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2024-04-26

《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精选6篇)

篇1:《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攸政办发〔2010〕2号 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二月七日

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县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工作。第三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村(社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协助做好本区域本单位的殡葬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六条 对违反《殡葬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公民有权向民政、监察等部门检举、揭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章 火化与管理

第七条 在实行火化的行政区域,禁止土葬或者将应当火化的遗体运送到允许土葬的地区土葬。

本县行政区域内交通、医疗等事故、工矿和刑事案件中死亡人员的遗体应当实行火化。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社区居民死亡后应当火化。非火化区的公民在火化区死亡的,应当火化。

尊重少数民族的殡葬习俗,自愿改革殡葬习俗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涉。

宗教教职人员死亡后,可以按照宗教习俗安置、处理遗体,但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八条 火化殡仪馆的设施和设备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公民在本县死亡的应当在本县火化,因特殊原因需要将遗体运往外地的,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用殡葬专用车运送。

第九条 按照本办法必须火化的遗体,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或村民委员会(社区)出具死亡证明后火化。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在医院(含其他医疗机构,下同)死亡的,丧主凭医院出具死亡通知书,及时通知殡仪馆接运遗体,并办理手续后火化。

(二)因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者遗体,由法医鉴定后,通知丧主办理手续后火化。

(三)无名、无主遗体,由公安部门法医鉴定后,通知殡仪馆接运进行火化。

无死亡证明书或火化通知书的,殡仪馆不得办理火化手续。遗体火化后,殡仪馆应当出具火化证明书。

第十条 火化区内的医院应当加强医院太平间的管理,死亡者遗体运出医院太平间时,应当及时告知民政部门,防止将遗体运出非法土葬。

交通事故或其它事故中死亡的人员,公安部门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殡仪馆接运。

第十一条 遗体的接送业务原则上由殡仪馆承办,也可以由丧主自行运送遗体到殡仪馆。禁止殡仪馆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经营性的遗体运送等殡仪服务活动。

殡仪馆应当对运送遗体的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对运送生前患有甲类传染病或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遗体的车辆,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 死者有亲属的,亲属是丧事承办人;死者没有亲属的,其生前单位或者临终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是丧事承办人。

第十三条 殡仪馆应当根据同丧主约定的日期火化遗体。遗体在殡仪馆保存的期限一般不超过7日,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保存的,应当经县人民政府民政等有关部门批准。费用由申请人负责。

因患传染病死亡的,医院或者丧主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并依照传染病防治规定对遗体处理后火化。第十四条 殡仪馆应当严格遵守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殡仪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条件,确保服务质量,殡仪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实行规范,文明服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财物。

第十五条 按有关规定对应当发放丧葬费、抚恤费的,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凭殡仪馆出具的遗体火化证明办理。

第三章 骨灰处理与公墓管理

第十六条 骨灰可以由死者亲属保存,也可以寄存在骨灰堂,或者葬于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提倡不留骨灰或者骨灰深埋。

第十七条 经营性公墓一般以县为单位建设和管理,公益性公墓一般以村为单位建设和管理。

公墓的建立与管理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建造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

第十八条 严格控制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的墓穴占地面积。骨灰安葬墓地占地面积单人墓穴不得超过1平方米,双人或多人墓穴不得超过1.5平方米。

骨灰墓地使用年限不得超过20年,逾期继续使用的应当重新办理使用手续,逾期未办理手续的,作无主墓穴处理,禁止建造宗族墓地、永固性墓地、活人墓。

允许土葬的单人遗体的墓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多人的遗体合葬,每增加1人,可以增加用地2平方米。

第十九条 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应当建立在荒山荒地土地上。禁止在铁路、公路主干道、通航河道两侧、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耕地、风景名胜区、生态林区、住宅和自然保护区内新建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和其它坟墓。前项区域范围内已建立的坟墓,除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墓地外,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清理,通知墓主在规定时间内迁移深埋,不留坟头。

第二十条 公墓、农村村民公益性公墓以外不得新建坟墓。原有分散的坟墓应当有计划地迁至公墓、农村村民公益性公墓或平毁。

第四章 丧事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办理丧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污染环境。

第二十二条 城区、乡镇街道和居民住宅区公民死亡后,应当在县殡仪馆或者其他室内场所举行吊唁活动,并遵守市容、噪声、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的规定。

在城区、乡镇街道和居民住宅区办理丧事,禁止占道搭灵棚、设灵堂;禁止违规高音播放或吹奏哀乐;禁止在出殡沿途燃放鞭炮和抛撒冥纸、冥钞。

第五章 丧葬用品管理

第二十三条 制造、销售丧葬用品,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工商行政管理、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丧葬用品制造和销售的管理。制造和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民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实行火化的地区生产、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和出租龙杠等土葬用具。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将骨灰装棺土葬的,由县民政部门责令丧主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民政部门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丧主承担。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以外的地方建造坟墓、恢复和建造宗教墓地、建造永固性墓穴、活人墓的由县民政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强制平毁、迁移,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一)未经审批擅自开办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的;

(二)公墓内超面积建造墓穴或者超标准树立墓碑的。

第二十八条 在殡仪活动中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进行封建迷信活动或者破坏殡葬设施;从事非法经营性殡仪服务活动;倒卖炒卖、传销或变向传销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的,由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理。

