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2024-04-17

《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共14篇)

篇1:《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 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课件展示课本情境图)

生1:建筑物上有三角形。(课件动态闪烁三角形)

生2: 吊重机的架子上。

生3:吊重机的铁线上。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1:自行车上三角形。

生2:电线杆上有三角形。

生3:班里的流动红旗有三角形。

师:天坛、金字塔、铁塔、天安门、铁架、自行车上都有三角形。(课件展示)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这几种不同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1:第一个不是三角形,因为有一条边是弯曲了,不是线段。2:第二个也不是三角形,它的边没有合拢在一起。

师:也就是它的边没有封闭吧。但它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呀?所以光有三条边组成不行,还要封闭起来。

3:第三个不是三角形,他没有封闭起来,而且有四条线段。4:第四个不是三角形,虽然有三条边,三个角,但也没封闭起来。5:第五个呢,图形封闭起来了,所以是三角形。

师:根据对这些图形的判断,小组讨论:上面哪种说法更准确?

师:根据刚才的判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

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二).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小组内展示画的三角形,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师:请你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动态演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归纳三角形的特点。

(三).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还记得吗?

生: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

师:请拿出平行四边形,用手拉动,感受三角形的不稳定性。师:去掉一条边,再扣上围成三角形。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生:拉不动。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师:通过实验操作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1:自行车中间的铁架有三角形。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2:篮球架上有三角形。有稳定的作用,如果不是三角形,有可能会掉下来,压到同学了。

3:电线杆上有三角形。有稳定的作用。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师: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举行,我国的射击健儿曾在历届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什么射击健儿的手和枪支要成一个三角形呢?(课件展示)

生1:可以稳定枪支。生2:这样可以瞄准目标。

师: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还有:马扎,空调架子。(课件展示)活学活用: 桌子太摇晃,怎样能使它加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后习题

一、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错)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对)

3、每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错)

二、判断下列图形是三角形吗?

答案:都不是三角形

三、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到三角形吗?怎样测量这个屋顶的高度?

答案:屋顶是三角形,画出三角形的高即可测量。拓展提升

师: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而三角形就具有稳定性。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时,我们还认识了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说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老师板演画高)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我们来看有一位同学做的高.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请你在练习纸第1题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师:同位用三角尺互相检查一下,高画对了吗?再看一下底标对吗?

师:为了表达方便,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一般写A、B、C这三个字母是按逆时针方向写。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从B点到AC边引一条垂线,B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高,AC边是这个三角形的底。

师: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AC边重合,沿着AC边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B点,从B点到AC边引一条垂线。B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它的高,AC边是它的底。(板演)

师: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生1:不是,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条边。

生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 三组底和高。

活学活用

你能画出下列三角形的高吗?

板书 三角形的特性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篇2:《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至61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的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加上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空间知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有了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根据对三角形特性的掌握,怎样判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会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画高。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并提问“以前我们学过三角形,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呢?”

小组讨论,之后每组的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表讨论的结果。

教师根据每组的结果给予表扬。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图片。

2、揭示课题,板书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三角形。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3)、师:那究竟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定义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很多种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及总结

师板书三角形的定义,学生齐读

(5)、师: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学生齐回答教师补充:“三条线段”“围成”

(6)、出示判断题,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课前的图片,为什么那些建筑物、标志物等要做成三角形呢?

学生开展实验,拿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拉一拉,比一比,议一议,共同总结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师: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所知的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课件出示修椅子,学生合作解决修椅子的问题

4、课件出示图片,师提问:你能测量出这个三角形屋顶的高度吗?

(1)、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

学生合作探讨什么是高并试着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描述给予指导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三角形高的定义

(2)、师:为了表达的准确和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3)、教师演示高的画法,学生跟随教师的画法学画三角形的高

(4)、师:以前我们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那么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呢?

学生讨论总结: 3条高,因为有3个顶点,3条边。

(5)、课件出示图片,师:你能给下面的图形画不同的高吗?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①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个角组成的②三角形有()条高。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高,三个底。()3.教材第6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第 l、2、3题。

五、板书设计

(一)三角形的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篇3:《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一、明确目标

课前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默读并记住要点。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 认识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 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之后将要达到什么状态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将多元的教学目标综合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 恰如其分, 能启发学生思考, 便于学生自查。新课前,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就更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识回忆

1. 什么叫垂线?

