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2024-04-23

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共10篇)

篇1: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健康第一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今天,如果学生缺少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会缺少必要的防护,那么为他们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完全符合新课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理念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43。

[4]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4(8)。

[5]李洪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8,(6)76-78。

[6]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7]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0。

[8]唐宏贵李双成黄靖孙计金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6)69-71。

篇2: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健康第一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今天,如果学生缺少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会缺少必要的防护,那么为他们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完全符合新课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理念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2-43。

[4]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14(8)。

[5]李洪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6)76-78。

[6]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7]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10。

篇3: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一、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管理

目前虽然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安全教育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还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 对预防伤害事故不重视, 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运动安全保健方面的知识, 自我保护能力差, 这些都是造成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所以加强体育教学安全的管理更显得不容忽视。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学校安全工作条例》指出:学生安全无小事。因为体育课程的特殊性, 要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体育教师更应具备良好的安全忧患意识。学校要积极组织体育老师认真学习《学校安全工作条例》, 观看相关的安全事故案例, 切实从思想上拉紧安全这根弦, 适时组织师生开展校园安全活动,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确保运动场所设施的安全

学校要尽力建设、合理安排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 尽量确保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场所, 为体育教学的安全打下扎实的硬件基础, 为学生在校内开展体育课和活动锻炼创造安全的条件。田径场、篮球场是学校不可缺少的运动场所, 学校要确保这些场所建设质量, 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运动场所本身不合格而造成的。比如足球场, 如果场地不平整, 乱扔硬物垃圾, 活动中就很容易引起扭伤、划伤;篮球板和框损坏掉落, 砸伤学生。由于有些学校的运动场所不足, 安排不合理, 引发推挤, 造成伤害。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体育场地、器材的自然或人为损坏, 没能引起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而造成悲剧。有些学校对场地器材的定期检查做得不够, 如果体育教师不及时反映情况很少有学校会主动地定期检查和维修, 所以体育教师要认认真真地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仔细记录登记并及时向领导反映, 不走过场, 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制定体育教学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安全虽然口头上也重视了, 但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 容易因为管理不到位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因此, 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 制定体育教学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网络和安全责任制度, 实施安全预案演练, 具体落实到个人, 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感。

二、积极重视体育教学环节安全的落实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学科。体育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科学地进行教学, 尽可能避免学生受伤。

1.选择适当内容

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 在一些存在危险的教学内容如体操类, 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扩大安全保护区域, 以适合广大学生能接受为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也可适当改变教学方法, 比如铅球投掷可以用实心球代替, 实心球投掷可以用废旧的篮球代替, 大大降低了危险因素;越野跑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校内越野跑, 消除了校外活动的安全隐患。

2.严格教学过程

首先, 体育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要备运动强度是否适合学生;要备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合理;要备场地、器材, 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尤其要备安全注意事项, 要提前考虑到课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比如投掷类练习时, 教师要考虑做好场地的安全工作, 防止伤及他人;跳高训练必须考虑到垫子摆放的安全;跳远训练要考虑到沙坑的平整、有无硬性尖锐异物等。要尽量避免安排在校外体育教学和活动, 以免突发情况造成事故。如果一定要在校外活动锻炼, 教师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组织工作, 确保安全。

其次, 体育教师更要认真组织教学。一是在课开始时要做好学生请假制度;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工作, 明确告知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 提出预防的措施和要求;重视准备活动, 不可走过场, 对承担负荷比较大的部位和容易发生伤害的部位要充分活动开, 技术要领讲解清楚。二是课中教师要认真教学, 杜绝放羊式教学, 切不可擅自离岗。要遵循运动训练原则, 特别是要遵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 不可将成绩的提高建立在损伤学生身心基础上。一些体操类项目要做好保护与帮助;在练习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 随时调节, 防止学生自伤或互伤;同时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要求学生引起重视并严格遵守;组织学生做好放松活动, 缓解身心疲劳。三是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一旦发生了学生受伤, 根据情况不同, 要做到及时处理, 尽快抢救, 速送医院, 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重视安全小结

体育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尤其要强调点评学生遵守安全要求的情况, 特别是存在的安全隐患, 提醒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填写课后记, 将学生上课活动情况、安全状况认真记录下来, 便于总结经验教训, 改正提高教师教学安全把握能力。

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体育教师要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意识, 以对自己、对学校、对学生及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

摘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 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 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本文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相关措施, 以促进“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篇4:加强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教育

