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近几年才进入高校,却鲜有服务于中小学的。基于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和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运用

【摘要】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朋辈心理辅导最显著的优势包括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回归人本主义正确定位及借助持续性渐进式取得渗透化的教育效果。这一创新形式有助于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数量不足的缺陷,并全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干预。具体实践策略除了建立健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培养机制外,也包括构建广泛覆盖、全面渗透的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走实践化道路、营造体验式心理健康文化氛围等。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朋辈  心理辅导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团体心理沙盘游戏疗法对高职大学生寝室关系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SQ181046)的研究成果。

所谓“朋辈”亦可称之为平辈,即同龄人、同辈人。采取朋辈心理辅导最早出现于美国高校,是迫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数量匮乏而不得不借助大学生自身群体资源的临时举措。不过历史的偶然促成了必然。由于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这种一反常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逐渐成为美国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的日常配置,且日益受到包括我国在内世界更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而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传统模式存在的种种不足正在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内高校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之举。

一、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优势

(一)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回归人本主义正确定位

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密切依靠高校学子群体自身资源,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借助大学生同龄人之间展开心理咨询,少了面对师长、专家、医生等长辈极易产生的局促感、压迫感,学生更加容易放松心情,以最真实和自然的心理状态接受来自同学或学长的帮助。

(二)借助持续性渐进式取得渗透化的教育效果

传统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各类专业学科相似,都是采取教师(专家)课堂授课等形式集中展开。然而对于人心理状态的干预基本无法在短短数十分钟教学中立竿见影。教师或专业人士的咨询或辅导总是受到时间与空间的严格限制,与培养健康心理的客观要求间并不同步。而同龄人的心理咨询或帮助则不同。相同或相邻院系、班级、教室甚至寝室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决定了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持续性、渐进式的影响。随着时间日积月累,这种集腋成裘的点滴之功便能取得渗透式的教育效果。无疑,这才是健康心理养成最具成效的路径之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重要性

(一)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数量不足的缺陷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之所以在美国高校出现,其客观背景正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者数量严重不足,校方迫于无奈才不得已借助大学生的资源优势。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国,我国不仅人口基数远超他国,且随着高校扩招持续进行,每年新进大学生都在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的存量。而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士数量却不可能无限增加。这就注定出现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应对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不良状态。

可见,一对多的困境不仅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而且很可能出现专业咨询师为应对越来越多学生的辅导要求而被迫缩短单个求助者的咨询时限。更为极端的情况则可能是,专家疲于奔命的咨询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一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疏忽甚至漏洞;而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疏解,积少成多演变为心理疾患等。反之,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数量众多的同龄人则可以为身边的大学生同学提供更加及时、周到又耐心细致的心理咨询与帮助。按照美国高校的实践经验,在不足五十个小时的专业培训后,非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在面对常见、普遍的心理问题时,其能取得的辅导效果常常与专业人士相当。

(二)全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干预

近年来的中医养生领域中,“治未病”正在成为业界内外达成的普遍性共识之一。防患于未然显然比出现问题后手忙脚乱的应对更加从容且低成本、高成效。身体出现小毛小病之初及时就医用药,不仅省时省力省经费,且更易将身体损伤降至最低。同样的道理,心理上出现小问题及时干预,有时只需寥寥数语就能让当事人迷途知返、豁然开朗。相比坐等小问题拖成大麻烦之后再仓促挽救投入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早期干预可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效。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迫切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存在

心理健康出问题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近年来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自小学阶段起,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便伴随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同步生成。大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差别只是指向目标和轻重程度等。而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开展专门教育则只是近年来的新兴科目,且不少学校、教师还存在认识误区。比如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同起来,认为有了思想政治课程便不需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层面的观念缺失、匮乏的专业人员等综合影响之下,快速充实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队伍、不断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傳统模式成效欠佳

在不少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时常被列入政治思想教育的附属组成部分,以若干节课程的形式一带而过。少数院校甚至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仅成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而一些高校里的专业心理咨询则时常带着有色眼镜审视接受辅导的学生,似乎一旦在心理健康层面有咨询与辅导的需求,则求助者必定存在心理疾病。这种简单粗暴的病态诊断心理更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培养机制

