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4-05-07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通用10篇)

篇1: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过去认为急诊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转危为安。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诊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诊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1对待急诊病人和亲人一样

急诊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使急救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是非常重要的。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当一个人带着疾病来急诊就医时,其处于一种急躁、忧虑、恐惧、担心、期望的状态之中,这时对护士的每句话都是洗耳静听的。所以在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讲究艺术,将心比心,态度和蔼,用友善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同时注意语气,因为它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绝望,即既可治病,也可以致病。3使病人感到安全

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急诊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急诊病人发病多突然,病人及家属无思想准备。绝不能在病人面前谈论“你不交钱就停止抢救与治疗”等,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及与病人家属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影响。有少数急诊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护士在通知其家属时,应告知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思想准备后再告之死亡的消息。对因车祸、工伤死亡者,如家属未及时赶到,要做必要的妥善处理。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提高心理和业务素质,在积极施救的同时,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急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1,善于感知接纳病人是医患沟通的前提

2,能够感知、理解、同情病人,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3,要富于同情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验病人的悲观、快乐、愤怒。4,文明规范的语言是医患沟通的基础

多说一个请

5,在交流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避免套用生硬的医学术语。

6,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运用亲切的目光,良好的言行举止,缓和病人因紧张造成的紧张

心理,使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7,提高自身素质是医患沟通的关键

应该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应变能力,在第一时间给予病人最佳的救治。8,沟通形式有两种,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契机:

首次接诊病人关切的询问患者的病情

在为病人实施医疗护理治疗时与患者交谈。既可以分散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进一步了解病情,有针对性的、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便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准确实施。9,眼神的沟通

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目光,特别是情绪状态即可得到信息。

若患者表现出柔和热诚的目光,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代表他情绪良好,对所讲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目光呆滞、浑浊暗淡代表他情绪欠佳,谈话的内容不能使其动心 10,距离沟通

人际距离实际是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和蔼的话,一次小小的幽默,常能使彼此之间的感情渠道得以沟通,消除患者疑虑、恐惧,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1,对于所受到的无理对待也要去合理的理解和对待;我们没有错,而是我们管理上或者就医环境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去说声“对不起”,消除病人的对立和紧张。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不要忽视病人家属,家属的情绪和言行对病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及时与家属沟通取得信任,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劝慰病人,稳定病人的情绪,保证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避免引起家属惊慌失措,痛哭流涕势。否则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干扰正常的治疗。急诊患者无论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使患者进入急诊情境,并认为自己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这些应激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疏导和控制,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先进、有效的诊治措施的同时,需要调整必要的心理护理。然而急诊室的工作特点不允许护士与患者更多语言交流。急诊护士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以改善患者的应激心理,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急诊患者无论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使患者进入急诊情境,并认为自己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这些应激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疏导和控制,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先进、有效的诊治措施的同时,需要调整必要的心理护理。然而急诊室的工作特点不允许护士与患者更多语言交流。急诊护士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以改善患者的应激心理,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非语言沟通技巧 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 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减轻患者入院时所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直接反映人的思想、情绪。不同的目光可以实现各种情感的交流。因此,护士在接诊时应热情、主动,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述说,并表示同情、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并能平静地接受治疗。如车祸患者恐惧心理尤为突出,护士镇定的目光是消除其不良情绪的一剂良药。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 可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特别是急诊护士能够在危、急、重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会使患者的情绪由恐

