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2024-05-08

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精选8篇)

篇1: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发展,创客师资严重不足已成为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不少学校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智、联合培养等方式来缓解这一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创客师资不足问题。该研究首先论述了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含义;其次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中小学创客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素养,即:专业素养、合作素养、问题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然后列举了当前中小学创客教师发展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即教师知识结构单

一、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培训实践性差等;最后结合互联网优势提出了从四个方面加快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创客教师培养

近年来,随着创客亚文化不断向全球拓展,创客运动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声势,并且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创客教育已成为不少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关注的热点。然而,现阶段关于创客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就是教师问题。创客教师严重不足,已成为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瓶颈,尽快培养出更多能胜任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教师已势在必行。

一、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含义

关于创客教师的含义当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王怀宇提出创客型师资是指了解教学规律,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田保华强调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知识创造的过程。杨现民、李冀红认为创客教育需要大批具备综合素质、能够开设创客课程、指导学生创客活动的专业教师。创客教师首先自己就是一名超级创客。Martinez,S.,& Stager,G指出教师要直接参与创客创造活动中,并给于指导。郑燕林,李卢一强调了创客教师在学生做中学的指导作用。Hartnell_Young,E.,&Vetere.F认为创客教师是开展创客教育的设计者、调控中、组织者。同综合不同学者观点,我们认为中小创客教师是指具备一定创客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规律,能够在基于创造的学习情境中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教师。

二、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素养

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创客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乐于与人合作、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更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根基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意识、批判意识、自主精神、教学创新能力。

(一)专业素养:创客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

关于创客教师需要什么专业素养,目前学界还没有一致的观点。陈劲提出创客要具有一定的投资眼光和专业素养。阎王依群、黄秦祺就创客师资培训方面认为要提升专业素养。川郑燕林、李卢一提出创客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创客教育专业化的表现之一。阎张磊认为创客型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多元知识结构。杨现民、李冀红也提到创客教育需要大批具备综合素质、能够开设创客课程、指导学生创客活动的专业教师。

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创客教师,其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一名创客进行创新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如STEMA学科知识,各种开源软硬件如Scratch、Arduion及传感器等以及网络和信息技术知识;二是要有熟练操作运用其它各种软硬件、设备、工具、材料如焊接、焊台、打印机、传感器、电机、通讯元件、激光切割机等的能力;三是在指导学生时善于规划创客项目,如开展机器人类、手工类、木工类、3D打印类等。在此基础上,及时把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激发创造的兴趣,挖掘创造的潜力;四是能够组织学生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客活动,如以选修课、讲座的形式传播创客知识,以创客空间为载体,通过社团活动、小组合作、个人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合作素养:创客教师职业发展的助力器

互联网的发展使原有的发明创造所需成本大大降低,创造者所需知识、工具、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互联网在带来便捷之际也要求创客需要具备分享、合作的素养。而当下的创造性实践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多种技能、仪器设备的支持,因此,在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同时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另外,随着现代科学各领域的边界日趋模糊,基于创新的学科交叉性研究日益突出,创客要想获得创造性成果就需要打破个人认识局限性,以已有知识为依托,积极拓展其他专业知识并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这就需要创客具备乐于与人合作的素养。作为指导学生开展创客实践活动的教师,同样需要合作素养。一方面创客教师自身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与他人的分享与合作;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开展创客活动时同砖需要与创客教师团队的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指导实践的完成。

(三)问题素养:创客教师提升创新品质的催化剂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当人们在遇到有疑惑或异议的问题时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品质的具体体现。具备强烈问题意识的人能够在强大的思维助力下试图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推动着不断创新。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波普尔、爱因斯坦等都对问题意识在科学发明与创造中的作用格外重视,强调了问题意识在科技发明和创新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一切发明与创造都缘于问题而生,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和创新实践活动。以创新创造为己任的创客更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并进行创新思维,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辅助支持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作为创客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独立自主参与创客活动,才能将自身问题意识传递给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创设情境锤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持续不懈地提升学生问题素养。

(四)人文素养:创客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的软实力

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创客教师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创客活动中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将人的生存意义、精神归属等熔铸于创新、创造活动,充分体现人之理性与德性的统一。有助于创客教师拓宽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增进创新好奇心、灵感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提升创新动力,锤炼创新能力。有助于养成谦虚谨慎、心地良善的气质性格;培养真诚奉献、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有助于在创新之路上刻辛刻苦,不慕名利,保持自由和独立精神,进行无畏创新探索。

(五)创新素养:创客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的灵魂

创客教师开展创客教育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意识、自主精神和教育创新能力。作为创客不仅要酷爱创新,还要能够对创新投入全身心的精力、面对创新实践中的困难曲折展现出不屈不挠、敢于迎接挑战,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精神。创客型教师在开展创客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实现改变与突破,在改变与突破中寻觅创新。在创客教育活动中强烈的创新意识对促进创客教师提出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强烈的批判意识也是创客教师的必备素质。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的人善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并根据事物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加以判断,在实践中依照客观规律开展创新性活动,同时在遇到困难时能始终坚持并敢于拼搏,积极应对挑战,在披荆斩棘中开拓前进,而创客教师在开展创客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题始终是突破陈规开拓创新,要带领学生实现创新就必须具备强烈的批判意识,否则就寸步难行。

