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探索电气专业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从科技发展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探讨了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包括教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英语教学探索电气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语教学探索电气专业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电气专业英语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实用、应用”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电气专业英语必须系统地做好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气专业英语 教学设计

《电气专业英语》是我们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及仪表方向)的一门职业基础课。该课程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电气常用的英语词汇,了解电气专业英语文章的结构,能较顺利阅读、理解和翻译相关英文文献和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通过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能跟踪学科的发展动态,同时能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和“用”方面来,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个目标,须做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电气专业英语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文章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英语和一些专业课程,但是在学到这些复杂的内容时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难度不小。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不同知识模块整合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突出其实用、够用的原则。

例如,在学习《电气专业英语》教材中的“Introduction to Sensors”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信息量大,让学生通篇去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可以把文章分为三大模块:(1)电阻测量的几个方法,(2)电阻温度检测器,(3)电容传感器。根据每个模块内容重新设计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设计

我们要打破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理解和翻译能力为重点,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单独完成或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进行现场模拟教学,教师扮演外国专家,用英文介绍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说明,一位学生扮演翻译,其他学生为职工,在介绍和翻译过程中,要求其他學生都要积极提问。这种模式比教师单纯地分析讲解翻译说明书内容要有趣得多,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言而喻。教师在整个预演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控制整个场景,使各项任务有序进行,最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电气专业学生英语基础一般,学习主动性不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把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自主学习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电气专业英语课程每单元教学过程主要由两个环节组成:阅读教学和翻译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单元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交互、参与方法组织学生训练,主要包括①朗读。②默读。③小组讨论。④ 情景表演。⑤围绕阅读和翻译的实践练习,例如:就课文回答问题、描述图表、英汉互译等训练。 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总之,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四、考核方式设计

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以前,我院《电气专业英语》考核方式是考试,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种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重,考核内容片面,注重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应用知识能力考查不够。因此,我们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重点是强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占70%,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专业术语测试、阶段性实践考核构成。终结性考核只占30%,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改革了传统考试方式中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后立马忘记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考核更全面,评价更具体。

总之,我们在进行高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好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远义,江晓林.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作者:周海燕

英语教学探索电气专业论文 篇2:

建、讲、学、练、用

摘要:本文从科技发展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探讨了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包括教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等。

关键词:专业英语;电气工程;教学

专业英语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初步利用口头英语进行本专业科技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阅读英语专业文献,增进对国外学术及业内动态、本学科研究前沿、难点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因此可以认为,专业英语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一个平台[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到电气工程、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及信息理论等方面的基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很宽。宽广的知识体系及知识更新发展快速造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加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涉及面广的特点,又要能够突出重点、新知识,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电气专业英语学习的自身特点,基于我院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我们以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专业英语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毕业生为目的。我们在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适时采用了建、讲、学、练、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量化培养水平,完善配套教材建设,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考虑到我校的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我们设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后能达到如下的基本水平:①掌握一定数量(500~800个)的专业词汇和相关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技巧;②能在学习过程中就某一主题进行简单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和陈述自己的观点;③能借助相关工具阅读和翻译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④能用英语撰写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论文摘要和信函;⑤能基本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陈述要点。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完善教材建设的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对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注重专业英语教师的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听课,定期开展有关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讨活动;加强电气专业英语教师与外院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交流;鼓励专业教师去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让老师深入企业,了解和电气相关的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维修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加强和企业专业人士的技术交流,使任课教师进一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本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授课前,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说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2]。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专业英语的畏难情绪。电气专业英语要求学生既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阅读理解和翻译写作等各项能力。因此,我院学生普遍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表现出比较消极的态度。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我们注重使学生明确专业英语的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专业阅读理解和翻译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科技论文文献,熟悉体会专业英语的文体特征和提高专业词汇量,而不过分强调扎实的专业和英语基础。在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讲授为先导、以学习积累为基础、以练习参与为加强、以实际运用为巩固的多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每一名同学能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结合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实用的个人学习目标,在师生共同创造的良好氛围中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我们编写的教材没有译文参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讲解典型的词汇、语句和专业知识背景。学生再根据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学习,完成相应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练习。老师可以利用提问和测验的形式把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对于课堂上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允许其在课下继续进行。课余也会给学生推荐科技类文献,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辅助阅读。还会设置一定的专题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自主分配资料搜集、整理、组织和讲授各阶段的分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享学习心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我院电气专业英语的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平日考核包括出勤情况、回答问题、翻译练习、专题实践完成情况等。期末考核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笔试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为开卷或闭卷方式,试卷内容包括专业词汇考核、阅读及翻译技巧考察、科技论文写作等。若采用开卷作为专业英语的考试方式,我们采用开卷笔试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各占成绩的50%。论文主题结合就业方向和考研专业选择,在期中布置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方向,搜集资料,在期末提交一篇1500字左右的专业文献。开卷笔试主要考核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科技论文翻译和摘要写作水平,考试中可以使用词典等辅助工具,考试时间设置为90分钟。

