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2024-05-01

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共4篇)

篇1: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追逐“朝阳产业”的脚步

——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乐亭拥有大小62座海岛和全国著名的海滨浴场和海岛渔村,群岛数量为中国北方之最。乐亭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兼具红、蓝、绿三色旅游开发潜力的资源大县之一。这县的决策者们提出的三色互动、整体推动的综合旅游开发体系,在近年的实践中,为乐亭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我第三次来乐亭旅游!”站在通往海滨三岛的游船上,北京游客何先生俨然成了同行者的“导游员”:“这里有离北京最近的海岛,菩提岛是华北第一大岛,这里是李大钊的故乡,还是全国闻名的鲜桃之乡。”

像何先生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乐亭,成了“回头客”,乐亭旅游业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3120万元,创社会效益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3%、78%。

打破僵局

大自然特别眷顾乐亭,造就了其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渤海湾上的乐亭县不仅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而且长达98.2公里的海岸线风光旖旎,菩提、月坨、金沙等62座近海岛屿和优质海滩相映成趣,果菜产业的飞速发展又为它戴上了“中国鲜桃之乡”的耀人光环。然而,如此美妙的景色却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当与之毗邻的南戴河已经蜚声海内外,成为知名旅游胜地的时候,它却依然籍籍无名,不成气候。

1998年,乐亭县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引擎”的口号,确立了“借梯上楼”的开发思路。所谓“借梯上楼”,关键是“借”资金。当年年底,在北京举办的乐亭县旅游项目发布会便成为了拓宽这一思路的破题之举。也恰在此时前后,一直困扰乐亭旅游业发展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唐港高速公路和秦唐沧沿海公路相继通车,京津游客到此游玩只需两个小时的车程。更重要的是,沿海公路把乐亭和北戴河、南戴河穿成了串儿,两个世界级的邻居无疑为乐亭提供了客源依托。转机也就在此时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第一笔大额投资来自银安集团。2000年6月,乐亭县政府将月坨岛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了该集团,开发建设欧陆风情的“荷兰风情园”。之后,北京满汉全席技术交流中心、华林旅游开发公司、东海旅游发展公司相继入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开始大举进入景区开发及旅游相关领域,使乐亭旅游业在惊喜中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发展高潮。

化“点”成“区”

按照“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乐亭县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9年,由省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乐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为该县第一部较为完善和系统的旅游总体规划。随后由北京达沃斯规划设计院对总体规划的整体修编更着眼于乐亭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在规划原则、功能布局、景观设计、开发前景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使乐亭旅游的一起步便瞄准了世界潮流。

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旅游局局长李健侠对旅游开发颇有见地,她说:“大手笔的规划让散落于乐亭境内的各个景点融合成景区品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折射出乐亭旅游内容‘质’的变化。”化“点”成“区”势在必行!依托李大钊故乡的优势,以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为中心,整合取意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警言的青春广场及革命烈士纪念馆,串结成红色经典游;融合果菜等农产品资源、乐亭大鼓、皮影、秧歌等乡土文化,以“三乡六村十园百户”为内容的绿色生态和民俗旅游;以三岛旅游码头为纽带,联系菩提、月坨、金沙三岛及浅水湾、碧海两浴场的蓝色海滨海岛游使县内景点散、小、浅的格局逐步改变。

“以红色旅游为龙头,蓝色旅游为支撑、绿色旅游为补充。”乐亭县的决策者们提出的三色互动、整体推动的综合旅游开发体系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来乐亭旅游的“磁石”。据了解,去年以来,前往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参观的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其中很多都是自驾车或跟随旅行社来海滨或乡野游玩的大中城市游客;反之,许多专程来参观红色景区的游客被“顺路”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成为蓝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的消费者。

蓄势待发

日前,月坨岛投资超千万元进行百花园、百果园、风情木屋、圆型餐厅、防潮堤等设施建设已具雏形。为期一个月的“海洋美食节”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随后,一大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将相继启动与实施。与此同时,李大钊纪念馆正在为争创5A级景区做准备。在《乐亭县民俗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中,赵庄、大黑坨、黄湾等村被列为民俗旅游接待村。目前正在对发展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看红色展览、赏绿色生态、观蓝色沧海”。以最大的能量整合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乐亭县不遗余力。按照2008年乐亭建成中等滨海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和已制订的全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乐亭已把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尤其是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红色旅游,乐亭被《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列入“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第一条精品路线,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跻身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乐亭旅游上下共同创造特色旅游品牌的时机已到。

乐亭旅游,潜力无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的整合和竞争中,乐亭在京津冀大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将日益显现,乐亭旅游必将在更广阔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出亮丽的光彩!

