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2024-04-21

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精选8篇)

篇1: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一、教学内容改革

1、重视课程体系架构的教学

在绪论课上,我们向学生讲解两方面内容:一是以“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为题介绍控制论的发展史、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现代控制理论产生的数学基础、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等,向学生强调控制理论处在以自动化、计算机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控制理论的成果在美国Apollo登月计划实施中起过实质性的作用[12]。由此启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现代控制理论是应分析与设计高质量和大型复杂控制系统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近代应用数学为理论工具。二是向学生说明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现在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在信息产业中,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之一[1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为从事信息技术方面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方法。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本质性概念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抓住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在结构上使课程的体系清晰完整,防止定义和结论的堆砌,帮助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系统的知识结构。针对教材[14]的特点,在保证严谨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我们为学生补充拉普拉斯变换、能控子空间的概念及表示、能控性能观性的PBH判据、稳定性与特征值的关系等内容。在讲授定理、公式时,不刻意追求定理证明中数学上的严密性,重点强调其应用背景、应用条件的限制,要求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学生从本质上进行理解,避免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

3、介绍新知识,跟踪新技术

我们在教学中把当年中国控制会议、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美国控制会议等国内外一流会议的征稿范围和部分大会报告介绍给学生,并介绍一些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H∞控制和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等的基本思想。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体系和发展前沿,把握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研究,以及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打下良好基础。

4、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在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大师们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数学史,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的方法,积累数学文化。控制论科学的创立者之一维纳[15]是一位数学天才,在布朗运动理论和位势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他也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1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是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也致力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强化数学知识在控制论中的应用。数学作为系统控制科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内容涉及了数学的各个学科。如以W。M。旺纳姆代表的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以R。E。卡尔曼为代表的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以及以H。H。罗森布罗克基为代表的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中,涉及了频域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及变分理论等。矩阵分析和微分方程理论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介绍相应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基础和关键。例如,高等代数中的Cayley—Hamilton定理、极小多项式、矩阵Jordan分解等在控制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判断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系统的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中都有体现。讲解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学生思想文化进行熏陶,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控制理论实践性强,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必须进行仿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仿真和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我们开设了8学时的上机实验(4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内容包括:(1)利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的相互转换、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分析;(2)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的判定;(3)基于极点配置的系统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系统设计;(4)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系统设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辅助分析的能力,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新课改提出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同时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受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基础、认知规律、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既是教学面临的问题,同时又是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资源。素质教育更加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提出富有层次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大众教育。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包括智力与非智力情况,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真实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来提问。如对差生提出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型问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定理的识记;对中等生提出理解型问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定理的理解;对优生提出综合型题目,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整合与创造性运用。这样富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才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展开主动探究,顺利地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探究者与发现者,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当然,学生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成长记录袋是动态的,要随时记录下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探索性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正所谓有的放矢,提问并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理解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难易适中,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只是简单地运用公式与定理,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与探究引向深处;相反如果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那么探究也会流于形式,甚至还会打击学生探究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使得学生离数学学习越来越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富有一定梯度性、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在积极的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用语不能含糊,模棱两可,要运用准确的专业术语来提出科学性的问题。这样才不会让学生造成误解,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同时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的影响下自然也会形成严谨的求实态度,学会用专业术语来进行表述,形成良好的思维素质。试想,如果教师不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对数学学科的态度。因此,平时教师要深入钻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样教师才可以提出更具科学性的数学问题。例如,延长直线ab,平角是一条直线,这些都是错误的。要让学生注意区别a和b的平方和、a与b平方的和等等。教师除了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严谨性,还要纠正学生发言中的错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

四、时机性

篇3: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一、树立正确的差生观, 加强情感教育

差生学习比较差的原因很多, 有智力因素、思想品质因素、学习方法、家庭和环境因素等。因此,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差生观, 要尊重每一位差生, 相信他们的潜能, 相信他们在教师耐心和正确的帮助下, 能搞好学习。差生自我防范心理较强, 一般对批评比较敏感, 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 要关心差生, 经常与他们交流, 多进行个别辅导, 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热情的、尊重的, 从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二、激励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于差生学习成绩不如优生, 所以他们自卑心理严重, 缺乏自信心, 极易自我贬低。许多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 因而总是对差生表现出很低的期望, 这就会严重挫伤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差生的优点和长处, 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如上课多关注他们, 多让他们回答问题。他们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 从而使差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产生能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师要帮助差生确定适宜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使他们在实现近期目标的成功感的推动下, 增强自信心。

