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2024-04-1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共10篇)

篇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读中想 想中读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也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可见,想象力是何等重要。那么想象力从何而来呢?吴克杨先生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落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该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优美情境,激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于生动鲜活、色彩靓丽的形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一些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起遐想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色彩鲜艳、翩翩起舞的彩蝶画面,配上悠扬的音乐、动听的解说,把学生带入了“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的蝴蝶王国中。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谷中的一只蝴蝶,生活在这里,心情会怎样?会如何欢迎游客;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如此仙境,会有怎样的想法„„在这如此美妙的情境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有些课文图文并茂,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识字、学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图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中的第一行“白日依山尽”,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问:“诗中描写的阳光为什么是傍晚的阳光?”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回答。又如《乡下孩子》一课配有插图,生动活泼,富有乡土气息,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编出了有趣的诗歌:拾一把稻穗,谗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拿一根骨头,逗一逗谗嘴的花狗等。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配着插图的课文。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美插图。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丰富学生想象的凭借。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画面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大胆地进行想象,让插图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角色表演,唤起想象

“角色表演”是根据故事、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动作,运用想象,创造性地进行的一种表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角色表演是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积极地感知、理解、迁移和运用,用形体、动作、表情、语言来表现角色,通过合作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情景,拓展文字空间。为了演好角色,孩子们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想象表演的对象,感受角色的表情、动作、内心情感等,大脑思维被充分激活,思维碰撞的火花随处可见,可贵的想象被有效唤起。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青蛙登山的艰难,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创设了“青蛙登山”的情境。戴着头饰的“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一阶一阶地往上跳,没跳上几下,很多孩子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累死我了,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趁势仰在台阶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登山途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内容,真正感受到小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扩展课文内容,训练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准时机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要进行创造想象,应该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只有厚实的知识的积累,才是产生想象灵感的沃土。

苏教版的教材选材典型生动,语言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极富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力。如《水乡歌》一课,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水乡的特点编儿歌。大家都成了小诗人,他们编出了内容各异的儿歌,有“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东南西北千万座,出门就要把桥过。”有“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沟里渠里都是鱼,条条船上装满鱼。”有“水乡什么多?田多。东一块,西一块,田地一块连一块,块块田地大丰收。”还有“水乡什么多?灯多。千盏灯,万盏灯,家家户户都有灯,一闪一闪放光明。”

又如《云房子》一课,讲到小鸟造的房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小鸟还会造出什么样的云房子呢?让学生联系白云千变万化的特点展开想象,于是“有的像圆圆的大西瓜”,“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方方的盒子”,“有的像美丽的向日葵”就应运而生了。每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五、创编故事结尾,放飞想象

教材中很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叙述到结尾时忽然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此时,教师若能抓住机会,放飞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创编故事结尾,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狼和小羊》结尾这样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对于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大灰狼能否得逞,课文并没有交代。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结尾,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有的说“大灰狼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张进河里淹死了。”有的说“忽然,猎人出现了,他标准灰狼,一声枪响,大灰狼中弹身王„„”还有的说“小羊一边哭一边哀求大灰狼,‘求求你,放„„’没等他说完,狼就把小羊咬死了”„„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学生中有的想象狐狸因为平时太狡猾,恶有恶报,最后被毒死了;有的想象乌鸦为了教训狐狸,第二天把一块大石子涂成肉的样子,狐狸上当了,把牙硌掉了;有的想象狐狸离开后,乌鸦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狐狸的洞前,一起教训狐狸;有的想象乌鸦回到窝里告诉了自己的孩子,小乌鸦接受了教训,长大后不再上当了;„„。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想象大胆而奇特,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给孩子一片蓝天,让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篇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作 者:王彦山 作者单位:延津一中,河南,延津,4532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语文阅读 学生 想象力的培养

