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2024-05-02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精选6篇)

篇1: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一、单选题

1、“危机与机遇”是组织命运 “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这充分体现了危机的(D 双重效果性)特性。

2、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始于(B古巴导弹危机)。

3、危机管理的主导和核心角色是(A 政府组织)。

4、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A 程序化决策),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

5、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对于媒体的态度,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一个(A 政策选

择)问题。

6、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和功能是(A 识别信息)。

7、危机疏缓的首要步骤是(C 危机确定与风险评估)。

8、危机风险评估中最为困难与复杂的环节是(B危机损害评估)

9、危机恢复的首要内容是(B损失评估)。

10、危机处置的成败取决于(C 危机决策)。

11、危机发生后的(D 72)小时是危机处置的关键期。

1、我国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规定,(A 省长、市长)

为管辖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

2、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突发公共事件划分的等级中,最严重的是(D Ⅰ级)。

3、我国将每年的(A 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4、我国最早建立也是拥有最先进的城市应急联动机制的是(D 南宁)。

1、对于全国性的危机疏缓战略而言,适宜采取的实施途径是(A政府主导途径)。

2、对于地区性的危机疏缓战略而言,适宜采取的实施途径是(B社会主导途径)。

3、对于现代组织而言,其危机信息来源和渠道除了传媒之外还有很多,包括外

界对组织所作的评估和(B组织的自我鉴定)等。

1、以下不属于损失评估基本类型的有(D人员评估)。

2、以下不属于绩效评估主体的是(D公众)。

3、以下哪种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危机的伤亡人数、影响范围和应急需求有一个迅

速了解。(A 快速评估)

4、以下哪种评估在危机后数日或数周内由官方开展。(B 全面评估)

5、以下那种目的是测试在发生危机事件时人们的应急反应技能以及相关硬件条

件的承受能力。(A 危机演练)

6、以下那种权力是建立在组织成员对领导者的忠诚、敬仰和个人情愫的基础之

上的。(B参考权)

7、以德国黑森州政府为例,该州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却拥有2613个救火队、6000余辆消防车,优良的技术和装备使得应急队伍能够在报警之后的10分

钟内及时抵达现场,并实施有效处置。这体现了危机管理的(B 专业化)。

1、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

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B 信息加工子系统)。

2、在渐进决策模式的框架下,危机决策的导向为(B提高决策的满意度)。

3、在社会危机处理中起着终结性、决定性作用的是(D公众)。

4、在城市社会里,一件小事可能成为引发重大危机的导火索;一项轻微的政策

错误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一个微小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一次简单的突发公共事件可能演化放大为重大的社会危机这被称为(A 规模

风险)。

1、政府内部与危机处理有关的部门中最核心的是(A危机处理的中枢指挥系统)

2、政府危机应对中的(B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因工业技术而引发的灾

害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

1、美国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是(A 联邦危机管理局)。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危机管理系统由五个组织层次构成,必要的时候分别启

动。这五个层次分别是:现场、地方政府、工作区、地区和州,各个层次有

自己的管理职能、管理范围、资源管理流程和行动计划。这体现了危机管理的(A 标准化)。

1、由原生危机间接引发的,往往是人为的、难以预测的、可以抗拒的公共危机

叫做(B 衍生危机)。

2、社会保障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对危机属于(B利益失衡型)的危机事件。

3、预警最早源于(C 军事)。

4、当需要大量志愿者去加固河堤防止决口时,可采取(A 广泛招募)。

5、创伤后的应激晤谈应在危机后的(A 3)天内进行。

6、长期重建的首要工作是(D 风险源控制)。

7、格外关注公众对危机反应的评估是(A行动评估)。

8、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

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B 6小时)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9、越南政府2001年制定的危机管理战略的时间跨度长达20年,这体现了危机

疏缓战略的(C 长远性)性质。

10、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评估是(C 行动评估)

11、信仰危机(邪教)和治安恶化(网络犯罪)属于(D文化体系)的危机。

12、进入21世纪,我们面对的危机事件发生得更为突发和紧急,在发展演化上 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社会波动增大对我们的(C 非程序化决策)能力要 求更高。

13、非营利组织在与政府进行项目合作时,共同决策和实施,双方在项目合作中

是一种平等参与的关系,这被称为(A平行合作)

14、“一件极简单的事,可能都需要复杂的论证,才能辨其真假”。这符合公共

危机信息管理中的(B 信息多渠道验证原则)。

15、某个组织(通常是政府)决定资源的分配和项目制定,而其他组织则不是运 行机制的主体。在运行机制中,非营利组织更多的是围绕项目的某一专业方

面与政府进行合作,这被称为(B 田野合作)。

16、国际经验表明,要建立本部门的“记忆银行”,需要授权某位(C高层)官

员,由他忠实记录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并在事后及时总结,形成本次危机的 经验库。

17、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曾报道乌鲁木齐市出租车司机王伟因虚假病历

和法医错误鉴定被误判4年的案例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管理中的(B司法不当)

18、目前,由于国家的法律活动不当而导致发生的社会性危机事件主要有以下

几种情况:立法缺陷、(D违法行政)、司法不当、暴力抗法。

19、目前,我国很多危机决策人员素质较低,表现之一是这些决策者中的一部分 从未接受基本的危机技能培训,缺乏起码的危机决策知识;表现之二是在日

常的常规决策中,他们不能从危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导致类似的危机事件重 复发生;表现之三是决策者(D 结构单

一、知识片面),缺乏综合型、复合 型、高技能的危机决策人才。1、1988年苏联亚美尼亚大地震夺去了2.5万人的生命,50多万人无家可归,造

成的直接损失达85亿卢布。地震发生后,苏联对发生的灾害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公诸于世,博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以此次危机事件为契机,改

变了自己传统的封闭形象,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沟通和联系。这个案例体现

了危机管理中(D 政府形象)的重要性。2、1978年3月16日清晨,意大利发生了总理莫罗被4名“红色旅”成员绑架的骇人事件,之后,“红色旅”接二连三发出布告,提出诸种要求,但政府下

决心不同恐怖分子谈判,拒绝了这些要求,5月11日,莫罗被恐怖分子杀害,陈尸街头。这个案例中,政府违背了危机应对中的(D安全性)原则。4、2001年11月7日,从四川南部宜宾进入云南的咽喉要道宜宾南门大桥发生

悬索及桥面断裂事故,桥两端同时塌陷,2人死亡2人受伤。令人震惊的是

南门大桥修好10多年后,有关部门从未对大桥进行过检修,就在事故发生的四个月前,大桥已有裂缝,但当时有关部门却不检修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

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我国危机决策现状中存在(A危机决策意识不强)的问题 5、1979年9月7日,温州发生氯气中毒事件,当时温州没有专业中毒防治机构,没有专职医生,各医院都缺乏氯气中毒的抢救经验,这次事故共死亡59人。

