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2024-04-27

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元江一小 李继林

看了梁宁建老师的《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试》讲座后,使我受益匪浅,从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教师认知问题的自我调适、教师情感问题的自我调适、教师个性问题的自我调适、教师行为问题的自我调适和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自我调适 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心理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揭示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了教师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必要性和有效的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材料,使我耳目一新。深深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教师的身心健康,既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

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不同于工人,只对产品负责就行了,教师必须对其施教的对象——学生负责,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还要对他的将来负责。教师要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育学生崇尚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所以,社会各界都应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这将是历史的责任。开展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二、教师要有控制好自己心理的能力

教师也是人,教师自身发展也存在生存与发展问题:待遇一般、工作压力大、教育政策变化快等,威胁教师的人格、工作、生活。易产生消极紧张的情绪。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形成心理疾病,那么会对教育事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个人来说,就无法从事有益的社会工作,或发挥不出工作潜能,工作效率低,影响教师的其他生活质量,重者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威胁。

面对教师可能受到的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以为,除了我们无法改变的环境因素外,我们自身可做一些尝试。首先,我们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我们已经当了老师了,无须再去想一些烦恼的事情。处理好日常工作,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并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二,可能的话适当做些运动或劳动,这很重要,不仅会改善我们只做脑力劳动的状况,而且还能增进身体健康。第三,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适应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最后,要学会发泄,当我们遇到烦恼或打击等伤害时,可向朋友讲一讲,可向亲人说一说,可向知心人诉一诉,以减轻内心的压力,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要不我们就大哭一场,让体内的毒素排出来。

这似乎太惨了,是啊,太惨了。生活就是一场搏斗,生活就是一场挣扎。搏斗,挣扎,顽强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篇2: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动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在这次单位组织的公需课程学习中,我选择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及《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这两本教材单看名字已经激起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参加工作20余年,深知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的成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强大了人才能够做到无所畏惧,工作学习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有所建树。

这本书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系统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专业知识,就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积极预防心理疾病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策略和方法。它对当前我国公职人员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书中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公职人员的心理问题。通过本次学习和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公积金用户平等相处,建立新

1型的关系,做公积金用户的朋友;调整心态,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价值观念,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保持健康的身心。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那么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压力,科学有效地调适自己的心理,让自己更加轻松、投入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学习《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我学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实现科学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所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而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

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国际条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状态,才能维持身心平衡的协调稳定,消除各种精神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幸福、快乐工作和生活。

两本书看完意犹未尽,给人心灵的启示颇多,也为我的工作与生活做了一次全新的营养补给。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其实一直住在我们心里,不曾远离。

篇3: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高校毕业生群体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资本论开始针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增加自我效能感、保持乐观、维持希望、提高韧性四个方面落手, 争取为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 能够在社会的压力下逐渐发展。

1. 心理资本论的概念

心理资本论最早是源于经济和社会学科的概念, 应用到心理学, 则是指能够影响到人体工作效率的个体特征, 这些个体特征表现了一个人的自我观念, 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积极心理资本是在2004年提出来, 指能够提高个体工作效率的特征, 大体表现在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近年来, 由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压力之下心理问题频发, 所以将心理资本论应用到调试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上[1]。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虽然是最接近社会的校园, 但是其象牙塔的称呼仍然表现出大学和社会的距离。学生在校园内生活时, 会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对自我能力和社会需求产生一定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在认知上的偏差就会造成两种心理问题的爆发, 自卑和自负[2]。自卑是对自我能力评价过低造成, 也有可能是来自于对社会就业需求的过高评价, 对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保持过度悲观的态度。而自负则是对自我的评价过高或者对社会需求的评价过低, 常常给自己安排过高的地位和薪酬。这两种心态都来自于对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不完全。在进行就业面试时, 自卑会导致情绪低落, 无法顺利应对考试, 畏缩困难。而自负则是会显得个人态度非常高傲, 给人留下傲慢的印象。