篇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 不懂得进行再创造, 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 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 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 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 也不是听到的, 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 透过文字看到图画,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 置身于作品之中, 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 没有气味”, 却说“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加了个“也”字, 似乎在与另一种情境相比较, 而这种情境则是大家所熟悉的, 那是一种什么情境?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 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 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境, 但通过想象, 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 作者起来打开房门, 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 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 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 去踏上几脚, 却发现“声音也没有”, 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 吱嘎”的声响, 然后掬起一把, 闻一闻, “气味也没有”, 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 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 学生走近了作者, 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 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 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 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 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 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 让学生走近作者, 与文本对话,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 后五年, 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 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 架设桥梁, 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 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 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 她的视野为之开阔, 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 所以回到娘家, 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 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 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 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 作者的功名情结也深深地影响着妻子, 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 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 对于妻子之死, 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 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 说他奶奶死后, 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 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 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 抱起稻草, 嘻嘻哈哈, 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 如果不细想, 不想象, 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 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 而且是‘群童’, 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 再一点拨, 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 才会“当面为盗贼”, 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 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 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 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 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 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 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 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 各抒己见, 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 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 经过想象推理, 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 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 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 反而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 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 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 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 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 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 并由此推断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 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篇4: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一、抓住课题,展开概想,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是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性语句,是文章的核心。每次学习新课之前,如果能抓住课题,激发学生想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前,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讨论一番:在我们眼里茉莉是什么样的?生活中怎样的一种情感能像茉莉一样?学生有的认为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关于友情的故事;有的认为是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恩爱故事;也有的认为是发生在亲人之间的亲情故事;还有的认为是师生之间的关于情谊的故事。种种猜测围绕着“爱”展开,可见从课题入手,往往能点击到学生想象的兴奋点,再带着激情去阅读,学生更会读出真感悟。

二、咬文嚼字,展开扩想,丰富阅读内涵

1.抓关键字词。古诗文用字锤炼,生动传神,匠心独具,教学时引导学生透过重点字词展开想象,会加深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如在教学《池上》时,我抓住了一个“偷”字,让学生猜想诗中的小娃为什么要去偷偷地采白莲?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偷采后结果怎么样?学生有的说也许是小孩贪玩,也许是贪吃,也许是……还有的学生透过“偷”字将大体画面都表述了出来:一个小孩头顶荷叶,悄悄地撑着小船,在荷叶间穿行,他左一个右一个地摘着绿油油的莲蓬,一边采,一边还不时左顾右盼、躲躲闪闪。他满以为没人发现,哪里知道,浮萍上闪开的那道水面,早已暴露了他的行踪!

2.抓关键句。许多文章的关键句:如起始句、主旨句、过渡句、总括句等,它们就像文章的穴位,“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这些句子想象,会让人回味无穷。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抓住关键句:“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设计这样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那苍劲有力的大手……;炯炯有神的双眼……;那饱经风霜的脸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看见艄公爷爷头裹着白毛巾,身上披着一件老羊皮袄,腰里别着烟袋,黑红色的脸庞配上银白色的胡须,活像童话里的老仙翁。

生2:我看见了艄公爷爷那双青筋暴起的手。寒冷的冬天,手上刚结了疤的冻疮又裂开了,快要到达胜利的彼岸了,他的全身像充了电似的,手上的关节更加突出,青筋更加明显,冻疮流下了血,但他还是那样有力地撑着篙。

摒弃繁琐的分析,借用想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艄公作为黄河主人的形象内涵,进而感受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3.抓关键情节。有些文章的故事情节作者没有大篇幅的渲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执教《天鹅的故事》时,他是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天鹅破冰的情景的:1.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为,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你们就来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老天鹅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2.老天鹅啊,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3.老天鹅啊,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将老天鹅的勇敢、智慧、自我牺牲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借助插图,展开联想,激活形象感知

课文的插图是静止的,但其内涵丰富深邃,容易引人想象。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勾践坐在柴草上的图,引导学生想象:勾践两眼直盯着那只悬挂着的苦胆,内心却汹涌澎湃,他回想起在吴国所受的种种耻辱……;他又展望终有一天,要……;学生各抒己见,将勾践忍辱负重,不忘报仇雪恨的情怀展现了出来,将静止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四、积极表演,展开补想,饱满故事情节

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善于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这种生生、师生互动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执教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时,我安排一名学生当狐狸,一名学生做乌鸦。“狐狸”很快表现出狡猾的样子,眼珠子不停地转着,还不时用手摸着脑袋。“乌鸦”则笨笨地呆在树上一声不吭。她找到了一片肉,心里可高兴了。这时她会想些什么呢?当肚子饿得咕咕叫的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会想什么呢?这样,学生表演得越精彩,说明他为表演所发挥的想象力越多。

五、改写续写,展开假想,延伸原文内容

有些文章的内容常常会令人回味与深思。如果让学生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的内容作改写或续写,会把作者的旨意理解得更透彻、深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如在执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我让学生想象四十年后,美穗子与聂将军重逢的情景写下来,学生将美穗子和聂将军无比激动的神情、动作、语言都刻画得很到位,让我们感受到用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教师潜心挖掘阅读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能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篇5: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中南路小学 周洁

