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2022-09-1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 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 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高校在校生的主体结构已实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高职高专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 高职在校生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已经成为反映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的重要维度之一。研究和探讨高职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实施教育, 因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1 高职在校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职业特征, 高职在校生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下面我们以不同年级高职生为分析对象, 研究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

1.1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 未脱离高考阴影的影响, 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生冲突。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对生活悲观失望。 (2)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因环境变化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3) 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心理。 (1) 专业选择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有一定差距, 易产生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 (2) 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 因经济窘迫在人际关系中易引起自卑、孤僻、内向甚至不合群、敌对的情绪。

1.2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独立的人格特征基本定型, 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2) 对专业开始有较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预期。 (3) 开始感受到未来就业的压力。 (4) 日益增强的性意识带来的情感困惑和危机。

1.3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就业、升学的困扰而导致心理问题。 (2) 自我要求开始放松, 热衷于就业;但因无着落, 而陷入茫然。 (3) 自我意识日趋成熟, 追求各方面需要的满足。 (4) 喜悦与离别感情掺杂在一起。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 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其具体目标是。

(1) 认知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认知、情感、意志、个性、人际关系的基本内容与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 奠定学生心理品质修养和发展的基础。

(2) 情意目标: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心理观, 养成其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和谐完善的个性, 开发心理潜能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时代责任感和进取心。

(3)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 培养其自我调节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1) 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 教育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而不仅仅限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

(3) 相容性原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持人格上的平等, 情感上的相容, 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 协同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一方面要懂得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互结合, 相互渗透,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另一方面, 要重视心理教育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各种要素协同发展, 以达到协调同步互补的效果。

(5) 发展性与防治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是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要对有心理困惑或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 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高职在校生的心理问题不是简单个别的心理问题, 而是关系到开发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针对高职在校生的心理特点,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1)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2)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学校要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将调查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分析, 构建心理档案库;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学生心理卫生组织 (社团、协会) , 及早预防, 并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实现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3) 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4) 适度调整理论和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比例, 创造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要科学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内容和比例, 努力实现所授课程内容的前后合理衔接, 将“必需、够用”原则渗透到整个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中。

(5) 努力营造学技术、学业务、重技能、重业务管理能力的院校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教育塑造学生自信、健康、乐观、敬业的人格品质,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6) 邀请技术能手, 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 启发诱导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立志成才的潜能, 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也是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之, 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基础上, 尽快树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并将之抓实、抓好,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并积极倡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 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 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此, 必须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多种方式, 有效解决高职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及实施等方面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原则,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 (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王浪.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 2003, 12.

[3] 谢苗枫.高职, 如何才能“高质”[N].南方日报, 2003-11-21.

上一篇:苏州古城交通拥挤收费问题探讨下一篇:安塞油田同步回转油气混输装置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