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外角练习

2024-04-20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外角练习(共5篇)

篇1: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外角练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外角》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始终让我在思考,在尝试究竟怎样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呢?听了向坝中学廖秀丽老师的一节课体会颇深,首先他利用几条直线相交分别做成的三朵小花,既复习了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又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让学生观看花瓣上∠1+∠2+∠3=?∠1+∠2+∠3+∠4=?∠1+∠2+∠3+∠4+∠5=?其实∠1、∠2、∠3、∠4、∠5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学生借助平角定义很快得到和为360°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角就是外角。

让学生观察外角特征,明确外角定义、外角个数、外角和的内容,这一切全让学生自己完成,使知识由难变易,本人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学生自己讲解,锻炼学生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可见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来,其次通过四道习题巩固知识点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16。

因为除不尽,此题正好纠正了学生一个思维误区,我认为此题非常必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个学生极易犯的错误,有利于深化学生知识,且本人用×180°=6×360方法解决更简单,更能使思维上升一个高度。

集体备课时对如何引入外角?产生的疑惑,是利用跑步身体转过的角度,还是直接出示定义,要处理的非常到位,真正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

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这种讲课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和,选取更好的事例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们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变例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理为趣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篇2: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外角练习

《三角形的高》练习课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检测学生“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一技能掌握情况。

2.检测学生“画指定底上的高”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高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三角形高的数量的了解情况。

3.每生课前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与一等边三角形。

4.自查“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名称,全面认识各种三角形的高,理解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2.探究高的画法,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的高除外),知道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关系。

重点:进一步理解高的本质属性。

难点: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学具:每生一等腰三角形,一等边三角形以及三角板、铅笔。

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找对边,找对应顶点。认识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名称。

【设计思路:学生在画高时要用“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技能,所以能正确地找到对应顶点与边是正确画高的前提。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与学习中经常遇到,认识直角三角形各边独有的名称便于叙述与研究。这是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引导学生概括直角三角形面积独特的面积公式的基础。】

师:三角形中除了三条边这三条线段很重要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线段对于三角形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我们已学过的是——三角形的高。

【设计思路:“其中”两字意指三角形中还有其它重要线段。这样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与继续学习探究的动力。】

2.比高矮。

师:这三个三角形它们想比一比,你们认为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设计思路:让学生上前指一指不同底边上的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不同底边上的高不同。】

二、尝试探究

1.画高。

(1)学生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设计思路:了角学生对高的认识和对画高这一技能的掌握情况。】

(2)判断、辨析:下面哪个三角形的高是错误的?

【设计思路:运用变式的、典型的素材与反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高”的本质,认识高与底的对应关系。】

(3)演示各种三角形中三条高的画法,引导学生思考:

①高与底有什么关系?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

②三角形高在三角形的哪里?

③直角三角形的高有什么独特之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概括高与底的关系,整体感知各种三角形中不同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再具体学习不同三角形高的画法(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高的画法在小学阶段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这样不仅学生在头脑中有了整体的印象后,再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还能帮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吃得饱”。从而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中“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概括: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有的高在三角形内,有的高在三角形的边上,有的高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2.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分别对折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是它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是各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三、巩固练习

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四、回顾反思

师:有关三角形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思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酝酿问题时已经在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整理自己的思维。】

课前检测题:

1.过直线外的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略)

2.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少条?梯形的高有多少条?三角形呢?

3.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图略)

课后检测题:

篇3: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外角练习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始终让我在思考,在尝试究竟怎样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呢?听了向坝中学廖秀丽老师的一节课体会颇深,首先他利用几条直线相交分别做成的三朵小花,既复习了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又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让学生观看花瓣上∠1+∠2+∠3=?∠1+∠2+∠3+∠4=?∠1+∠2+∠3+∠4+∠5=?其实∠

1、∠

2、∠

3、∠

4、∠5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学生借助平角定义很快得到和为360°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角就是外角。

让学生观察外角特征,明确外角定义、外角个数、外角和的内容,这一切全让学生自己完成,使知识由难变易,本人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学生自己讲解,锻炼学生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可见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来,其次通过四道习题巩固知识点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16。

因为除不尽,此题正好纠正了学生一个思维误区,我认为此题非常必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个学生极易犯的错误,有利于深化学生知识,且本人用×180°=6×360方法解决更简单,更能使思维上升一个高度。

集体备课时对如何引入外角?产生的疑惑,是利用跑步身体转过的角度,还是直接出示定义,要处理的非常到位,真正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

篇4: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外角练习

1、;92、1;23、5、76、85283;

4、xy2 23941212ab7、1;128、13xx2 349

1229、2x10、x2xyy11、112、4ab 4

二、CDACD;BCBBC

三、1、ab2、1453xy3、x3y22x2yx 10104、x1285、7

篇5:《三角形的外角》的数学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外角》的数学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讲课,课题是“三角形的外角”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掌握的还是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但是还是有一定量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是存在这着差距,这需要教师再付出一点的心血。以我个人看来,一是:整节课学生参入的热情还不够,小组活动不是很到位,在小组展示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是个别好学生的展示舞台,没有大范围、全员的参入,这是这节课的.失误之处,从这个问题也反映出:下一步教师的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点。我们要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必须把所谓的“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

不的话何谈有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质量的提高,更谈不上“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二是:教师组织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小组活动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更需要教师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并想法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师的的本职工作。所以我的教学任务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上一篇:涨价通知函范文下一篇:抓思想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