关键词:体育课;安全教育;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79-01

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每学期开校初,学校应针对可预见性的、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在师生之间建立高度的预见性、主动性和警惕性等综合防范意识。体育教师在室内理论课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体育卫生常识、普及避险、紧急情况自救及救护他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在室外实践课教学中,如遇到不安全的地方,应教育在先,防范在先,要求明确。在进行剧烈运动或比赛前,要求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有效地避免一般性伤害事故的发生。准备活动应针对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些部位的活动。

二、建立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档案

体育课中有些伤害事故是学生个体素质中隐藏的一些未来病因造成的。主要有:(1)由未来事故对学生直接造成的伤害。(2)由未来事故而诱发的未成年学生本身潜伏的病因或祸因给学生自己造成的伤害。(3)纯粹由未成年学生本身病因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因此,学校在每学期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如既往病史、药物过敏、血型、体质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以便于得心应手的处理突发事件。此外,健康档案还可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及时查清原因,安排治疗,也有利于明确事故各方面的责任,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严肃课堂纪律,周密组织教学

1、在投掷教学中,无论是长器械还是短器械投掷,原则上不能安排迎面对投。投掷时,前后的距离,左右的间隔应大一些,以避免伤害他人。教师未发出捡球、捡枪等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学生不得擅自行动。投掷器材切不可太重或太轻,超重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脱臼等伤害事故,太轻会造成失控、失向,影响周边人员的安全。

2、在跳跃教学中,进行练习之前,首先要把助跑道,尤其是踏跳区,起跳板上的浮沙尘土清扫干净,以免滑倒摔伤。第二、沙坑中的沙要填满,且要松软,练习中不断翻松沙坑。第三、无论是跳高还是跳远,必须做到前人离开沙坑后,后人方可进行助跑、起跳。第四、还应在跳高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过杆、落地方法,以免出现其他意外事故。

3、在径赛教学中,应做到:(1)禁止学生穿塑料底鞋、皮鞋等不利于运动的鞋上课,以免滑倒摔伤。(2)要求学生在自己跑道上跑完全程,不能跑入他人跑道,以免碰撞摔伤。(3)跑道的终点不能离墙、树木等固定物太近,以免学生跑到终点,缓冲不及撞上固定物酿成事故。

四、加强保护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1、单、双杠教学中,无论是上、下杠,还是在杠上运动,均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尤其是下杠时要特别保护好。保护方法:一手扶握手臂,另一手护上体,下杠时握臂,扶上体帮其平稳落地。同时,单、双杠下面应铺上体操垫。

2、在技巧教学中,也应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在球类及游戏教学中,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突然摔倒,切不可用手臂撑地,应迅速降低重心,快速抱头团身,乘势倒地缓冲。

五、定期检修体育设施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体育教师要加强安全设施(尤其是户外)的检查,提高自身警惕性和责任心,经常对各种体育设施进行细致检查,以便及时排除隐患。对各种损坏的设施,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无法及时解决的必须在旁设置明显的标志以警示学生,甚至应将这些设施与学生隔离,避免学生在危险的条件下活动。

六、加强医务监督及应急措施处理

体育课中,一般平均心率应控制在120---160次/分之间较适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变化。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过大,应立即减小运动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尤其是在学生空腹时,更要如此。另外,对患轻微慢性病,或者生病刚好的学生以及女生月经期,均应安排轻微的活动或见习,不能让其参加剧烈运动。

在体育课上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应该及时妥善处理,例如:(1)擦伤: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涂上红汞。(2)扭伤、挫伤(撞伤):一般先轻轻按摩,局部冷敷,然后贴上伤湿止痛膏。如果是头部挫伤,出现呕吐、头晕等现象,就有脑震荡的可能,应立即把伤者安置在床上,头部稍抬高,冷敷并尽快送至医院急救。(3)骨折:体育课上学生骨折的部位多半是小臂或腕部,小腿或踝部,学生摔倒起不来,剧烈疼痛,受伤部位已变形,骨折的可能性很大,这时,教师万万不可胡乱按摩、推拿、复位等,唯一的办法是尽快送往医院诊断治疗。

篇5: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1.学校方面

个别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更多关注于文化课,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借助于体育器材,但个别学校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使得体育课上学生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2.教师方面

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对于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不够重视,缺乏警惕,注重内容教学,忽视安全教育,如对学生的相互推挤等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活动前未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如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不过关的话,在示范动作要领时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使用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器材时,错误的动作就更加危险。

3.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相关安全常识却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育上喜欢挑战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或者急于求成,不按正确动作要领行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很累,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4.其他方面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户外进行,有时候还会用到特殊的体育器械,所以也就受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户外上课会受到环境、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严寒、酷热、暴雨、积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给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给教学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学校