2. 过点A作线段BC的垂线, 垂足为E。

设计意图:任何新知识的习得都是对原有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结果,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能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它能控制、调节教学活动,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要善于从众多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 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坡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 “画三角形的高”的本质是过三角形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通过对“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知识点的复习, 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在三角形内画高的方法。

三、自学思考

自学课本第80和81页, 独立解决以下问题, 不会做的先打“?”号。

探究一:认识三角形。

1. 观察实物图中的三角形, 并填一填。三角形有 () 条边, () 个角, () 个顶点。

2. 画一个三角形, 说出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概括: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

3.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

4. 怎样表示三角形。

用表示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 如:以下三角形表示为__________。

探究二:三角形的高。

1.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从三角形的_______到它的对边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底。

2.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中以指定的边为底的高。

探究三: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分别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学具拉一拉, 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容易变形。

__________不容易变形。

结论:。

四、交流展示

1. 同桌或小组合作, 交流个人解决自学思考中所提问题的研究成果, 组长记录组内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2. 各小组分工展示学习成果。 (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可采用口头汇报, 投影仪上展示、板书展示的形式。)

五、质疑点拨

1. 引导思考:“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中, 什么是“围成”?能不能改为“组成”?

2. 全班交流:画三角形的高应该注意什么?一个三角形能出画几条高?

学生回答后, 教师课件演示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的过程, 强调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经过顶点, 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所对的边重合,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 即是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能画出三条高。

3. 思考:怎样让四边形也不易变形?

设计意图:哈佛大学伯顿教授指出:“每位学生都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 并允许他进行长久的尝试。”“学案导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学生经过自学思考, 完成“导学案”后, 安排小组或同桌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 小组成员互帮互学, 共同质疑解难。这样, 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质疑点拨,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 应用新知, 拓展新知。这种教学模式, 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 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六、测评

1. 在三角形下面的括号内打“√”。

2. 说说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学案导学”强调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及早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及时巩固和应用新知,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练习设计应讲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层次性, 让后进生有收获, 中等生有提高, 优等生得发展, 力戒随意性、盲目性, 或过度增加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点优势: (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 把包办代替转变为支持、鼓励、启发、诱导, 让学生有更多实践锻炼、探索创新的机会。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加强预设, 把知识分解为: (1) 学生自主掌握理解的基础性知识; (2) 让学生思考探究的扩展性知识; (3) 需要老师讲解、指导、解惑的疑难性知识; (4) 需要通过训练进行掌握和巩固的规律性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 把不同层次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更加彰显了教学的针对性, 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 让学生借助“导学案”, 自学思考, 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 依据“导学案”完成情况, 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 捕捉学生的疑点和难点, 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因而能给学生以更精准、更必要的点拨, 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篇4:《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关键词:三角形;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14-02

教学内容:人教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情境图

在这幅图上你发现三角形了吗?它们都在哪里?

2、导入课题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引入三角形,激发学生兴趣。】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同桌相互比较,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发现三角形的特征。知识的形成顺其自然,避免了教师生硬的说教。】

(2)为了表示的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这条边表示为AB,这个角表示为角A,角A的对边是BC。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ABC。

【设计意图:由文字表示自然过渡到字母表示,这是实际的需要更是数学思想的体现。这里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为接下来准确画高做了重要的铺垫。】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设计意图:师在这里不要随便否定学生的说法,让他们尽情地说。这些错误都是接下来宝贵的教学资源。】

(2)课件出示,判断这是三角形吗?

这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这个图形封闭了,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它是直的,也是封闭图形,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一一驳回刚才学生的认知错误,进一步矫正学生的认识。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延续归正的过程。】

(3)引导总结,形成三角形定义。

师:那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如何连接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初步总结,师引导完善。(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规范的说出了三角形的定义,师最后的一句追问是概念的强化。】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些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稳定性是什么意思?

