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表现

2024-04-14

审美与表现(共10篇)

篇1:审美与表现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我……

2、该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3、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4、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5、评价要素:

感受美:

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6、表现美:

我的审美观也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

7、他的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他擅长的数学上,他是个憨朴的男孩,从来不与人攀比。

8、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9、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10、他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大自然和各种东西的美,将他们的丑陋化作生活中的美。不追求那些社会中庸俗的一面,有自主创新精神。

11、我认为你在审美与表现方面都没有问题,你的发型与服饰都十分符合学生的标准,并可做到不与其它穿奇服弄怪发的同学学习不好的行为。坚持按照标准去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

12、你能永远保持这种态度

13、该同学,有着一双极具洞察力的眼睛,因此他擅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无论是人性美,还是艺术美,都逃不过他的那双眼睛!我想他的审美观十分高,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14、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15、你外表清秀却一脸冷漠;你渴望理解和关爱,却自私狭隘,容不得别人对你的真诚批评;你也曾豪情万丈,有过远大的抱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加,你渐渐淡忘了你的理想。你不思进取,顽劣倔强,常常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如今,你即将初中毕业,真诚地奉劝你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来,感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并学会回馈和感恩!

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16、是一学期过去了,你成熟了许多。对待事物不再大惊小怪了,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遵守纪律。但同时也显示出你的固执和自以为是,学习上也投入地不够。再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学会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地接纳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17、你天性活泼贪玩好动,乐观开朗,热心助人,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你不爱学习,常常以不懂为理由,拒绝做作业。其实是懒惰左右了你的大脑,懈怠智慧了你的行动。须知:人生好能有几回搏?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18、又是一学期过去了,你成熟了许多。对待事物不再大惊小怪了,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遵守纪律。但同时也显示出你的固执和自以为是,学习上也投入地不够。再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学会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地接纳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19、你外表清秀却一脸冷漠;你渴望理解和关爱,却自私狭隘,容不得别人对你的真诚批评;你也曾豪情万丈,有过远大的抱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加,你渐渐淡忘了你的理想。你不思进取,顽劣倔强,常常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

20、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21、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

22、他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大自然和各种东西的美,将他们的丑陋化作生活中的美。不追求那些社会中庸俗的一面,有自主创新精神。

23、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24、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于审美,我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在其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我……

25、该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26、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27、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篇2:审美与表现

个性与发展基本情况

特长:学科特长;从小喜欢对地理科目的探究。喜欢阅读文学刊物。并得以运用。

体育运动特长:对多数运动热爱。

艺术特长:唱歌

有新意的成果:艺术节合唱音乐课合唱

篇3:浅析广告的视觉表现与审美关系

一、文字与广告文案的美学追求

从设计学角度讲, 文字也是图形, 尤其是我们的汉字, 无论单独还是组合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文字不仅有“形”, 还有“意”, 所以使用文字做引导, 能在给受众以视觉暗示的同时, 还能表达视觉以外更多的语言信息。同样的一句话“知识使你更有魅力”, 用综艺体印刷, 以及用仿宋体印刷, 可能会让人对这句话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广告对于消费者而言, 是一种感知经验的全面统摄, 文案不可能是一种独立存在的阅读, 如果少了有张力的视觉, 也许再棒的文案都不会有太大的感染力。为此, 广告 (尤其是中国广告) 在构思文案时除了需要构思内容, 也同样要注意表达内容的形式。在整个过程中, 广告文案遵循文案的内容, 创造美好的意境, 给消费者以美好的联想和印象, 使广告取得最佳效果, 这是广告文案赋予其的审美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广告文案是文案创作者审美心理和思想物态化或具象化的表现形式, 也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的大众欣赏和评价的对象。由于广告集功利目的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所以广告文案也是使用功利美和精神文明美的能动反映。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在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 也向社会传播着某种审美观念: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幸福观、亲情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心理。

二、色彩与广告受众的审美需求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要素, 更是一个能够强烈而迅速地诉诸人的感觉的视觉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广告信息传达的有力手段, 它是最能强调商品和企业印象的重要因素。

广告受众, 是指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接受者的群体, 是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包括电视的观众、广播的观众、报刊杂志广告的读者等。[3]色彩可以使广告受众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成功的广告色彩设计, 不仅能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正确地传达商品和劳务信息,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且还能塑造商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在广告作品构成中, 常选用与主题和创意对应的、鲜明而又和谐的色彩, 因为这样的色彩可以给受众以视觉刺激, 吸引他们的目光去注意广告商品, 并能增加广告版面的注目效果, 表达商品的质感、特色, 使广告更富于美感。一定的色彩常常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心理情感特征产生感觉效应。如美国可口可乐以其鲜明的红色, 创造了热情、活泼、青春的品牌形象;百事可乐以其红、蓝两色, 塑造了明朗、新鲜和大众化的品牌个性;柯达胶卷的金黄色, 树立了亮丽、精致、技术的独特形象;富士胶卷则以其纯净的蓝绿和黄色的对比, 象征着自然、真实和信任。

