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知识

2022-06-30

第一篇:公共危机管理知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

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1

二、简答题

1、危机管理法制内涵是什么?P263(what is the connota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legal):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整个国家生活与社会秩序受到巨大冲击,需要运用国家紧急权利来控制和消除危机时没调整非常状态下国家权利之间,货架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全社会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维护和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

2、简述应急预案有那些特点?P89(outl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plans):(1)科学性(2)全面性(3)简洁性(4)详尽性 (5)权威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6)预案与其他计划类文种不同的特点

3、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有哪些功能?P30(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1、是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合理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能够使各级各类机构明确分工,相互协调,有序运作,确保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效率。

2、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可以积极发动民间社会资源的作用,使各方在互信的基础上,相互沟通合作,共同预防和应对危机。

4、应急处置的基本步骤是什么?P149(what are the basic steps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1)启动预案(2)制定处置与救援方案(3)实施处置与救援方案 (4)调整处置与救援方案 (5)应急处置与救援结束

5、简述公共风险评估的原则?P81(brief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risk assessment): (1)整体性或系统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6、公共危机损失评估包括哪些内容?P184(what are the included contents of public crisis damage assessment):

1、物质损失:主要包括主要基础设施和相关基础设施两类。

2、经济损失:包括工业损失,以及突发事件对工业和农业,林业,畜牧业造成的损失

3、心里创伤:

4、其他损失:包括人员和环境损失。

7、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的新特点是什么?P287(what is the new feature of chinese public crisi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1)危机事件领域呈现多层次性(2)危机事件规模扩大,影响范围扩展 (3)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4)危机影响方式多元 (5)危机事件趋于国际化

8、简述公共危机决策的特征?P52(brie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crisis decision-making): (1)快速果断

(2)决策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与决策的高风险性 (3)决策程序的非常规性与效果的非预期性 (4)决策者个人的人格化与创新性

2

9、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内涵是什么?P237(what are guarantees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包括: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内容。

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10、简述公共危机决策的流程?P60(brief the process of public crisis decision-making): (1)公共危机决策的问题界定(2)公共危机决策的目标设定 (3)公共危机决策的规划方案(4)公共危机决策的方案选择 (5)公共危机决策的绩效评估

11、简述公共危机沟通的方式有哪些?P214(brief the ways of 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 (1)现场沟通(2)新闻公告(3)个别会谈 (4)电话和信件(5)接待中心(6)网络平台

12、简述公共危机的预警过程?P125(Brief the warning process of public crisis):

一、信息监测;加强监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体系,是提高政府信息收集能力,及时做好预警工作,有效预防,减少公共危机预警的发生,控制,减轻,消除公共危机引发的危害。

二、信息发布;一方面有利于应急处置机构对时态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最终 做出准确判断;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知晓公共危机的发展态势,并做好有关自救,他救准备。

三、预警措施。将发生危机时,有关政府应当根据公共危机发生的紧急程度, 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布相应的预警级别。

13、简述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P8-10(brief the meaning of public crisis and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公共危机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

14、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P17(brie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1)效率性原则协(2)同性原则(3)安全性原则 (4)依法应对原则(5)科学性原则(6)适度性原则

15、简述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原则?P91(brie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king emergency plans): (1)法制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

(3)成本控制性原则(4)简洁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

三、论述题:

1、试述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P143 (1)政治责任 (2)法律责任 (3)经济责任

3

2、如何控制和处理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严重分化等社会危机现象?

答:

1、完善税收政策,调整分配机制;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向西部倾斜

4、大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试述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区别?P21(社会风险强调风险,风险社会强调社会)

(1)时间维度上的区别 (2)社会内涵上的区别 (3)风险内涵上的区别 (4)风险范围的区别 (5)风险来源上的区别

(6)在风险预警方面的区别 (7)在风险后果方面的区别

4、请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类重大公共危机进行分析?

答:主要面临的危机有:

(一)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以较高速度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经济成倍的增长,极有可能引发泡沫。另外,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乡差距、社会贫富不均等危机,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二)环境危机。

近年来,我国水灾旱灾不断、2008年-2011年不断发生的各种大地震、还有青岛水污染事件、台湾遭遇特大台风事件等等,无不反映了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 一方面暗示着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树立危机意识的警钟。

(三)民族危机。

全球化到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上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以及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最主要的危机还是民族危机。近段时间来新疆暴力份子恐怖袭击事件的频发,揭示了民族危机的高度危害性。

(四)公共卫生危机。

(五)人口危机。开放二孩政策以及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冲突。人口高度集中、搞流动性、复杂性

5、转型期间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是什么?P289 (1)现代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日趋加深 (2)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和严重

(3)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加

6、试述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的联系? (1)都涉及社会与风险两个范畴

4

(2)都指向损失的可能性

(3)社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风险社会

7、试从美国“9.11”时间,中国的“非典危机”,印度洋大海啸,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2014年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等公共危机事件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危机频发的原因、特点及发展趋势? 答:公共危机频发的因素:

1.气候地质因素。如洪水旱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 2.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害虫灾害等; 3.传染病因素。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 4.战争和冲突因素。如世界战争、军事入侵、种族冲突、恐怖活动等; 5.经济因素。如经济衰退、金融风险等。经济全球化下,日益联系的今天,只要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或政治出了问题,就会迅速传导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甚至引发全球性危机。

6.人的因素。发展中国家出于对经济贫困的恐惧和不能加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忧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沿袭发达国家早期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的战略,盲目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消耗与破坏了大量自然资源。由于片面追求经济“腾飞”,接受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和文化观念,使非理性的欲望恶性膨胀,出现挥霍无度、享乐纵欲和不择手段地追求自身利益等腐败现象,将引起更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根本原因:人类社会发展中内在矛盾的加剧与激化。 特点:一是全方位、多层次, 多重危机并发; 二是破坏力大, 持续时间长; 三是不分国界、扩散范围广和难以控制。

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

1、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更加频繁;

2、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的危机事件增多;

3、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

4、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5、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趋势;

6、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

7、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

8、试述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哪些问题?P229 (1)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持与保障 (2)新闻发言人专业化和职业化不够 (3)缺乏对新闻发言人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9、结合实际,谈谈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P42 (1)部门化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体制,对于新的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缺少相应的管理机构,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和相互扯皮推诿现象,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能没有完全理顺,责任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2)民间组织体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发挥不够 (3)专家咨询作用发挥不够喝咨询组织不健全

(4)其他还有:法律法规方面不够完善;各方面通力合作应对公共危机方面,各个方面的联动机制不顺畅;综合协调能力方面,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的

5

综合协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社会公众参与方面,公共危机管理利害相关参与存在不足与低效并存的情况。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的国际合作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10、试述公共危机事后总结的步骤?P200

1、对危机管理进行全方位调查。包括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危机管理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力求全面掌握真实可靠信息。

2、总结和评估。也是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

3、根据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对危机管理进行改进。也就是对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和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11、结合实际案例,谈谈我国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P100 (1)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对应急预案的认同程度较低

(2)应急预案陈旧、不科学和缺乏联合应急预案

(3)就领导干部而言,缺少具备启动应急预案的科学决策能力

12、试述我国公共危机监测与预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P134 在监测方面:信息监测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指挥;危机监测系统高度分散,造成网点重复建设、设备重复购买、浪费惊人的现象;由于综合信息系统的缺失,没有与民众直接联动的信息交流平台,公民没法参与进来,使得各系统的灵敏度和有效性降低。

在预警方面:

1、危机预警系统设计有缺陷。

2、对危机预警的激励不足。

3、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障碍。

4、危机评估准确性不高。

5、危机预报不及时

6、对危机信息不予重视,对危机预报反应 迟钝等。

13、结合实际,试述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P66 问题:(1)公共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2)公共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3)公共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4)公共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5)公共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改进:(1)转变公共危机决策观念 (2)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组织机构 (3)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 (4)优化决策环境

6

第二篇:公共危机 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题

库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

2、(

C )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设区的人民政府;|B、地方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C )。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

4、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起到( B )作用。 A、控制;|B、规范;|C、预防。

5、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 C )。 A、二级;|B、三级;|C、四级。

6、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 B )。

A、乡镇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市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质储备范围的是( A )。

A、应急救援人员;|B、应急救援物质;|C、应急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

8、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B )相关信息。

A、通知;|B、通报;|C报告。

9、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最高可以处以( C)的罚款。 A、5万元;|B、10万元;|C、C.20万元。

10、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 )。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静观事态发展。

1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

12、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设施安全。

13、(C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 )。

A、警告;|B、停止其业务活动;|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1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

16、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C)。 A、5万元;|B、15万元;|C、20万元。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 A、7章、70条;|B、6章、60条;|C、8章、70条。

19、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A)。

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2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

2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

A、保留;|B、撤销;|C、升级。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C )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A、12小时;|B、2小时;|C、1小时。

24、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B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

25、( C )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基层。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 B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A、30;|B、50;|C、8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 )级以上。

A、8;|B、9;|C、10。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 C )以上。

A、35℃;|B、37℃;|C、39℃。

2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 C )效力。 A、宪法;|B、法律;|C、法规。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 A )时需停运。 A、4级风;|B、5级风;|C、6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 B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 A

)。

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B、整体性和群众性;|C、层次性和相关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 C )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B、紧密联系;|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 A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7月10日。

35、国务院和(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B、地市级;|C、省级。

36、( C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 B ) A、红色;|B、黄色;|C、橙色。

38、( C )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9、( A )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B、本地人民政府;|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A )。

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

41、( C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2、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 C )。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C、消除。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 C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A、检查与督促;|B、告诫与处理;|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 A )的原则。 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C )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B、森林火灾;|C、公共卫生事件。

4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 C )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

4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 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B、处理;|C、汇报。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B )。 A、法规;|B、法制;|C、体系。

5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 B )、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

二、是非题(A、对,B、错)

5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消除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

52、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征用。

(A)

53、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A)

54、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A)

55、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

B )

56、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市级政府和部门制定。

(

B )

57、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A )

5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按照保密级别逐级传达。

(

B )

5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

B )

60、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给予补偿。

(

B )

61、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

B ) 6

2、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

B )

63、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不得改变。

(

B )

64、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

A )

6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

A )

6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A ) 6

7、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前提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

(

A )

68、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报道,费用由财政保障。

(

B )

6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求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 ) 7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

A )

7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

A ) 7

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强调国家统一领导的原则。

(

A ) 7

3、未做好应急设备日常维护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单位,只要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处分就可以了。

(

B )

7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

B )

7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最高为四级。

(

B ) 7

6、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是对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才设定的。

(

A ) 7

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A )

78、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A )

79、突发事件发生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越级上报。

(

B )

8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但不可以越级上报。

(

B )

81、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

A )

82、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不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

B )

83、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

A )

84、省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应急物质储备制度和保障制度。(

B )

8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

A )

86、禽流感疫情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公布。

(

A )

87、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

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A )

88、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

B ) 8

9、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

A )

90、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A )

91、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

A )

9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

A )

93、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

B )

94、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 A ) 9

5、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

A )

96、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

A ) 9

7、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

(

B ) 9

8、发布预警级别警报就意味着进入了预警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

A )

99、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布预警级别,不得变更。

(

B )

100、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危急病人,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

B )

10

1、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

A )

10

2、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

A )

10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A )

10

4、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A )

10

5、单位和个人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要准确。

(

B )

10

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A )

10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与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完全一样的。

(

B )

10

8、所有的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四级。 ( B ) 10

9、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

A )

110、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

A )

三、多选题 1

11、《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 ABCD )。

A、人权理念;|B、以人为本理念;|C、责任政府理念;|D、服务政府理念。

1

1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 AB )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B、相关部门负责人;|C、相关部门负责人;|D、公安部门。 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 ABCD )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A、预防;|B、监测与预警;|C、应急处置与救援;|D、事后恢复与重建。

1

14、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 ABC )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B、处置程序;|C、应急保障措施;|D、应急防防御措施。 1

1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维护( ABCD )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国家安全;|C、公共安全;|D、环境安全。 1

16、下列情形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 ABCD )。

A、飓风后的海堤加固;|B、蝗灾中的粮食调拨;|C、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D、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