三、使差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往往给学生一种抽象、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差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只是为了升学, 它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 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数学, 使差生懂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给学生“加压”,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学习的推动力。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趣教”, 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让学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动中掌握知识, 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学会学习, 真正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美妙和趣味。差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来源于他们在动手、动口和动脑中获得的成功体验。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 而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差生创造获得成功的场所和机会, 让差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使差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加强对差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指导。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要让差生主动地学习, 必须学会阅读。重要概念要精读,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关键性的字要注意分析理解, 阅读中要抓住知识的核心和主线, 把握知识的脉络, 要从课本例题中学会一些解题的方法, 从各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2. 注重对差生听课的指导。

上课精力必须集中, 一是注意听老师每一节课所讲内容, 抓住知识的重点;二是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对关键部分的分析和处理;三是听老师对概念、要点的评析和知识体系的串联;四是注意听老师每一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例题及习题的提示等;五是做好听课笔记。

3. 注重对学生记忆的指导。

记忆能力差是差生的一个特点, 而且多是机械记忆, 理解记忆少。针对这些情况,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理解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要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借助图像形象记忆法等。

4. 严格指导学生纠错。

很多差生做作业或考试都极不认真, 怕难怕烦, 一抄了事, 老师评讲过后, 对错了的题也不及时纠正。教师对差生作业难度上可适当降低要求, 比如让差生多做中低档题, 尽量少做或不做难题。但对做错题目的纠正则不能降低要求, 要严格纠错。禁止作业抄袭现象, 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 并要求学生做好错题集。

5. 鼓励差生大胆提问。

很多差生不愿意提问, 他们不是没有问题, 而是不敢问。教师应该鼓励差生多提问题, 对差生提出的问题应作耐心细致的解答, 切不可讽刺挖苦, 要让差生只要有问题就愿意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篇4: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趣味性 实践性 创造性 生活性 魅力性

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它体现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新的理念、新的目标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生成理想的课堂?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感到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力求做到趣味盎然、注重实践、发挥创新、体验生活,并彰显魅力。

一、趣味性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颖的设计、巧妙的构思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多种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让学生当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做风车”的有趣活动中,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一个风车的图形变换:长方形或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风车转起来时)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寓趣味于枯燥,学生能体会到图形的不同变换和拼组。

二、实践性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例子,结合实例亲自动手操作,如实验、测量、调查等,体验鲜活生动的事实说明学习数学是多么有趣、有意义。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四种长度的吸管。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三根吸管围成三角形,并记录每次操作的具体情况。通过围拼,可以看出长度是4、5、10厘米的吸管和长度是4、6、10厘米的吸管围不成三角形。原因在于其中的两根吸管太短了,或者是与一根长的吸管重合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能围成三角形的任意两根吸管的长度之和必须要大于第三根吸管的长度。因此他们总结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能很好解决数学上的很多问题。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总是感到有些困难。通过“小小商店”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需要的“柜台”中“购物”。学生在交易商品时,通过购物、找钱等活动轻松学会并掌握元角分的换算知识,买卖时学生还出现讨价还价等现象,这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创造性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丰富教材,放大教材。在课堂上,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四十分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将教材设计成网络教学,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学习并获得知识。并且通过智力抢答游戏等,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再通过身体变换运动的游戏让学生懂得平移和旋转,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四、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其中“有价值的数学”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联系的,并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必须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黑板报前(版面有科学天地、艺术园地等),让他们感受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魅力性

数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和体验数学的美很重要。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感受到学习成功后的美和欢乐。如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上网浏览,感受规律图形的实用、美观,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查找一些生动的富有意义的实物图片,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等,不仅丰富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次的数学美、几何美的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引着数学课堂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新理念,把握新方法,探索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5:问题教学法对数学的应用论文共

提问的时候,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事先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语句,使得学生更能简单的理解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不需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关于他本人答案的提示,让他在思考在解决,启发学生。

2.提问教学的使用

2.1直接性的提问

从开始上课开始我们就以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向下进行,例如《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啦,那你们知道椭圆什么样子吗,椭圆怎么用数学方程来表达出来呢。在这里我给你们一两分钟,你们来思考一下然后回答。然后老师在将进行指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这样的教学对老师来讲要求更高啦。

2.2适时地提问

我们也可以和以前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来讲授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地对学生来提问。还是上面的例子此时我们可以先给出定义和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和园联系起来让学生来解答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提问的一种方式。

3.问题教学的问题特征

问题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设置问题时切勿千篇 一律,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下特征:

3.1难度适中

对于学生是以鼓励为主,因此问题的设置一定要难度适中,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也不要过于简单。

