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2024-04-21

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精选8篇)

篇1: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进行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人为什么要倾诉

1. 转移情绪。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娱乐娱乐。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2. 憧憬未来。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3. 向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4. 拓宽兴趣。兴趣是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比如,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则觉得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

什么是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而且对它的评价还受很多因素,诸如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常状态与人的自我认识有关,即没有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因自我认识永远不能完备,人格永远是在发展之中。而且,生活中的挫折本无休止,心理无时不在寻找某种平衡,就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一样,心理上的完美,也就在于动中取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动。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对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母子俩照看自己的服装店,母亲到隔壁打麻将,叫孩子有人来买叫自己一声,孩子答应了。母亲走后来了一个人告诉孩子他叫逗你玩,并且要拿走衣服,孩子赶快大喊:妈妈,有人拿衣服。妈妈问:谁。孩子答:逗你玩。妈妈不理他。结果等母亲回来后店里服装没有了,妈妈问谁拿了,孩子答逗你玩。

篇2: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人际间关系,缓解冲突,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承受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确保心理健康,最为重要的不是要依靠心理医生,而是要依靠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而心理卫生又称为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个人对社会生活,包括工作和学习环境的良好适应,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等的综合性学问。可见,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心理卫生。所以每一个人从其出生到整个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都不能不讲心理卫生,德国心理卫生学家卡尔·赫希特这样说过:讲究心理卫生就是要注意加强脑力和创造能力的系统锻炼,注意社会条件的最佳化,消除劳动和空闲时的单调无味,防止提出过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经系统的超负荷,其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处理好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挫折,才会无损于健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可见,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心理健康。因而,讲究心理卫生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注意心理卫生,不仅人格异常,而且容易患种种心理疾病。所以,为了健康,人人应当注意讲究心理卫生。

班里的学生小楠,他是家中三代单传。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的。家里上上下下都视他为掌上珠。用“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点也不夸张。每天上放学,是爷爷奶奶一起来接送,爸爸妈妈也经常来加盟,真有兴师动众、浩浩荡荡之势。但在学校里的小楠,常常是独处的,有时候还很郁郁寡欢,好像有什么心事,特别是每天上放学时,他更表现出与其他学生迥异不同。察觉到了他的异常之后,本人更细心地留意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巧在学校门口撞见小楠的“亲友团”正站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待接送。他们一见到小楠正跨出校门就蜂拥而上,有的递上新鲜牛奶,有的慌忙用湿毛巾帮他擦擦汗,有的立即撑开遮晒伞„„我本想小楠一定会像个小皇帝似的被簇拥着上了“宝马”。但奇怪的是小楠满脸写满无奈,在很不情愿地钻进车里的同时,还猛地用力把车门使劲地碰上,那“砰”的一声巨响,分明是在宣泄着某种不满。

次日,本人利用下课之余请来小楠。在与小楠触膝相谈中,我了解到了他平日里烦恼的症结居然是家里家外对他的高度关心与关注。他说正是由于亲人们对他的太在乎,使他在同学面前颜容丧尽。同学们都笑话他都上六年级了,家里人还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那样接送他,他们因此取笑他,离开他,于是,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本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B证的学习内容并联系实际,对“小楠事件”做出了如下分析:“小楠事件”不就是治疗心理卫生的终极目标所在吗?

因为心理卫生是治疗心理疾病及处理不良适应行为,并设法尽早发现疾病的倾向,以期及时矫正或预防其发生;保持并增进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使每个人都有能力适应变动的环境,同时应设法改善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以减少造成心理疾病。那么,要如何帮助小楠走出心理误区,使其心理变得卫生、健康,还天真活泼的孩童本性呢? 于是本人联系上了小楠的家人,把小楠在校的情况如实地向家里人进行交流。奇怪的是小楠的爸爸妈妈可以接受让孩子多一点给自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特别是每天上放学时在学校等公众场合更应该注意为孩子创造自主的机会,而爷爷奶奶却坚决反对。他们固执地认为:我们爱自己的孙子有什么错呢?在与小楠爸爸妈妈达成共识之后,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自然是由他们家人去完成。

第二、三周,一个崭新的、健康的小楠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课间,他笑容可爱且灿烂,能主动地向同学们走去,同学们也乐意跟他玩了,他真正地融入到同学中去。看到现在的小楠天真活泼,个性张扬,我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不禁感慨:健康真好!

