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024-04-24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

董玉莲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215+88=303(元)(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3)用竖式计算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

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篇2:”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页例3。

教学目标: 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题,掌握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迁移类推学习新知指名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口算。

20+6+7=18-4-10=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师: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公交车到站时乘客有下、有上,车上的人数随时会发生变化。想一想,这些事实是不是与数学问题有关?

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自述图意。

师:(课件动态出示例3主题图画面)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

请仔细观察,看看车上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画面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你能根据画面中的数学信息完整地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吗?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第28页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下去25人,又上来了28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并筛选出有用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考虑如何结合本班实际酌情引导。)据题写式。

怎样计算车上现在有多少人?算式该怎样写?(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能会写出以下几个算式:67-25+28=67+28-25=28-25+67=)

引导学生试着分别说一说各式所表示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些式子与前面所学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式中有加、有减,突出“加减混合”之意。)各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以上各题能直接口算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笔算方法的学习。)

(说式子的意思、讲运算顺序是本环节的重点,尤其要理解好二者的联系。)尝试探究。

师:请同学们笔算67-25+28。要求:先独立思考在草稿本上尝试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比较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其算法。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师:观察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教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把两个竖式合在一起写更简便一些。课堂巩固。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67+28-25=28-25+67=

(让2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订正。

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同时让学生明白同一乘车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加减混合的算法是旧知的发展,要在充分的训练中巩固。)

三、加强“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先说后做,或先做后说,或说做结合,对于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表达及数学思维能力很有意义。小组比赛,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方法。

36-4-32=81-4-70=

37+10-5=74+6-80= 下面各题的计算对吗?请把错误改正过来,试着说出错的原因。

48-16+29=7118+46-27=47

师: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提示: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注意运算顺序;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进位或退位方法。)算出红星小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69+30-45=65+18-39=

260+40-8=71-65+43=

师(小结):在计算两步式题的过程中,能口算的就直接口算。如,上面第一道题,先用口算,第二步再竖式计算出结果会更快一些。

如:计算69+30-45

第一步口算:69+30=99

第二步用竖式计算: 课件出示购物情景图。学生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从画面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还要知道什么?)列式计算后说方法、师生订正。

作者单位

陆良县中枢镇中枢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篇3:珠心算“加减乘除”运算教学探析

一、加减算教学的一般流程

1.2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教学是整个珠算教学的基础, 是学生接受加减算理、算法和拨珠指法的重要结合期。教师教学要循序渐进, 确保学生在理解算理和算法拨法的正确掌握上扎实、过关。20以内加减法教学内容包括直加、直减, 满五加、破五减, 直减进位加、直加退位减, 破五进位加、满五退位减。

教法建议:

(1) 重要知识点反复强化, 指法准确到位。例如:3+2, 满五加 (加几下补) ;5-2, 破五减 (减几上补) ;3+7, 直接去补进一;10-3, 退一还补;5+7, 破五进位加 (加几上几进一) ;13-7, 退位满五减 (减几退一下几) 。教师在教学算盘上10的认识时引入补数概念:两个和为10的数互为补数, 然后在教满五加、破五减和进位加、退位减时统一使用补数来形成拨珠口诀, 既简练又易掌握。

(2) 及时扩位扩笔, 为多位多笔运算铺垫。例如:在5-2教学后可安排55-22, 66-11-22练习或全盘练习, 进行扩位训练。如在5+7、6+7、7+7教学后可安排6-1+7、3+2+7、1+4+7练习, 进行扩笔训练。

2. 百、千、万以内的加减法。

百、千、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 基本的算法和拨法都已经在20以内加减法里得到解决。教学的重点是解决好多位加减一位数、多位加减多位数的运算时档位的正确对应问题, 以及算法、拨法的多种组合运用带来的一些难点问题。教学内容包括:两次进位加, 连续进位加, 两次退位减, 隔位退位减, 多位数加减一位数、多位数加减多位数及多笔多位数的档位对应教学。

教法建议:

(1) 将连续进位加、隔位退位减列为重点教学。我们以退位减法为例, 比较一下两次退位减和隔位退位减的异同。例如126-47, 在十位、个位上运算时都出现不够减, 须作退位减。两次拨法都是前档减1 (退1) 本档加补 (还补) , 其拨法过程和算理算法完全一致。学生容易掌握, 一般不会出错。再如106-7, 个位不够减十位0向百位借, 需作隔位退位减。拨法是百位减1 (退1) 十位加9同时拨, 再个位加3。百位借1对十位来说是10个十, 因为算盘一档的最大示数是9, 所以十位档加9对个位来讲自动完成了十位的退1。拨法的过程只有百位减1而没有十位减1。学生在理解算理后的实际拨珠时往往受前例两次退位减的影响在十位上再退1, 从而产生错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清算理, 还须通过反复的对比练习进行熟练巩固。