第二十九条 阻碍民政、国土、林业、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除根据本办法给予处罚外,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在殡葬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的殡葬活动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0日起施行。由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主题词: 殡葬 办法 通知

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2月7日印发 民政

篇2:《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郧政发[2008] 1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郧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县政府2008年第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八年七月九日

郧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和《十堰市殡葬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本县境内火葬区和土葬区的殡葬管理。

第三条 县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四条 县殡葬管理坚持政府督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殡葬管理工作领导,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县民政部门负责全县殡葬管理工作,成立郧县殡葬管理稽查大队,具体查处各种殡葬违法行为。

县级国家机关、驻郧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村)委会和公民应遵守殡葬管理规定。

第六条 县直各相关部门应切实依法履行本部门在殡葬管理中的职责,齐抓共管,进一步推进殡葬管理工作。

县监察部门应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殡葬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查处。

县公安部门应对在丧事活动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辖区已故公民要及时注销户籍。

县建设部门应对影响城市市容和破坏园林绿地的丧事活动坚决予以制止。

环保部门应对丧事活动产生的噪声超标,坟茔污染水源和环境的殡葬行为进行制止或实施处罚。

国土资源部门应依法加强对各类墓地用地的审批监管,协同殡葬管理部门查处乱埋滥葬和非法买卖墓地、墓穴的行为。

县林业部门依法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查处乱占林地造墓等违法行为。

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县城内各医院太平间的管理,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做好尸体管理和接运工作,严禁尸源从太平间流入社会乱埋滥葬。

县工商部门应依法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经营行为,查处在火葬区内生产或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行为,取缔无证经营殡仪品销售人员经营资格。

县劳动、人事部门应按照各自管理的人员范围,严把丧葬费、抚恤金和遗属补助审批关,没有火化证明的,一律不予审批。

广电宣传部门应加强对殡葬政策的宣传,营造殡葬改革良好氛围。

第七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少数民族公民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火葬和土葬管理

第八条 火葬区与土葬区的划分,由县人民政府按规定程序报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本县已划定火葬区的范围是:城关镇辖区(不含原大堰乡)、原种场辖区;未划入火葬区的地方为土葬改

革区。

第九条 凡在火葬区死亡的人员,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遗体一律实行火葬;非火葬区人员死于火葬区的,应就地火化。

火化遗体凭公安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或无人认领的遗体,须经公安部门检验,出具证明后,方可火化。

禁止将火葬区内的遗体运往土葬区土葬;禁止将骨灰装入棺木再行土葬。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火葬区遗体土葬提供墓地、墓穴、车辆等各种便利条件。

第十一条 属火葬区公民死亡,遗体火化后应安葬于公墓内或存入骨灰堂。提倡不留骨灰或植树代墓等新葬法。

第十二条 土葬区应建立公墓埋葬遗体,未建土葬公墓的地方,遗体应埋入荒山瘠地;无荒山瘠地的,实行平地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三条 土葬改革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规范土葬行为。禁止在铁路、高速路、公路干线、江河、水库、风景区、文物保护区等500米以内修坟造墓。

第十四条 禁止利用烈士陵园、烈士墓地从事经营性的公墓销售业务,禁止恢复或新建专门的宗族墓地,禁止将已迁移或平毁的坟墓返迁或重建,禁止为活人造墓。

第十五条 土葬区内自愿实行火葬的,应予鼓励,他人不得干涉。

第三章 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管理

第十六条 公墓是安葬骨灰或遗体的经营性公共设施,农村公益性墓地是安葬本村死亡村民(骨灰)的公益设施。

第十七条 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节约土地、加强管理的原则。

第十八条 建设公墓,由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县人民政府和市民政部门审核同意、报省民政厅审查批准,并依法向县规划部门、县国土资源部门和县工商部门办理手续后,方可建设和经营。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县民政部门审查批准、报市民政部门备案;郧县经济开发区、郧阳民营工业园区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可由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提出申请,报县民政部门审查批准,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农村公益性墓地所用土地,依法向县国土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 农村公益性墓地应建在荒山瘠地,搞好绿化,不准占用耕地,倡导平地深埋,以树代墓,不留坟头和不留碑志。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应设置“××村(组)公益性公墓”标志。

第二十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不得安葬本辖区以外的死亡公民,更不得从事经营。

第二十一条 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耕地、林地、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居民居住稠密区、企事业单位附近区域内建造坟墓。

上述区域内现有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由当地人民政府限期迁移或深埋,不留坟头;对于暂时难以迁移或平毁的坟墓,由当地人民政府采取绿化的方式进行覆盖。

第四章 殡葬服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殡葬工作规划和殡葬需要制定建设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殡仪服务站等殡葬设施数量、布局规划。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第二十五条 火化机、运尸冷藏柜等殡葬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禁止制造、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

第二十六条 殡葬事业单位是实施殡葬改革和殡葬服务的单位,包括殡仪馆、火葬场、殡葬服务站、骨灰堂和公墓管理单位。

第二十七条 殡葬服务单位应建立和完善适合本行业的经营机制,改善服务设施和条件,开展殡葬系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八条 殡葬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业务素质,严守职业道德。

