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2024-05-08

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精选6篇)

篇1: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工作汇报

——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努力推进全区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区认真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就业规模,全面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推动城乡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解决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城乡“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等各类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促就业、保稳定”的目标任务。现根据区人大调研工作的要求,将我区贯彻《就业促进法》有关情况、问题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区促进就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坚持把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创新工作举措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以民为本扎实开展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

(一)统筹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就业体系。1.多式招募促就业,让人们就近就地就业。

(1)建设区、乡(镇)、村(社区)三级人力资源招募网络。首先区就业局开展企业用工需求统计,其次通过网络、电话把用工信息下发给乡(镇)、街道办,然后乡(镇)、街道办把信息下发到村(社区)。信息三级下发然后把报名人员信息三级上传,由区就业局联系企业直接到乡(镇)进行招募,或者通知人员直接到厂。

(2)针对春节民工返乡高峰,在春节前召开企业人事管理人员、乡(镇)和村(社区)招募工作人员参加的全区招募工作动员会,对全区招募工作进行及时安排,联合区目标督查办公室下达招募目标任务,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办。

(3)组织乡镇、社区(村社)招募人员和群众代表实地参观园区企业,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园区企业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

(4)举办大型、小型招聘会。《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区每年都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会。在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同时我区因地适宜设置招聘点,因时需要举行小型现场招聘会,在安汉广场、高坪车站、高坪各乡镇广设招聘点,散发宣传资料,随时接待求职人员,并利用乡镇逢场天召开小型招聘会。同时组织急需用工企业参加周边县(市、区)举行的招聘会,并与广元、遂宁等周边市州建立了合作联系,将招募服务网络延伸到了市外。

2008年以来共举行大型招聘会 场,小型招聘会 场,发放宣传资料 份,解决就业 人,让老百姓就近就地就业,既让他们鼓起了腰包,又让他们照顾了家庭。

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再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促进其实现就业。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失业保险的工作管理上,我们从强化队伍建设入手,明确职责和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着手。一是失业保险人员档案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我局的档案管理实现了规范化。二是规范失业保险的报表,实行《失业保险缴费手册》制度。三是加大失业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开展以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图版等多种形式对失业保险政策进行宣传,扩大失业保险知名度和影响力。

(2)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为扩展费源,确保完成市局下达的扩面任务我们与劳动监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构等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一是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信息对比,摸清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名单,确定扩面重点对象。二是多次与劳动监察及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宣传失业保险政策,发放失业保险宣传材料,努力使各单位了解失业保险,认识参加失业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掀起了扩面参保的新高潮。2008年以来,代理参保人数 人,参保企业 家,参保人数 人。

(3)做好测算工作,严格发放标准,确保失业金的发放工作。建立参保单位进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及失业人员的预测制度。准确预测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及应发放失业金金额,对失业金支撑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发放过程中严把审批关,严格按标准(2012年1月起发放标准为616元/月),坚持审核公开,发放公开,实现了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2008年以来,发放失保金 人次(其中:失业人员 余人,失地农民 余人),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确保了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4)努力做好失业保险金的征收工作。2008年以来全区参加失业保险 人,征收失业保险基金211.47万元,征缴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基金742万元。每年都超额完成市、区布置的目标任务。

(5)做好就业失业登记。严格按照《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就业和失业登记证暂行办法和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执行新的就业失业登记。我局通过组织学习以及大力宣传,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截止2012年 月份就业失业登记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合格发放情况为:①就失业登记:其中单位登记 个,单位就业人数统计 人 ;个体经营者登记 户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登记 人;城镇失业人员登记 人。②《就业失业登记证》资料审查合格发证 个。③就业困难人员劳动者认定人数为 人。

(二)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

1.严格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在与全区企业联系接洽当中明确提出,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不得以户口限制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在人员招用中应对少数名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2.积极创造残疾人就业条件,统筹规划残疾人就业。为解决残疾人就业,我区积极寻找引进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企业。2011年我区成立了蕴宝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安置培训残疾人就业达80人次,现有员工44名,残疾人员达30名。

(三)加强就业服务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

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严格管理职业中介机构。《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区每年对辖区内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证件不齐的加以取缔。迄今我区有高坪区白塔就业服务中心和高坪区高博人力资源市场两个机构为民办合法机构。

(四)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和培训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对接需求、引入竞争”为方针,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1、大力开展“政、校、企”合作培训。近年我们对全区多家大型企业吸纳的新进厂职工,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需要,以政府牵头联合学校企业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合格后,全部学员都与其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既助推了企业发展又提高了就业率。2008年至今共培训 人。