三、图像与广告形象策划的审美运作

所谓的图像是指广告作品中通过创意和艺术构思所设计和表达出来的视觉形象, 是综合运用广告视觉形象中的色彩、形状、光影和文字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广告作品视觉中心和敏感区域, 他在广告中占有的地位, 是增强广告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信息传播学中, 人类信息形式主要分为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两种。据研究, 相对于图像信息, 文字信息在表达和理解上很容易出错或失真。另外因文字语言的不同往往容易造成交流障碍, 并且信息容量也远不如广告图像, 广告图像的信息容量是文字信息的9, 000倍。凡不需要用语言文字说明或语言文字无法表达广告主题时, 使用图像较为有效。

在整个广告形象策划过程中, 要注重产品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的综合表现。图像是用视觉艺术手段来传达产品或劳务信息的。图像的内容要突出产品或服务的个性, 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并要把表现技法与广告主题密切结合起来, 在整体广告策划引导下进行, 发挥其有力的诉求效果。一般来说, 受众的目光扫过广告的时间最多几十秒, 最少只有几秒, 那么如何在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的注意呢?答案很简单:视觉冲击力。能够从众多的广告喧嚣和噪音中脱颖而出, 达到引人注目这一目的, 一幅与广告内容密切联系同时又非常具有美感的图像是广告形象策划的成功作品。从表面上看, 广告形象策划与企业并没有很大的联系, 但是, 从更深层次上看, 形象策划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增值系统, 本身就是凭借着企业理念作指导, 是受企业理念支配的。

现代广告不应仅仅局限于商品信息的发布层次, 而且应该自觉地渗透到形象策划中, 运用图形的形象从整体上策划广告所要传达的目的。这是现代广告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

四、编排与形式美原则

广告编排是根据整体广告策略的要求, 把标题、标语、图形、商标等要素综合起来做总体的布局与安排。成功的编排设计使广告要素的表达合理、清晰、完整, 以将商品信息有力地传达给消费者, 使他们发生兴趣, 产生购买欲望, 达到促进销售及提高商品知名度的目标。

广告编排的设计形式要独具特色, 既要表现广告的个性, 又要注意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 以求达到自然、流畅、统一, 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 版面编排可采用多种分割方法确定骨骼形式, 如垂直对等分割、水平对等分割、十字均匀分割、两条线水平分割、两条线垂直分割、斜线分割、曲线分割、图形分割等等。总体来说, 整个广告的编排要以形式美的原则进行策划。

所谓广告的形式美, 是指用以表现广告主旨的广告作品的形式诸要素 (形状、色彩、线条、语言、动作等) 按照一定的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4]从哲学意义上说,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内容, 艺术作品便没有灵魂;没有形式, 艺术作品也就失去它赖以生存的躯体。

在广告作品中,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是广告美学审美机制的一个组构因素。广告是一种实用性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艺术综合体。广告的形式美体现于色彩的谐调、构图的匀称、线条的流畅、节奏的明快、韵律的悦耳、以及静态与动态的交叉、立体与平面的参照等。只有将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 给人们愉悦的感觉, 才算纳入了审美机制。真正纳入审美机制的广告, 应该是把美与真、美与善、美与质量、美与实用统一起来的结合体。这也是广告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审美特质。很多作品中, 版面的构图形式往往依附于广告的形式美原则。也就是说一味地在版面上做文章, 而偏离了广告的主题, 这也就违背了广告所追求的审美原则。

五、广告创意的美学原则

除广告的视觉因素 (文字、色彩、图像、版面) 以外, 还有一项最为关注的美学原则, 这就是广告创意的美学原则。

广告创意作为现代广告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广告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现代广告运作体制中, 广告创意逐渐处于中心位置, 称得上是广告活动的生命和灵魂。广告创意被赋予了更多的创造“美”的使命。然而无论广告创意如何的巧妙出色, 由于根本上他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 它必然要遵循、体现若干美学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既是广告创意不可违背的“边界”, 同时也是广告创意发掘灵感、催生构思的着力点。