要使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强有力的助推力量,保质保量的人员基础必不可少。套用一句企业营销管理的宣传语,就是要“保存量、激增量”。即,每个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师都需要成为培养校内非专业心理辅导员的导师。这些经历了相对系统化培训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有需要的同窗开展相对普遍、常规的心理咨询,并保持足够活跃的交流互动,同时在其中累积经验提高水平。而接受辅导的学生则可逐步培养起个性化的健康心理养成机制,且其中资质出众的佼佼者又可成为新一批朋辈心理辅导者的补充资源。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教育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千差万别各具特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形成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培养机制方面往往不具有可复制粘贴的范本。

(二)构建广泛覆盖、全面渗透的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

作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原产地”,美国高校拥有各不相同的体系构建形式。以哈佛为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肌体健康、环境健康等融为一体,依托哈佛健康服务中心,下设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健康交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学习咨询处等若干机构与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共同开展工作,并保持着充分和密切的交互活动。无论具体构建形式为何,这些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都具有广泛覆盖、全面渗透的共通性。因此,国内高校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时,也需在遵循核心原则基础上构建广泛覆盖、全面渗透的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

(三)走实践化道路、营造体验式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近年来一档名为“非正式会谈”的真人秀节目时常在网络刷屏。这既是由于该节目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余位外国青年畅谈中外文化差异,也因其中设计了心理专家的总结性讲话而大幅提升了节目的深刻性和哲学性。在其中一次涉及中外大学生奇葩心态的主题讨论中,心理学专家李松蔚的总结性发言堪称点睛之笔。作为国内不少高校特聘的心理咨询师,李老师时常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然而“只有体育大学的学生心理问题最少”。

这固然说明了体育运动对于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至关重要,却也可从另一角度理解,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动口,还需要动手、动脑、动脚,需要走实践化道路、营造体验式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现实中,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恰恰是最能激励大学生甩掉负面情绪、振作精神意志的一剂良方。尤其是这些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更时常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偶像,甚至可以实现振臂一呼、一呼百应。而当这些个中翘楚承担起朋辈心理辅导的职能时,即便不开口,只需通过身体力行也往往能够响应者众。无疑,这种润物无声式的健康心理引导亦是创新朋辈心理辅导的又一举措。

创造性地采取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科学定位的优化之举。借助同龄人的引导与帮助,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更好地实现心理问题早期干预。这不仅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前瞻性和预见性,而且有利于弥补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的客观局限,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的现实需求。因此,国内高校不妨大胆尝试这种超越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融入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的行列,使其成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燎原之火,也成为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杨雪龙.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9(05):42-44

[2]韩争艳.论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启发和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6-7

[3]孙炳海,孙怡昕.朋辈心理辅助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19(06):49-51

[4]曾秋燕.積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文教资料,2019(07):16-17.

作者简介:

贾志平(1979-),女,汉族,河北崇礼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贾志平 张梦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近几年才进入高校,却鲜有服务于中小学的。基于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和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把视角聚焦于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活动,设计较为完善的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检验其有效性,可为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朋辈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是由一种受训和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或者是同质团体在指导者的带领下通过共同的探索和训练,促进成员共同成长的过程。一项关于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找同伴的占70%,找父母的占10%,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表明朋辈群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今,不少中小学将其心理健康教育受众狭隘化,往往只侧重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朋辈心理辅导所关注的。

综观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可见,美国在朋辈心理辅导方面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其朋辈心理辅导组织覆盖面广,同时有较为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而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发展时间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近几年才进入我国高校,更鲜有服务于中小学的。然而,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既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助人效果,切实给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小学,如果把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定位只局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治疗和干预上,活动将难以开展。因为要求小学生掌握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是极其不易的,也是不现实的。基于此,我们把研究视角聚焦于如何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开展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并设计较为完善的朋辈辅导培训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检验其有效性,为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案。通过朋辈心理辅导,改变,只有专业心理教师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状况,让更多学生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朋辈心理辅导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横向发展,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解决小学专业心理教师缺乏而不能满足心理咨询需求的问题,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心理辅导机制。

二、小学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

当今小学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与小学生对心理援助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朋辈心理辅导既能弥补小学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又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缓解小学专业心理辅导力量需求的压力

专业心理辅导教师配备不足与日益增长的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两者间的差距,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彰显的问题与矛盾。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往往会把视角局限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无力或很少有精力顾及大部分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然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其次才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助力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够起到预防、发展和干预的作用,从而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

