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危机管理——对比几次危机的相关政策

2022-12-06

一、危机管理概述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

1. 公共危机的相关概念

“公共性危机不同于误解性危机、事故性危机、假冒性危机和灾害性危机, 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 即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 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性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 容易引发社会恐慌, 加剧破坏性。因此, 能不能处理好公共性危机, 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 公共危机的特征

1. 公共危机的突发性

一方面, 公共危机很多情况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爆发的, 另一方面, 常常由于危机来得很急迫, 又有非常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就要求管理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处理的不符合要求, 会给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2. 公共危机的高度不确定性

危机并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 其潜伏性、爆发性、发展性、结束的规律与趋势是不能够被人们准确的把握的。事件的发生就是无法用常规性的相关规则来进行判断。事件发生后的可能涉及的影响也没有相关的经验性知识可供借鉴, 其变化速度非常的快并且极可能产生各种连锁效益。

3. 影响的社会性及舆论关注性

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 其影响所涉及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 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媒体跟踪报道的内容。政府越是素手无策, 危机事件越会增添神秘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三) 危机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其职能

二、对比几次危机中政府公共管理

(一) SARS危机的相关政策

1. 危机公关应急反应迟缓, 预警意识淡薄

在SARS一开始, 由于缺乏危机意识, 很多疫区的政府对SARS病毒的传染性和可控性认识不到位, 导致了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政策, 这样的举动对于疫情的平息, 丧失了最佳控制时机。

2. 信息传递滞后, 缺乏信息公开机制

在SARS危机发生的初期, 相关主流媒体的报道掩盖了疫情严重的真实情况, 虽然在表面上暂时缓解了民众的恐慌, 却导致公众对于危机的放松警觉, 同时也造成后来疫情的迅速扩散蔓延到向其他地区。我国政府工作人员在大多数危机发生时常常采取低调处理和封锁消息的做法。危机出现后, 社会上出现好几种对SARS原因的相关解释, 但政府及相关的公共卫生部门均没有及时进行危机事件的公开证实, 引起公众的猜疑和恐慌, 谣言迅速传播和扩散, 增加了危机管理的难度。

3. 相关应对危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SARS危机的处理过程中, 相关的地方政府出台某些“合理不合法”的特殊管制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在SARS爆发前, “我国政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立法存在着盲区,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些地方政府决策出现个别违法行为甚至过激行为”。

(二) 汶川地震中危机的相关政策

1. 信息公开化

在汶川地震灾害开始时, 国家政府就选择了在第一时间公布地震的相关灾情, 并且还允许国际媒体进入中国国内的灾区进行前线的工作采访和报道;卫生部等权威部门每天公告伤亡损失的具体情况, 主流媒体全天直播抗震救灾一线动态;半个月内发布多场地震新闻系列发布会。

2. 危机公关反应迅速

在地震发生的一开始, 我国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 就针对于汶川地震的灾害工作展开了积极的的救援工作。“温家宝总理于最先乘专机飞往地震灾区, 在飞机上立即召开救灾工作会议, 启动危机应急预案。时隔2小时, 相关部门就发布消息, 这种权威发布是对于流言有良好的否定作用, 对公众心理起了极大地安抚作用。5月12日深夜, 政府及时设立了由军方组成的抗震救援组、预报监测、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和生产恢复组等多个抗震救灾工作组”。

3. 危机管理科学化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 国务院相关部门及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 将危机管理的相关预案进行分析, 并确保其有序进行, 随着灾情的发展, 政府及相关部门又成立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的相关工作, 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 2014年中国南方强降雨

1. 危机管理反映迅速

在发生危机后,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1日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在2014年7月10日时, 国家的相关部门及时的召开了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紧急办公会议, 在会议中工作人员分析了当前的汛情灾情以及天气形势, 为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时机。

2. 及时发布应对危机的科学信息

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 气象专家提醒, 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上述地区继续做好雨情、汛情的监测以及水库堤坝、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安全巡查和灾害预警, 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以及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3. 应对机制深入、细致