在创新的客观情境中,自主精神是必然的产物。自主精神就是主体自己决定自己道路的状态,创新主体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康德认“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的口号。”新活动离开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是无法获得创新成果的。创客教师同样离不开自主精神。具备了自主精神才能独立地处理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独立地做出创新决策,才能排除外界不利因素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创客教育实践活动中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带领学生实现创新创造。

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客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的基本能力要求。创客教师在开展创客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利用最新教育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中,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形式上注重教育艺术发挥,风格上,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不畏困难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突出学生个性化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创客素养,从而不断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中小学创客教师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创客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创客,需要具备一定的STEAM综合知识方能开展创客活动。特别是创客教师更需要将各方面的知识融合贯穿起来,进行系统化思考和把握,才能规划出满足中小学生需要的较为理想的创客项目,并带领学生开展创客活动。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教师追求的是本学科教学知识的精进,教学方法的丰富以及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受度。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的也是围绕教学技能的提升而设置。同时不少中小学由于师资不足,教学任务繁重,还要面对各种比赛使教师无心也无力拓展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知识素养,针对教师的培训也往往是本学科的教学培训。这就使教师缺乏学习本学科外知识以及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动力。知识结构的单一化阻碍了教师开展创客活动以及向创客教师的转变。另外,由于不少中小学教师常年教授理论知识,缺乏实验、实训、动手操作的机会,动手能力不足,再加上中小学多为女教师,动手开展实践实验活动的氛围不浓,进一步增加了创客教师培养的难度。

(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将创意变为现实

创客活动离不开实践环节的支持,创客教师更要把教育教学活动扎根在实践中。教师是否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创客活动能否有效开展。

中小学教师一般是学历教育出身,在长期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很少接受实践性活动的训练,即便是面向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也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较少涉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环节,因而多数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也缺乏足够重视。在教师职称评聘环节,鲜有针对工程实践能力的体现。在日常对教师业绩考核中也很少有针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尤其是在中小学女教师占多数,教师教学任务重,很难投入太多精力进行工程实践,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更需要培养。在开展创客活动中,一般男教师参与创客项目的机会更多。缺乏女教师的广泛参与,在中小学开展形成人人参与的创客活动就变得很困难。

(三)教师培训实践性差,效果不明显

当前针对创客教师的培训更多的是邀请业内知名创客以讲座为主要形式开展相关创客培训,侧重于创客理论知识的传授,轻技能实训,特别是与创客活动有关的操作运用常常被忽略。在培训中,教师缺乏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因而对创客理论学得不少,动手操作却一知半解,培训的实践性、时效性不佳。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创客培训虽然满足了教师对培训的即时性需要却无法满足对实践性、现场操作性的要求。因而培训效果有待改善。

四、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

(一)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创客培训

教师也需要技术培训,创客教师更需要新技术培训。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教育培训的一大特点。随着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课程及其他教育资源形式的兴起,基于网络的学习已成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形式。3D打印知识、开源硬件知识、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以及STEAM课程等全方位支持教师随时随地学习。此外,为支持教师做好线下教学与学习,还可以创设在线创客社区,网络学习空间等虚拟空间。线下培训以技术培训为主,从Arduino到3D打印,从激光切割再到App inventor。安排的培训不是听专家进行理论讲座,而是深入到创客空间,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创客项目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与社会众创空间合作共同促进创客教师培养。社会众创空间汇聚了大量创客人才,而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急需师资,通过二者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创空间资源优势选择优秀导师为学科教师手把手培训,促进相关学科教师向创客教师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聘请兼职创客导师到校任教带动校园创客活动的发展。另外,学校在与社会众创空间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引进适合中小学特点的创客项目并以此为依托以社会众创空间为基地,促进创客与教师身份的融合,从而培养出大批既具备创客素养又深谙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创客师资,满足学校发展创客教育的需要。

(三)建立教师创客网络空间

传统教师向创客教师转型离不开教师思想意识转变,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更新,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经验与成果的互相学习与分享。因此建立一个跨地域能为教师提供思想交流、技术交流、知识学习与完善的网络空间十分必要。通过网络空间,创客教师互通有无,共同分享在开展创客教育中的得失,彼此传递开展创客教育所需的软硬件知识和信息,展示创客教育成果,获得前进的动力。总之,建立教师创客网络空间有利于创客教师培育创客精神,提升自身素质;有利于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开展创客教育;有利于整合创客师资队伍形成团队,共同实施创客项目。

