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教后反思

2024-04-07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教后反思(精选3篇)

篇1: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教后反思

为了更好地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突破重难点的研究,本节课属于第三次改进课堂,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看看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情况。

本节课依然主要学习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重点还是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难点是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在课的开始先利用白板展示古埃及金字塔和现代吊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气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然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图片中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并让学生知道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处产生体验,从而来掌握知识。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白板功能,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白板操作,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如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一起感受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如让学生用白板中自带的三角板来画高等,既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又增强了学生探索精神,更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的认识,达到了一举三得的目的。(2)学生自主探究和白板操作演示相结合,因为不管是三角形的定义还是三角形的高,我都让学生先自己尝试、探究进行归纳,然后在白板上操作演示(学生用白板自带的橡皮功能深刻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定义中围成的含义;画高时用白板自带的三角板等),最后进行理解和概括,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后,教师在稍微引导便能轻松突破三角形画高这一难点。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轻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重点难点皆在不经意间轻松突破,比起没有任何辅助的课堂教学或仅仅只有ppt演示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并且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下,学生参与教学度很高,学生不管是自我探究还是总结都兴趣盎然,教学重点和难点经过自我探索和集体互动纠正后,掌握的很牢固,学生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都能很快轻松完成。唯一不足的可能是学生操作白板还不是很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篇2: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教后反思

案例:【教学片段一】

在教学中, 教师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层次:

(1) 创设情境:长颈鹿在房子里面, 站在哪个位置比较舒服, 出示一幅三角形“人字梁”的房子。 (生回答站在“人字梁”中间)

(2) 提问: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量之前先说说准备从哪儿去测量?

(3) 在刚才“人字梁”测量的部位画上一条线段。得出这就是三角形的高。看书本上高的定义。

(4)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三角形高的画法。 (过点A做边BC的垂线段)

指名演示画高, 其他同学在纸稿上画。观察并提问:在这个三角形中, 还有其他的高和底吗?

学生在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 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出三角形有三组高和底。

传统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形式, 忽视其形成过程, 重机械记忆, 轻体验, 往往造成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 对概念产生模糊的认识, 这对概念运用不利。就如上述教学片断中出示“人字梁”后, 让学生找出“人字梁”的高, 当学生说出中间那条时, 引出了三角形高的概念,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而书上要求学生画高是先指定三角形的高, 再根据指定的底画高, 增加了学生的难度。为此, 先讲出概念, 仅用练习加强记忆, 忽视概念的实质、注重结论的记忆, 仅以课本知识为导向, 割裂了系统间的概念, 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片段二】

出示三角形图:

同学们,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三角形的边:先以BC边为研究对象, 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和BC边相交的线, 比一比, 谁画得最多。 (学生动手画)

刚才你们画的线中, 它们有什么特点?请给它们分分类。 (有垂线、斜线)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和BC边垂直的线。 (得到一个只与BC边垂直的线的图)

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与BC边垂直的线, 它们还可以怎么分? (与BC边垂直的线有3条很特殊, 它们是过点A、点B、点C的, 得到下图)

这三条过点的垂线, 哪些是可以度量的? (过点A的垂线, 与BC交于D点, 垂线段AD是可以度量的, 过点B、点C的垂线不可以度量)

三角形除了BC边, 还有AB边、AC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垂线段呢?请你用刚才我们发现BC边上的垂线段的方法, 试着验证AB边、AC边上的垂线段。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AB边、AC边上的垂线段) 。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得到三角形3条边的垂线段吗? (先做边的垂线、找过点的垂线、可以度量的垂线、有3条边对应的垂线段)

这样的3条对应的垂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高。

上述案例中,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 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它遵循着概念的教学步骤:材料的生成, 分类分析 (一级分析、二级分析) , 然后进行概括命名。其展开的逻辑是运用大量的材料进行教学, 材料感知→寻找相同中的不同——分类 (或者寻找不同中的相同——聚类) →归纳提炼、定义命名。

反思:概念教学, 它必须是从一个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然后进行辨析记忆→运用概念进行解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是运用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从认识的过程来说, 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 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 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概念教学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 (关注学生现实的知识经验基础和思维能力) , 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 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 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使学生找出概念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形成系统的认识结构, 达到深化概念的目的。

篇3: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教后反思

第一,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 会给三角形分类,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第二,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 知识迁移

1.什么是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分类)

2. (课件出示船形主题图) 提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哪种图形拼成的? (板书:三角形) 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拼成这个图案的各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吗?

3.指图中的角复习锐角、直角和钝角。

4.揭示课题。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给图中的三角形分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二) 合作探究, 构建新知

1.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 你准备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2) 可以把这些三角形分成几类? (3) 每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

2.分析要求, 强调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角形角或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并把同一类三角形贴在一张大白纸上。

3.小组合作, 操作实践 (按组下发装有主题图中的三角形学具袋) 。

4.汇报交流, 展示成果。贴:各小组将分类结果张贴在黑板上。说:按学习要求逐一汇报分类结果;查:组织学生检查各小组的分类结果;评:评出优胜小组。

5.分析结果, 明确三角形的特征。

(1) 按角的特征, 认识三角形 (课件出示各类三角形的意义)

(2) 讨论: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 (根据分类配合课件演示明确: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

(3) 找一找:根据角的特征, 判断下列三角形属于哪一类?

(4) 按边的特征, 认识各类三角形。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的意义。

(5) 讨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分正反方辩论后, 课件演示明确: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6) 随练:分一分:根据边的特征, 给下列三角形分类。

6.小结:同样的三角形, 分类的依据不同, 分类结果也不同。根据角的特征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而根据边的特征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课件出示集合圈)

(三) 实践应用, 巩固提高

1.我是小法官:——下面说法正确吗?

(1) 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锐角, 这个三角形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 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2.比比谁聪明:——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根据角和边来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弄清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明确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四) 全课总结, 提升理念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合学情总结。

(五) 课外作业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仔细寻找身边的三角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并用附页2中的图形拼组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教后反思

《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对事物进行归类, 也就是把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的过程, 它是一种数学思想。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是给学生建型的过程, 为以后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力图做到以下三点:

(一) 导课轻松自然, 活动新颖别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洁明了的谈话导入和别出心裁的主题图, 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迁移中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精心组织的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掌握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 发现新的问题。

(二) 重视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数学

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 获取新知, 是这节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给三角形分类”这一操作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 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方法的探究,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实践, 通过观察、辨析、操作、推理、交流, 体验分类方法, 感悟图形特征。在每一小组的汇报交流中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获得多种分类的方法。这时, 教师并不急于去总结概括, 而是让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建构了新的知识系统。这样的设计, 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突出了重点。

(三) 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富有创意的学习模式与方略,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良好的合作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坐在一起搞形式, 而是建立在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 我们应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和自己的理解去思考, 去实践, 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然后在小组交流中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上一篇: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和工作中转变思维方式下一篇:探寻我国石油行业最新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