(2) 将拨珠操作上的重难点细化呈列, 分类强化练习。

(1) 在20以内加减算教完后可以安排“加几的加法”、“减几的减法”复习练习, 同时尝试结合二三位数加 (减) 一位数的档位对应教学, 把操作上的重难点细化呈列, 强化练习, 可使学生更全面牢固地掌握20以内加减算, 并为多位数加减打下基础。

(2)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加减法并让学生摆脱口诀形成技能, 我们经常安排一些定数加减、同数加减、打百子等练习, 同样需要教师将重难点细化分类练习。

(3) 多笔一位数、多笔多位数加减教学中, 随着位数、笔数的增加, 加减法的8种基本拨法和连续进位加、隔位退位减的拨法会出现多重复杂组合, 会给学生增加操作上的难度和正确率的下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设计各种不同拨法组合的典型题例进行分类教学和训练。例如:458+46, 个位上6、十位进位、百位满五;958+42, 连续进位;514-16, 百位破五还94;1026-28, 千位退1还992。

(3) 注重档位对应教学。一位数加多位数、多位数加减一位数、多位数加减多位数教学中, 教师在强调“上下对齐, 高位算起, 同位加减”的基本法则的同时要有意设计档位对应的题型加以讲解和练习。

(4) 处理好几种关系。珠算和心算的关系:珠算在位数、笔数要求上适当提前, 心算基本同步。心算练习后可以用珠算复查;听算和看算的关系:无论是珠算还是心算, 听、看算两种形式应经常交替使用, 互相促进;速度和正确的关系:在普及层面上先求准确, 后要速度, 在确保准确率的前提下循序渐进, 逐步体现速度要求。

二、乘算教学的一般流程

1. 表内乘法。

乘法教学的基础有两个内容:一是表内乘法, 即乘法口诀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熟记口诀, 并熟练地在算盘上左边第一档起用两个档位拨出, 如乘积无进位, 用0占档。二是错位加法练习, 将任意两个乘法口诀的积进行错位相加, 要求能够正确对应档位。

2. 一位数乘法。按照小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计算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法建议:

(1) 强调档位对应。学生在做乘法练习时, 因为档位对应出错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把档位对应教学列为重点。一个是运算法则上的档位对应, 强调积的拨入档的对应, 强调一个积在做错位加法时要对应两个档位, 如积无进位则用“0”占位。另一个是操作上的档位对应, 强调在做错位加法拨珠时手指要进行点档。

(2) 实施分类细化教学。在乘法教学时,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切忌粗糙, 教学过程切忌简单。应在基本运算方法教学后, 对练习题型进行细化呈列, 分类教学, 做到细腻完整无遗漏。一般先以口诀乘积的进位、不进位进行分类, 再以乘数中有0的情形进行分类。按口诀乘积是否进位分类, 例如:48×3=144, 口诀乘积都进位;28×3=084, 82×3=246, 口诀乘积有一个不进位;23×3=069, 口诀乘积都不进位。按乘数中出现0进行分类, 例如:203×4=0812, 302×4=1208, 乘数中间有0;320×4=1280, 乘数末尾有0。

(3) 积的位数的确定。多位数乘一位数所得乘积的位数有两个乘数位数相加或乘数位数相加后减1两种情形。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算盘首档是否是空档来判断。例如:34×3=102, 首档非空, 积是2+1=3位;32×3=096, 首档空档, 积是2+1-1=2位。在积的位数确定的教学训练中, 积的末尾有0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类型, 教师必须要作专门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积末尾产生0的不同情形分类设计练习。

3. 多位数乘多位数。

按照小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计算要求, 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是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法基础, 也为珠心算学生学习更多位数的乘法创造条件。

教法建议:

(1) 从算理入手, 讲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拨法是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珠算过程是“高位乘起, 对档拨入”。例如:38×43。第一步按照高位乘起, 先将两位数38与十位数字4乘 (38×40) 得152从算盘左第一档拨入, 盘上实际表示数为1520是个四位数;第二步再将两位数38与个位数字3乘 (38×3) 得114是个三位数, 在进行加法时要在百位也就是算盘左第二档拨入运算, 结果是1634。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第二步的积必须从对应的第二档拨入做加法运算的算理和拨法。

(2) 通过分类、对比教学强化档位对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两步积都有是进位和不进位两种情形, 当积不进位时要强调用0占位, 然后对档拨入运算。教师可以有意设计不同题型让学生分类练习强化档位对应, 提高运算的正确性。