广告创意首先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真实性原则”。这既是广告历史所决定的, 也是广告创作活动发展的必然所致。其次, 广告创意要以恰到好处地把握和谐性原则。广告创意活动要寻找商品实施信息与广告传播主题、广告艺术构思与受众实际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实现创意与主题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良好效果。再次, 广告创意要因地制宜遵循实用性原则。广告创意应该根据不同文化语境开展不同的艺术创造活动, 使创作主题的艺术构思与周边的市场环境、传播环境、文化环境相适应。最后, 广告创意要保持栩栩如生的形象性原则。在广告创作主体时应考虑到广告表现的运行, 通过对广告主体的明确把握和对受众沟通技巧的娴熟运用, 创造出可亲、可感、可触的栩栩如生的广告形象。

总而言之, 广告创意的美学原则, 既体现了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 也是美学真理在广告创作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广告创作中, 广告的视觉表现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一方面, 它体现了广告美学化趋势, 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 能有效地体现广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 使广告作品表现出更为丰富传神的美感。

摘要:本文将广告视觉表现方式的基本要素分成文字、色彩、图像、编排、创意五种形式, 探讨和总结了广告文案的美学追求、广告受众的审美需求、广告形象策划的审美运作、广告形式美原则、广告创意的美学原则。本文的研究为广告的视觉表现建构了审美方向。

关键词:广告美学,视觉表现,广告受众

参考文献

[1].陈明.当代广告审美取向的界说与分析.商业时代, 2006, 13

[2].李巍.广告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34页

[3].王纯菲, 宋玉书.广告美学——广告与审美的理性把握.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234页

篇4:浅析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1.国画的表现形式

1.1工具材料的运用

国画采用的工具材料,可以大致归纳为笔、墨、纸、砚。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国画的形式特点。尖而软的毛笔,笔锋变化无穷,在绢纸上将笔墨的情趣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同的笔带来不同的效果,软毫笔打墨汁渲染着色,均匀不着痕迹;硬毫笔白描人物勾线;兼毫笔刚柔相济。墨的不同使用也会呈现不同浓淡变化、深浅层次。在纸上或者在绢上作画,表现的笔墨和色彩的变化亦是有不同的意境。倘若用端砚作画,墨液发挥慢,色泽深沉。这些都给国画带来了相当独特的表现力。

1.2内容题材的选择

随着国画的发展,题材和内容也在经历不断的改变和不同程度的侧重。大致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国画中的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鲜明,刻画的逼真传神。其传神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所处的气氛环境之中。如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景色为主的绘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和人融为一体。山水画讲求意境深远,山水之中有美诗,一幅山水既是一首诗,一幅山水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情。花鸟画表现的是大自然的生命力。这三种画相得益彰,升华着我国国画的真谛。

1.3与古典艺术相结合

国画深刻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国画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紧密结合,交相呼应。国画不仅与诗文的能完美结合达到深远的境遇,更与书法、篆刻、剪纸等不同类型的古典艺术相得益彰。

国画与诗的结合,扩大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是中国画与众不同的奥秘所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画家的艺术创作时体现出的诗的意境。如果说笔墨为画之体貌,诗意则为画之灵魂。而画得最后往往有落款,许多画家也是书法家,一副画不仅能看到秀丽的山水、逼真的任务、栩栩如生的花鸟,更能看到或潇洒、或不羁、或秀丽的书法。

2.国画的审美特点

2.1意念的传达——意境美

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讲求一个意境。意境的表现,是由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决定的。物我一体,天人合一,国画试图追求一种包容万象的境界。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创造出画面上的氛围,而画面中的神韵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国画中体现的意境,往往都是含蓄空灵的诗意之美和迷远飘渺的氛围之美。正如苏轼赞美王维的诗一般“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正如南唐董源的《潇湘图》,长山复岭,茂林远树,层层叠叠;树林中的房舍若隐若现;烟雾缭绕,秀美多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悠远葱郁之感,使观者如同进入其中,流连忘返。国画中呈现的意境,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使人观后久久留于心中,难以忘怀。

2.2直觉的联想——空间美

西方绘画受“物我两立”的观念影响,故以控制、探索的态度对待无穷的空间,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是一种静止与秩序的和谐。而中国画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意识是“心灵之眼”感知空间万物,注重通过作者本身直觉的联想,把握自然物象整体节奏的流动性。

空间也有节奏,空间美体现出一种时空的节奏。正因为画家是以动态的,不断变换的视点感知空间,所以上下前后的感知过程中,空间已经节奏化。静止不动是不会产生节奏的。如同我们欣赏一幅山水画,举目先看高远的峰峦,随着视线的下移,继而看到幽深的谷壑,再往下看到石边小溪。这就是作者空间意识表达出的一种空间美。