1

17、突发事件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 BCD )。

A、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B、突然发生;|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D、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1

18、突发事件主要包括( ABCD )。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1

19、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坚持( ABCD )。

A、统一领导;|B、分类管理;|C、分级负责;|D、属地管理。 1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 AC )。

A、预防为主;|B、应急为主;|C、预防与应急相结合;|D、应急与善后相结合。 1

21、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措施包括( ABCD )。

A、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B、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D、必要时越级上报。

1

22、国家应急物质保障体系涉及应急物质的监管、( ACD )和紧急配送等环节。 A、生产;|B、储存;|C、储备;|D、调拨。

1

23、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 BCD )。 A、全面;|B、及时;|C、客观;|D、真实。

1

24、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应该及时向( ABC )报告。 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地震局;|C、当地应急办;|D、当地综治办。 1

2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 BCD )。

A、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理位置;|B、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C、突发事件发展态势;|D、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

26、发布二级预警级别后,下列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BC )。 A、启动应急预案;|B、加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C、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D、公布咨询电话。

1

27、某网站编造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对此的处罚包括( ABCD )。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B、后果严重的,暂停其业务活动;|C、后果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许可证;|D、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1

28、单位不配合突发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措施,相应的处罚应该是( AB )。 A、责令改正;|B、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C、追究民事责任;|D、追究刑事责任。 1

29、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 ABD )、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A、生产;|B、经营;|C、运输;|D、储运。 130、( BCD )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C、村民委员会;|D、企业事业单位。

1

31、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 ACD )。

A、安全意识;|B、自救意识;|C、自救能力;|D、互救能力。

1

32、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BCD )。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B、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D、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1

3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BCD )。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34、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 ABCD )。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

3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 ABC )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

36、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 CD )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

37、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该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 ABC )。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

3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BCD )。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 CD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140、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 ABC )。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

41、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 )。 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1

42、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ABD )。 A、统一;|B、正确;|C、全面;|D、及时。

1

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 ABCD )。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

44、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 ABC )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

45、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ABC )。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1

4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工作中的比例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B )。

A、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B、行政机关有多种应急措施可以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公民权益的措施;|C、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所能带来的社会利益应当大于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的损失;|D、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符合理性。

1

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 ABC )。

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

1

4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

1

49、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 A、强制执行;|B、疏导交通;|C、控制事态;|D、维护社会秩序。 150、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ABCD)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

A、公园;|B、敬老院;|C、红十字会;|D、志愿者机构。 1

51、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ABCD)。

A、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B、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C、设法发出求救信号;|D、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1

52、(ABCD)为泥石流的征兆。

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

1

53、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家用灭火器、(ABD)。 A、应急逃生绳;|B、简易防烟面具;|C、望远镜;|D、手电筒 `。 1

54、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

55、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BCD)、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

A、建房;|B、爆破;|C、打井;|D、采石;E、种树。 1

56、《防洪法》规定,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ABC)。

A、洪泛区;|B、蓄滞洪区;|C、防洪保护区;|D、防洪规划区;E、风景旅游区。 1

57、游乐设施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应(ABD)。 A、保持镇静;|B、听从工作人员指挥;|C、解除安全带;|D、等待救援。 1

58、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1

59、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BCD)三个阶段。 A、演练策划;|B、演练准备;|C、演练实施;|D、演练总结。 160、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BCD)。 A、预见;|B、迅速;|C、准确;|D、有效。

16

1、由于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的结构性质与相连结的土堤不同,所以在它与土堤结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环节而发生渗水现象。处理这类险情,应采取(BC)。 A、水下抛石;|B、临河截渗堵漏;|C、背河反滤导渗;|D、填土帮坡。 16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BCD)。

A、立即开展调查;|B、确立取舍原则;|C、做好内部沟通;|D、构筑“防火墙”。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33

1、公共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

)

A、计划体系

B、指挥体系

C、组织体系

D、控制体系

答案:C

2、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排除极端特殊情况下成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临时机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

A、统一领导与指挥原则

B、常设性原则

C、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D、属地管理原则

答案:B

3、构成危机决策主体包括权力中枢决断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外还有(

)。

A、领导系统

B、信息发布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C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5、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中,(

)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

B、科研机构

C、咨询组织

D、高校

答案:C

6、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D

7、(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8、经济安全事件属于(

)。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D

9、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伤情、病情和(

)。

A、水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疫情

答案:D

10、在非常规状态下,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中遵循一些特殊的行为程序,例如可通过简易程序紧急出台某些政令和措施,或者对某些政令和措施的出台设置更高的事中或事后审查门槛。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C

11、在非常规状态下,有关组织和个人有义务配合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并提供各种必要帮助。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D

12、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

)来分级。

A、伤亡程度

B、严重程度

C、发展事态

D、可控程度

答案:C

1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现场抢救的措施包括抢险救灾方案的确定;现场抢救的组织领导;实施抢救和(

)。

A、现场保护

B、预警方案确定

C、预警方案的组织实施

D、人员疏散

答案:A

14、项应急预案通常由(

)负责牵头,有关专家参加,共同完成。

A、业务主管部门

B、地方政府

C、上级部门

D、安全管理部门

答案:A

15、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

)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8小时

B、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答案:C

17、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

)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18、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

)两个方面构成。

A、决策客体

B、决策信息

C、决策制度

D、决策结果

答案:C

19、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4小时以上的事件属于(

)。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D

正确答案:C

20、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1、由市地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2、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

)特点。

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

答案:D

23、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

)。

A、比例原则

B、非克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4、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

)。

A、信息收集子系统

B、信息加工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

D、警报子系统

答案:B

25、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26、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此时应启动(

)响应。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答案:A

正确答案:B

27、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

)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

A、2日

B、5日

C、10日

D、20日

答案:C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

)起施行。

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29、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死亡人数为(

)

A、30人以上

B、10-29人

C、3-9人

D、1-2人

答案:C

30、对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县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

)之内报市(地)政府和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答案:D

31、通常情况下,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内作出事故处理决定。

A、30日

B、20日

C、10日

D、5日

答案:A

32、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C

3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

)。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答案:B

34、《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

)。

A、保障国家安全

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C、保障公共安全

D、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答案:B

35、政策规定可以公布的,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

)。

A、简要信息

B、初步核实情况

C、政府应对措施

D、公众防范措施

答案:A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32

3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

)。

A、及时

B、准确

C、客观

D、全面

答案:A

正确答案:A, B, C, D

37、总体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

)。

A、延迟

B、准确

C、客观

D、片面

答案:B,C

38、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A、流行感冒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D、动物疫情

答案:B,C,D

39、目前,我国的社会捐助制度主要包括大灾时期的(

)制度等几个方面。

A、集中性捐助

B、行政拨款

C、经常性捐助

D、对口支援

答案:A,C,D

40、在我国,根据(

)等因素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级。

A、危机事件的性质

B、严重程度

C、空间

D、影响范围

答案:A,B,D

41、金融风险的特征有(

)。

A、扩散性

B、波动性

C、可控性

D、损失性

答案:A,B,C

42、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

)、泡沫经济型风险评估指标等。

A、宏观经济环境评估指标

B、银行内部风险评估指标

C、国债风险评估指标

D、外汇风险评估指标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B、流行感冒

C、太湖蓝藻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A,B,D

正确答案:A, D

44、金融风险的特征表现在(

)。

A、扩散性

B、非周期性

C、波动性

D、不可控性

答案:A,C

45、财政风险的化解(

)。

A、要明晰政府债务,加强债务管理,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

B、要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实现财务阳光预算和透明化

C、要转变政府财政职能,通过市场机制转移风险

D、要加强财政制度建设,建立财政风险损失控制机制

答案:A,B,C,D

46、经济战略资源的危机预警与储备制度主要有(

)

A、建立粮食储备体系

B、经济战略资源安全预警评估体系

C、建立国家经济战略资源储备调控体系

D、构建经济战略资源需求预测指标体系

答案:B,C,D

47、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压力不大

B、安全状况的差异悬殊

C、安全总体工作和某项具体工作在各地的进展不平衡

D、安全形势比较稳定

答案:B,C

48、政府的应急处理职能包括(

)。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理

C、应急响应

D、成立工作组

答案:A,B,C

49、构成危机决策主体包括(

)。

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A,B,C

50、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

)。

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答案:A,B,C,D

51、危机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的评估

B、危机管理过程的评估

C、危机管理结果的处理

D、危机管理结果的评估

答案:A,B,D

5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大致情况

B、事故的简要经过、死亡人数、下落不明人数

C、事故直接原因的初步判断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答案:A,B,C,D

53、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决定包括(

)以及对事故单位、所在地政府及其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或建议。

A、事故的性质

B、事故的责任

C、事故的损失

D、事故的影响

答案:A,B

54、危机管理评估,是指对公共危机管理本身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

A、对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的评估

B、对危机管理过程的评估

C、对危机管理结果的评估

D、对危机处理的评估

答案:A,B,D

正确答案:A, B, C

55、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

),以及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A、危机的预警机制

B、决策处置机制

C、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

D、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 11

56、迅速从紧急情况转到正常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

答案:正确

57、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着危机。(

)

答案:正确

58、危机管理的柔性和细密性的特征能够很好地弥补应急管理的刚性和粗犷特性。(

)

答案:正确

59、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风险管理的作用,健全化解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主体行为。(

)

答案:正确

6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

答案:正确

61、在某种程度上,危机的预防是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防范型转变;是从“事后救火”管理向“事前监测”管理转变。(

)

答案:正确

62、与危机过程中别的阶段相比较而言,危机预警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

)

答案:正确

63、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

)

答案:不正确

64、在现实社会中,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往往是组织变革的主要促进因素。(

)

答案:正确

65、危机就有助于维持组织系统的活力和生命力。(

)

答案:正确

66、在危机后处理阶段,政府及其他组织必须设立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公正甄别事件诱因。(

)

答案:正确

67、在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与法定的公民权力相比,紧急行政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

)

答案:正确

68、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辖区内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理和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且协助周边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

答案:正确

69、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

)

答案:不正确

70、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组织的生存威胁越来越大,遇到的危机越来越多,因此,要防止政府组织老化,就必需实施和加强政府组织危机管理。(

)

答案: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2题) 10

71、2008年7月5日9时1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上海未来一周天气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7℃。请问:

(1)、

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橙色预警信号表示(

)危机事件。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答案:

答案:B

(2)、你认为该事件属于(

)。

A、自然灾害

B、社会安全事件

C、生产安全事件

D、公共卫生事件

答案:

答案:A

72、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 2008年11月3日早晨,当不少重庆市民准备“打的”上班、赶火车、赶飞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往日满街跑的出租汽车全都不见了。 重庆市主城区发生了大规模出租车罢运事件。 出租车罢运影响群众生活 10月30日以来,重庆市出租车业内就风传11月3日开始罢运,而且有人还在散发罢运传单。3日早晨,罢运的传闻成真。 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早晨5时30分左右,一些出租车车主和司机纷纷来到重庆市观音桥商圈、杨公桥等重要路段,怂恿上路的出租车开回去罢运,一些还在运营的出租车被砸。 7时左右,重庆市大街小巷已经不见了一辆出租车。记者在重庆市渝北区新南路一带看到,许多正在等待出租车的乘客一边等车一边抱怨。当听说出租车罢运后,又连忙去挤公共汽车。据记者目击,重庆市渝北区、渝中区、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江北区等基本上见不到一辆出租车。 重庆是一座山城,没有自行车,除公交车外,出租车是百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目前重庆市主城共有8000多辆出租车,本来平时“打的”就很紧张,罢运后市民们感到极不方便。 市民王先生8时在家门口“打的”去上班,等了快半个小时都没看到一辆出租车,只好步行半公里到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此时车站已挤满了等待坐车的群众,而有的公共汽车驶过车站却没有停车,原因是车上已经挤满了乘客。 请问:

(1)、你认为该出租车罢运事件属于(

)。

A、突发生产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经济危机

答案:

答案:C

(2)、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属于(

)。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31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表现在内容和对象的综合性、边缘性,(

),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以及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

