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2024-05-08

医疗干事岗位职责(共13篇)

篇1: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l.在医务科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落实全院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2.负责全院医疗事务工作,下科室收集、了解医疗情况,掌握各业务科室医疗技术工作情况,分析各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参与协调危重病人的抢救、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院内外会诊。

3.协调、支持、检查和管理各医疗部门开展专业技术工作。

4.协助病案委员会,具体负责病历质量的检查安排、总结等工作。

5.督促检查各种医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按规定执行医疗质量考核,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6.负责院内临时性医疗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并检查落实。

7.负责收集、整理全院医疗方面的计划、小结、总结;草拟医疗质量管理文件;做好各种登记。

8.负责红会、医疗救护物资准备等工作。9.医务科其他人员不在岗时积极代办有关事宜。10.完成科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内务干事岗位职责

1.在医务科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医务科的日常内务工作。

2.协助医疗干事负责安排协调危重病人的抢救、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院内外会诊、转诊等工作。

3.负责有关文件签收、保管,来信处理等工作,配合并落实其他职能部门要求外派医务人员的确定等工作,必要时向科长汇报。

4.协助科长协调各业务科室的工作,安排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

5.负责一般医疗纠纷的接待、协调等工作。6.负责医务科印章的保管和使用,重大事宜须向科长汇报。

7.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医患沟通接待干事岗位职责

l.在医务科长的领导下工作,负责医疗纠纷的接待、调查、处理等工作,协助并指导科室的医疗纠纷接待、处理和善后等工作,提出处理医疗纠纷方案并草拟处理意见供领导参考。

2.协助医务科长制定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定期组织医疗政策法规讲座。

3.协助律师负责法院诉讼材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的准备和参加鉴定人员的组织工作。

4.定期总结全院医疗纠纷接待处理情况,做出相应分析,供领导参考。

5.协调安排已经发生或有纠纷苗头病人的诊治及善后处理工作。

6.协助协调院内各业务科室的工作。7.其他人员不在岗时,积极代办各项事宜。8.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篇2: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2.协助安排医疗工作的内外联系,办理医疗日常事务,安排特殊病人的诊治工作。

3.协助安排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

4.协助医务部主任协调、支持、检查和管理各医疗部门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

5.处理病人的对外联系事务(如转院、会诊等)。

6.做好医疗保险的有关指导和协调工作。

篇3: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一、教务干事的岗位职责

为了明确教务干事的岗位职责, 有必要在每个系设置两名教务干事, 进行明确分工。一般来说可分考务和教务, 考务工作主要有以下七项:1.在教学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 做好教务工作。2.做好考务工作, 负责试卷的印制、保密、归档工作。3.做好学生学籍、成绩、学分的管理, 并负责提供查询及相关证明的出具。4.协助做好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5.做好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通知的上传下达工作。6.做好有关教学科研文件、教师业务档案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7.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教务工作有以下七项:1.在教学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 做好教务工作。2.负责排课工作及调、代 (停) 课手续办理。3.做好学期教学执行计划的制订及教材申报工作。4.做好教师课时酬金计算、申报及发放工作。5.负责教务办公室公章、分院领导印章的管理和使用。6.参与分院网站建设、维护, 做好教学宣传工作。7.参与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教务干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 指的是从事教务工作干事所需的内在条件和要求, 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首先是政治素质。管理干事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学生做到热情周到, 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 细心耐心地为学生解惑答疑。其次是业务素质。高职院校教务干事要参与审定教学计划、编排课程表、协调教学活动、监督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档案材料、安排考试等工作, 因此, 教务干事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还要掌握办公软件、排课系统和考核系统等操作程序, 增强处理教学管理的专业能力。最后是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的教务干事的必备 条件之一。教务干事要上传下达, 周旋于教学副院长、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之间, 这要求教务干事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宽容平静的心境、积极乐观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如此, 教务干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

三、如何提升教务干事的素质

教务管理工作成效取决于教务干事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合格的教务干事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要使每一个教务干事都具备优良的素质, 提高教务干事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势在必行。我认为, 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 领导应重视教务干事职称评定和培训。

