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学生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2022-09-12

1 引言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往往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比如: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等, 再结合现代各种媒体对教育的多方面宣传, 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欲望。所以, 教师若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诉求, 恰当地进行教育, 就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教师的授课行为本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通过各种行为进行的一场心理交流情感的过程, 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得以逐渐地形成和稳定地发展。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人教师, 是否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 对于是否成功地开展和指导这个心理交流, 是核心因素。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当下,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将心理学专业知识融入进教学里,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校教育科学化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联系教学实际, 对怎样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 以认知学生心理特点为抓手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提升教、学质量, 需要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 首先要做的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不会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 也才能做到目标明确。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 我们就会知道在学生的大脑中都存放了哪些知识, 知道选择怎样的方法结合已有的知识将新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成为系统化的知识即知识体系。这一切都是源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建立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

3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特点为抓手

在整个教学过程,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也就是要把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能够在科学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除了他们的勤劳, 更多的“兴趣”这个因素在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所以, 作为教师, 更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结合心理特点, 才能够不断地改进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式,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使学生在学习的“征路”上乐此不疲。

4 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为抓手

在当今的时代, 人们明显认识到, 智商水平并非成功的关键因素, 还有情绪、情感等因素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心理专家研究说明, 积极的情感、情绪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正能量行为, 促使人积极向上, 而消极的情感和情绪往往会成为负能量, 阻碍成功。所以,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外, 还要时刻掌握学生的情感、情绪特征。例如: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变化;学生情绪变化时有哪些共性特征;学生情绪稳定时的特征及程度;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如何;学生情感发挥的表现及特征, 等等。倘若一个教室能把握好学生这些方面的特征, 那么他就能及时发现释放学生的消极因素, 激发积极因素,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 发挥应有的智力, 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5 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特点为抓手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意识到意志品质的好坏, 对学习的成功和失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讲, 目标明确, 意志坚强, 做事能持之以恒的人往往容易成功。学习活动亦是如此, 也离不开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 不同年代的学生会具有不同的意志品质, 同时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更有区别。所以, 我们教师急需准确了解每位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 才能因人而异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才能指导学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掉队。这点形成了, 学生也就形成正确的三观。

总之,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多面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生理、心理特点, 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辨证施治, 才能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才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以认知学生心理、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线, 探讨了增强学生意志品质、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

关键词:心理特点,兴趣特点,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海燕.新课程改革之我见[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2016.

[2] 廖敏.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江西教育, 2008 (3) .

[3] 邵明德.如何组织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 2013 (2) .

[4] 张慧.对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5 (7) .

上一篇: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下一篇:多元化护理用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