A、程序上的法律性

B、使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

C、措施上具有明显的政策性

D、执行上的严格性

答案:B

3、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等应对活动。

A、物资调度

B、机构设置

C、奖励与处罚

D、事后恢复与重建

答案:D

4、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5、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B

6、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的功能属于(

)。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C

7、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D

8、在我国灾害救助体制中,通过互助互济,使群众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照顾,这属于(

)。

A、政府救灾助残

B、社会捐助

C、社会帮贫扶困

D、社会摊牌

答案:B

9、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就是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分类、现状、趋势,危险源所处的周边环境,(

)等。

A、危险源的性质

B、危险源的大小

C、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D、危险源的远近

答案:C

10、在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原则中,“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以及(

)。

A、受害者需求未满足不放过

B、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现场状况未恢复原状不放过

D、事故危险未消除不放过

答案:B

11、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

)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2、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3、在非常规状态下,有关组织和个人有义务配合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并提供各种必要帮助。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D

14、在非常规状态下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后,如果损害是普遍而巨大的,政府可只提供有限的救济,如相当补偿、适当补偿等等。这是指(

)。

A、救济有限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A

15、紧急行政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必须在紧急状态下才能行使,紧急行政权力主要包括紧急决定权、紧急征用权和(

)。

A、紧急控制权

B、紧急强制权

C、紧急处置权

D、紧急任命权

答案:B

16、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7、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现场抢救的措施包括抢险救灾方案的确定;现场抢救的组织领导;实施抢救和(

)。

A、现场保护

B、预警方案确定

C、预警方案的组织实施

D、人员疏散

答案:A

18、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D

19、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

)等。

A、布告

B、广告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电视报道

答案:C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

)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8小时

B、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答案:C

2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

)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22、由市地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3、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

)特点。

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

答案:D

24、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

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26、对公共危机管理本身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属于(

)。

A、危机风险评估

B、危机影响评估

C、危机管理评估

D、危机决策评估

答案:C

27、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此时应启动(

)响应。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答案:B

28、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

)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A

29、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

)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

A、2日

B、5日

C、10日

D、20日

答案:C

30、对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县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

)之内报市(地)政府和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答案:D

31、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C

32、事件的演变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要求管理者快速作出决策,这是指公共危机的(

)特征。

A、威胁性

B、不确定性

C、紧急性

D、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C

33、保持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危机周期阶段是(

)。

A、预警期

B、爆发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答案:D

正确答案:C

34、《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

)。

A、保障国家安全

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C、保障公共安全

D、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答案:C

正确答案:B

35、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灾害救助工作以(

)为基本行政单元。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区级

答案:C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8

36、平时危机管理的职能中的“三预”是指(

)。

A、预案

B、预测

C、预防

D、预警

答案:A,B,C

3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

)。

A、及时

B、准确

C、客观

D、全面

答案:A,B,C,D

38、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A、流行感冒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D、动物疫情

答案:A,B,C,D

正确答案:B, C, D

39、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

)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A、安全事故

B、交通运输事故

C、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D、环境污染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40、目前,我国的社会捐助制度主要包括大灾时期的(

)制度等几个方面。

A、集中性捐助

B、行政拨款

C、经常性捐助

D、对口支援

答案:A,D

正确答案:A, C, D

41、在我国,根据(

)等因素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级。

A、危机事件的性质

B、严重程度

C、空间

D、影响范围

答案:A,B,D

42、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

)、泡沫经济型风险评估指标等。

A、宏观经济环境评估指标

B、银行内部风险评估指标

C、国债风险评估指标

D、外汇风险评估指标

答案:A,B,C

43、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

)组成。

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答案:B,C,D

44、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唯命是从

B、常抓不懈

C、分级预警

D、讲究方法

答案:B,C,D

45、衡量紧急措施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的因素包括(

)。

A、严重性

B、比例原则

C、时间

D、地域范围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C, D

46、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

)。

A、立即开展调查

B、确立取舍原则

C、做好内部沟通

D、构筑“防火墙”

答案:B,C,D

正确答案:A, C, D

47、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B、流行感冒

C、太湖蓝藻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A,D

48、国家经济安全主要体现在(

)

A、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发展持续

B、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

C、不至于因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

D、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答案:

正确答案:A, B, C, D

49、金融风险的特征表现在(

)。

A、扩散性

B、非周期性

C、波动性

D、不可控性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C

50、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危机结束

答案:A,B,C

51、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人管理

C、非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A,B,D

正确答案:A, D

52、公共危机应急保障包括人力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

)、公共设施保障、人员防护保障、专业技术保障等。

A、基本生活保障

B、医疗卫生保障

C、交通运输保障

D、新闻保障

答案:B,C,D

正确答案:A, B, C

53、危机管理评估,是指对公共危机管理本身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

A、对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的评估

B、对危机管理过程的评估

C、对危机管理结果的评估

D、对危机处理的评估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54、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

)。

A、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B、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C、公共危机激励机制

D、公共危机管理法制

答案:A,C,D

正确答案:A, B, D

55、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

)。

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 12

56、公共危机分类的意义在于为危机管理所需动员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指导。(

)

答案:正确

57、政策规定可以公布的,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详细信息。(

)

答案:不正确

58、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20万间,此时应启动一级响应。(

)

答案:正确

59、国家存在的基本或最大的理由是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当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国家有义务采取可能采取的手段给予救助。(

)

答案:正确

60、金融风险是指金融领域中因经济失衡、制度跌陷或运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对金融形成破坏性威胁的一系列矛盾。(

)

答案:正确

61、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风险管理的作用,健全化解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主体行为。(

)

答案:正确

6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

答案:正确

63、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与法定的公民权力相比,紧急行政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

)

答案:正确

64、分类预警原则就是对可能出现危机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依法规范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级处理。(

)

答案:正确

6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启动新闻发布工作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

答案:正确

66、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排除极端特殊情况下成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临时机构。(

)

答案:正确

67、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确立“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领导体制。(

)

答案:正确

68、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

)

答案:正确

69、所有的生产安全事故都是违章所造成的。(

)

答案:不正确

70、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组织的生存威胁越来越大,遇到的危机越来越多,因此,要防止政府组织老化,就必需实施和加强政府组织危机管理。(

)

答案: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2题) 10

71、2003年的非典事件应对中,在4月20日之前,由于没有准确及时发布信息,致使社会上各种流言蜚语、小道消息到处传播,人心恐慌。社会各方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导致疫情加重。4月20日后,政府改变了管理策略,及时向社会通报疫情,危机信息和政府救治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不但终止了谣言,而且使社会公众重新树立了信心和理性,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采取防治措施,在社会各界的协作下终于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请问: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

答案:D

(2)、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

)。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

答案:C

72、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 2008年11月3日早晨,当不少重庆市民准备“打的”上班、赶火车、赶飞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往日满街跑的出租汽车全都不见了。 重庆市主城区发生了大规模出租车罢运事件。 出租车罢运影响群众生活 10月30日以来,重庆市出租车业内就风传11月3日开始罢运,而且有人还在散发罢运传单。3日早晨,罢运的传闻成真。 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早晨5时30分左右,一些出租车车主和司机纷纷来到重庆市观音桥商圈、杨公桥等重要路段,怂恿上路的出租车开回去罢运,一些还在运营的出租车被砸。 7时左右,重庆市大街小巷已经不见了一辆出租车。记者在重庆市渝北区新南路一带看到,许多正在等待出租车的乘客一边等车一边抱怨。当听说出租车罢运后,又连忙去挤公共汽车。据记者目击,重庆市渝北区、渝中区、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江北区等基本上见不到一辆出租车。 重庆是一座山城,没有自行车,除公交车外,出租车是百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目前重庆市主城共有8000多辆出租车,本来平时“打的”就很紧张,罢运后市民们感到极不方便。 市民王先生8时在家门口“打的”去上班,等了快半个小时都没看到一辆出租车,只好步行半公里到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此时车站已挤满了等待坐车的群众,而有的公共汽车驶过车站却没有停车,原因是车上已经挤满了乘客。 请问:

(1)、你认为该出租车罢运事件属于(

)。

A、突发生产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经济危机

答案:

答案:C

(2)、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属于(

)。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

答案: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29

1、公共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

)

A、计划体系

B、指挥体系

C、组织体系

D、控制体系

答案:C

2、盖茨说:“微软离倒闭只有一百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树立危机意识

B、制定相关法律

C、组建管理机构

D、完善应急预案

答案:A

3、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B

正确答案:C

4、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5、统一指挥体制要求,凡是在此地域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都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

A、国务院

B、当地政府

C、省级政府

D、市级政府

答案:B

6、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中,(

)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

B、科研机构

C、咨询组织

D、高校

答案:C

7、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的功能属于(

)。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答案:C

8、(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属于(

)。

A、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答案:A

正确答案:B

10、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伤情、病情和(

)。

A、水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疫情

答案:D

11、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属于(

)。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B

12、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与法定的公民权利相比,行政紧急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例如可以限制或暂停某些法定公民权利的行使。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A

13、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4、在非常规状态下,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中遵循一些特殊的行为程序,例如可通过简易程序紧急出台某些政令和措施,或者对某些政令和措施的出台设置更高的事中或事后审查门槛。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C

15、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的任何预案,要经过(

)的评估认证后才有实效。

A、第一方

B、第二方

C、第三方

D、第四方

答案:C

16、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

)来分级。

A、伤亡程度

B、严重程度

C、发展事态

D、可控程度

答案:C

17、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D

18、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

)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A、投资单位

B、协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承办单位

答案:C

正确答案:D

19、项应急预案通常由(

)负责牵头,有关专家参加,共同完成。

A、业务主管部门

B、地方政府

C、上级部门

D、安全管理部门

答案:A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

)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8小时

B、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答案:C

21、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

A、 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C

正确答案:D

22、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

A、科技兴安

B、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应急响应

答案:C

23、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

)特点。

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

答案:D

24、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25、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

)。

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A

26、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此时应启动(

)响应。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答案:B

27、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

)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A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

)起施行。

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29、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

)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

A、全社会力量

B、社会发展水平

C、非政府组织

D、奖励水平

答案:B

30、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死亡人数为(

)

A、30人以上

B、10-29人

C、3-9人

D、1-2人

答案:C

31、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市(地)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

)之内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D

32、通常情况下,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内作出事故处理决定。

A、30日

B、20日

C、10日

D、5日

答案:A

33、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C

34、在我国,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表示(

)。

A、红色、橙色、黄色、绿色

B、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C、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D、红色、橙色、蓝色、绿色

答案:B

35、由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

A、海啸

B、滑坡

C、水灾

D、疾病蔓延

答案:A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6

36、平时危机管理的职能中的“三预”是指(

)。

A、预案

B、预测

C、预防

D、预警

答案:A,B,C

3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

)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

B、分级负责

C、条块结合

D、属地管理

答案:A,B,C,D

38、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

)、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预警级别

B、起始时间

C、可能影响范围

D、警示事项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39、应急处置包括(

)。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答案:A,B,C

40、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A、流行感冒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D、动物疫情

答案:

正确答案:B, C, D

41、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及其救济包括(

)。

A、可克减的基本人权

B、知情权和监督权

C、紧急救助请求权

D、新闻发布权

答案:B,C,D

正确答案:A, B, C

42、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责包括(

)。

A、预案管理

B、应急处理

C、应急保障

D、善后、恢复与重建

答案:A,B,C,D

43、公共危机的特征包括(

)。

A、决策程序化

B、突发性和紧急性

C、影响的局部性

D、高度不确定性

答案:A,B,C,D

正确答案:B, D

44、危机管理系统包括(

)。

A、危机预警方法体系

B、危机对应策略体系

C、危机管理评估体系

D、危机事件修复体系

答案:A,B,C,D

45、危机决策的原则包括(

)。

A、权力集中原则

B、过程优先原则

C、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D、强制原则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C, D

46、金融风险的特征表现在(

)。

A、扩散性

B、非周期性

C、波动性

D、不可控性

答案:

正确答案:A, C

47、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后的心理干预主要形式有(

)。

A、设立心理热线

B、心理卫生特别门诊

C、组成心理服务专家指导组

D、培训志愿者和专业服务人员、开设心里健康讲座、普及心里调适方法

答案:A,C

正确答案:A, B, C, D

48、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压力不大

B、安全状况的差异悬殊

C、安全总体工作和某项具体工作在各地的进展不平衡

D、安全形势比较稳定

答案:B,C

49、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框架包括(

)。

A、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B、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C、地方应急救援体系

D、医院应急救援体系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50、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善后包括(

)。

A、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B、制定切合实际的事故伤亡经济赔偿政策

C、做好遇难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稳定情绪

D、制定整改措施,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答案:A,B,C,D

51、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52、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主动履行应对危机的法定职责,包括(

)。

A、迅速报告相关领导

B、组织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发布

C、采取对突发事件现场予以控制、紧急救助以及防止危害扩大等各种措施

D、组织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答案:A,B,C,D

正确答案:B, C, D

53、目前,我国的社会捐助制度主要包括大灾时期的(

)、经常性捐助制度等几个方面。

A、集中性捐助

B、对口支援

C、企业摊派

D、特殊党费

答案:A,B,D

正确答案:A, B

54、改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配置与管理机制主要包括(

)。

A、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

B、健全政府危机管理的整合机制

C、健全相应的财政预算与支付制度

D、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

答案:A,B,C,D

正确答案:B, C, D

5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

)。

A、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B、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C、公共危机激励机制

D、公共危机管理法制

答案:A,B,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 11

56、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

答案:不正确

57、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

答案:正确

58、金融风险是指金融领域中因经济失衡、制度跌陷或运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对金融形成破坏性威胁的一系列矛盾。(

)

答案:正确

59、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应是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社会监管四个层面的立体监管体系。(

)

答案:正确

60、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答案:正确

61、在某种程度上,危机的预防是从主动应付型向被动防范型转变。 (

)

答案:不正确

62、紧急状态下政府能否坚持法制,公共权力在危机管理中能否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

)

答案:正确

63、危机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

答案:正确

64、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

)

答案:不正确

65、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意味着政府专业部门的危机管理职能的弱化。(

)

答案:正确

66、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

)

答案:正确

67、从业人员不需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

答案:不正确

68、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

答案:不正确

69、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行政主体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损害,不可超过所采取措施带来的好处。(

)

答案:正确

70、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非可减原则。(

)

答案: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2题) 7.5

71、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7月5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陇川两县普降大到暴雨,多处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截至6日15时,受灾人口达15.2万人,死亡11人,失踪34人,重伤6人,被困360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3900多人;倒塌房屋2100间,损坏近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600公顷,绝收面积2500公顷,死亡大牲畜1000多头;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救灾响应,决定向云南灾区派出由民政部、交通部和卫生部组成的救灾工作组,协助当地开展救灾工作。请问:

(1)、你认为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启动救灾响应的等级为(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B

正确答案:D

(2)、你认为该事件属于(

)。

A、自然灾害

B、社会安全事件

C、生产安全事件

D、公共卫生事件

答案:

答案:A

7

2、卫生部9月11日晚指出,近期,甘肃、江苏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与患儿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调查,主动、及时、准确公布事实真相,立即采取停产、召回等措施,确保消费者安全,严肃处理责任人。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于9月12日凌晨到石家庄,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事件开展深入调查。 现已初步查明,导致多名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品化工原料,按照国家规定,严禁用作食品添加物卫生部已将事件有关情况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通报。有关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发布。请问:

(1)、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

)事件。

A、食品安全

B、生产安全

C、公共卫生

D、经济危机

答案:

答案:A

(2)、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

)。

A、及时

B、准确

C、客观

D、全面

答案:

答案:A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34

1、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

)响应等级。

A、五个

B、四个

C、三个

D、二个

答案:B

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

)。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答案:D

正确答案:B

3、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等应对活动。

A、物资调度

B、机构设置

C、奖励与处罚

D、事后恢复与重建

答案:D

4、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排除极端特殊情况下成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临时机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

A、统一领导与指挥原则

B、常设性原则

C、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D、属地管理原则

答案:B

5、目前,我国的社会捐助制度主要包括大灾时期的集中性捐助,经常性捐助以外还有(

)制度等几个方面。

A、行政拨款

B、对口支援

C、财政预算

D、政府救助

答案:B

6、盖茨说:“微软离倒闭只有一百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树立危机意识

B、制定相关法律

C、组建管理机构

D、完善应急预案

答案:A

7、“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8、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

)。

A、重要条件

B、首要条件

C、重要保障

D、主要保障

答案:C

9、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中,(

)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

B、科研机构

C、咨询组织

D、高校

答案:C

10、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的功能属于(

)。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答案:C

11、(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12、经济安全事件属于(

)。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D

1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属于(

)。

A、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答案:B

14、在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原则中,“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以及(

)。

A、受害者需求未满足不放过

B、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现场状况未恢复原状不放过

D、事故危险未消除不放过

答案:B

15、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伤情、病情和(

)。

A、水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疫情

答案:D

16、在非常规状态下,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中遵循一些特殊的行为程序,例如可通过简易程序紧急出台某些政令和措施,或者对某些政令和措施的出台设置更高的事中或事后审查门槛。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C

17、在非常规状态下,有关组织和个人有义务配合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并提供各种必要帮助。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D

18、在非常规状态下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后,如果损害是普遍而巨大的,政府可只提供有限的救济,如相当补偿、适当补偿等等。这是指(

)。

A、救济有限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A

19、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的任何预案,要经过(

)的评估认证后才有实效。

A、第一方

B、第二方

C、第三方

D、第四方

答案:C

20、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

)来分级。

A、伤亡程度

B、严重程度

C、发展事态

D、可控程度

答案:C

21、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

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C、煤矿瓦斯爆炸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D

22、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现场抢救的措施包括抢险救灾方案的确定;现场抢救的组织领导;实施抢救和(

)。

A、现场保护

B、预警方案确定

C、预警方案的组织实施

D、人员疏散

答案:A

23、对可能出现危机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依法规范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级处理,宣布突发事件的级别,科学应对,达到预防和缓解的目的。这是指(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C

24、项应急预案通常由(

)负责牵头,有关专家参加,共同完成。

A、业务主管部门

B、地方政府

C、上级部门

D、安全管理部门

答案:A

25、市(地)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

)之内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A、12小时

B、8小时

C、6小时

D、4小时

答案:A

26、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

)。

A、比例原则

B、非克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7、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

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8、对可能出现危机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依法规范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级处理,宣布突发事件的级别,科学应对,达到预防和缓解的目的。这是指(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C

29、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

)起施行。

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3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B

32、通常情况下,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内作出事故处理决定。

A、30日

B、20日

C、10日

D、5日

答案:A

33、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C

34、保持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危机周期阶段是(

)。

A、预警期

B、爆发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答案:C

35、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表现在内容和对象的综合性、边缘性,(

),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以及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

A、程序上的法律性

B、使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

C、措施上具有明显的政策性

D、执行上的严格性

答案:B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32

36、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要坚持(

)的原则。

A、及时

B、准确

C、适度

D、于我有利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37、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

)、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预警级别

B、起始时间

C、可能影响范围

D、警示事项

答案:A,B,C,D

38、总体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

)。

A、延迟

B、准确

C、客观

D、片面

答案:B,C

39、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

)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A、安全事故

B、交通运输事故

C、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D、环境污染

答案:A,B,C,D

40、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唯命是从

B、常抓不懈

C、分级预警

D、讲究方法

答案:B,C,D

41、衡量紧急措施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的因素包括(

)。

A、严重性

B、比例原则

C、时间

D、地域范围

答案:A,C,D

42、危机决策的特点主要有(

)。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可用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A,B,C,D

43、国家经济安全主要体现在(

)

A、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发展持续

B、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

C、不至于因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

D、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答案:A,B,C,D

44、财政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A、财政风险具有广泛性

B、财政风险具有机遇性

C、财政风险具有传导性

D、财政风险具有时滞性

答案:A,B,C,D

45、财政风险的预警及防范(

)。

A、加强对财政风险的评估,建立财政预警评估监控机制

B、构建财政风险的预警指标体系

C、统一管理政府内外债务,建立财政风险基金,增强抗风险能力

D、转变财政职能,建立专业化制衡的风险控制机制

答案:A,B,C,D

46、财政风险的化解(

)。

A、要明晰政府债务,加强债务管理,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

B、要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实现财务阳光预算和透明化

C、要转变政府财政职能,通过市场机制转移风险

D、要加强财政制度建设,建立财政风险损失控制机制

答案:A,B,C,D

47、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包括(

)。

A、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石油储备体系

答案:A,B,C

4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包括(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一般的食物和职业中毒

D、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D

49、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大致情况

B、事故的简要经过、死亡人数、下落不明人数

C、事故直接原因的初步判断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答案:A,B,C,D

50、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

)。

A、危机的预警机制

B、决策处置机制

C、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D、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答案:A,B,C,D

51、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危机结束

答案:A,B,C

52、属于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有(

)。

A、以领导意志为本原则

B、及时处理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信息来源多元化

答案:B,C,D

正确答案:C, D

53、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

)。

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54、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

),以及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A、危机的预警机制

B、决策处置机制

C、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

D、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答案:A,B,C,D

55、构筑一个从政府、军队、媒体到民间组织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危机协同应对网络。包括(

)。

A、完善的应对计划

B、高效的协调机构

C、全面的应对网络

D、成熟的社会能力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 12

56、分类制度是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基础。(

)

答案:正确

57、“6.15”九江大桥被运沙船撞击坍塌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生产安全事故灾难。(

)

答案:正确

58、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答案:正确

59、财政风险实际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

答案:正确

60、在某种程度上,危机的预防是从主动应付型向被动防范型转变。 (

)

答案:不正确

61、在某种程度上,危机的预防是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防范型转变;是从“事后救火”管理向“事前监测”管理转变。(

)

答案:正确

62、与危机过程中别的阶段相比较而言,危机预警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

)

答案:正确

63、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启动新闻发布工作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

答案:正确

64、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常态下实行的法治基础。(

)

答案:正确

65、在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与法定的公民权力相比,紧急行政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

)

答案:正确

66、所有的生产安全事故都是违章所造成的。(

)

答案:不正确

67、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控制事态。(

)

答案:正确

68、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变危险为机遇。(

)

答案:不正确

69、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组织的生存威胁越来越大,遇到的危机越来越多,因此,要防止政府组织老化,就必需实施和加强政府组织危机管理。(

)

答案:正确

70、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行政主体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损害,不可超过所采取措施带来的好处。(

)

答案: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2题) 10

71、2008年5月2日消息:截至5月1日24时,安徽省阜阳市累计报告EV71病例3321例,死亡22例;现住院治疗978例,其中病重48例。根据EV71病毒感染的发生和发病规律,专家预测发病高峰将出现在5到7月,而且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中国卫生部表示,手足口病将纳入国家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对疫情进行监测。安徽省政府已将此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Ⅲ级反应提升为Ⅱ级反应。请问:

(1)、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事件属于(

)。

A、自然灾害

第三篇:公共危机管理作业、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报告

题目:肯德基连锁快餐店公共危机分析 姓

名:赵瑞新 学

号:20132802320119 年级专业:13行政管理2班

指导教师:符海玲

完成日期:

2016年06月10日

一、绪论........................................................................................................................................... 3

(一)、研究背景 ................................................................................................................... 3

(二)、论文思路和意义 ....................................................................................................... 3

(三)、研究方法 ................................................................................................................... 4

二、肯德基在中国 ........................................................................................................................... 4

三、危机案例分析 ........................................................................................................................... 4

(一)、肯德基冰块事件 ....................................................................................................... 4

(一)、具体事件 ........................................................................................................... 4

(二)、回应措施 ........................................................................................................... 4

(二)、速成鸡事件 ............................................................................................................... 5

(一)、具体事件 ........................................................................................................... 5

(二)、应对措施 ........................................................................................................... 5

(三)、苏丹红事件 ............................................................................................................... 5

(一)、具体事件 ........................................................................................................... 5 (二)、应对措施 ............................................................................................................. 5

四、肯德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6

(一)、个案分析 ................................................................................................................... 6

(一)、冰块事件 ........................................................................................................... 6