目前高职院校把重心放在教师和学生身上, 对辅导员特别重视和关注, 唯独忽略教务干事, 在一些高职学院, 教务干事游离在职称的边缘。他们既不能参加政工师系列的评定, 又不能参加教师系列的评定。小部分老师干了几十年的教务干事, 临到退休还是一个初级职称, 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实。高职院校要从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教务管理的重要地位, 科学定位教务干事。因此, 要重视教务干事职称的认定, 把教务干事纳入评定教师系列的职称, 但对教务干事不要求教师同样多的课时量, 可于同样高度要求科研量。此外, 高职院校有制度和措施安排教师和辅导员参加校外或出国培训或学习, 但教务培训几乎还是空白。因此, 要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其他高校参观学习和交流经验。还可创造条件由学校组织他们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促进他们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 教务干事应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习是基础, 只有与时俱进, 加强学习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教务干事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 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教务干事应当具有以下综合素质:第一,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熟练向领导汇报工作, 起草教学活动方向的通知、策划书、实施方案和通讯稿。第二, 良好的协调能力。教务干事作为学校、院系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 要很好地协调多方面关系。一是配合领导的工作, 二是有效与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沟通, 三是与教师和学生能和睦相处, 四是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很好地接洽。第三,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为领导、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服务。二是坚持改进工作方法。教务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些失误和错误, 教务干事要反省自身, 理清工作头绪, 做好工作对策。三是申请课题。教务干事要利用自身优势, 发现教务事务工作的问题, 不断更新考核和教务资料管理手段, 多方面申报与教务方面相关的课题。

(三) 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针对教师和辅导员考核有专门的考核文件和系统, 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教务干事来说, 不存在考核。因此, 教师和辅导员无形之中是有一些压力的, 而教务干事压力少一点。从这一点看, 教务干事缺少竞争意识, 没有奋发向上的动力。为了提高教务干事工作的积极性, 可以从德、知、能、绩四个方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工作成就、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内容, 充分调动教务干事工作的热情, 使其实心实意地为教学服务。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教务干事认真执行工作职责, 行使权利和义务, 做到职责对等。此外, 在奖惩制度上实行按岗取酬与按劳取酬相结合, 给教务干事提供进修深造机会, 在工资、住房待遇上都能与专职教师同酬, 真正做到能打动教务干事的心, 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学校教务管理出力。

高职院校教务干事地位的提高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 它不仅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教务干事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而重视教务干事, 加强教务干事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还要教务干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正确处理好领导、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关系,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激发教务干事的工作热情, 进一步提高教务干事的工作效率。

摘要:教务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明确教务干事的工作职责对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务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等都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某一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教务干事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这一职责, 如何提高教务干事的素质是一个重大课题, 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干事,岗位职责,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曾绍元.高校管理人员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王志明.行政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史伟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继续教育研究, 2000 (2) .

篇4: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 教务干事 职责与必备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22-01

1 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的各项职责

1.1 教学与管理工作

教务干事的基本职责主要就是从事日常的教学管理,并且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以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其工作范围涉及到各部门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运行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等等,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总之,各部门教学管理工作的都是以范围广、头绪多、事项杂、工作量大和时效性强为基本特征的。

1.2 协助与服务工作

教务干事做好各部门主任的得力助手和参谋,积极主动地协助领导完成教务管理工作,一方面,教务干事要协助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协助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协助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工作等。另一方面,教务干事承担着向师生员工宣传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职责,把教学管理的文件、通知及其他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师生的职责。因此,协作与服务工作是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的职责。

1.3 协调与反馈工作

由于教学管理的许多环节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教学任务是在多个部门、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的,教务干事的工作岗位处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学信息交汇点的位置,也是各种教学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因此,教务干事在实际工作中,起着上情下达的作用,承担着协调与反馈各种教学管理关系的重任。

2 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的必备素质

在新形势下,教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的必备素质是做好教务干事的前提。教务干事必备的素质中,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意识、全心全意地服务是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的必备素质,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务干事的工作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最基层,从事具体的教学事务,工作量大,事务繁琐,时间要求严格,稍有疏忽就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学校的教学活动。因此,爱岗敬业、不辞劳苦对教务干事来说是一项基本要求。教务干事要时刻想到教学工作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为学校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立足点出发,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努力,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才能做好教务干事的工作。

