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2024-05-02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县旅游资源在全市来讲是比较丰富的,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县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0万元,占gdp的1.4%,全省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8.5%,××的这一比重比全省低7.1个百分点。××的旅游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潜能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如何加快××县旅游业的发展,个人通过实地调研后,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形成的景观,也有历史留下的古迹,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绿色”、“红色”、“古色”、“特色”。

1、绿色。××地属山区,有“八分半山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6.42%,位居全省第一,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13660公顷。××属亚热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宜人,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自然空气净化率达30万级,氧负离子含量达7万个/m3,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九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已纳入江西省“十一五”旅游规划赣西旅游圈重点建设项目。

2、红色。××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红一方面军第一师部队驻扎在县城肖家祠,毛泽东由此走向井冈山,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脱险经历就在××,留下了一段“脚踏两地,四元定乾坤”的传奇经历。“秋收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进入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名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90年省政府批准××为“全苏区县”,写进了中国革命史的中学历史教材。

3、古色。××有古文化遗址16处,古石器遗存点3处,古建筑13处。境内有程子源遗址、程子源窑址和月形遗址;有“××石”、“剑石”、“潘周过化”等崖刻,其中“潘周过化”崖刻落款“邓子龙书”;有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山——大莲山,据考证分析,这些文物均为西周文化遗址。

4、特色。××是“湘鄂赣边客家县”和“全国漫画艺术之乡”。全县人口有80%以上为客家人,客家山歌和灯彩是客家文化的主要体现。××的漫画艺术被列入全国36个漫画群体之一。××还有温泉地下热水资源,水温常年达70℃,引泉沐浴,可谓“圣泉一浴,百病除而身轻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没到位。有的人认为××经济不发达,地理位置不优越,旅游业难以形成很好的气候,对旅游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认为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二是景点开发缺乏特色。××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缺乏垄断性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得不到有效的投入和包装,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叫得响的成熟旅游名牌产品,没有把××的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不够,有旅游无效益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主要景点没有上等级的旅游道路,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和通达,游客可入性差,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四是宣传力度不大。长期以来,××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从整体角度包装、策划和推介,旅游品牌包装不够,宣传资料没有得到整合,对外宣传广告几乎空白,造成“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五是旅游服务水平比较低。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旅游队伍,不能满足不同消费档次旅游者的需求。

篇2: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顺应全国旅游发展的形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全县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旅游规划顺利完成。为使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我们委托西北大学、西外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完成了《泽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珏山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里泉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李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5368多万元,解决了旅游景区的通电、通邮、通水、道路等“三通一平”的问题,新建或改建饭店、宾馆、招待所等10多家,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秩序均有明显提高。[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三是景点开发成绩斐然。珏山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修建了太极名园、黑虎洞等,对一些重要景点进行了修缮;山里泉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开发了山青、水秀、洞幽的“小三峡”自然风光,初步开发了姜太公庙、封神亭等景点;李寨景区重点开发了水上漂流等项目。作为小康特色旅游项目的东四义重点开发了农民公园等景点。

四是宣传声势日趋强劲。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一批以宣传泽州旅游景区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故事片、风光片以及宣传画册陆续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和播映,提高了泽州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旅游效益逐渐显现。我县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1.6亿元。

虽然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很快,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还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片面认为抓旅游超前,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加快企业发展上,完全把旅游开发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没有形成全县抓旅游的氛围。

二是旅游投入机制不活。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筹资渠道是政府投入。由于我县自身财力有限,在景区开发投入上不能满足旅游需求,致使景点开发缺少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品味不高,产品老化,形式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未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管理队伍,尤其是外语导游人才尚属空白。

四是旅游业还未形成产业体系。目前,我县还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太低,和全省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我们仍然为落后者。

二、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从我县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按照“开发高起点,管理上水平,建设有特色”的产业发展要求和“旅游品牌高档次,景点建设高标准,旅游宣传高规格,旅游服务高品位”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建设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环保的旅游产业为方向,全力打造“山、水、湾”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力争到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66.7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2.68亿元,旅游间接收入达到10.72亿元,把旅游产业真正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旅游的知名度。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展销会、洽谈会,举办旅游节、推荐会、恳谈会,组建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或民俗风情表演艺术团等,在景区内进行演出,以活动促销旅游业。要走出去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作家、诗人、摄影家、记者到我县采风、写作,发挥名人效应,宣传报道旅游业。同时,要制作一些高档次、高水平的宣传品,并加强对当地野菜、蜂蜜等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二)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制定高品位的招商引资项目。制定出台开发旅游业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大力鼓励和支持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以大投资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提速,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

(三)突出泽州特色,全力打造旅游品牌。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加强对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持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突出生态特色。深入挖掘人文景观的内涵,开辟特色旅游线路,突出人文特色。充分体现我县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精心组织,挖掘资源,突出解决好“四季游”的问题,着力推进从“两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全力打造“四季游”精品线路。

篇3: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1 宝清县畜牧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几年来,该县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加快小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疫病防治等措施,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成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2008年末,全县奶牛存栏10525头;肉牛存栏14.5万头;生猪存栏43.5万头;山绵羊存栏34万只;家禽存栏219.6万只;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总量为50620只。全县从事牧业为主的农民已达2.4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2.1%;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4%。

1.2 主要特点

1.2.1 规模化饲养不断壮大

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户3051户,有各类养殖场(小区)148个;规模超700头奶牛场有3个;超500头肉牛场有4个;超百只羊场824个;超千头猪场26个,超万只鸡场有28户。

1.2.2 生产布局渐趋成形

一是沿路发展,形成以宝清镇和龙头镇为中心,沿福饶、宝密、宝勃公路的三条奶牛饲养带。二是沿河发展,形成以大小挠力河、七星河、宝石河流域为主体的四条大鹅饲养带。三是以福饶公路为界,西南浅山地带形成以饲养山绵羊为主体的中心区,东北平原地带形成以饲养黄牛为主体的中心区。全县因此初步形成了以奶牛、肉牛、肉羊、大鹅为主体的畜牧种群结构发展格局。

1.2.3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该县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管理技术,养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奶牛平均单产4.7t/头;黄牛冻配率80%以上,冻配覆盖面100%;大鹅在肉质、绒质、平均体重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和改善;山绵羊在产绒量和繁殖成活率显著增高。

1.2.4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在技术实力上,该县现有畜牧兽医高级技术人员13人,中级45人,初级37人。在基础设施上,有最早建成的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各项化验检测设备健全完善,乡镇兽医站也全部配齐了必要设备,县、乡、村三级体系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2.5 政策环境愈加优越