(四)构建创客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由于创客教育横跨多种学科,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愿意投入业余时间参与创客教育的教师并不多。当前,不少中小学创客教师主要由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教师兼任,他们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学校无额外补助而在义务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创客项目,有些创客活动所需硬件材料还要教师自掏腰包,这种仅靠教师的奉献精神义务性开展创客活动很难可持续地开展下去。为此,学校应制定创客教师相关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创客教师的创客活动像其它学科教学活动那样纳入教学工作量考核,同时针对在创客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创客教师,在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在师资充裕的情况下,中小学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创客教师岗位,其待遇视同其他学科教师,同时将创客教师纳入统一教育教学、职称管理体系,促进创客教师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怀宇,李景丽,闫鹏展.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策略初探[M].中国电化教育,2016(3):126-130.[2]田保华.教师之变:从“二传手”到“创客”[N].中国教师报,2016-06-01.[3]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M].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4]Martinez,S.,&Stager,G.lnvent to leam:Making,tinker-ing,and engineering the classroom[Ml.Califomia:Constructing Modem Knowledge Press,2013.[5]A Means of Personalising Learning:Incorporating Old and New Literacies in the Curric.ulum with Mobile Phones[J].The Curriculum Joumal,2008(4):283-292.[6]陈劲主编.中国创新发展报告(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73.[7]王依群,黄秦祺.从知识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J].人民教育2016(12):57.[8]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9]张磊.互联网+时代创客型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10]叶海梅.问题意识创新素质的源泉[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87-89.[11]李祯.“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4):56-57.[12]王怀宇,李景丽,闫鹏展.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26-130.[13]赫克明.让学习伴随终生——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9.[14]徐涛.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格的培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8-109.[15]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2.[16]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11.

篇2: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武小龙 贾金元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培养创客精神为导向的创客教育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客和创客教育,分析了国内外目前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在国内中小学创客课程活动开展流程和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分析了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的若干路径并对目前的创客教育模式提出建议及思考。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学 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和授课方式都在发生改变,课堂已不全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创客教育的应用。近几年,随着创客活动在国内的深入与发展,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也随之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创客活动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动手制作和设计作品。“互联网+”是一种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成为人类表达自身智慧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人们普遍希望“互联网+”能给教育发展带来教育内容、教育样式、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因此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研究也日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认同。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概念解析

1、“创客”起源于美国,它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概念比较泛化。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以盈利为目的,乐于分享技术、交流思想,努力学习知识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创新为核心理念,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创新项目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创客空间得到了快速分享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创客行列。2016年由清华大学创客教育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2015》显示,在创客运动的带动下,创客教育正在中国蓬勃兴起。

2、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与方法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慢慢发生转变。由于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迄今尚无统一的界定,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创新教育、DIY 理念等,是一种基于团队协作和学生深度参与的自主学习。郑燕林认为创客教育是基于创造的学习,具有整合、开放和专业化特征。杨现民等认为,创客教育既是“创客的教育”,又是“创客式教育”。当前研究的共识是,不应把创客教育仅仅看作是“教育中的创客行动”,应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创客教育在本质上应是信息时代创新教育的新载体、新形态,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在归纳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创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创客教育融合了项目教学法、做中学等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了创新教育的教育内涵。基于上述创客教育理念,笔者构建了下图。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重点课题” 创客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6]GHBZ096)阶段性成果 [7]

[6]

[5][4][3]

[2][1]

图1创客教育实践框架

二、国内外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的发言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2012年美国政府宣布,在未来4年内,为美国千余所中小学建设配备创客资源和创客空间,其目标是为全美所有的青少年在STEAM教育方面成为创客而提供基础。同时,美国的Ahris 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预测,随着数字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赋予每个人发明的能力,“创客”一代使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必将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国内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北京景山中学的青少年创客基地、温州实验中学DF创客空间,每周每月定期开展创客活动,给爱好动手制作、热衷创客活动的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和沟通环境,鼓励自己动手设计产品,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客教育研究也开始兴起,高校以理论研究居多,中小学以实践居多,从研究对象而言,App Inventor,scratch、开源硬件、Arduino,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如何将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践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创客空间,提供了开放、专业、自由的创新场所和氛围,解决创客教育教学设计模式,教育创客师资人才缺乏,资源与资金不足等问题,是目前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1、创客课程开展的流程

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活动开展,可以从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活动开展、评价反馈等4个环节入手,形成活动主题鲜明,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在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3D打印机、开源硬件、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等支持,根据活动任务与活动流程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全国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一系列成功课程案例。如北京吴俊杰老师开发了“人工智能”和“Scratch编程”课程,笔者开发了“机器人竞赛与搭建”“3D创新与设计”,以下为创客课程开展的模型。

[8]

图2创客教育课程开展的模型

2、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创客教育,要充分运行计算机科技和网络技术,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课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客理念,将创客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契合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

图3互联网+模式下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模型

四、创客教育模式发展的若干路径

创客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现代科技和教育制度的保障,依赖于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推广,也依赖于人的信息化素养和ICT应用能力的提升。结合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其应用能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条创客教育发展的若干途径。

1、以学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导向,建设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应以STEAM课程为基础,结合机器人教学、3D打印教学,采取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与探究,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作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根据年级的不同,学习内容也相应的分为多课程,从最初的激光切割、三维打印、编程到自主探究,参加相关比赛,学生不仅学习了技能,掌握了技术,还开拓了知识面。笔者有幸带领学生参加2016年FTC机器人挑战赛中,此次主题为FIRST救援团,不仅要求制造出机器人小车,还要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并攀登悬崖解救登山者,这个项目的难度较高,涉及到计算机编程、物理、电路知识等,要求制作者通过学习和讨论,根据任务设计相应的方案,安装程序软件,设计比赛方案,构建3D建模图,最后通过工程笔记记录机器人从设计到搭建的全过程,在搭建的过程中,对于底盘、机械臂、舵机的设计不仅要了解各种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原理,也要懂得马达、导线等电子元件的性能等,还要对现场评委的提问进行解答。这对参与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时候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辅导和建立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做中学为教学主要方式,培养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