这个案例说明了危机情境下缺少(C专家的紧急咨询)会带来严重的后果。6、1996年6月,湖南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陈伯顺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致死的一审判决。“三株”不服,上诉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9年3月,终审判

决“三株”胜诉。但短短两年内,这个号称全国最大的保健品企业已陷入全

面瘫痪。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中的(A 公共沟通)的重要作用。7、2008年年底,全世界的城市化平均水平已经达到50%,预计到2050年将达

到(D 70%)。8、2002年4月豫东虞城县沙集乡发生了一起因“教育捐资款”引发的上访告状

事件。沙集乡政府规定:1999年和2000师范毕业生要交教师上岗费才

给安排工作,引发了学生家长联合起来上访告状。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管理

中的(B 违法行政)问题。

9、《戒严法》主要是针对诸如发生**、大规模的暴力冲突等某种较为严重的

紧急危机事态,如正常手段不能够维护宪法、法律和社会秩序时,国家采取(C军事)手段为主、正常宪法和法律手段为辅的方针和原则应对重大的 突发性危机事件。

9、南丹“7·17”特大透水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的某些官员和矿主串通一气,极力隐瞒事实真相。正是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终于

打破坚冰,撕开帷幕,引起高层的重视,使事故的处理得以正常进行。这个

案例体现了危机中的(B媒体作用)。

10、“卡特里娜”飓风使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工业损失惨重,尽管俄勒冈州

与路易斯安那州相隔甚远,但在飓风过后俄勒冈州石油市场的价格却飞速上 涨。这说明(B 危机全球化与区域间联系日益密切)。

1、(B 2007年1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

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颁布施行。

2、(C 恐怖主义)被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

二、多选题

1、公共危机的经济影响包括(A B C)。

A、造成经济损失

B、影响经济运行

C、影响经济发展

2、公共危机的社会影响包括(A B C D)。

A影响社会运行 B影响公众心理 C影响公众生活方式D影响社会价值观

3、公共危机的政治影响包括(A B C D)。

A、影响政府形象 B、影响政治稳定C、推动治道变革 D、影响国际关系

4、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主要的区别表现为(B C)。

B、主体不同

C、宗旨不同

5、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机遇包括(A B C D)。

A、人类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B、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C、危机管理本身的发展

D、全球与区域合作

6、公共危机处理的难点包括(A B C D)。

A、决策

B、人员配备

C、物资调配

D、协调沟通

7、公共危机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ABCD)。

A、应变能力

B、心理约束能力

C、决断能力

D、沟通能力

8、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A、信息公开的原则

B、信息多渠道验证原则

C、信息畅通原则

9、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包括(A B C D)。

A、建立公共危机信息报告制度

B、建立公共危机信息举报制度

C、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发布制度

1、危机管理的利害关系者包括(A B C D E)。

A、政府组织

B、营利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社区组织 E、社会公众

2、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机制包括(A B C D)。

A、危机疏缓

B、危机准备

C、危机响应

D、危机恢复

3、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特征有(A B C D)。

A、反馈性

B、及时性

C、综合性

D、客观性

4、危机管理中的领导特质包括(AB)。

A、独立果断

B、富于创造力

5、危机管理中的领导艺术包括(ACD)。

A、坦诚相待

C、临危不惧

D、以身作则

6、危机恢复的主要资源包括(B C D)。

B 物质资源

C

人力资源

D

财政资源

7、危机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 B C D)。

A、预警系统本身的问题

B、对危机预警的激励不足

C、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D、危机评估的准确性不高

8、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包括(A B C D)。

A、合法性

B、可靠性

C、经济性

D、可操作性

9、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A B C D)。

A、信息采集加工系统

B、预测系统

C、决策系统

D、警报系统

10、危机疏缓的特性包括(A B C D)。

A、前瞻性

B、宏观性

C、多样性

D、持续性

11、危机疏缓战略的主要任务有(B C D)。

B、明确危机疏缓战略方向

C、设计全面工作计划

D、整合总体资源

12、危机风险评估的类型可分为(B C D)。

B、紧急评估

C、标准化分析

D、高级分析

13、危机回应的基本原则包括(A B C D)。

A、实事求是

B、全面考量

C、积极回应

D、快速反应

14、危机回应过程中,民族问题也是危机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具体包括

(A B C D)。A、居住环境

B、自身行为

C、外在歧视

D、风俗习惯

15、危机决策与常规决策的不同体现在(A B C)。

A、内外环境不同

B、决策程序不同

C、约束条件不同

16、危机决策的约束条件包括(A B C D)。

A、时间紧迫

B、信息不对称

C、人力资源紧缺

D、技术支持稀缺

17、危机决策支持系统包括(A B C D)。

A、案例支持系统

B、预案支持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18、危机沟通与一般沟通相比,具有的特殊性有(A B D)。

A、不稳定的信息环境 B第一时间反应至关重要

D必须首先建立信任关系

19、危机中媒体选择的原则为(A B C)。

A、确定需求原则

B、熟悉与信任原则

C、配合行动原则

20、危机处理重点信息披露准则包括(A B C)。

A、如实报道

B、要有人文关怀

C、有责任感

21、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需求包括(A B C)。

A、危机前的信息需求

B、危机中的信息需求

C、危机后的信息需求

1、世界各国国家层面的危机管理体制包括(A B C D)。

A、行政首脑担任最高领导

B、统一的协调咨询机构

C、分工合作的组织框架

D、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

2、世界上目前典型的危机疏缓战略实施途径有(A B C)。

A、政府主导途径

B、社会主导途径

C、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主导途径

1、以下属于信息采集途径的有(A B C D)。

A大众媒体与互联网B利害关系者的抱怨C组织内部人员看法 D专项调查

2、以下属于长期重建内容的有(A B C D)。

A、土地利用

B、工程建设

C、环境补救

D、灾难纪念

3、以下属于危机管理中领导权力的有(ABCD)。

A、参考权

B、专长权

C、合法权

D、强制权

4、以下属于危机管理中的国际组织的是(A B C D)。

A、联合国

B、环境保护组织

C、劳工组织

D、人权组织

5、以下属于危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典范的是(A B C)。

A、环保优先

B、关注食品安全

C、保护自然资源

6、以下属于危机沟通基本原则的是(A B C D)。

A、倾听利害关系者的声音

B、裁剪信息

C、过程管理

D、言行一致

7、以下属于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责的是(B C D)。

B、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C、建立危机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