3. 运用心理资本论进行大学生心理辅导

(1) 增加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也可以说是提高信心的一种, 大学生在毕业时, 其自身掌握的学识实际上都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 只是因为对社会的需求不同, 而影响了他们的发挥程度。因此, 学生应当保持适当的自信程度, 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一定把握, 能够适时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即可。同时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 最好是贴合自己所学的专业, 这样才能在面试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将自己的学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就业现状分析, 为学生展示当今社会对其专业的要求,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准备。

(2) 维持乐观心态

乐观的心态是心理资本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将影响着学生自我学识的发挥状况。一个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 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困难和挫折中学到有利于就业的知识, 也确保学生不会在失败时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家庭、父母、社会地位等方面, 导致自己始终在原地踏步, 无法发展[3]。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学生始终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能够正视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保持客观公正的评价, 积极解决面对的困难。

(3) 保持希望

希望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望, 始终保持希望是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必不可少的一项。调查表示, 对自己未来有希望, 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的人, 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并且提高自己将来成功的概率。相对应的, 拥有较高希望的人也必须在现实中付出一定的努力,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概率。否则, 过高的希望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学生会因为过高的希望无法实现而更加抑郁, 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努力的动力。

(4) 提高韧性

韧性是一种面对动态的心理能力, 他能够帮助们在困境中坚持自我,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始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艰难境地, 能否从这种艰难的境地中走出来, 是学生能否实现就业的关键之一[4]。而韧性就是帮助学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我的一种心理能力, 和其他几点较为不一样的是, 韧性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锻炼的, 在学校生涯中, 为自己有计划地规划一些运动或者学生, 能够增加学生的韧性, 让学生在今后的困难中能够不放弃自我, 坚持努力。

4. 结语

心理资本论在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上有着较为不错的成效。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会在就业压力下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其中大多是因为其认知的偏差导致的, 而心理资本论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保持乐观和希望, 提高韧性, 能够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逐渐调整他们的心理问题。

摘要:当今社会, 毕业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许多大学生在快要步入社会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维持良好的心态, 需要进行一些心理辅导。而心理资本论是一种能够增强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方法, 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心理辅导中。本文将首先介绍心理资本论的概念, 再介绍当今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 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资本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关键词:心理资本论,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何凯, 邓淑莹, 李鎏, 綦林, 武海霞, 梁耀明, 秦静, 钟媛卿.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与调试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5 (16) :30-33.

[2]董业凤.心理资本理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启示[J].中国职工教育.2014 (02) :38.

[3]王亚娟.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06) :18-21.

篇4: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高中生自身成长的原因。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期,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其次,家庭的原因。一方面,有一些家长以功利的价值取向塑造子女,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少数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以极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工作和人际关系,从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再次,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所存在的阴暗面不仅会严重毒害学生的心灵,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和无奈等心理障碍;最后,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事实上,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认为他们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无论高中生出现哪种心理健康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优良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且直接影响高中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试途径

1.加强自我调控,增强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例如高中学习的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生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为了学会独立处理事情,必须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己,给自己定位。随着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会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如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和感悟,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学法指导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大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在咨询室里,而要积极地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学心得,以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5: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市四小邹莹

从上个星期以来,我报名参加了云南人才培训网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博士生导师梁宁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和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春明的《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两门课程。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我认识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长达7至8个小时,比部分家长还多,而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人公在工作时被经理训斥了,他很郁闷,回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很显然妻子没有把家务都做好,他把妻子臭骂一顿,妻子忙了一天也很累很烦躁,看到儿子作业有一些错误就把儿子骂了,儿子心里不痛快,这时他的小狗跑过来跟他亲热,结

果他一脚把小狗给踢飞了„„作为教师,也有可能遇到在生活、工作中不愉快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调试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对待繁重的工作,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把握情绪,提高调节能力;自我安慰、学会放弃;乐观豁达,乐于为工作奉献,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通过学习《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我了解到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有形的固定资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二是著作权,也可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邓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