(二)、速成鸡事件 ....................................................................................................... 6

(三)、苏丹红事件 ....................................................................................................... 7

(二) 、肯德基公共危机现状 ............................................................................................. 7

(三) 、肯德基潜在危机预测 ............................................................................................. 7

(一)、传统快餐业的冲击

......................................................................................... 7

(二)、食品安全 ........................................................................................................... 8

(三)、媒体形象的塑造 ............................................................................................... 8

(四)、连锁店的管理 ................................................................................................... 8

(五)、食品源的采购 ................................................................................................... 8

五、公共危机管理方案 ................................................................................................................... 8

(一)、肯德基危机的预防措施 ........................................................................................... 8

(一)、转型为健康专家 ............................................................................................... 8

(二)、提倡均衡饮食

............................................................................................... 8

(四) 、全力打造“新快餐” ..................................................................................... 8

(二)、肯德基危机的应急措施 ........................................................................................... 9

(一)、建立危机处理预案 .......................................................................................... 9

(二)、日常培养贯彻安全理念 .................................................................................. 9

(三)、肯德基危机的响应方案 ........................................................................................... 9

(一)、危机响应战略 ................................................................................................... 9

(二)、危机响应的目标 ............................................................................................... 9

(三)、危机响应的功能 ............................................................................................... 9

(四) 、肯德基危机的善后处理 ....................................................................................... 10

(一)、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危机处理方案 ......................................................................... 10

(二)、认真总结危机 ................................................................................................. 10

六、结语......................................................................................................................................... 10

肯德基连锁快餐店公共危机分析

姓名:赵瑞新班级:13级行政管理2班 学号:20132802320119 摘要:肯德基作为一家著名的快餐连锁店,已经遍布了多个地方。肯德基除了赢得更多的商机外,也不断面对更多危机的发生,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危机公关变得尤为重要。将已经成熟的危机公关机制应用于企业一直是其面对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更多的商机。本文通过概述肯德基面临的危机现状,对具体案例对比分析,并结合其他危机公关文章的观点,探讨肯德基公关存在的问题,提出肯德基公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危机、肯德基、应急、危机处理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食品业的迅猛发展,产品复杂性日益增加、产品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要的多样性、网络技术的渐渐发达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危机在当今社会中屡见不鲜。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就业、提升我国美食文化地位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食品企业安全危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据统计,近三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超过原先的两倍之多。通过学习危机管理课程,了解到了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知识。为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对一家餐饮企业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的危机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二)、论文思路和意义

食以安为先,已经成为政府和百姓的重要热点议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已经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突然爆发的事件,有些企业能有效地化解危机,能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和公众、政府、工商、媒体等进行沟通和协调,一旦出现危机问题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去和相关组织进行沟通、协调,最终变“危机”为“商机”,与此相反,不成功的危机处理,则会将企业置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甚至走向破产。因此,企业要想发展,走向更高的舞台,不被市场淘汰,就要“居安思危”,学会怎样正确应对突发的危机。通过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能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从容应对、游刃有余。除此之外, 3

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特点与对策,能够使企业在面对危机、处理危机时能得到理论层面的参考价值;还可以为众多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资源借鉴,帮助企业或正处于危机中的企业进行正常的经营战略的整体运作,提高其经营信誉与组织形象,使得企业在竞争日益复杂的今天,化险为夷、脱颖而出

(三)、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所谓“前车之鉴”,“以古鉴今”,案例分析无疑对寻找具有一般规律性的、时代创新性的危机公关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肯德基危机公关处理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来完善论文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

二、肯德基在中国

肯德基全球总部设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餐饮连锁店,1952年由创始人山德士先生创建,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拥有该品牌。肯德基自1987年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到现在,来到中国已经21年了。肯德基在中国的21年,是“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21年,是“为中国而改变,全力打造‘新快餐’”的21年。21年来,肯德基一直都在努力探索,把最贴心的服务回馈给广大中国消费者。如今中国肯德基已在450个城市开设了2100余家连锁餐厅,遍及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

三、危机案例分析

(一)、肯德基冰块事件

(一)、具体事件

央视报道称,记者分别从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的门店购买食用冰块,并抽取马桶水箱水样品一同送往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家快餐店的菌落总数均超标,其中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总数高于国家标准19倍,高于马桶水箱水12倍。这一事件迅速以“肯德基冰块脏过马桶水”的形式为全国消费者所知,对肯德基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回应措施

肯德基官方微博便做出了回应和道歉,是涉事的三个品牌中最快做出回应的,且

当时的回应措辞已经得到大量网友认可;肯德基举行“雷霆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半年以来对食品安全管理升级行动的落实情况,表达了对肯德基相关食品安全的信心。此外,网络上不少论坛对此事展开讨论时,不少消费者都被引导相信“马桶水是自来水,本来就很干净”、“愿意吃肯德基冰块,不会去喝马桶水”“央视报道过于夸大”等观点。其中,肯德基的企业软文或者危机公关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该门店冰块的销售从未中断。

(二)、速成鸡事件

(一)、具体事件

“2012年11月23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披露,作为肯德基鸡肉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培育雏鸡到成品鸡只需要45天,此事一经披露,引发了极大的舆论反响。当日粟海集团办公室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肯德基于当日下午6点19分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回应称,公司在粟海集团的采购量仅占总采购量的1%,过往食品安全记录正常,公司将对媒体报道内容进行调查和处理。此言论招致网友、媒体的强烈不满。

(二)、应对措施

媒体报道肯德基鸡肉为速成鸡时,肯德基坚称自己的食品安全可靠,其供货商完全合法、合格,“速成鸡”也完全符合国际家禽养殖标准,希望广大消费者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看待此事,不要被好事之徒利用。然而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效果。

(三)、苏丹红事件

(一)、具体事件

2005年3月15日,肯德基热销食品“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可能致癌的“苏丹红一号”成分。显然,对于这家在中国已拥有超过1000家分店的连锁快餐巨头,在作为其拳头产品的鸡肉类食品上出现这样的质量事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信息时代,资讯的传播速度惊人。“肯德基涉红”一时间成为爆炸性新闻,各大媒体纷纷谈“红”色变,一阵苏丹红风暴席卷中国。 (二)、应对措施

在“涉红”事件的后期,肯德基成功地把媒体的注意力从肯德基产品转移到对“苏丹红一号”来源的关心上,同时表示积极配合调查,这个“高招”帮助肯

德基迅速脱离“苏丹红”的泥潭。于是,在尽力表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之后,肯德基开始了对四款“涉红”产品的促销活动,最高降价幅度达到3折,此后,肯德基的销售逐渐恢复元气。

四、肯德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案分析

(一)、冰块事件

总体来说,肯德基(中国)公司具有较高的危机管理水平,在这一事件中,其有效的危机管理将危机控制在了较小范围内,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公司形象。但同时,在此次危机公关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改进。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卫生安全危机的发生的措施,企业前后口径不统一,在之后的官方回应中,肯德基显得比较傲慢是质疑并不是合作。事件发生在食品行业,卫生问题十分敏感,肯德基应邀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其卫生进行权威认证,而非只进行内部调查。

(二)、速成鸡事件

首先,措辞不严谨。当媒体报道肯德基鸡肉为速成鸡时,肯德基坚称自己的食品安全可靠,其供货商完全合法、合格,“速成鸡”也完全符合国际家禽养殖标准,希望广大消费者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看待此事,不要被好事之徒利用。这份申明其实已经违反了危机公关攻略4S原则中的“倾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出现危机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辩解。其次,态度不真诚。整个“速成鸡”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傲慢的肯德基。再次,卸责式道歉引发公众强烈不满 面对上海市食安委办公室的数据,肯德基第一次发表了姗姗来迟的道歉。但是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肯德基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先拿供应商开刀,中心思想就是:作为一个跨国企业,我的管理严格,食品安全,信誉良好,出现速成鸡问题主要责任还是中国供货商,我们已经中断了与这批供货商的合作,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妄图将责任全部推给中国企业,保全自己。最后,拖延时间。肯德基在此次事件中还采取其惯用手法“时间战术”。对记者提出的实质问题一律回应“见最新微博说明”。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慢慢淡忘此事,显然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

(三)、苏丹红事件

肯德基的这次“拯救”计划还不够完美。有专家认为,缺少国内权威的帮助正是肯德基化解危机不够到位的地方,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显然更需要来自国内权威部门的声音。另外,肯德基与媒体和消费者的沟通仍然不算畅通,虽然它承认事实并适时发布消息,但仍有记者和索赔的消费者不能及时从肯德基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虽然肯德基成功地把媒体的目光引向了“苏丹红”的来源,但这也正体现出它对辅料供应商管理的不善。

(二)、肯德基公共危机现状

(一)、管理缺乏危机预警机制,未在第一时间着手处理

众所周知,危机发生的首次公开报道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媒体对危机的看法和做法。但是肯德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危机做出反应,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没有任何应对危机的预案。在危机爆发后,才想到采取一些临时性补救措施,这样造成事后处理成本比预防成本要高得多,不仅浪费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使企业丧失处置危机事件的主动权,增加解决危机的难度,并且先入为主的负面新闻有可能至之将企业“置之死地”。

(二)、在危机处理过程的沟通中,存在多处误区

危机应对的成功80%在于沟通。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已经不存在任何“ 秘密”。可一些肯德基决策者带有侥幸心理,采取鸵鸟政策,在危机来临时,没有本着迅速第一的正确处理原则对危机做出相应的行动和反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告知事实真相,不主动坦诚错误,逃避责任,也不主动与政府、媒体、消费者等第三方进行真诚的沟通。导致被动地回应,被媒体和公众牵着鼻子走,最终的结果是让企业陷入更深的危机。另外,在危机发生时, 企业往往会忽视了及时对内部员工通报情况, 由于在企业内部没有统一口径,谣言和猜测往往会由内产生并向外传播,扩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

(三)、肯德基潜在危机预测

(一)、传统快餐业的冲击

肯德基是西方的一种快餐,对于中国来说,可能会面临传统饮食的挑战,在消费市场上会面临竞争压力。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中国的法律法规的限制。

(二)、食品安全

肯德基的公共危机案例都和食品安全有关。可见,食品安全和食品企业息息相关。

(三)、媒体形象的塑造

负面新闻,会降低企业的影响力,对企业的营销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连锁店的管理

肯德基机构庞大,对于管理,不仅有店面内部的管理还有各个连锁店的管理。需要又统一的规章和制度,这就难免产生一些潜在的风险。

(五)、食品源的采购

食品采购的渠道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原料价格的风险。应确保供货渠道。

五、公共危机管理方案

(一)、肯德基危机的预防措施

(一)、转型为健康专家

随着健康观念的加强,中国消费者认识到洋快餐易导致肥胖,并把其称为垃圾食品。如果把这种观念不断扩展,必然导致肯德基的顾客大量流失。针对这种情况,肯德基可以制订了一系列的健康策略,由被人们定义为高热量、高脂肪的形象转化为健康专家。

(二)、提倡均衡饮食

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对西式快餐食品营养产生疑虑,可通过权威机构的鉴定,正式地促成肯德基品牌形象向“均衡营养、健康生活倡导者”的转化,消除消费者对洋快餐不健康、不营养、易导致肥胖的不良印象,树立快餐行业标准。

(四)、全力打造“新快餐”

“传统洋快餐”产品种类少,选择有限,且以油炸食品为主,高热量、高脂肪,蔬菜品种少,西式口味不受消费者欢迎。应开发“新快餐”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融合进来,采取多重烹饪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提倡均衡营养,打造中

国模式的食品安全体系。

(二)、肯德基危机的应急措施

(一)、建立危机处理预案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肯德基对于食品卫生之类的社会危机无法避免。然而,危机意识和完善的化解预案,让肯德基每次遭遇危机时,能从容应对。了解现行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企业将会遇到的问题,制定紧急预案。

(二)、日常培养贯彻安全理念

不仅仅领导要有危机意识,所有员工也要具备这样的意识。企业里任何一名员工都可能因失误而将整个公司拖入危机。因此必须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让他们了解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形象,不影响公众对企业的看法。长久的运营系统必须考虑危机出现时的情况,并体现在日常操作的基本要求之中。应时刻牢记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原则。