2.2 认真负责的意识

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搞好教学管理的基本保证。新时期中学教务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性的特点要求教务干事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其中,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更是教务干事的大忙“季节”。如新学期课程的安排、教学计划的调整、教材的征订、任课通知书的下发、期末学生考试的安排等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只有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才能保证教务干事管理工作万无一失。

2.3 全心全意地服务

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教务干事的工作更是如此。在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组织、协调、管理的进程中,教务干事是连接系领导和师生的桥梁,是协调部门之间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务干事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教务干事要掌握符合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律,具备服务于师生的思想,全心全意地开展各项工作,满腔热情的为全校师生排忧解难,只有树立全心全意地服务意识,才能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3 提高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能力的策略

提高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能力的策略,可以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和建立奖励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的能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务干事在学校,特别是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加强对教务干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定期开展对教务干事的政治学习,提高教务干事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强化教务干事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加强对教务干事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增强教务干事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提高教务干事的工作热情和整体素质,使教务干事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2 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提高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能力,还须在提高教务干事业务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加强对教务干事业务水平的培训,有利于教务干事更好地进行教务管理工作。对学校而言,一方面对于在岗的教学干事,要鼓励其进入高等院校进修,使现有的教务干事不断优化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进而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高学历的专门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为学校教务干事管理队伍提供智力支持。对教务干事而言,教务干事应抓住学校提供的进修机会,准确地把握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3 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教务干事的岗位上,人才流失较大。学校领导对于教务干事工作应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其中,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是提高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奖励激励机制,主要可以在制定岗位评聘、津贴发放、职务晋升等制度时,适当向教务干事倾斜,通过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优秀的老师竞聘教务管理岗位,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保持教务干事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可以使教务干事更好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服务。

4 结语

总之,教务干事作为中学管理工作的一员,对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应适应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管理的需要,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业务技能水平,而且还应建立奖励激励机制,不断探索提高新时期中学教务干事能力的策略,提高整个教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只有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务干事的重要性,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进而使教务干事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刚,张军荣,张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实现教务管理工作新突破[J].卫生职业教育,2011(9):32-34.

[2]朱静,王凌燕.浅谈高校教务秘书工作中的执行力[J].科技信息,2010(36):393.

[3]景维斌.学分制下学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科技信息,2011(2):216.

[4]隋广岩.浅谈教务人员如何做好教务工作[J].现代交际,2011(3):190.

篇5:工会干事岗位职责

1、按工会章程协助基层工会做好会员发展工作,会员的会籍管理做到规范,名册、台账、文件资料及统计报表准确完善。

2、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条列,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热心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根据上级工会和公司党总支的要求,认真制定和实施公司工会的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和坚持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协助工会主席筹备一年一次的职代会或员代表大会,做好各类会议的会场布置和美化工作。

5、协助工会主席处理好日常电话、信件及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负责工会会议的通知。

6、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适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7、协助做好公司困难员工的节日慰问和家访工作。

篇6:政工干事岗位职责

2负责党总支召开的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包括参会人员的通知,会场的布置、记录、会议纪要的整理、归档等。

3负责党总支日常文件的处理,包括传达上级通知、文件精神等。4负责管理党总支公章,使用。

5协助党总支书记接待党员、干部政审的外调、来函工作,负责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办理及材料更新、归档工作。

6了解和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员队伍状况及分类、分布情况。7监督检查“三会一课”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

8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党员信息统计工作,负责党内报表统计。

9依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10负责领取党建学习材料和杂志并下发到各支部。

11协助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制定和落实党组织活动计划,开展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2负责落实发展党员规划和计划,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13负责党总支领导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质下降,放松世界观改造。消极怠工,不能及时安排落实份内工作,出现偏差。

2、党费收缴使用存在舞弊行为。

2、发展党员过程徇私情。

3、干部考核任用过程舞弊行为

未成行文的组织任命决定都应绝对保密2.严格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党委及工会公章。

不履行廉政建设责任,对自己及所属人员存在的问题不抓不管。

1.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世界观改造;增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意识。2.防止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3.杜绝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

1.严格执行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制度。按时足额上缴党费。2.按照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

3.在干部管理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督。

进一步细化、科学设置业务流程,规范办理程序,严格执行印信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管理到位保质保量完成部门工作。本部门做到风清气正。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