篇3: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卫生,认识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的是一大批具备健康素质的人才, 这种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素质,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 只有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 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问题不等同于职业道德问题

例如, 一名教师因为学生贪玩犯错屡教不改严厉地批评学生, 使学生流泪。如果把教师的这一行为看成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职业道德缺失就是不对的。因为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想, 就会发现, 教师是完全出于对学生教育与培养的好意才采取了严厉批评的态度。心理问题主要指的是教师本人个性特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能力, 而职业道德则是倾向于对教师行为的规范, 是一种社会范畴的评价, 具有对错之分, 所以, 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等起来。

二、没有心理问题就不代表心理健康

任何人的成长都经历了心理发育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发育程度, 心理健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健康的人, 只是不同的人偏向不同, 或许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事情, 都要经历一些挫折, 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人是一个思维主体, 没有心理问题不代表心理状态健康。

三、出现心理问题并不代表心理不健康

与此同时, 对应的问题是, 并非出现心理问题就代表心理不健康, 一些心理问题是在情绪的激动下产生的, 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境与场合,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思想决定行动, 人们只有在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下, 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人生目标, 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实现对自身的情绪与心理的良好调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心理卫生的关注, 对于一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摘 要: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相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较严重,这主要在于高职生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下,高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同时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普遍存在对高职教育的歧视和偏见。高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容易滋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开展高职生心理卫生教育,能够有效地优化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效地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卫生教育 高职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状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157-02

高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他们较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由于其生源的素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同,势必带来不同的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大部分高职教育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高职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缺乏对未来的信心,缺乏对自身的信心。同时,相比与普通高等院校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实践开展中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相对枯燥,这些都会滋生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影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在高职教育中,结合当前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科学合理的心理卫生教育,能够综合有效地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职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1 心理卫生教育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科学合理的心理卫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职生的心理教育中,通过开展心理卫生教育,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高职生的心理素质,使得高职生得以快速地适应新环境,适应社会。

1.1 快速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方式

对于大部分高职生来讲,他们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应。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模式等极度不适应。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刚刚经历了管理严格的高中时代,在高中时代里,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地井井有条,同时教师在管理中,也采用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策略,这些教学组织方式虽然无法避免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但总体来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计划性。但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增加了自主性和自觉性,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适应没有约束的大学生活,这使得他们的学习、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少学生甚至产生了“混文凭”的想法。通过开展心理卫生教育,能够帮助高职生认清高中时代和大学时代的区别,从而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观念,准确面对成长,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心理卫生教育中的环境适应、压力舒缓等方面内容,都能够给予高职生科学的处理方式,综合性地提升高职生的心理素养。

1.2 良好适应社会环境减缓恐惧心理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同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高职生较早地开展社会实践,较早地接触社会生活。但不少高职生在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地不适应性,甚至滋生了恐惧情绪。社会需要心智成熟和专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但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讲,他们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勤学苦练来得以提升,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智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计。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高职生,在进入社会环境后,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高职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还有部分高职生在社会交往中,缺乏社交技能和方法,存在恐惧社交的不良情绪,常常为此苦闷、自卑以至影响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心理卫生教育,能够引导高职生正确对待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心理落差,努力做好准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良好的状态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心理卫生教育中的小组讨论等方式,还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社交能力。

1.3 科学面对就业增强事业自信心

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缺乏准确的判断。部分企事业单位对高职生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歧视,这些外部环境很容易增加高职生的不自信,使得高职生对于未来的就业需求提前凸显出来,对未来的事业缺乏明显的自信心。在高职教育中,通过开展心理卫生教育,能够引导高职生在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技能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乐观面对未来就业的挑战和压力,紧跟时代的变化,紧跟社会就业需求,更加针对性地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开展心理卫生教育,还有助于提升高职生成就事业的自信心。通过心理卫生教育,能够帮助高职生准确的评价自身,准确的分析自身的价值,找准自身的兴趣点和擅长方面,不断地深化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做好做强,为未来的就业、创业提供充足的前提准备。

2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的科学策略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必须注重结合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必须注重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科学全面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才能综合性地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卫生教育的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在高职院校心理卫生教育的开展中,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2.1 丰富心理卫生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

在高职院校心理卫生教育中,不少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影响心理卫生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中,应该不断地丰富心理卫生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充分将心理卫生教育与学校的社团活动、业余活动等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心理卫生教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在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相关活动,会同其他活动的组织方,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以提升高职生对心理卫生教育的准确认知。同时还应该将抽象化、理论化的心理卫生教育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地传递给高职生,便于高职生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在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师还应该加强与班主任的协调与沟通。针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做好个案分析和追踪管理。心理教师只有与班主任管理相互反馈,及时联系,才能做到全方位,连续的、动态的掌管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2.2 积极运用体育活动来强化心理卫生教育

在高职生心理卫生教育中,科学规律的体育活动是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的物质基础,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锻炼高职生的身体素质,使得他们的身体素养能够迎合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能够有效地激发高职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和塑造高职生的自信心。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将体育活动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定期的跑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趣味横生的体育竞赛等,有效激发高职生的体育活动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团队性质的体育拓展活动。通过一些难度较高且需要团队配合的拓展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高职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得到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高职学生的拼搏精神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应该注重体育活动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3 结语

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卫生教育,不应该仅仅注重理论教学工作,更应该将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体育活动等与心理卫生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心理卫生教育的实践性和渗透性。加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协同管理,实行动态化、追踪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岳洁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东方教育,2015(12).