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其基本教育原则是:以学生活动来架构课程,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目标,设计情景化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创客的活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广,最为突出的就是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在3D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做中学教学方式,通过3D打印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撑。利用3D打印打造实物模型,机器人和航模零部件,建筑结构以及类生物组织如骨骼,让学生的想象转换为作品,抽象工程术语转换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绘制,学习者自然完成了创造者的蜕变。

3、组建校企等多方战略合作联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技术先进、产品丰富、服务到位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参与到学校创客教育活动中是保证创客教育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组建校企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学校和区域之间固有的堡垒,以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为合作目标,共同为高中生提供一体化全要素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将学校有创新创意兴趣的学生以兴趣式观摩学习的方式链接到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学校学生的创客思维。以笔者带领学生开发的自动扫地车为例,项目具有扫地和自动避障功能,用于家庭地砖地面和地板地面的清洁,车体内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当传感器接收到障碍物信号时把信号传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小车自动躲避障碍物,联合企业,可以进行推广和生产。

4、培育学校创客师资团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创客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创客指导教师最好是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专业,熟悉电路和程序, 笔者开发的创客资源库,汇集了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等多种资源, Arduino普及了用c++开发嵌入式软件,c++面向对象的特性,各种继承,多态,使用强大, 逻辑简单,完成一个想法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创客教育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更加多样。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对不同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并在教学过程中向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始Scratch,App Inventor,DFRobot等多种可视化软件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成为数字时代的创造者,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客思维,也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创客教育的首选,开源硬件是重要的创造工具,Arduino是为实现创意,设想,可自主设计的智能控制器。笔者用Arduino开发出的可以爬行的蜘蛛机器人,自动绕开障碍物的扫地机器人,Arduino虽然是以硬件为载体,却玩的是创意和分享,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

五、结束语

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完成产业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巨大挑战。“互联网+教育”时代技术正催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行为、认知方式、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项新兴事物,从国家课程、地方政策到校本课程,中小学创客教育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教育形式,缺乏完整、成熟的课程和应用实践。已开始课程的学校,教法和学法,采用的机器人类型也不尽相同,学校要为创客教育提供平台支持,维护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创客项目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将创客的学习方法移植到其他学科中去,促进学校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9]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 教育应用的反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6,(2).[2](美)克里斯.安德森,译者:萧萧.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23 [3]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4]宋述强.《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报

[5]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6]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

篇3: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来说至关重要,语文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品行的优劣,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思想修养和敬业精神。优良的思想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做人的根本。优良的思想修养要求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本质,将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和方针。优良的思想修养还要求教师注重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这反映着教师的道德水平及生活理念等个人内在素质。教师是学生的心灵塑造师,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从事教育的基础,唯有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标准和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表现在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方面,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到诲人不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过程,只有教师将自我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尊重,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合格人才。小学是一个特殊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易于模仿,因此,语文教师更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涉及面广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我。除了具备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掌握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以及达成高效课堂的方法。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精通语文教学业务,对教学的基本技能全面掌握,能够科学设计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唯有此,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被教师的魅力所打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做到语文课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我们知道,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具有获取信息渠道异常丰富、了解课外知识非常广泛、对教师的评价影响受其对学科兴趣的影响等特点,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比学生见多识广,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这些疑问不仅限于课堂知识,还包括课外知识与信息的汇总。

第三,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素养。所谓教学素养,便是语文教师在具体教授过程中所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向导,起导向和调控作用。很多语文教师对功底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对功底较好的学生宠爱有加,这种区分对待的态度使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差生越来越差,优生越来越优,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培养人才,不是打造高分机器,因此语文教师应提高教学素养,端正教学目的和态度。教学素养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需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而要教会学生“会学”,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通过语文教师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及恰当的教学行为,通过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将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高效教学与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组织调控是密不可分的,要求教师要擅长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闪光点放大,鼓励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巨变,这种变化涵盖教学及学生的各个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获取能力和速度都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提出更为高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加强自身修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语文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思想上要有高度的认识,通过坚持不懈地读书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养。”[2]语文教师需要将科学的思考运用于教学中,要多做调查研究,同时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一定要时刻紧跟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知识更新的脚步,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语文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养。”[3]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也要适应时代要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借助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以及移动终端所提供的知识获取渠道和教学辅助设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要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就需要语文教师真正做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学生的引路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授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素养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很多其他方面的基本素养,但这三者在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教学过程中最突出、也最直接。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并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有意识、自觉、持之以恒地在平时工作中磨练、积累和提高,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合格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丁铃.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素养的新建构[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2]冯子忠.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篇4: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确实起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课改的进行,“互联网+教育”又称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升级版,那么如何让“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更好地融合实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呢?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互联网+”可以让数学知识由繁琐变得简洁系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分散和凌乱的特点,教师授课时往往不能把相对庞杂的知识轻松地给学生讲清,而单纯依靠教师的板书书写,既费时间,又效率低下。在这种矛盾下,如果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把数学知识给学生进行系统展示,显然解放了教师,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小升初复习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让复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图形知识时,我也较多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因为依靠教师的板书,往往许多图形画得不能十分标准,这样就让图形感觉到失真,因此,也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论多难画的图形,就轻而易举地就展现出来,而且更为重要地是,通过电子白板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手指,轻松作图,也可以展示一个图形在绘制时的轨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互联网+”可以让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直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在学习数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尤其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更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久而久之,许多孩子的数学就成了弱势学科,想弥补都不是那么容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给数学教师提供了契机,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较多地对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进行思考,在庞杂的材料中,做出甄别筛选,在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素材,力求精选精用。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分数乘法》这一内容时,传统地教学手段是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绎归纳,然后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往往效率不高,学生学着费事,教师讲着也费事,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通过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演示分数乘法的相关规律,然后配合教师的讲解,这样不仅在单位时间内展示了更多的例题,而且让学生更便于理解,无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