3.2新奇性

设置的问题要尽量的新颖,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上学多年,对于问题他们已是疲倦,所以我们要把问题设置的新颖,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提问的艺术现在的学生普遍的聪明,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以生活了十好几年啦,所以我们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他们已经是高中的学生,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大脑已完全被开发,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例如,梯形的学习,我们可以从边角线各个方面进行,来提问学生有学生来总结,而不是笼统的根据课本,是学生达到来自于课本更高于课本。老师学会倾听,学会表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倾听,提问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聆听学生的答案,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很多信息,比如他学习的程度,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高中时期的学生自尊心是很强的,所以我们要经常性的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我们来表扬,差的学生我们就没必要吗,这是错误的做法,再顽皮的学生都有好的一面我们要表扬,来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意义所在提问时,老师要为学生来创造意境,这样能是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通过提问,学生要充分的调动他们的思维,促进思维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学思维。

4.总结

篇6: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最近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写数学日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一般由教师创设或学生发现某些问题背景,然后由学生自我确定题目、设计研究方案、采集整理信息或素材、归纳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整理成文的全过程,就叫做数学日记。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也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不知道我这个尝试能否成功,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数学日记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因为从数学教学中引出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教师在安排和设计数学日记计划时,起点不要过高,写作文章的内容、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能力和条件。没有经过实践,没有可靠的材料和数据,是不可能写出有科学价值的文章的。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孩子们把收集到的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在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

当然写数学日记也并不只是孩子单方面的事情,我也到处搜集资料,介绍一些数学日记给孩子们,跟孩子一起分析其中数学的成分,讨论如何写好数学日记。他们开始模仿着写了,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当然,由于知识结构等原因,从中也无法涉及到具体的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但他们确实已经在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生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记录下来。看了他们的日记,尽管都很稚嫩,但我十分欣慰。下面是一些学生写的几篇数学日记:

1、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毛,还买了2支铅笔,四元一支,还买了一本作业本,用了5角,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7元2角。

2、我们二年级男生有15人,女生有19人,所以我们班以共有34人。

3、今天,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番茄共2元钱,4棵青菜共5角钱,5斤土豆3元钱。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我仔细的算了一下:2元+5角+3元=5元5角,所以一共花了5元5角钱。

4、我家有一本挂历纸,我数了数,哦!原来又12张呀!我想:12月和1月相差11个月,9月和11月相差2个月,1月和9月相差8个月,3月和7月相差4个月,5月和11月相差6月。原来挂历纸上也有这么多知识啊!

5、今天老师发下了5张报纸,在这几张报纸中,我觉得最好看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篇文章,它有4个自然段,24个句子。我算了一下如果平均分的话,那么每个段落有6句,思考过程是这样的:24÷4=6。

生活的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就培养了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交流能力”呢?我们认为,“数学日记”就是一种较好地表达“数学信息”的媒介,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阅读、相互讨论甚至质疑争辩“数学日记”中的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加举一反三,明辨是非,融会贯通,“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教育目的自然得以实现。

写数学日记我觉得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在头一天晚上先回想当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清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老师再讲;在学习过程中,哪些题目不会做;对课堂所学的内容的不同见解以及课外习题等有关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可以写在日记中,有的学生还通过数学日记提出自己对数学课的建议。通过日记,还可以及时的捕捉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其高教师自生的素质。其实我觉得这就也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哪些课堂教学环节处理得不好,须及时改进。

篇7: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论文

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他感兴趣,即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会心甘情愿的去做。学生的兴趣往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萌发,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给学生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指引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顶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且长久地保持学数学的兴趣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 设置情景 打造情景教学

让学生把数学当做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学习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发现数学的美 教师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知识 ,用新的方法新的形势去组织,再现数学,在情景创新示例设计中融入创造的艺术 ,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触景生情”. 这个情景可能是疑问 、猜想 、争论也可能是沉思、联想 、惊讶……总而言之就是要挖掘出学生乐学、爱学、勤学、会学的内在动力和情感依托。

那么这些环节中最关键的当然就是设置情景,即打造情景数学的过程 .在《生活中的大数》一课的练习中,我设置了情景的创设 ,为每一个习题都设计了相应的情境,并由浅入深的进行了分层练习,我认为这些练习的设计得很好,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 ,找二名学生到前面捡石子,让其他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模仿例题独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我想这样设计能更好吸引学生,让练习更为生动、精彩。

二、发展个性 进行数学猜测

猜测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设计。猜测活动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猜测活动主要是在主观意识范围内进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从学生个性出发。猜测活动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思维活动。先让学生去经历仔细观察的过程后进行猜测。得出假设后让学生进行初步的验证提出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仔细观察,理性思考问题 冷静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猜测是一个人的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推理能力等多种智力作用的结果,整个思维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设置猜测环节,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三、兴趣导入 换起学习动机

成功的导入 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引起学生的期待心里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更用恰当的导入方法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的快乐 学的自主,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的实践中去,让学生把它当做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触景生情,这个情可能是疑问、猜想、争论,也可能是沉思、联想、惊讶……总而言之,就是挖掘出学生乐学、爱学、勤学、会学的内在动力和情感依托。