浅水湾浴场位于打网岗岛中部,浴场面积达500000平方米,与南、北戴河同处环渤海湾旅游的黄金地段。

这里的海岸线绵长、沙滩细而柔软、坡度平缓,海水湛蓝清澈、水质优良,是渤海湾乃至全国最难得的大型海滨浴场和旅游度假的场所,最适宜夏季旅游度假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1997年8月16日建成。该馆牌楼式的正门上镶嵌着江泽民题写的馆名。院中矗立着的八根功绩柱,象征李大钊的八大功绩;八块浮雕,展示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序厅两侧镶有工农革命运动浮雕;瞻仰厅正面设有李大钊汉白玉像,后衬邓小平的题词;东、西展厅用丰富的实物和史料,配以现代化的设备,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李大钊的生平业绩。

李大钊纪念馆既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陈展,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研究李大钊的中心,又是独特的旅游景点。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提岛位于乐亭县大清河口西南方,为华北第一大岛,面积2.09平方公里,为国家AA级景区。此岛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的美称,具有“大岛、沙岛、海岛、绿岛、鸟岛、荒岛、日月岛、佛家岛”八岛特性。有各种植物260多种,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岛上灌木丛生,绿草繁茂,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是国内著名的观鸟基地,每年春秋季节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到此观赏。有海鸥、野鸭、白肩雕等40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还有黑鹳、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有“三日同辉”、“岛霭蜃气”、“密林探幽”等十大胜景,有潮音寺、朝阳庵遗址等文化古迹,有“李世民驻跸海岛”、“法本佛事传奇”等传说故事

月坨岛又名快乐岛,是乐亭县西南渤海湾中的沙岛,因形似一弯晓月而得名。由月坨、腰坨、西坨等七个岛屿断续组成,是天然的浴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

月坨岛东北西南走向,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0.43平方公里,因其位居渤海滨,人迹稀少,原始风貌保存完好,这里绿阴植被覆盖,野生禽鸟、小型兽类栖息繁衍,岛上沙阜隆起,连绵起伏,景色十分秀丽。在岛南形成一条长达5公里的沙滩,沙丘松软,素洁坦阔,是天然良好浴场之所在,它和菩提岛,打网岗互相对应,形成了东起山海关、南北戴河、黄金海岸,西至曹妃甸一条漫长的沿海旅游观光链。而月坨则是这条金色观光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月坨岛离陆岸4.8公里,封闭性良好。岛上灌木丛生,鲜花野果散发出淡淡幽香,几近封闭的自然环境鲜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生态景观保留了原始状态。

篇2: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宁夏职业教育也步入了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提升我区卫生职业教育质量, 促进宁夏卫生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为宁夏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保证, 宁夏医科大学以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为契机,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探索卫生职业教育规律,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探索育人新路, 突出职教特色”的办学指导方针, 深化改革, 规范管理, 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 不断完善教学、实训、师资等条件,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经济, 努力为宁夏卫生事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

宁夏医科大学原名宁夏医学院, 2008年9月6日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 是宁夏惟一一所独立的综合性医学类高等院校, 办学类型包括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2年由宁夏卫生学校、宁夏护士学校和宁夏医学院3校合并后成立, 同时挂宁夏卫生学校的牌子, 主要承担着全区卫生职业教育的任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高职和中职2个办学层次, 教职工67人, 在校生3 000余人, 先后开设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学、医学检验、妇幼等10多个专业。

我校职业教育不同于独立的职业院校, 它是本科院校办职业教育的模式, 具有起点高、资源丰富、管理规范、管理水平较高、视野开阔、社会影响力大等优势。几年来, 我们积极探索本科院校办职业教育的路子, 具体做法如下。

1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2003年, 学校紧紧抓住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这一契机, 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强劲势头,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共谋发展, 各项事业突飞猛进, 开创了加速发展的新局面。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一期投入4.1亿建设新校区, 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2007年, 全部搬迁到位并投入使用, 投入6 000多万元建设、维修和改造实验室, 使生均教学科研设备达到8 225元。2008年, 高职学院搬迁, 学校投入200万元, 改善实验室和办公条件。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保证。