(三)、肯德基危机的响应方案

(一)、危机响应战略

应做好危机响应战略,做好应对措施。对于突发的食品安全危机,要做好相应准备。成立专家小组积极应对。

(二)、危机响应的目标

做好危机响应目标的应对,明确所要处理的危机的目标。肯德基应选择专家评估小组,对危机进行响应。

(三)、危机响应的功能

首先,要对所发生的危机问题进行评估,明确等级。然后,积极选取应对方法,及时做出回应,减少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再次,应启动安全保护措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人员伤亡。最后,应积极调度资源,应对企业面临的突发事件。

(四)、危机响应的保障体系

首先,应建立危机后援团队以及专家处理团队,和当地医院和质检中心做好沟通。然后,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应急响应体系的积极实施。再次,应该和媒体做好积极的沟通,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

(四)、肯德基危机的善后处理

(一)、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危机处理方案

对企业来讲,准确判断在危机进行当中和危机发生以后所做决策的效果是很困难的。企业应该根据危机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主要公众和媒体的观点和行为,并不断对企业的活动和决策做出必要的修正。

(二)、认真总结危机

重塑企业形象。危机的善后工作主要是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问题和影响。危机发生后,公司形象受到了影响,公众对公司会非常敏感,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影响。首先,进行危机总结、评估。其次,对问题进行整顿。第三,寻找商机。

六、结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食品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食品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以及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比其它的企业更容易发生危机事件。如果不及时开展危机公关,企业就有可能在冗杂的食品行业中被淹没。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危机沟通在食品安全危机公关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做好了针对媒体的危机公关策略,则可以说是危机管理成功了一半。食品安全危机中的媒体公关也不是万能之策,企业不能对媒体公关盲目信任,把企业在遭遇食品安全危机时的所有筹码都压在媒体公关上。企业要杜绝食品安全危机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把好食品质量关,安全的优质食品才是食品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另外,培养内部员工的危机意识,实行全员公关,也是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从肯德基应对禽流感看公共危机下的突围 徐阶 [J] 2007 [2]在华企业危机公关论析 宫雪姣 [J] 2010 [3]中国食品危机管理 陆纯皓 [J] 2009

第四篇:公共危机管理涵义

★公共危机管理涵义【各地各级公选常考案例题或情景模拟题】

公共危机通常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互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不可预测的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致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

1、其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1)威胁主要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2)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3)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

2、应对或管理危机的四要点:(1)减少、缓解危机;(2)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控制危机;(3)回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4)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3、特点:(1)公共性;(2)突发性和紧急性;(3)高度不确定性

4、公共危机管理原则:

(1)时间性原则。第一时间及时采取处置手段,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

(2)效率性原则。快速、有效应对公共危机。

(3)协同性原则。各部门协同运作,最低限度地降低损害。

(4)科学性原则。注重科学性、技术性、合理利用特定技术领域内的专家。

(5)合法性原则。

(6)安全性原则。

5、群体性事件处置理念与原则(如:翁安事件)

(1)亲临现场。地方政府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第一线做工作,“靠前掌控。”

(2)就事论事。不对群体事件作“过度政治化”解读,不轻率地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敌我矛盾”,不将群众的集体行为视为是与政府的对抗行动,且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

(3)信息公开。在黄金24小时内公布准确、真实信息;查明多少、知道多少,就公布多少,以后用滚动方式逐渐增加。一定要准确,自己更不能说谎。

(4)反思、自责。群众聚集事件,首先查找干部自身原因,检查政府工作中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争取群众信任,重塑政府形象。

(5)“切割”、问责。上级不为下级“买单”、“背书”,迅速启动问责程序,分清责任,罢免失职、渎职官员。

(6)慎用警力。不与群众发生直接对抗、冲突。在“妥协”和“压制”之间拿捏尺寸,该“柔软”的,“身段要柔软”,该“强硬”的,当然也要“强硬”,如发生了打砸抢烧,就要果断处罚,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石宗源谈翁安事件启示:一是坚持信息透明。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识,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和细节,这样做大有益处。二是启动舆论监督系统。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的监督,翁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立即在网上回答了疑问,平息了民愤。三是启动问责制。实事求是地公开真相,问责不作为的干部,这正是我党实事求是优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6、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自然灾害类]

(1)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途中电话报告或安排应急办文字报告至上级)

(2)启动预案,科学调度

(3)抢救生命,降低损失

(4)组织资源,控制事态

(5)信息公开,回应社会

(6)慰问灾民(受害者),稳定公众。

(7)发出号召,社会支援。

(8)制定方案,恢复重建。

(9)树立信心,共创未来[加强防范,建立预警,应急体系]

7、防灾减灾

做到“监测严密、预警及时,防范全面、处置高效,救援迅速、救助到位,政策健全、保障有力”。

一要进一步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各类灾害监测网络,强化预测预报,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时效性。

二要进一步增强综合防范能力,全面强化各类基础设施及城乡建设的防灾抗灾基础。

三要进一步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各类抢险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部队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大力发展社会化的紧急救援体系。

四要进一步增强灾害救助能力。

五要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六要进一步增强宣传发动能力,抓好领导干部灾害管理业务培训。

8、怎样加强危机管理?

(1)重视一套预案。“凡事预则定,不预则废”。《突发事件应对法》

一要重视;

二要可行;

三要烂熟于心;

四要明确启动预案时间;

五要按预案处置。

(2)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二是军地结合,以地为主。

(3)抓好三制建设

一是体制建设。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行政一把手总指挥,应急办负责日常事务。

二是机制建设。同一平面上怎样做到分类管理、分级管理、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机制。整合力量,成立不同的小组。(如杭州银行案)

三是法制建设。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

(4)抓好“七个环节”

一是领导要重视。应急管理是决策的非程序化决策。

二是队伍要健全。四支队伍:管理队伍要纵到底、横到边;专家队伍;专业队伍或叫兼职的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

三是手段(装备)要先进。

四是网络要健全。无缝隙的应急网络。

五是基础要牢固。(基层基础工作)

六是信息要公开。要主动、要及时、要准确、要坦诚、要有利(和平处置事件),要善待媒体。

七是警力要慎用。

★关于重庆武隆县铁矿乡鸡屋山崩滑山体抢险救援:

1、市委书记、市长迅速赶赴现场,并召开会议,并及时上报国务院。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秩序维护、综合协调、善后工作,新闻报道、后勤保障等7个工作组。

3、全面部署救援、善后、隐患排查等工作:

(1)应急指挥由市长统一指挥,常务副市长、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协助。

(2)继续全力抢救被埯埋人员。根据现场情况,重点实施打井施救,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救援井下工人。指挥部要组织精兵强将连夜拿出技术方案,尽快实施,科学施救。

(3)精心救治伤员。市卫生部门要组织最好的医护力量和设备,确保伤员得到有效治疗。

(4)合理调度现场救援力量,迅速整治灾区进出道路,保证抢险救援高效、有序进行。

(5)在初步分析基础上,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组织地质等专家对崩滑原因进行进一步论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情况和数据,供对灾害原因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6)加强险区气象预测,及时提供降雨等预测数据,提前研究崩滑体形成山谷堰塞湖险情的可能性,并结合可能发生新的崩滑情况,及早制定防范预案。

(7)立即开展险区及周边范围地质灾害险情排查和预警。

(8)开展全市安全隐患大排查。空出五个重点:一是矿山;二是交通;三是石油;化工等,重点工业企业;四是地质灾害;五是食品安全。

4、实事求是,统一口经,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5、灾后重建。

★危机中的领导如何加强危机传播管理?【结合“邓玉娇案”思考,对“群体性事件”网上“一呼百万应”现象怎么看】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屡屡发生,危机传播管理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紧迫而重要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最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正是针对现在我国政务信息越来越公开,党的执政活动越来越民主化,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越来越走进平常百姓生活,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来的新要求。

可是,从我国近来出现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看,少数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意识淡薄,能力低下,面对“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一呼而百万应”的现象束手无策,导致处置不科学、不主动,最终一步一步陷入被动。其根本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媒体特别是对网络一是有“无所谓”的心理而对网络麻木不仁,二是“本领恐慌”而远离网络,三是敌视网络、盲目打击网络。这样,就导致一批干部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焦虑”,比如边缘感焦虑、委屈感焦虑、危机感焦虑。

同时,由于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萌发与增长,网民对党和政府政策、法律的制定、重大热点问题、官员腐败以及公共危机事件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但是,网警和地方宣传部门苦于孤军作战,也使得我们在危机传播管理过程中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

对于深陷危急之中的领导,要怎样加强危机传播管理呢?其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即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是“变坏事为好事”的第一步。

具体策略是“坚持两个原则、把握三个环节、注意四个技巧”。

1、坚持两个原则:即坚持尊重生命、平等宽容的原则和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原则。

2、把握三个环节,即:

①高层决策:

A. 高层领导制定危机传播的等级,启动危机传播预案。

B. 召集危机传播管理小组成员会,指定新闻发言人。

C. 确定处理危机的基本思路,统一口径。

D. 按照危机可能造成的最坏结果,准备较为具体的处理方案,确定实施步骤。

E. 以上工作应在24小时内完成。

②立即反应:

A.第一时间把已知的基本事实发布出去,表达关切,表明应急措施已经启动。

B.立即收集现场信息,通过内部网站、电话会议等协调、动员、统一全体员工。

C.沟通相关部门、主管机构,了解处理程序和动态。

D.搜集电视媒体、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信息,从中提取焦点问题,准备答案。

E.采集公众信息,通过现场对话、热线电话、民意调查等了解公众关心的话题,准备解决方案。

③主动行动

A.动员相关部门,解答媒体和观众关心的问题,宣布目前采取的行动,承认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承诺不断更新信息。

B.修复形象

a.目标:一是削弱负面影响;二是修复与重塑正面形象。

b. 运用三个法则:一是重建信任,其核心理念是“公众本位”。二是转移视线,其核心是设置新的议程。三是替罪羔羊,如李代桃僵,丢卒保车。

3、注意四个技巧:

①表态也是行动

②握紧“真诚”这张入场券

③让大家“看”到你的措施

④一种声音说话 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形成网络舆论新格局

1、网络政治实质是一种民主政治。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发生了密切联系。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央政治局曾以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网络问题,研究网络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影响。

网络政治,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政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是具有调节功能,即充当。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所谓互联网政治,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可以说,在我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2、如何加强网络媒体建设?