在强降雨的危害开始时, 国家就部署和安排农业部下发针对于南方强降雨的相关工作安排, 在安排中明确要求了南方各地需要切实结合本地区的受灾情况以及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 将受灾情况进行进一步稳定的同时, 加强灾害期间的防疫工作, 将危害的所示减到最小, 于此同时, 交通部门也针对灾害进行了信息的发布工作, 确保了灾害天气的信息畅通。

三、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相关立法, 我国缺乏很多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就导致了我国政府采取的大部分紧急的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 容易造成合理不合法的事件形成。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防洪法》、《戒严法》、《防灾减震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但这些仅有的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系列的非常的紧急状态, 覆盖面十分狭小。另外, 在政府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 和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防止执法监督的方面,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尚是空白的。在执法的方面还存在着执行不到位、执行并不科学的情况, 依法行政尚待加强。

(二) 我国不侧重于专业,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我国公共部门能够管理公共危机的部门林立, 光国务院下属的就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等等, 这些机构都可以对于公共危机进行紧急的处理, 但我国却没有设立专门的、专业的管理部门, 设立的几个部门又可以相互的推脱, 导致了对于危机管理的真空部分, 这比危机本身还可怕。

(三) 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尚有很多的不足

我国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危机管理理论, 现在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介绍西方专著和引进理论的阶段;现有学术资源没有很及时变成政府的决策进行相关的管理。很多学者的研究与实际参与者、实践者之间的经验没有很好地进行配合, 然后在一起用到实际的危机管理当中去;也有不少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国内、国际的危机和危机管理进行泛泛而谈, 不去做深入研究, 使我国的危机与危机管理策略能够尽早的与国际水平达成共识跟上国际的标准, 但这些研究缺乏对这些策略的深入分析, 大都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 虽然在近两年在这方面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但还是远远不够。

四、积极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

(一) 危机公关, 信息透明化

公关是组织或者是政府, 为了达到其特定目的而处理相关关系的一种手段, 其对于政府的工作是否有效, 评定的标准是能否改善并且增强国家的形象, 危机有其舆论的关注性, 在公共危机面前, 政府只有做好危机公关, 不断的与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危机的信息不遮不掩, 做到诚实守信, 才能在灾难中取信于民, 降低危机的危害性。

(二) 发展科技、加强资源整合

公共危机治理的技术资源整合就是要做到跨域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的整合。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共危机治理软件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技术, 同时加强公共危机治理硬件设施建设的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将公共危机治理中被分布于各个区域内的技术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另外, 还要加大资金投入, 使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的建设更近一步, 相互之间才能更好地协同与整合。

(三) 意识强化、与人为本

中国政府在所面临的公共危机上, 与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该被根本确立, 在确立的同时还要将其作为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这就要求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工作时, 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工作的理念以及实际行动上充分认识到公共危机强大的破坏性, 谨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 在在灾难中发挥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 充分利用我国政治优势

我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 有一种政治优势, 就是以党为核心, 一党专政、多党合作的权力指挥中心, 它能够有效地调配使用各种、各级的资源, 为政府危机公关扫清很多的障碍,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 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协作的体系, 以保证政令能够畅通的行使;我国实行一党专政、多党合作的原则, 没有党派权力之争和国家立法、行政权力由于从属不同而导致的分权制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危机管理的及时有效的行使。

五、小结

综上所述,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危机预防和危机准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采取提前性措施预先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与降低危机的可能性危害, 而在危机爆发之后危机处理与危机恢复采取措施缓解危机的破坏力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所以, 笔者建议:危机无处不在, 危害难以预测, 成熟、高效的危机应对, 可以让我们在遭遇毁灭性打击事件时绝处逢生。

摘要:公共性危机因为它自身的突发性破坏力强、范围广与救灾难度极大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事件, 所以对公共性危机的预防与管理成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下的又一个考验, 对此, 笔者将通过对比几次公共危机中政府所做出的相关政策来阐述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并且找出问题所在并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

关键词:公共性危机,政府,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8:169-169.

[2] 喇娟娟.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2009.2.

[3] 王宇丹.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34)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1-02-28.

上一篇:国产动画片的跨媒介叙事性研究——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下一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