该县出台了《宝清县加快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畜牧业发展非常重视,全县上下已初步形成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氛围。随着相关法规的贯彻实施、国家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为畜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 宝清县发展畜牧产业的优势条件

2.1 区位优势突出

从地理位置看,该县地处北纬45。47′8″~46°55′55″,东经131°14′16″~133°29′48″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饲养牛羊的最佳地带。从交通优势看,该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在距县城200km半径范围内,辐射有双鸭山、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富锦、友谊、密山、虎林、饶河等10个市(县)和10个国营农场,是通往饶河、密山、虎林对俄口岸的黄金通道。

2.2 耕地面积广阔

该县有耕地600万亩,其中县属240万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全县每年播种大豆约130万亩,产量达22万t;种植玉米约60万亩,产量达40万t;种植水稻约14万亩,产量达6.5万t。年产秸秆及副产品达150万t。

2.3 水草资源富集

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水域面积40.5万亩;草原100.8万亩,草原植被600多种,其中80%为可食牧草。

2.4 生态环境优越

该县没有大型工业企业,水质优良,土地肥沃,空气清新,环境优越。境内有两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两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 5 人力资源充足

全县农村总人口21.5万人,劳动力约9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3.6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0.4万人,劳动力资源十分富足。

3 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有:现有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龙头企业建设滞后;规模养殖总量不足,生产方式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林牧矛盾、种养矛盾、草畜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动物疫病威胁以及日益突出的养殖污染问题。

4 建议措施

最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推出了《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为该县今后如何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该县实际情况出发,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畜牧大县为目标,以打造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中心,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良种与良法结合、规模与散养共进、服务与扶持并举、招商与内联同步等手段,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促进区域合作,发挥资源优势,加速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议措施:

4.1 以实施农牧结合为重点,加速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宝清县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上发展缓慢。实施“农牧结合,以牧为主,以农养牧、以牧促农”是妥善处理和解决畜牧业发展难题,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最佳途径。一是有利于解决畜牧业发展用地;二是有利于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三是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四是有利于消纳养殖排泄物。今后一个时期,应转变现有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模式,建立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发展模式,把农村经济从以农为主,迅速向农牧结合、以牧为主转变,围绕着如何发展畜牧业开展各项工作,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大力发展畜牧业上来。

4.2 以落实两个《规划》为重点,着力推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按照两个《规划》的目标要求,该县应围绕发展“两牛一猪”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及流通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经营模式。种植业上要根据“两牛一猪”产业的需要,采取“减粮扩经、种草增饲、调优调特”的办法,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扩大优质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加工流通业上要围绕“两牛一猪”建工厂建市场。养殖业上要把发展优势畜禽品种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强优势产业区域建设,把我县建成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在此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建设上,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畜禽散养”的局面。争取用2~3年时间建一批上档次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同时积极推进养殖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加速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今后凡是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全部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实行“良舍、良种、良料、良法”四位一体综合配套的健康养殖模式。为此,全县应进一步抓好现有规模养殖场或小区的完善配套,加强疫情防控设施建设,抓好市场信息、技术、产销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转变养殖方式,实现人畜分离,切实解决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各乡镇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改零散养殖为规模化集中养殖,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场或小区发展;二是选树一批有说服力、有影响力、操作性强、便于总结推广的各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通过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户投入到规模养殖中来,带动全县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4.3 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起着承前启后、联动引导的枢纽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才能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和畜产品的加工增值,才能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实现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全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该县在畜牧业虽取得一定发展,但总体来说,其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产业化水平还很低,链条不够紧密,效益也不够稳定。究其原因,缺少像样的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畜牧龙头企业建设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重视程度,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畜牧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紧紧围绕奶牛、肉牛、生猪、大鹅等主导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创建龙头企业。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和综合服务力度,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四是坚持高标准,龙头企业要有规模、有效益、有品牌、有发展,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综合服务的功能尽可能要全,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此外,应抓住国家当前对畜牧业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之际,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

4.4 以县场共建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步伐

黑龙江省已将省东部地区列为肉牛产业开发带。目前,整个东部地区有两家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一家由吉林皓月集团在穆棱投资建设,另一家是毗邻的北大荒牛业公司,两企业每年商品肉牛需求量极大,可对该县的肉牛产业形成拉动;位于宝泉岭的北大荒肉业公司和佳木斯的金锣集团可在生猪产业上形成拉动;毗邻的完达山乳业集团可在奶牛产业上形成拉动。而且,宝清县行政区域内有597、852、853三大农场,周边200km半径内有近10个市(县)和7个国营农场,境内有依饶、依宝两条高等级公路,宝密公路正在修建,通往饶河、密山、虎林对俄口岸十分便利。在此情况下,应以实施“县场共建”战略为重点,加快区域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融为一个产业经营体系,形成县场互为龙头、互为基地、优势互补、联动呼应的发展格局。

4.5 以科技入户为重点,切实提高畜牧业综合服务能力

全县要继续推进以“三进”(进村、进场、进户)为形式,以“五到位”(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目标的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切实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县要以开展“走村进户”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专家面对面,服务零距离”活动,打造畜牧行业的“金牌服务”,不断提升畜牧科技服务档次和知名度。一是要狠抓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和培训,着力提高畜牧业发展整体技术水平。在奶牛优势产区重点推广奶牛标准化生产、疾病防控、生殖保健和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TMR);在肉牛优势产区重点推广冻精改良、直线育肥、良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在生猪优势产区重点推广三元杂交、人工授精、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在养羊优势产区重点推广杂交改良、围栏舍饲和羔羊育肥技术;在大鹅优势产区重点推广大鹅疫病综合防治、种草养鹅技术;在草食动物优势产区重点推广优质牧草生产、饲料青贮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二是紧紧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技术、信息服务。分派技术人员深入场区和农户,定责任、教技术,重点抓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培训指导工作;要对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全程服务,做好牵线搭桥,促进产销对接;要推进畜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实现场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着力培育畜禽繁育大户,特别要培育生猪繁育大户,提倡自繁自养,降低疫病风险和经营成本;要办好示范样板,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全县形成大抓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4.6 以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全县动物疫情的稳定