2、实验解疑

拉动活动四边形和活动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是不变的,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切身对比感受,由实际到理论,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不是教师能告诉他们的,也不是他们能看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利用了三角形和它的稳定性。师课件展示生活实例。

4、解决问题

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相框松动了,请生帮忙解决。有什么办法使它牢固些?

【设计意图:再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就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解决问题,理解底和高

1、出示问题情境

几何图形乘坐和谐号快车去往几何王国,他们都能上车吗?三角形忘了自己的高是多少,你能帮帮它吗?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趣过渡到作高,在情境中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宽作了对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高的本质,从而突破画高。】

2、辨析高

3、引导总结

那你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引导理解对边并总结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总结,加深理解,为接下来的拓展打好基础。】

4、拓展提升

师:通过测量三角形的高是5.4厘米,它能上车吗?(不能,限高5厘米)那怎么办?(生自然想到了旋转三角形,从而有了作其它两条边上的高。)

生通过旋转三角形,画了另外两条边上的高,通过测量得出将三角形旋转后高小于五厘米,即可上车。师顺势总结:三角形每条边上都能画出一条高来。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生通过探索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三角形每条边上都有一条高的难点。】

5、分别画高

请你在指定的底上画出它的高来。(答题纸上分别是两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

着重引导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其中一条直角边为底的话,另一条直角边就是高。

【设计意图:有层次感的练习是技能掌握的必备条件,通过过渡到给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画高,使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高的理解。】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又该如何画?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作业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数学天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将来更好的学习打好基础。】

篇5:《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优化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 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做的三角形与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

2.导入课题: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对,这些物体中都有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大家看,在这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中,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分小组讨论)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并尝试标出各部分名称。

集体讨论评价,得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是的。刚才同学们所发现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想一想: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如三角形BCD等

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三角形ABC。(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ABC)

三、教学三角形的高

1.情境导入:两个三角形风筝争论谁的个高?你们能帮助他们比一比吗?怎样能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2.师:这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从顶点A出发,作对边BC边上的垂线,点A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

完整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学生看后齐读高和底的定义。

3.想一想,该怎样作高,试着在刚才画好的三角形ABC内作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比一比,谁作的高最规范、最漂亮。(学生尝试作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发现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

4.教师小结: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一组线段。5.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在书上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角形有几条高?

小结: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只是他们的高各不相同。你能给这两个三角形画高吗?(练习纸上画高)

四、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在我们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你发现了什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学生各抒己见)

2.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教师拉动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三角形,我请两个同学来拉拉看,(指名)感觉怎样?(拉不动)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稳定性并板书)

师:正是因为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广泛,房顶做成三角形的,台历、斜拉桥、吊车等)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教材配套练习课后反思: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从学生欣赏世界顶尖建筑物图片上看出这些侧面都是用三角形的形状制作的,然后让学生利用教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游戏,找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请学生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两 个难点:

(1)在下三角形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相连”,这时我还是应借助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概念的表述,再在黑板上出示三条线段根据概念进行演示,让学生体会概念中“围成”、“相邻端点相连”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只有具备了三点才能真正围出三角形。这时,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篇6:《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海洲第一小学   袁燕嫦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锐角、直角、钝角的有关知识。(课件出示)

2、如果把角的两边截成线段,再把这两条线段连接起来,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4、欣赏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件演示)

5、看来在我们生活中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打算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它的分类。

3、三角形的概念

(1)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一组小棒,你能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逐组汇报)看来怎样的小棒才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好吗?

(2) (课件演示)刚才你们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你们的小棒是不是这样一根接着一根围起来?如果把小棒看成是三条线段,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 (课件出示)刚才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组,你们的图形是不是这样?所以说是不是只要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不一定,要围起来)(突出“围成”)

4、三角形的特征。

(1) 请同学们自学资料中的内容,找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 提问

(3) 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板书)

5、三角形的特性

(1)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不要着急,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A、拿出四边形纸框拉一拉。再拿出三角形纸框拉一拉。

B、你拉四边形纸框和三角形纸框的时候,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些部位用三角形了吗?

(2) 我们三角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具有稳定性(板书),这些部位就是应用了这个特性。

(3) (课件出示)这张椅子摇摇晃晃,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想出一个办法使它稳定下来吗?