(1)牢牢掌握网上话语权

①争夺网上话语权一定要抢占先机。

②争夺网上话语权一定要让信息公开常态化。

③让社会公众与新闻宣传“同频共振”。

(2)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场”

①让客观的专业言论成为网上“最强音”。【注意语言风格的亲民化、大众化、形象化和可读性】

②使重点论坛成为公正舆论辐射源。网络论坛是网络的神经末梢,„„形成一个网络评论的“自由市场”。因此,对重大事件的讨论应给予必要的“软引导”:一方面做大做强重点媒体网络论坛,一方面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③引导新闻跟帖在碰撞中走进真实。

(3)自律他律共创网上和谐

①在虚拟空间构建网络自律的坐标体系。

要求网民、网站和互联网行业都有很高的自律性,并形成“三位一体”的自律型坐标体系。网民网上网下的身份割裂,是形成网络失序的主要原因。网民自律是网络自律的基础与核心,各网站和互联网行业的自律也十分重要。当然,相关执法部门和主管部门更要从制度上、技术上、法律上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用他律构筑网络空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加强技术与法律法规的监管,是网络他律的重要屏障。

网络是现代社会人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情绪、民从心理的调节器、缓冲阀,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改善我们的政治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利用与防范并举、发展与规范并举、建设与监管并举、技术与法律并举、“官方”与“举报”并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牢牢把握主动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领导干部怎样与媒体打交道?【2008年广西策论文】

现代社会,媒体被看做是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媒体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已经全面渗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境外媒体对我国各级政府的施政情况和民生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普通公众运用媒体表达利益诉求、监督政府施政、了解重要信息等也越来越普遍。

习近平同志最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其深刻原因是:

第一、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二、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建立透明政府、亲民政府的重要途径。媒体的作用就是向公众传播信息,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提高与公众打交道的能力。我们应该把重要的政务信息、政府决策第一时间公开于众,而不是一“捂”二“躲”三“推”四“压”,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群众理所当然有知情权,政府应该有信息公开的义务。而媒体正好扮演了政府与公众信息桥梁的重要角色。

第三、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的直接体现,也是检验一个领导班子或一名领导干部思想境界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媒体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和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物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媒体监督的最根本依据。媒体监督就是代表人民通过对事物的评价和批评,明辨是非、维护真理、伸张正义,促进事物的转化、影响事物的进程,从而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和支持媒体监督,学会在媒体监督中工作,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媒体监督,积极主动地与媒体打交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于将媒体监督作为一种改进工作的手段。

“媒体与政府两者应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面对媒体构成相对复杂,既有中央和部属媒体,也有自身管辖的媒体,还有一些跨地媒体和跨国境的外国媒体,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官员彻底转变既有的媒体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加重视研究媒体,运用好媒体力量,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引导舆论、应对采访、接受舆论监督、驾驭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

一是对媒体认识上要有新高度。

二是政府信息要有透明度。

三是应对媒体要在坚持原则中有灵活度。特别是危机传播管理要坚持两个原则,把握三个环节、注意四个技巧。(重点)

四是与媒体交朋友要有深度和广度。

五是规范和监管媒体要有硬度。

六是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有力度。

七是加快地方媒体发展要有速度。提升本地媒体影响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通过本地媒体影响上面和外面的媒体,通过本地媒体交外地媒体朋友。

★怎样避免突发事件成为危机?【2008年广西厅考、2009年杭州局考案例分析题】

危机传播管理的三大对象是:单位内部、媒体、公众。

1、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在媒体上塑造信赖的公众形象。

2、决不说谎,说谎就是自掘坟墓。

3、对受损失的人表达关切。

4、告诉媒体和公众为了处理此事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1、“以人为本”的涵义(是什么?)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含义。

2、“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为什么?)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或理想状态,它包括各种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而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的高度的丰富和全面完善,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满足。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彻底实现必须以人类解放的实现为前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其丰富内涵是:

①是“两大原则”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②是“两个尺度”的结合。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即历史的尺度),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即人的尺度)。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③是“三个角度”的体现。

A、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B、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C、作为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3、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怎么办?)

①要做到“四个着力”(详答)

A、着力于加快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着力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条件;

C、着力于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着力于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②也要做到“五个统一”(略答)

A、把支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和保障全体人民“各得其所”统一起来;

B、把服务人民群众和提高人民群众统一起来。

首先,把执政公民的理念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上。

其次,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这是发展快慢、大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C、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统一起来;

D、把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眼前利益统一起来。

E、把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统一起来。

★为政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What:

这是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来的,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问政于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问需于民”就是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计于民”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找对策,用民主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总之,坚持“三问”,就是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HOW:

①首先在问。问就是问得科学、问得实际、问得真切、问得关键。

②其要在行。问不是目的,行才是目的。

③要求我们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公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④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人民、紧紧依靠人、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从当前实际看,要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思想问题:

①克服“轻民”思想,关键是要允许百姓的批评之声、不平之声、争议之声。

②克服“官本”思想。

③克服“唯上”思想。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2009年湖北厅考策论试题】

领导决策是领导活动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构成。毛泽东同志说:“领导干部就是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这个“出主意”指的就是领导决策。可以说,决策是每一位领导的必备素质、决策失误就是“最大的腐败”,就是领导手中所掌握的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1、要坚持五个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预测性原则:即科学预测。

③信息性原则:即信息的准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

⑤可行性原则。

2、重视决策机制建设

①进行调查研究,建立社情民意反应制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是第一诉求,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乎其德智力者废”。

②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③建立健全决策的民主程序,保证决策层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严格遵守“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意识和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制度。

④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要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

⑤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网络,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不依靠专家的决策者,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为专家所左右的决策者,也不是一个精明的有水平的决策者”;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

★★决策理论

第一、决策理论

1、理性决策理论:亦称为科学决策理论,它是从规范的角度去考察问题的。理性决策是一种遵循“完备性”要求的决策理论,它不单指领导在决策中要有理性,而且企图用理性原则统驭一切,一切都纳入理性框架之中,因而是一种传统决定论的理论模式。它主要是从“决策应如何做”而不是“实际如何做”的角度研究决策制定的,它是对以前单纯经验理论的重大突破,对此,我们应有个全面客观的理性把握,并把理性决策意识,正确地应用到现实决策中去。

2、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西蒙提出,即在批判理性决策理论“最佳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决策“满意原则”。(草堆中找缝衣针)。

3、渐进决策理论(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其特点是(1)渐进主义;(2)积小变为大变;(3)稳中求进。(青蛙冷水→开水煮死,不跳)

一般说来,这一理论比较适合稳定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以及从整体上说比较好的现行政策。而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彻底改革时,渐进决策所主张的修正和缓和就起不到它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对社会的根本变革起阻碍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有时需要采用渐进的决策方式,有时则需要剧变的决策方式,一切应以时间、地点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为转移。[此理论是直接针对传统性决策理论的缺陷,根据实际政策制定的特点,从“决策实际上如何做”而不是“应如何做”的角度出发建立的一套极具特色的政策制定理论]。

4、综合扫描决策理论。是社会学家特依·埃特奥尼提出,其现实立足点是既要突破传统理性决策理论在现实运用中的困难,又要补救渐进决策理论的不足,把两种理论中决策规律和现实要求的合理成分进行联接融合,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以提高作出好决策的可能性。

它首先是运用渐进决策理论来分析一般性的决策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忽略基本的决策目标,同时又可以保证对最重要的问题作深入的科学分析。

第二、现代决策体制构成:特点——整体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其中,科学化——现代决策过程中既要运用数字化、模型化、计算机化的“硬技术”,也要利用社会心理学成就的“软技术”。

其构成:(1)决策决断系统;

(2)决策智慧系统;

(3)决策信息系统;

(4)决策监督系统;

(5)决策反馈系统。

第三、决策程序

(1)提出问题,确定目标:→(2)综合权衡,拟定方案→(3)评价论证,择优决断→(4)实施执行,监督反馈

原理:A、避免“雷布森”选择(“信息不完全,视野局限性”)

B、避免“布里丹”选择。(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C、两蒙理论。即“满意决策”。

[不依靠专家的决策者,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为专家所左右的决策者,也不是一个精明的有水平决策者。]

第四、决策执行行动计划方案的拟定【广西2008年厅笔试考案例题】

内容为6个“w”

1、what 达成目标是什么?

2、why,为何要采取这次行动?

3、when,何时完成这些行动?

4、who,何人负责实施这一行动?受何人领导可指挥何人?

5、where:在何处或由何部门实施这些计划,自何处得到配合?

6、How,如何实施这些行动?

要遵循的原则:

1、切实可行原则;

2、留有余地原则(估计困难,机动灵活);

3、统筹安排原则;

4、讲究效率原则。

执行过程中,leader要做好指挥、协调、控制三方面工作:指挥必须集中统一(只有一个指挥棒)(兵权贵一);协调主要是纵向、横向和纵横、交叉协调;控制主要分为预先、事后、动态和目标控制。

★营造干事创业的执行力文化[纳入政府执行力之举措之一。

1、认识构建执行力文化的重要性。此处“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单位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和总和。(亦指 组织文化)。

2、树立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

3、建立开放真诚的沟通渠道。

4、注意领导者的率先垂范。

★决断艺术:

1、权衡目标,协调矛盾。

2、分类对待,把握关键。

3、集思广益,善于决断。

★决策的基本方法

1、经验决策法(反面教训也是经验)①经验判断法②观察判断法③经验综合法

2、模拟决策法;

3、方案前提分析法;

4、决策树方法;

5、程序决策法

★决策的组织方法

1、德尔菲法;

2、头脑风暴法;

3、鱼缸法;

4、哥顿法;

5、对演法;

6、名义群评法;

7、电子会议法。

★领导决策八步法【结合决策的三圈理论,具体见后面相关知识点链接部分】

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确定目标

第三、价值准则(群众利益至上)

第四、拟定方案

第五、方案评估

第六、方案选优

第七、试验实证

第八、全面贯彻实施

本篇文章来源于 青年人网公务员考试中心 原文链接:http://gwy.qnr.cn/gx/gonggong/guanli/20110107/34827_2.html 结合实际谈领导干部人才观【结合案例考】

1、爱才之心

2、识才之眼

3、用人之能

4、容人之量

5、寻求人才之渴

6、引进人才之法

7、培养人才之道

8、激励人才之术

9、举荐人才之德

★★请你谈谈你怎样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1、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2、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3、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4、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1、why?

①只有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②只有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才能不断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③只有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落到实处;

④只有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才能有效改变领导作风;

⑤只有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就是服务”。

2、怎样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对时代发展新要求新挑战的深入把握,体现出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层思考的战略眼光。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各种复杂局面的考验,在应对复杂局面中锻炼提升党的领导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活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①提高驾驶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即把握规律和趋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

②提高驾驶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善于协调多方利益关系

当前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说,是利益的冲突,是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A、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缺陷进行再调节。

B、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不断完善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调节机制,妥善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整个社会宏观层面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C、要制定支持不同社会阶层发展的具体社会政策,建立有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竞争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社会机制,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机制等。

③提高驾驶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掌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方法。(结合下面关于“公共危机管理”一题来细化)

④提高驾驶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构建完善的社会预警机制。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

B、建立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决策分析机制。

C、建立延伸至基层、真实高效的重大事件和复杂情报传递与预警机制。

D、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比如:当前,从宏观上看,金融危机仍在蔓延,要辩证看待、“危”中求“机”

微观上看,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怎样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是顺利推进各项事业的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1、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

2、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3、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

4、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

5、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问题研究。

6、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更好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

7、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结合实际谈谈领导班子建设的原则和途径【湖北2009年厅考笔试题变形、2009.9辽宁厅考笔试题】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治国利民使命的践行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三个文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责任。领导班子建设是党和政府各项事业建设的关键,其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对于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政领导班子作为各级党政组织的核心,其地位、作用、职责可概括为:一是把好方向;二是抓好大事;三是选好干部。

意义: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2、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3、是各级领导班子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原则或方针:

1、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必须坚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3、必须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

4、必须牢牢把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5、必须注重改革创新。

总体要求: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

基本途径:

1、要以加强理论武装、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愿景目标。

2、要以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提高整体功能为重点,形成优势互补、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组织架构。

3、要以加强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为核心,形成科学、民主、法治的高效运行机制和规则。

4、要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改进领导班子作风为保证,形成重实绩、说实话、办实事的良好团队氛围。

5、要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理论和规律的研究。

★班子结构复杂,长期不团结,少数同志公开同您叫板,工作推动艰难,请结合实际谈谈您怎样当好这个单位的一把手?【上海市2008年厅考面试题变形】

1.牢记一个总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两个制度:民主集中制和工作方法的“二八制”。

3.做到三个带头:带头讲团结、带头讲奉献、带头到“一线”。

4.自觉四个修炼:

心胸宽广:比草原更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辽阔的应该是一把手的胸怀。

创新思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任人唯贤:“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或“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或“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公道正派:“公生明,廉生威”。

5.提升五种能力:

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心中要有三张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方或某某事业规划图,即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或公共危机的能力);

依法执政的能力;

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媒体是第四权力)。

6.强化六种意识:一是发展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二是自律意识(既要干事更要干净);三是责任意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四是国际意识(世界是平的);五是竞合意识(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六是全局意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你刚刚上任,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当好副职?【2009湖北厅考笔试变形题】

1.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既要干事,更要干净。(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

2.把握好两个“磨”字:

一是琢磨,即琢磨工作

二是磨合,即磨合关系

尽快进入角色,让大家从心理上、情感上接纳我,要培养我自己对新单位的归宿感和大家对我的认同感。

3.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与正职的关系:下级服从上级是组织原则,做到“到位不越位、揽事不揽权、补台不拆台、争气不争功(以德感人、以才服人、以绩昭人)、服从不盲从、尊重而不逢迎”。