篇7:宣传干事岗位职责

2.对全校宣传工作制定整体规划。成立宣传小组,做好具体分工,并定期召开例会,布置、总结工作。

3.密切联系宣传小组成员,捕捉、跟踪各级组、科组、部门的活动,及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及时安排相关负责人张贴上级部门下发的宣传资料并定期回收存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与新闻媒体保持联系,做好沟通,保证学校党政重大事件和特色活动能得到及时宣传报道。

篇8: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1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和种类划分

1.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医疗服务是指由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集体及私人性质的诊所向农民提供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断及医疗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对农村一定范围内的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教育、环境卫生、医疗保障,降低农村居民群体的健康风险,确保农民获得最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

农村医疗服务具有一般医疗服务的共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诱导性医疗需求、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供方垄断。同时由于农村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医疗服务的特点。

其一,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从1998年-2003年的5年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却增长了11.8%,后者是前者的5倍[1]。2004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3.21:1。但是,医院看病收费标准却是没有城乡差别的,相对于农民的收入,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因病致贫的问题更突出。

其二,资源的可及性偏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拉大。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医疗服务的距离可及性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均大于城市,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显著,同时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的密集程度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其三,医疗服务需求不足。如图1, 由于农民医疗缺乏医疗保障,费用负担过重,资源的可及性偏低,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医疗需求受到抑制[1]。C和B交叉部分代表的有效需求低,而农民的医疗需要B更是远大于A,因此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村医疗有效需求不足。

1.1.2 农村医疗服务公共物品属性及种类划分。

根据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农村公共卫生、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农民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

农村公共卫生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典型的外部性,应由政府提供。农民基本医疗服务是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它属于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排他性比较小,但属于使用边际成本较高的拥挤性公共品,遵循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同时正的消费外部性要求政府应该对此类服务的提供进行补贴。农民非基本医疗服务是纯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

1.2 政府干预还是市场配置?

从世界范围行动实践来看,医疗保健已成为生存权的一部分,由公共财政支持医疗保健制度的运作。我国宪法也赋予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目标。

从公平方面看,无论是实行计划模式的英国,还是实行混合模式的德国、日本,都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即使是市场化的美国,也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来弥补其在公平性方面的不足。

纠正医疗市场的失灵也需要政府干预。当然政府干预也存在失灵的问题。李玲认为在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现实问题是医疗卫生公平性下降,效率也下降。作者认为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前抽象讨论依靠市场或政府并无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干预。虽然绝大部分医疗保健的消费具有外部性,但鉴于大部分医疗卫生服务的私人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干预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转型期政府的责任在于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健全公共物品供给的再分配职能,化解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对基本公共物品的需求,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责任在于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的重点是农村,具体包括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

2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理论依据和职责定位

2.1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依据

2.1.1 历史经验和医改教训。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不以营利为目的,突出“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形成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初级医疗保障机制,为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提供了初级的医疗卫生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医疗体制改革研究报告认为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商业化、市场化取向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题组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在没有保障公民基本医疗之前试图通过市场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造成:其一,医疗服务资源在层次布局上向高端服务集中,在地域布局上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广大农村地区则重新回到了“缺医少药”的状态;其二,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直接后果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破损和整体功能的丧失。

2.1.2 功能完善医疗网络是落实政府职责的基础和保证。

第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必须是多层次的、布局合理的,特别是终端的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网络的健全,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确保农民都能够得到及时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医疗需求。

第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首先,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各医疗机构必须定位清晰。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是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和提供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系统。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乡镇卫生院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职能,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主要承担由乡镇卫生院交给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健康档案建立、常见病初级诊治和转诊等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相关工作。其次,医疗管理系统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应尽量集中、统一,在基层,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更应该合一,从而建立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防治网络。再次,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各医疗机构必须从全面竞争走向协作,建立起三级转诊制度。最后,保持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动态适应性。随着农村疾病谱和农民医疗需求的变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及管理体制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政府要适应医疗服务提供者产权多元化下的管理渠道、方式和手段。江苏宿迁农村医疗改革直接“甩包袱”简单地一卖了之,破坏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正视农村和城镇的医疗需求的差异,大病和小病的差异,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异,在理顺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作用的基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第四,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解决非营利性医院的财政投入问题。