6、三角形的分类

(1) 出示一组三角形

A、学习直角三角形

B、学习钝角三角形

C、指出锐角三角形,并讨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2) 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是一个大家族,我们可以把它分成3个家庭。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注意:我们这种分类是按角分

(3) (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只调皮的小动物,它们把三角形的一些地方藏起来了,你们能猜出这些是哪种类型的三角形吗?

(4) 用一张白纸剪出一些三角形帖在纸板上,要求每人最起码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5) 讨论(思考题)(机动)

7、小组总结,自我评价

篇7: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并且能画出不同三角形的各个高

明确三角形的组成和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能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动手画,动眼看,动脑想,动嘴说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情感和态度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中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美和三角形本身的实用价值。同时学会合作交流,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定义及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关键:三角形定义及三角形高的定义。

教具准备:三角形的生活图片,三角形,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几幅图片,看,从这几幅图片中你们能找到我们以前认识的什么图形呢?(图)

师:你们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三角形的影子呢?

你们都很善于观察生活,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和魅力,让他们如此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呢?仅仅是因为美观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和学习一下三角形的特征。

二新授:

1.三角形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你们喜欢的三角形,边画边思考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呢?(板书)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就请同学们在你们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它的边、角、顶点。我再找一名同学上黑板上为老师的三角形标一标。(看看基础一般同学怎么画的)2.三角形的定义 师:(板书)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特征。那什么是三角形呢,谁能试着说一下?

学生口答

自学定义:让我们一起把书翻到80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请大家齐读一下三角形的概念{把概念写黑板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师:书中所说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图形是三角形吗?是,为什么?不是,又是为什么?(贴纸四例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我们为了方便表达我们用A、B、C来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板书A、B、C),那这时我们就称这个三角形为三角形ABC。现在请你们为自己的三角形起上你们喜欢的字母名字。

师:有谁想把你的三角形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4.三角形的高和底(重难点)

①顶点和对边

师:很好。那你们能找出顶点A的对边是哪条吗?顶点B的对边呢?顶点C的呢? 好,你们找的都非常准确。

②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顶点、对边,那三角形的高应该怎么做呢?

师:对,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长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在黑板上演示)

师:现在把书翻到81页同学们自己品味一下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底。并思考想画三角形的高我们总共分几步。③(小结)三角形的高

师: 1确定三角形的一个顶点2找到这个顶点的对边直线3过顶点向对边作垂直。这条线段(手比)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④三角形有三条高

师: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一个三角形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是不是都有对应边,那一个三角形应该有几条高?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你喜欢的三角形的所有高!(走下班级认真观察同学的画高情况,并进行指导)

师:你来告诉大家你画(指人2名)了几条高,为什么画三条高呢(引导同学说出因为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有对应边)

师:好,很好请坐,我们知道了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并且有每个顶点都有对应边,过顶点向对应边最垂线,就能作出三条。(板书)

师:老师这还有几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并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她们的所有高。(画在黑板上)有谁愿意上黑板上来画一画这些三角形的高(6名)

师:6名同学已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让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他们画的对不对。

师:他们做的你们都同意吗,有谁不同意的可以上了展示一下你画的高给同学们看一看。

⑤(小结)不同三角形的各个高

师:从这道题我们能知道有些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的里面,有些是三角形的边,有些高在三角形的外面 5.三角形的特性

师: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老师这有相同材质的两个图形,在不拉坏老师学具的前提下,我想请两名同学上前来看看这两个图形哪个更容易拉动。

师;(2组)我要是再找同学上来比试你们说哪一个图形更容易变形呢?不容易变形)师:那我们就说三角形相对比其他图形不容易变形。师:这就是三角形的一个特性:稳定性(板书)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里也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了呢? 师: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不光美观还很实用的道理!

三练习:86页1~3题

四总结:三角形的组成,定义,高和底,不同的三角形又高在不同的地方,三角形的特性 五作业:

师:请同学回家以后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角形还存在什么别的特征或者关系吗?我明天会继续来学习三角形。

篇8:《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使学生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正确计算三角形中某一个角的度数。 (3)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 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本着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 算一算, 撕一撕, 折一折, 拼一拼”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案例

(一) 设置悬念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及分类, 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 要求是画一个有两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看谁画得好。

学生通过尝试, 最终画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

师: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 通过活动, 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副三角尺, 小组合作, 计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各是多少?