对于“互联网+”的运用,不同的教师有不能的策略,但是达成共识的是,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多彩,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课堂教师一支笔,一张嘴讲半天的授课方式既落后,也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了,而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了数学课堂相对枯燥的不足,也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讲解《数学与交通》一节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素材,首先展示了交通与数学的联系,然后又补充了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而且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刮奖刷的功能,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都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扮演好主导的角色,但是不能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落实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本人在每节课上课之初,都通过电子白板给学生出示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环节,把自主探究的题目给学生布置好,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解放了教师,而且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认识圆的相关特点,通过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圆,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自学过程中,能够目的性更强,针对性更强,自然学习效率就高了。

总之,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进行较为和谐地融合,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面对和研究的问题。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潮流,应对挑战,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宏伟.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华夏教师,2015,(07).

[2]郝景臣,邢玉梅.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的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5,(26).

篇5: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广义的“创客”指有想法并愿意去做,使之成为现实的人;狭义的“创客”主要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的从事个性化创造性活动的人。如今,传感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广泛用于生物、医药、建筑、设计和艺术等领域。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超过2000个知名创客空间,有知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高校创客空间;也有一流企业英特尔、苹果、微软、联想、海尔等科技巨头的企业创客空间。

从2012年起,创客教育在国内兴起,创客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正面回应,在注重应用新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回顾我国的学校创新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教育的成本较高,一个机器人几千元、一间创新实验室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二是创新教育的普及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创新变成了聪明人的活动。三是创新活动新意不足,缺少相关新型课程的支持。

创客教育弥补了这些不足,在“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精神影响下,“就地取材”“开源硬件”大大降低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活动的成本;“学习、实践、分享”转变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创新活动;基于新技术的课程建设,学生的想象更丰富。

创客教育必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互联网 +”,学校创客教育的初心

“互联网+”是指,在工业领域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种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强调工具的应用性、整合性,属于对传统的优化;后者加强应用工具的创造性,属于对未来的探索与创造,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需要学校培养这样的人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虹景小学是一所年轻的优质学校,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特别是基于信息化的教育变革。学校实施的创客教育让他们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小学生创客空间,更让这里的学生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创造发明,创客精神已成为学校生活中的一种流行元素。该校的学生甚至在中国创客嘉年华活动中获得好评。信息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校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开展创客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更从容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创客教育,不是让学生走向创新,而是让学生从创新出发。

创客课程,学生快速发展的基石

创客课程是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等的总称。通过实施创客课程,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学会创新、服务社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常州市天宁区于2011年9月率先在国内启动了区域性的创客课程。近万名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学习趣味编程,这在全国是首例。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甚至自己动手把所设计的发明(软件)变为现实。

创客课程体系包括三类:第一类为基础课程,我们认为思维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以趣味编程Scratch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3D设计和打印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并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生产方式,因此程序设计和3D打印是我们创客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纳入课表实施。第二类为拓展课程,主要了解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智能控制、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开展创新活动。第三类为创新课程,以智能机器为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尝试“研发”改变世界的“机器”,为学校、社区和家庭做贡献。其中基础课程是小学四、五年级必修课程,拓展课程及创新课程是提供给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在创客课程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们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小发明:灯光秀机器、自动泡泡机、感应风扇,解放路小学一名学生甚至设计了一套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训练的软件。该软件能自动出题,自动判断对错,减轻了教师负担。目前被该校部分老师运用到口算训练中去。常州市虹景小学顾钰晗和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姚园、杨欣雨的创意编程(Scratch)作品入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现场决赛(全国共12名)并获一等奖。

常州市龙锦小学的创客空间如今已有40多个会员。每周五下午,小创客们自己编写程序,调试传感器,制作自己的“小玩艺”。实践在这里生根,创新在这里发芽。

2014年4月,常州市天宁区承办了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论坛,来自全国23个省的Scratch爱好者、知名创客、教育专家260多人齐聚常州天宁,共同探讨如何让创客精神和创造力渗透到中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2015年1月,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全国邀请赛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举行,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180多支队伍共计40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目前,我们正式出版了《趣味编程》等创客课程教材4册,通过交流创客教育社群广泛传播。2011年至2015年先后赠送至全国20多个省的400多所学校,有几十万名学生受益。2015年3月,3D打印课程教材《一起玩3D打印》正式出版,为进一步开展“拓展课程”和“创新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两年,我们期待学生可以最终做到自己编程、设计模型零件和最终组装完成自己的设计,实现“改变世界”的理想。