D、建立全国性的危机管理教育、训练系统

8、以下属于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作用的是(B C D)。

B、发现危机征兆

C、引导公众情绪

D、满足信息需求

9、以下属于全面的风险管理内容的是(B C D)。

B、社会风险

C、管制风险

D、服务风险

1、从危机恢复的内容和对象来看,危机恢复可以分为(A B C D)。

A、经济恢复

B、物质恢复

C、心理恢复

D、业务恢复

2、从危机恢复的过程来看,可分为(B C D)。

B、损失评估

C、短期恢复

D、长期重建

1、地方层面的危机管理体制包括(A B C D)。

A、行政首脑担任最高领导

B、直属行政首脑的决策协调机构

C、网格化的地方危机管理系统

D、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中枢

2、完善危机教育培训机制的做法有(A B C D)。

A、将危机管理纳入学校教育

B、加大社会宣传

C、开展模拟训练

D、设立“防灾日”活动。

3、预警信息发布时应遵循的规则有(A B C D)。

A、从高层人员到基层人员

B、从官员到专家

C、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

D、从政策层面到技术层面

4、避难的类型有(A B C D)。

A、紧急避难

B、临时避难

C、临时住所

D、永久住所

5、在创伤后应激晤谈中,心理治疗专家通常采取的最佳方式包括(B C)。

B、提问

C、评述

6、经济恢复的手段有(A C D)。

A、赔偿

C、补偿

D、救助

7、损失评估的方法有(A B C)。A、驱车评估

B、空中评估

C、现场评估

8、个人评估的作用包括(A B C D)。

A、获得职业发展机会 B、适当奖励薪酬 C、组织内部考评 D申请法律保护

9、绩效评估的主体包括(A B C D)。

A、上级领导

B、同事

C、下属

D、员工自身

10、根据危机管理行动的内容,可以将行动评估分为(A C D)。

A、危机演练

C、危机演习

D、应急实践

11、项目评估的特性包括(A B C D)。

A、过程性

B、临时性

C、针对性

D、结果导向性

12、决策的必备要素包括(A B C D)。

A、决策者

B、决策目标

C、环境变量

D、决策后果

13、合理的危机决策群体结构应具备的特点有(A B)。

A、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B、合理的能力结构

14、政府内部与危机处理有关的部门有(A B C)

A危机处理的中枢指挥系统

B危机处理的支援与保障系统

C危机处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15、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比较优势有(A B C D)。

A、与当地社会联系紧密 B、弹性组织体制

C、公益与中立

D、专业优势

16、充分了解危机中的公众,可制定相关战略,具体包括(A B C D)

A、明确所有受危机影响的利害关系者 B、给予利害关系者一定的参与机会

和渠道

C、公平对待每一个团体

D、积极倾听

17、人口过度膨胀可能导致的问题有(A B C D)。

A、对食品、水源和能源的需求增加

B、政治稳定性

C、城市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脆弱

D、治安等社会问题频繁发生

18、信息畅通原则是指(C D)。

C、政府组织内部信息畅通

D、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畅通

19、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会带来以下后果(A B C D)。

A公民在健康、医疗上使用的不平等

B公民在教育上使用的不平等 C公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使用上的不平等 D公民在灾害和危机面前抵抗能力的不均衡。20、2009年7月13日、14日,有媒体报道了网上热传的河南开封杞县一辐照厂“钴60被传泄漏事件”,后经核实确认并没有发生泄漏,而仅是发生“卡源”故障,确认当地环境未发现辐射污染现象。但在当地,17日出现了大量群众奔向周边县市“避难”的事件。开封警方宣布已经“抓获杞县钴60事件5名造谣者”,其中一名曾经转贴虚假消息的网友被拘留。这反应了信息管理的(B C D)特点。

B、及时性

C、准确性

D、重要性

三、判断题

1、危机必定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未必就会演变成危机。(√)

2、危机预警也是一种决策分析。(√)

3、危机管理的实质是非常态管理。(√)

4、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使社会生活达到高度和谐状态。(×)

5、危机管理开始逐步将重心转向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其标志是美国联邦危机

管理局的成立。(√)

6、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应以任务和结果为导向。(√)

7、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不排除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8、危机演练比危机演习包含的内容更广,要求更复杂。(×)

9、危机疏缓的高层次目标是在危机形成之前消除危机,低层次目标是在危机爆

发之前提高整个社会的抵抗能力。(√)

10、危机疏缓应从微观入手。(×)

11、危机疏缓是一种过程导向的管理行为。(×)

12、危机疏缓战略层次越低,具体的战略任务就越复杂。危机疏缓战略任务越详

细,疏缓过程就越顺利。(×)

13、危机恢复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恢复到事前状态。(×)

14、危机重建的标准应高于危机前的水平。(√)

15、危机发生后,领导者亲临现场,这体现的是临危不惧的领导艺术。(×)

16、危机决策可以考虑适当的时候借助专家力量。(×)

17、危机决策中,决策权可适度集中,也可适度下移。(√)

18、危机决策群体成员的构成只需考虑能力、专业、年龄等问题。(×)

1、对于公民社会力量强大的国家来说,社会主导途径实行的可行性较大。(√)

2、对于社会而言,危机恢复更艰巨的是生理上的恢复。(×)

1、让公众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这是世界各国处理危机的一个共同点。(×)

2、让工作时间灵活和增加工作者的阅历是吸引志愿者的有效途径。(√)

1、在危机管理中,领导要缩小使用奖酬权。(×)

2、在发达国家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田野合作”较为普遍。(×)

1、营利组织本身不可能引发公共危机。(×)

2、营利组织往往作为灾害发生的现场第一目击者,必须首先承担起突发事件应

急管理的职责。(√)

1、公共危机管理普遍采取属地管理为主的模式。(√)

2、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实质是在公共危机的全流程中提供对管理有效的危机信

息。(√)

3、公共危机法律制度的核心精神是为了保证政府能够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

行使应急管理权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行使应急权力而给公民权利和宪法

秩序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和破坏。(√)

1、信息公开的宪法基础是信息自由权。(√)

2、信息搜集包括常态下的信息搜集和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搜集。(√)

1、地震为原生灾害,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与海啸为衍生灾害,地震引起的社会

秩序混乱为次生灾害。(×)

2、志愿服务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公民社会的精髓。(√)

3、我国各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直属行政首脑的决策协调机构,一般形式为突发

公共事件管理办公室。(×)

4、应急联动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

5、定量预测主要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事物未来

表现的性质进行推测和判断。(×)

6、短期预测是指2—5年的预测。(×)

7、多层次的危机预警着眼于预警范围,是横向性的;而全方位的危机预警则是

旨在打造纵横交错的预警体系。(×)

8、橙色预警信号表示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9、很多情况下,就地避难是最为理想、最为安全的选择。(√)

10、不管搜救出的幸存者情况如何,都要直接送进医院予以治疗。(×)

11、为志愿者们设计工作时,只要注意工作满足组织的需要就可以了。(×)

12、损失评估的目的是为短期恢复提供依据,短期恢复的主要任务是为长期重建

做准备。(√)

13、恢复应在回应完全结束后才开始。(×)

14、物质恢复优先于经济和社会恢复。(√)

15、评估通常在目标任务完成后进行,对于周期特别长的危机管理工作,也可以

在工作中进行测评。(√)

16、绩效评估标准通常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环境的影响。(√)

17、领导者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组织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