惧、焦虑到平静、镇定,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与配合。例如:在抢救一名腹部刀刺伤患者时,护士从容、镇定,各种操作有条不絮,动作准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一针见血,妥当固定穿刺肢体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护士娴熟的技术能够使恐惧、失望的患者和家属重新得到希望,增加治疗信心。抚摸可缩短护患之间距离,增进护患之间感情交流 护士接诊时对某些患者可采用触摸的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如对急诊外伤患者,可站在患者一旁,握住患者双手,可以从心理上减轻患者清创时产生的疼痛感;对于儿童可抚摸患儿的额头,使患儿产生亲切感,减轻恐惧心理;对于老年人,摸摸脉搏,测测血压,拉拉被子,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沉默的作用 急诊患者大多数都是急、危、重为“三大”特点。如急诊胃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抢救时间较长、痛苦大,一些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绝望心理,患者情绪急躁、不稳定,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甚至拒绝治疗。这时应明确角色,不应对患者产生厌烦情绪,应在保持沉默的同时继续进行救治,仍然以亲切、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论分诊制度,根据来就诊患者的病情轻重,在系统界面上显示为红,黄,绿。病情危重的小红人马上进抢救室,没啥生命危险的小绿人比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的排队等着看,病情较重的小黄人由护士领着优先插队看。护士说了:万一遇上个特别不讲理的小绿人,直接把我打成小红人,我倒先进抢救室了!

病人希望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及时为他们解除躯体上的痛苦;而且也希望医务人员以实际的态度与行为来表示对他们真诚关心。在短时间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依赖尽可能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迅速分诊和处置的能力,充分利用短暂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与多个危重患者的沟通,使急救工作迅速、准确、有序的展开,使患者采取主动配合的态度。

篇2: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属基层镇的医院,地处干道公路旁,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工伤、烧伤、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由于组织健全,技术力量充实,故均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

全院统一指挥:遇到成批患者同时来急诊时,应即时报告院部急救领导小组,由院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这样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而抢救工作的组织又靠着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护士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抢救情况,合理组织安排,同时负责业务指导,对全体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事态有所估计,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抢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及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了解病情,及时提供线索,密切配合,紧张有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人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住院部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病人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时转送住院部,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完毕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检查清洗,维修急救器材,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病人完毕,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如急诊日志,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死亡记录等;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归还所借物品等。

篇3: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 术前的心理特征

①紧张恐惧:在急诊病人中, 大多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 且多有伤口伴有出血, 由此产生惧怕、濒死感强烈等不良心理反应。②焦虑与不安, 由于病人对病情的忧虑、担心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有无并发症、意外以及对手术治疗知识缺乏了解等忧心忡忡, 由此产生焦虑与不安。③矛盾心理:病人多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矛盾不已, 一方面担心家里的经济条件能否接受, 另一方面老年病人经常吃药打针, 对此已感厌烦, 既想接受手术治疗以减轻疼痛, 又担心治疗是否彻底或手术造成不好的结果, 左右为难, 心理极为矛盾。④病人角色适应障碍:多为中年病人, 担心因手术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家里孩子无人照看而难以进入病人的角色。

2 护理

①热情接待病人:病人来到急诊室心情焦虑, 自认为病情重有生命危险, 急诊护士要热情地接待病人, 分急而不危, 危而不显, 对病情不是很重, 但内心紧张, 对疾病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病人, 护士不能烦躁, 要态度和蔼, 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惊慌失措的家属应劝说其离开病人, 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 并告知家属要相信医生的诊断治疗, 会使其亲属会得到如愿的治疗, 尽早康复。②耐心、细心解释:告知病人手术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法, 告诉病人该手术的成功率很高, 主刀医师有多年的临床经验, 减轻其不必要的顾虑。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术前的首要工作, 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的指导。③温馨周到服务:护士不仅要在语言上安慰同情体谅病人, 而且要将服务落实到实处, 将工作做细做到位。④换位思考, 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病人角角:给病人安排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同时告诉病人只有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工作, 更好的照顾家人。

3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一项看起来平凡而做起来繁杂的工作, 它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专业护理技术, 还要掌握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具备分析病人心理活动的能力。急诊室护士接触的多为急危病人, 护士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病人。因此, 医护人员要掌握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 有效地展开心理护理, 对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还可以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篇4: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1-02

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家属的焦虑、烦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对此,我们进行心理评估,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促进了病人生理和情感的平衡,促进了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元月到2005年6月,我院收治了急诊病人3434例,外伤2403例、急腹症706例,服毒152例,其他173例。年龄21-77岁,平均39岁。