2007年,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季平副司长来我校视察工作, 对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因此学校做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 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层管理”的原则, 实行松绑放权, 给高职学院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为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

2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 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宁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少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确定护理、药学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 加大投入, 增加护理、药学专业的招生人数, 压缩了中医专业、妇幼专业、检验专业的招生人数。2003年, 我们在对全区医院和医学美容院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于2005年申办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并获得批准, 2007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2008年我们新增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和口腔工艺技术2个专业, 使专业设置更趋合理, 更符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规范教学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强化管理, 严把教学质量关。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学校修订、完善和新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1 000余条, 并且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了确保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得以实现, 我们建立了由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条件保障、课程保障、实践保障等不同子系统构成的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服务和保障职能, 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学校建立了目标监控和过程监控结合的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专家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信息员反馈等措施, 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

4 深化教学改革, 突出职教特色

4.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培养出与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与就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 2007年我们修订了高职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008年修订了中专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我们以培养高等和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案。深入医院、美容院, 广泛调查研究, 多次征求临床一线专家、用人单位及行业的意见。在制订教学计划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人文学科教学;基础理论课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专业课教学, 并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 各专业增加综合性职业技能训练课, 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并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4.2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为使学生“多一张职业资格证, 就多一个就业的机会”, 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并成立了宁夏医科大学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生在实习前进行职业技能强化训练, 为生产实习和就业打下扎实基础。经过训练的学生, 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 受到了实习单位的普遍好评。2004年我校开始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目前, 已有2 200多名学生拿到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此外, 学校正逐步推行“双证书制度”。并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日常教学工作、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探索, 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

4.3 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使学生尽早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 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我们对临床专业学生采用早期接触临床的培养模式, 从第2年起就让学生在实习医院学习、生活, 受职业环境熏陶, 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提高职业素质, 为其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积极拓展联合办学的路子, 采用与山东、广东、内蒙古等省 (自治区) 的学校、医院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 将学生送出去就业。为了改变我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较高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状况, 我们积极探索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农村基层卫生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为切入点,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教材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构建农村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4.4 改革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探讨PBL式教学模式, 加强多媒体教学, 目前, 我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达到90%以上。

4.5 加强教学研究和科研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成立了高职学院教学研究组,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细致研究, 找出解决的办法。开设教授讲坛, 组织观摩教学, 举办了3届高职学院教师授课比赛, 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3年来申报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5项, 发表论文75篇。在学校教学研究经费的基础上, 加大教学研究经费资助力度, 2007年对申请教学改革项目的11位教师, 每人给予1 000元经费资助。3校合并后, 我们针对本科院校办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不适应等问题, 在全校召开了高职教学研讨会, 收到论文38篇, 其中高职学院教师撰写28篇, 有4人获优秀论文奖。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 大胆改革, 勇于实践, 2006年《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集体一等奖, 获2006年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协作会教学成果二等奖。2名教师获宁夏医学院授课比赛第一名, 15人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优秀论文奖, 1人获学校优秀教学管理奖, 2人获优秀教学成果奖。

高职学院教师过去大多数从事中职教育, 科研底子薄, 科研意识不强。因此, 首先要从思想上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各种讲座, 加强与本科院 (系) 的联系与合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平台。年终量化考核中加大科研的奖励力度, 调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 几年来共组织申报科研项目40多项, 立项25项, 使高职学院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其中2项为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项为卫生厅立项课题。

4.6 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

重视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目前, 学校有高职高专校级精品课程5门、区级精品课程2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高职高专教材, 高职学院教师先后参编或主编的高职、中职教材58本, 有15位教师担任主编、副主编;学校共参编高职高专类教材96本。高职生近3年使用新教材率达100%。

5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统筹全校资源用于职业教育。我校已形成了职业教育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目前建有职业教育实验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等7个实训中心。同时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投入, 我校已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5所、实习见习基地52个, 生均床位数1.2张, 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6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人才保障, 我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现有教师417人, 其中硕士学历及以上占50.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以高职学院师资为主体, 依托全校师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实行“导师制”培养方式, 每年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实行导师考核制度, 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一专多能, 带第2门课程。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了《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办法》, 每年对实验教师进行一次考核, 以提升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选派骨干教师进修深造, 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了解各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学习新知识。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紧紧依靠临床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资源, 使“双师型”教师比率占专职教师的50%。