2、进行“一转变二增加三跟踪”的在岗培训。

为联接“政、校、企”合作培训,我区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以企业车间为教室,以企业优秀员工为老师,并给予企业补贴,进一步提升员工劳动节能。一是将校企合作培训转变升级为企业在岗培训。二是增加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新方法;在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上增加《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的培训;在培训中增加员工互动、团体协作和小组考核奖励等新方法。三是跟踪培训课程、跟踪培训员工、跟踪培训效果。跟踪培训课程,不能随意改变课程,必须要严格按照培训课程表进行;跟踪培训员工,看员工接收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做到培训落到实处,员工学到用处;跟踪培训效果,培训结合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培训效果,做到培训一人提升一人。2008年至今共进行在岗培训 人。

3、全面推进创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创业质量。强化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使创业带头人在理论思维上得到拓展,增强创办、管理、经营和发展企业的自信心和技能,通过“以一带三”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再就业。2008年至今共开展创业培训班 人,成功创业 人。

4、开展个人收费培训。对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复退转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紧密结合我地区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符合产业调整的行业和需要发展的职业(工种),积极开发面向城市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鼓励和引导失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等级或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技能等级培训适当延长培训限期,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5、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培训。联合教育部门,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鼓励其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6-12个月),2008年至今共培训 人。

6、加强农民工品牌培训。2011年开始我区积极推进农民工品牌培训工作,以切实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为突破口,共开展品牌培训500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技能单

一、水平不高的问题。

(五)以民为本,扎实开展就业援助。

1.小额贷款贴息助就业。在全区大力开展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大学生提供资金,为我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贷款贴息促进他们扩大规模增加设备。2008年至今共贷款 万元,贴息 万元。

2.公益性岗位开发保稳定。针对我区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志愿兵,我区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开竞聘,考试上岗,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2008年至今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个,解决了 人次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3.社保补贴减负担。为减轻我区就业困难人员、国企下岗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负担,我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他们进行社会保险补贴。从2008年开始共补贴 万元。

二、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业促进法》实施五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是,在已就业的失地失业人员中,务农、临时和灵活就业分较多,这部分人群的就业状况不稳定,随时可能失业;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因失地而失业的人员逐年递增,再加上每年新增的初、高中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2.结构性就业矛盾仍较为突出。我区多数失地失业人员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且主动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但对就业岗位要求又较高,不少“4050”人员只想从事“能顾家、时间灵活、收入高”的工作,大学生、复退军人都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而我区收入较稳定的高技能岗位对文化技能要求高,劳动者的就业期望、技能素质与企业用工要求不相匹配,“两高一低”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较为突出。

3.就业困难人员增多,公益性岗位开发困难。原改制企业下岗失业大龄人员、军转人员中参战、涉核、伤残等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难于就业,要求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而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有限,不能满足困难人员需求。

4.培训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培训、培训专业的转型有待提高。对于实施的收费培训,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5.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较少,难于满足贷款需求。担保基金50万元,银行同意发放比为1∶3,共可发放150万元,担保基金跨使用,每年仅可发放约75万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人员较多,远远不能满足扶持创业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就业促进法》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就业的有关政策精神,围绕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我区就业需求与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相互叠加,就业压力很大。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把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结合实际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加大督察力度,督促各项工作及目标任务的完成。要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不断强化统一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确保《就业促进法》和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针对劳动法律法规多、政策性强的特点,把《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结合起来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各级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政策,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做法,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有效措施,让劳动者熟知相关法律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宣传政府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劳动者就业的资助政策,动员区内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挖掘就业岗位,稳定促进就业。要大力宣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者的典型事例,宣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鼓励劳动者用好政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提高就业的自主性。

(三)要进一步注重科学统筹。要继续完善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扩大范围、拓展内容、调整标准,使各项政策长期化、普惠化。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与就业相协调。要加大对劳动者创办的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完善有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简化贷款程序,放宽借贷条件,帮助劳动者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要深化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依法支持企业自主用工,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规范职业中介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整合和利用好区内高校资源优势,健全完善“政、校、企”三方合作技能人才培训机制,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课程,不断扩大“定单式”、“定向式”“SIYB”培训规模,使失地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要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强化就业援助,对“零就业家庭”、“4050”、残疾、农村低保户家庭等特殊就业困难人员,采取托底安置。

(四)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要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扩大园区规模,增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要开辟失业人员创业园建设,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氛围,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强对民间职介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管,完善用工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

篇2: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讨论稿)

为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4月15日-16日,深入到县、区、街道,走访了职业学校、中介机构、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民营企业等10个部门单位,就《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了杜尔伯特县和市财政、税务、工商、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9个部门的汇报。之前,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了多方调研。现受检查组委托,报告检查情况,请予审议。