中国的画家明白目有所极,幅有所限的道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体现无限,只能通过人无尽的思维联想,构造出一幅画外有画的篇幅,让观者一眼望去,不仅看到画中物,更有无尽的画卷随之展开。这是表达空间美的最高境界。

2.3听声而类形——音韵美

国画是东方绘画的典型代表,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以书法的笔触,用抽象的点、线、笔墨色彩打破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和舞蹈的姿态美。

音乐描情,绘画状物。绘画并非单纯的画面表达,它虽是诉诸视觉的艺术,但涌动的画面中能让人听到流淌的音乐。自然的节律,经过国画的表达,确实能给人一种韵律美,传达出生命的内在信息。画面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都好似乐律中的节拍,有强有弱、高低不同。线条与色彩的组合就像旋律和声的交织。优美的国画宛如一只动听的旋律。比如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展示着墨兰旺盛的生命力。画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粗狂的线条展示阳刚之美,细腻的曲线意会阴柔之美。眼见耳闻的具体性通过“通感”的升华,令观者的感受更加丰富、强烈。

源于审美上的这种通感,中国画的创作打破了与音乐间的障碍。画中抽象的结构形式幻化成优美的旋律,以有形的笔触画出无声的音乐。正是这种奇特的抒情效果,使国画更富有顺应生命的节律。[科]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篇5:幼儿的审美与表现

1、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

2、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教师要创设出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请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布置教室,让他们走到那儿都有玩的、有学的,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孩子们拥有一个愉快、满足情趣的天地。并从心底里产生要爱惜、保持美好环境的强烈愿望,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幼儿礼貌用语美、谈吐语言美、交往礼仪美。当发生矛盾时用礼貌语言解决问题。与人交流时有要态度亲切。在描述事物时要尽量运用动词和形容词。

篇6:审美与表现记录袋

我是班上的车管专员,我对老师交给的工作都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并能使本班车管区一尘不染,也从不让班级因这一项而扣分,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调整着方案。我在增强集体责任感的同时也使班上其他同学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大家都有了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我会继续在我的岗位上努力,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班干部,我能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我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强,尊敬老师,喜欢帮助老师做事,并且与同学们相处和睦融洽。我懂得谦让,爱劳动,能吃苦耐劳,诚实勇敢。在我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工作做得很好,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我也很感谢同学们对我工作的配合。

篇7:高中审美与表现记录袋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

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篇8:浅谈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1 国画的表现形式

1.1 国画的工具与材料的运用

中国画, 最突出的与其他绘画艺术不同的特质就是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国画绘画中使用的是中国特制的颜料、毛笔以及墨, 在宣纸或者是绢、帛上进行绘制的。笔墨纸砚的变化决定了国画的绘制特点。“笔墨”二字是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中的代名词。其中“笔”的不同有两种解释:一是笔的种类不同, 软毫笔渲染着色, 在纸上均匀不留痕迹。硬毫笔进行人物或景色的钩线和白描, 真正的刚柔并济;二是指使用不同的笔法进行国画的绘制, 点、钩、勒等技巧的变化让国画的线条多变、画面有轻有重, 具有跳跃般的节奏感。“墨”是指中国的色彩, 虽然中国画使用黑色的墨水较多, 但是通过烘染、积、泼等方式让墨水形成不一样的色度, 浓淡有致, 使画面的空间层次显得十分丰富。这种方式叫“墨分五彩”, 用不同的色阶体现出墨水的“焦、浓、重、淡、清”。与宣纸的白色对比, 展现出墨色丰富的感情色彩。

1.2 国画内容和题材和选择

国画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 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和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国画中, 山水画要表达的是悠远的意境, 对山川景象进行刻画, 表现出山河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型, 表达出作者如诗一般的情怀;人物画中对人的刻画力求做到个性鲜明。与烘托的环境相结合, 传达出人物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如《洛神赋图》, 顾恺之将人物刻画得形神具备, 生动传神, 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花鸟画呈现给人们的是自然的生命力所在。这三类主要的形式共同体现出我国国画的精髓。

1.3 国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国画体现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与传统文化中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仅能够表现出诗文中的意境, 还与篆刻、中国古典音乐、书法以及剪纸艺术交相辉映, 形成一幅和谐的画卷。尤其是国画与诗相结合, 既扩大了绘画艺术的感染力又能展现出诗的意境和生命力。人常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指的就是诗人和画家在创作时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形成完美的契合。画家让笔墨成为画作的体肤, 以诗意为画作的魂魄。这也能解释画家往往都是诗人的现象, 许多画作的落款都是一首体现画之魂的诗歌。从一幅画卷之上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山水或者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致与动物, 还能看到或狂放、或秀丽的书法。