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发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等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查检修,它是确保体育课学生安全必不可少的途径;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各类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同时,体育教学安排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2.老师

体育教师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并写进自己的教案里,安排专门时间讲解安全教育理论和常识,上课之初老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不允许做的行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将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贯彻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绝对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注意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安排活动,针对不同内容、季节、天气等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此外,体育教师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比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应急处理,确保遇到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办法进行急救处理,把损伤降到最低。

3.学生

作为学生自己,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警钟长鸣,不做有危险的事;要努力学好科学锻炼健身方法,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篇6: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的论文

在当今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中,实施素质教育才是真正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审美观点也大有提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提到体育,人们自然会想到健美的体魄、优美的体育动作,特别是体操运动员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如痴如醉。由此看来,在“四育”活动中,体育课是对学生加强美育教育的极好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针对学生爱美的天性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当发现有的同学对美的标准认识不清、单纯追求穿戴、粉饰,渴望纤细、娇柔的形体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明确指出塑造人体美的关键是拥有优美的形体姿态。优美的形体姿态既能展示个人的才华与修养,又能掩饰相貌平平,甚至身体缺陷,更能弥补体形上的先天不足,同时还能体现出高雅的气质风度。另外,优美的身体姿态不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主要靠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例如:健美操和韵律操的形体锻炼正是培养身体美的有效手段。真正的人体美要包括健康的体魄,比例适当的体形,优美的形体姿势和高雅的气质风度。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追求健康的美、心灵美。

二、利用体育活动美化学生的心灵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尤其是中学的体育教学,更是责无旁贷。

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有些学生拿器材或收器材时,不爱护器材、不合理使用器材。每当我们发现此类现象时,总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爱护集体财物、爱护国家财产,就是心灵美的表现。

在富有对抗竞争性的游戏比赛或体育竞赛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在接力赛跑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烈,为了本班或本组取得胜利,有的同学故意抢跑、有的同学故意干扰对方。对这类现象,我们则对有关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他们体育竞赛的公平竞争,力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就培植自己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三、利用体育教学健美学生的体魄

体育教学不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还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健美体魄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幻灯、图片资料和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健美”的体魄。在此基础上,我们严格训练学生坐、立、走的正确姿势。(1)站姿。抬头,双目向前方平视,面带微笑,挺胸收腹,立腰。(2)坐姿。入座时要轻要稳,面带微笑,上身自然挺直,微靠背椅,双腿并拢。(3)步姿。双目平视,面带微笑,上身挺直,两脚内侧落地时的轨迹近于一条直线。除此之外,在我们掷实心球教学时,课前首先要画好场地,在场地设置了几幅不同的人像靶,在练习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真正做到了远、准。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有的同学情绪不高,于是我们就利用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耐心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多练习从而达到目标,最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

健美的体魄离不开健美的体格,也离不开健美的精神气质。为此,我们不仅通过行之有效的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体格,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更注重锤炼学生顽强的毅力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抗御挫折的能力,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健美的体魄投身于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

四、寓教于乐美化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中,事先在场地划上各种粉线清晰、形式新颖的图案,先用直觉唤起学生的美感,然后在教师洪亮清晰的口号或节奏欢快的音乐指挥与伴奏下,进行练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和美感,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动作,特别是在课的结束部分,以优美的音乐伴随学生做意念放松和舞蹈放松,可以使学生在生理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心理上获得美的启迪与享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五、用教师的言行美化学生的感受

篇7: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谚语,是语言中最生动、最简洁、最风趣、最富生活气息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谚语的洗炼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文化发展史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无论是中国语言文化、俄语语言文化还是其他语言文化,谚语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即社会性、广泛性、生活性、通俗性、简洁性、传递性和教化性等等。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与精神都可以在谚语中找到。”(FrancisBacon)所以,对谚语文化的比较研究和翻译一直是语言研究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是,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传递的使者,如何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标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递与获得的途径很多,如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以及欣赏目标语国家的电影、电视等文娱节目等等,都是获得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谚语作为语言的精髓部分,是浓缩了的文化。因此,对目标语谚语的学习是迅速获得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文化知识的获得又有助于对目标语谚语的正确理解。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理所当然地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只有理解了目标语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理解谚语本身。因而,谚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的传递过程。

所以,在俄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谚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在谚语的定义、性质、概念及特点等方面加强我们对谚语的认识。