篇5: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二、1、人都有一种自我维护的意识,在形成自我评价之后,就会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知道了或听到了别人不好的言语和态度,人会感到自我的评价系统受到了威胁,就会去主动去对抗和理论或者是远离这些令他不舒服的人,或者是想办法让这些人的行为和态度和自己割裂。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他会趁此来反思自己,而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进而进行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2、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会严重影响到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及评估能力。这种心理会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同事。

3、学会和同事交流,和同事交流的关键,是跳舞的精髓:大大方方、轻轻松松、并且不要妄图独掌局面。

三、1、(1)对经济收入低的自卑感。教师不仅工资收入低,而且实物获得少。清贫乃至寒酸几乎成了形容教师物质生活的专用语。教师们为不能过上和他人一样富裕潇洒的生活而苦恼。(2)对地位低的自卑感。时下社会上真正能瞧得起教师的人不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在政治上与社会上被看成是无能者。而且由于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在一些人眼里又被看成孤陋寡闻,不通人情世故。值得深思的是,目前我国学校内部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地位的倒挂,更使许多教师难以忍受,以至于不少优秀教师宁愿在学校里去干会计、保管、事务或某一科室的干事。(3)对工作苦的自卑感。教师工作之苦,可谓世间之最,表现在① 劳动时间长,思想负担重;② 复杂。世间万物之中人的灵魂最复杂,世间万事之中恐怕没有比塑人的灵魂更复杂的了;③ 周期长,见效慢。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劳动的成效;④ 活动范围小,局限于四堵墙内,且对象又是孩子,因而对外部精彩多变的世界了解不够,自然难以适应。(4)对社交技能差的自卑感。由于工作的限制,教师的社交技能不仅差,而且正统背时,加之心理上的自卑,很难适应时下的社交场合,这往往使一些教师退缩,封闭,不愿与人交往。(5)对双重人格的自卑感。人们认为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是“人之楷模”,是君子。教师在师范学校受训时也是这样被教诲的,因此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应该是君子。社会上一般人对教师寄予的期望都很高,在普通人身上不当回事的事(如说粗话),教师一旦做了则会受到非难。只要如此一味地把教师理想化,或是以理想的眼光看待教师,那么教师就绝不能在学生面前、在公共场合暴露缺点,这是难以办到的。这样,教师无可奈何,势必只能充当伪善者。这就必须陷于双重人格的苦恼之中。

2、(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3)果昂首挺胸快步行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在公众场合当众发言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5)学会微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6)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

四、1、(1)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是影响教师亚健康的最直接原因.工作量普遍很大;工作时间普遍很长;学生品德教育的压力愈加凸显.(2)心理压力增大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来自学生家长的直接压力;缺乏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渠道。(3)学校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压力对教师亚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4)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健康的重要原因.(5)教师自身健康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2、(1)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积极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我保健来解决。提高认识,加强健康观念,进一步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各学校的教师卫生保健目标真正把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工作落在实处,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要主动学习、掌握一些健康知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特点(如家庭病

史、体质特点、过敏性、抗药性以及血型体貌特征),以便更好地预防疾病,对症治疗; 加强教师健康意识,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要加强自我锻炼。特别是坚持做操,持之以恒,就会收到效果; 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有病早发现,早防治。(2)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教师应该是在快乐地教着。教师是一个充满欢乐阳光的职业,自己为师的境界需要提升,要善于从本职工作中获得乐趣;教师工作快乐需要一种心态。只要我们教师保持快乐的心态,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轻松惬意。尽管我们小学教师工作是辛苦的、单调的、繁琐的,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但是我们都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教育;我们教师工作快乐需要挖掘。也许,我们教师职业目前还不是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我们应转变观念,心甘情愿地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乐趣。

五、1、鳗鱼效应。

2、鲶鱼效应说明,漠视危机就会失去生机。人,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激发活力,不断创新。安而忘危,就会放松警惕,懈怠斗志。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生存意识,奋发进取,一往无前。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社会要营造成熟的人才流动环境。人才不流动,单位就会如一潭死水。因此,引进人才才能永保活力。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危机,更蕴含着机遇。单位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用武之地。