2 国画的审美特点

2.1 国画的意境之美

在中国的大部分艺术形式中, 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二字。意境的表达, 源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文化熏陶。诗人、画家都追求天人合一, 物我一体的境界, 如能够通过“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词中体会到自然之美和先贤圣人的胸怀, 以及他们营造出来的朦胧意境。画家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结合, 创造出一种包罗万象的境界, 抒发出的意蕴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国画的意境之美通常包含诗意之美与氛围之美。徐渭所画的《墨葡萄图》, 仅有葡萄一支, 洒脱淋漓落笔成诗:“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置野藤中”, 寥寥几笔, 却能直抒胸臆, 将他怀才不遇的际遇表现出来。在很多的画作或者诗文中, 或许只有简短的几句话, 或许只有狂乱的几笔, 但是反映出来的世界确实无限的广阔, 意境悠长且高远。

2.2 国画的气韵之美

古人曾提出绘画的六法, 而这六法的首位便是“气韵生动”, 气韵一词可以精准的概括出中国画的特征。“气”在中国画中是指飘渺的云一般的东西, 即画面的元气, 这样飘渺的元气正是画作的生命力所在。而“韵”本身指的是声韵, 但是在中国画中, “韵”不单单是节奏, 更是指画作当中的具体人物、山水、花木等形象所蕴藏的美感。在中国画中, “气”“韵”二字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所以国画总是要求画家以人生和自然为基础, 抒发自身的感受, 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自然的气韵之美。所以,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的画家仅有几笔勾勒出的一堆乱石、几根素竹、或者三两只水鸟, 却觉得他们表现出了整个世界的气韵, 表达的是历史、是人文, 真正做到了“一花而知世界, 一叶而知乾坤”。所以, 在欣赏国画的时候往往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 但是朦胧中都会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 这也是国画较于西方画作更加具有哲学意味的原因。

2.3 国画的音韵之美

国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高度概括能力, 利用“笔墨”的不同形式, 勾勒出浓淡不一、粗细不均的点与线条, 打破了纸上的平衡感, 让人们感受到曲艺般的节奏和姿态。人说“音乐描情而绘画状物”, 画作从来都不单单是纸上的艺术, 在丰富的画卷当中, 人们更能欣赏到静静流淌的声乐。通过下笔节奏的变化, 能够传达出生命涌动的形式美。曲直刚柔的线条、强弱高低的节奏以及浓淡有致的墨色都如同音乐的韵律一般, 共同谱写出一支婉转动听的旋律。在南宋画家赵孟坚的画作《墨兰图》当中, 兰花一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笔法和线条, 或细腻轻柔、或粗狂豁达, 行云流水一般笔墨让画面充满了动感, 兰花好似在风中猎猎起舞, 让所见者的感受得到升华, 感情色彩更加浓重。这种审美上的通感, 让国画的画面跳脱出宣纸的束缚, 打破了与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屏障。画面中的形体化作优美的姿态, 有形的笔触间衍生无形的曲调, 让国画充满着生命的节奏感。

3 结语

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 不管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 单薄的画面却能将文人先贤的充满情感的精神世界和美妙的自然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画家宽广的胸怀、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都跃然纸上, 展现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美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晓明.论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华章, 2014 (28) .

[2]张郝.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北方文学, 2012 (9) :96.

篇9:论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关键词:国画;表现形式;审美特点

在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当中,国画作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属于中国的独特绘画艺术,一笔一画之间都蕴含了中华韵味。国画和书法、皮影、京剧脸谱等众多的传统文化一样,具有较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与西方的注重色彩和绘画技法、通过对光影的掌握和运用来有效地增强画面的生动性不同,国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绘画技法之外,还需要融入绘画者的自身情感,通过所绘的事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变化,具有较强的融情于景的特点。国画的发展和形成都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因此,在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之下形成的西方绘画体系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

一、国画的内涵

国画的内涵十分丰富,即便学术界进行了较多专业的研究,仍然不能给出统一的界定,一般而言,人们习惯将中国画简称为国画。国画的分类一直沿袭传统的分类方法,根据其所画物象的不同,将其分为国画花鸟、国画人物、国画山水三类,而根据国画用笔、表现形式等的不同,可以分为写意国画和工笔画两种。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同时也涌现出了较多在国画领域取得了较高造诣的国画画家。这些国画画家往往自成流派,他们的绘画风格成为了新流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国画发展至今,其中虞山派、岭南派、黄山派的国画绘画风格,在美术界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部分学者通过对国画和西方绘画的深入研究,从更深层次方面界定了国画的内涵。西方绘画在绘画形式上主要是利用光线和色彩给人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国画往往是表现得较为含蓄,大部分的国画作品都是运用线条来描绘物象,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象,为人们营造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人们通过对画面的鉴赏能够展开一系列的联想。无论如何,国画对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代表着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二、国画的表现形式

