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艺术与审美教育

2023-02-09

书法是一门艺术, 书法艺术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而特有的汉字造型艺术。随着书法事业日益兴旺,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要求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书法教育在新的时期里,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学习, 提高书法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书法教学的审美内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 书法教育越来越得到应有重视。当今教育是必须具有素质的理念,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时代, 如何把书法艺术推向持续良性发展, 从当前教育的体系来看, 我们书法素质教育是什么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之一, 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教育家彼德斯对教育是什么回答是“不能把教育理想的特殊过程, 它包含着自己必须满足三个标准。”其一, 应该使学生获得某些价值的东西, 也是教育内容的必须有价值。其二, 引导学生进入认识阶段,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对事物知其所以然。其三, 避免强制灌输学的东西, 要强调学生自愿性和机智性。而教学的过程是由客观对事物的认识, 通过教学者与被教学对象学生, 教学的媒体教材的三位一体的过程。教育的过程, 教育者成为主导作用。

书法教学是把书法教师对书法教学属性的认识及在基础发展起来的独特具有美学价值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创作的机会, 同时是提高对书法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书法教学审美是通过汉字的书法教学的美育的基本途径来实施, 是按照审美规律来向学生展示书法线条及结构之美。

首先, 从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来看, 书法写的是汉字。我们先民创造的汉字, 在字形态里, 对称均衡、平行、比例等有序的安排, 构造丰富的审美空间。这种空间为规定性书法艺术美展示提供条件。第二, 从书法艺术造型语汇和视觉形象来看, 汉字是点线条构成的, 线条在书法构成空间意识和线条的高度抽象性, 它是反映人们对现实客观物体具体形象和动态美的认识, 对书法线条内蕴和空间构筑之美特征领悟, 需要有好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 才能感悟其艺术魅力。第三, 从书法艺术的主客关系看, 书法艺术是一种媒体, 书写者在艺术的法规的约束下, 作品是书写者个性、气质、意志、修养的完整体现。借助其抽象艺术形式, 去展现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文字是书法的载体, 它是经历史凝聚沿传、沉淀的过程, 通过对书法创作形式, 透过书法作品, 使人们从中能够体验悟到一种精神、风格、韵味等的书法的精神内涵。在理解和探索书法同时, 传统的书法既有时代风格和审美的差异, 所谓的晋韵、唐法、宋意、元明之态、清代之朴, 又有地域、流派差异, 如北碑、南帖之分, 帝皇书法、文人书法、民间书法之别还有风格类型之别着, 如“二王”、颜体、柳、欧、蔡、米、黄等个体。他们以其非常突出的个人的现象、非常鲜明的个性, 充分地表现出了书法这一抽象艺术美的本质, 构造了具体而丰富的空间的汉字艺术。

2 书法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线条运动的艺术, 这就决定了书法这门艺术在再现生活时只能通过线条运动的旋律和节奏来实现。书法艺术的这种特征使得这门艺术的表现手法是抽象的。任何艺术都不可忽视它的形式美, 一般讲,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等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节奏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艺术源于生活又必须高于生活, 这样才能给人以应有的感受和启示。书法经由汉字本身造型而抽象成一种艺术时, 便就是通过其特有的内在规律来展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点”可如“高峰坠石”之形, “竖”可具“万岁枯藤”之势, “捺”可比“崩浪奔雷”之态, “提”可显“百步弩发”之体。书法艺术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将世相情态倾注在自己的作品里。

一般而言, 书法课的基础教学, 必先抓技法训练, 强调笔法入门, 继而结字章法谋篇布局练习, 按提顿转收的运笔, 中锋侧锋的技法转换等, 然后要学生天天埋头临贴写字, 复日, 要求学生熟练技法, 以求拿到进入书法殿堂的锁匙。然而, 是将写字作为书法教学的理论思维起点, 还是将书法艺术研究作为书法教学的学科思维的起点, 是从实践的感情经验的角度直接切入教学, 还是从理性思辩的角度切入书法教学, 直接反映了书法教学的高低层次的根本差异。教育家蔡培元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书法学科应与人文学科联系起来, 与语文、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科一样, 美育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更体现出高等朽法艺术教育的美学教育, 道德情操教育, 书法理论以及创作技法教学的优越性, 把审美教育放在首位。使审美情感、技法传授、理论研究等有机统一起来, 通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审美相隔, 为技法而技法, 这只是写字, 与情性相通, 目击道存, 这是用技法去表现艺术, 是审美的过程。在书法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的认知, 以理论先行, 指导实践, 使之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审美的倾向主导着实践, 这正是“由技进乎道”之境界也。