18、相比较而言,奖酬权是赋予他人利益,而强制权是剥夺他人利益。(√)

19、“创造力是激烈竞争的新时期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关键的能力,也是区别一

流领导者和末流领导者的分水岭。”(√)20、传统特质理论从动态的视角研究领导者的素质特征,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造就的。(×)

21、建立案例支持系统时,案例库只要保持数量的充分和内容的多样就可以了。

(×)

22、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以“平行合作”居多。(×)

23、有效的危机管理中,大部分的沟通发生在危机之后。(×)

23、西方国家最早是从传教士开始从事某些预防应对灾难的教育和救助工作。(√)

25、沟通的外观是信息传递,沟通的实质是信息中所蕴含的事实、思想、知识、情感等。(√)

26、为有利于信息的相互交流,危机管理组织和人员必须首先在第一时间和公众

建立信任关系。(√)

27、与公众进行沟通,目的是要缓解公众的情绪,并为公众的行动提供指导。(√)

28、认可人们的价值观和感情关系到公共危机管理的合理性。(×)

29、根据流言传播法则,不管是多么重要的主题,只要暧昧度是0,流言就不会 产生;反之,不管是多么暧昧的信息,如果主题的重要度是0的话,同样也

不会生成流言。(√)30、习惯上,国家总是把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首先用于满足政府危机管理部门的需

要。(√)

31、国际经验表明,提供给受害群体和媒体的信息,甚至专门为灾后捐助者提供的信息,在整合全社会力量进行抗灾救灾的过程中,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

32、各国制定了大量的规定在危机状态时期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

及公民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危机

状态法,是一个国家紧急状态时期实行法治的法律基础。(√)

33、对需要采取政府危机管理措施的紧急状态应当通过合法程序加以确认,并且

通过合法的程序予以宣布。(√)

34、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变迁,这种变迁蕴

藏着极大的社会风险。(√)

35、科技的迅速发展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

36、恐怖主义是一国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矛盾不断积累和世界范围的南北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两者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恶果。(√)

37、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构建

完善的危机管理系统和采用各种危机管理技术,也就决定着该地区的危机管

理能力。(×)

38、风险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更高层次。风险管理是未来政府的必然选择。(√)

39、随着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性质越来越复杂,诱因越来越多元,危机管理已

经发展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公共工程,它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能

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篇2: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判断题:

(对)

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

(错)

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

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对)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

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

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错)

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

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

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

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

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

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性。

(对)

1、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错)

2、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错)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

(对)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错)

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就是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影响十分严重。

(对)

2、突发事件的善后重建,不仅要注意恢复事件中受损的物质与环境,更要注意恢复和重建事件中参与人的精神和心理。

1、迅速从紧急情况转到正常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

2、虽然国际恐怖主义时有发生,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会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错)

3、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 1 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对)

4、危机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

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错)

6、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对)

7、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对)

8、《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对)

9、公共危机管理中,利用权威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时,存在一个相对具有客观性的信号引导体系。(对)

10、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指标是保证耕地、水资源等食物资源总量不减少。(错)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A)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A)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6、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8、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9、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20、当前,国际反恐的主导是(D)。

A、八国集团 B、欧安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21、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A)的建设目标。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24、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B)。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25、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6、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C)。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27、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B)。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2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公共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D)。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29、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30、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B)。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AC)A、信息的充分性 B、突发性 C、高度确定性 D、紧迫性

2、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A、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 B、应急预案 C、运行机制 D、法制 3、2008年以来,浙江有两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CD)A、口蹄疫 B、乙肝 C、麻疹 D、手口足病

4、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

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5、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有(ABCD)A、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明确

B、统一协调、灵敏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没有形成 C、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

D、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6、《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制度,包括(ABCD)A、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B、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议案体系

C、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D、建立了社会大众学习安全知识,并参加应急演练的制度

7、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ABCD)A、前提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优先权

B、要把对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C、坚持常态措施用尽原则

D、要把对正常的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D)A、综合协调包括政府的协调和办事机构的协调

B、分类管理是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相应的管理 C、分级负责是指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D、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要坚持属地管理为主

9、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ABCD)A、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建立举报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10、制订重建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库,具体包括(ABCD)A、历史上有关灾情的报告、文字记载、相关资料

B、灾后的评估报告、为灾区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储存、数据参考 C、在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D、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报告

11、制订重建计划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计划,它涵盖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ABCD)

A、教育卫生系统 B、社会服务体系 C、社区建设与服务 D、旅游产业

12、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哪些观念?(ABC)A、以人为本 B、安全是最大效益

C、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13、下面哪些选项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环节?(ABCD)A、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

B、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D、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14、事故现场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CD)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5、传染病的流行有哪些基本环节?(ABC)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毒

16、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哪些方面的结合?(ABD)A、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结合

B、直接任务与间接任务结合 C、职能机构和协理机构结合 D、国内与国际结合

17、下列哪些属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案三制”中的三制?(ACD)A、应急法制 B、应急预案 C、应急体制 D、应急机制

18、从微观层面上要减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ABCD)A、加强对重点人的预防 B、加强对重点时空的预防

C、加强情报信息,掌握闹事苗头 D、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19、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A、管制现场,控制局势;

B、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决策; C、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D、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20、按照公安部的规定有哪些情况要采取强行处置措施?(ABC)A、围堵、冲击党政机关 B、卧轨拦车、阻断交通 C、骚乱、打砸抢烧 D、游行示威

21、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次级职能有(A, B, C)。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 D、应急预测

22、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 B, C, D)。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23、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A,B,C,D)。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24、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A, B, C)。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25、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 B, C)。

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26、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B,C,D)。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27、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B,C,D)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28、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B,C)来分级。

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29、公共危机应急处置包括(A,B,C)。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30、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B,C,D)组成。

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一:

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7月5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陇川两县普降大到暴雨,多处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截至6日15时,受灾人口达15.2万人,死亡11人,失踪34人,重伤6人,被困360人,紧急转移安臵灾民3900多人;倒塌房屋2100间,损坏近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600公顷,绝收面积2500公顷,死亡大牲畜1000多头;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请问:

1、该地区启动自然灾害救灾响应的等级应为何性质何级?