近年来,国内外、省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频繁暴发,严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也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必须加大措施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要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通过完善基层动物防疫运行体制和投入机制,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队伍。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多管齐下”的综合防控方针,把各类动物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财政保投入”的要求,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做到应免尽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要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制定好应急预案,完善疫情监控、测报、应急处理与扑灭能力,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认真做好畜禽产品检疫,防止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维护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4.7 以加强行政执法为重点,构筑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对畜牧业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要从养殖源头抓起,切实加大养殖过程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屠宰和养殖环节的联动监测,深入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坚决执行畜禽饲养休药期制度,采用合格的饲料产品,避免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超标。要强化检疫监督,初步建立疫病溯源体系、动物标识和畜禽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要加强村级动物诊疗室建设,实行“一村一室”管理模式。要规范种畜禽市场,有力、有效地打击生产、销售劣质种畜禽行为,确保优良种畜禽的正常供应,净化种畜禽市场。要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机制,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草原案件,加大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依法组织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作,确保草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4.8 以专业协会建设为重点,加快畜牧业组织化建设进程

全县要围绕畜牧业主导产业,加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积极引导、扶持养殖户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成立行业协会,依法创立经营实体,通过规范化运作,使之成为联系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纽带,实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要鼓励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构建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订立完善的购销或服务合同,完善一体化关系,初步实现畜牧业有计划生产、有组织销售、有稳定效益,确保产业链各环节均衡协调发展。

4.9 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好畜牧兽医体系的作用

继续推进兽医体制改革,重点是强化县级、理顺乡级。县级应进一步健全机构设置、强化管理职能、理顺工作关系、提高队伍素质、落实工作经费。对于乡级,一是理顺管理体制,争取尽快实行“县级派出机构、三权归县管理”;二是明确公益性职能,将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区分开;三是合理配备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要统筹安排;四是健全经费保障,将乡镇工作人员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五是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的工作待遇。

4.1 0 以政策扶持为重点,推动全县畜牧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篇4: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1 滨海旅游垂钓渔业概念

滨海旅游垂钓渔业是指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渔具渔法、渔业设施及渔民生产方式等元素,使民众利用休闲时间体验渔业活动达到休闲娱乐目的,同时提高渔民收入、丰富渔业内涵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可以说,垂钓渔业是渔业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渔业发展形式单一,人们单纯追逐经济效益增长,忽略自然环境承受能力,过度开发近岸渔业资源,导致渔业资源日益衰退。国家规定休渔减船转产,渔民收入水平下降,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发展滨海旅游垂钓渔业已正当时机。

2 我国滨海旅游垂钓渔业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对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需求日益增加,将传统渔业与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的垂钓渔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滨海旅游垂钓渔业是整个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休闲渔业产业一项重要的存在形式和内容。垂钓渔业在拓宽渔业发展空间,开辟渔业新增长领域,增加渔区就业岗位和渔民收入的同时,又可加快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壮大渔业经济实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的滨海旅游垂钓渔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规制滞后

近年来,垂钓渔业呈现民间积极,管理层面信心不足、管理相对滞后的被动状态。大部分地区旅游及渔业主管部门对垂钓渔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明确的职能管理或审批处室。尤其法规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甚至缺失。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一部规范垂钓渔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及办法。

2.2 统一规划缺乏

当前,垂钓渔业大多为群众自发,存在盲目性、低水平,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有的只顾个人利益,恶意开发,不注重环境保护,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了渔业资源。有的甚至相互打压,无序竞争,无形内耗,限制了正常发展,难以形成大产业、大结构、大市场。

2.3 政策资金薄弱

垂钓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垂钓渔业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民众的自我投入,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安全管理各项保障措施不尽完善,导致产业发展隐患较多。对垂钓渔业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发展、金融等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也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专项措施。

2.4 科技支撑不力

渔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技术推广等单位及部门尚未将垂钓渔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与思路提上日程,多个层面都缺乏技术支撑和相应技术指导。作为新型产业有许多未知领域如休闲垂钓船设计与建造工艺、海洋钓场、钓点建设等都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形成集成性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3 发展滨海旅游垂钓渔业的对策

3.1 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渔业属于直接利用自然资源性产业,不可无限开发,必须建立准入制度,规范从业行为,有条件、有限度发展。要建立以确权水域为基础的准入制度,凡开展休闲垂钓渔业的经营主体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确权海域。没有确权海域的个体从事休闲垂钓渔业活动的需选择有确权海域的公司,采取公司+渔户的形式开展经营。利用公共海域资源开展休闲垂钓渔业的应获得渔政部门的许可。休闲垂钓渔业经营公司注册资金、游钓渔船数量和公司+渔户组合数应达到一定规模。游钓渔船登记、建造必须经渔港监督和渔船检验部门批准及渔船规范检验要求。针对游钓品种、时间、海域,游钓的数量、规格,游钓使用的渔具等要严格制定出相关规定,严禁破坏资源行为。

3.2 解决政策资金短板

发展垂钓渔业,需要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应在政府的扶持下,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元化投资格局。要争取财政投入,在产业发展之初,应给予必要的投入。如在渔村、渔区建立鼓励垂钓渔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补助资金等。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等建设和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如人工渔场改造、人工鱼礁投放等,促进垂钓渔业快速发展,造福地方民众百姓。另外,政府也可通过实行渔业税费调整和减轻渔民负担等政策,间接帮助解决发展垂钓渔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和规范垂钓渔业产业的融资环境,搞好垂钓渔业互助保险,必要时可予以担保,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协调好税务、工商、旅游、渔业、海事、边防等各方面的关系,在用海、用地、税收、项目审批和管理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并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垂钓渔业示范基地,争取政策支持。

3.3 协调理顺管理瓶颈

旅游垂钓渔业属新型产业,在行业内和行业外都有一些需要明确和理顺的问题。垂钓渔业与旅游业存在产业和管理上的交叉,需要协调界定。明确旅游垂钓渔业的概念和产业界限,明确行使垂钓渔业管理的审批部门、管理部门,并制定出总体规划和措施。要解决好船只管理交叉问题,普通船舶、游艇未涉渔垂钓的海上休闲旅游活动由海事部门或旅游部门协调管理。涉渔垂钓的,应由渔业主管部门审批、管理。渔业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旅游垂钓船只的管理职责,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渔船业体,与传统渔船区别对待,规范、简化审批手续,促进行业发展。

3.4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要抓住当前建设现代渔业的有利时机,研究制定行业及产业管理制度或初步方案,作为政府规章或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鼓励涉渔龙头企业大胆经营休闲产业,积极推广“公司+渔户”的经营模式,对现有利用生产渔船开展旅游垂钓的渔户要积极引导,规范操作,纳入休闲垂钓渔业正常管理轨道。要加大海上执法力度,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旅游垂钓渔业法制观念和资源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违规休闲垂钓渔业活动,特别是对偷捕、电鱼、毒鱼、炸鱼、污染水域等严重破坏资源的行为要予以严惩,遏制各种不法行为。