盖德纳说:“判断孩子的语言能力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编故事…一旦他故事编得完整,就能从中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充满想象力。”目前一些小学生编的故事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缺乏令他们正常发挥想象力的恰当合理的途径,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的思维形态

能否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思维的写作方法问题,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改变传统作文观念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如果教师没有强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势必会误导孩子,从而使写作成为一种痛苦的煎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摆正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突显其主体作用。教师还应深知学生的写作心理,针对学生生活内容贫乏、观察力不足、写作兴趣和表达欲不强等普遍现象,创设民主的思维场,以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催生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创见,诱导学生将顺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收敛等种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的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写文章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学生力图通过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学生应丢弃华丽语言的面具,淋漓尽致地挥洒才情,富有活力地使用新思维和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追求多角度的质疑求异的发散性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切忌养成抄袭和简单模仿的不良风气,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观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思考问题,努力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的再现生活的底蕴,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这样才会有表达美的欲望。

(二)强化课外阅读,丰富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作文普遍现象之一是:写得不具体,语言平淡无味,作文表达能力不强。培养想象力的作文教学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多阅读。牛顿曾说过,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建立在科学界先辈同辈等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同样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我们也要求学生能够广泛阅读科普、天文、地理等书籍,吸取别人的智慧。想象性作文是学生个体的创造活动,需要有正确的章法才能使知识外化为理想的文字,而强化阅读的训练就是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性阅读的基础,通过具有代表性写作案例,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技巧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学习作者通过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和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阅读《争画》时,学习作者在文中展开丰富的想象,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广开渠道,扩大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的数量,最大限度地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像开设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走进社区图书馆,运用各种媒体进行电视阅读和网络阅读等等。结合课外阅读,可以配合开展《手抄报》和《采蜜集》等活动,并注意定期交流,互相促进。

为了有效地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水平,可以通过倡导专题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来实现。所谓专题研究性阅读是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资料。其基本环节是提出专题、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和交流评价。专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提出,必须具有可行性、涵盖性和综合性,师生一起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的资料收集应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学生以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学生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究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切磋,分组讨论,相互启发,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和科学求实,便于今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经过合作探究后,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小论文,然后由一名学生作为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反驳和完善。教师针对反馈的信息,对于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

专题研究性阅读为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想象性作文提供了扎实的专项性知识积累。阅读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在培养想象能力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追求真实,主张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大胆进行科学的想象。但是,目前一些学生把精力都放在相关科目的考试上,这就必然导致他们思维不活跃,写作时容易思维定势。正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任凭教师怎么激发,他们也很难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更不会有灵活的思维和超常的想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是克服那种僵化的局面的理想途径。装备好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硬件设施,开展文艺演唱会、诗歌朗诵会、雕塑作品展、书法绘画展、手工布置展、科技发明展等等系列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感, 有所悟,有了良好的想象氛围之后,为写作创造灵感。以此来带动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教育熏陶下,得到蓬勃和谐的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情绪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受教师的点拨或诱发便能建立现实与想象事物的联系,写作的情绪浓了,才能奋笔而一吐为快,而此时学生写出有质量的想象性作文才有可能。

(四)营造理想氛围,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赞可夫也曾指出:“只要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所营造的氛围必须要与作文的题目以及创设的意图相一致,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努力创设具有广泛想象空间的情境。这样学生想写、乐写的情绪浓了,写的时候才会一气呵成,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意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研究和创造的精神源泉。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薄弱,观察事物缺乏正确的方法,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也只是三言两语,因此,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诱发写作动机,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在之趣。

(五)传授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训练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其它的技能培养和训练一样,是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并在这些经验和方法的作用下进行科学的训练。综合一些老师培养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实践,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原型启发法

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常常有赖于“原型启发”即表象的刺激,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教师可借助例文、实物等写作资源,正确引导启发,进行再造想象,把学生的想象潜能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解决想象作文中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尴尬。

2.艺术虚构法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生活材料进行集中、概括、融合、改造、移植、补充、幻想、夸张,使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更典型、更真实、更能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它基于现实又远远地超出常规思维的束缚。中国典型的艺术虚构大师金庸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此外,其他众多作家也采用虚构的情节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古往今来,虚构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却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巧妙的虚构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性和趣味性,同时字里行间又会充溢着学生创造性的智慧、睿智的思想见识以及宝贵的深层次的情感。