1、谚语的定义

谚语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语言文库的明珠。谚语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熟语,它是人民群众经验积累的形象而富有意味的概括,所以在内容上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色彩。它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而又具有训诫意义的箴言,通常包括形象叙述和道德告诫两个部分。谚语的对比对于我们和俄罗斯人的交际、外语学习、掌握汉俄文化差异等方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谚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固有的睿智、过去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谚语是俄罗斯文化的沉淀,它包括了长时间以来民族的传统和习惯的资产,它具有超越适口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谚语形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

2、谚语的性质

谚语是俄罗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同词汇一样,它不仅是重要的载蓄手段,而且是积极的交际手段。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对谚语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俄语及其文化的认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俄语是形态丰富的屈折语,它拥有更为关阔的表达交际结构的自由空间。俄语谚语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其固有的特点,两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俄语谚语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着俄罗斯民族的缩影,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民族个性这一涉及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的特征。

从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个方面来讲,因为人类共同的特性,各个国家的谚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点。在俄罗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巨变的今天,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加之在世界范围内全球一体化的取向的影响。人类的共同进步,民族之间的差异会缩小,相交的部分会扩大。人类在客观实际中的共性,同样会反映在中俄两国语言负载的文化中。所以中国学生在今后俄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谚语应该根据其国情来理解和应用。

3、谚语的概念及特点

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短小精悍、寓意精辟、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是,究竟什么是谚语,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根据《辞海》中记载,“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苏联百科字典》中对“谚语”是这样定义的:“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结构紧凑,形象生动,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韵律组织形式且带有教育意义的语句”。这两种解释都总结出谚语是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此外,谚语还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谚语的传统型,这是任何谚语定义都必须包含的要素。传统性包括两个方面:谚语的历史及运用情况。必须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相当流行的语句才能称为谚语。其二,由于谚语采用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为比喻材料,形象地含着一个道理,这样不仅使谚语具有可感的形象,而且表达含义,产生一种言在此意在彼,“言近旨远,词浅意深”的语言效果,这就使得谚语除字面意义外,还有一个固定的转义。其三是形式的稳定性,为了保持谚语最高程度的易记性和可辨认性,使其易记、易传、易用,谚语的表达形式经常固定不变。我们可以对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谚语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是流传久远的具有特定转义性教义的语言简洁、形式固定且有一定韵律的语言。

总之,对谚语中折透出来的语言世界图景进入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中俄民族及其文化内涵。对民族性、动态性的理解和认识是我们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基础。

谚语是俄罗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同词汇一样,它不仅使重要的载蓄手段,而且是积极的交际手段。从语言国情角度对汉俄语进行对比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中俄文化的差异和共性的认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张冬贵,《谚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6卷,6月。

2.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1页。

3.陈亦燕,《谚语:管窥他国文化的窗口》,《西安外国语学校学报》,6月第11卷,第2期。

篇8: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

一、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一) 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体育教育面临新问题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其消极影响表现为;经济利益挂帅, 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集体意识淡化, 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正之风, 诸如金钱第一, 享受第一, 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这些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了极大冲击。进入大学后, 表现在体育课堂上就是, 消极上课, 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好多学生根本就不重视体育课, 因为他们无法马上利用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到社会上去捞钱, 无法迅速实现他们所谓的“价值”。学校的一些强制措施效果并不明显, 这给我们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 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渗入, 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 带进了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 但同时也使西方的一些思想也随之而入。表现为: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以及非理性论、非道德论等。我们可以形象的把这样的改革开放比喻为中国是在一个黑屋子里待了太久了, 改革开放就像是在黑屋子开了一个窗户, 新鲜的空气由窗口进入, 但是也不可避免的进来了苍蝇和蚊子, 我们不能堵上这个窗口, 我们要做个纱窗, 这个纱窗就是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如何加强改革开放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成了高校新时期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三) 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阴谋的影响

自从10月革命胜利后, 国际帝国主义在诉诸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失败后, 他们一直想对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他们无孔不入, 时时都在利用机会。如今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之时,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 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那么, 在新世纪改革开放主流的形式下, 我们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的影响。他们往往利用一些诸如“人权”“自由”等歪曲中国实际情况的言论来影响中国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以达到他们想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目的。我们要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要向他们提倡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 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 高校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四) 市场经济体制下, 人的道德素质有了新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一等的文化知识, 专业素质, 同时还要我们具备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素质。这些道德素质的要求是:语言文明、待人礼貌;遵守职业道德, 公平竞争。要培养适应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 学校是关键, 这也对高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认真思考, 努力完成。