2、试用公共危机管理知识来分析此案的处理。

案例分析题二:

珠海骆某某厌世故意撞人事件。骆某某是一名个体司机,平时言语不多、性格内向、行事偏执。2008年10月22日,本无摩托车驾驶证的骆某某,驾驶其购买的假牌假证摩托车在路面行驶时,被珠海斗门交警大队依法查扣摩托车和驾驶证。骆某某请人帮忙,想拿回车和证未果,再加上无驾照一段时间内无法营运影响生计,遂向父母和妻子流露出厌世和报复社会的情绪,并给父母和妻子写下遗书,表示不想活了。11月5日14时许,犯罪嫌疑人骆某某在朋友曾某的陪同下,到斗门交警大队咨询其交通违法行为如何处罚时,民警告知他还要依法处罚款1000元,并记12分,待参加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发回驾驶证。在回家的路上,骆某某告诉曾某想驾车到白藤湖小学撞人,曾某极力劝阻。15时30分许,当曾某中途打完电话时,发现骆某某不见了,曾某立即报警。斗门公安分局接报后即派出警力带曾某到白藤湖小学处臵和指令路面警力加强巡逻警戒。16时45分许,犯罪嫌疑人骆某某驾驶蓝色东风自卸式单排座货车在城东中学北门外将两名学生撞伤,一名在学校门口维持秩序的派出所综治队员见状跳上车试图制服犯罪嫌疑人,被其驾车甩伤在地。另一名综治队员迅速用对讲机向派出所报告警情。随后货车闯入学校北门,穿过校园,一路撞倒多人,从校南门驶出。接到警情后,白蕉派出所2名值班民警,带领2名综治队员,驾驶处警汽车前往拦截,当赶至白蕉镇鸿福路龙泉花园路段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驾驶的车辆迎面快速驶来,车左前方保险杠上挂有1名生死不明的男子,即用汽车堵截,并喝令货车停下。但犯罪嫌疑人臵若罔闻,继续驾车绕过快速行进。因处警汽车一时无法调头,一名民警迅速跳下车,跑步追赶犯罪嫌疑人驾驶的货车。前方是圩镇闹市,路上有很多放学学生及群众,人员密集,情况万分危急。这名民警一边快速追赶一边继续喝令犯罪嫌疑人停车,但犯罪嫌疑人根本不理睬,仍然驾车快速向群众冲去。于是民警果断朝犯罪嫌疑人连开2枪,犯罪嫌疑人中弹当场击毙,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犯罪嫌疑人骆某某的行为已造成5人死亡,死者中有4名学生和1名学生家长。19人受伤,伤者中有18名学生和1名群众。请问:

1、此案是什么性质的事件?有何启示?

2、根据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原理予以恰当处理。

案例分析题三:

自2008年3月上旬起,安徽阜阳几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疾病患儿,之后多例患病儿童连续死亡……一起公共卫生事件,让谣言与恐慌,迅速通过网络与手机短信,弥漫在4月的阜阳城市上空。当地政府辟谣称:确有“几名”婴幼儿因患春季呼吸道疾病相继夭折,且这几例病例没有相互传染联系。而市民觉得政府的公告显得有点迟缓与暧昧,因为出现在医院和幼儿园门口的宣传单的内容是“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月29日上午8时,阜阳市疾控中心接到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报告疑似疫情后,派员至医院探查,并采集标本。当日及次日晚间,市卫生局两次召集全市呼吸疾病和儿科专家的紧急会议,此事亦被报知阜阳市主要领导。3月31日,阜阳市卫生局向安徽省卫生厅报告可疑病情。到4月15日,当地政府首次公开病情,安徽省卫生厅向卫生部作了汇报。

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于4月16日凌晨抵达阜阳指导疫情防治,4月23日,卫生部专家确诊疾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当晚,安徽省卫生厅网站上发布消息,标题称“我省阜阳市积极防治肠道病毒感染疾病”,而当时已有600多例病例、18例死亡病例的内容被放在了第二段,这样的表态引起当地众多一直焦急等待确实消息的群众不满。直到4月25日,当地媒体首次报道确诊消息。此后,其他一些省市也发现疫情。

5月1日安徽全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措施,努力把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指挥部,省长王三运任指挥长,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严格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发现疫情迅速及时有效控制处理。安徽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省财政紧急拨出防治经费1000万元。安徽省卫生厅还会同财政部门向阜阳市紧急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阜阳市财政也划拨了1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防治工作。5月2日,阜阳市出台全市困难群体手足口病(EV71感染)患儿家庭的治疗和救助措施。为了确保此项措施落实到位,阜阳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指挥部要求各地要认真做好农村特困户和城乡低保户的核查工作,各医院严格掌握重症、危重症的标准,严禁弄虚作假,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爱政策落到实处。

5月4日,安徽阜阳市手足口病防治指挥部通报,“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防疫制度、防控不力责任人”———颍泉区邵营卫生院两名医生和一位副院长受到记大过和撤职处分,另有太和县三塔镇派到乡村的包点干部被责令写“深刻检查”。

6月2日,受手足口病疫情影响停课的安徽阜阳市幼托机构全面复课;6月10日,卫生部通报,今年5月1日至3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手足口病176321例,死亡40例,全国手足口病疫情稳中有降;6月23日,国家医疗队全部撤离阜阳,阜阳市手足口病的疫情呈逐渐下降趋势。请结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手口足病作为一种常见并易治疗的传染病,前期为何引起阜阳民众恐慌与不满?

2、安徽及阜阳政府部门在处理这次事件中,有何可借鉴之处?

3、此次事件给我们政府管理工作有何启示?

案例分析题四:

从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大批城区居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骤然恶化,气味难闻,无法正常饮用。经无锡市有关部门查验,居民自来水污染是由于无锡市唯一的饮用水取水源——太湖,爆发了大量蓝藻。

近几年受风向、湿度、水流等影响,太湖几乎每年都会在5月底6月初爆发蓝藻,这次是历 年水污染最严重的危机。由于自来水一时间不能恢复水质,无锡市民开始抢购纯净水。5月29日晚,无锡市绝大部分超市的纯净水已经断货,导致居民生活危机。

5月29日晚,无锡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听取专家对消除蓝藻危机的建议,很快启动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有关部门加大了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水的调水力度,采取了人工增雨、对自来水强化处理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加上连续降雨以及除臭技术的帮助,到6月3日下午,无锡市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但是,网民对水质环境的改善仍持悲观态度,受到互联网舆论影响,部分市民对政府水质达标的通报将信将疑,不敢饮用自来水。恐慌源于无知,谣言止于智者。无锡市政府通过主流网站和《无锡日报》向市民报告了“高锰酸钾前移到取水口投放,粉末活性炭则放到蓄凝池”,让大家清楚知道这种新的水处理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水的臭味,必要的添加剂也不会对健康有害。新华网发表了《专家表示:无锡现有饮用水不会增加致癌风险》一文,向全国网友澄清了 此前“饮用水致癌”的谣言。6月5日,无锡市市委书记杨卫泽和市长毛小平公开饮用烧开后的自来水。

6月11日,宜兴5名官员因太湖排污监管失职被处分。同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无锡召开,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企业达标排放等关键性项目排定时间表,凡是不能按时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沉痛地表示:这次太湖蓝藻,人们不仅对江苏发展模式产生了质疑,苏、锡、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颠覆了,苏、锡、常没有一个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现在就要开始补课,要向大自然还帐。请结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饮用水危机事件后,无锡市政府在应对中有哪些可取之处?

2、民众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参与应对饮用水危机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哪些作用?