3、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鲶鱼效应”,可有效地激活班级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创设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1)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由于要竞选成功,你就必须比其他同学游得更快,使自己率先成为一条“鲶鱼”。由于还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新的“鲶鱼”还将不断涌现,因此,虽然自己已经成为了“鲶鱼”,游的速度却不能有丝毫的放慢。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班主任必须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保证机制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2)挖掘学生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榜样,不断制造各方面的“鲶鱼”。

篇6: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

课程代码:004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解放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A.1958年 C.1985年

B.1979年

D.1988年

2.下列疾病中,和心理因素没有关系的是().... A.胃溃疡 C.癌症

B.十二指肠溃疡

D.骨钙流失

3.当个体的活动具有一定自觉的目的,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时,这个个体

()A.意志健康 C.情绪健康

B.智力正常

D.人际关系健康

4.适应性辅导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辅导对象的()A.情感作用 C.理想作用

B.理性作用

D.情商作用

5.设立热线电话属于学校心理辅导途径中的()

A.心理辅导课 C.个别心理辅导

B.学科教学渗透

D.小组辅导

6.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心理问题的程度,完成这些任务的阶段是()A.解决问题阶段 C.指导阶段

B.开始阶段

D.结束阶段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浙0046

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卷 第页(共 5 页)

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倾听技术的是()A.自我开放 C.询问

B.指导

D.解释

8.心理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收集资料和()A.实施测量和综合评定 C.标准量化和综合评定 9.口腔期又名为()A.快乐期 C.性欲期

B.自恋期

D.控制期

B.实施测量和标准量化

D.实施测量和推论解释

10.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解释,进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的事件是()A.正性事件 C.感性事件

B.负性事件

D.中性事件

11.在个性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之一是()A.做事有信心

C.不过分强调自我,有适度的自尊

B.懂得如何竞争

D.具有幽默感

12.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到事物的本质,这种表现是()A.观察缺乏目的性 C.观察缺乏深刻性

B.观察缺乏精确性

D.观察缺乏顺序性

13.“危险或可怕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种不良认知是()A.过分概括 C.虚拟陈述

B.走极端

D.过分担忧

14.初中生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而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这是初中生()A.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C.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B.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D.情绪体验的冲动性

15.“情绪反应十分简单,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说,脾气暴躁,路上的石头、文具和玩具常是受害者”,这种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是()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浙0046

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卷 第页(共 5 页)

A.愤怒 C.忧愁

B.紧张

D.抑郁

16.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平衡阶段是()A.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C.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

17.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失意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这属于不良个性卫生问题中的()A.狭隘 C.自卑

B.压抑

D.固执

B.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 D.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18.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A.依附性增强,独立性减弱 C.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

B.依附性和独立性同时减弱 D.依附性和独立性同时增强

19.下列关于神经症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神经症是思想问题,不是人生观出现了偏差 B.神经症是心理问题,是人生观出现了偏差 C.神经症不是思想问题,是人生观出现了偏差 D.神经症是心理问题,不是人生观出现了偏差 20.下列关于多动症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这类儿童一般智力不正常 B.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

C.不存在与心理年龄不相符合的心理问题

D.突出表现为活动过多,但注意力相对集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是()A.理解 C.发展

B.教育

D.沟通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浙0046

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卷 第页(共 5 页)

E.促进

22.下列问题不属于一般心理辅导所能解决的是()...A.器质性疾病 C.人际关系问题 E.障碍性心理问题 23.人本主义强调()A.人的价值意义

C.人所具有的现实潜在能力 E.人的行为

24.控制愤怒的方法包括()A.情境转移法 C.自我鼓励法 E.评价推迟法

25.青春期适应性心理卫生辅导涉及()A.性冲动 C.手淫 E.痛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提倡“_______________”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27.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的话,那么心理辅导则主要侧重于学生______________的塑造。

28.中小学生的情绪卫生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卫生问题和适应性卫生问题。29.在自我认识中______________具有核心意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30.一些学生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这是不良个性心理卫生问题中______________的表现。

31.复习是对已学过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复习的形式很多,包括课堂复习、单元复习和______________等。

32.心理学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强度的焦虑状态,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浙0046

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卷 第页(共 5 页)

B.精神疾病

D.适应问题

B.人的自主人格

D.人的潜意识

B.理智控制法

D.目标升华法

B.同性恋

D.性焦虑

33.青春期的开始以______________的出现为标志,结束是以性器官的完全成熟为界。34.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以______________的变化为代表。

35.一般而言,恐惧症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常见的原因就是源于人们的______________恐惧体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6.人际和谐辅导