2 根据不同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2.1 外伤病人 外伤病人占急诊就诊人数的70%。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情绪稳定,做到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一面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一面迅速止血、固定、包扎。即使遇到最复杂最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不要惊惶失措,以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在抢救工作中神情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病人的信任而产生安全感。

在外伤病人中,由于致伤原因不同,也就有着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有的病人因车祸或打架而致伤,此类病人除和一般外伤病人有着共同的心理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偏向他方、处理不公等。还有个别病人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这些有纠纷因素在内的病人,除积极给予抢救治疗外,还要评估病人心理问题,以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对病人充分关心、理解、同情以赢得病人的依赖、尊重,热情对待病人,耐心向病人讲解病情。对病人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实事求是。要求双方都不要夸大或隐瞒病情,同时说明夸大或隐瞒病情的危害。解除双方顾虑,使其及时如实的反映病情,取得合作,及早作出诊断治疗。

2.2 服毒自杀的病人 这类病人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等。多处于狭隘的心理状态,存在绝望的心理问题,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时多有后悔的心理,但就诊时多又爱面子,有羞辱心理,因此,故意不和医护配合。如洗胃,本来可口服洗胃液,故意不喝,插胃管不合作,基至插上后,故意拔出胃管使洗胃没法进行。因此,拖延时间,失去抢救机会。所以对该病人不应流露厌烦、鄙视的情绪,根据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支持、提供健康的知识教育,主动与患者“心理换位”谅解病人的过激行为,用同情语言去感化,使病人认识到不应该为此而轻生。对亲属做好说服工作,主动安尉病人,在家属的配合下,取得病人合作,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做好急救工作的同时以适当的语言鼓励病人,减少其悲观厌世的念头。

2.3 腹痛病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占急诊就诊人数的24.5%。这类病症的人常有烦躁、厌世、个人应对无效、不信任治疗的心理问题。急诊护士针对这种心理,应多方关怀安慰病人,同进对所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应该表示出信心十足,非常有把握的态度。

急腹症病人腹痛剧烈,难以忍受,有濒死感,特别恐惧,有迫切要求止痛的心理。认为到了医院不给用止痛药,就是不体贴病人。这时,一方面迅速给病人正确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耐心说明不能随便应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不利诊断治疗;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很快得到彻底治疗,以激励病人配合诊治,信赖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对病人家属采用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病情急重甚至有的处于濒死状态,作为病人的亲属,难免有着各种不同的复杂心理变化,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待。

3.1 对惊惶失错,哭哭啼啼的家属,应该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然后对他们劝慰,说明他们的失态将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安下心来,相信我们的诊断治疗,会使他们的亲属得到如愿的治疗,尽早康复。

3.2 对担忧、焦虑的家属应该评估焦虑的因素,帮助減轻焦虑尽可能多解释,并要求他们首先建立对医院的信任,然后去影响和鼓励病人。

3.3 对比较镇静有主见的家属,可如实告诉其病人的情况,及准备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案,因病人往往较易接受家属意见。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病人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以便使我们各项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篇5: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1 抢救患者的心理护理

1.1 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急诊患者中,大多数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患者,且多有伤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例如:患者,男,34岁,骑自行车时摔伤右大腿,伤口大小约9cm×6cm,深达骨膜。由于出血过多,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呻吟不止,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紧张着急。来急诊室后,我们嘱咐患者不要直视伤口,以免增加恐惧心理,迅速输液、输血、给氧和清创止血。在以上操作治疗中,我们始终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患者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创口手术很顺利。与此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使患者同家属见面,同时也要注意安慰家属,要求家属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伤、焦急、埋怨的表情和态度,对有纠纷因素在内的患者,除了抢救治疗之外,我们还要主动承担调解义务,要求双方都不要夸大或隐藏病情,应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夸大或隐藏病情的危害,这也给患者及早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条件。