3、这起事件主要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案例分析题五:

2007年6月5日,河南一位沦落“黑砖窑”后获救男孩的亲属“中原老皮”在大河网的“大河论坛”发帖,题为《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到山西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7天后点击率达到31万。帖子说,河南的一些孩子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等地被人贩子诱骗或强行拉上车,卖到山西的黑砖窑做苦工,山西临汾市、永济市是窑场比较集中的地方。6月7日,该贴被转载到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天涯论坛”,6天后在“天涯社区”的点击率达到58万,并有3000多篇回帖。6月7日,《山西晚报》刊发洪洞县“黑砖窑”案报道《黑砖场里,他们过着“奴隶”生活》,并配有31名奴工惨状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从2007年6月11日起,“黑砖窑”事件成为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头条新闻。《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跟进报道,“黑砖窑”事件进一步在网民中形成高潮。电视台记者陪同一些河南父母前往山西“黑砖窑”,寻访和解救被强迫劳动的儿童时,未能得到当地政府尤其是警方的得力帮助。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出现后,引起了网民的巨大愤怒。

网络舆论的强烈呼声,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对“黑砖窑”事件做出批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纪检组长张鸣起赶赴山西现场,督促查处该案件。接着,胡锦涛、温家宝、吴官正、李长春4位政治局常委对“黑砖窑”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同时成立了由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成的中央联合工作组,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派出检察官前往山西调查“黑砖窑”背后的渎职犯罪。

在中央强力干预下,山西紧急部署“打击黑砖窑主、解救被拐骗农民工”的专项行动。显然,没有网络上强大的舆论压力,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救这么多被拐骗农民工和未成年人。

对于“黑砖窑”事件,一些政府部门曾经避重就轻,定性为“非法用工”,似乎只是一件普通的“劳资纠纷”,这又引起网络舆论大哗,成为“黑砖窑”事件曝光以来第二个民意沸腾的高峰。9 2007年6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严正指出:山西“黑砖窑”不仅存在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黑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会议要求“依法惩处犯罪分子,严肃查处有关工作人员的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这一中肯的判断得到全国舆论高度认同。

从2007年6月14日开始,门户网站根据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要求,正面报道党和政府解救“黑砖窑”受害者的大规模行动,在突出位臵发布新闻,反映政府解危济难、严惩黑恶势力、追究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的决心,增强了民众对解决问题的信心。请结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山西“黑砖窑”事件发生并导致事态扩大的原因。

2、这起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案例分析题六:

英国是疯牛病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英国政府对这一危机初期管理的滞后导致了危机的蔓延扩散。从1996年开始,欧盟对英国牛肉实施出口禁令,英国政府曾一度采取不合作政策,与欧盟成员国乃至欧委会的摩擦不断,“牛肉大战”演化成为外交危机。1997年,布莱尔政府开始在疯牛病问题上与欧盟合作,并在内外压力下强化了对危机的预防、监控和处理的机制,使该危机有所缓解。但是2000年,疯牛病在德、法等欧盟国家相继爆发,导致了新一轮的疯牛病恐慌,疯牛病危机成为欧洲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疯牛病1986年在英国出现,1996—2002年,英国已有89人被证实死于新型克雅氏疾病。英、法、德等国民众纷纷通过示威、抗议等形式表达对政府危机管理无能的不满,隐藏已久的疯牛病危机骤然表面化,从一场农牧业领域的经济危机升级为社会、政治危机。

1996年3月27日,欧洲理事会禁止英国出口牛肉以及相关产品。除了通过出口禁令来制止疯牛病危机的蔓延以外,欧盟还采取了其他的防范措施,包括: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处理动物废料的“严格加工标准”;1998年5月1日开始对检测、控制和消除疯牛病实施“积极监督”。

2000年2月初,欧盟各国农业部长一致认为,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2000年10月,法国一些超市里发现了被怀疑染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引起普遍恐慌。此后不久,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也相继发现了疯牛病病例,整个西欧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疯牛病危机。疯牛病危机使欧盟内部的贸易摩擦增加,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英法牛肉大战”。尽管欧盟已经于1999年取消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但法国政府仍拒绝解禁。2000年12月,欧盟法院曾下令法国解除这项禁令,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拒绝。英国对此强烈不满,认为法国不是在“防止疯牛病蔓延”,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此,英国一些进口商对法国的水果、酒类和其他食品进行了抵制,这对两国的贸易往来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疯牛病的进一步蔓延,类似的贸易摩擦也不断显露,已经影响欧盟内商品流通的正常运转。请结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政府及欧盟在疯牛病危机应对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篇3: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 政府是信息公开的承担者。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知情权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危机来临时, 危机会对社会运作体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一般公众很难对危机做出全面的分析, 大多都会倾向于将危机发生的主要责任归结到管理部门, 要求获得及时的、真实的信息反馈。因此建立公众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政府就是完备的信息沟通和管理机制的建设者。

第二, 政府是危机处理的指挥者。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上, 政府能组织力量建立突发公共危机应急反应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管理系统, 将各部门协调制度化, 以保障各个部门及各级领导者能在第一时间对危机做出判断, 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政府危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潜在伤害, 控制危机局面, 尽最大可能保护民众安全并维护社会安定。

第三, 在危机中突显“服务型政府”本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政府正从一个“无限管治”的统治政府转变成一个“有限责任”的服务政府。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 不可预知的复杂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市民社会力量的增强, 政府应积极寻求公民社会组织承担公共管理, 通过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合作进行公共管理活动。此外, 政府还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二、提升政府领导者公共危机管理领导力的途径

能否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 不仅在于政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更在于政府部门的领导者提升其领导力, 加速政府部门正常有效运转。政府领导干部作为公共危机的应对者, 应着力总结应对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 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管理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 必须以需求为导向, 以科学的培训方法为指导,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

1、提升危机意识。

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首先要有危机意识, 应在危机尚未来临时预测危机, 应明确风险与危机识别不能满足于一次性活动, 而是要经常动态地进行以应付不断变化的形势。

2、建立预警机制和危机识别体系。

领导者应及时收集各种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辨别, 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 对危机的后果事先加以估计和准备, 敏锐地洞察危机中隐藏的机遇, 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

3、强化危机处理能力。

危机治理往往有多种思路, 要针对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系统理论、最优理论等多种思维模式, 沉着冷静地抓住主要矛盾;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尽可能把危机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政府高官在危机发生后应立即亲临现场, 安抚受害者和相关工作人员, 激励工作人员的士气。

4、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在信息化的时代, 危机管理要保证信息的传递准确、及时, 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公众支持, 强化沟通与媒体管理, 树立良好危机形象, 从经济、社会、国际、国内等各方面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

5、实现危机管理法制化。

危机管理的法制化能详细规范在紧急状态时期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以保障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充分、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 同时也很好地限制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 保护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遭到侵害, 从而提高危机管理效率, 减少灾害损失。