3.未来畅想法

青少年最富有幻想,幻想可以给枯燥的生活以希望和力量,能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主张写科幻作文不仅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科学的启蒙手段。魏书生说:“从悠长时间的范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要从广阔的空间范畴展开想象。”多写科幻类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设想未来发生的事情,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思考问题更加缜密,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廷德尔也曾说过:“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资产很的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予他的激励。”可以说科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体验科学家角色创设了环境。

4.主导词语联想法

此方法是来源于心理学,主要是在毫无关联的概念(词语)之间建立起联想的关系。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之间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转化从而建立起联想的关系。这些词语从字典中随机抽取。只要通过四步少数要五步媒介就可以将一个概念过度到另一个概念,这种方法应用到想象力作文中,可以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提供无限的思维空间。如给学生“苹果树”、“奶奶”、“筷子”三个词语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可以扩展到“苹果树-果园”“果园-赏月”“赏月-奶奶”“奶奶-美食”“美食-筷子”,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构思润色,于是一篇有景有情的文章就出来了。其实学生的思特别的活跃,有时你会发现一个题目他们可以做出好多种的联想,这样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来。

5.诗歌扩写法

诗是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是精练的语言升华的结果。一个人真正读懂一首诗就犹如自己的灵魂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品读感悟中泛起共鸣的浪花,可以产生诗中有我、我行诗中的亲切感应。

鲁迅曾说过,每个人的一天都应该读点、听点音乐、看点画,这样的人生才会最充实。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具有艺术空白而又无理解障碍的诗,让他们去扩写,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再创造,达到陶冶情操,培养美感的目的。

6.课堂剧戏法

剧本就是预演的依据,它往往是情节的形式谋划阶段。大多数人认为,要求小学生写剧本似乎深了,其实不然,他们只需按最基本的要求选择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寓言故事、儿童小说、童话故事等进行编写。是学生对故事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组、编制。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时间的变更和空间延伸的认识,而且同时编写多个角色的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修改,又是对故事的重新认识。

7、看图想象法

低年级儿童学习看图说话和写话,无论是多幅图或者单幅图的画面中都蕴涵着一个个故事,教师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合理想象,将画面蕴涵的一个个情节展现出来,还可以让儿童观察各种图形进行想象作文。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还可以用读写法,童话故事法进行教学,也可以用FLASH、CAI课件、录像等媒体设备进行场景刺激的方法,想象的空间无限广,想象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自主的探索,每一种尝试都会盛开无数的想象之花。

(六)改革评价方法,增强写作的内部外部动力

培养想象能力作文的评价有多元化的审美观,学会从多侧面去欣赏学生的创作,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突破传统的政治化模式的评价标准,承认价值观的多元化,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应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出发,避免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妨碍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展现自我。

写作教学和训练中的想象能力培养评价应是多方位的,它的立足点是激活学生想象的可持续兴趣,为作文教学提供长久的内部或外部动力。大体的要求可归纳为:

1、评价要多角度多侧面。不能以传统的政治思想的模子来刻意挑学生的毛病,要更多地从想象内容的审美性、知识性、科学性、新颖性等角度和侧面来进行评价,在尊重学生的想象个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想象能力的差异性。

2、评价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学生个体的想象是变化发展的,其想象思维也一样,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龄的大小高低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等要求教师对他实际能力水平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地确立符合各个年级学生心理机智的评价标准。

篇6: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里过程。想象的展示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在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大脑已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二是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能够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巧妙独特的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由此产生的新形象。想象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学习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美术课教学则是直接实施美育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获取美术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同时,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其认识、鉴赏美的能力。尤其在今天,通过美术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实施创新教育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在教学中就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了如下一些探讨: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激活想象奠定基础