1.2 服毒患者的心理护理 (1)自服者(轻生心理)都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属因素,如失去家庭温暖、吵架、失恋、高考落榜等。例如:患者,男,15岁,因父亲工伤死亡,母亲改嫁,同祖母、叔父一起生活,常遭叔父打骂而忧郁自卑,认为自杀可以解脱苦恼,自服农药被急诊送入院。对这类患者,除了从治疗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养好身体、度过难关外,还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如《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争取早日自立。服毒的患者多数处于狭隘心理状态,心理变化极为复杂,当毒性发作时,又多具有后悔心理,来急诊室就诊时,因碍于面子,故意与医护人员不合作。此时若不做好心理护理,很难取得患者配合,抢救就很难奏效,甚至因此失去有利抢救时间,造成死亡。若能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开导,患者多能有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用温和体贴同情的语言去感化患者,不能用刺激性话语,要使患者真正体会到医务人员在为抢救其生命而尽心尽职地工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过,这类患者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家属的安慰,因此做好家属的说服工作尤为重要。(2)误服者多具有焦虑、担心、害怕的心理,此时,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所服药物的毒性反应,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至于在某种毒性突然发生时感到恐慌,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正常的口服洗胃,若剂量大、病情重者应插管洗胃。

2 急诊患者的常规心理护理

2.1 就诊时的心理护理 急诊护士最先接待患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故而首先要求护士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大方朴素,工作热情和蔼,举止稳重,使患者一踏进急诊室就有一种平静的心理,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诉说病情时要认真聆听,不要东张西望,不要随意插话,同时仔细分析,尽量做到诊断准确,缩短不必要的转诊时间。另外,一切手续要求简单,使患者产生一种轻便感。

篇6: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烧伤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和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皮肤或组织损害。烧伤对病人心理所造成的打击是很大的,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了解并观察烧伤病人在受伤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1、早期的心理反应

1.1紧张和恐惧: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突然的意外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神志清楚时由于不了解伤情,对是否能治愈心里无底,往往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此时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他们或表现出意外的镇静、冷淡、少语,反应迟钝,或躁动不安、痛苦、叫喊、抱怨等。

1.2 焦虑:由于烧伤病人需要隔离,不能会见家人亲友,还要忍受伤痛和各种担忧,轻者显得无法安静、心神不定、严重患者甚至怨天尤人、心情恶劣、无法安静、难以入眠或夜惊。

2、中期心理反应

2.1 惧怕疼痛:重症患者,休克期过后,进入感染期,患者要频繁接受手术、大量换药及其他各种治疗,如注射、静脉穿刺等。这些治疗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也会减弱,一些人因害怕而食欲不振,睡眠差、呻吟、烦

躁、恐惧,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手术和换药。

2.2猜疑:烧伤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对周围一切事情相当敏感。他们希望知道治疗方法和结果,有时反复询问治疗措施,很关心躯体的不适,很想了解自己的信息,如果解释不及时就会引起猜疑。但对一些解释又抱怀疑态度,总认为自己伤情重,担心医生看轻了伤情误诊。医生、护士查房讲话稍不慎,病人就会左思右想,担心自己将来残废;同病室的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也会使其心理负担加重。自己稍有不适就怀疑病情加重,紧张不安,顾虑重重。

3、度过危险期之后,患者进入康复期,这个阶段烧伤患者容易出现 忧郁、急躁易怒、绝望、自卑、依赖性强等心理特点。当患者觉察到烧伤造成肢体伤残、外貌破相,甚至一些肢体功能丧失,今后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十分困难,影响个人前途等,常常忧心忡忡,心理负担沉重。创面愈合较差的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言寡语,不愿配合,对治疗失去信心。疤痕不断增生挛缩致使肢体僵硬或功能障碍,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下降、易激动、烦躁、无故发脾气、提一些无理的要求,有时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勃然大怒,采取 进攻性态度,甚至将怒气转向医护人员和亲友身上,其目的就是以无端的争吵、发怒来发泄内心的痛苦。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烧伤后遗留的畸形、功能障碍,担心受到别人的鄙视,产生自卑,感到生活暗淡,前途无望,对生活丧失信念、自暴自弃。行为过激的患者甚至觉得生不如死,有自杀倾向。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烧伤病人护理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做好心理护理就能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乃至今后的人生中起到积极作用。