篇6: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xx小学

xxx 在这次xx小学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员公需课程的视频学习,主题为《专业技术职员心理健康与调适》,专家梁宁建主讲。我从教21年了,深知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的成长除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强大了人才能够做到无所畏惧,工作学习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有所建树。

讲座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系统内容为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专业知识,就专业技术职员如何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进工作和生活,积极预防心理疾病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策略和方法。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能为人师表,更应在人格和行动上成为示范。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师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否则,教师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 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我认为,教师要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知识运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 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 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7: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试心得体会

当今的社会里,压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今天的教师的压力与比过去相比要大得多。如:课程改革、教学行为、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状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有关理论。并从中受益,并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深有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等,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善于鼓励教师。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三,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而且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试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第三,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第五,换

位思考,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主流的和正面的事物,避免以偏概全。第六,低调处理问题,知足常乐。人生中的自我由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构成;面对完美的渴求在,我们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平常人的心态,告别心理困境。

四.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自身心理按摩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位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让学生的学习更优秀,让家长更满意,让校园更和谐。篇二:《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心得体会 读《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心得体会

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置关重要,它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对于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更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承担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教师那就是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就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要高尚圣洁,要永远都当圣人。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高付出、重压力、低收入、高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无法回避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望子成龙和以升学率论英雄这根无形绳索的束缚下玩命地工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

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贵的创新精神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心理问题解决主要的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保持健康的身心。篇三: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福建省心理健康培训,感触颇深。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社会学校往往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重视教师教育质量高低,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一个教师要对几十个学生负责,家长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家长对子女的急切愿望转变为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从而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教师有健全的人格,才会修复心理的不适和缺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

总之,教师只有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

篇8: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一、青少年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分析

(一) 叛逆心理重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智慧、长知识、立志向, 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阶段。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来看, 青少年的成熟感是从生理成熟, 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在这个过渡期, 这三方面的成长既有前一个发展阶段尚未完全转变的特点, 又有新的心理发展阶段尚未稳定下来的特点, 这些新旧特点的矛盾是交叉的重叠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 各种心理矛盾复杂交错, 多种矛盾冲突得不到切实解决, 必然导致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产生。

(二) 人际交往窄

在学校中确立了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就会有正常的交往, 共同愉快的去完成学习或其他任务, 就能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局面, 如不善于交往, 漠视群体利益及只逞性妄为的人。在师生关系中, 学生一旦认为自己处在教师说漠视或厌弃的地位, 就易产生自卑感, 灰心泄气, 对得宠着的妒意, 甚至会畏避老师, 采取对抗或阳奉阴违的态度与行动。在班级中也存在着许多关系, 但个体表现与教师要求或同学意愿产生矛盾时, 个体就容易产生内心的矛盾冲突。

(三) 适应能力差

适应能力高低影响着中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自我表现,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相关问卷的调查显示, 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高年级学生突出。原因在于:一是绝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为独生子女, 自幼受到长辈溺爱, 生活上缺少自理经验, 一旦离开父母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感到迷惘。二是, 考入重点中学, 他们一般是原来学校的尖子生, 自幼生活在各方面的赞扬声中, 形成了他对荣誉有一种强烈的追求欲, 一旦这种欲望未能达到满足时, 就会觉得心里不平衡、泄气、精神上非常压抑。从而对教师疏远, 对同学冷漠。三是考试及综合评定成绩不够评“三好生”条件时, 导致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

(四) 耐挫力差

耐挫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 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人对挫折的忍受力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别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如神经类型的特点、生理的条件、个人过去的挫折经验及对挫折的主观评价等。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常常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碰到很多困难, 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难以实现。中学生在此挫折情境中, 会变得意志消沉、失去自信, 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另外, 家庭经济困难或突发不幸事件, 常使学生遭受难以承受的精神打击。若这些学生耐挫力差, 便会出现情绪低落, 心理狭隘, 计较个人得失等不良心理问题。