7 抢抓机遇, 趁势而上, 开创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3: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之美称。是我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是山野菜、食用菌、林蛙的重要产区,是全国著名的“矿泉城”、“绿色食品城”和“特产名城”,是“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西洋参之乡”、“中国林蛙之乡”、“中国红景天之乡”和“中国黑木耳之乡”。

2010年,白山市按照统筹推进“三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为目标,重统筹、强基础,抓特色、上项目,增收入、惠民生,强力推进五个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总体上看,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牧业增长加快,二、三产业稳步攀升,农业趋于平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924元,同比增长12%。

1.现代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扎实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完成9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农业生产做到了三个到位:科技推广到位。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15.6万人次。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0万亩、地膜覆盖技术22万亩、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20万亩、病虫害防治62万亩;物资投入到位。全市农业生产投入资金4.34亿元,用种2000吨、化肥13840吨、农膜1120吨;结构调整到位。粮食播种面积8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万亩。全市“三品”认证总数量已达到300个,建设了3个绿色产业示范园区。

2.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七大产业板块,引导优势产业实现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中药材面积达到15万亩,林蛙回捕量达到1.3亿只,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落实了40个人参生产小区建设,人参和西洋参GAP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12个人参产业项目稳步推进,2010年完成投资8.9亿元。积极推进万亩棚膜经济建设,全市新落实棚膜蔬菜12000亩,已完成建设棚膜12500亩。2010年特产产值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20%。

3.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户,新培育村级企业20户,村级产业化基地20个。重点项目发展迅速,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23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2010年完成投资14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510户,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3户,市级龙头企业达到85户,全市农业产业化产值预计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20%。

4.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市启动实施了“百村示范、村村提升”工程,用3年的时间,建设高标准示范村100个,并通过“以1带4”的方式,带动全市其他400个村改善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百日会战”,组织112个市直机关和部分省属企事业单位,对全市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结对帮扶。全市新农村建设共落实产业发展项目459个,社会公益事业项目445个,水、电、路、气、房基础设施项目344个,资金投入总额达6.5亿元。完成了1397户泥草房改造任务,新修农村公路198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投资1756万元,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问题。

5.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靖宇县积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大力发展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9个,工商注册达到37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3.84万人。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全市新建农村信息站100个。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全市落实三项补贴2965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680万元,全部发放到位。扎实推进了农民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已达到3.6万人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3524人,带动转移劳动力达5万人次,农民劳务收入达到3.5亿元。

2011年,白山市农委将按照统筹推进“三化”建设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抓好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實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94元,同比增长13%。

篇4:乐亭县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纪实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转型跨越,成效,做法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地带, 总面积2.4万km2, 全县辖6乡2镇、101个行政村, 居住有裕固、汉、蒙古、藏等15个民族, 总人口3.66万, 是一个靠天然草场放牧的传统畜牧业县, 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主要家畜有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藏羊、河西绒山羊、肃南牦牛和甘肃马鹿。全县天然草原面积178.5万hm2, 理论载畜量120万个羊单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类型多样的天然牧草, 独具潜力的优势畜种, 为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开发优质纯天然畜产品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使肃南县成为甘肃高原优质纯天然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1 畜牧业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肃南县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进建设绿色畜牧名县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为重点, 突出草地生态综合治理、畜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农牧民科技培训和养殖小区建设等工作, 大力发展细毛羊特色优势产业, 畜牧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1 细毛羊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针对近年来部分农牧民饲养细毛羊积极性不高、绵改措施落实难的现状, 肃南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的意见》《关于建设绿色畜牧名县的意见》和《肃南县细毛种公羊饲养管理制度》等政策性文件, 落实种公羊引进培育补贴、母羊人工授精配种补贴、发展区购进基础母羊贷款贴息补助等多项细毛羊扩繁优惠政策, 形成了以皇城、康乐、大河、马蹄为主的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 细毛羊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的稳定、主导产业。截至2014年6月末, 全县细毛羊饲养量达到70.1万只, 只均产毛量比2002年提高0.5 kg, 达到3.93 kg, 羊毛综合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1.2 畜牧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在大力发展细毛羊的同时, 推行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对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补助15万元、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补助1万元、修建高标准绵羊人工授精站每座补助4万元、标准药浴池每座补助5 000元、活动式剪毛棚每座补助5万元、购置剪毛机每台补助500元、推广绵羊穿衣技术每件羊衣补助2元, 培育养羊120只、养牛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4 639户, 规模饲养量90万头 (只) , 新培育肉牛肉羊养殖户2 460户, 实行舍饲育肥、错季销售等方式, 年育肥出栏牛羊50多万头 (只) 。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创办了草原惠成肉食品加工厂和皇家牧场等畜产品加工企业,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组建畜牧业方面的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70个, 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兴办与发展, 有效带动了农牧户增收, 使优质羊肉、细羊毛基本走上了“基地+牧户+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带动农牧户4 600多户, 占全县农牧户数量的64%。全面推行12项优质细羊毛地方生产标准, 实行标准化生产。注册的“赛美奴” (毛) 、“九排松” (肉) 两个商标被认定为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惠成”牌牛羊肉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完成了全县7个乡 (镇) 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肃南高山细毛羊地理标志认定。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配、舍饲喂养、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涂料标识、草原综合治理等畜牧业实用技术43项, 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1.3 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