37.释梦

38.人格障碍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9.简述重复在倾听过程中的作用。

40.简述使用榜样引导法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的原则。41.简述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记忆力的训练。42.简述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43.(本题12分)试论述心理冲突的特点及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4.(本题15分)张老师是一所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最近学校里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希望他为1名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量。经学生本人同意,张老师为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量。测量的结果是这名学生的智商为80。班主任老师知道了学生的测量结果,希望张老师出具一个证明,证明是学生的智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你认为张老师该不该为班主任出具其要求的证明?请详细说明理由。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浙00465

篇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1.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自我意识良好、社会功能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和(A)A.积极劳动实践 2.由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B)A.挫折 B.应激

3.心理辅导中巩固与结束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巩固效果,另一项是(D)D.追踪调查。4.为来访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从而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这是影响技术中的(A)A.解释 B.指导 C.摘要 D.自我开放

5.辅导过程中,来访者集中精力沉浸在思绪和感受之中,因而出现了沉默,这属于(D)A.自发性沉默 B.冲突性沉默 C.尴尬性沉默 D.创造性沉默 6.“尊重来访者的合理要求”属于心理评估的(A)

A.保密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属于(B)

A.学习测验 B.智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心理健康综合测验 8.人格结构理论认为,“自我”奉行的是(B)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理想原则 9.下列治疗技术中不属于...认知重建法的是(C)A.三栏目技术 B.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C.放松法 D.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10.小刚学习用功时,他的妈妈就不再数落他,使他更加努力,这属于行为强化法的(B)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1.两难问题法有其适用的教育内容,其中包括(C)A.智力训练 B.学习态度 C.品德形成 D.人际交往 12.“一个人应该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种不良认知是(D)A.走极端 B.绝对化 C.虚拟陈述 D.追求完美 13.研究表明,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的转折期是(A)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4.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上升时期是(A)A.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B.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 C.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 D.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15.下列不良个性卫生问题中可以用敌意矫正训练法的是(B)A.自卑 B.偏执 C.自负 D.压抑 16.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就会忘记。经过两天会忘记(D)A.1/4左右 B.1/3左右 C.1/2左右 D.2/3左右 17.中小学生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不包括...

(B)A.考试怯场 B.调控心理状态 C.学习方法不当 D.学习疲劳 18.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是(A)A.信息交流功能 B.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C.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D.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19.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内心世界逐步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秘密表露出来,这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即(C)

A.社会性 B.过渡性 C.闭锁性 D.秘密性 20.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A.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B.恐惧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C.焦虑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D.强迫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21.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包括(ABCDE)

A.遗传因素 B.体质因素 C.性别因素 D.年龄因素 E.器质性因素 22.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必须具备和遵循的特殊道德准则有(BCE)A.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B.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C.全心全意为中小学生及来访者服务 D.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 E.尊重中小学生及来访者

23.心理测验要对测验的一系列测验指标进行检验和说明,这些指标包括(ABCD)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E.分数 24.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现为(CDE)A.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B.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C.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D.思维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E.思维的批判性日益增强

25.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表现为(ABCD)A.自我意识增强 B.“成人感”突出 C.开始对现实形成较为稳定的态度 D.兴趣开始分化 E.理想已经稳定

全国2011年4月

1.1960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的协议,该年被定为C A.国际心理卫生年

B.国际心理年 C.国际心理健康年 D.国际健康卫生年

2.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在一定的环境与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具有(C)A.绝对的稳定性 B.相对的变异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相对的客观性 3.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不包括(B)A.性别因素

B.生活事件因素 C.体质因素 D.年龄因素

4.在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辅导的出发点是(A)A.个性

B.共性 C.教育性 D.主体性

5.学校心理辅导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即形成良好的(D)A.情绪稳定性 B.情绪适应性 C.交往稳定性 D.交往适应性 6.下列哪个阶段是整个心理辅导的基础?(A)A.开始阶段 B.指导与帮助阶段 C.巩固与结束阶段 D.解决问题阶段 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心理辅导中影响技术的是(D)A.摘要 B.情感反应 C.重复 D.解释

8.清单法属于(A)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9.通过观察一堂课内男女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次数来研究男女学生的成就动机,这种方法属于(B)A.实况详录法

B.时间取样法 C.事件取样法 D.轶事记录法

10.弗洛伊德认为,形成神经症状的根源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它们是来访者(A)

A.早年形成的症结 B.青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C.中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D.晚年形成的症结 11.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种势力”是(C)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个人中心法 D.认知重建法 12.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不做评价,该方法是(C)A.相声表演法

B.两难问题法 C.脑力激荡法 D.小组讨论法

13.张明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老师用赞赏的目光冲他微笑,夸他“真好”,这 是(C)A.物质性奖励