(五) 外来压力大

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引起社会、学校、家庭整个环境都较为压抑, 使人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从而导致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要求加大, 使学生无意间对自己设定了一个高目标。而当这一高目标无法实现时, 往往使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抑, 从而导致疲劳过度、睡眠不良、注意力分散, 又无能为力等不良情绪, 最终失去信心乃至把自己与现实隔离, 甚至出现厌学情况。还有一些学生, 由于自己家庭出身、学习成绩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产生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通过交谈了解到, 由于目前学生课程多, 学习时间紧, 睡眠不足, 特别是临近考试阶段表现更为明显, 生理、心理负荷加大, 致使大脑过度疲劳, 大脑皮层机能下降, 引起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受羁, 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 从而引起学生紧张、焦虑、神经衰弱等消极情绪。

二、教学中不良心理的分析和调适方法

(一) 加强对健康的认识, 全面理解健康, 重视心理健康。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 身体健康了, 心理才会健康;反之, 心理健康了, 身体才会健康。也就是说, 人的身体影响着心理健康。比如说一个人患了严重疾病, 如果是癌症, 你说他的心理怎么会健康, 他的情绪怎么会稳定, 他的信心怎么会坚定!反过来讲, 人的心理也影响着身体健康。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有这样的描写, 说她看到花开的时候, 想到花落的情景;看到亲人的团聚的时候, 想到离别的情景;碰到不顺心的时候, 更是以泪洗面。林黛玉最后死于忧郁造成的肺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 转变观念, 更新思想, 改革教法。

我以往的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的不少运动技术是学生在学校毕业以后就根本没有用的东西, 甚至一辈子都不会用它。我们可以设想, 有谁会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拿着跳高架或几个跨栏架或取上一个铅球, 到体育场去跳高、跨栏或推铅球!如果有的话, 人家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所以, 像这一类的技术我们的学生学了用处不大。当然可能有老师这样讲, 铅球最起码对提高学生的力量和协调性有很大作用。不错, 但是提高学生力量和协调性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 我们并不是说不要学生学习铅球, 主要是它的有效价值和它的意义比其他有些项目要小的多。另外我们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铅球教学。第一, 在课堂上练习铅球, 由于要注意它的安全性, 一般排着队依次投掷。一堂课一个学生可能有3———4次机会, 根本起不到增强体质的作用。第二, 学生对练习铅球没有什么兴趣, 因为这项运动及其练习都很呆板, 学生体验不到什么运动的乐趣。这里面唯一的乐趣恐怕是类似第一次推了6米, 第二次推了6.5米的乐趣。单凭这一点也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是老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往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一种竞技性运动的教学观念, 所以什么项目都学, 不管它有意义还是没意义, 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 不管这项运动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和练习的方法上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许多内容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经验, 更是脱离将来学生的生活需要。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 就是我们体育教师现在讲不出多少通过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由于我们以往“重动作技术, 轻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更新思想, 改革教法。

(三) 加强兴趣练习, 满足个体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扮演好各种角色,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 体育教师要做好调查, 让学生以表格形式或其他方式填报自己喜爱的项目。

其次, 教师按照学生填报项目进行合理分组, 选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 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各小组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 体育教师根据分组及课时要求做好计划、备好课。每节课除了学习新课、了解有关知识之外, 还可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项去练习, 以满足个体需要, 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四, 体育教师应充分备课, 加强学习, 合理安排场地器材, 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 加强安全教育, 注意保护和帮助,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另外, 器材的配备采用学校配备、教师自制和学生自备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 利用体育课外活动,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学生容易接受, 愿意积极参与, 同时他不受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 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由可内向课外自然延伸, 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 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 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 使所涉及的人、事、物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 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 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 比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 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 在课中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 如在沙包掷远教学中, 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 在技巧课练习中, 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的好的同学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通过上述做法,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信心提高了, 体质增强了, 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了, 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所以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了解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做到既要“育体”又要“育心”,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改进教学方法, 切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探索运用创新性教学形式和方法, 通过各种方法纠正治疗学生不良心理, 以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方法, 为社会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身心健康,创新性教学,形式和方法,全面发展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 (第一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222-246