想象是建立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之上的。想象的水平与人们脑际所储存的表象数量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表象贫乏而苍白,其想象力必须就越狭窄越肤浅;如果想象丰富而生动,其想象力定然就会越开阔越深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绝不可能凭空产生,因此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外,还应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阔眼界,丰富认知的表象。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本学期我在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上室外写生课。对此,学生都特别高兴。虽然只是改变了上课的方式,但他们却感到比在室内上课轻松自由。学生通过实地写生中的观察、分析、比较,就创作出了《校园风景》、《足球比赛》等作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他们写生获得还不正规,但都很投入,俨然像个“小画家”。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确定好观察的角度,将天空中飞过的小鸟、飞机,路上行驶的车辆和来往的行人画入自己的画面,由此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样的室外写生,不仅课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还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二、克服思维定势,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地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由于长期受某一知识经验的影响,往往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要客服这种思维定势,那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要敢于想象,勇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地运用知识。为此,我在教学《画彩蛋》这节新课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首先介绍了彩蛋供学生欣赏。这一教学引入是根据感知美的原理和直观性教学原则而设计的。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官,点燃他们想象的火花,从而产生试画彩蛋的强烈欲望。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起彩蛋图案的表象,并巩固了已经学过的有关“纹样”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构思并设计自己的纹样,联想人物、动物、植物进行绘制。于是,学生便积极思考,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参考欣赏过得彩蛋作品,通过想象设计出自己所喜欢的图案。此时,我还利课件出示各种图案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并配以舒缓和谐的乐曲,进一部激发他们想象的激情。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我还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创新,去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我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不要“照猫画虎‘一味地模仿而要形成自己的新思想、新设计。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三、优化评价,营造有助于想象展开的教学氛围、在美术课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有助于想象展开的教学氛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侧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评价,既:

1.抓好培养目标的评价

美术课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目前,各学年的工艺课都是动手操作性质的。它不仅可锻炼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而且还能活跃其思维,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今后学生参加创造性的劳动,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每次美术课上,我总是尽力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那些富有创意的好作品并给予充分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燃起强烈的创新欲望,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2.抓好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

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处在智力、情感、思维、意志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强调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衡发展,也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在提高全面素质基础上的张扬个性和发展特长,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在某一方面有所为的新型人才。毫无疑问,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献上鼓励和赞美的话语,通过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篇7: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河北省隆化县第一小学

陈艳红

【关键词】:创新

激发

想象力

欣赏美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想象力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故事激发想象,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等多种多样的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的方法促使想象力茁壮成长,学生才会懂得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将来才能创造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想象力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着“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这样一幅幅含有字谜的作品呈现在课堂中。甚至在课下,还有很多学生把在家完成的作品展示给我,作品设计巧妙、立意新颖、让老师惊叹。

二、用故事激发想象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能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投入。如在教“加一加、变一变”一课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加一加,变一变”的魔术表演,以激发兴趣和启发联想。我说:“一天,森林里可热闹,因为小动物们在这里举行魔术表演大赛呢!看,小白兔拿出一个杯子,用魔棒一指,变成了青蛙;小燕子拿出一个洗发精瓶,用魔棒一指,啊!一只企鹅走来了;小山羊让圆瓶变成了蜈蚣;特别是小猴子把一只拖鞋变成了几种不同形状的鱼。它们都表演了各自最拿手的魔术。”我又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那老师教你们表演魔术好吗?”学生这时兴致很高,老师示范,把果盘变鸟窝,学生掌握了基本画法后,我启发学生:“刚才看了魔术表演,你准备表演什么魔术呢?”小朋友看着课件里的实物和自己带的实物,一个个认真思考起来。有的说:“我把果盘变帽子”,有的说:“我把文具盒变车子”、“我把瓶子变火箭”、“我把方盒变手机”„„他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惟恐老师叫不到自己。开始作画了,小朋友有的边画边舞蹈,有的笑着自言自语的画,有的表情严肃的画„„他们都沉浸在自己想象的天地里。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见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储备多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电影上、图片上、电脑上等各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象信息。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因地制宜地开展写生练习,去观察事物,与社会接触,让学生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其想象的储备。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画者许多时候为寻找一个不落俗套的画面,或为捕捉一个理想的审美意象,苦思冥想,或苦心搜索而不能得。但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或在某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经高度兴奋,想象高度活跃,他所苦心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画面或意象,突然在内心涌现,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的偶然获得,是以画者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作品评价,增强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小学生更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中应该充分理解他们单纯、幼稚、好动、爱幻想的天性,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规范评判他们的画,他们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当然,学生的作品不一定每一幅都成功,但却凝聚着学生的思维和劳动,代表着学生的不同个性。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之后,美术课上应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有利于树立成就感,挖掘潜力。学生的幻想俯首皆是,有时让人吃惊,花草、树木、小河、蓝天都可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大一些的绘画纸,去掉束缚想象思维的边边框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用笔大胆豪放,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涂抹出自己的世界。