三、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实用能力

我们注重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实际练习使用专业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力争使本门课程的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结合学年论文、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修习、毕业设计及就业等多个教学实践环节的实际要求,鼓励学生使用专业英语。学生在完成学年论文时,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一篇最新的相关专业的英文论文,学生将其翻译为中文,并按照科技文献公开出版的格式整理。完成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的修习时,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课的设置和自己的兴趣,或者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完成一篇与专业相关的英文综述文献,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搜集一定数量的英文文献,以明确所研究的课题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还要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翻译英文题目、撰写英语摘要和关键字。在就业过程中,为了提高就业门槛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要撰写英文简历,还要为参加专业面试搜集相应的行业及产品的英文介绍,明确行业内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

电气类专业英语的掌握对学生提高交际和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适应当前工科院校电气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断充实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今后我们会进行更多的教学尝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为培养全面的电气类应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宣丽萍,董翠蓮.电气信息类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0):187-188.

[2]杨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5):233-234.

作者简介:王昕(1975-),女,山东招远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监控。

作者:王昕 华臻

英语教学探索电气专业论文 篇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结合电力工业、区域经济与学校工科专业发展现状,确立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为适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年的发展,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入分析了该专业课程的特点,构建了由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组成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文力(1974-),男,河南孟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琳琳(197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470010)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由于隶属机制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同时学生的就业形势也由定向培养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改变过去单一管理类的专业设置,调整设立了“管工结合、文理并重、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于2001年筹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后根据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一步细分,于2008年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从而引起了对电气专业原有的专业特色、人才定位、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新的思考。本文主要介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特点,讨论相应课程体系的建设,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本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来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及“电气技术”四个强电类专业合并而成的专业,是新专业目录中合并调整原有专业最多的新专业之一。[1]新专业的建设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专业设置过多、过细的做法,强调本科阶段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特点。由上述的发展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是一个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应该体现以“强电为体、弱电为用”的理念,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强电又要懂弱电,既搞硬件也搞软件,既掌握电气技术的专业知识,亦了解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应用。[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及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自动化与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其在今后的就业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现今无论是发电装机总量还是年发电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装机量与人均年发电量都远远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工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特高压的发展战略,并且提出构建智能型坚强电网的概念与目标,为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相关的机械、材料工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力。[3]

河南省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强电网建设,增强电力输送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的自动化水平”与“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电站辅机以及中高端电工专用设备,风能、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现如今,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电力工业必将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实表明,高质量的电能供应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而这正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根本使命与发展前景。因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紧密跟踪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力争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的电气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現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经济和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输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筹建,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科发展的水平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师资力量,编制了偏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的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数年的建设,并且与21世纪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于2008年对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细分,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并且该专业在师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都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电本色的回归,推动了对相应课程体系及专业定位的思考。

虽然近几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专业基础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很薄弱,实验条件与师资力量还很有限,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仍需且必须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电厂、电力设计单位、电气制造企业及各工矿企业从事与电气相关的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