禁止以任何借口刁难丧户,禁止向丧户索取财物。

第五章 丧事活动和丧葬用品管理

第二十九条 办理丧事活动,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办理丧葬事宜应遵循文明节俭的原则,禁止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十条 在火葬区内,吊唁活动应在殡仪馆内举行;禁止非殡葬单位从事遗体整容、冷藏、骨灰存放和办理悼念、吊唁仪式等经营活动。

第三十一条 禁止在城区和人口居住稠密区抛散祭品,擂鼓鸣号;禁止以车队运尸(骨灰)游街或临街搭棚祭吊;禁止上坟祭祀时使用火烛。

第三十二条 从事销售丧葬用品(包括寿衣、花圈、存放骨灰的器具、棺木、黑纱、墓葬用的石碑石料,遗体冷藏柜等)的单位或个人,须经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后方能经营。

各乡镇、县民政部门应加强对丧葬用品的生产、销售的管理,协同有关部门搞好综合治理,县民政部门会同县规划、公安、工商等部门对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厂店、摊点进行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无证经营行为。

第三十三条 火葬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

第三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 火葬区内私自土葬以及将遗体从火葬区运到土葬改革区土葬,或者将骨灰装入棺木再行土葬的,由县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强制火葬或平毁坟墓;强制起葬费用由直接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六条 对在耕地(包括自留地和承包地)或宜林山林建设以及出租、转让、买卖墓穴或者经营墓地的,由县民政部门责令限期迁移或平毁坟茔,同时按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15元的标准处以罚款;有非法所得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建造坟墓的,责令限期迁移或平毁坟茔,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各乡镇人民政府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限期迁移、深理或绿化覆盖现有坟墓的,由县监察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墓地等殡葬设施的,由县民政部门会同县建设、国土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非法经营墓穴、墓地的,由县民政部门责令限期迁移或平毁坟墓,有非法所得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罚款数额最多不超过3万元。

第四十条 擅自从事丧葬业务,或在火葬区内生产和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的,由县民政部门会同县工商部门处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借办理丧事进行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县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由县监察部门责令追赔,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殡仪服务人员和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由县监察部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制裁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未切实履行殡葬管理职责的,由县监察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

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县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篇3:《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一、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及其特点

“殡葬单位业务档案 (以下简称‘殡葬档案’) 是指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 在提供遗体火化、遗体安葬、骨灰安放 (葬) 等殡葬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是2011年5月1日由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明确指明的定义。

殡葬档案的特点:殡葬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殡葬档案有其自己的特点。 (一) 殡葬档案的时间性。按照编年顺序进行收集和归档, 这是殡葬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严谨的顺序, 更能体现出殡葬管理与殡葬服务发展的规律性, 从而能够更好地履行殡葬档案的服务职能和借鉴作用。 (二) 殡葬档案的独立性。殡葬档案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殡葬服务对象的不同上。由于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殡葬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一事一记或一户一记的原则。例如:公墓实行一墓一档;骨灰寄存处实行一盒一档;火化工作实行一尸一档等。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体现殡葬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三) 殡葬档案的服务性。殡葬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直接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它通过提供殡葬档案信息形式, 实现和体现其服务目的。

二、殡葬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工作职责

(一) 管理体制。

《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殡葬档案工作纳入殡葬管理和民政档案工作中, 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殡葬档案工作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二) 工作职责。《办法》第四条规定:“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档案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建立健全本单位殡葬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殡葬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2、明确负责殡葬档案工作机构和人员, 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殡葬档案;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确保殡葬档案的安全保管;4、提供殡葬档案查阅服务, 依据档案出具有关证明。

三、健全各项制度, 理顺管理程序

(一) 制定按月核对制度。

每月业务组长将各楼层、各寄存室的寄存信息打印成册, 发放到基层管理员手中, 由管理员逐个楼层、寄存室、架位核对在架信息。由于实现了微机化操作, 每次核对仅用很少时间就能完成, 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也大大降低了寄存差错率。 (二) 制定严格的凭证祭扫和补办寄存证手续制度, 要求丧主提供原登记在册的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 弥补了丧主利用制度缺陷, 也基本杜绝了骨灰盒随便丢失的事件发生。

四、殡葬档案的作用

(一) 提供死亡证明, 解决公民切身利益问题。

殡仪馆的业务档案主要以死亡证档案为主, 在建立死亡证档案过程中, 档案人员经常需要与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加强联系, 辅助他们做好第一手材料的收集, 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档案收集完整了, 整理、归档的工作也不能忽视, 为了做好死亡证的归档, 档案人员要打印逝世者目录清单, 并进行仔细核对, 有些年久破损的档案还要进行修补。随着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证据的作用在执行政策、法规过程中越来越凸显, 居民死亡证是每位逝去居民最后一张信息凭证, 纸片虽小, 但却事关重大。人们在办理公证、出国、财产继承、事故处理、保险理赔、工伤理赔、股票过户、房子动迁等过程中都需要提供相关逝者的居民死亡证。以上海市为例, 各殡仪馆为了方便市民, 十多年来义务为居民查询死亡证, 据不完全统计, 殡仪馆2004年接待查阅人次112次, 2005年114次, 2006年160次, 2007年106次。