(收稿日期:2015-11-20;修回日期:2015-12-01)

篇5: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为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4月下旬至5月初,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坚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核心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服务能力日渐增强,旅游宣传不断扩大,已开发出山水风光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历史文化游、农业观光游等多个旅游产品,生态旅游特色日异鲜明。以“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为旅游形象品牌,经过宣传推介,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女娲故里游、乡村游被省市列入精品旅游线路。全县“一城二区三线十村”的旅游框架初步形成,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景区规划基本完成。全县已完成旅游目的地—县城、天书峡景区、千家坪国家级森林公园、女娲山景区、女娲山省级森林公园,长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龙头旅游村、长安茶镇等重点景区景点的旅游景点详细规划,为“一城二区三线十村”旅游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2、旅游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集中财力、人力,建设了龙头旅游村,并成为陕西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招商引资,天书峡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三是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陕西重点集镇建设为依托的长安茶镇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四是八仙悟真观、琵琶岛、翠茗园、黄洋河漂流,西河朝阳度假村等一批景点,在“十一五”期间相继投入运营,推进了我县旅游业发展。

3、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全县景区景点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随着境内襄安、安巫两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我县对外通达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入条件。

4、旅游功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是以“一河两岸、二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为构架的山水园林县城建设日新月异,旅游目的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全县共有

星级宾馆1个,普通宾馆12个,客栈12家,饭店28家,茶庄11个,茶楼2个,歌舞厅7个,洗浴中心1个,发展较高档次农家乐74家,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鼓励发展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全县已开发生产女娲、八仙、绞股蓝、土特产四个系列近20种旅游商品。

5、旅游宣传不断扩大。一是女娲文化、茶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充分利用西洽会、旅博会、农博会、龙舟节等大型节会活动,采取项目招商、平面传媒、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利旅游形象,推介旅游产品。三是坚持主办“茶之旅文化节”,成立县文联、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同乡会、艺术团等文学艺术团体,构筑多形式多层次旅游宣传平台。

二、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不足。由于旅游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报前景存在不确定因素、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扶持等原因,致使人们对旅游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在发展旅游业的切入点、突破点上目标不明确,把旅游业当主导产业来培育的共识不够广泛深入。

2、规划设计不全面。旅游规划单一,只有景区景点的建设规划,没有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旅、购、娱)、三大构成要件(旅游资源、旅游基础、旅游服务)做全县旅游业总体规划。

3、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完善。旅游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领导机构和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旅游业的工作局面尚未全面形成。

4、发展缺乏市场主体。旅游业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我县旅游开发主要靠项目支撑,由于项目建设政策性强,导致政府在旅游建设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在市场运作中又缺少企业参与和市场资本进入,造成开发活力不够,景区建设、市场建设缓慢。女娲山景区建设中途搁浅,至今无法再次启动,平利女娲故里的标志迟迟不能树立。

5、服务能力不配套。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三产不发达,解决游客吃、住、购、娱、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元素不强;发挥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作用不明显。

6、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业发展缺少规划、管理、培训、经营等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旅游主管部门缺少专业技术干部,发展旅游业的人才队伍保障十分脆弱。

7、宣传效果不明显。旅游宣传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规划和宣传特色。没有很好的把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相结合,宣传效果不佳。

三、发展我县旅游业的建议

1、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围绕“一城二区三线十村” 基本构架,尽快制定全县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用一个极具特色的规划来指导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规划要突出主题定位,同资源环境相协调,符合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心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规划内容。要加强规划监管,严格执行规划,防止随意开发建设。长安茶镇规划应注入山水、历史文化内涵,将西岱顶、秦楚长城遗址、蜡烛山纳入其中,增强景区的看点和吸引物。天书峡景区产品比较单一,应增加游客森林探幽、河流探源、草甸徒步等体验性项目。

2、强化领导,建立和完善旅游业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平利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形成全社会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成立平利县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旅游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政策,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3、多措并举,积极解决资金不足和开发主体单一的问题。一是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入我县旅游开发经营,借船出海,探索解决我县旅游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住中央加大对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的机遇,加强项目包装,积极争取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纳入计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四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决定》,设立政府旅游业专项基金,以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等形式,拉动民间投资;对纳入财政预算的旅游宣传推广经费,在保证及时到位的同时,应随财力的增长和实际情况逐年增加;五是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民间积极参与多元化的旅游业投资和运营格局,切实解决旅游业发展资金缺乏和开发主体单一的问题。

4、加快建设步伐,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一是加快天书峡景区基础设施、核心景点和服务功能建设,确保明年10月1日开园,把天书峡景区打造成陕西著名的亲山近水、森林探幽、避暑度假旅游景区。二是以龙头旅游村为核心,抓紧做好其它9个村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在规划建设上要突出乡村性,体现差异性,把我县旅游村打造成西北

著名的产业观光、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回归田园的乡村旅游景区。三是女娲山景区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统一思想、狠下决心,再次启动建设,树立女娲故里标志,把女娲山景区建成始母崇拜、宗教朝拜、天象观光、人类繁衍场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使之成为海内外华人祭祀人类始母的圣山。四是围绕山水园林县城建设,适时申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把平利县城建设为西北最佳宜居县城。积极招商引资,新建2个三星级以上的宾馆,一个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一个大型商厦,引进旅行社,提高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能力。

5、加大宣传推介,树立旅游形象。要坚持系统性、持续性,唱响“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绿茶,赏美丽乡村”的旅游宣传口号。把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相结,精心策划,增强宣传效果,树立陕西最美丽的乡村形象。一是为进一步渲染平利旅游的“兴奋点”,建议把平利县更名为女娲县,恢复建设女娲庙,聘请高僧座坛讲经,制造平利旅游的轰动效应。