6、提升善后处理能力。

善后处理要力争高效、公正、公平, 保持政府的公信力。推行事故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 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行政、经济甚至法律责任。所谓“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政府官员通过举一反三, 改革现行管理制度和机制并从根本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杜绝类似危机发生。

总而言之, 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提高领导者危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 把危机的风险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 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应对复杂局势能力的必经之路。

摘要: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今天, 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在社会公共危机处理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政府工作驾驭者的政府领导在公共危机处理方面亦有巨大作用。为了成为具有高超领导艺术的领导者, 为了能把公共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 为了社会政治、文化的稳定, 政府领导者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领导力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希斯, 王成等译, 《危机管理》,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

[2]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二版;

篇4:浅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问题;对策

一、危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和秩序重建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增长形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由此导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尤其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再加上境外分裂势力和国内不法分裂分子的勾结和蛊惑,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带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同样也给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主席曾这样说: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①。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预警、防控以及机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工作中仍还存在着如下薄弱的环节:

1.预警机制不健全,各部门间应急协调性差

戴维斯·杨曾说:“面对任何危机,你首要的目的是尽快结束危机。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②显然,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保障预警防范机制的健全。通过近几年的公共危机事件分析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亟需进一步完善。很多明显的信息都没有被应急管理部门捕捉到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危机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同时,公共危机管理的各应急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及时、系统的沟通,这样就使得预警信息因部门分割而不能准确检测出其潜在的威胁和真正的意图,因此政府就无法正确认知事件发生的性质和有效的提供预警,从而延误采取应对措施的最佳时机。由此暴露出昆明市政府在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建设和部门间应急协调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亟需进一步完善。

2.应急队伍建设不完善,防控力度不够

应急队伍的建设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也是是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关键所在。虽然我国政府为应急队伍的建设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仍旧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安保人员不足。安保人员是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最核心因素。从事发现场来看,现场安保人员严重不足。从歹徒持器械集结到开始打砸,现场几乎看不到安保人员,更谈不上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盘查和拦截,以至于后来歹徒可以轻易冲进人群,实施犯罪,造成大量无辜群众的伤亡。

其次,警察配备不力,实战素养不高。事件爆发时,现场的警察和第一时间赶来支援的警察基本上都没有配备枪支,当面对疯狂的歹徒时,警察只能以棍棒等来与歹徒对抗,以至于不能及时有效的制服歹徒和控制住局面。另外,在警察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也没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控制住歹徒。其原因除了警察装备不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警察的实战素养不高。据事后提供的伤亡名单来看,每次事件都有大量的警察伤亡。

3.定位过高,工作被动

中央对应急管理机构的定位过高,忽略了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职能,使得在处置公共危机事件时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

首先,在行政级别上,应急管理机构不仅级别低而且权利小,其在牵头和协调各部门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时,往往会力不从心,所制定的应急政策和应急预案也经常得不到各部门的充分重视,从而可能导致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延误。

其次,政府对应急管理机构提出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忽略对其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职能,也没有指定具体的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辅助,这就造成应急管理机构在牵头和协调各应急部门时不能实现协调联动,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最终影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最后,应急管理机构不是专门化的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在实际的工作中,所发挥的职能有限。该机构中也缺乏专业化的危机管理人才,制定的《昆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具有很大的笼统性。

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改善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地方政府在社会和公共管理方面的职能,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过程。

1.健全预警防范机制,增强反危能力

建立健全预警防范机制是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首要任务,也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工作。第一,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检测网络系统;第二,增强相关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危机辨别意识,经常对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和检验应急处置预案的可行性;第三,做好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向公众宣传和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第四,各应急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和及时反馈机制。

2.完备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正是由于应急响应机制和防控机制的漏洞,才使得危机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作出应对,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处置时机,造成悲剧的发生和危害性的扩大。首先,在进一步完善“天眼工程”的同时,加強警力对外围环境的巡逻次数、巡查力度,以及安装警情自动报警系统等,增强监控能力;其次,建立语音疏导系统和专门的疏导人员,提升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危机能力和素质;最后,还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提升安保人员的装备和实战素养。以此提升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建立专业化的应急管理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不仅可以总结和吸取过往的经验和教训,而且可以提高政府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效率。之所以说地方应急管理机构不具有专业化,不仅仅是指其职能的独立性和职权的扩大化,还主要有专业人才的缺乏。应急管理机构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门,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只有吸纳大量的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进入到应急管理队伍,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效率以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案,才可以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可以真正的从容不迫的应对公共危机突发事件。

4.重新定位应急管理机构,调动工作的主动性

公共危机事件的开展,离不开警察、消防、医院、交通等各职能部门的配合,而应急管理机构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主要起到编撰应急预案、牵头以及统筹协调各部门等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要管各部门的事。

首先,在行政级别上,要提高其级别,扩大其权利。因为应急管理机构在牵头和协调各部门参与应急事件处置时,由于级别低和权利的有限往往会力不从心,所制定的应急预案也经常得不到其他部门的充分重视,从而可能导致应急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延误,因此要提高其行政级别和扩大其权利。

其次,在法律法规上,要给予一定的保障。应急管理机构承担着预防和处置地方公共危机事件的重任,然而由于义务和权利的不对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其在工作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在处置和预防公共危机突发事件时处于主动的地位,最终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注解:

①习近平.对在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的批示,《长沙晚报》第1版,2014年3月2日。

篇5: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答案已修正

1、一线队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应当(BDE)。

A参与救援,提供服务B掌握政策,熟悉法规C保护自己,救护他人D把握主题,驾驭全局E注重人文,守护良知

2、《住房城乡建设部事故空难应对工作规定》明确规定建筑领域安全事故包括:(ABCDE)

A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和责任安全事故B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事故C房屋建筑使用安全事故D农村住房建设和农村住房安全事故E由于地震、台风、暴雨、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3、公共场所与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在公共场所领域内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具体有:(ABCD)

A自然灾害B公共卫生事件C事故灾难D社会治安事件E恐怖袭击

4、公共应急管理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要素是(ABDE)

A人B财C手段D技术E物

5、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包括(ABD)

A消防B海上搜救C警察D市政工程抢险救援队伍E武警

6、媒体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ABD)

A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B广播应为第二媒体C互联网应为第三媒体D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E电视应为第四媒体

7、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E网络散布

8、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督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E强制手段

9、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包括(ABC)

A突发事件预警和识别能力B迅速反应能力C良好心理素质D专业学历背景E攀爬基本功 10、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事故灾难应对工作程序》建筑领域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BCD)

A特别重大事故,造成≤50死亡,或者≤200人重伤,或≤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B重大事故,≤10-≥30人死亡,≤50-≥100人重伤,或≤5000万-≤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较大事故,≤3-≥10死亡,≤10-≥50人重伤,或≤1000万-≤15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3人死亡,≥10人重伤,或≤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E以上四个都包括

11、播送应急小组主要职责(ABCD)

A负责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B与节目安全、播出传输相关的应急处置C负责所在区域人员的避险应急工作D设立专家组提供决策建议E指挥应急救援