除此之外,美术课上也可运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学课本上的欣赏内容一般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作品,容易感悟和体验,可以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学生带入画面之中,产生连篇的想象。作为美术教师,就要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创造诱发想象力的客观条件,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去想,尽情去画。

篇8: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一、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 不懂得进行再创造, 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就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 而没有表象所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 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不仅没有欣赏的乐趣可言, 而且也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 透过文字看到图画,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 置身于作品之中, 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 没有气味”, 却说“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加了个“也”字, 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 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 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 学生们积极展开了联想与想象, 调动了以往的生活体验, 回答出了“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等。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 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 但通过想象, 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 作者起来打开房门, 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 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 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 去踏上几脚, 却发现“声音也没有”, 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 吱嘎”的声响, 然后作者又掬起一把, 闻一闻, “气味也没有”, 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 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 学生们走近了作者, 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 感受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 领略内涵

学生与文本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 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 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 教师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 让学生走近作者, 与文本对话,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 后五年, 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妹家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之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且充溢着情思, 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 架设桥梁, 学生才能感受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们有的说是为了扣题, 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 这些回答可以说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 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 她的视野为之开阔了, 她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充实, 所以回到娘家, 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 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 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 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 作者的功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妻子, 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 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 对于妻子之死, 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 此处, 有学生还用了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例来形象地阐释了此中深情, 说他奶奶死后, 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 而文中的作者亦是如此。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 不在中间作适当地点拨, 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做贼, 抱起稻草, 嘻嘻哈哈, 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 如果不细想, 不想象, 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 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来。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 而且是‘群童’, 这说明什么?”学生们马上就会想到“贫困”, 再一点拨, 就会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 才会“当面为盗贼”, 抱走那些在今天被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在此就能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 进而能更深刻地理解出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 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的感情, 最终学生也会被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 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 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 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哲理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 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 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 各抒己见, 畅谈真正的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石钟山记》一文时, 有位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了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 经过想象推测, 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 内中空穴很大, 所以在崖壁上敲打, 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 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 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 并非“所在皆是也”, 李渤的说法未必错, 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 学生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 经过想象推理, 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他们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 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 而不是寺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 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 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疑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 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 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 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 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由此可见, 只要有适宜的情境, 学生们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将会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篇9: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想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十分之九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篇10: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则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体会。

-

一、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

1.What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from this passage?

3.What questions could you rais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4.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this title if you were the writer?

-

二、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异彩纷呈。如:

-

教高一 Unit 9 Computers Lesson 34时,可问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n our future life?

-

教高二 Unit 5 Charlie Chaplin (2) Lesson 19时,可问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California at that time? Why?

-

教高二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Lesson 33时,可问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population and pollution?

-

三、课文复述法: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 、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如:

-

教高一 Unit 19 Jobs Lesson 74-75 The Secret is Out可以不断更换人称让学生复述:①Suppose you are Mr.PattisMr.Little.Try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Ms King.②Suppose you are Ms King. Try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yourself.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改为四个短剧,然后进行表演。

-

教高一 Unit 22 Lesson 86-87 Britain and Ireland,教高二 Unit 1 Lesson 1 Disneyland, Unit 7 Canada Lesson 26等课文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游,为游客作介绍 :Suppose you are a guide. Please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BritainIrelandDisneylandCanada to a group of visitors.?

四、读后续论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熟悉了课文的所述的故事、剧情或事情之后,引导学生预测能“自圆其说”的故事结局、续编剧本、或者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如:

-

教高一 Unit 18 The Necklace Lesson 69-70时,可提出:How was Mathilde when she heard the necklace was made of glass? What would she do? What could you do if you were Jeanne?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和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课后还要求学生续写剧本的 结局篇。

-

教高一 Unit 19 Jobs Lesson 74-75 The Secret is Out时,可提出:Would Ms King stay at Mr.Little's company? Why or why not? Please imaging the end of the story.

-

五、作业开放法:尽管目前在各类英语测试中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出题,但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应当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开放型或半开放型题目,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想象穿越时空, 得出多个合理的推测,而不是单一的答案。如:

-

1.每上一个课时,可要求学生用该课时新出现的词汇和句型造尽可能多的句子;并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将这些词汇和句型写在自己编写的故事或对话中。

-

2.对于一些连词和句型,也可设计半开放型的题。如,Yesterday evening I was about to go out when .

-

3.经常布置一些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相当有益的。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平原县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