篇6: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背景;培养途径与方法

正如传统教学理论所论述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已是每一名高职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了。虽然对于这个课题的探索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却是该课题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才能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因此,后续说明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和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能力及特点

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具有偏正特点的短语。它由两部分构成,即“自主学习”和“能力”的组合。在其组合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起修饰、限定作用;而“能力”则是这一短语的中心词。因此,所谓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具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此还应该重点回顾一下有关“自主学习”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术语。它不仅可以在历时的层面上,结合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界定,也可以在共时的层面上,结合学习活动构成的要素进行客观地分析。但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哪种定义,它都需要结合对“自主”的分析与“学习”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所以,在此引用下边这则定义作为后续途径与方法探索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1.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3.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1]

这是一则兼顾历时与共时层面的界定:首先,在历时的层面上,作者强调了“自主”在学习活动中的系统化体现;其次,在共时的层面上,他又强调了“自主”在整个学习环节的综合表现和“自主”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因而,这则“自主学习”的定义受到了大多研究者的认可。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特点的总结与归纳可以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探讨提供参考。通过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论述,可以发现自主学习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自主”是学习的核心要素。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效果的评估,而且也涉及到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监管与调节。但是,在所有这些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自主”因素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的影响又是绝对的。例如,在自主学习实践中,不仅学习目标是由學生自主制定,而根据学习的需求,学习目标的修订与更改也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不仅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而且学习的方法也是由学生自己逐渐摸索。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性质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是学习构成的核心要素。

其次,“学习”是实现自主的唯一途径。虽然说“自主”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但这一核心要素的实现却非“学习”莫属。即,没有“学习”这一实践环节,“自主”这一核心要素就不可能得到体现。从而使“学习”失去了“自主”的特征。因此,在“自主学习”这一术语中,虽然“自主”与“学习”两者在语言的层面上表现出并列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操作中,它们彼此之间却是相互交融的,彼此依存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自主学习都不可能变成现实。

再次,自主学习具有个性化。自主学习在另一个层面,它还是个性化学习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因为,“自主”参与了学习的全部环节,而“自主”又是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最终表现。所以这使自主学习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无论是学习需求、学习目标的与众不同,还是学习方法,效果评估的与众差异,它都使自主学习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最后,辩证的“自主学习”具有选择性,而且这里所强调的选择性是一种具有辩证特点的选择性。在辩证的意义上理解“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可以避免因为误解而导致的教学策略失误。自主学习虽然强调的是“自主”,但是“自主”并非排除学习中的教师指导。不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任课教师培养,而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也需要任课教师去协助解决。即,“自主”是学习的核心要素,但依靠“自主”并不能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

二、培养途径与方法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任课教师会选择不同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需求分析法

所谓需求分析法是根据教学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自主学习个性化的体现,也是自主学习辩证性选择特点的影响。众所周知,教学需求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教”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学”的层面上,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目的的终极体现。高职教育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对此有研究者这样总结: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得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他担负着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责,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学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2]根据这样的需求,任课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职业需求的影响。

(二)学科区别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在不同的学科所需求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因学科而异。例如,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模式”而进行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就是这样的探索。其核心内容如下: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在聚集事实性知识的同时,为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养和营造持续探索、质疑的精神和学习气氛,最终实现参与者的知识建构与共同提高。[3]

在这一英语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里,读者可以发现如下的教学事实:首先,这一教学模式很好地融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无论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还是学生的知识建构,都是以互联网作为学习媒介的。其次,这一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自主”这一特点。因为,虽然有教师(助学者)这一因素的参与,但整个学生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虽然这一方法不可能适用各学科的教学,但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却提示了一个这样的事实: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因学科而异。

(三)教法更新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实践,因此,它需要有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方法。但这并不是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微课教学法的运用就是如此。

关于“微课”的理解还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把微课视作一种教学资源,还是把微课视作一种教学方法。在此把微课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并在此层面上对其传统教学方法更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进行例证。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进行了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在总结这次微课教改实践的时候,有研究者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微课可以实现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微技能和文化体验。[4]它可以应运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教学导入环节,它可以通过任课教师数精心准备的视频,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的预习检查阶段里,它可以针对任课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促进新知的吸收,从而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所强调的“以旧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在讲解知识的环节里,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彼此联系。尤其在习题巩固或作业布置的环节里,通过短小的视频,既可以改变传统作业的方式,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快速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既可以在沪江英语网站上学习常见高频词汇,也可能在旺旺英语网站上,结合其提供的、历届美国总理的就职演讲,使学生领略到美国总理的理政思维。

(四)评估反馈法

自主学习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它还体现在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里。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当他们离开校园之后,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他们需要不断地完善与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评估反馈能力。无论是评估自己潜在的学习需求,还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估,他们都需要与众不同的能力。因此,引導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以便他们及时获得客观的反馈信息,这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媒体运用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发展,在互联网+这一教育时代背景下,学生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途径得到了不断地拓展和细化。无论是一部功能强大的平板电脑,还是一部具有高智能的手机,都可以成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媒介。无论是微信上的课程直播,还是网站资源的有偿使用,它们都能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传统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因此,充分运用媒体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互联网+的时代教育背景为学生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运用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也远不止上述五种。但此处所论及的五种途径与方法却是最基本的。所以,在此仅希望这样的探索能够引起广大高职任课老师对这一课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5.