12、媒体工作安全存在的问题(ABCD)

A应急体系缺乏统一协调功能B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化水平较低C应急人员配备不完善E媒体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不足E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13、媒体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有(ABC)

A应急体系缺乏统一协调B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化水平低C应急人员配备不完善D媒体是

社会矛盾的聚焦点E网络管理混乱

14、单设的突发事件办事机构,平时应急管理的职能可归纳为“三预”,即(BCD)A预备B预案C预测D预防E预控

1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指出,公共场所包括:(ABCD)

A宾馆B商场C电影院D候诊室E学校

16、控制突事件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ABDE)

A民主性原则B及时性原则C适度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E公开性原则

17、社区建设的“四自”功能包括:(ABCD)

A自我管理B自我教育C自我服务D自我监督E自我完善

18、根据《建设部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预防、接报与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事故灾难应对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主要分为:(ACDE)A工程施工安全B建筑施工安全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D自然灾害E工程质量安全

19、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

A强制执行B疏通交通C控制事态D维护社会秩序E封闭阻碍

20、以下哪一项属于媒体应急报道机制的内容(ABC)

A领导机制B人员机制C发稿机制D预案机制E发布机制

21、在媒体工作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应急报告制度中,要求的第一时间是(ABCD)

A接到群众举报B接到当地公安机关的通报C广电播出事监测部门发现节目异常D接到610办的通报E接到匿名电话

22、社区应急管理中的社区主体建设,社区主体主要包括:(AC)

A社区居民B街道办事处C社区内部成立的各种组织D外部其他人员E群众团体 23、以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突发事件包括(ABCE)

A工程施工安全B工程质量安全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D人为灾害 E自然灾害 24、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机制属于有(ABC)

A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B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C应急处置机制D善后恢复机制E善后补偿机制

25、处置突发事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陕西省一直坚持统一领导下的“专业处理”原则,坚持(A)和(C)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A行政专家B法律专家C业内专家D学者意见E权威专家

26、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大体由三个部分:(ABC)

A政府主体B社区主体C社会主体D居民主体E社团主体

27、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ACE)的生产、供给。

A应急救援物资B消防车C应急处置装置D应急救援场地E生活必需品

28、社区安全事件的破坏力逐渐增大的原因有(AD)

A社区规模和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社区安全事件容易波及较大范围B社区专业队伍建设滞后C流动人口增多D长期聚焦的社会问题受到体制限制而在社区层面显现E社区条件差 29、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的分类包括(ABCD)

A工程施工安全B工程质量安全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D自然灾害E农村住房建设和农村住房安全

30、控制突发事件的一般性原则主要包括(ABDE)

篇6:公共管理论文选题库

1.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2.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3.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4.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5.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6.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7.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8.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9.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10.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11.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12.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13.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14.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15.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16.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17.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18.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19.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20.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21.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22.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23.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24.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25.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6.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27.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28.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29.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30.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31.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32.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33.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34.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35.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36.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37.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38.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39.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40.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41.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42.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43.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44.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45.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46.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47.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48.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49.公共政策执行梗塞问题研究 50.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

51.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52.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 53.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 54.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管理

55.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56.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

57.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58.试论行政不作为及其危害 59.59.行政补偿概念刍议

60.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61.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62.浅谈“政府上网” 63.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

64.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 65.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66.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67.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 68.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69.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

70.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71.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72.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73.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74.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75.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76.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比较分析 77.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78.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79.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80.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 8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82.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8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84.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85.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 86.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87.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88.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89.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90.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 9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

92.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93.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 94.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95.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96.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 97.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98.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99.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00.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01.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或宪政主义)去向的理论渊源和发展 102.政治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103.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

104.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影响研究 105.权力腐败中的59现象研究

106.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7.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08.居民小区中的物业管理问题探析 109.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 110.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 111.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12.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浅谈政府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114.浅谈入世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15.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

116.当前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分析 117.浅论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118.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119.浅谈儒家道德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120.浅析企业服务品牌的创建问题 121.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

122.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启迪 123.浅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 124.浅论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125.试论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影响 126.浅析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

127.浅谈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塑造企业文化 128.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

129.浅析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30.浅析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浅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行政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儒家文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浅谈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团队沟通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法治进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浅析企业执行力

浅谈“公推公选”的目标定位 论官员问责制

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乡镇合并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有奖发票制度的完善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中国近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及启示 经营城市及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定位 浅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 浅谈民营企业领导者的授权艺术

浅析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两委会”的矛盾及其对策

基层政府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浅谈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浅谈组织目标的制定 农村养老主体问题探悉 浅谈我国的行政区划 浅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论我国社会救助的不和谐——低保户的骗保行为 论当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我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程序分析

电子政务—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增收

浅析政府在GDP与国民收入增长关系中的作用 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及管理现状的反思 浅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浅析企业危机管理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从“鸡鸣狗盗”浅谈企业用人之道 浅论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175.论在科学发展观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76.试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

177.企业公共关系沟通模式与价值分析 178.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179.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 180.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 181.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的探讨 182.行政绩效初探

183.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的探讨 184.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185.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探析

186.“守夜人”角色与政府主导型之辨 187.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188.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189.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90.地方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191.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 192.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 193.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194.城市公共企业评价(或改革)探讨 195.论电信市场的政府管制

196.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研究 197.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198.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199.西方行政改革的研究 200.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

201.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202.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203.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探讨

20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20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基础教育管理、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7.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8.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 209.关于中国农民“离土”问题研究 210.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11.试述农业保护政策

212.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213.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214.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2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思考 216.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焦点与对策研究 论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议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理论探讨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 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 论政府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拯救“志愿失灵”

培育志愿精神,奠定公共事业组织发展基础

牵手合作,共建和谐——市场经济添加下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 优化制度环境,发展公共事业 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研究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研究 社会团体治理结构研究

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 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研究 公共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 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 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中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与发展 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初探 国家公务员制度考核研究 强化公务员绩效考评的思考 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在国家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 论公共部门内部治理中的公平问题 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问题探讨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以企业精神打造公共事业组织

试论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61.提高企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62.管理者开展有效沟通的路径研究 263.人力资源的战略与规划关系分析 264.浅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 265.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66.人力资源之招聘分析

267.现代企业绩效考核低效之成因分析 268.论人力资源的柔性化趋势

269.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研究(例如农村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和义务教育产品以及大量的农村经济发展赖以实现的基础设施等)

270.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比如教育的市场化,医疗保障的市场化甚至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

271.社区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包括城市的街道办和农村的村委会等自治组织)

272.试论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273.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变革

274.制度性公共物品与经济绩效(例如财税政策的变迁,产权制度的改革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对经济绩效的作用等)275.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表现和成因及对策 276.论信息系统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影响 277.论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监督机制 278.公共决策科学化研究

上一篇:烟草零售新入网客户守法经营宣传手册下一篇:求伯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