量控制、出院病历的整理,还要负责分管房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等环境管理。重危病人由责任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护理;责任护士与每位病人每天的交流时间不低于10分钟。强化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全院各病区实行健康宣教以口述、书面和示范指导等多形式结合,从病区护士长、白班责任护士以及三班护士多层次落实,各科都制定了与本科室实际相结合的书面健康宣教资料,一房一册,夯实健康宣教效果。

10、为病人提供相关便民措施。为住院病人发放“医患连心卡”,提供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电话号码,方便病人随时咨询;对出院病人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了解病人出院后状况,抱括病情变化、服药情况、生活自理及社会交往,并及时解答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各科设有便民盒为病人提供纸、笔、针、线等便民措施。我院在心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A类试点病房,全院其他病区均能达省卫生厅优质护理B类标准,责任护士实行扁平化管理病人、为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提供生活护理等等。

11、护理服务纳入院务公开。在各病区公示各级护理服务项目及服务收费标准和病人出入院流程,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12、成立护理服务质控小组。制定优护服务考核细则,每两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随查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篇7: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9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4例) 与观察组 (45例) 。其中, 男54例, 女35例;年龄分布:24~68岁, 平均 (45.7±5.2) 岁;病情类型:26例为外伤性疾病, 20例为肛肠疾病, 17例阑尾切除, 15例疝气, 11例胆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病情观察、对症治疗等临床外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采取人文关怀优质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

1.2.1 转变传统护理理念, 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人文关怀护理的本质便是改变传统被动的护理观念, 主动为患者提供社会需求及身心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在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对其具体病情、生活习惯以及真正需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充分尊重其自主权。此外, 还需将医院环境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 耐心、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 直至其满意。

1.2.2 为患者提供温馨、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在展开人文关怀护理时, 需严格遵循一切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原则, 将其将安置在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整洁温馨的病房中, 同时, 在卫生间设立坐便器, 在走道墙壁安装扶手, , 在室内摆放鲜花及植物, 充分体现人文气息。此外, 还需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陪护用品等, 使其以轻松、舒适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1.2.3 人性化心理护理:大多数外科手术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担心等不良情绪, 因此, 护理人员应以诚恳、耐心、热心的态度与患者展开交谈, 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在缓解其不良情绪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树立起治疗的自信心。同时, 需要进一步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变化情况, 并且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室环境以及流程等, 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感, 全程陪伴患者,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采取本科室自制的问卷表对患者展开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工作是否及时、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10个项目, 每个项目共有良好、一般、较差3个标准, 分别对应5分、3分、2分, 让患者自主进行评分。总分在80~100分为满意, 在60~79分为比较满意, 低于60即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构成比采用χ2进行检验, 组间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 观察组中, 满意39例, 比较满意4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5.6% (43/45) ;对照组中, 观察组中, 满意30例, 比较满意6例, 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81.8% (36/44)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与对照组,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模式, 人文关怀主要以患者为中心,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优质的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自觉给予患者情感的付出, 对患者有耐心、爱心、诚心, 让患者切实体会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手术过程中, 给予患者以及家属人文关怀与帮助。而为了确保人文关怀在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充分应用, 就需要有效转变护理人员传统执行医嘱的被动式护理理念, 通过相应的培训, 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与水平, 提高服务意识, 并通过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切实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让患者更加信赖医护人员,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便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2]。在本研究中, 接受人文关怀优质护理的外科患者, 其护理满意度为95.6%, 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外科护理的对照组 (81.8%) , 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与林江英[3]的研究报道相吻合。

综上所述, 通过在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 可促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提高, 实现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立萍.实施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 45 (3) :377-378.

[2]黄英姿.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体会[J].大家健康, 2015, 9 (5) :247.

篇8: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关键词】减胎患者;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应用效果

随着世界生殖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ART)近年也得到迅猛发展,双胚移植成功妊娠后的双胎率高达32.6%。由此带来的多胎或双胎妊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ART导致三胎及多胎妊娠的风险已得到共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允许或要求通过减胎术进行补救治疗。然而行减胎术的患者身体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疑虑重重,全程优质护理相当重要。我科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对收治的30例减胎患者实施全程护理人文关怀,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减胎术患者30例,女方平均年龄(32.06±3.94)岁,其中体外受精(IVF)16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受精(ICSI)5例、附睾取精(PESA)1例、冷冻胚胎移植8例。住院期间均接受全程护理人文关怀服务,均好转出院。

1.2 方法

1.2.1 加強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培训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理部、各级护士长组织科护士学习人文关怀的理论,深化人文护理的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鼓励护士用爱、用心为患者服务。不断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其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1.2.2 努力营造整洁的病房环境