(一)作画工具

国画的绘画离不开笔墨纸砚,在国画的绘画过程当中,往往有着笔墨不分家的说法,因此,国画的笔墨精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毛笔本身较软的特点,使得在绘画的过程当中笔锋能够根据用笔者所使用的力度、技法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国画优美而多变的线条因此而来,而宣纸本身良好的吸收性,为毛笔淋漓尽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展现平台。即便都是毛笔,不同种类的笔也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例如硬毫适合用勾勒线条、白描人物,则用软毫来挥洒墨汁,能够取得较好的色彩渲染效果。另外,墨的浓度不同,也会呈现出深层次的变化和浓淡变化。例如,国画当中最为常见的有泼墨、淡墨和积墨。国画画家对于墨和笔的灵活搭配及运用,能够使绘画物象跃然纸上,使得所绘画的作品神形兼备。宣纸和绢帛的吸收性也会使得色彩和笔墨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意境。而对于砚台的选择,也会影响绘画的最终效果,较为常见的端砚就具有色泽深沉、墨汁挥发较慢的特点。

(二)构图方法

国画的构图没有固定的形式,为了能够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在作画时多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来进行自由构图。散点透视的画法较为灵活,画家能够根据具体的做法要求,采用独特的方式来拓宽视野,整体的构图灵活性相对较高。张择端运用散点透视的手法,描绘了沿河两岸的各种生活情景,人物形态栩栩如生。在表现人们生活百态之余,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热闹景象呈现在《清明上河图》当中。在《韩熙载夜宴图》的五幅画卷当中,顾闲中运用高超的描绘技法,将韩熙载的形象生动地记录在每一幅画卷之上。在《匡庐图》中,画家荆浩分别绘画了行人、楼阁、庭院、小船、山峰、瀑布等景物,整幅画作不仅层次分明,构图也是错落有致,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全景式水墨画作品。

(三)艺术融合

国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善于运用线条,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造型手段,使线条形成生动而形象的画作,每一幅画的线条都具有较强的张力,或是气势澎湃、震撼人心,或是灵动多情、温柔婉约。在国画当中,篆刻、书法、诗文等传统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画家在完成了一幅作品之后,通常都会自己或者请别人,根据画作的内容题诗裱字,借由画作来衬托诗文深刻涵义的同时,也通过诗文来加深作品的深刻内涵。而不同的国画画作,都会选用不同的书法技巧和诗文题材,以此来追求两者都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大部分的国画画家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画作的意境都会自己来题词、题字,也就是说,国画画家自身在篆刻、书法、诗文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造诣。优秀的国画作品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画技,同时还要能够为读者提供双重欣赏,这样才能有效地加深国画画作的内涵。例如著名的画家唐寅在完成绘画之后都会题诗、题字。

三、国画的审美特点

(一)意境美

国画在绘画时讲究写意,也就是对意境的追求。通过笔、墨、技法等的运用,在绘画过程当中注入绘画者的情感,为人们营造如梦似幻的绝佳体验。人们在鉴赏国画作品时,不仅欣赏到高超的绘画技巧,使心灵得到涤荡,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绘画境界。意境不仅仅是情景交融,同时也是画家借由水墨将情感呈现在绘画作品上,并传递给欣赏者,欣赏者通过鉴赏,作品,能够和画家达到情感共鸣。国画注重追求画有尽而意无尽的表现效果,因此也可以说,国画的意境就是赋予有限的景物描绘以无限的精神内涵。欣赏者在欣赏画面之余,还能够联想到画外之景、画外之画,从而能够使身心得到更好的体验,还能更加深入地感悟艺术的产生和艺术的真谛。在《墨葡萄图》中,画家徐渭寥寥几笔勾勒出的葡萄,栩栩如生,还题写了表现自己对葡萄看法的“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二)含蓄美