(二) 公墓档案为公民祭扫、维护丧家权益提供了便利条件。

公墓档案在为民服务中经常发挥作用, 如在一年一度的清明、冬至以及市民自选的祭扫日时, 大量人群涌向各公墓, 为故去的亲朋好友扫墓, 其中总有人忘记了所祭扫的故人骨灰安置的墓址 (或寄存、壁葬的格位号码) , 以至于到了公墓却寻找不着, 在焦急和匆忙之中, 他们找到公墓业务室, 所幸只需报出亡者姓名或当时办理骨灰安放申请人的姓名, 不出几分钟, 就能拿到业务员为他们抄写的骨灰安放具体位置, 使得他们能够如愿以偿地完成祭扫的心愿。市民来公墓祭扫, 希望把交付墓穴管理费等事项一并办理, 如忘带墓穴证 (骨灰寄存证) 也没关系, 这同样可以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查询到所交管理费的起止日期、金额, 一次性顺利解决按时缴管理费等事项。

五、殡葬档案的实体管理

(一) 收集与归档。

1、各级民政部门档案工作机构负责全面、系统收集、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归档;2、建立健全殡葬档案的归档制度。 (1) 明确归档范围。《办法》第五条规定:遗体火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文件材料应当归档: (详见《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2) 明确归档要求。《办法》第八条明确要求: (详见《办法》第八条) (3) 明确归档时间。《办法》第八条要求:“殡葬文件材料应当在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整理归档。”

(二) 整理与编目。

1、分类。《办法》第九条:“归档的殡葬文件材料按照类别———年度进行整理。”殡葬档案的类别分为遗体火化、遗体安葬和骨灰安放 (葬) 三类。2、立卷。按照《办法》第十条规定, 以一个被火化的死者为单位进行整理, 一个被火化的死者一卷;遗体安葬材料和骨灰安放 (葬) 以墓穴 (格位) 为单位整理, 一个墓穴 (格位) 一卷。3、排列。按《办法》第九条三大类先后进行案卷排列, 各类案卷《办法》第十条 (二) 要求, 各类案卷按照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卷内文件分别按照《办法》第五、六、七条规定的顺序排列。4、盖归档章。《办法》第十条 (四) 要求“在每卷档案内首页上端的空白处 (或者档案封套和档案袋的封面) 加盖归档章并填写有关内容。”5、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办法》第十条 (五) 要求:“每一卷殡葬档案编制卷内文件目录, 置于卷内首页之前;填写卷内备考表, 置于卷末。”6、装盒并填写封面。《办法》第十条 (七) 要求:“按室编卷号的顺序将每卷档案一次装入档案盒, 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的项目。”7、编制殡葬档案目录。按《办法》第十条 (八) (九) 要求:“按类别分别编制殡葬档案目录”, 加封面装订成册, 一式三份, 并编制目录号。

(三) 鉴定、移交与销毁。

1、保管期限:按《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的保管期限为50年”, “遗体安葬档案和骨灰安放 (葬) 档案的保管期限为自初次签订安放 (葬) 合同之日起至续签的最后一份安放 (葬) 合同或者协议终止后20年。”2、移交:按《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在殡葬服务单位保管20年后向相关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3、销毁:按照《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保管期限届满后对其进行鉴定, 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延长保管期限直至永久, 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遗体安葬档案和骨灰安放 (葬) 档案的保管期限届满后,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对其进行鉴定, 有继续保存价值的移交到相关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至永久, 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对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当建立销毁清册, 载明销毁档案的时间、种类和数量, 确保应当销毁的档案没有漏销和流失。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清册和殡葬档案目录永久保存。 (详见《办法》第十五条)

(四) 利用。

1、利用范围:《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殡葬档案主要供殡葬服务单位使用。 (1) 火化证明或者安放 (葬) 证明的持有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可以利用相关的殡葬档案。 (2)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因公需要, 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利用殡葬档案。 (3) 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利用与其承办的法律事务有关的殡葬档案。2、利用方式。按照《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殡葬档案不得外借, 仅限于当场查阅。为出具相关证明复印殡葬档案的, 需加盖档案保管部门的印章方为有效。严禁对所查阅的殡葬档案进行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

六、提升殡葬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新时期, 殡葬工作从“注重成果”向“注重民生”方向转变, 把“提高服务质量, 减轻丧家负担”视为全部殡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适应这种变化, 殡葬档案工作也要体现“四个转变”。

(一) 档案工作地位从“二线信息提供者”向“一线信息服务者”转变, 以往殡葬档案工作只是被动的信息提供, 充当殡葬改革的“旁观者”。按照殡葬改革的总体要求, 殡葬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殡葬档案工作地位前移, 成为推进殡葬改革的“生力军”。

(二) 从“唱独角戏”向“联合作战”转变。地位发生变化, 角色也相应改变。殡葬档案在行业内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因此, 档案工作要敢于出头,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科学整合各项信息资源, 实现各方共赢。

(三) 档案工作内涵以“单纯保管型”为主向“综合服务型”转变。以往档案工作偏重于资料收集“, 缺啥补啥”。档案使用时“干啥用啥”, 缺乏广泛性。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推广, 殡葬档案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体现, 在实施殡葬发展战略、殡葬事务公开、殡葬信息查询等方面体现出全体覆盖、适度普惠、均等服务的性质。