B.活动性奖励 C.社会性奖励 D.自我奖励 14.“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这种不良认知 是(A)A.过分概括 B.追求完美 C.虚拟陈述 D.走极端 15.“自主训练法”的发现者是(D)A.斯金纳 B.艾森克 C.沃尔帕 D.舒尔兹

16.有些人就像“人来疯”的小孩子,总想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喜欢自我炫耀,言语表情动作过分夸张、做作,这属于(B)A.攻击型人格障碍 B.癔症型人格障碍 C.依赖型人格障碍 D.强迫型人格障碍

17.“学习时感到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这种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是(D)A.考试怯场

B.注意力分散 C.学习方法不当 D.学习疲劳

18.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A)A.认知 B.情感 C.行为 D.意志 19.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话不太顺从了,有时表现得“越大越不听话”,这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D)A.闭锁性

B.社会性 C.冲动性 D.过渡性

20.满灌法对下列神经症疗效最为显著的是(B)A.抑郁症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二、多项选择题 21.十分重视个体的人格完整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并提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的著名心理学家有(BE)A.坎布斯 B.密特尔曼 C.华生 D.罗杰斯 E.马斯络 22.学校心理辅导一般采用的方法有(ABCDE)A.心理健康教育课 B.行为矫正 C.心理测量 D.会谈 E.沟通分析 23.不完全参与观察避免了被研究者的紧张和疑惑,缺点则是被观察者容易出现(BCDE)A.主观成分 B.不合作行为 C.隐瞒行为 D.掩饰行为 E.夸大行为

24.贝克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形式归纳为ABCDE)A.注意推断 B.选择性概括 C.过度引申 D.夸大或缩小 E.走极端的思维 25.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表现为(ABDE)

A.从顺从他人评价发展到有独立见解的自我评价 B.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自我评价以抽象性为主 D.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评价 E.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全国2011年7月、单项选择题

1.史料记载,早在我国春秋之初就对人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A)A.管仲 B.孔子 C.老子 D.荀子 2.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是(D)A.形神一体论 B.养心之道 C.健身之术 D.整体恒动论

3.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是(A)A.心理冲突 B.挫折 C.心理防御机制 D.心理应激 4.心理健康的人对自我较为满意,经常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D)A.认知能力发展正常 B.意志健康 C.人际关系和谐 D.情绪健康 5.学校心理辅导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对其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即 具有正确的(C)A.自我调控 B.自我安慰 C.自我观念 D.自我适应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学校辅导人员的特殊职业道德要求的是(C)A.全心全意为中小学生及来访者服务 B.尊重中小学生及来访者 C.健全的人格 D.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7.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再向其作全部或部分的复述,这是(B)A.摘要

B.重复 C.询问 D.重读

8.在对一个早恋的同学做辅导时,辅导人员谈到了自己在上中学时的类似经历,这种做法 属于(C)A.影响性摘要 B.解释 C.自我开放 D.指导 9.调查方法中最亲切、最深入的方式,适合于收集与人有关的态度、意见、观点、事实等 方面资料的方法是(B)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lO.学绩测验属于(C)A.能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教育测验 D.职业测验

1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是(C)A.威氏儿童智力量表 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比纳智力测验 D.威氏成人智力量表 12.早期行为主义者认为存在于人的行为学习中唯一的决定因素是(D)A.欲望驱力作用 B.动机作用 C.情感作用 D.强化作l3.个人中心法认为(A)A.辅导关系胜于辅导技巧 B.辅导技巧胜于辅导关系 C.二者同等重要 D.二者均不重要 14.上课时有的学生总爱做点怪异的动作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故意对此不予理睬,其做法是(D)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冷处理 l5.初中生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般保持在(B)A.20分钟左右 B.40分钟左右 C.50分钟左右 D.60分钟左右

l6.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象为主要内容的记忆方法是(B)A.歌诀记忆法 B.形象记忆法 C.联想记忆法 D.情感记忆法 17.小学生中座位临近、回家同路的同学开始建立起伙伴关系,这一特点表现在小学生群体形成的(B)A.独立期 B.水平分化期 C.垂直分化期 D.部分集团形成期 18.有些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这属于(B)A.癔症型人格障碍 B.攻击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强迫型人格障碍 19.性冲动的辅导要点之一是(B)A.由心理医师做精神分析 B.创设两性交往的环境C.服用一定的激素药物 D.培养对异性美的欣赏能力 20.下列精神疾患中属于精神病的是(C)A.神经症 B.人格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精神发育迟滞

二、多项选择题。

21.就封闭型问卷来说,一般可以分为(ABCD E)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充式 E.尺度式 22.下列属于社会性奖励的是(BC)A.代币 B.微笑 C.拥抱 D.音乐 E.自由时间

23.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ABCD)

A.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B.观察缺乏精确性 C.观察缺乏顺序性 D.观察缺乏深刻性 E.观察的自觉性增强