二是坚持利用大型节会宣传平利旅游。把“茶之旅文化节”办成平利旅游宣传的标志性宣传载体。三是加强立体广告宣传。抢占先机,在客源市场的大中城市、机场、高速公路干线,设立巨幅永久性广告牌。四是实施“四个一”工程。利用名人效应,邀请文化艺术名家,唱红一首平利民歌、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摄制一部短片、制作一本画册,借名造势,提高平利的知名度。五是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启动运行平利旅游网,通过互联网,把平利旅游产品,方便快捷的传递给市场和消费者。六是主办大型体育活动。利用人们对体育的嗜好,申报主办全国甚至州际之间的登山、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车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6、整合市场资源,开拓旅游市场。依托我县周边大中城市、著名景区、过境高速公路,构筑大旅游圈,开辟大市场。一是根据省旅游规划,通过安康、西安市场,把平利旅游融入秦巴旅游带。二是通过襄安高速公路,把平利旅游融入武当山、张家界景区。三是通过安巫高速公路,把平利旅游融入大三峡旅游圈。四是吸引大旅行社在我县开办分社,发挥旅行社在景区和市场之间的通道作用。

7、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有计划的组织旅游主管部门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二是招录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为旅游管理部门补充“新鲜血液”,加强队伍建设。三是引进旅游规划、管理、策划等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一批导游人员,切实解决我县旅游业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

篇6: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对于提高消费、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 根据海学组办[2009]9号文件精神,我就全区的旅游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中,针对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景区体量、发展空间、体制机制、资金瓶颈等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从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我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区旅游业现状的改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现实优势

区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业,围绕打造休闲**目标,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良好的山水资源秉赋,重点加强以孔望山景区为龙头的景区改造提升和资源整合。置身全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区既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也有许多可供利用的现实优势。

从全市旅游发展格局看,连云港作为全省三大旅游资源富集区和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已把建设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作为我市未来几年的工作主题之一。目前,全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T”型两带上,一条是从连岛到高公岛等以海岛及周边资源为主的滨海风光旅游带,另一条是从锦屏山到大桅尖等以山为载体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带。**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在T型带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另外,“海、古、神、幽”是我市的四大旅游品牌,这四大品牌基本体现了全市的旅游特色,**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四大旅游品牌之一,只要我们能很好地融入全市旅游发展大格局,更多地利用市级资源并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旅游产业必定能迎来一轮新的大发展。

从区内发展战略格局看,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未来几年,我区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外向化提升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又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富裕城乡群众,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来**创业。在区委、区政府作出“挥师东进、决战新区”的战略目标后,加快以孔望山为龙头的旅游景区开发,更是可以为新区发展带来人流,集聚人气,提供支撑,促使**开发区、景区和新区的有效融合,显著改变城区形象,迅速提升城市品位。

从自身旅游资源看,**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境内孔望山和石棚山、桃花涧景区分别为国家级4A、3A级景区。现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孔子、苏东坡、李清照、石曼卿等50多位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孔望山是春秋时期孔子登山望海的地方,风景秀丽,汉代摩崖造像、石象、石蟾蜍等文物属国家级文保单位;石棚山有汉代的糜竺墓、宋代石曼卿读书处;白虎山下的梁山好汉就义处、张叔夜登高碑、甲子桥等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桃花涧有新石器遗址、将军崖岩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社会岩画;建城1500多年的**古城文物众多,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等文物已经进行了保护性开发,还有早期的连云港筑港指挥部、大慈禅寺、**州衙等,特别是**殷、葛、沈、杨、谢五大姓的古民居,是苏北民居的典型代表。如果把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三个景区分别看成是龙头、龙身、龙尾的话,那么古城就是嵌在这条游龙身边的一颗明珠。目前,孔望山景区基础最好,优势最大,交通最便捷,发展最充分,辐射人口最广,而且景区周围地多人少,拓展开发的空间较大,完全可以通过龙头的率先突破,带动其它景区的联动发展,打造一条完整的旅游风景线路。

二、**区发展旅游产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区围绕全区十一五规划和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着力搞好工业、农业生产的同时,以商贸旅游为龙头,重抓三产发展,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产业规划科学制定。为使全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年,**区请南京大学编制了《**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区政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对《**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去年,区政府又请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根据修编后的《**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了《孔望山景区规划方案》,并顺利通过了市规划局的审批。同时,还编制完成《锦屏山概念性规划》、着手编制《**古城旅游概念性规划》,力求以科学规划引领景区建设和旅游行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全区投入上亿元资金,加快**古城改造和景区、景点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恢复修建了近15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一条街,秦东门城雕、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百子庵、碧霞寺等一批景点宗教场所先后建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连接景区的新建东路、盐河南路、东风路、锦屏路陆续进行拓宽、改造,景区的对外交通明显改善,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游览观光。

(三)旅游品牌叫响全市。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八届的“连云港之春”桃花节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该活动依托古**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独特的山水风光,采用诗歌、舞蹈、戏曲、体育、摄影、书画、旅游商品等多种表现形式弘扬本地文化,扩大和提高了**的知名度,已经成为我市春季旅游的“主打品牌”。

(四)景区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孔望山景区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在完善原有景点和新增部分景点基础上,不断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先后建成了龙洞广场、乘槎亭广场,修建了西山门、东山门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合作共建了孔望山大酒店和游泳娱乐场,初步形成了集游览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石棚山景区内除汉糜竺墓、宋石曼卿读书处、明张公去思碑、清锦岩碑林等原有的名胜古迹之外,近年又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虹桥、文华亭、花径、石棚山庄等景点,扩建了2万平方米的山门广场及配套工程,景区对外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桃花涧景区投入数千万元修复了桃花潭、金蟾洞、紫竹林等一批著名景点,实施了“引水上山工程”,还投资1500万元兴建山门广场及其配套工程,使景区集赏花、戏水、访古、休闲等功能于一身,景区的内在景观质量和外在形象有了新的提升。

(五)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与市内外1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长期观光游览协议,开发了黑陶、金镶玉竹家纺等系列旅游产品,“**五大宫调”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孔望山中华第一象”商标,成功举办“白虎山庙会”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全区海内外旅游者数量明显增多。

(六)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按照“优质服务、文明管理、安全运营、注重效益”的行业管理要求,加大全区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力度,经常性组织各景区负责人到先进景区学习取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定期组织景区及星级饭店负责人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对全区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员进行上岗培训,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打造出了文明旅游行业的对外形象。

三、**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

过去几年,**区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位置并不突出,影响不大,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在全市的排位都较低,与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相称,与古城**的名望不相符。**区旅游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方面。近年来我们虽然把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加以培育,但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门票收入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008年上半年全区旅游门票收入仅有67.74万元,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主管部门对景点深度开发的积极性。同时,对景区及景区周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如石棚山景区附近有凤凰山和龙凤两个较大的公墓群,孔望山景区南侧存在乱搭乱建现象,桃花涧景区设施被人为破坏,管理秩序混乱,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我区旅游综合实力的提高。

