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2022-11-18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取向之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 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曾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体育教学中重视德育, 响应了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体育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人际交往技能, 养成团队精神及合作与竞争意识, 形成规范意识, 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1 体育教学中德育培养的特点

1.1 贯穿性

德育教育始终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 作为暗线进行串联教学的。一堂成功的体育课, 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德育中心, 使学生不仅得到本位的知识, 更要懂得延伸的道德内涵, 在技术学习的同时还要学到做人的道理, 取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1.2 随机性

在体育课实施的过程中, 人数参与多, 活动范围广, 内容多样性, 个体差异表现强, 随机突发事件也就相对其他科目多, 这样就使德育培养过程有随机性质。

1.3 动态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 (如天气、场地、人群) 的干扰和影响。这样, 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等薄弱环节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

1.4 参与性

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如: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和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 体育教学中德育培养实施的模式

2.1 灌输式教育

通过说教和强迫方式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文化规则和价值观。体育教学当中有些过程必须强迫学生接受和理解道德观念:如课堂常规, 就是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 按照体育课的要求进行, 强调学生的“尊师重教, 集体意识, 爱国意识”等。

2.2 价值澄清

利用有价值冲突的情景或问题, 激发儿童自己进行判断并拥有自己的观点, 但教师的观点不强加与他们。这种模式运用在体育课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于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当中。

2.3 理性为本

道德教育在价值澄清的基础上, 让学生知道那种价值观是比其他的更恰当。应当说理性为本, 道德教育是贯穿教育德育的始终的方法。

3 体育教学中德育培养的关键

德育是对个体的道德培养的过程, 而道德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移情和角色承担倾向的自然结果, 道德的发展不是一个内化过程, 而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重新构建是为了使儿童自身的道德结构与他所处的社会的或道德情境的结构之间求得更好的“匹配”。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渗透是三个因素构成, 一个是教师群体, 一个是学生群体, 一个就是外部的条件。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关键就在于, 教师群体怎样借助外部条件构建学生群体的新道德情境, 促使每个人都向下一阶段发展状态。

4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实施途径

4.1 教师对德育的正确认识, 积极贯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首要通过教师来贯彻和实施的, 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授课过程中就不能考虑到德育的因素, 也不能发现和利用进行德育出现的最佳时机。教师在备课中要预想到德育培养可能因素和必须因素, 做到有的放矢。

4.2 对参与的学生个体, 因势利导

体育教学过程中, 是面对很多的学生,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活动过程,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一样, 学生在活动中, 能够显露出各种行为, 情感意志, 道德修养,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 在同等的条件下, 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胆怯困难等等。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 及时教育、沟通和引导。

4.3“明星”效应的合理运用

(1) 教师的效应。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育人首先育己。在体育教学中, 首先要为人师表, 穿着得体, 传达给学生以严谨、向上、生动的形象。再者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 优秀学生的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时适宜的利用学生当中比较优秀典型的同学作为示范点, 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 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机能, 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体育名人效应。

利用单项教材当中的众所周知的名人事迹, 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 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跨栏教学中, 可以结合刘翔的典范, 激励学生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去认真锻炼体魄, 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4.4 偶发事件的正确引导

教学过程中, 偶发事件时有发生, 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 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在接力教学比赛中, 有个学生摔倒, 膝盖跌破了, 可他还是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一般事例, 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 明确指出该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 为集体争光。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 给予适当的批评, 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和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 结语

新课程下, 体育教学中德育培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重点放在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上面, 对学生的道德, 价值观的形成给予有力的帮助, 以满足社会化不断进步需要。教师要端正德育态度, 从小到大, 从点到面, 切实灌输德育目标, 结合教学实际, 构建新道德情景, 促使每个学生都向道德的下个阶段发展。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呈现的是生机勃勃, 教学理念也是百花齐放, 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却是没有变, 对于体育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体育工作者不仅考虑教学思想, 教学改革, 还要对怎样运用体育文化提升人的道德素养方面, 存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旨在浅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的意义, 以及特点, 关键, 模式, 体育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方法途径, 希望对体育教学中增强教师德育培养的观念和切实落实德育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体育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 (美) 阿伦.奥恩斯坦, 余强译.当代课程问题[J].浙江教育出版, 2003.

[4] 韩宝昌.体育课中道德激励方法的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1.

[5] 梁庆林.德育渗透的“点, 时, 度”[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1.

上一篇:梓潼滑坡治理方案下一篇:现代建筑中装饰和技术的关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