2.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职责

2.2.1 农村医疗网络的规划建设。

国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地市级人民政府据此制定当地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分析区域经济、人口情况、卫生事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现状对卫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预测,对主要卫生领域的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经费的配置做出规定。各区域政府要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和统一管理。规划还必须充分体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发展,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2.2.2 农村医疗网络的运行维护。

农村医疗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尽快完成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划归县级管理,加快纵向整合。另一方面,要实现由“办”向“管”,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过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卫生机构的卫生服务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患者利益,加强监管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市场的运行规律,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服务行业运行机制。

2.2.3 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分布、地域分布和专业分布,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和支持。为此应加大现有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吸引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服务,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建立稳定的农村医疗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长效机制。

3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和职责定位

3.1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3.1.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再分配的职能。医疗保障是指公民因患病负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社会或劳动者所在企业机构向其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包括商业保险,2003年城市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为55.2%,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也只有20.9%[1],差异明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也无法保证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承担着再分配的职能。再分配的是区域间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也是补历史的欠帐。

3.1.2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其一,农村医疗保障可以发挥“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其二,减轻农民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三,解决城乡的“二元”经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1.3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只能由政府主导解决。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制度变迁,需要集体行动,而且制度安排作为公共物品,“搭便车”便成为固有的问题,因此,由自发过程提供的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最佳供给,只有由垄断强制权力的国家作出安排,通过强制式的变迁,才能实现制度的“规模经济”。此外,纠正制度演变的路径依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分向城市倾斜,也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

3.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职责

3.2.1 农村医疗制度的目标规划。

第一,制定基本政策和发展规划。

首先合理界定“基本医疗”的水平、范围、项目和保障方式,低水平、高覆盖率起步。其次,同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降低制度的边际成本,提高制度的边际效力。

第二,把城乡居民纳入一个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衔接。

3.2.2 农村医疗制度的设计。

在设计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其他补充医疗保障方式,建立对基本医疗进行补充、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第一,确保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基础性的作用。政府作为主要筹资主体的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个重要突破,具有帕累托改善的意义,但不可避免地面临路径依赖的压力,因此必须在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条件渐次推进。目前定位于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需要过渡到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

第二,准确定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处理好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起最后“兜底”的防线作用,它与新型合作医疗在制度性质、保障对象、实施内容均不相同,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医疗救助制度必须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步推进,使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牵制。

第三,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的补充形式,可以满足农民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必须规定农民只有在参加基本医疗的前提下,才能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3.2.3 农村医疗制度实施

首先,协调一致,因地制宜,建立起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各方的良好配合、协调,而客观上存在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要求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和区别。在制度推进的初期政府要大力宣传,建立示范效应,在制度的稳定期要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监管。政府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筹资增长机制,减少财政支持的随意性,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形成农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稳定预期。

其次,及时纠正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建立起制度调整的反馈机制。任何政策、制度都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保持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及时修正实践与制度冲突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否则,制度的效力必然逐渐弱化,过早进入制度衰退期。必须明确试点基础上的全面推广的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在农村社会保障领域,最早推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个必须的环节[4]。

3.2.4 监管。

政府的监管是必须的,作为筹资主体之一的制度的提供者和需求方的农民具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具体包括基金的筹集、使用、补偿水平的确定,农民的监督才是农村医疗卫生的治本之策,增加农民群体的表达自己愿望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能力,才能维护自己的健康利益。当然农民必须以组织形式参与监督,组织化程度越高,监督成本越低。利用农民组织的共有规范建立委托制,实现农民与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委托与受托、服务生产与服务监督的相互制衡,真正实现“民办官助”。

4全面落实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

第一,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层次,增强制度的稳定性和规范化。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均是以行政法规和文件的形式实施的,在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上存在致命的缺陷。一方面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层次具有必然性,在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我国的渐进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过近几年的试点阶段后,已基本具备立法条件[5],另一方面以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明确各利益主体——农民、定点医院和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权利义务,对他们的行为形成刚性约束,可以减少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推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朝着稳定的、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二,建立农民、定点医院和政府的信任合作关系。

政府可置信的承诺是关键。在2003年的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之前曾有过两次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工作,但都由于投入太少和基层的应付性行为等原因而终于失败,极大地打击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引起的医院的诱导性医疗需求也破坏了农民与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恢复和重建农民的信心也是制度低成本实施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http://www.moh.gov.cn/newshtml/17221.htm.