篇4:《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0月26日,辽宁省“五侨”召开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副主任王向民、副省长李佳、省侨联主席卢育波、省人大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丁佳仁、省侨办主任崔德胜、省政协台港澳侨委副主任初正坤、省致公党副主委郭成友及省直有关部门、各市侨办、各市侨联、侨界知名人士、归侨侨眷代表出席了新闻发布会,省侨办副主任赵建国主持了会议。

省侨办主任崔德胜在讲话中说,《实施办法》的出台,是我国侨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侨务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颁布施行,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关心爱护。新《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使《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各项规定得以有效运用、实施,这对于具体做好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合法权益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促进华侨华人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德胜主任对侨法制定及修订的简要过程、《实施办法》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对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办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李佳副省长就贯彻溶实《实施办法》提出如下要求:(1)要充分认识到海外侨胞在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贯彻落实《实施办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要树立“大侨务”的观念,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个的作用。(3)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办法》,切实营造出依法护侨的良好氛围。(艾迅)

丹东市“五侨”召开学习《实施办法》座谈会

9月20日,丹东市侨办、市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致公党、市侨联联合召开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座谈会,35家涉侨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共同学习了《实施办法》,并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发表了意见。市人大副主任姜宝罗和副市长于怀乐先后就侨务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和涉侨部门通力合作,依法保护华侨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为丹东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服好务等方面讲了话。(焦石)

石汉基向辽阳市图书馆捐赠图书

篇5:《攸县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2016年7月29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服务,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

革命烈士,少数民族,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华侨和外国人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应当坚持实行火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文明节俭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包括殡葬改革发展目标,火葬场、殡仪馆、殡仪服务站、公墓、骨灰堂等殡葬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节地生态安葬的规划、建设、服务和管理,基本殡葬服务保障,殡葬市场的发展以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殡葬管理机构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工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林业绿化、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城管(综合执法)、交通运输、民族宗教、侨务、水务管理和文化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殡葬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殡葬行业协会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维护行业、会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殡葬行业服务水平,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第七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殡葬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

第二章

殡葬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林业绿化、水务管理等部门,根据本市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人口、土地、交通、环境等因素,制定本市殡葬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九条 设立殡葬设施,应当符合本市殡葬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并且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以外的企业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和村(居)民委员会在征得周边居民同意后,可以利用空闲场地设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营利性治丧活动场所,为单位职工、辖区居民提供集中治丧服务。设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营利性治丧活动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公墓包括城镇公益性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

禁止擅自将公益性公墓改变为经营性公墓。

第十一条 城镇公益性公墓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节地生态安葬和小型化墓穴服务。小型化墓穴的用地不超过墓区面积的40%,每个墓穴的占地面积不超过0.6平方米。

城镇公益性公墓的收费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所收费用应当用于公墓建设维护管理。

本条所称的节地生态安葬,是指采用不占或者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海(江、河)葬、深埋、撒散、格位存放等。

第十二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规划划定,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为本乡(镇)、村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村(居)民小组开展管理和服务。

农村公益性公墓免费向村民提供墓地,由村民自主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或者自行修建墓穴安葬。自行修建的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

农村公益性公墓不得提供给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使用。

第十三条 经营性公墓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资建设,为居民提供骨灰安葬个性化服务。

经营性公墓中用于节地生态安葬的用地应当不少于墓区面积的15%,绿化面积不少于墓园面积的40%。

预售(租)经营性公墓墓位(包括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应当实行实名制。不得出售(租)超面积墓穴,不得炒买炒卖墓位 。

鼓励经营性公墓建设占地面积小于国家规定标准或者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的节地生态型墓位。

第十四条 经营性公墓的经营单位应当从墓位销售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资金作为墓地管理费。墓地管理费实行专账管理,专项用于公墓维护和管理,并且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

第十五条 因建设需要迁移坟墓的,由建设单位纳入征地补偿方案,承担迁移补偿费用 ,并且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在本市主要媒体刊发迁坟启事并且在当地张贴迁坟公告,通知墓主在60日内选定迁移补偿方式,认领处理;

(二)对超过公告期无人认领或者不办理迁坟手续的.,由建设单位绘图、摄影摄像、编号入册后起葬,土葬遗体予以火化,骨灰交殡葬服务单位寄存,两年后仍无人认领或者不办理相关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告后,按照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安葬。

第三章

遗体、骨灰的处理

第十六条 死者有亲属的,亲属是丧事承办人;没有亲属的,死者生前单位或者临终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是丧事承办人。

按照前款规定无法确定丧事承办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遗体。

第十七条 在本市死亡的人员,遗体应当实行火化,但捐献遗体的除外。遗体火化,丧事承办人应当按照规定提交死亡证明。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遗体接运、火化服务由火葬场或者具有遗体火化功能的殡仪馆提供。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从事遗体接运、火化服务。

火葬场或者有遗体火化功能的殡仪馆接到遗体接运通知后,应当按照约定时间接运遗体。

第十八条 在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协助丧事承办人及时通知火葬场或者具有遗体火化功能的殡仪馆接运遗体。患有甲类及其他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死亡后,由卫生防疫部门通知火葬场或者有遗体火化功能的殡仪馆及时火化。