24.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的主要表现有(ABCDE)A.开始对人的内部世界、心理品质产生兴趣 B.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 C.开始把自己当成“成年人” D.开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榜样 E.开始能自觉地评价自己 25.交往的原则包括(ABCDE)A.平等原则 B.尊重原则 C.真诚原则 D.互助互利原则 E.信用原g则

全国2009年7月。1.在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中,脑力激荡法属于(B)A.角色扮演法 B.价值观辨析法 C.行为强化法 D.榜样引导法 2.心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意识、注意等属于(A)A.心理状态 B.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 D.社会性 3.某些特殊人格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具有“富有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自我中心”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得(D)A.强迫症 B.精神分裂症 C.躁狂抑郁症 D.癔病 4.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学生适用的心理辅导是(C)A.适应性辅导 B.教育性辅导 C.发展性辅导 D.学习性辅导 5.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A)A.成长问题 B.人生观问题 C.价值观问题 D.态度问题 6.开始阶段是心理辅导的第一步。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不包括...(D)A.建立辅导关系 B.掌握学生的材料 C.进行分析诊断 D.制定辅导目标 7.自我开放属于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中的(B)A.倾听的技术 B.影响的技术 C.观察的技术 D.评估的技术 8.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奉行现实原则的是(C)A.本我 B.超我 C.自我 D.原我 9.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D)A.象征化 B.移置 C.投射 D.变形 10.最先提出“行为治疗”概念的是(A)A.斯金纳 B.班杜拉 C.拉斯 D.华生 11.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B)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个人中心法 D.认知重建法 12.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这是(B)A.自我催眠 B.合理宣泄法 C.自主训练法 D.呼吸调节法 13.对于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一般采用的调整方法中不包括(D)A.纠正不良认知 B.自尊要恰到好处 C.行为重塑 D.改变其所处环境 14.“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具有上述症状和表现的学习卫生问题被称为(C.)A.注意力分散 B.意志薄弱 C.学习疲劳 D.学习方法不当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交往原则的是(B)A.真诚 B.亲密 C.宽容 D.互助互利

l6.有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属于(C)A.自私 B.羞怯 C.自我中心 D.退缩 17.满灌疗法可以用来治疗(A)A.恐怖症 B.抑郁症 C.多动症 D.疑病症 18.神经衰弱产生的基础是(D)A.精神刺激 B.过度疲劳C.营养不良 D.心理素质 19.可以用来改善注意力分散的方法中不包括(D)A.早睡早起B.自我减压 C.放松训练法 D.暴露法 20.个体获得社会自我,习得社会角色的最重要时期是(B)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二、多项选 21.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现为意志的(ABCE)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协调性 E.自制力 2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采用的主要防御机制的是(ABCDE)A.合理化 B.升华 C.否认 D.幽默 E.投射 23.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包括(ABCDE)A.开设心理辅导课 B.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C.团体辅导 D.个别心理辅导 E.小组辅导

24.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辅导人员要学会观察和表现的非言语行为包括(BCD E)A.重读 B.目光注视 C.面部表情 D.身体语言 E.空间距离 25.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即“机能完善”的人的特征有(ABDE)A.乐于接受一切经验 B.时刻保持生活充实 C.不完全信任自己的机体感受 D.有较强的行动自由 E.有高度的创造性。

全国2010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属于(B)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强化不相容反应 2.有焦虑和恐怖倾向的来访者适合的治疗方法是(A)A.暴露法 B.代币法 C.厌恶法 D.生物反馈法 3.发展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心理学家是(C)A.艾利斯 B.贝克 C.莫兹比 D.麦肯鲍姆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D)A.华生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斯金纳 5.“危险或可怕的事情随时发生”,这属于不良认知中的(B)A.选择性概括 B.过分担忧 C.无法控制 D.注意推断

6.辅导人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A)A.摘要 B.重复 C.解释 D.指导

7.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表现或活动的方法,属于观察法中的(A)

A.实况详录法 B.事件取样法 C.轶事记录法 D.清单法 8.学校心理辅导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是(C)

A.开设心理辅导课 B.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C.个别辅导 D.小组辅导 9.心理评估中,反映辅导员最基本的道德水准的原则是(B)

A.客观性原则 B.保密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10.心理测验的特点不包含(D)A.间接性 B.典型性 C.科学性 D.灵活性

11.在各种心理评估法中,最亲切、最能深入探讨问题的方法是(C)A.问卷法 B.测验法 C.谈话法 D.观察法 12.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特征是(B)A.一般始于青春期 B.紊乱不定的心理特征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C.认为自己对人无任何责任 D.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

13.不适用于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方法是(A)