一、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

《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把贯彻《就业促进法》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了《就业促进法》在我市顺利实施。

(一)法律宣传见到良好效果。除统一调配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广泛宣传,基层劳动保障平台集中宣传外,重点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通过大庆电视台《直播大庆》、《今晚60分》和《绝对现场》等栏目,详细宣传解答了《就业促进法》相关内容;利用大庆日报、晚报等重点解读《就 业促进法》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管理等内容。现基本形成了社会各界了解、关注、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得力。2008年以来,全市共为3.26万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全年累计拨付国家、省、市就业专项资金7710万元,分别用于了职业介绍、培训、公益性岗位、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为78家企业和896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金及税务工本费,共计1289万元。

(三)就业服务体系作用明显。一是全市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和劳动保障工作站,重点强化了就业服务功能。二是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调节就业作用。2008年以来,全市10个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72场,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19820人。三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逐步完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四)就业培训取得实效。2008年全市46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订单、定向培训5000余人,全部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开展电工、汽车维修、焊接等技能培训4000余人;对3042人进行了创业培训,成功创业920人;开展农机驾驶及维修培训,培训农民1687人。

(五)城乡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末全市实现新增就业5.83万人;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758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全部实现就业;提供职业介绍服务6.43万人次,介绍成功2.61万人次;城镇劳务输出2.24万人次;2009年一季度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1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格局。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本身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同质量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不同,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而熟练、高技能、知识型劳动力供不应求。从2008年末的劳动力供求状况看,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表明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分别为0.76、1.4、2.61、1.28,其中初中及以下的失业人数占总求职人数的43%,理论上存在刚性失业1568人;在技术等级和职称上,初级技能、中级技能、技术员、工程师的需求较大,求人倍率分别为2.21、2.64、1.55、2.97,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倍率为0.84,此部分失业人数占总求职人数的84.27%,理论上存在刚性失业2049人。

(二)就业基础工作仍较为薄弱。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落后,除少数劳动保障所(站)工作开展较为全面外,多数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发挥有待提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工作量较大、待遇低、办公经费短缺,就业服务工作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四县城乡就 业工作启动缓慢,四县除杜蒙县已经启动乡村劳动保障平台、林甸县正在研究方案外,其他两县无动作。四县就业工作普遍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县本级财力保障不足。

(三)就业渠道不够通畅。油田公司、石化公司、炼化公司等中直企业在招工过程中设定招录人员资格限制,非油田企业职工子女录取比例非常低或不予录取。受传统观念以及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社会保障待遇影响,多数大中专毕业生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才算做就业,而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不长远、不稳定。

(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落后。目前我市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办学规模小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意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衔接不够,教学内容、校舍等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功能较为落后。从我市定点的职业就业培训机构来看,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能够满足就业培训的需要外,民办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师资力量弱、硬件条件差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个别培训机构还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培训补贴现象。

(五)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偏低。目前,我市各县区都投入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但是受财力限制,四县的投入较低,均为200万元,分别为上级转移支付投入100万元,市级匹配50万元,县级匹配50万元,按照1:5的比例放大后,可放贷款额度为1000万元,由于形势发展以及准贷人员范围扩大,现已无法满足创业者的贷款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运转高效的就业管理体系。市政府要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整合有关就业工作的行政管理资源,加强劳动、教育、人事、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高效运转,全面抓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

(二)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当前,市政府要特别落实好新近出台的《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关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的意见》(黑政发[2009]11号)等文件,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服务意识及办事效率,切实为求业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三)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提高就业资金市本级预算安排比例,满足社保补贴、培训、担保基金等需要。加大就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形成覆盖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审计机关、财政部门要依法对就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使用规范有效。

(四)多渠道开发岗位促进就业。市政府在安排政府投 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发挥投资和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政策、资金及技术支持,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后续服务力度,树立创业典型、培育创业知名品牌。

(五)推进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快速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工作,整合我市职教和就业培训资源,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衔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特点,建立品牌专业,形成规模效应。落实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加强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拓宽转移渠道,为农民就业提供服务。跟踪管理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与返回,建立大规模返乡预警制度,解决好返乡农村劳动力的安置工作。

篇3: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华建敏指出, 《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 落实节能减排责任, 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华建敏强调, 近年来, 全国上下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 节能减排成效已经显现。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今后三年, 节能要完成四年的任务, 每年能耗降幅需达到5%以上, 任务相当艰巨。要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为契机,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华建敏要求, 要采取切实措施, 认真抓好《节约能源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要加强法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 让法律深入人心, 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 进而自觉用法、守法。加快配套法规、规章的修订, 完善各项节能管理制度,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力度。扎实推进依法节能全民行动, 督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履行节能义务, 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严格执法, 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依法加强节能评价考核工作, 实施严格的问责制。