(二)满足小学生多样化心理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存在个体差异,对心理援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当学生出现心理发展需求或者遇到心理问题时,多数会选择向朋辈倾诉。朋辈心理辅导能以同伴互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可满足小学生多样化心理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朋辈心理委员在为同学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周围同学舒缓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困扰,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彼此沟通、交流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机会,有助于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良好人际环境的形成。心理委员在助人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达到“助人自助、双向受益”的目的。

三、小学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

2013年,我们将小学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申请课题立项,根据课题研究的操作构思,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施程序:一是甄选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理辅导技能;二是组建心灵成长小组,规划常态工作内容;三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甄选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理辅导技能

每学年开始,全校倡议、发动、招募班级心理委员。根据自荐及他荐原则,增补人员。原则上,每班限定男女同学各1名。选出的班级心理委员经过心理教师面试后,通过活动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班长,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再由心理辅导教师按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内容对他们进行培训,传授必备的心理专业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实操技能。其主要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怎样调适情绪、怎样控制行为、适当的宣泄方式、怎样寻求心理帮助、怎样寻求合适的求助对象和适宜的求助方法;掌握一定的辅导原则,如尊重、同情、倾听,在需要自助和助人时,能够胸有成竹、理性应对;选择科学的心理读物,推荐有益的心理网站;收集典型个案,完成同伴辅导工作记录表;发现同学中的情绪异常情况及时向心理教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反映等。

(二)组建心灵成长小组,规划常态工作内容

为了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与实效,学校还组建了由部分班级心理委员构成的心灵成长小组,并研制整套切实可行的自我培训学习方案,促使他们自主进行心理健康理论与技能学习,由心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随机引导其改进与完善。

每学期初,心灵成长小组利用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为期六周的专业技能培训。随后,每两周组织一次工作能力提高培训活动。心理委员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很重要,但他们的工作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战演练中得到提升,才能获得同辈的认可与信任。因此,尽可能多给他们创设交流的机会,以从中汲取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次的提高培训活动中,培训的主题是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和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择定的。如期末考试月份,对心理委员进行考试心理辅导的技能培训,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和同伴相互学习,使他们能帮助、辅导同学缓解考前焦虑,从容应对考试。

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规划与布置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配合才能使其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间,要求心理委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心理漫画赛、心理书签制作比赛等各项心理竞赛,倡导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目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使心理委员明确近期工作,找准方向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良好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效能感,并不断地积累经验,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年级或班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心理委员经常会碰到受自身经验与能力局限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每学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一次同伴心理互助案例督导。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督导,既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灵成长,消除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畏难情绪。在定期督导中,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及时调整心理辅导方案,以提升心理辅导的实效。要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明确地意识到,助人活动基于自身的能力,如果自身未达到帮助别人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时,切勿强求自己,而作出另请高明助己应对的选择,才是对来访同学负责任的表现。

(三)发挥心理委员作用,开展朋辈心理互助

1.组建“阳光小队”,搭建心理沟通桥梁。“阳光小队”,寓意为同学带来积极、正向的心理能量。碰到心理委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阳光小队”在督导过程中及时向其他心理委员请教,或者及时转介给心理老师。“阳光小队”定期开展“请到心灵葵花园来”的活动,每名心理委员向班级同学发放邀请卡,打破同学对心理咨询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让同学了解心理咨询,为心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搭建桥梁,并引导同学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心理咨询,必要时能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2.策划“相约心灵葵花园”,宣传心理保健常识。每周五大课间,“相约心灵葵花园”进行专题广播,使学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信息。心理委员定期在学生群体中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话题,并和心理老师一起撰写广播稿,编排演播程序,使20分钟的广播能集专业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发展的职能。

3.结对“心灵伙伴”,携手共促心灵成长。学期初,学校分发给每个学生《心灵伙伴谈心本》,这本谈心本将记载学生在心灵成长方面的体悟,也成为同班同学与心理委员谈心的对话本。每周一,各班心理委员收齐“心灵伙伴”谈心本,通过书面沟通,走进每个同学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助人成长。