[2]丁雪瑟, 高潮.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体育科学, 1998.2

[3]杨勇, 李翠霞.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 2003.4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2002.5

[5]陈建嘉《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2003年武汉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2004年7月第13次印刷

篇9: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审计人员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心理经常处于冲突的状态,除了要应对各种工作挑战,还要及时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对内部审计主客体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中的心理冲突,给出了调试和优化的措施。

一、内部审计主客体的心理分析

(一)内部审计客体的心理分析

1.排斥和侥幸心理。按常理,任何审计客体只要自身存在问题,都会对审计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担心问题被内部审计人员发现,而一旦发现的问题被写进审计报告之中,就会对自身工作和未来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被审计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更为熟悉,实践经验更为丰富,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即便存在问题,也不会被“走马观花”的审计人员发现,尤其那些重大的问题,审计人员更不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在这种排斥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一些被审计单位即便已经明白自身问题的存在,还是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信息、转移关键材料等方法试图欺瞒审计人员,使内部审计工作经常性地陷入尴尬的境地。

2.学习心理。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对客观事实的评判,无论审计客体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审计,在形式上都要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配合的程度高低或者方式的优劣而已。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都已经认识到了审计工作对其运营实践的促进作用,它们会借此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通过学习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审计人员给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对企业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有极大帮助。

3.戒备心理。无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在面对审计人员时都会习惯性地产生一种戒备心理,并在审计过程中表现出对责任的推诿和对利益的追求。实际上,不同的被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戒备心理不同,利益相关者们会按照自身所负职责的多寡高低,采取不同的推卸方法和戒备手段,尤其对那些没有或只具有较少责任的被审计人员,他们会尽量保持与问题的绝缘,而那些负有责任的被审计人员通常会将问题推诿到那些已经离职或者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人员身上。比如,一些被审计人员拒绝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料,在提供的资料中,也会出现不完整、不及时的情况,在问及相关事实时,一些人员也会在关键问题上含糊其辞,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心理博弈,甚至误导其作出错误判断。

(二)内部审计主体的心理分析

1.认知偏见心理。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计单位,都希望与对方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审计工作,减少误会与冲突。但是,在我国审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即便一直强调内部审计应该保持独立性,可是在实践中,被审计单位还会对审计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要做出一个“两难的选择”:是依据审计要求客观公正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利益的审计要素,還是避重就轻、保护自己。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极有可能形成基于对审计工作认知的偏见,习惯性地“确认”审计客体一定存在问题,无论是审计心理还是审计心态,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种认知偏见心理的存在,会使审计人员做出违背审计原则的行为,严重影响审计结果。

2.职责与责任心理。对任何审计人员而言,都要按照既定的审计目标完成相应的工作,达到审计目的,这便是审计人员的职责所在。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除了要担负保护国家与企业利益的责任,使损害国家与企业利益的情况免于发生外,还要以内部审计为依据,向有关机构提出意见与建议。所以,审计人员就要保持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责任心理,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同时,努力克服内部审计工作的各种阻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努力提高审计业务和技能。

3.免责心理。对审计人员来说,履行职责和责任是审计人员的基本任务。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在面对任何新的审计任务时,都会根据其知识和多年的审计经验,对审计责任(尤其是经济责任)进行严格的区分或划分,以免责的心理进行内部审计实践。这是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建立起紧密关联,以便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对这一关系处理不到位,比如在审计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权威心理,反倒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因工作疏忽和侥幸心理,为被审计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在审计过程中留存相关证据,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某些不利因素而使自身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二、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心理冲突