4.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外,还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应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种创新人才,具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而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往往不能仅靠一种专业知识,实践的创新多出现在学科边缘或者各学科的交叉处,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一种复合型创新人才。[4]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增减几门课就能做到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如何建立以强电课程为主,渗透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透彻理解相关的课程及经受实践的检验。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电气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着重突出“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软硬件、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依据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强电特色,并且结合电力发展前景与现有师资力量,设置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二是紧密结合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保持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四年不断线;三是强化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保持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四是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就业需要,注重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细分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强电特色,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

1.课程体系的改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专业结合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内容,专业的特点为“强弱结合、适当偏弱”;新电气专业的特点转变为“强弱结合、强电为主”,专业课程的口径相对变窄。新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再是电气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区分,而是电气专业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方向的设立。由此考虑把原来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改为更符合新电气专业特点的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的理论教学在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能够小于2500学时,同时优化了课程内容,扩大了选修課程范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表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一级学科

基础课 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双语)、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专业技术讲座

二级学科

限选课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机设计及优化、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器学

跨二级学科

选修课 高电压技术、发电厂动力部分、供配电技术、电力市场基础、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检测技术及仪表、传感器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微特电机、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双语)、可视化程序、EDA技术(双语)、工业组态技术;科技论文写作

跨专业

选修课 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音乐欣赏、美术鉴赏;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双语)

实践教学

环节 金工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调查、认识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选)、PLC课程设计(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选)、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选)、电力拖动课程设计(选);电气专业制作实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机学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2.课程内容的优化

新的课程体系在强电专业“宽口径”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础”的要求,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4%。在实现了同一专业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完全打通,专业主干课程也基本相同,而专业方向的不同只体现在专业课程中的非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基础上,[1] 新课程体系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对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同时还突出了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突出强电特色,突出计算机技术与弱电控制技术在本专业领域内的运用。按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特色显著的课程模块作为任选的必修环节。另外,按照“拓宽”与“加深”的原则,开设总数达到19门的二级学科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5~7门。按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了跨专业选修课与全校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修习约6门课程。

3.授课时序的调整

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计算机教学、英语教学不断线,科学分配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与学时。

(1)保持计算机教学不断线。计算机课程按照教学次序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业组态技术”、“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EDA技术”、“可视化程序”、“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保持英语教学不断线。建议取消“专业英语”课程,增开双语课程教学。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电路”、“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3)科学分配各学期的课时量。如第一、第二学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可以适当增加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量;第四学年学生因社会实践、找工作、考研等,学习效果下降,此时可以突出计算机与实践教学环节,利用课程的强实用性平抑学生的浮躁心态,最大限度保证学习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环节,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包括实验条件的完善、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验教师的素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组成,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由线到面、由基础到综合,分层次、全方位的内容体系。[5]

1.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课程实验包括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C++语言、单片机原理、电气PLC原理等。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信息检索、相互合作,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主要由核心专业课程与部分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如“电机设计”、“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的课程设计构成。

2.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由校内与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习基地主要由校办工厂组成,完成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性专业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贵州飞机制造厂等,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接受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多来自于工程实践。题目通常由导师自行拟定,或者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的某一模块,或者来自于导师熟悉的专业领域,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题目陈旧、知识面过窄、实验条件较差、学生支差应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现阶段可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期抽查考核,组织讨论,询问学生等;对学生加强考勤,不定期考查,组织中期检查与预答辩等。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自由选题,激励他们选择来自于生活實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三是创造条件允许学生到实习或工作单位做设计,聘请企业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专业实践环节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等全国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制作,建设专业的开放型实验室,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电力工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办学方针的转变,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抓住此发展契机,基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电气专业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为今后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电气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仍需经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丁坚勇,向铁元,张承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之管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0,(1):34-37.

[2]华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思考及探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37.

[3]黄文力,张丹.构建和谐电力系统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3):53-55.

[4]华红艳,齐桂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5(4):157-158.

[5]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4(1):97-98.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黄文力?何琳琳

上一篇:质量控制下的电气工程论文下一篇:职业技术教育剖析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