二是机制方面。从管理体制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与景区主管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区文旅局与有关镇、办和区直单位;二是三个景区之间的问题,如差别建设、联动发展、市场竞争等;三是景区与市级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孔望山与市宗教、文管会等;四是景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如朐阳与投资主体。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管理重叠,或管理不力,使得各景区在规划、建设及对外推介上,各行其是、各行其道、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旅游市场的整体优势,又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了市场的非良性竞争,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管理方面。实践表明,新的景点开发必须与景(区)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否则,无序开发只能造成景区资源的破坏。目前部分景区为解决经营困难和资金投入问题,采取经营权转让方式招商引资、募集资金。获得经营权的投资主体由于追求资本的最大回报率,往往在既无论证又无规划的情况下,或对景区进行无序开发与建设,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或又不按合同约定,造成投资严重不到位。现在各景区的市场运作普遍存在虎头蛇尾,卖后不管,致使景区短期行为多,长效发展后续管理难。比如石棚山的《山海经》石雕园,以及桃花涧的《石刻艺术园》,难以与景区整体形象协调相称。

四是开发方面。近些年,**区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出现平均用力、不分重点的“遍地开花”局面,导致投资分散,景点深度开发不够,品位不高,影响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形象的塑造。再加上全区的景区面积普遍不大,山体较小,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如孔望山风景区为了突破现有体量不大的缺憾,虽然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但由于进展不快,在现有条件下,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严重缺乏配套功能设施,与其4A级的景区标准极不相称。

五是投入方面。大部分景区深度开发不够,群众可参与性项目太少,景区无力按照规划和市场需要进行开发建设,外地游客半天就可以把**的三个景区游览完,很难吸引游客留宿消费,致使旅游产出不高。同时由于资金投入渠道狭窄,主要靠有限的门票收入、上级争取及银行贷款,企业、社会、民间资金注入不够,造成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差,接待能力弱。

六是推广方面。**区旅游行业、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等方面的宣传促销活动虽然比前几年有所进步,但还远远不够,在市内宣传得不多,在市外、省外宣传得更少。许多景点雅而不“俗”,多为古文化、古遗迹,虽为广大专家所爱好、看好,但对其他普通观光旅游人员却没有吸引力,加上缺乏相应的文化宣传,造成客源不多,人气不旺。

四、加快**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综上分析,**区下一步旅游发展的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区的总体目标,以文化为内核,以山水为依托,努力把**建设成为风景秀丽、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文明寻根探源地”和“休闲度假区”,使**旅游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一)龙头引导以点带面,树立崭新外部形象

一是落实好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新修编的《**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构建锦屏山大旅游区、服从服务于**新区建设为统领,选择基础条件最佳、区位优势最好的孔望山景区为龙头,集中资源实施景点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从东向西,循序渐进,逐步带动石棚山、桃花涧景区和古城的全面繁荣。二是搞好整体形象策划。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旅游总体形象,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我区旅游业发展后劲。四是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快速推进孔望山公园建设步伐,将孔望山景区和石棚山景区联为一体。同时,加快推进桃花涧景区和石棚山景区之间长达10公里的步游道建设,通过步游道的连接,实现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景区自身体量的扩大,总游览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力争年内完成步游道建设。

(二)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加速形成工作合力

**区旅游与风景区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不顺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区、镇、办事处、局都在管,很难协调一致。一是成立一体化管理的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旅游业进行指导、管理, 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各单位密切合作,把单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把个体积极性转化为群体积极性,发挥聚集效益,形成整体合力。二是以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平台,对景区资产重组开发,对景点项目包装上市,走大市场、大融资、大开发的道路。三是成立旅游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该机构可以为临时机构,负责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督查管理,待项目结束后自行解散。考虑到区内实际,上述机构主要人员可从有关镇、办、部门抽调优秀后备干部组成,使他们在一线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绩突出的可以提拔重用。

(三)加大市场运作力度,有效克服发展瓶颈

以区旅游开发总公司为载体,吸引大的投资集团联手开发,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积极推进“三权分离”,按照政企分开、市场运营的原则,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进行分离。所有权按目前权属关系不变,各归其地;管理权,由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整个景区规划建设、市场秩序、公共服务等实施具体管理;经营权由已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和引进的公司按其股份共同实施,真正形成“政府资本、民营资本、外来资本”多元化的投资发展格局。

(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促使旅游亮点纷呈

孔望山景区建设。按照已编制完成的《孔望山景区规划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北入口广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百花园景区、白鹭保护观赏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港城最大的,以彰显历史文化和张扬生态景观为主的,融文化、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公园”。

石棚山景区建设。加快风景浏览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建设远眺城区的观景台,积极开发农林资源,建设好农林观光带。逐步推进水上活动区、攀岩活动区、仿古探幽区、生态保健区、文化休闲区、田园度假区等功能区域开发建设,使石棚山景区成为融观光休闲、健身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林生态观光园”。

白虎山公园建设。按照白虎山公园控制性规划,将锦屏路以东、南大街以西、东风路以北、青龙涧沟以南纳入开发范围。续建碧霞寺,修复建设好汉茔以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官吏和文人石刻,使人文景观和“虎峰夕照”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把白虎山建设成为以文化、教育、健身功能为主的“古城公园”。

桃花涧景区建设。进一步改造和完善景区内的步游道,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对将军崖岩画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规划要求,把桃花涧景区建设成为以访古探幽、赏花戏水为特色的“世外桃源”。

**古城建设。按照古城建设规划要求,遵循传承、转化、创新原则,重点恢复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群众认同度高的建筑和庙宇,如文庙、**学衙等,以再现古代科举文化特征;孙中山建港指挥部原貌,以展现当年欲将连云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之梦;修建原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的蒋宅,以再现名代居民建筑风格,留下永久的城市记忆,使古城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传扬。

“农家游”景点建设。“农家游”旅游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

新兴的旅游项目,目前,连云港市区人口已达到70多万,市区“农家游”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周边地区也未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市场潜力很大。**农村处于市中心边缘地带,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发展“农家游”项目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农家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五)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扩大景区对外影响