作为一名老师,把每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是十分重要的。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币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更是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

四、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想让学生保持兴趣,爱学这一门课,就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慈祥的目光看着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失败。这样,才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是朋友,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情去感化他们,这样能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紧张心理,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让你在学生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才和谐,感情才融洽,学生才肯学、乐学,成为英语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五、激发学生思维 维持兴趣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质疑等探索活动,从而亲身体验、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因此,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创新教法:首先,课堂上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把大量的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其次力求师生互动,凡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应该取消教师概括、学生听的形式;凡是学生能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真正打破”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和表现,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探索过程,萌发创新意识,长久保持数学的兴趣。再次,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学习内容制作成生动活泼的动画课件,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最大可能维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篇8:对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探索

一、在林业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必要性

林业院校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数学本身, 主要是应用数学。传统的数学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而数学实验课则侧重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推动数学教改和培养创新人才出发, 数学实验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 在教师指导下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选择合适的数学软件, 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实验是以数学建模与数值计算为核心内容, 将经典的高等数学、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 既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此外, 数学实验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 发展创新意识。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还可以发现问题, 然后尝试解决问题, “做然后知不足”, 通过做数学实验,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甚至包括相关课程的兴趣和激情, 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数学实验课的内容设置与选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展, 数学不仅在物理学、天文学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逐步应用到化学、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航天科学等领域, 甚至运用到历史、考古和文学等社会科学的领域。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的[1] 。数学实验课与数学建模没有本质的区别, 数学实验是在总结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次数学教育改革。因此, 数学实验课的内容可以是工业、农业、技术、经济管理、军事等等的实际问题, 也可以是数学本身的一些基础问题, 介绍如何通过建模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讲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包括解析的方法和数值的方法, 并且介绍各种常用的数学软件, 通过在计算机上做实验, 使学生掌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强调的是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 以及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给予验证, 同时, 使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经济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实验题材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目的, 教师应善于在社会中选取案例。第一, 教师选用的实验题材难易程度应适中。如果过于简单的话, 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问题太难的话, 学生会不知从何着手去做, 从而有打击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可能, 并且容易出现抄袭现象。第二, 注意所选题材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 必须源自日常生活、工作和科技, 特别是互联网上的一些报道。所谓知识性就是教师事先要找好这些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 通过逐步设置障碍和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需解决的问题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而开放性是指问题解决后要留给学生自由想象、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如是否可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其他问题, 同一问题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问题的更深一步的探讨等,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加以解决[2] 。第三, 所选的实验材料应包含部分新知识、新方法, 有些甚至是不成熟的内容。如在讲解求解优化问题时, 大致介绍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现代方法, 从而使学生了解部分科研前沿, 开阔了眼界, 激发了部分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数学实验教学的进行

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以实验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 以计算机为手段, 以数学软件为工具, 以教师为指导,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工作[3] 。

1.数学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实验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4] 。数学实验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截然对立的。既然是实验, 就应该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确定实验内容、控制实验进程方面可以起主导作用。

2.数学实验教学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

由于数学实验强调的是解决问题, 所以可以使用现存算法和各种应用软件。事实上, 大多数数学实验离不开计算机, 离不开数学软件。美国数学家MountHolyoke College编著的《数学实验室》[5] 包含的16个实验中, 有14个需要编写程序。因此, 在进行具体的数学实验以前, 首先应该学习一些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数学软件Matlab、Mathematica、SAS、SPSS、Maple、MathCAD等。计算机实验开创了数学的新发展, 数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3.数学实验的设计

在设计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 应该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 每个实验围绕解决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来展开, 引导学生使用若干方法去解决某个问题, 促进学生勤思考, 深入钻研, 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 大胆实践。最好是以2~4人为一组的小组形式进行, 在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发言和提问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在数学实验教学中, 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动手和观察实验结果去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并进一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4.建立合理的考查和考试方式

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单为主。课程结业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笔试, 主要考核学生对简单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对数学软件基础理论的理解,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另一部分为上机测试, 主要考核学生用计算机结合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既有较为基础的简单计算, 也有较为综合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50%。

四、数学实验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 加强数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机房应当有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先进的教学网络, 同时加强学校的局域网建设, 具有双向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且配备各类数学软件, 如数学专业软件SPSS、SAS、MATLAB、Mathematic等。为了方便学生课余时间的练习和操作, 数学实验室应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管理。

其次, 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任教。担任数学实验课的教师, 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而且还要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大纲制定出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数学实验教学方案。在实验过程当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动手操作, 总结规律,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向东, 等.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周志英.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促进数学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10) .

[3]卢书成.开设数学实验课是高等数学教改之必然趋势[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 (4) .

[4]徐群芳.林业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04, (3) .

上一篇:找找身边的活雷锋-刘晓杰下一篇: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记长沙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