篇4: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一、创业的内涵

创业的类型和领域是相当广泛的。从规模上看,创办的企业可以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也可以是小企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企业性质看,可以是创业者个人或创业团队白手起家较多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其基本性质是民营企业;从产业性质来看,可以是第一产业,如农村种植企业、养殖企业等,也可以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从目前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更大;从资源类型上看,可以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尤以后两类为主。

新创办的企业由于是受市场驱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经济形式,又兼有民营性和规模相对小的特点,因而它具有以下优势:1产权清晰2机制灵活3自力更生4市场导向5合理配置资源6满足多样化需要7自觉约束8可满足各类人员的就业需要。

二、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1在我国,创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已经凸现

在我国,创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在1989—1999年这10年间就已显现。这期间我国创办了大量的私营企业。仅1995—1999年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减少2000多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减少1000多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就业增加不到100万人,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增加约为1500万人,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从1996年的7400多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多人,5年内共增加了4600多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共增加近3000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总数的3/4。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68%从事的是私营个体经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与1991年相比,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净减5361人,私营个体净增加118亿人。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

2在我国,创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

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个体职业者一般要占总就业人数的1/8~1/6左右,而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65%~81%。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每千人有中小企业数量40~55户。而中国128亿人口,中小企业总量为800万户,每千人只有64个中小企业,即使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40户中小企业/千人水平,尚需要有5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如果未来10年我们中小企业的数量能发展到这样一个规模,将提供45亿多就业机会,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劳动力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

三、鼓励创业,促进就业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力推动和政府政策引力拉动下,中国人自办公司自主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曾经就人们在《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后的心态,对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500余位城市青壮年(15-54岁)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想当老板。但是,为什么我国目前创业尚未形成风气,创业数量远远小于潜在规模呢?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还不适应创业需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创办企业程序繁、门槛高、行业准入标准杂乱,创业成本过高;二是融资难仍是制约创办小企业的最大障碍;三是政府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场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服务能力弱。

因此,构建和完善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少,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管得“太多”和“太细”有关。实施这一国策,关键是减少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杜绝政府收费和减少垄断。政府应尽快建立对全社会中小企业统一管理的机构,规范对中小企业管理。其职能应定位为:制定、起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法规;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

(二)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着重体现在法律支持上。我国目前也有不少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上,现有立法明显存在着诸如按所有制分别立法;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不力;许多法规为国务院或部委制定,法律效力不高且不全面、不系统等不足之处,不少法律条款明显地违背WTO基本规则和基本精神,亟待作进一步的修改。

(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早已成制约创业的“瓶颈”。民营中小企业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内部融资、内部积累或民间借贷。今后,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起企业外部融资体制,即市场化的融资体制。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与诊断、市场营销、形象设计、技术开发、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五)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扩大小企业市场准入的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清理有关税费,使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政策方面,应扩大小企业的进出口权与进出口服务代理权,使小企业享受间接的退税待遇与便利;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小企业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增加就业。

篇5: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湛江市教育局(2011年11月1日)

尊敬的林惠俗主任委员、麦伟棠副主任委员,调研组各位领导:

下午好!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民办教育专题调研工作要求,现将我市贯彻实施《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以下称《办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湛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执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十六字方针,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做好民办教育工作,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特别是《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办法》以及相关民办教育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民办学校514所,其中中小学74所,中等职业学校21所,幼儿园419所。在校生17.5739 万人,其中中

(一)大力宣传,营造发展民办教育良好氛围。

《办法》颁布实施后,我市把深入学习、正确理解民办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教育系统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市政府安排部署了对《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召开座谈会、印发相关宣传资料、举办专项民办教育论坛等方式,进一步加深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使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营造实施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协调,解决民办教育发展突出问题。

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深入民办学校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学校选址、规划设计、征地和建设手续办理、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重点发展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的民办学校。如海大寸金学院、湛江现代职业学院、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湛江中英文学校、湛江少林武术学校都是民办教育中的成功典范。

(三)落实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

市委、市政府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办法》的要求,切实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规定。

1、依法保障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在学校的权利、义务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2、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

并、重组等形式投资办学,实行公有民办或股份制、合作制办学。智洋外语职业技术学校兼并企业办的湛江市建材成人中专学校,开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兼并企业学校的先例。湛江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将南大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群信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吸纳到集团中来,实现公办民办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互补。