二、体育教学是实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 体育教学特点所决定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学活动, 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身体练习的实践活动中, 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 特定的比赛规则, 游戏的法则, 教师对规则的讲解, 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以及学生对规则的遵守, 都可以提高学生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观念, 同班同学因体育基础不同而出现的学习效果的不同,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锻炼内容和方法, 而这些都是绝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

(二) 体育教材所决定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讲授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 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讲授体育功能时, 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为提高祖国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学习。在教基本技术时, 要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法则, 做文明的、守公德的好学生。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内容, 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和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上行下效和直接模仿是普遍规律。孔子曾说过:“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又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 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要热爱党、忠诚祖国,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勤业敬业、努力工作;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着装要整洁高雅, 与人交往要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语言和行为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用语, 语气温文尔雅, 态度和蔼亲切, 遵守诺言, 言行一致, 并富有知识性, 趣味性和幽默感。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 真正成为学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

(二) 重视首因效应

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 对大学充满了幻想和好奇, 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 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体育课堂上, 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教育, 强调大学体育课和中学体育课的区别, 严明纪律, 讲述体育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 要抓紧灌输“道德营养”。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 加强组织纪律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 逐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三) 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

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点, 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 循循诱导。不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道德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结论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给高校教育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机遇, 高校的体育教育同样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和不合拍的地方,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工作重视体育知识传授、轻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象非常严重, 加之体育教师实践工作负担较重, 体育科研条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所以高校体育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还没有被高度重视, 要抓好此项工作, 我认为要领导重视, 教师积极努力, 真正把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抓好, 抓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S] (教体艺, 2003年7号文) [Z].

[3]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270-277.

[4]张东.课堂管理创新, 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 2005, (10) :31-33.

[5]巩东超.高校公体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态度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93-94.

[6]张惠红, 朱伟强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6) :31-33.

篇9: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关键词:体育课 阳光体育运动 安全教育 健康第一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 于可红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43。

[4]刘海元 袁国英 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4(8)。

[5]李洪 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8,(6)76-78。

[6]周元超 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7]陈颙 史培军 自然灾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0。

篇10: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一、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隶属于思想道德德育体系。它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中、高等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他各育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对保证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要搞好教育,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德育,它是提高育人工程的有效途径。

体育是学校教育“五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挖掘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德育元素,并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言行举止,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将德育工作寓于体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之中。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些中等职业院校在实施学校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片面性、边缘化的倾向:首先,是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中偏重于身体素质练习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说教和培养。其次,是在学校德育培养和教学中存在着重视思想方面的教育,对道德品质行为教育重视不够。三是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体育德育方面的教育、体育文化教育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加强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的。

三、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对策

德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社会职业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体育教育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正确的在社会中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具备优秀的职业品质,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中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道德教育是适应中、高职学生修养及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不仅仅要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家庭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思想比较解放,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也快,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缺乏挑战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强化道德教育,自觉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明确自己的职业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意味品质,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修养,为将来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如果不重视学生的这些,就会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会使学生的自身能力产生短板。体育活动的方法有好多种形式,但是主要是采用集体形式和比赛,因为体育教学和锻炼都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既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更需要集体的团结协作,它是在一定的规矩、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互助合作、团结友爱、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尊重对方的个人优良作风和品质。能够从身心和活动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增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当前在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到大受到家长及其他长辈的过度关怀,甚至是到了溺爱的程度,同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造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责任观念淡薄、集体意识较差、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这个客观大环境多样性的影响,价值观念的多重性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难度逐渐增大。就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在教育目标上存在片面化、单一性及缺乏层次性的问题,以及教育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缺乏针对性和精练性,忽视教育内容的可变性。二是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相对狭窄,缺乏广度和宽度,各种学校教育不能有效的合力,教育方法跟不上教育效果需要的步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趋势。三是师资队伍方面,教师队伍不是不能适应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而是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教师工作缺乏热情和上进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不够,在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要提高中等职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必须在机制、理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配套创新,尤其是在道德观、价值观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方面进行强化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者的辩证关系上,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次上强调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研究,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首先,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必须从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的意识上重视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与德育的教育,并且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来抓,要做到持之以恒。决策者、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否顺利开展,是否得到彻底的落实。“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更新教育的观念,教学的理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教学的好坏主要还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要紧紧抓住学校体育教育当中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的方法手段,教学的艺术。把体育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从点到面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甚至课的内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德育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

最后,要不断加强对教学师资队伍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强调其重要性。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德育观,良好的人格魅力,拓展德育的境界和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古人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为重要!唯有如此,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取得长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萍乡技术学院下一篇:ASP NET上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