患者入院初期,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与患者交谈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倾听患者对不幸遭遇的描述和躯体痛苦的表达,在护理行为上要动作轻柔、果断、严谨,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让病人一开始就产生亲切感,信赖感,消除患者紧张、惶恐的心情。待病员安顿好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负责诊治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情况,使之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对忧郁绝望的患者,护士态度应该主动亲近关心他们,使他们受到乐观热情,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感染,增强信心,面对现实,消除忧郁、绝望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在患者面前切忌急躁,当患者情绪激动时,护士应有自我克制能力,要理解他们因伤残而产生的焦虑、急躁的苦恼心理,容忍他们一时的情绪激动、尽量及时解决病人提出的问题并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诚挚的帮助、安慰,获得病人的好感和信赖。对不配合治疗的病人,要向患者讲明各种治疗的目的:如只有手术植皮、换药才能尽快消灭创面,较少感染的机率,促进创面的愈合,若不及时换药或手术将会危及生命,使病人理解采取这些治疗措施的重要性。切不可因患者抵触产生厌恶的情绪,或用生硬的语言训斥,导致医患无法合作的不良后果。

严重深度烧伤的患者,治愈后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残废是难免的,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要向病人讲明伤情的起初情况、愈后可能出现的伤残程度,使他们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当患者在得知伤情的严重

程度后,一段时间内思想上是难以承受的,这时护理人员的同情和支持就非常重要,对病人要多给予鼓励和安慰,适当地劝解和疏导,帮助他们振作精神,克服暂时的情感障碍。并用经过本院治愈、身残志坚、顽强生活,取得成就的成功事例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治疗信心。如右手残废的患者,应鼓励他左手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外观和肢体的畸形还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美容整形,不必为今后的人生烦恼,忧郁。

另外,患者的亲友、配偶、子女、恋人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是较大的,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做好这些人群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观、失望、甚至烦躁的情绪,应给予患者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爱、鼓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7:肠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

1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变化,与病人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科病房是全院最先开展整体护理的病房之一,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5%以上。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取得病人的配合,而且可以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轻其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中的恐惧心理,减少其心理压力。

2 做好术前教育

我们将一般心理护理与个性心理护理相结合,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人,将心理咨询技巧应用于个性护理之中,根据病人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同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不仅通过术前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肠造口的基本知识,配合手术治疗;而且要求家属了解肠造口者恢复期和康复期的心理行为变化特点,从而能够耐心地对待病人,温暖、支持和鼓励病人,促进其心理康复。医生在术前不对病人隐瞒病情,充分沟通,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说明做肠造口的必要性。术前我们请病人和家属一起看幻灯片及录像片,介绍肠造口的一般情况和护理方法,使他们了解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粪便出口从肛门移至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影响;肠造口一般情况下无痛楚;肠造口本身对性功能无影响,但手术原因例外;肠造口引起的不习惯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并且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和应用适当的肠造口的护理方法,从而将肠造口造成的生活上的不便减轻到最低限度。

3 恢复期的护理

(1)心理护理:术后病人首次见到腹壁上自己的肠粘膜时,会有害怕、失落、无奈甚至是厌恶自己的心理变化;情绪常不稳定。为帮助病人渡过这一困难时期,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细心和耐心,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安慰、支持和鼓励病人;另一方面要联合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时鼓励病人尽早动手学习肠造口的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其重返社会的信心。

(2)肠造口的护理:适当的肠造口护理不仅有利于病人的生理康复而且可以促进其心理康复。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肠造口的自然排粪便法(人工肛袋法):此法最常用,简单,易掌握。护理中尽量做到无异味,不漏粪。我们在操作时反复多次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示范、讲解和传授肠造口的护理知识和技巧,鼓励他们在护士的监督下尽早动手操作,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改变和生活自理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康复。