[4]厉昌习,满广富,薛兴利.从个案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方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4):20.

篇9:医疗保健业的最佳岗位

1. 牙科保健

工作环境评分:54.55

压力水平:12.09

体力要求:42.5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8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8%(预计增加6.85万个岗位)

2.听觉病矫正专家

工作环境评分:53.13

压力水平:9.37

体力要求:47.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7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7%(预计增加4800个岗位)

3.职能治疗师

工作环境评分:54.13

压力水平:13.1

体力要求:46.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7.2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3%(预计增加3.64万个岗位)

4.物理治疗师

工作环境评分:59.13

压力水平:14

体力要求:53.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7.6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9%(预计增加7.74万个岗位)

5.验光师

工作环境评分:59.94

压力水平:16.52

体力要求:52.94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9.5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3%(预计增加1.13万个岗位)

6.药剂师

工作环境评分:65.29

压力水平:15.7

体力要求:53.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11.2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5%(预计增加6.97万个岗位)

7.医师助理

工作环境评分:72.8

压力水平:32.07

体力要求:46.8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8.6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0%(预计增加2.47万个岗位)

8.脊椎推拿师

工作环境评分:60.94

压力水平:13.5

体力要求:53.94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7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8%(预计增加1.49万个岗位)

9.全科医生

工作环境评分:81.5

压力水平:25.29

体力要求:58.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20.5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4%(预计增加16.83万个岗位)

10.注册护士

工作环境评分:65.75

压力水平:30.16

体力要求:47.7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5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6%(预计增加71.19万个岗位)

11.语言病理学家

工作环境评分:46.86

压力水平:12.91

体力要求:47.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7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3%(预计增加2.88万个岗位)

12.精神病专家

工作环境评分:80.5

压力水平:24.5

体力要求:59.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16.4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4%(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篇10:综合干事岗位职责

1.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完成好日常党务工作,当好领导参谋。

2.负责党务工作的汇报、总结、经验、推荐材料,负责领导会议记录。

3.在党支部书记的安排下,抓好员工思想政治、业务知识的学习。

4.组织好工会各项活动。

5.组织好共青团各项活动。

6.组织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以及开展“普法”教育。组织工作:

1.协助书记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

会,做好记录,上报活动小结。

2.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党员登记、发放、教育和管理工作。

3.做好组织费收缴清理工作,每年底进行一次清理检查。

4.按要求及时做好干部关系的接转及登记工作。

5.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根据发展规划,组织内查外调,把好质量关。

6.按要求完成组织科交办的任务。

政工组日常管理工作:

1.根据上级要求和党支部部署,起草、季度工作计划以及

双文明工作总结。

2.公司党办、行办的文函收发妥善保管,无丢失,及时完成上级交

办的任务。

纪检工作:

1.协助书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纪法规及各项条例。

2.按要求完成公司纪委交办的任务。

工会、女工工作:

1.按规定做好设备中心会员关系的接收、转出及登记工作。

2.督促各队准时、足额上缴会费。

3.协助工会主席组织员工开展劳动竞赛及技术创新活动。

4.组织员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5.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6.组织女工开展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活动,做好女工维权工作,关

心女工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

篇11:政教干事岗位职责

一、按照政教处的整体工作要求,协助班主任做好德育、学生纪律常规教育、学校卫生工作、班主任工作、班级及其学生的管理等工作。

二、检查督促各班实施好学校德育工作,协助班主任开好家长会等。

三、检查学生思想品德、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并且及时教育、处理相关问题。

四、协助主任做好对班级、学生的奖惩等常规工作,安排好班会和开好班主任会。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五、协助主任组织好班级及学生的各级评优工作和班主任对学生的操行评语工作,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建立学生档案等工作。

六、督促班级上交各种计划、总结和报表,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建档保管。

七、按学校要求认真起草、填写、上报各种文件、材料、数据、表册。

八、管理好对学生的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日常卫生、广播操等工作。组织好全校性的学生重大活动。

九、完成学校计划规定及本处室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切工作。

篇12:保卫干事岗位职责

1、在学校的领导下,负责全校安全保卫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对在校师生、人员进行“四防”、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落实安全措施,避免发生各类事故。