A.系统脱敏法 B.精力释放法 C.自控训练法 D.行为强化法 14.治疗中学生异性交往紧张问题最经典的方法是(C)A.放松法 B.暴露法 C.系统脱敏法 D.示范法 15.人格表现出“思想、行为固执,敏感多疑,自以为是”等主要特点,这种人格属于(C)A.强迫性人格 B.攻击性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癔症型人格 16.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属于梦的工作规律中的(B)

A.凝缩 B.变形 C.投射 D.移置 17.心理辅导目标的制定原则不包含(D)

A.由辅导双方共同制定目标 B.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相统一 C.辅导目标必须具体可行 D.保证辅导目标的全面性

18.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把心理上积存的郁闷统统地发泄出来,这种方法属于情绪调节中的(D)

A.呼吸调节法 B.表情调节法 C.自主训练法 D.合理宣泄法 19.初中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体现了初中生(A)A.情绪体验的冲动性 B.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C.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D.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20.中学阶段的友谊特征不包含(C)A.稳定性 B.亲密性 C.排他性 D.矛盾性

二、多项选择题1.常用的角色扮演法有()

A.相声表演 B.哑剧表演 C.角色互换 D.小品表演 E.歌唱表演 22.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倾听技术包括()

A.自我开放 B.重复 C.重读 D.情感反应 E.询问 23.一个有效的心理辅导人员应学会观察和表现的非言语行为是()A.目光注视 B.沉默 C.空间距离 D.面部表情 E.身体语言 24.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

A.自我意识良好 B.道德水平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积极劳动实践 E.社会功能良好

25.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应该遵循的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E.动态性原则 1.B 2.A 3.C 4.D 5.B 6.A 7.A 8.C 9.B 10.D 11.C 12.B 13.A 14.C 15.C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篇8: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一、环境变迁的因素

对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 这种环境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生的适应和调整问题。

首先, 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困难。大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老师直接指导的减少, 这与中学有着很大的差距, 而且学习内容又与中学有巨大的差异, 学习的习惯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 这就更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

其次,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而对来自各地、风格特点各异的同学, 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学生入学前人际关系相对稳定, 而一旦进入大学就会面临重新结识别人, 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进展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最后, 对新环境的适应也包括对自己地位变化的适应, 这是大学生生活适应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这些学生在中学往往都是成绩较好或者最好的学生, 但进入大学后, 各方面人才聚在一起, 势必使大部分同学失去“先进”地位, 而成为“较差”或“一般”的成员。这种地位变化越强烈, 他们适应起来就越困难。这就使得几乎每个学生都面临一个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 重新确立对自己看法的过程。

二、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因素

人际关系问题不仅仅是新生中才有, 它在大学生活中始终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处理与周围同学、老师、以及家庭、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自我封闭。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 试图与世隔绝。甚至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怀有很深的戒备, 隔绝了与他人的交往。由于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现, 所以, 自我封闭者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发展与成长;二是自卑。有的学生常缺乏自信, 过低地评价自我, 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如果遭受到一点挫折, 便怨天怨地。这些学生常把失败原因归于个人能力, 个人性格或命运, 缺乏足够的耐挫力, 这种结果使得个体的自卑心理得以强化, 无法对自己采取积极的态度;三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双方的需要, 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学生忽视了平等、互助这样基本的交往原则, 常以自我为中心, 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 这样的交往必定失败。

三、重要的丧失与心理健康

在大学生中常出现的丧失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 荣誉的丧失, 以及自尊的丧失。这一类问题尽管不占多数, 但其影响却是相当大的。重要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与家人、朋友、特别是异性恋人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是个体生活中非常重要的, 这种关系一旦丧失或出现问题, 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以及学习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 它们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以后的生活。荣誉的丧失目前已成为一个很广泛的问题, 尤其目前高校实行奖学金制度以后, 很多自以为可以获奖学金但又没得到的, 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影响了自己的名声 (如考试不及格、作弊等) 。这种丧失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也提醒我们, 在对学生的处分或批评教育时应特别注意达到预期的效果。自尊的丧失很大程度上与自我重新确认有关, 当然与荣誉的丧失和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也有一定的关系。因自尊丧失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自卑或抑郁是非常普遍的。总之, 无论是什么样的丧失,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自尊心, 严重时会使他们情感和生活上产生巨大的障碍。

目前,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 尤其是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视, 很多院校都建立了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构或专门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因此, 在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非常必要。

摘要:大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进程中, 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 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 但由于阅历浅, 社会经验不足, 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 不仅影响其学业, 还可能会影响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适应情况。本文就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别探讨它们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0.

上一篇:安全教案“地震我不怕”-教育反思下一篇:防洪演习讲稿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