结肠灌洗法:自开始,我们共为22例肠造口病人以结肠灌洗法进行肠造口的护理,开始每天1次,7~10天后改为两天1次,灌洗1~3月后,绝大多数病人达到除灌洗时间段外,其他时间无粪便排出的效果。此方法需要的时间较多,每次灌洗10~20min,然后坐等1h左右排尽粪便。此法能减轻甚至消除异味,减少肠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肠造口者更好地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康复。其中有两例病人坚持灌洗3个月后,不用佩带人工肛袋,仅用一棉球覆盖在造口上并以胶布固定,非常方便,病人自我感觉很好。

肠造口者出院前要求学会所选择的护理方法,并亲自操作肠造口的护理。其家属中至少有一人掌握肠造口的护理方法。

4 康复期的护理

(1)举办肠造口者联谊会:针对肠造口者自卑心理较多见这一现象,广州市于1994年开始举办肠造口者联谊会,3个月1次。我们动员、鼓励肠造口者参加联谊会,使其与众多的肠造口者一起交流、娱乐,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在联谊会中病人看到与自己一样的肠造口者恢复术前生活的大有人在,激发了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肠造口者联谊会是以团体的形式将医护人员提供的咨询服务、家属成员的爱和支持、朋友的关心和社交活动联系在一起,是提高肠造口者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对促进其心理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2)开展门诊咨询和定期随访: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于196月成立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并开展了肠造口咨询日活动,每周1次,对肠造口者提供心理咨询,根据需要进行帮助和指导。对出院6个月内的肠造口者进行每月1次的随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针对饮食、肠造口护理、粪便以及化疗或放疗中出现的一些副反应引起的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咨询,给予解答、帮助和指导。

篇8:急诊科饮酒过量病人的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2月—2008年10月因饮酒过量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共36例, 男30例, 女6例;年龄20岁~48岁;急性酒精中毒8例, 饮酒过量23例, 轻度饮酒5例;需洗胃留观诊查的5例, 对症治疗后完全恢复的31例;接受并配合心理护理者29例, 病人及家属回绝者7例。

1.2 方法

1.2.1 评估

1.2.1.1 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饮酒中毒的剂量个体差异很大, 但血液中乙醇的致死浓度则差异较小, 一般为87 mmoL/L~152 mmoL/L, 酒精中毒的表现与饮料中乙醇的浓度、饮酒的量、饮酒的速度、嗜酒程度以及是否空腹等因素有关, 另外年龄、性别、种族以及有无酒精依赖等因素也存在较大差异。

1.2.1.2 酒精中毒的分期

酒精中毒的主要体征是中枢神经抑制、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分期有不同表现。兴奋期表现为血乙醇浓度达到1.1 mmol/L, 即感觉头痛、欣快、兴奋。血乙醇浓度超过1.6 mmol/L, 健谈, 饶舌、情绪不稳定、自负、易激惹, 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为, 也可能沉默、孤僻;血乙醇浓度达到33 mmol/L, 肌肉运动不协调, 行动笨拙, 言语含糊不清, 眼球震颤, 视力模糊, 复视, 步态不稳, 出现共济失调;血乙醇浓度达到43 mmol/L, 出现恶心、呕吐、困倦;昏迷期表现为血乙醇浓度升至54 mmol/L, 病人进入昏迷期, 表现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乙醇超过87 mmol/L, 病人陷入深昏迷, 心率快, 血压下降, 呼吸慢, 有鼾音, 可出现呼吸、循环麻痹, 有生命危险, 重症病人可发生并发症。