篇7:关于加快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迅速增大。目前,江安旅游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期,真正开始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变。与此同时,兴文县、长宁县、翠屏区等邻近区县也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大了开发和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这对江安旅游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准确分析自身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措施,江安旅游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首先,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底召开的宜宾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壮旅”战略,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机制和模式,加大旅游营销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旅游大市。随着省、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全省、全市上下发展旅游业的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正在发展为四川和宜宾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发展大环境不断优化。同时,宜泸渝高速公路启动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疏浚整治、江长路改造建设加快推进等,使江安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其次,江安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区——夕佳山民居,有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有四川省自然生态小区、竹类蕨类生态旅游区江安百竹海、古贤坝万亩橙林、南屏山天然公园等风景名胜,有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及红佛寺、睡佛寺、金仙洞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而且,江安毗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文石海,有利于实施整体开发和整体营销战略,实现“借船出海”的目的。第三,江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江安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编制了《江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断拓宽旅游发展的新领域,积极培育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和服务人才队伍,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旅游商品的规模和档次,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江安县正按照“十一五”规划着力打造三大精品旅游线,即国立剧专旧址—古城墙—滨江餐饮休闲走廊—竹都广场—钟秀峰名城休闲游,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蜀南竹海—红桥梅岭山度假生态游,江北万亩橙林—南屏山—蟠龙小山峡自然生态游。

第四,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提高了江安旅游的知名度。2006年,为迎接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江安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夕佳山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对旅游公路沿线近3000户房屋进行民居整治,对红桥至夕佳山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宜宾市成功承办第四届旅发大会,江安县作为重点区县之一,不仅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而且迅速提高了江安旅游业对外形象。目前,夕佳山景区、夕佳山镇、江安县城已被列入全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

第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2006年,宜宾市旅游总收入达

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6%;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979.57亿元,增长35.81%。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2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2.75%;实现旅游收入20391.56万元,同比增长30.63%。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愿望必将更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必将大幅度提升,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二、江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江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其一,缺乏精品品牌。发展旅游业应将充分反映特色和优势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并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给游客和潜在消费群体。但目前,江安县在实际操作上,没有充分根据市场来科学设计具有江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营销力度不够,游客数量相对较少,旅游淡、旺季差异极大,除了夕佳山古民居和已经划归长宁的蜀南竹海以外,缺乏强有力的旅游品牌。

其二,配套服务不优。在现代旅游市场中,不仅要求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业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但是,目前江安县缺乏较好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吃、住、行、游、购、娱”不配套,特别是全县竟没有一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导致了大量游客资源的流失。

其三,市场分散无序。江安的旅游景点较多,资源比较丰富,但没有形成整体互动开发市场的机制和体制,缺乏市场营销规划,没有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没有形成整体推向市场的合力。在旅游市场开拓方面,往往抄袭、照搬别人的做法,或者在有限范围内宣传一番,严重影响了江安旅游业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致使潜在游客挖掘不够,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发不够,导致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较慢。此外,一些旅游景点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和诚信经营理念,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坏了江安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其四,市场营销滞后。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然而,江安县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点子不多,手段不新,造成效果不好。旅游行业工作大都停留在日常业务上,极少运用互联网辅助工作,没有把网络技术等成本低、效果好的营销手段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

三、江安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在对外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形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江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江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为旅游的灵魂,精心打造和推出国立剧专、民居民俗、竹工艺、长江奇石“四大文化品牌”,突出江安旅游的生态和文化两大特色。目前,旅游消费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向游客参与性强的民俗文化、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发展;游客出游方式也正从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因此,要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经济效益高的旅游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开辟新渠道,增加旅游业收益。要适应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大趋势,开发休闲、体验类的旅游项目,如百竹海探险游,努力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要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对不同的游客突出针对性服务,积极主动地征求游客对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予以采纳,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树立江安旅游的良好形象,努力推进江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夕佳山民居景区的核心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难在博物馆内做文章,但却可以在周边大力发展游客参与性强的婚俗表演、庄园生活体验、农耕生产体验等旅游项目,并制作成光碟赠送游客作纪念,从而既不破坏文物,又充分利用其国家4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扩大了景区规模,达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二)要素配套,提升服务

从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和江安首届橙花节举办情况来看,各地游客和各旅行社对江安的旅游资源是十分满意的,但对配套的服务设施则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因此,要始终坚持旅游产业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配套的原则,真正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带动全县商贸、运输、信息、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加快完善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进一步改善餐饮、住宿条件,突出抓好三星级以上宾馆建设和江安特色饮食场所打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通畅的出行环境;进一步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景区和景点;进一步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力度,重点抓好竹荪、竹笋、竹雕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尽快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教育旅游从业人员要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引导其依法、规范、诚信经营,恪守承诺,搞好服务,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整体营销,互利共赢

市场营销将在现代旅游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市场竞争的胜负。因此,必须强化市场营销理念,努力促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县旅游和文化体育局要进行系统的营销整合,制定中长期的旅游营销规划,妥善处理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以此指导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要大力强化开放意识,树立“互动、竞合、共赢”的开放发展思维,突破行业分割、区域封闭,走大开放、大发展之路。要加强与市旅游局、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部门和兴文石海、蜀南竹海等景区的联系与协作,整体制定景区开发建设与市场营销规划,捆绑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整体推向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实现区县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互利共赢。要通过整合媒体广告、网络宣传、促销活动等营销手段,塑造江安旅游品牌。目前,网络营销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网络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互联网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与其他旅游景点和企业网络连接,作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互联网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江安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江安旅游景点、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通过组织江安景点巡回展览、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景点摄影比赛等活动,积极培育、发展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江安旅游、认识江安旅游。

(四)规范市场,合法经营

县旅游、工商等部门要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加强检查和监督,实行聘请监督员制度,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从严、从快查处被投诉行为并向投诉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强化对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要探索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对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进行指导,协会成员预先向行业协会缴纳保证金,协会对违规景点和企业给予制裁,从而为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打

下基础,使整个旅游业都在行业规范内运行。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对2006年开始实施的《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旅行社和导游的整体素质,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制止导游和旅行社乱收费和收受回扣行为。旅游、物价部门对旅游景区收费要进行公开评估和听证,实现景区收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加强对景区餐饮、住宿、娱乐、商品价格收费公示的督查,严肃查处乱收费等行为,杜绝宰客现象。

(五)创新思路,“订单”发展

笔者所谓“订单旅游”即景区景点经营管理机构与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之间签订协议,景区景点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景点及配套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旅行社等中介组织负责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若干数量的游客到景区景点参观旅游,保证有固定的游客来源和经营收入。当前,江安重点要大力推进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古贤坝万亩橙林等景区与各地各级旅行社组织的合作开发。要充分运用“橙花节”等活动载体,加大对旅游中介组织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订单旅游”。