与西方人热烈奔放的感情不同,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往往是含蓄而温婉的,这种感情表达方式也被渗透到了国画的创作过程当中。而画家在进行国画创作时,往往会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将这种含蓄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国画通过物象和绘画手法表现出来的情感十分含蓄,但这些含蓄的情感无疑都是十分真切而饱满的。这样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当中,往往因为对画面所表现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从而能够使画作更为深入人心。国画当中所追求的含蓄美,是不需要对物象的外形进行深入刻画的,往往只用特殊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物象的神。也就是说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追求含蓄美的国画作品,往往注重塑造物象的神韵。为了能够生动传神,有时候甚至会忽略物象的外形。而对于优秀国画作品的品鉴,往往是对国画作品的“神”进行评价,而“形”只是作为其中的参考部分。一般来说,过度追求形式的国画作品,是难以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的。《历代帝王图》中所刻画的十三位帝王之一的隋文帝,阎立本通过其的眼神描绘来表现出隋文帝患得患失、性格寡淡的帝王形象。而齐白石的花鸟虫鱼等的作品,往往会通过不经意的一举一动、一心一意色来传递微妙神韵。齐白石的作品无疑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典型代表。

(三)气韵美

国画作品当中追求的绘画物象的生动形象,也就是国画作品当中的气韵美。气韵美不仅仅是一种意境,同时也是一种美感的追求。国画作品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气不仅来自于作家的元气,同时也来自于宇宙的元气。也就是说,国画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气,是融合了画家和宇宙之后从而形成的有机产物,同时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生命价值。身韵和音韵都统称为韵,而在国画作品当中,“韵”则是一种独特而难以言表的美感,这种微妙的美感充斥着整幅国画作品。在国画作品当中,气和韵总是伴随出现,如果说气体现在韵的话,那么韵就是气的生命。画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对单一的事物进行描绘,同时还要以单一的事物为出发点,将目光延展到整个自然和宇宙。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对单一事物的描绘而体现出富有生命力、自然而意境深远的气韵。画家创作的诗不仅要心存意象,同时还要心存天地,不仅要着眼于所画意象,同时还要将目光延展到大千世界。这样所创作出来的国画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悠长的意蕴,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才能够切身地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韵美。

四、结语

国画的表现形式富有变化,而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笔墨运用,都与其他的画种截然不同,因此在鉴赏国画作品时,需要按照国画的特点来进行鉴赏。国画作品的创作,不仅融合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同时也是画家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因此,不同阶段的国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意境,往往都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画家通过运用灵活的笔墨,将富有情感的线条表现在纸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形象、神似形似的优秀水墨作品。作品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画家的绘画功底,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凝练,还有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深厚情感和美妙意境。国画的独特魅力使得国画在历史悠久的传承过程当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延续至今,也将会传承未来。

参考文献:

[1]周可.论中国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中华少年,2016,(05):252.

[2]王晓落.论国画的表现形式與审美特点[J].艺术品鉴,2016,(05):209-210+223.

[3]杨亚南.关于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探究[J].芒种,2014,(21):221-222.

[4]方志伟.浅析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芒种,2015,(13):143-144.

[5]岑选炳.论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中国民族博览,2015,(08):152+157.

[6]黄秋莎.关于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5,(21):46.

[7]马晓东.国画在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上的构建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5):39-40.

[8]徐水淼,袁润东.浅析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品牌(下半月),2015,(06):134.

作者单位:

篇10:浅淡卡片设计的审美与表现

卡片的设计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方式,以最简洁的形式来表达一定的内涵,并借助于人们对符号的识别,意义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

一、卡片设计的审美

(一)卡面的形美

形式美法则实际上是一种美的规律,例如:对比、均衡、对

称、节奏、韵律、均齐对称。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二)卡面的神美

如果说形美是外表,神美则是内涵。卡片的设计不仅仅是表的好看,更要传达企业形象、理念,不仅要对企业了解还要了解它的同类企业竞争企业的优劣知已知彼,了解目标群体和市场定位。

(三)卡面的意境美

意境美就像中国的水墨画。好的设计也给人更多的空间与想像,引起共鸣。

二、卡片设计的表现形式

卡片设计的特点

卡片的设计是一种浓缩的设计,要在方寸之间蕴涵所需赋予的个性和使命。不仅是设计理念与构思创意的浓缩,而且也是设计本身视觉表现的浓缩。不同的卡片设计,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形象的提炼、概括、描述,以最终达到准确的传递信息、突出个性的目的。

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于不同卡片的个性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写实表现