1.2.1.3 乙醇浓度

一般由粮食或水果类发酵制成的酒, 乙醇浓度较低, 而蒸馏后制成的白酒, 乙醇浓度可高达40%~60%。

1.2.2 诊断

当急诊护士第一时间接诊病人时, 首先应询问本人或陪同家属其饮酒量及饮酒的种类, 有无酒精依赖和长期饮酒史, 本次饮酒的时间, 有无同时服用催眠镇静类药物。其次遵医嘱采集血、尿、唾液、胃内容物留作标本, 并作为乙醇定性检测, 以配合医生确定诊断。如昏迷病人要注意除外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一氧化碳 (CO) 中毒或急性安眠镇静类药物中毒及急性脑外伤等。

1.2.3 治疗

对于轻度醉酒者, 一般嘱其静卧, 保温, 多饮水以促进排泄, 必要时催吐。对于饮酒过量重症者, 插管洗胃, 应用1%碳酸氢钠或清水反复洗胃。洗胃后可注入牛奶, 蛋清等保护胃黏膜, 且遵医嘱静脉输注50%葡萄糖液100 mL~200 mL, 肌肉注射B族维生素。给予甲氰咪胍保持胃黏膜, 肝太乐等一些保肝药及醒酒等药物输液对症治疗。对狂躁者可给地西泮5 mg~10 mg肌肉注射, 但禁用氯丙嗪及苯巴比妥类药物。

1.3 心理护理

1.3.1 常规治疗护理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病情变化, 做好各项记录。同时应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疾病、急性肾衰竭、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在洗胃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注意保护, 防止坠床和外伤, 必要时给予约束带。

1.3.2 心理护理

饮酒过量者除了生物因素更多的是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对醉酒的病人给予关心和安慰。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和愤怒, 或是倾听他的诉说, 而不是机械的治疗后回避病人。善于换位思考, 和病人及陪同家属沟通, 帮助病人从酒精中解脱出来, 告知其饮酒过量造成的不良后果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3.2.1 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

对于轻度饮酒者在给予一般的醒酒指导外, 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在交谈中了解病人的心情。倾听病人的内心, 找出病人内心的矛盾, 启发、疏导病人, 告诉病人饮酒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对急性酒精中毒较为严重的病人, 首先可以和家属沟通, 从中收集一些病人的信息。在给予病人治疗的同时, 护士通过与病人亲密交流, 了解其心理, 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做好心理疏导,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对能够主动建立护患沟通的病人, 可以直接给予正面指导和安慰。对自闭、郁闷不愿和别人沟通的病人, 更多的是以安慰、同情、理解的方式让他感受护理人员的真诚, 让陪同家属暂时回避, 给病人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面对兴奋、烦躁的饮酒病人, 护士的耐心、细心、同情心、爱心是关键。倾听病人的述说, 让他慢慢说, 不要激动, 以达到平静心情配合治疗。

1.3.2.2 采取预见性、保护性心理护理

在很多时候有些醉酒病人因激动、烦躁而谩骂甚至殴打护士, 为防止护士在与醉酒病人沟通时出现被伤害的事件应采取预防性保护性心理护理, 发现病人有暴力倾向时, 沟通适可而止, 心理疏导的对象不只是病人同时还有家属。

2 小结

2007年12月—2008年10月因饮酒过量来我院就诊的有36例, 他们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能接受心理疏导, 取得很好地效果。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病人调整好心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篇9: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急诊;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39-01

急诊病人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严重,甚至危在旦夕,必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方可挽救病人生命。然而,急诊病人也有特殊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绝望等,甚至造成机体持续应激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控制,即可加重病情,又可延误抢救时间,如服毒自杀未遂者,强烈反抗不配合洗胃。因此,必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争取抢救时间,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1 临床表现

1.1 恐惧 是一种已被个人证实的与明确来源有关的惧怕感。表现为惊恐不安、表情呆滞、木僵,有的拒绝 救治。

1.2 焦虑 是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动没耐心、发脾气、敏感多疑,对自己的伤病转归担心。

1.3 绝望 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或消极合作。服毒自杀未遂者更为暴躁,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措施

