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9-10

自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开展的扩招政策实施以来, 使得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何“招进来, 送出去”的问题。这期间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类招考政策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但随着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人员饱和, 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不高, 在口口相传的“就业难”问题上,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定位, 创新意识较弱,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较强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因此, 高职院校有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展创新创业理念的学习, 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

(一)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信息化的时代给了我们全新的市场环境, 也促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 课堂上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 需求性更加丰富多元, 传统的教科书式传递知识的育人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作为教师更应该清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只有向学生传递新颖的理念和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能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 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 有助于定位目标职业

人人都期望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干着适合自己的工作, 然而在我们的周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不高, 导致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为避免这种现象, 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更应该在校期间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就需要借助学校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放大自身优点的平台, 激发学生最大化的展现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例如, 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参加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 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老师在研的一些与创业有关的项目中去, 这不仅是在校期间学习能力的一种提升, 还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理念不平衡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现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模块, 但是面对信息的高速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还仅停留在创业理论知识的传递层面, 因为走向社会后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加之教师创新意识的弱化, 导致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从中受益。因此,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 应该从单纯的创业教育理念转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中来, 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化的互联网环境。

(二) 学生创新思维不活跃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但是自身的创新思维不够活跃, 例如, 在参与一些类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的比赛过程中发现, 教师一直充当着整个比赛的主要角色, 往往提出一个观点或者建议以后, 参与的学生只是附和与采纳, 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自身的想法与独到的见解, 另外还有部分借助“互联网+”刚开始创业的毕业生, 由于自己经营的产品无法与同类竞争产品形成明显的区别或者产品当中无法注入最新理念, 很快就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走出去多接触新事物, 将新的事物引进来转化成适宜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其次, 要分析学生的本质特征, 以便于因材施教, 例如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单招的形式进校的, 这部分学生本身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弱, 在创新创业课程培养方案上, 学校应重视这部分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模拟场景或者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场景当中体验真实的角色, 通过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 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要清楚创业的最主要根基还是在于创新, 创业不光需要创造力还需要付诸实践的行动力, 例如典型的“互联网+购物”这种模式, 也就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 以网销农产品为例, 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有所区别, 并且能够在其他同类产品当中脱颖而出, 这就考验了经营者的创新理念, 假如定位不够准确, 创新思路不够明显, 那么你所销售的产品将吸引不到消费者甚至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所遗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店铺在经营一段时间以后草草收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为学生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的有效方法。

(三) 树立榜样, 建立健全创业实践基地

平时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与创业相关的活动与竞赛, 例如, 校内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省级及国家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两年一届的“挑战杯”等各种影响力较高的比赛。还可以寻找合适的企业, 让其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 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对于在各种创新创业相关比赛活动和在实训基地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学校应该予以褒奖并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 找出典型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 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发展空间, 然而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将其提炼成为系统化的知识, 并高效的传递给在校学生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挑战, 要知道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去创业,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时代拥有把握创业机遇的能力精准创业。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功升级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尤其是2018年政府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的要求,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模块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柳亚飞,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浅析[M], 东方企业文化2014 (07) ;

[2] 崔向阳、钱书法, 分工发展理论的三种视角及其述评[J], 现代经济探讨, 2010 (12) ;

上一篇:某化工厂甲醇储罐区火灾事故伤害范围分析下一篇:浅析工业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