这种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最能显示对象特征的角度对客体

形象作高度概括的形象化表现。形象塑造沿用走传统艺术的基本造

型元素和表现手段,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重视。现代主义艺术在反传

帜下,形象被从艺术表现中剔出而被抽象形式取代。展示出一种单

一化的艺术风貌。后现代艺术使绘画与形象在后现代主义卡片中得

到复兴、回归,呈现为与现代主义单一的几何抽象主流卡片形态截

然不同的形态。在卡片设计中将图像做为主要元素应用,丰富了卡

片的整体视觉效果,卡片图形呈现一种十分具象与感性的倾向,超

越国界,体验一种唯美的、开放的、感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心理

体验。

(二)回归装饰

装饰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

风格构成的外化形式因素,历来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与青睐。现代

主义从反传统走向反装饰,认为“装饰就是罪恶”,在设计中排除一

切装饰元素,造成设计作品的冷漠、严峻、理性化的外貌,风格单

调,缺乏人情昧,忽略传统对个人的影响,造成社会大众广泛的不

满。后现代主义设计站在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立场,恢复了装饰

性,注重从历史传统中吸取营养,借鉴前人不是单一装饰风格的生

硬照搬,不是简单化的复古,而是采取抽出、混合、拼接的杂糅方

式,用现代设计构造基础并以折中手法打散重构,扩大了装饰表现的新空间,缩短了装饰与生活的界限。后现代卡片设计以装饰手法

达到视觉上的丰富和审美愉悦性,用新的装饰的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和舒展,使新的装饰形式的卡片图形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注

重满足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使装饰重新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

(三)图形解构

“解构”这个词暗示把某种统一完整的东西还原成支离破碎的片

断或部件。在后现代艺术的每个肌体中部渗透着解构的意识、一种

“分解”和“重组”的精神。后现代艺术把图像视为彼此关联和交叉的,一种自由的、开放性的结构,具有多元、随意和不确定的特征,一

种基于解构基础上的随心所欲。图形的解构是将物象通过分割等方

法使其化整为零,在解构后的重组和整合中,往往个性特征突出的部位被保留了下来,呈现另一种画面感,一种非理性、不连续、不

成次序的矛盾的虚幻状况,用具象解构抽象,或以抽象解构具象,或通过荒诞的具象组合来解构传统的叙述,或以随意堆集来解构条

理秩序,或以多边缘解构中心,或以图像中的图像解构现实,各构

成成分在总体形式内部自由游戏,以能产生震惊效果的手法夺取人

们的注意力。

(四)图形堆积

现代主义倡导“少则多"的设计原则,强调在设计表现中以少

胜多,主张设计中视觉图形的极度简练.造成设计作品的过度理性

化,给人一种视觉贫乏感,使设计作品显得单调、理性、冷漠、缺

少变化的情趣,丧失了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后现代卡片设计背离

“少则多”的设计原则,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以多胜少”的设计

策略。为了达成特定的设计意念,往往利用形的重复堆集形成一定

量的规模效应,并强化其构形的变化难度,通常以数量大、变化多、架构繁杂几个方面综合因素的组合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卡片图形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度。卡片设计堆积表现手法的运用,讲究一定

形与量的巧妙

搭配组合,在设计构形时从图形的方向、大小、位置、反正、零

乱以及图形的形态、色彩的变化组合上入手,进行一定体量的控制。在组合格局上可以是有序的排列组合,可以是无序的杂乱堆

积,也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均能产生新颖奇特的注目效果,令人

留下难以忘却的视觉印象。

图形由于构形上杂乱中有序、疏密相间,给人以清新别致的视

觉享受。

(八)网点构成后现代艺术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十分注重探索表达时代特征的新形式、新语言,挑战现代主义设计所强调的明晰和秩序,赋予设计形式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更宽泛的表现空间,多元化的表现语言,使生动的、直觉的形式变化组合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扩展和丰富了视觉语言表现空间。网点构成的卡片构形手法运用一种新的时空组合方式,强化设计的主观感受和非客观的合理性,以计算机制作技术的应用为推动力,在设计上使用极为简单的视觉基本要素,以各种不规则的点按照同一规律增减的间歇重复,构成具有一定“意味”的网状般破碎的物形,把要表现的物形区域伸展至无限的时空之中,使卡片图形的丰富性和单纯性巧妙地共存于同一空间,展示了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意味,卡片图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外张力,从而引发观众难以抵御的心理效应,引导人们的视线跟踪卡片图形随意流动,给人一种奇特的迷幻、飘逸的视觉感受。

(十)其它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还有一些其它的表现手法正互相间、视觉幻影、绘画再现。

三、总结

后现代主义风格对当代的卡片设计从外及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它使得当代卡片设计在现代主义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发展、变革,通过构成方法、创意方法的灵活运用赋予卡片具有鲜明的个性、创意性的思维、反传统反常规的表现形式,更能和广大消费者产生视觉情感的沟通互动。

上一篇:王健林解码万达超强执行力下一篇:焦急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