[2]龚慧敏.“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6(03):117.

篇7: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当前中国中小学教育的新课改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这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身学习成绩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教师素质低, 在激烈的公招教师中大多铩羽而归。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的师范生应在培养其教师素质方面花大力气, 把我们的师范生培养成为被社会认可的、合格的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1.新课改要求我们及时进行角色的调整, 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

现代教师要集学习者、欣赏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创造者、研究者、反思者于一身,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 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调动学生的经验储备,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出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正是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引路人:激励、组织、点拨、引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测种子的发芽率?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等, 都极大的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在当前教育的这种环境下, 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师素质, 在课堂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的能力, 同时还有有效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时, 师范教育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师范生教师素质。当前高职院校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差 (班主任、课堂教学、师范技能)

当前高职师范生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很差, 主要体现在:

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许多高职师范生对班主任工作缺乏理性与感性认识, 不知道班主任应该怎样组建班级、怎样利用班干部的作用, 不会进行班级管理, 不清楚怎样对“特殊学生” (优生和差生) 进行特殊的管理, 不懂班级管理的方法, 导致很多高职师范生初为人师时, 班级管理缺乏远景规划, 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违纪学生, 非打即骂, 导致班级管理混乱, 班风、学风很差。

(二) 专业知识低下

我国高职院校规模愈来愈多, 逐渐超过本科院校, 而高考学生又逐渐减少, 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招生困难, 录取分数极其低下, 录取的学生学习成绩低、学习习惯差, 进入大学后, 完全是以“混”为主要学习方式, 上课迟到、缺席现象比较严重, 即使来到教室, 大多都是玩手机、听音乐、睡觉等, 认真听讲的人凤毛麟角, 专业知识极其低下。我曾调查了部分大三学生, 部分学生连自己专业方面的小学知识都不懂, 比如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 连一些小学生能做的难题都不会解答。对这些学生, 更不用苛求他们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

(三) 师范技能欠缺

师范技能主要是“三字” (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和“一话” (普通话) 。许多师范院校认为这些只是以前中师学校所开的, 大学不需要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导致许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钢笔字差, 粉笔字连基本的握笔方式都不太清楚, 毛笔字基本不练习, 在课堂上不知道如何使用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语言表达能力差, 吐字不规范, 在讲台上说话语气呆板, 根本谈不上体态语言, 讲课照本宣科缺乏感染力, 语病多, 严重者在课堂上显得手足无措, 缺乏形体语言的辅助效果。

三、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一) 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

目前, 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过分偏重于文化知识, 大学一年级设置课程多是基础课, 极少设置教师技能训练课, 培养学生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等教育理论课程较少;大二设置的课程科目多, 学生压力大, 顾此失彼, 难以认真对待教师技能的训练;大三主要忙于试讲、实习等事情, 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更不能投入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这样的设计不能形成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完整、严谨的课程结构体系。

(二) 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够

学生的教师素质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整天坐在教室听课所能形成的, 必修要有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当前师范教育对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极少, 主要表现在:

1. 教学实训力度不够。

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中最主要的内容, 对它的训练应在师范教育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师范生的实训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积累实战的经验知识, 是以检验、考核和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为主的实践课程, 应当受到重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学生人数多, 经费投入有限, 教学设备数量少, 教师难以有效管理,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实训往往只流于形式, 远远达不到实训教学的目的。针对师范生的试讲工作, 由于学生多, 教师少, 每个老师指导较多的学生, 而老师还要较多的时间准备教学方面甚至其他方面的工作, 导致教师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指导试讲的时间太少, 远远未达到试讲工作的预定目标。这使得毕业生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 教师的基本技能都要从头练起、从头学起的尴尬。

2. 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随着师范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统一实习已基本不可能了, 由此把学生的实习分为统一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在分散实习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学生大多找条件差的学校实习, 指导教师自身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较差, 对实习生缺乏应有的指导。甚至部分学生到乡村学校代课或出去打工不实习, 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

正是由于在教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以上问题, 导致师范生教师素质低下。另一方面, 当前师范生毕业后大多要参加公招教师, 公招教师的考试内容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笔试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等课程) 和专业知识;另一部分是面试, 主要是讲课。由于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开设的学时较少, 任课教师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能把完全针对公招教师进行教学, 导致我们的毕业生教育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低, 即使有幸进入面试的同学, 由于教学基本功差, 大多也落选, 能考上公招教师的学生极少。

四、对策

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中小学的广泛开展,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教学更应具备过硬的教师素质, 才能胜任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 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师范生的培养是高校师范专业向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量的源泉, 针对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具备过硬教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中保证整个课程的系统性, 体系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 重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课程, 体现师范特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班主任等) 要保证课时量, 许多专科院校这些学科大约占总学分的10%左右。相应学科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应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要让学生清楚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课程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 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清楚教师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为人师, 知道怎样当班主任、怎样组建班集体、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强化专业知识课程。