4.组织“心理游园会”,互助激发心理潜能。学校德育室和心理咨询中心每学期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举办心理游园会活动。举办心理游园会前,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心理委员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为活动收集同学身边的素材,以详实的案例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心理委员作为心理游园会各个“关卡”的策划人与主持人,设计菜单式心理普识内容,学生通过挑战各种“关卡”,了解心理保健知识,激发心理潜能,完善心理品质。

5.编演“校园心理剧”,化解一般心理问题。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促进同伴心理互助,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自主解决常见心理问题。在前期的预研究中,我们对校园心理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总结出校园心理剧编演“五步骤”:第一步,从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过程中搜集、积累素材;第二步,筛选、提炼素材,编写、生成校园心理剧;第三步,编排、完善校园心理剧;第四步演出心理剧;第五步,总结成果分享感受。心理委员携手同伴编演校园心理剧,展示了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过程,不仅宣传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理念。

四、对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反思与前瞻

以往的朋辈心理辅导研究与实践,都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工作,以致要求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妥善地处理接收到的“心理垃圾”。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的研究更侧重于预防和发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围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设置活动;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成为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游戏的演示者、心理知识的传授者、心理老师的小助教等。这些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其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心理辅导老师要建立起健全的成长反馈机制,定期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清理心理负能量的活动,保障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从事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依然保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防其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诚然,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探索层面,对小学生的朋辈心理辅导迄今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朋辈心理辅导的非专业性特点使其难以避免人们对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的质疑。只有充分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性,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拓展和创新与其相适应的有效的实施方略、渠道,才能使朋辈心理辅导真正地解决学校心理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并有效地促进、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昌盛.高教园区内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问题与对策[J].水电教育,2012,(2).

[2]孙柄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3,(6).

[3]张江英.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8).

作者:苏巧妙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朋辈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索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学校格外的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素养。当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起到积极影响。而且加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运用,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不断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将朋辈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引言

现阶段,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也各不相同,为有效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增大,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需要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这样有利于发挥出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与倾诉的沟通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心理问题和压力进行倾诉,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逐渐增大的问题。

一、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学生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利于缓解交流过程中的紧张心理和压力,不断获取朋辈心理辅导中,来自朋友或学生的心理帮助和引导,从而全面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解决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且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过于单一,通常采用单一化的方式,向学生普及理论知识和教育内容。未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难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改变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效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发挥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相关学生和辅导人员的行为示范作用,在心理和思想上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支持,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向辅导人员求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朋辈心理辅导与教育质量。另外,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进步的发展模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学习环境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效性。

二、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首先,在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中,学校要提高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并且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给予大学生良好的朋辈心理辅导和教育。比如,在选修课或第二课堂中,可以引导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膀臂心理辅导,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其次,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当中,也可以发挥大学生俱乐部、学生会的优势,促使学生在各项组织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模式,不断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将心理问题和压力更好传达出去。最后,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做好心理问题调查了解的方式,合理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积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还可以通过选取典型学生群体的方式,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辅导人员和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试验的大学生群体成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运用的发力点,不断发挥出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

(二)组织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

在应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不能将活动仅停留在开辟第二课堂或开展选修课等方面,而是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辅导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各个高校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高校之间共同合作组织心理健康辅導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中,发挥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优势和价值,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且在组织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方式,由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将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讲授出来,从而就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与帮助。另一方面,在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朋辈心理辅导方式,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联系与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朋辈心理辅导人员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三)构造和谐与积极的校园氛围

加强和谐与积极校园氛围的营造,对于合理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而且通过校园氛围的熏陶,也有利于缓解学生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困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在积极和谐校园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机制和评估体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机制阐述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难,然后让经验丰富的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有效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化朋辈心理辅导平台的方式,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对于和谐积极校园氛围营造的优势与作用。在网络化朋辈心理辅导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朋辈心理辅导人员进行网络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解决所存在的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而且通过网络平台,也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定期向学生分享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并且能够通过案例讲解和实践讲解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不断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单一、人员不足等问题,发挥出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对于大学生正确心理素质的引导作用。

结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于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优势,让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实现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和教学。还要通过营造积极乐观校园氛围、组织多样辅导活动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宁.新形势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368-369.

[2]李冰清.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219.

[3]曹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中的应用[J].才智,2018(07):56-57.

作者:张煦春

上一篇:特惠金融扶贫信贷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生物统计学精品课教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