生1:我们组计算了

90°+45°+45°=180°

生2:我们组计算了

90°+30°+60°=180°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刚才的研究知道了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这一特性呢?大家猜猜看。

活动一:量一量, 算一算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 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取整度数) 再求出它们各角的和。

生3:我拿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各角的度数是

77°+41°+62°=180°

生4:我拿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各角的度数是

110°+35°+35°=180°

师:同学们的实践证明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

活动二:撕一撕, 拼一拼

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给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然后撕下三个角, 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 不能重合。看一看你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5: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平角。

生6:平角=180°, 说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活动三:折一折, 拼一拼

请同学们再拿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跟着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你会看到什么?

生7:三角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8:还有的变成一个正方形。

师:除了这些之外,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9:三角形的三个角恰好组成了一个平角。

师:也就是说:∠1+∠2+∠3=180°, 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10: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实践, 验证了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的特性, 那就是: (学生集体回答)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 应用知识, 当堂实践

问题一: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0°, 它的顶角该是多少度?请同学们帮助小红算一算。

生1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80°-70°×2=40°。

生1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80°-70°-70°=40°。

师: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应用。

问题二: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不小心将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两半, 玻璃裂成了两块。一块只有原来的一个角, 另一块有原来的两个角。他想重新买一块玻璃安上, 小明非常聪明, 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去, 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你知道他带的是哪一块吗?

通过观察、推断、讨论, 大多数学生选择有两个角的一块, 有个别学生选择有一个角的一块。这时教师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肯定谁对谁错, 而是继续提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学生都很茫然了, 不知道如何回答。

活动四: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准备好的三角形, 把一个角撕下来, 选择两个角的同学把一个角的部分交给小组长, 选择一个角的同学把两个角的部分交给小组长。然后想办法把三角形还原。

学生经过一番努力, 最终使三角形还原了, 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四) 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让你重新选择, 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生13:这节课我们通过用度量、撕拼、折拼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最后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

(一) 重视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 在教学时, 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前后共设计了四次活动。这些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象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大胆猜想,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经历从现实空间探索出图形性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数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篇9:“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关键词]三角形 实验 操作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特性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高和画高。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和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或延长交于一点的数学规律,从中激发学生动手画高的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2.这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学习?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在脑海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0:《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金星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底、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特征。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课前准备:课件、四边形和三角形模型、三角尺 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网。教学过程:

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实验导入、体会特性

1、出示三角形的模型,认识这个图形吗?

2、生活中那些物体是三角形的,或那些物体上面有三角形?(回忆)

3、老师出示图片中,你能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吗?(课件出示图片)

4、质疑:他们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秘密吗?

5、实验:利用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模型,拉一拉看。

6、思考: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7、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应用:你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都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吗?如果不用三角形会怎样?

环节

二、比较归纳,揭示三角形的概念

1、初步认识三角形:

你会画三角形吗?仔细观察你所画的三角形,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初步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总结三角形的概念: 课件出示:

判断:上面那些图形哪是三角形,为什么? 总结: 什么样的三角形图形是三角形。

3、要判断三角形需要什么条件?(声回答,师演示做图)

4、判断你刚画的三角形符和条件吗?修改一下,重新按三条边围成的条件画一个标准的三角形。(互相评价)

环节

三、动画演示,自主学习,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学生自学。认识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用你手中的三角尺,互相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介绍字母表示法。

环节四:理解高的含义,能画出相应底边上的高。

1、课件出示,房子图。要知道房子的屋顶怎么办?(做垂线)讲解补充高的概念。

2、试画高——让一学生板演。

3、小组讨论,在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几条这样的高?(汇报)

4、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板演)

5、课件展示三条高的画法。环节五:应用与练习

1、基本概念类练习:判断、填空三组。

2、应用类练习:练习十四2、3。

篇1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执教:港南区桥圩镇新庆小学 黄祖富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策略:实验操作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三角形与四边形教具。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了有哪些图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2、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出示老师收集到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索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等。