大力推行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补播改良技术, 组织开展防蝗、灭鼠、清除毒草工作, 共完成草原围栏98.67万hm2 (禁牧380.67万hm2, 休牧51.33万hm2, 划区轮牧8.67万hm2) , 补播改良, 24.13万hm2, 累积完成草原虫鼠害防治, 123.53万hm2。经测定, 重点保护治理区域牧草平均高度提高6~16cm、盖度提高5~27个百分点, 产草量增加90~495 kg/hm2, 草地生态趋于好转。

1.4 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肃南县全面落实畜牧业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加强牲畜疫病防控工作, 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补助政策, 以牲畜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8%以上, 牲畜因病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依托项目建设, 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度, 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新建暖棚羊舍7 318座, 95%以上的小畜越冬实现了暖棚化;修建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站154座, 药浴池134座, 建成固定式、活动式剪毛棚32座, 储草棚256座、大小青贮氨化池163个、高标准细毛羊育种棚4座2 400 m2, 建成集机械剪毛、分级打包、仓储为一体的高标准羊毛存储棚6座2 640 m2, 集种植、加工、储存为一体的饲草料点13处, 饲草料基地56处0.95万hm2, 建成科技示范点40个、养殖小区 (场) 52个、科技示范园区1个。

2 主要做法

肃南县畜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历史阶段, 不断采取先进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就。

2.1 健全机制, 配套政策

肃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纳入“双文明”目标管理责任书, 明确任务和责任, 年底进行全面考核, 奖优罚劣, 有效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农业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强牧业和牧区工作促进牧民增收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的意见》和《关于建设绿色项目名县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规范畜牧业工作的地方政策性文件。

2.2 明确发展方向, 加大投入力度

肃南县在坚持“以牧为主”方针的同时, 确定了“生态立县”和“畜牧富县”战略, 以保护草地生态为根本, 科学养畜为重点, 牧民增收为目的, 调整内部结构, 优化区域布局, 积极组织实施以细毛羊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战略, 畜牧业在自治县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据不完全统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用于发展畜牧业和改善基础条件的投入累计达6.6亿元, 其中, 国家项目资金4亿多元, 外资项目资金0.6亿元 (人民币) , 县级财政和农牧民群众投资2亿多元, 有力改善了基础条件, 为畜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2.3 依靠科技创新, 推动畜牧业发展

坚持不懈地开展畜种改良, 使细毛羊等优势畜种的个体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因地制宜地推广绵羊人工授精、动物程序化防疫、草原封育改良等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使畜牧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全范围、多层次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牧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本领。

2.4 重视经验总结,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牧区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牧民经营体制的变革, 针对发展细毛羊产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总结出了“种公羊集体与牧户引进培育相结合, 适龄母羊统一集中上站配种与分散输精、联户配种相结合, 配种草场统一管护使用与牧户草场多点利用相结合, 种公羊品质统一鉴定与周岁母羊抽样鉴定相结合, 不脱产技术人员统一配备使用与专业技术人员和牧区‘土专家’传帮带相结合”的“五结合”经验, 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制定优惠政策, 促进细毛羊产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发展细毛羊产业, 进一步突出细毛羊在畜牧业中的主体地位, 激励农牧民群众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积极性, 提高细毛羊个体品种、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 推动自治县草食畜牧业转型跨越, 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近年来, 县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县财政每年预算300~600万元的资金, 用于扶持细毛羊产业, 激励农牧民群众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积极性, 全力推进绿色畜牧业提质增效, 促进自治县草食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

上一篇:简单的早安正能量句子下一篇:致飞逝年华初三作文11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