二是与副职的关系:帮忙不添乱。

三是与下属的关系:尽心不偏心、放权不放任。

4.做到“四多”:多学、多看、多思、多干。

【第二思路---怎样当好副手

副职干部是单位高层领导的成员之一,是正职的助理,是受正职委托分管事务的负责人。副职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当配角。怎样才能当好副职呢?下面笔者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甘于“寂寞”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副职的助手地位决定了其更应淡化名利,耐得住寂寞。做到胸怀宽广,“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看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做无名英雄,当铺路石;尽责任不谋官位、干事业不谋私利、重实绩不图虚名。不能遇到名利就上,遇到功劳就抢,更不应认为自己本事比正职大,与正职比高低。甘于“寂寞”,需要一种豁达,一种气度,更需要一贯的修炼。不亢不卑才能神智清醒;不贪不沾才能坦坦荡荡;不吵不闹才能有所作为:不哀不怨才能忘记小我。

二、善于“站位”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要当好副职,必须明确自己的配角身份,善于站好位置,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到位”是指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越位”是指超越自己的职权行事。副职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三忌:一忌抢帅位。副职既要放开手脚,行应行之权,尽应尽之责,但不能超越权限,该由正职作主的事决不私自当家。二忌挤将位。副职之间是各有分工的,各自分管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不能干预、插手其他副职的工作,或者到处乱发议论。三忌占士位。凡属下级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放手让下属去做,让他们有职有权,不能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越级干预。

三、乐于“补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班子集体或正职、其他副职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尊重别人的人,乐于助人的人,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帮助,客观上也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作为副职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乐于“补台”。当正职出现失误时,切忌冷嘲热讽,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让正职难堪,以抬高自己,而应当为正职分担压力,排忧解难,打开工作局面,树立正职权威。当其他副职出现失误或遇到困难时,不能看人家笑话,更不能落井下石,而应主动帮其分忧,巧妙地帮其纠正。

四、诚于“辅佐”

“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忠心辅佐正职,这是检验一个副职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在同一个班子中,一把手与副职同坐一条船,可以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作为副职必须做到立党为公,诚于“辅佐”正职。一是维护正职权威要诚。副职要宣传正职的优点,扩大影响;不把正职推到矛盾焦点;单位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补台”。二是当正职参谋要诚。要顾全大局,出以公心,向正职反映实情、真情,切忌为了一己私利,向正职出歪点子、瞎点子、馊点子,以假情况去干扰、左右正职的思路。三是抓工作落实要诚。当决议形成后,无论自己在讨论中所持意见如何,副职都要毫不迟疑地在自己分管工作中全面准确地实现正职和领导集团的意图,而决不可因自己的好、恶、喜、怒影响决议的贯彻执行。

五、巧于“协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生产力。所以副职要注意搞好协调,促进团结,与上下共同唱好“团结歌”。协调的基本要求是:主动、及时、妥善、满意。要重点协调上下左右关系。对上,要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坚持真理、服从真理,多维护、多服从、多沟通、多成事,善于争取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对下,要注意引导和服务,多关心、多理解、多信任、多宽容,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内,要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多尊重、多默契、多商议、多支持,处理好与其他副职的关系,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对外,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多交往、多联系、多协作、多配合,力争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六、妙于“争气”

俗语话“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而且总是“功没过存”,往往是成绩被人忘怀,只剩下过失让人指指点点。副职所处的地位更应“争气不争功”。只有争气,才能减少过失;只有争气,才能扬眉吐气;只有争气,才能脚踏实地干出成绩来。如果不争气,不学无术,仰人鼻息,碌碌无为,那势必被历史所淘汰。副职妙于“争气”应体现在:首先是以才感人。通过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其次是以德服人。要加强自我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次是以绩昭人。通过实干、苦干加巧干,圆满完成正职交给的任务,积极履行好职责,创出卓越的政绩。

七、循于“适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万物皆有度,“适度”诸事皆顺,“失度”就会失道。所以,“适度”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身为配角的副职更要循于“适度”,把握分寸。以下几方面尤应注意:尊重而不奉承,既要尊重正职,但又不能阿谀奉迎;服从而不盲从,既要服从正职和领导班子正确的决定,但又要有主见,创造性地执行;揽事而不揽权,既要尽职尺责多干事,但又要防止越权;谋事而又不独断,既要善于分析问题,当好正职参谋,但该请示的要请示,不能擅作主张;谦虚而不怯弱,既不能不懂装懂,但又不能缩手缩脚,谨小慎微;纠编而不过当,既要巧妙地纠正正职和领导班子的偏差,但又不要矫枉过正;有才不显才,既要练就过硬的本领,但又不要好出风头、锋芒毕露,适当地扮演大智若愚的角色。

八、从于“全局”

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作为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着眼于有机整体。要发挥领导集体的整体功能,必须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能量。副职分管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副职对正职负责,也就是对全局工作负责。所以,副职要从于“全局”。一是要养成顾大体、懂全局的优良品格,树立领导集团整体功能的观念,切实增强全局意识。二是要关心全局、了解全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认清形势,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主动地服从全局。三是服从全局、维护全局,副职在处理分管的工作时,要自觉地从全局出发,尤其是当分管的工作与全局有矛盾时,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而必须维护全局的利益,服从全局的利益。】

公开选拔考试:关于“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2005年、2009年湖北,008年广东厅考笔试题,此题必考!!!】

1、概念:

是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群众、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

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不单是指党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而是指“集中”时体现的“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定性。它不是简单的“民主”加上“集中”,亦不是指先民主、后集中两个过程,而是指在实践中运用只有一个过程,即“集中”过程。如果采用民主的手段,少数服从多数,集中了多数人的意见,就标志着民主集中制程序的完成。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2、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3、作用:

①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②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发生失误时也能得到有效的纠正。

③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党内团结,促进党内民主,从而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最爱国的统一战线。

④有利于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巩固党内执政地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青春与活力。

4、措施: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①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鼓励党外人士做我们党的挚友和诤友。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②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③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维护选举结果严肃性。

④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本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⑤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开发表和散布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答题第二思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①要鼓励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讲真话。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到每一个支部,从领导机关的决策到党的会议和在党的报刊上参加政策问题的讨论,从党内选举到对领导干部进行决议、监督,都要充分发扬民主。

②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群众路线,多听取群众意见,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③发扬党内民主,必须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要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为此,一定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指示、决议及时传达给下级党组织和党员;一些重大事情应在党内先讨论,让党员早知道;要制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使党员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

④要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与集中时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统一;没有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

⑤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做到“四个服从”:即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2009湖北厅考笔试题】

【答题要点】

第一、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民主集中制是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群众、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

第二、重要性与必要性:

(1)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都体现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同时,民主集中制也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的共产党长期违背民主集中制,最终放弃民主集中制。因此,能否坚持和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政权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巩固发展党的组织、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条件。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讲团结,讲统一,讲大局,是对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只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才能有战斗力,才能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使党真正成为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团结统一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目前,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与党内生活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执行得不好有直接关系。如果不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使全体党员真正在政治上处于平等地位,便不可能使党的所有成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不可能及时通过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抵御、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和清除消极腐败现象。

(4)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决策直接影响着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只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使党的各项决策真正建立在群众路线和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最大限度地保证其正确性。即使出现某些偏差和失误,也能比较及时地发现和纠正。

三、存在的问题(简述之)。

第四、措施。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鼓励党外人士做我们党的挚友和诤友。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2)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3)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维护选举结果严肃性。

(4)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本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5)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开发表和散布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一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谈谈你工作中最得意的民生之举,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经验及教训何在?【常在面试题中出现,亦可在笔试中变形出现】

【此题需平时思考透彻,条分缕析,观点正确,打动考官,发人深思。最好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角度,通过感人事实,让考官看到一个目标明确、克难攻坚、敢于负责、尊重规律、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宣传文化类考】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哟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A、理论创新B、培养理论家C、全民教育D、做好意识形态工作E、繁荣社科。

(2)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2009年5月杭州副局级考试面试题】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

A、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结构社会正气。

B、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C、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D、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E、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F、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G、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L、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I、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如太极普及。

(5)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A、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B、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C、加强对个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D、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6)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A、要坚持“双百双为”方针,“三贴近”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B、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D、坚持把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F、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G、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第五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全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一.背景概况

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了危机事件产生、传播、扩散的主要媒介。大量公共事件通过网络引发或者被不断扩大化,成为舆论热点,引起全社会关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把自己的所见所得发到网络上,又可以转发评论别人的信息进行互动。全媒体的信息监控和审核难度较大,加上网络本身的匿名性和虚拟化,使人自我约束及辨别力降低,信息失真、情绪宣泄和网络暴力得以释放,引发群体性事件。网络成为了公共危机的“催化剂”,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需要政府快速反应进行处理,如果事件得不到妥善处置,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而且还会导致危机加剧,事态更加无法控制。

二.面临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管理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进行划分,事前阶段的任务是 危机预防,重点在于监测预警,事中阶段任务是快速有效处理危机,重点在于信息公开、 舆论引导、公众参与,事后阶段任务是恢复、善后,重点在于总结危机经验教训。不过在以上环节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事前——危机检测预警微弱,应急预案不完善

就像老师课上说的政府现在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不仅不够完善,而且应急预案常常会显得很鸡肋。目前,政府对公共危机信息具有选择性,往往对于那些费时费力的危机信息源不愿长期跟踪,而选择那些比较容易采集分析的数据。此外各级政府出于维稳和政绩考核的需要,即使发现网络不良苗头,不希望公开和扩大化,丧失了及时预警的最佳时机。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很多危机事件只有在网上微博上闹大时,政府才不得不出面介入,所以很多人也笑称现在是“微博治国”。在应急预案上,政府往往关注的是危机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未做好日常的预防和统筹规划,一旦发生网络危机事件,由于没有平时的应急预案,有的预案在处理步骤方法、问责机制也不明确,鸡肋的很,非常不利于危机的处理和解决。而且新环境下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全媒体时代,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以致于很多危机事件得不到有效遏制和妥善解决。

2、事中——公共危机的处理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文并茂的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网络,足以以假乱真,蛊惑公众。大家都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真假假的新闻太多了,每次面对各种负面信息,我都告诉自己不要太早下结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太容易太舆论引导了,这也加速了危机的产生和传播,而且一旦在网民中形成定式思维,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造成政府的权威真实信息无法让公众信服。所以政府公开信息,把真实可靠有效的公共信息发布给社会大众。但是现在政府老是打着"维稳"等名义不作为、乱作为,对于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非常不利。因此政府要快速行动,以积极务实的姿态让公众内心温暖,看到希望,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获得支持和拥护。

3、事后——公共危机的总结不足

公共危机事件过去消退时,政府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评估危机造成的损失,查找危机预防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加以整改,并做好民众的安抚恢复工作。目前政府主要关注事件本身总结而忽视了对公众的网络危机教育,忽视了全民危机意识的培养。网络世界里把自己的人性阴暗面展露无遗,我们也知道网上有很多“键盘侠,乱开炮,站着说话不腰疼,成为了加剧危机的帮凶。而且新环境下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全媒体时代,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以致于很多危机事件得不到有效遏制和妥善解决。

二.解决对策

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常设的统一的危机监测预警机构来整合目前多个部门的职能,该机构可以由宣传部门牵头成立,并在地方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明确权责,把效率提高。此外还要建立新媒体时代的监测系统,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实时监控,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做好舆情引导和信息公开,力争把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当然也必须完善网络危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必须涉及网络危机事件从事前到事后的所有管理环节,并且要对实施主体、具体实施步骤、实施时间、实施程度等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其能够迅速而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与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对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机制。在公共危机初期,政府应当快速反应,明确定位,媒体也应该自觉跟进,引导舆论导向;在公共危机中期,政府与媒体通力协助;媒体报道客观、独立,从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最终在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形成一种危机的联动机制。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可以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进而唤醒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履行个人义务,不断加强社会凝聚力。信息的及时传达让公众能够冷静、稳定地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使危机影响降到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护和提高政府形象是有利的。凡事只有当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近了,一切也就好办了。

上一篇:工会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工会劳动竞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