2、定期组织治保人员学习,通报情况,协助和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对重要部位要重点防范,及时消除隐患因素。

3、负责对偷盗、抢劫、敲诈、打架斗殴等违犯治安管理条例的案件的侦破,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职工的安全,保证校园内安定。负责处理学生违法违纪事件,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必须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情况通知相关班主任到场处理。

4、负责组织白天空挡时间的校园安全巡逻。负责安排节、假日值班,负责夜班检查,对值班人员要经常检查工作和进行教育。

5、建立健全保卫责任制,与学校有关责任人签定治安责任书。负责检查门卫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及门卫制度,负责门卫人员的安全教育和问题处理并及时汇报。

篇13:医疗干事岗位职责

摘 要 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真正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镇(社区)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 基层 岗位能力 需求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为此,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明确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卫生需求为导向,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逐步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推动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根据本地农村卫生需求,探索实践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工作,为做好此项改革试点工作,学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以江西省赣州市所辖十八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一线医师为调查对象,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以期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需求作进一步了解,为顺利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存在问题

1、基层卫生院有较大的发展,但卫生院之间发展不均衡。

本次走访调研的基层卫生院采用的是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从走访的整体情况来看,基层卫生院在近几年国家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机制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基层卫生院在医疗硬件、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上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各卫生院由于所处地域、人口数量各不相同,卫生院之间发展不均衡,边远乡镇和人口稀少的乡镇卫生院在发展上相对滞后。中心卫生院较一般卫生院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发展较好。

2、基层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難留住人才成突出问题。

基层卫生院虽然相对之前有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处农村远离城市,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环境和城市比起来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根据本次走访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务人员在参加工作后多数人不安于卫生院的工作环境,在考取执业资格证后多数人不愿意在基层卫生院服务。大多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是本地户籍的高年资医师,二是低年资或是刚参加工作的经验欠缺的年轻医师。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普遍且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成了当前卫生院的突出问题。

3、基层卫生人才紧缺,岗位能力要求全面。

基层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考虑到农村工作,而是直接到大城市等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部分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人多是学历较低的医学毕业生,该类人员在有一定经验和考取资格证后又多数流失。经过本次调研发现,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紧缺,远远没有达到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里的每千居民人口应配置1.2~1.5个医务人员的标准。基层卫生院科室分化不细,多数分科至一级科室,对医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全面,内外妇儿各科室的疾病诊疗常规基本要清楚,甚至要中西医兼顾。

4、基层卫生人才学历偏低、科研教学水平低,教学带教能力有待培养。

本次调研走访发现,现阶段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以专科学历和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极少。学历普遍偏低,医疗水平有限。在基层卫生院基本上没有科研活动,教学带教活动偏少,有少数有带教中专学生的带教经历,教学带教水平低,带教能力有待培养。

二、建议与对策

本次调研走访期间,各基层卫生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对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1、对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指导方针,多数调研对象认为现阶段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不高,在农村基层开展卫生服务工作还是应把医疗放在第一位,随着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提高后可以逐步把预防保健工作做在第一位。

2、大多数基层卫生院负责人提出现在的年轻医生比较浮躁,应该让医学生明白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培养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医学生的服务和奉献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处事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3、农村定向医学生实习期间可以适当安排部分时间到基层卫生院实习,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2~3个月为宜,其余时间建议安排到县医院实习,但不建议安排到三级医院实习,三级医院分科太细,短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科方向的技能,县医院实习更贴近农村实际情况。

4、公共卫生服务现在起步阶段,基层缺乏公共卫生专业方面的人才,希望能及时补充该专业的人才培养。

5、部分卫生院超声、影像等医技科室的高精设备在国家扶持下有很大的加强,但是没有技术人员,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基层卫生院希望能继续培养医技人才。

6、能否安排部分招生计划,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低学历在职在岗人员纳入招生对象,有利于留得住人才,同时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小结

我们将不断探索五年制乡镇(社区)本科定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融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真正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镇(社区)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03-114-13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RC-17)

参考文献:

[1]孙莉.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94-797.

[2]卢东民,张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5-127.

上一篇:集中培训交流发言稿下一篇: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