(五)依法管理,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办法,依法依规对民办教育进行审批、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民办学校设立标准和审批程序开展民办教育设立审批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年检,谁审批、谁年检”的原则,对已经设立的民办学校实行年检制度,年检结论向社会公布。对年检“基本合格”、“不合格”的民办学校责令限期整改,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暂停招生直至停止办学的处理。2008年至2010年,全市共有38所民办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差、办学行为不规范、年检不合格等,被教育部门取消办学资格,极大地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有力地促进民办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健康稳定发展。

(六)一视同仁,创设平等发展平台。

近年来,我市举办了中职计算机技能、会计实务、数控、音乐、舞蹈、英语等竞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也踊跃参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在省级技能竞赛中也有不俗表现。每年五、六月份,市教育局组织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一同下乡进行招生宣传、演出、便民一条街等活动,还通过新闻媒体宣

导和服务。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严格审批标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引导民办学校端正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对民办学校招生、收费、培训、管理等进行规范,努力形成民办学校优胜劣汰机制。

(三)制订发展民办教育政策,落实鼓励扶持措施。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依照“一法一条例一办法”的规定,就民办学校征地、招生、收费、教师队伍管理等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依法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发展资金,建立完善奖励与表彰机制,鼓励、扶持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结合全市学校布局调整,对民办教育供求关系进行科学论证、合理预测,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数量、发展类型、校网布局等问题,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措施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

(四)突出办学特色,推动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篇6: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工作汇报

自 查 报 告

按照要求,现就我中心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习、实施《廉政准则》的情况

为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廉政准则》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我中心抓住《廉政准则》“细、全、新”的特点,通过“学、查、改、督”,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确保“四个到位”。

一是抓好学习宣传,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中心党总支于3月19日召开班子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全面领会和把握《廉政准则》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对《廉政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进行了专题讨论,努力使《廉政准则》成为中心负责干部的行为准则。通过学习宣传,大家一致认为,修订后的《廉政准则》更加适应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我中心党员干部队伍廉政建设,确保工作健康快速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抓好对照检查,做到问题整改到位。中心班子成员严格对照《廉政准则》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着力检查自己在资金项目安排、市场建设、经商办企业、人事任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撰写自查报告,增强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自查,虽然我中心班子成员都不存在违反《廉政准则》的问题,但大家表示,将按照《廉政准则》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抓好检查督办,做到工作落实到位。中心成立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中心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各项工作的督办;制订了具体工作方案,对学习贯彻的意义、方法和要求作出了具体安排,督促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执行《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同时,把《廉政准则》执行情况列为全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考察、任用、奖惩的重要条件,扎实推进《廉政准则》贯彻落实。

四是抓好监督管理,做到履行职能到位。把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全面查找中心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效,中心班子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对中心党风廉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查找出制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在疏理总结后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

二、中心领导班子及成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中心党总支坚持党的组织原则,领导班子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纪委工作要求,模范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积极主动为单位、群众解决问题和实际困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较好。

一是迅速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心班子于3月22日召开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结合《廉政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了个人遵守廉政纪律的情况并认真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心班子针对不足,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廉政诫勉谈话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专人负责,定期审核,杜绝违纪事件发生。坚持干部人事制度,严格按照公开选拔程序进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班子成员积极履行各自职责,对分管股室严格要求,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同时,中心班子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内部目标,并与考核挂钩,切实负起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责任。

三是中心班子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均进行集体讨论,在人事任免调整、重大项目安排、经费的使用等重大问题上,认真地听取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在工作中,班子成员间养成了“多交流、多沟通”的良好习惯,均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处理集体决策和个人分工的关系,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坚持了集体决策,实现了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

四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努力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中心班子要求班子成员带头管好队伍、管好亲属和子女,所有班子成员无违反《廉政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的行为。中心党总支深入开展对税费征收情况的监督检查,能做到文明征收、规范征收,统一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性收费收据,所收款项全部上缴到县财政,没有出现违法违纪征收、乱收乱罚、徇私枉法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从总体上看,我中心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责任规范、有制度措施、有监督约束机制,工作内容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效果到位。但是,对照《廉政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繁重而长期的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经过自查和总结,可以肯定地讲,虽然主观上没有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纪律的问题,但在客观上仍不免存在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问题,特别是在思想上、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对照县委、县纪委有关要求,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下步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经中心班子会议研究讨论,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组织,落实制度,明确责任,抓好基础,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全中心营造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真正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严格考核测评,坚持让群众来评价、让事实来说话。

上一篇:医疗干事岗位职责下一篇:音乐学科国培学习心得-音乐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