2.1.1 心理疏导 首先尊重与理解病人,护士通过交谈和观察,发现患者忧虑的,害怕的、关心的或希望实现的事情。

2.1.2 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必要心理准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做适当的解释,以安定情绪。

2.1.3 提供安全与舒适环境 与病人交谈时,护士态度要和蔼,服务热情周到,表示对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环境。

2.1.4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加强责任心,重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2.2 心理护理要点 急诊病人的心里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时常出现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多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的情况,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护士要用亲切简洁的语言安慰病人,应注意区别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

2.2.1 先处理危重人的心理反应 护士在患者面前应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可边抢救边观察边用亲切简洁语言安慰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少数危重病人有可能抢救无效应先告知家属,使其有心理准备。

2.2.2 细化 根据年龄、男女的不同及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2.2.3 心理护理可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 对服药自杀未遂者,洗胃前病人出现暴躁、目光逼人,拒绝洗胃甚至出现不信任的复杂心理,首先我们劝说病人对其家庭、亲人应付的责任,唤起病人生存的意义;再向病人介绍插胃管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病人会很快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外伤需要清创包扎、止血或手术的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因此,术前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可靠性、意义和预后,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

3 护理体会

笔者通过26年的临床实践进行以上心理护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难看出,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治疗有直接关系,能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各种抢救治疗,护理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敬业精神,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心理学及医学知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人文科学,同时不断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内涵。

篇10: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病死率较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目前认为是新型的冠状病毒。主要靶器官是肺。表现为急性肺损伤(ALI),其机制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SARS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患者收治住院后.护理人员在为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了解病史、与患者交谈,观察到患者表情极为恐惧、紧张和不知所措,急于询问和了解自己的病情,担忧生命安危,迫切希望得到及时救治,既怕将疾病传染给亲朋,又怕亲朋疏远他,在治疗和护理中往往与医护人员配合良好。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稳定病人情绪,适时向患者简要讲明抢救、治疗、护理、饮食方面的安排。以达到消除顾虑,鼓励其对治疗的信心。另外在向患者解释时不宜将病情扩大,以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同时向患者说明传染病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以达到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免疫力的目的,为今后的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SARS病人最早的症状是发热不退,体温往往38℃以上.会持续1~2周以上,同时还会有怕冷、头痛、腹泻、全身酸痛、乏力、干咳、无痰或少痰,有的病人呼吸困难,病情较重的会发展成呼吸衰竭。在治疗期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逐渐了解。此时患者情绪起伏变化,特别是重症的上呼吸机的病人,对自己的愈后感到失望、自卑,脾气往往暴躁而不近人情,甚至拒绝治疗、绝食,当护理人员为他们做治疗护理时,大叫大骂,心理*内蒙古胸科医院(010010)2003年12月9日收稿活动表现为孤独、烦躁、易激动和意志力明显下降。我们知道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病情的发展与治疗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掌握患者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病人交流的技巧,根据病人的性格、爱好等选择不同的交流方法,对性格开朗、健谈的病人,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讲话,以获取重要资料;对沉默寡言的病人,由于其表达能力差,可采用开放式交流,进行引导或询问;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使用非语言性交流,采用目光、手势等方式传送信息,同时理解体谅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的空余时间多陪伴患者,为咳嗽的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排痰,避免一切刺激患者情绪的言行,做好精神安慰。患者在恢复期表现各相同,有的忧心忡忡,怕病情复发和留下后遗症,想到得病初期的各种症状就产生了恐惧心理,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临床护理带来很大困难。此时护理人员要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打消患者悲观、绝望和轻生的念头,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其心理失衡的程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争取早日康复出院。2护理小结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充分认识到护理是对患者责无旁贷的投资,必须具备优秀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举止端庄、技术娴熟,才能完成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光荣使命。另外,我们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有超前的服务意识,事先充分估计整个救治过程中病人心理反应的特殊规律和可能将要发生的各种心理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患者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高患者对种种痛苦的自控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使心理工作主动又全面。

上一篇: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总结下一篇:联谊会家长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