(一)审计人员心理冲突的典型表现

1.心理焦虑。近年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改革已经步入到深水区,审计系统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各单位无论是人员精简、公务员登记还是竞争上岗以及等级考核等,都无形中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一些处在审计一线的人员,更是表现出了危机感与紧迫感。尤其在一些突发性任务的压力下,一些审计人员的内心忧虑显得越发严重,心态处于强烈的摇摆之中,对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比如,一些审计人员对职务升迁给予了过高的期许,而这种期许的强烈程度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并不相符,这种需求并不总是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产生冲突,就会使审计工作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

2.心理失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受西方国家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与社会发展相悖的价值观念对审计人员的心理培植带来了严重冲击,心理失衡的状况已经成为部分审计人员的心理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职业的神圣感不断消减,工作热情逐渐减退,甚至一些人为追求利益而不惜铤而走险,在权钱交易中蒙蔽身心,阻碍了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3.心理倦怠。对长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在特定的审计岗位工作,对工作的兴趣与新鲜感不断降低。这样一来,在工作中不但思想和态度无法集中,幸福感也会持续降低。一些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贡献有过高的估计,对自己的付出给予高度的肯定,认为所得到的报酬和付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工作缺乏积极性。还有些人员由于缺乏职业成就感,逐渐变得思想怠惰,工作方式滞后,工作效果较差。

(二)心理冲突的主体原因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知,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心理冲突的状况,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试和修正,极易对个人和组织造成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找到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和症结,以便有的放矢。根据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造成审计人员心理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一些审计人员(尤其是存在问题的人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由于他们平时对自我要求相对松散,并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由于某种“例外事件”而曝光于社会公众的视界,紧张情绪就会瞬间爆发,长期处在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这种压抑、紧张的心理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尤其当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其给予了过高关注时,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一种恐惧心理时刻笼罩着这一人群,他们不但担心由于工作失误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和组织的声誉,还会对由此而造成的利益损失持高度紧张的态度。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一方面,给审计人员的心理造成无形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在工作能力方面感受到“本领恐慌”。

三、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心理冲突的调试路径

(一)强化审计人员的心理修养

对审计人员来说,因为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经验表明,平和、冷静的心理素质,能够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一个称职的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因此,在对审计人员的心理冲突进行调试时,有必要强化其心理修养,使之能够时刻关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提升与积累。也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在进行审计实践时主动预防自己的不良心理,即便出现了消极心理,也能凭借良好的自我修养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最大限度地适应客观环境,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进行。

(二)认识和转化消极心理因素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布置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认识和转化消极心理因素,及时注意审计人员的心理变化,对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审计任务造成的影响作出准确的预估,以便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要以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为基础,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积极因素进行仔细挖掘,引导其向正面转化。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于那些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心理状态,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出发点,甚至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积极的。如果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转化,便能改善客观审计环境,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三)通过持续学习积累审计经验

在当今时代,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都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得心应手。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审计人员勤于动手动脑,在比较分析中不断向相关专家学习和讨教,在充分锻炼自身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同时,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尤其当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形成直接的判断力与洞察力,以便对审计事物予以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当審计证据较少、缺乏说服力时,这种基于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研判能力就越发重要。

篇10:学生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是以“如何当好处长”为主题来安排的一系列讲座。其中,“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适”一讲,对我的启发很大。戚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如何学会面对压力,应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以适应深刻变革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听了以后受益非浅,心中豁然开朗,思想境界有了一定的提高。

回想起在去学习之前,当时司里通知要我参加这次培训班,我感到很突然,因为一开始是要求现职的处级干部,没有要求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参加。自己的工作很忙,有很多的事情等待处理。真的没有时间脱产学习4天。实属硬着头皮,

很不情愿地来到了培训班。看了培训材料后还想,这都是针对现任处长的,应该让他们来学习,我听了也用不上。没想到一堂课听下来就再也不这样想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如饥似渴地听完了这4天的课程。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深感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再不加强学习,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了。过去认为,能一心一意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个称职的好同志。我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通过学习认识到,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我虽然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在处里我是个老同志,各方面都要给年轻同志做出表率。要尽力协助处长和副处长做好处里的工作。要加强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在集体中起到黏合剂的作用。除了要干好本职工作,对于处里的其他工作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我有幸参加了第三期处级干部培训班,通过四天紧张的学习培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想谈点感受和建议:

参加这种形式的培训班,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很难得也很新鲜,同时感到很有必要。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进行知识更新。像这样集中几天时间,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讲座、讨论的形式很有效。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思考了很多平时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

这次培训是以“如何当好处长”为主题来安排的一系列讲座。其中,“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适”一讲,对我的启发很大。戚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如何学会面对压力,应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以适应深刻变革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听了以后受益非浅,心中豁然开朗,思想境界有了一定的提高。

回想起在去学习之前,当时司里通知要我参加这次培训班,我感到很突然,因为一开始是要求现职的处级干部,没有要求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参加。自己的工作很忙,有很多的事情等待处理。真的没有时间脱产学习4天。实属硬着头皮,

篇11:学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心得体会

根据丘人社发【2013】230号《文山州人社局转发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的通知》的要求,丘北县锦屏中学认真组织现有的146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其中其中集中培训学时为17学时。

接到通知后,学校在教职工会议广泛宣传动员,并利用下午第四节课由张副校长亲自组织并带领全校专技人员进行学习,在统一培训学习中,《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这一专题,使所有专技人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专题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系统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专业知识,就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积极预防心理疾病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策略和方法。它对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视频中不仅仅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理解各种群体的基本心理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从教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社会服务的教育人员,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广大教师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是要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优势,并不因此而孤芳自赏、自高自大、盲目乐观;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劣势,并不因此而自惭形秽、自怨自艾、自我苛求。做到敬业爱岗,淡泊名利,勤奋工作。任凭商海翻腾,物欲横流,两袖清风,能耐得寂寞,远离诱惑,守着宁静,站稳三尺讲台,甘为人梯,追求精神的富有和学生的成功。

二是要劳逸结合,放松自我。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教师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放松自我。特别要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锻炼,早晨跑跑步,课外活动打打球,晚饭后散散步或听听音乐,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紧张而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搞好与领导、同事、学生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既不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也不在背后议论、诽谤别人,还要不在乎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说,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见贤思齐、扬长补短。

四是要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之路如同轮船在海中航行,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难免出现惊涛海浪、遭遇暗礁。当在学习、工作、生活、晋职等方面遭到挫折甚至失败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压力,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而难以自拔。这时,教师要以乐观的情怀、开阔的胸襟正视现实、查找原因、吸取教训、调整目标,寻找进取之策。历经暴风骤雨,付出心血汗水,成功就会主动地向你招手,胜利定会张开双臂与你拥抱。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校专技人员更加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同事平等相处,调整心态,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压力,科学有效地调适自己的心理,让自己更加轻松、投入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了。

篇12:心理健康与调试练习题

2、()不是心理咨询的适应症A精神分裂症

3、()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

4、()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C特质

5、()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A需要

6、()是人的主要应激源A人格因素

7、()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功能 A注意

8、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D强化

9、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的活动称为B决策

10、“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的表现A复杂性和矛盾性

11、“触景生情“是()B无意回忆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说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坚持性

1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表现出高尚情操 道德感

14、“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5、“言必信,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哪个方面?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16、“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D宽容原则

17、“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A心境

18、“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B感觉对比

19、“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是()A抑郁症

20、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文化21、20世纪60年,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B人本主义学派

22、艾森克的三因素人格理论是D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23、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的人格。D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

24、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内容,心理学属于()

C行为科学

25、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C自身的内部冲突

26、本来是别人做过的事,回忆成自己做过的事,这属于

A错构

27、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选项不全

正确答案是D,可是这有选项A和B,所这题怎么选都是错

28、不是人际关系的作用的是

C身体健康

29、不是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

D身体发育快

30、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D智商

31、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为多少以上的记忆()

B一分钟

32、长时间生活无目标,对工作厌烦、不起劲、工作效率低、失误多的病症

D职业厌倦症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与探究下一篇:你我他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