第十九条 运送遗体的殡仪车辆,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识别标志,并且由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确保卫生,防止污染环境。

运送遗体的殡仪车辆在城市市区内通行不受时间限制。

第二十条 正常死亡人员遗体移至殡仪馆后,应当及时火化,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

非正常死亡人员遗体需要保存在殡仪馆的,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0日。确需延期保存的,由申请人到殡仪馆办理延期保存手续,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对超过存放期限,无正当理由拒不火化的遗体,由殡仪馆公告60日后,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DNA采样,交火葬场火化。

第二十一条 遗体火化后骨灰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一)安葬在公墓;

(二)节地生态安葬;

(三)自行存放;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遗体火化后,骨灰在殡仪馆存放超过1年无人领取或者无人办理存放手续的,由殡仪馆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告后,按照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安葬。

殡葬管理机构应当对遗体火化后骨灰处置进行跟踪管理,禁止骨灰装棺埋葬、乱埋乱葬。

第四章

丧事活动和殡葬服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丧事承办人应当文明治丧,治丧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办理丧事不得占用道路(含人行道)、居民住宅小区或者公共场所搭设灵棚;不得抛撒纸钱或者其他杂物污染环境、影响市容;不得妨碍他人工作和生活。

第二十三条 经营殡葬设备、丧葬用品,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

禁止在下列区域设置殡葬设备、丧葬用品销售点:

(一)城市主干道两侧;

(二)居民住宅小区;

(三)机场、火车站 、客运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枢纽;

(四)风景名胜区、公园、城市景观设施和旅游景点;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会同殡葬行业协会定期对殡葬服务单位的运营秩序、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开展行业评价,并且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将服务项目、流程、规范、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惠民政策和举报电话等内容予以公布。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与丧事承办人签订殡仪服务协议。签订协议前,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将殡葬基本服务项目、选择性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收费标准等明确告知丧事承办人。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公共服务数据平台,与殡葬服务单位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为公众提供治丧信息服务。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建立殡葬档案,对在提供遗体火化、遗体安葬、骨灰安放(葬)等殡葬服务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进行规范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保障机制,将惠民殡葬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惠民殡葬的项目、标准、范围、流程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在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和殡葬服务场所等公示。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保证惠民殡葬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以惠民殡葬设备、设施损坏等为理由,拒绝向丧事承办人提供惠民殡葬服务或者巧立名目,误导、强迫丧事承办人接受选择性服务。

第二十八条 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和环保殡葬用品奖补制度。对丧事承办人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处置骨灰,以及生产者、销售者、殡葬服务单位或者丧事承办人带头推行无毒、可降解环保殡葬用品的,应当给予奖励或者补贴。

奖励、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且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擅自将公益性公墓改变为经营性公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修建的墓穴占地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将农村公益性公墓提供给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使用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经营性公墓的经营单位不按照规定比例安排节地生态安葬用地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每一墓位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经营性公墓的经营单位出售(租)超面积墓穴,或者炒买炒卖墓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墓地管理费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从事遗体接运、火化服务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无故未按照约定时间接运遗体超过2小时的,由民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将骨灰装棺埋葬、乱埋乱葬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民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占用道路(含人行道)、居民住宅小区或者公共场所搭设灵棚,抛撒纸钱或者其他杂物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或者办理丧事妨碍他人工作和生活的,由城管(综合执法)、环境保护、公安、民政、民族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且不得享受本市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减免。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经营殡葬设备、丧葬用品未办理工商登记,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或者在禁止区域设置殡葬设备、丧葬用品销售点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殡葬服务单位拒绝向丧事承办人提供惠民殡葬服务或者巧立名目,误导、强迫丧事承办人接受选择性服务的,由民政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且责令退还丧事承办人接受选择性服务而多收取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殡葬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篇6:省贯彻巡视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巡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党内监督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省委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

省辖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党委实行巡察制度,建立专职巡察机构。巡察是巡视监督向市县的延伸。

巡视、巡察机构负责对同级党委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巡察监督,形成全省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上下一盘棋的巡视工作网络格局。

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巡察工作的主体责任。

第三条

巡视、巡察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化政治巡视,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着力发现问题,发挥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四条

巡视、巡察工作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问题导向、纪挺法前;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

巡视、巡察工作机构设立

第五条

省委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省巡视工作。接受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向省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县党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所辖区域的巡察工作。接受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六条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省委巡视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县党委巡察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设在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七条

省委设立若干巡视组,承担巡视任务。巡视组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县党委设立若干巡察组,承担巡察任务。巡察组向同级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节

巡视、巡察机构职责

第八条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贯彻中央、省委和同级党委有关决议、决定;

(二)研究提出巡视、巡察工作规划、计划和阶段任务安排;

(三)听取巡视、巡察工作汇报,审定巡视、巡察反馈意见;

(四)研究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分类处置,提出问题整改及问题线索移交办理的意见和建议;

(五)向同级党委常委会和“五人小组”报告巡视、巡察工作情况;

(六)对巡视组、巡察组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七)研究处理巡视、巡察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市县党委巡察工作的领导,加强综合统筹,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分类实施。

省辖市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党委巡察工作的领导。

第九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的职责是:

(一)向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传达贯彻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二)统筹、协调、指导同级党委巡视组、巡察组开展工作;

(三)承担政策研究、制度建设、服务保障等工作;

(四)对派出巡视、巡察组的党组织和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以及巡视、巡察移交的事项进行督查、督办;

(五)配合有关部门对巡视、巡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监督和管理;

(六)负责巡视、巡察宣传和信息管理工作;

(七)办理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节

巡视、巡察机构工作人员

第十条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成员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同级党委组织部和同级党委巡视办、巡察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组织实施巡视、巡察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第十一条

省委巡视办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为省委工作部门正职,副主任为省委工作部门副职。

市县党委巡察办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正职,副主任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副职。

第十二条

省委巡视组设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由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视工作需要一次一授权。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厅级领导干部担任。

市县党委巡察组设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由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察工作需要一次一授权。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与同级党委工作部门领导职级相同的领导干部担任。

第十三条

巡视组、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是落实巡视、巡察监督责任的第一人。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

省委巡视机构设厅级、处级巡视专员和其他职位。巡视专员为领导职务。

市县党委巡察机构设置相应级别的巡察专员和其他职位。

第十五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四)熟悉党务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沟通协调、文字综合等能力;

(五)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

选配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标准条件,对不适合从事巡视、巡察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第十七条

根据巡视、巡察工作需要,可以借调、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巡视、巡察工作。借调、抽调人员在巡视、巡察期间由同级党委巡视办、巡察办和所在巡视组、巡察组共同负责管理并对工作表现作出鉴定。

建立巡视、巡察人才库。根据工作需要,每轮巡视、巡察前从巡视、巡察人才库中抽选人员参加巡视、巡察工作。多渠道选配熟悉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检察、信访、财政监督、公安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充实人才库。全省巡视、巡察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第十八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由编制所在单位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第十九条

巡视、巡察机构应建立党的组织。巡视办、巡察办负责同志兼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巡视、巡察期间,巡视组、巡察组成立党支部,巡视组、巡察组组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巡视、巡察机构应当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以问题发现率、问题线索成案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提拔使用巡视、巡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巡视、巡察干部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对所在巡视组、巡察组实施问责。

第二十一条

充分发挥巡视、巡察机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作用。

第三章

巡视、巡察范围和内容 第一节

巡视、巡察对象和范围

第二十二条

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和范围是:

(一)省辖市、县(市、区)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

(二)省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省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省委要求巡视的其他单位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三条

省辖市党委巡察组的巡察对象和范围是:

(一)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巡察的县(市、区)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其他县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

(二)市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市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省辖市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党委巡察对象范围主要是:

(一)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成员;

(二)县(市、区)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县(市、区)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派出机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县(市、区)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行政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五)县(市、区)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五条

省市县党委每届任期内,对规定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视、巡察至少开展1次。

第二节

巡视、巡察内容

第二十六条

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对巡视、巡察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其他党内法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

(二)违反廉洁纪律,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

(三)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以及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等问题;

(四)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

(五)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党委巡察组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基层党的建设缺失、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突出问题;

(二)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问题;

(三)在救济、补助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

(四)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

(五)执法不公,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等问题;

(六)侵占集体财务、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

(七)县(市、区)党委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八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区、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巡察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巡察。

第四章

工作方式和权限 第一节

巡视、巡察工作方式

第二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一)听取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的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

(二)与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

(三)受理反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

(四)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五)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

(六)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七)召开座谈会;

(八)列席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有关会议;

(九)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

(十)以适当方式到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下属地方、单位或者部门了解情况;

(十一)开展专项检查;

(十二)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十三)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

巡视组、巡察组采取上述第(四)、(五)、(十一)和

(十二)项方式开展监督,应提出书面申请,由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按规定报批后,提请有关部门按程序协助办理。

第二节

巡视、巡察工作权限

第三十条

巡视、巡察期间,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巡察组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一条

巡视组、巡察组依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不对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作个人表态。

第三十二条

巡视组、巡察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巡视、巡察工作中发现的下列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一)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同级党委管理的其他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

(二)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影响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

(四)巡视、巡察工作人员违反党的纪律,特别是严重违反巡视、巡察工作纪律等问题;

(五)巡视组、巡察组认为应当及时报告的其他事项。

特殊情况下,省委巡视组可以直接向省委书记报告;市县党委巡察组可以直接向本级党委书记报告,或向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十三条

巡视、巡察期间,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巡察组可以将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政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一节

巡视、巡察准备

第三十四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每年初提出巡视、巡察工作建议方案,确定巡视、巡察的对象、批次和时间安排,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同级党委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开展巡视、巡察前,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了解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情况。

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及其他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十六条

巡视组、巡察组结合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历史文化特点、社会反映热点和行业廉政(廉洁)风险点,对收集和了解到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制订工作方案。

第三十七条

巡视组、巡察组建立组务会制度,巡视、巡察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经组务会研究决定。

巡视组、巡察组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在组长、副组长领导下负责与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和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协调相关事宜,配合组长、副组长做好日常工作。

第三十八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协助巡视组、巡察组与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沟通联络,筹备工作动员会,协调做好后勤保障等进驻准备工作。

