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2022-12-07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充分利用体育这门学科提供的有利条件, 从育人的目标出发, 站在育人的高度, 把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审美能力, 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 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体育与德育相结合, 是培养共产主义品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校教育要求, 结合教育的特点, 把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勇敢顽强、活泼愉快的性格气质, 敢于进取和和不怕困难的竞争意识, 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和意识, 掌握其心理特点, 遵循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体质健康, 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也占有一定位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品质教育, 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 也肩负着社会的责任。通过体育能做卓有成效的育人。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 这种特殊功能, 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 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 情绪往往兴奋高涨, 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的表现出来。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 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 所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 通过体育运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可能的, 而且在情感体验和行为教化方面起到理论难以达到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 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锻炼健美的体质, 发挥理性行为, 提高思想觉悟, 充实智力活动, 扩大经验范围,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体育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从现代社会来看,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 情感的美, 而且可以造就学生的外在身体美、运动美、行为美。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在在身体活动的情感积极性, 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促进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美育和德育作用于人的精神, 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美育是通过熏陶、感发, 激发人的精神, 激励净化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美育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无意识层面, 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气质、性格、胸襟等深层因素。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 就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重视并利用体育中的美育作用, 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美育与体育相互连接, 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美的现象。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身体的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姿态、强壮的体魄和优美的形体, 体魄健康是学生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从团体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道德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 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 感受到享受美, 使学生在运动中常使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 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3 体育中的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育终身化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终身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必将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指向未来的, 因为人的发展永远指向未来。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改变“只顾低头拉车, 不会抬头看路”的局面, 不能只顾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活动, 而要把目光放在学生长远的、终身的发展上。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 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快感, 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把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既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也是现代人素质的体现。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 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 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4 体育中的健康教育

在1999年6月13日第三次全教会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确立了“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始终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根据2004年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总体较好, 但爆发力、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肥胖学生持续增多, 学生近视率等居高不下等问题严重存在。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严重的现象,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提出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实现“健康第一”思想必须突出“以人为本”,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方面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 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智力、体力诸方面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形成对体育的良好态度, 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随着现代社会及教育的发展, 体育教育也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 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 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 把育人放在首位,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 还要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审美能力, 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校教育,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 李进.试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 1999 (1) .

上一篇:云南高校搞好“双一流”建设的若干建议下一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