4、导入新课。

哪你会画三角形吗?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1)操作。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思考: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2)讨论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4)你能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吗?(课件出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大家都认为这个图形是三角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提示:每个三角形有几条线段?(三条)这三条线段是怎样连接的?(首尾相连)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2)齐读定义。

(3)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明确: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

刚才我们画出三角形ABC的一组底和高,每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4)尝试。

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画后,同学评议交流。

(5)判断一个三角形中的每组底与高。(课件出示)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实验。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面分别用手拉一拉三角形、四边形,交流感受,发现了什么?

2、感知。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解决问题。

谁来想一个办法,使刚才拉动的四边形拉上去不动。

在相邻的边上钉一根木条,有三角形出现。根据什么?(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边: 三条边 角: 三个角 顶点: 三个顶点

篇12: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做一做:

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

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

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知识点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例2

篇13:《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案设计

一、由生活实物引入概念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因此,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入。

例如,在教学《 三角形的特性》 时,我先让学生随音乐欣赏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如,晾衣架、篮球架、流动红旗、南浦大桥等,并用课件抽象出这几幅图中的三角形, 欣赏完后问学生:“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 我发现这些图形中都有三角形。”又一学生说:“ 我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这样引入,使学生积累了三角形的表象经验,初步感受到三角形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三角形的欲望。

二、体验感悟,建构概念

体验与感悟是学生建构概念的重要学习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的概念教学不是“ 告诉”,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概念,因此,有效的概念学习必然是自主体验与构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创造探索的机会。

例如,《 三角形的特性》 一课中, 在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这一环节,我运用了活动体验和构建这一策略,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 然后交流画三角形的方法,有的学生说:“ 我先画了一条线段,然后从这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又画了一条线段, 最后把这两条线段的另外一个端点连起来。 ”有的学生说:“ 我先画了三个点,然后把这三个点顺次连接起来。 ”还有的学生说:“ 我先画了一个角,然后在这个角的两条边上各取一个点,再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交流完以后,我问学生:“ 你们认为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大部分学生认为:“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这时我引导学生继续去探索,在黑板上画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如下图:

我问学生:“ 这是三角形吗? ”学生摇头。 这时一个学生说:“ 老师,这三条线段连起来就是三角形了。 ”我继续追问:“ 怎么连? ”有一学生跑到黑板前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ABC说:“ AB和BC这两条线段的端点要连上,BC和AC的端点要连上,AC和AB的端点要连上。”此时,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说:“ 是啊!这就叫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在数学上用一个词‘ 围成’来表示,因此,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感悟,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而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三、巧设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建构了概念后, 还需要通过练习巩固、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后, 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及时巩固三角形以及三角形高的概念。

1.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哪个不是?为什么?

2.下面三角形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

3.你能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的高吗?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概念的应用是概念学习的最高层次, 通过运用已有概念解决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一些情景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把头脑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概念依据问题情景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重现、 提炼、概括,并使它们相互作用,融会贯通,运用概念最本质的属性解决问题,巩固、完善、拓展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体验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根电线杆经常摇晃,( 课件动态演示) 你能想办法解决此问题吗?学生说:“ 在电线杆与横木之间搭一根支架。”我紧接着追问,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 ”学生说 :“ 因为这样做 ,电线杆 、横木 、支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篇14:“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平行四边形教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引人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课件出示图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

组织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师: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三、认识三角形底和高

1.情境引入

师:看着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想让你们帮它们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房子?哪幅是山羊的?并说明理由。

2.自学定义

师: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画。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高的?

师:画高要用虚线,还要画上垂直符号,并标出底和高。

当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课件演示)

四、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来场比赛怎么样?(好)

请两位同学上台,让男生拉三角形,女生拉四边形,拉变形的获胜。

师:其实刚才大家正是利用了三角形最大的特性:稳定性(板书)。现在你明白了设计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三角形了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看图片(课件出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今天你们学的高兴吗?能说出你的收获吗!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六、作业布置

教科书86页练习十四1、2、3.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上一篇:土沟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下一篇:会计实习报告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