第二节

开展巡视、巡察了解

第三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进驻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后,应当及时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通报巡视、巡察任务及明确有关规定要求。

第四十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要按规定以印发党内文件等形式通报巡视、巡察有关情况。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内部网络等渠道公布巡视组、巡察组进驻消息和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第四十一条

巡视组、巡察组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权限,开展巡视、巡察了解工作。

巡视组、巡察组对反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和线索,可以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节

报告巡视、巡察情况

第四十二条

巡视、巡察了解工作结束后,巡视组、巡察组应当形成巡视、巡察报告,如实报告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第四十三条

建立组办会商巡视、巡察报告机制。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及时与巡视组、巡察组对接,对巡视、巡察报告的政治定位、专项问题的精准度和深度、提出意见建议的可行性进行会商。

第四十四条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听取巡视组、巡察组的巡视、巡察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派出巡视、巡察组的党组织决定。

第四十五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应当及时召开“五人小组”会议,听取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每轮巡视、巡察情况汇报,对巡视、巡察成果运用提出具体要求。

第四节

反馈巡视、巡察意见

第四十六条

经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同意后,巡视组、巡察组应当及时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反馈相关巡视、巡察情况,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第四十七条

反馈相关巡视、巡察情况要分层次进行,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时,除涉及本人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原则上都要反馈,督促其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向领导班子反馈时,要对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提出明确要求。

第四十八条

根据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将巡视、巡察的有关情况通报同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及其职能部门。

第五节

移交巡视、巡察问题和线索

第四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要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分类,做到对象准确、内容完整、材料完备、手续齐全。属于巡视、巡察范围受理内的问题,填写相关表格,建立台账,移交同级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不属于巡视、巡察职责范围内的信访等问题,在转有关部门处理时,逐件登记并履行签收手续,移交目录要留底备查。

第五十条

对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作出分类处置的决定后,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移交:

(一)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

(二)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移交有关组织部门;

(三)其他问题移交相关单位。

第五十一条

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收到巡视、巡察移交的问题或者线索后,应当优先办理,及时研究提出谈话函询、初核、立案、暂存、了结或者组织处理等意见,并于3个月内将办理情况反馈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

第五十二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应当把巡视、巡察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巡视、巡察期间,被巡视、巡察单位的领导班子原则上不作调整。特殊情况,应当听取巡视组、巡察组的意见。

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纪律审查或组织部门考核调整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使用时,若涉及到已巡视、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听取相关巡视组、巡察组的意见。

第六节

巡视、巡察整改和督查

第五十三条

被巡视、巡察单位党组织收到巡视组、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应当认真整改落实,并于2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报送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巡视组、巡察组负责审核整改报告和公开的整改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在收到1周内应明确提出。

第五十四条

被巡视、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应签字背书,对整改情况报告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五十五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会同巡视组、巡察组采取以下方式,了解和督促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并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一)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和巡视组、巡察组与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同步建立整改台账,定期对照检查,办结销账;

(二)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会同巡视组、巡察组采取适当方式对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三)对巡视、巡察整改落实工作不力、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地区(单位)以专项巡视的方式开展“回头看”,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可以直接听取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有关整改情况的汇报。建立巡察发现属上级管理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上报制度、巡察移交问题和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第五十六条

巡视、巡察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

第五十七条

巡视、巡察工作资料应当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第六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五十八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和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切实加强对巡视、巡察工作的领导。对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开展巡视、巡察监督工作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的;

(二)不重视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特别是对巡视、巡察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压案不查的;

(三)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届内无特殊原因未完成巡视、巡察全覆盖任务的;

(四)对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九条

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信访等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如实向巡视组、巡察组介绍情况,瞒报真实情况、数据的,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数据,影响巡视、巡察工作正常开展的;

(二)对巡视组、巡察组提请予以协助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或者故意拖延,影响巡视组、巡察组对有关问题深入了解的;

(三)对巡视、巡察移交的问题和线索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的,或者研究办理无故拖延的,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不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的情形。

第六十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的;

(二)不如实报告巡视、巡察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

(三)泄露、扩散巡视、巡察工作秘密的;

(四)工作中超越权限,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利用巡视、巡察工作的便利谋取私利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有违反巡视、巡察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一条

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视、巡察监督,积极配合巡视组、巡察组开展工作。

党员有义务向巡视组、巡察组如实反映情况。

第六十二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该地区(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隐瞒不报,或者故意向巡视组、巡察组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拒绝或者不按照要求向巡视组、巡察组提供相关文件材料的;

(三)指使、强令有关单位或人员干扰、阻挠巡视、巡察工作,或者诬告、陷害他人的;

(四)对巡视组、巡察组的反馈意见,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存在的问题,或者不按照要求整改的;

(五)提交的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内容不实,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拒绝对整改报告真实性签字背书进行承诺的;

(六)对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打击、报复、陷害的;

(七)其他干扰巡视、巡察工作的情形。

第六十三条

巡视办、巡察办履行综合协调、沟通衔接、督促整改等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十四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干部群众发现巡视、巡察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六十条

所列行为的,可以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巡视办、巡察办反映,也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直接向有关部门、组织反映。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委负责解释,具体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巡视办承担。

第六十六条

上一篇:企业新营销下一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