在硬件设施上,为每个护理床单元配备颜色温馨的隔帘,让患者感到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便于治疗、护理时保护患者的隐私。饮食护理上改变以往的自带餐具,为患者提供一体化餐具,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做到送餐到手,喂饭到口。

1.2.3 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床旁护理服务”,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出、入院手续。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做好卫生宣教和饮食、运动指导。

1.2.4 构建医患、护患以及家属间和谐的人际氛围

护理人员提供人文服务的过程中注意礼仪规范、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热情,使用标准化文明语言。并在病房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以关心、尊重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带动临床医生积极参与人文关怀,医护双方在认识和行为上协调一致。

1.2.5 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体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制定“五心服务”,接待患者热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护理工作细心。

1.2.6 心理人文护理

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就详细介绍情况,询问病史,与患者交谈,还须了解患者的学历、职业、家庭以及文化社会背景等内容。根据其特点掌握心理沟通技巧,培养感知患者情绪的能力,尊重和重视患者的态度,既倾听、观察患者的一言一行,有意识地将自己放置到患者的位置上,又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其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患者的悲伤、欢乐和痛苦,真正成为患者可信赖的朋友。

1.2.7 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制订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及时、恰当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并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科由于重视健康教育,减胎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如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先兆流产等的发生率极低,出院后成功分娩率高。

2 结果

优质护理中参与人文关怀,充分保障患者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胎术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0%上升至现在的99%,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

3 讨论

实施优质护理人文关怀的优点有:护士的责任心增强,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士职业荣誉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再就诊率降低,便于患者转入社区服务;医疗费用更合理,减轻了家属负担;降低了医疗风险,改善了各医护专科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医院美誉度,强化了医院人文建设内涵。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我们的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时时处处体现一切为患者着想的人文服务理念,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日益完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桂华,王雪梅,许立红等.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J].现代护 理,2002,8(8):605.

[2] 孟昱时,章晓梅,武泽等.多胎妊娠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129-130.

篇9:浅析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1 环境设置

患者入住介入科, 病房时刻体现为患者治疗的不同理念。微创[1]是“用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的疗效, 进而用最低的社会负担和生物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生活”的微创治疗理念。不同性别不同室, 走廊尽量不加床。设置楼梯路径识别牌, 洗手间、热水房标志醒目, 墙壁粘贴有医生照片、科室介绍、健康小常识, 让患者入院后体验到家的感觉。感受到医院是学习、治疗、愉悦身心为一体的好地方。

2 宣传工作

护士要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 进入介入尽快了解科室职能人员组成及入院常规。安排好生活起居及诊疗计划。给患者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及陪护常识, 使家属及患者入院后释放思想压力, 使患者安心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告诉患者介入是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引导下, 利用穿刺针, 导管以及其他介入器材, 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者采集组织学, 细菌学以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治疗。讲述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创伤小, 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性、准确定位、见效快、恢复时间短、安全性、不破坏原有的解剖结构、并发症少等等优点[2]。

3 心理疏导

住院患者情绪低落且容易激动, 对微创为特点的介入治疗抱有很大希望, 他渴望健康, 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 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 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而造成的孤独、恐惧感, 小儿患者可让家人陪伴。例如晚期癌症患者, 长期疾病折磨, 以及手术化疗等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 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此类患者体质虚弱, 情绪极度低落、忧郁寡语、失去治疗的信心, 有的甚至拒绝治疗。因此, 应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 关心、鼓励患者, 使患者增强自信及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向患者介绍疗效好的相同病例, 鼓励患者重新获得生的希望, 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使患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完成介入治疗。最终使患者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及生活态度度过心理危机期[3]。

4 饮食指导

患者介入治疗前要排清宿便, 为手术做准备, 因此患者饮食非常重要, 所以在手术前一天, 应多吃苹果, 多喝蜂蜜水, 多吃粗纤维的蔬菜以帮助通便, 最好吃半流食或流食。祖国医学认为医认为造影剂是一种热毒, 因此一下手术台, 患者便应大量饮用清热利尿解毒的饮料, 如绿豆汤、西瓜汁、番茄汁等。喜欢喝茶的人则可大量饮用绿茶。当天的饮食也应以清热利湿、养胃生津为主, 主要注意多摄入水分, 尽量避免进食牛奶、豆浆一类易产气的食品, 以免出现腹胀;避免进食油条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免增加腹压, 对创口恢复不利[4]。

介入科护理的人文关怀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 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放心,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还可增强出院患者自我维护健康意识, 患者自觉复查, 遵医嘱合理用药, 最终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 减少疾病复发,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社会效益。人文关怀的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很多部门及行业的共识, 很受关注, 患者是一个心理、生理、社会活生生的人, 这是一个快速奔跑的时代, 欲望太多, 速度太快, 我们的身体人为的失去了平衡, 被动着去适应不断变幻的世界。相信护理采取有效人文关怀会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摘要:通过在介入治疗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 可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社会效益。

关键词:人文关怀,介入治疗,护理,浅析

参考文献

[1]李勇强, 王晓冰, 从太极拳法到正骨手法[J].光明中医, 2009, 24 (4) :727.