学生要投身教育事业, 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本专业领域内应是行家里手、是真正的专家, 这就要求师范院校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加强师范技能的训练

仅有专业知识, 如果教师的师范技能欠缺, 同样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师范技能的训练主要从以下途径入手:

1. 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表达能力。

学校应给师范生较多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在学校, 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普通话课程、课前演讲、读报时间、早晚自习和班团会等。班主任老师要督促学生制定发展表达能力的详细计划, 重视体态语言想训练,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2. 强化“三笔字”、简笔画的训练。

“三笔字”、简笔画是师范生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责成班主任督促学生练习“三笔字”、简笔画。除了要求学生在相应课程教学中加强练习外, 班主任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 规定练习的数量与质量, 教师定期检查。

(三) 给学生较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教师素质要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师范生在校期间, 应多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 特别是要重视试讲和实习工作。

在试讲工作方面, 学校要安排教学技巧过硬的教师给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从讲课的思路、教材的分析与把握重难点及备课、上课等入手, 让学生能通过试讲工作完全能胜任“准教师”的角色。

实习工作方面, 改进教育实习方式。鉴于目前学制及课时的局限, 建议实习要给实习生足够的讲课时间。要改变传统实习以系为单位的方式, 组建由各系学生混编的教育实习小分队, 由本校业务精干的教师与实习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相关教师共同指导, 且要严格把关, 保证质量。采取听课与评课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试讲与实讲相结合、组织课堂教学与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使职前教师得到严格的、高质量、全方位的专业能力训练。

大学应有大师, 高师院校的教师更应成为大师中的楷模。因此, 教育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 应重视学生教师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引导他们不断训练自身的教师素质, 为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 就业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招生较多, 要想让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就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因此, 师范生在踏上教师岗位过程中, 为顺利获得教师工作职位, 适应教师角色, 完成从学生过渡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适应学校环境和新课改的要求, 提升其教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教师教育,职业技能,职前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杰.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王桂玲, 孙丽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训练的创新模式研究[J]

[3]陆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

[4]王颖, 杨润勇.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5]张杰.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

[6]周成.高师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

篇8: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的基本途径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教师;教师角色;网络技术

“互联网+”是技术革命最直接的成果,是推进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新兴动力。将互联网的创新作用融入现代教育中,借助互联网的高度优化和集成作用来提升教育的创新化、智能化与科技化,实现现代教育的提质增效。“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利用,让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传统的知识传授角色与班级管理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以互联网作用于小学教育,运用互联网的新兴技术优化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而作为小学教师,需要正视“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互联网+”与小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位置,明确自身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课堂是教师一人活跃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所交流和互动。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发展,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和小学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科技与教育高度发展的形势,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主体的差异需求。“互联网+”在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传统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网络交互式作用下的小学教学冲破了教室教学的场地局限,将课堂教学移位于互联网之中,教师与学生以互联网为基点进行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的活动架构和内容以互联网的创新力进行优化,教师的主导角色因而发生改变,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互形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在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探究,让现代课堂的教学不再死板与保守,让教师的教学角色不再单一与固定。

二、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新课程在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拓展、应用和创新培养,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互联网+”的广泛延伸,让教育教学的模式逐步发生改变,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互联网与教育相互整合的背景下开展小学教学,教师首要的问题便是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将根深蒂固的重教观念转变为重学,将保守落后的重成绩观念转变为重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转化,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求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化掌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教师应当从原本的主导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和促进角色,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力量进行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引导和促进,让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教育下实现所需知识的获取、实现所需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实施的研究者与评价者

将“互联网+”融入现代教育教学中,众多的整合问题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困扰教学发展的侧面性问题。在互联网技术与小学教育的相互融合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形式进行教学结构的优化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需要教师的不断创新与开发。互联网技术的延伸运用,转变了教师传统的照本宣讲的教学形式,教师成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支撑的教学实施的研究者与评价者,成为先进技术的应用者。“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形式进行教学方案、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体建构设计,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PPT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形式进行知识的解读与演示辅助,让教学的整体形势下技术的支撑与教师的研究得以创新,让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形态。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技能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变化等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评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技术进行。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共享者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教育教学的发展推至技术化形式的巅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教师恰恰成为这些资源的开发者与共享者。互联网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单一性、片面性、封闭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主体的内在发展需求,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形式改革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教育,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上,要学会合理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要根据学生主体的接受能力和需求范围进行互联网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共享,让互联网上所呈现的资源成为拓展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成为开阔学生视野的主要素材,让小学教学向综合化、交叉化形式发展。

总之,互联网技术已经以其不可超越的优越性深度融入教育体系中,知识的发展与科技的高度融合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角色与教学地位的桎梏,要在互联网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中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自身的作用,要以全新的角色和形象引领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信宏.对网络教育下教师角色定位与转变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2]史晓宇.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认同与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9(5).

[3]王兴芳.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师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上一篇:观看星空的感言语录下一篇:政府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