篇8: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一、广饶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广饶县大力实施“文化促动”战略, 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010年文化产业占全县GDP比重增加到5.6%。一是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投资十多个亿建成了孙武湖旅游度假区、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 奠定了硬件基础。二是文化品牌创建效果初显。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等成功举办, 会展经济初具规模。《马书记上任》、《孙武》、《天地人心》等吕剧精品及电视剧《宣言》的推出, 极大提高了广饶知名度。孙子故里、红色刘集等文化品牌推介取得一定成效。三是文化市场初具规模。形成了图书、音像、文印、网吧、电影放映、字画、演出、歌厅、广告、艺体培训等多门类、包括400余家经营业户的文化市场体系, 吸纳就业一万多人。四是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实施了博物馆及孙武祠配套、倪宽墓修复、柏寝台保护等开发工程, 特别是孙子文化主题公园对外招商获重大突破,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二、广饶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 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任重道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一)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扶持政策缺失

由于我县工业经济长期以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对文化产业重视不够, 推进发展的力度明显不足。一是没有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目前, 文化发展仍以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发展的意见》为依据, 尚未制定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专项规划, 发展思路、突破方向、保障措施不够明确, 文化产业基本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状态。二是尚未出台切实可行、具体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资金、税收、土地等倾斜政策几近空白, 引导、扶持力度明显不够, 并且现有文化产业发展意见、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大型企业持币观望, 望“文”止步, 不敢轻易转型或涉足文化产业领域。

(二) 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明显滞后, 与需求相脱节

一是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小、层次低、结构差, 发展明显滞后。文化产业包括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层面, 其中核心层和外围层是主体, 相关层是补充。虽然我县2010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为5.6%, 但仅华泰集团 (属文化产业相关层) 就占5.4%, 文化主体产业仅占0.2%, 几乎可忽略不计。按类型统计, 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文化产业总户数的90%以上。并且现有大部分文化企业实力弱、规模小, 生产方式落后, 处于产业链条低端,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动漫、创意、影视、出版、旅游、软件等高附加值新兴文化产业在我县基本空白。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现有文化产业越来越难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如至今县内没有电影院, 适合大众需要的文化消费项目如棋馆、茶室、演艺厅、酒吧、健身房、球室等发展滞后;游乐景点散、小, 可看、可玩性差;群众文化娱乐和消费没有去处。

(三)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开发、利用程度低

我县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 但实际中保护、开发和利用不够, 主要表现有:一是独特文化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不强。孙子故里、广饶齐笔、红色刘集等文化品牌打造初显成效, 但宣传、开发程度还不够, 影响力、竞争力不强。没有真正能在全国、全省叫得响, 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文化品牌。二是文化企业发展滞后, 文化产品开发不够。县内文化产业个体户所占比重大, 企业少, 依托特有文化资源、知名度高的龙头文化企业几乎没有。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落后, 品种少、档次低, 没有打开县外市场。三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一区一园三链” (即孙子文化产业聚集区、乐安民俗文化风情园、古齐文化产业链、红色文化产业链、吕剧文化产业链) 等相关旅游资源单薄散乱, 规划开发进展缓慢, 缺乏有效整合, 吸引力不强。

(四)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少, 融资渠道单一

一是文化资金投入存在“重事业、轻产业”、“重建设, 轻保护”倾向。2007年以来我县文化投资达10多个亿, 但主要是政府主导投资, 多数用于兴办文化事业或搭建产业基础, 至今未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并且文化资源开发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投资渠道单一, 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我县文化产业主要依靠财政投入, 渠道原始、单一, 没有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同时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开放和招商引资处于探索阶段, 除孙子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融资取得重大突破外, 成功吸引外资的项目寥寥无几。

(五) 文化市场聚集程度低, 管理亟须加强

一是文化市场聚集程度低。由于缺乏统一的文化市场规划, 造成文化经营业户布局分散, 没有形成特色文化市场、文化街、文化产业园区等。二是文化市场管理亟须加强。行业规范不健全, 对文化经营业户、从业人员资格审核把关不严, 造成文化市场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三、加快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建议和思考

文化产业是代表世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我县具备雄厚经济基础, 拥有丰厚文化资源, 后发优势强劲。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的目标, 突破文化产业应成为加快转调发展步伐的战略选择。

(一) 转变理念, 制定规划, 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要破除思想障碍, 转变发展理念。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刻把握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决破除畏难发愁情绪, 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二要尽快出台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规划。聘请高层次专业机构, 在全面把握县情、发挥独特优势基础上制定发展整体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 为实现2015年文化产业达到占GDP比重8%夯实基础。

(二) 明确目标, 重点突破,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突破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古齐文化、孙子故里、红色刘集、吕剧发源地特色旅游品牌。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整合旅游资源,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使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 使文化旅游成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支柱性产业。二是提升节庆会展经济,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高水平办好孙子文化节、农民艺术节、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等大型节会, 做大做强会展经济。组建文化传媒公司, 通过市场化运作, 争取一批省级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和重大赛事常年落户我县, 进一步拉动投资、带动发展, 打造文化、旅游、会展、赛事“四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三是突破文化企业发展, 打造文化企业集群。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文化企业, 如果没有企业,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一句空话。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增强文化企业发展后劲和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文化企业;支持县内大型企业集团创办文化产业项目, 打造实力雄厚、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核心文化企业集群, 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 突破资金瓶颈。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合作, 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全方位扩大文化开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我县重大文化项目投资开发。

(三) 深化体制改革, 规范市场管理, 壮大人才队伍, 营造优良环境,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深化改革, 理顺体制, 形成合力。要通过深化改革, 破除体制障碍, 降低准入门槛, 放手吸引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成立领导机构, 确立文化产业发展主管部门, 明确职责定位, 行使文化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职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合力。二是培育市场, 加强管理, 确保文化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科学规划、积极培育文化市场, 提高市场聚集度, 扩大规模效应, 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街”。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执法水平, 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确保文化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引进人才, 加强培养, 打造文化人才战略高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 建立健全科学的引进、选拔、培养机制, 重点抓好文化经营人才、文艺创作人才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既善经营又懂文化的企业家,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发掘和培养优秀文艺人才,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创作队伍。四是广泛宣传, 充分动员, 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和先进典型,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 严厉查处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建立有效的跟踪服务机制, 及时为文化市场经营业户和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尽快构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摘要:广饶县作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主战场, 文化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本着全面把握现状、深入剖析问题、探索发展路径的目的, 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上一篇:GPS下一篇:城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