3 书法审美的主客观因素

书法欣赏是一个美感心理活动过程, 即有接触书法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个由视觉、感受、联想、情感、理解等所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这些心理因素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从而使整个欣赏过程显示出层次性和连续性书法欣赏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首先体现在视觉感受上人们对它的感受, 也首先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当视觉器官与书法作品接触的瞬间, 就形成了我们欣赏过程中最初的感受。初感最为敏锐和醒目。

书法欣赏始终包含着欣赏者的感情。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 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这话虽有不全面的地方但在强调艺术离不开感情这一点上是对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充满着感情, 欣赏者在欣赏活动时同样带着感情。我国古代就有欧阳询观碑宿夜的动人故事。

书法欣赏带有主观色彩。它既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是人们对这种审美主观性的生动说法。欣赏者总是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去理解一件作品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 由于欣赏者的眼光、观点、意识、立场、爱好的不同书法本身的流派风格不同对这幅书作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欣赏书法甚至同一件作品, 也会使欣赏结果产生变化。

4 书法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育任务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书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优美柔和、粗犷奔放的线条, 气韵贯通的章法布局等都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从总体来看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体审美发展的水平。审美能力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审美活动的质量, 决定了个体审美感受、审美创造的丰富性。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4.1 培养审美情感

情感力是审美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力广泛渗透在其它审美能力之中, 也是诱发和支配人从事审美活动的原动力, 也就是说: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书法艺术表达的不仅是人的思想, 而且是表达人的情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书法审美情感培养时, 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生活和艺术美的意境中去, 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要引导学生感知书法作品中的美的形式和意境, 使他们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审美感受, 做出审美判断。如欣赏怀素的草书墨迹, 我们所感知到的不只是此帖书法高华圆润、清劲浑熟、放逸而不狂怪, 而是动不失规矩, 静不失变化, 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进而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欣赏倪瓒的书法作品《静寄轩诗文》, 笔墨清古瘦劲而自然, 结字, 笔画多含隶意, 格调淡远静穆, 殊有魏晋文风别具特色, 是其晚年小楷的书法代表作。所以书法作品中的情感性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 我们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 并且是一种有序的、自由超越的表现。

4.2 培养审美兴趣

在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 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探讨、不断创造、不断反思的过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是直接书写生活, 同时还要书写一种感受, 如赵之谦的《汜胜之书》, 在其端庄浓丽的字形上回荡着一股郁勃之气, 清艳而不显富贵, 妖娆而存骨体, 若一朵朵盛开的芙蕖。这既是他的书品, 也象征着他的人品。这乃是书法家融会了客观物象和主观精神的自己的意境, 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这是书法家成熟的标志。所以, 中国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特殊性, 在自我创作的内涵上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促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书法艺术修养的同时, 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 这些都会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同时书法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因素。

总之, 在书法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的鉴赏能力是有必要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因此, 在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唯有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学生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才能使书法审美教育的功能真正得以实现。

摘要:本文首先对书法教学的审美内涵进行剖析, 然后讨论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出书法审美的主客观因素, 进而分析如何进行书法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书法,教学,审美

参考文献

[1] 闭理由.书法在艺术教育中的“非审美功能”[J].艺术教育, 2005 (5) .

[2] 谭万宝.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 丁剑林.再论书法教学与学生素质[J].青少年书法, 2008 (5) .

[4] 翟云峰.体现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道”的审美文化[J].时代文学 (理论学术版) , 2007 (1) .

上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分析下一篇:路口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