[2]于红.人文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 :92-93.

[3]李珲, 王晓玲.人文关怀护理胸膜炎70例实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 :186-187.

篇10: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70-01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简称,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我科针对手术患者常有的紧张、焦虑、失眠甚至恐惧心情,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人文关怀,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加强培训,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 组织手术室全体同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卫生部及医院下发的各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相关文件,深入理解、领会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主题与意义,号召手术室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以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认真听取手术室护士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声,集思广益,制订了具有手术室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案[2],从而使手术室的每一名护士都能以积极的姿态做到“我要参与”而不是“要我参与”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去。

2 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改善医患关系 手术对病员来讲是一种压

力源,会对病员身心产生负面影响。手术室全期护理旨在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人文护理活动来缩短或降低患者因对手术恐惧带来的各种抵触心理,使其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放心接受手术,从而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高效,又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3,4]。

2.1 改变访视模式,提高访视工作质量

2.1.1 加强病区医护沟通,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1-2天,手术室护士长、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充分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加强与主刀医师的沟通交流[5],了解患者手术所需的麻醉方法、手术路径、特殊体位,需使用的特殊器械,甚至是否需要备血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做好术前准备。

2.1.2术前访视,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特征 从2010年5月份以来我科采取了专人专项管理访视工作的措施,由具有丰富手术室护理经验、掌握较好沟通技巧的高年资护士术前一日下午到病房访视病员,首先作自我介绍,同时认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心理反应。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麻醉方式等,主动抛出病员最关注和最担忧的问题,让患者自己说出其困惑和焦虑担心的细节,沟通护士再予以仔细解答,护理人员同时提出一些手术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术前的禁饮、禁食,术前准备工作的配合(穿病员服,个人的卫生,保证睡眠,脱去戒指、项链、手表、义齿等)等问题让患者自己回答,通过这种一问一答形式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对手术有认同感并对医生及护士有信任感,研究表明[6],患者及家属认为护理人员能随叫随到,主动讲解、有问必答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体现

2.2 做好手术前后的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

2.2.1对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之一:术前关怀,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因与亲友隔离,处于相对孤立的一种环境,尽管有充分的术前交流和沟通,但此时仍会有焦虑恐惧感,此时护士要把患者的利益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针对手术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正当要求,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充分做好保暖工作,让患者从病区推向手术室期间,始终处于一种舒适温暖的状态[7],对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时,应在麻醉起效后开始。在进行麻醉前,护士要用细声、轻柔的语言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打消患者的不适感。

2.2.2 对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之三:术中关怀,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手术开始时,护士在积极配合手术医生的同时,应给予患者周到细致的关怀,注意调节室温,防止患者着凉,严密观察病情。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随便谈论患者的病情,在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面,对个别特殊体位下的长时间手术,应提醒主刀医师及时补充能量并做数分钟的短期休息,并适当调整患者体位,以防术后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产生,笔者从多年手术室护理经验认为,保证手术医师特别是主刀医师手术期间旺盛的精力也是对手术患者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之一。

2.2.3对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之四:术后随访,延伸优质服务 每天由健康教育护士对术后3~4d的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真实心声以及对我们工作、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术后随访制,针对患者病情及手术特点对病人实施长期的护理随访工作,对患者术后的运动、饮食习惯,睡眠要求甚至个人的特殊嗜好都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和随访,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较长时期内(通常是6月-24月)都能得到护理人员无缝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8],此外,每季度手术室护士长参与一次术后回访工作,及时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护理工作质量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自2010年5月以来,从入院到出院共178名随机调查的手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情况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3 体会

将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手术患者身上是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的最好应用,倡导在护理工作中,特别是在对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处处渗透人文服务[9],这样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成就感,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特别是将医院的整体护理無缝提供持续性的、全人群的、全方位的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健服务是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晓伟.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护理管理,2010,20(4):5-7.

[2] 李福宣,白晓霞,敬洁,等.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35-137

[3] 钱晓莉.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分析.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1):56-57.

[4] 肖红兵,郑小春,胡春华.当前手术室护理实践的个体化护理运用[J].临床护理,2010,10(5):57-58

[5] 梁丽珠.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的开展应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1):76-77.

[6]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641-643.

[7] 彭炼君,杨晓蓉.加强保温措施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中国全科护理实践杂志,2012,10(5):1414-1414.

上一篇:再别康桥优秀课堂下一篇:王雪瑶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