(3) 积的位数的确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有两种, 盘上首档非空积是4位数, 盘上首档空档积是3位数。其积的定位判断和积的末尾出现0的问题与多位数乘一位数情况相同。

4. 乘心算教学注意点:

珠算乘法先行, 在位数要求上要有一定的超前度, 心算乘法适当减少位数;注意分层设计教法, 对优秀和一般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优秀学生可直接心算得两步积后作错位加法心算得答案, 一般学生也可第一步直接心算得积, 第二步用乘法口诀在第一步积上边算边加。

三、除算教学的一般流程

1. 表内除法。

除法教学的基础有两个内容:一是表内除法, 二是错位减法。教师在表内除法教学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除法的几个基本步骤, 为以后的除法教学打好基础。第一步, 被除数在算盘左第三档拨入 (布实) ;第二步用乘法口诀估商;第三步立商, 够除隔位立商, 不够除挨位立商;第四步对应档减积。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正确判断确定商的档位和减积时的档位对应。

2. 一位数除法。根据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课程标准的计算要求, 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法建议:

(1) 把握重点, 分类教学。由于表内除法教学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掌握除法的四个基本步骤, 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过程实际上是将上一次除后所得余数作为被除数除以除数再重复一下四步运算过程,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一次、二次、三次商的立商档位的确定上以及立商后减积的档位对应上。学生在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够除、不够除时出现不同的立商档位问题。二是商中间有0时, 0后面商的档位对应问题。三是商末尾有0时的商的位数问题。教师要通过分类教学, 让学生熟练处理各种情形下的立商档位。

(2) 商的位数的确定。商的位数的确定分两种情形, 当首商够除时, 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当首商时不够除时, 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1位。

3. 除数是两位数, 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计算要求的延伸) 。

教法建议:

(1) 突破难点, 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难点分析:一是估商难度大大增加。除数是一位数时用乘法口诀估商既容易又正确, 除数是两位数时同样用乘法口诀估商, 由于除数个位数字的影响, 所估的商容易和确商产生较大偏差, 经常需要调商, 增加了估商的难度。二是减乘积的难度增加。除数是一位数时商后是进行一次乘法口诀减积, 除数是两位数时商后要减去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对运算和记忆的要求大为提高。围绕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心算作为基本功进行强化练习, 另一方面要进行专门的估商练习, 可以采用除数个位数字四舍五入法结合乘法口诀估出初商, 使用一位数乘两位数心算来验商得确商的办法, 提高学生估商的能力和正确率。

(2) 实施分类、对比教学, 强化立商和减积的档位对应。教师设计题型时可以考虑按立商的两种情形进行分类, 也可以按商数中有0无0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除法运算的正确率。例如:按够除、不够除分类:1728÷36=48, 1104÷23=48, 736÷32=23, 782÷34=23;按商数中有0无0进行分类:1104÷48=23, 9744÷48=203。

(3) 商的位数的确定。商的位数的确定有两种情形:当首商够除时, 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除数位数相减加1位;当首商不够除时, 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除数位数相减所得位数。

4. 除心算教学注意点:

篇4:“混合运算”教学调控片段与分析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购物情境图)

师: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书包20元,一本笔记本5元,一盒水彩笔18元,一个钉书机12元。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如果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3×5=15(元),15+20=35(元)。

师:对!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3×5+20=35(元)。

师:在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有没有不同的写法呢?

(学生思考良久,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教师期待的答案)

生:还可以分步写成3×5+20=15+20=35(元)。

(教师顺势板书出算式的递等式)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

生1:我喜欢第一种算式,它是分步的。

师(未置可否):还有谁来说说喜欢哪种算式?

生2:我喜欢第二种算式,因为算起来简单。

师(面无表情):还有同学喜欢哪种算式?

生3:我喜欢第三种算式,因为算起来方便!

师:对呀!这样一步一步计算下去,既清楚又准确。

(这时,教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且行且思】

1.准确把握认知起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其实,在学习“混合运算”前,学生接触过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他们已经学会用分步算式解答。教师完全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尝试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在课堂巡视时相机指名有不同算法的学生板书算式。这样,学生的好思路能凸显出来,错误或不规范算法也能暴露无遗。走近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控。

2.耐心捕捉真实观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各类观点,时时准备捕捉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一些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上述案例中,面对教师的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学生的回答反映出他们的需求和爱好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观点,根据这些观点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精心设计理解断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理解断层,精心设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思维挑战,从而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不问“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直接告诉学生第三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叫做“脱式计算”,问:“这种脱式计算有什么特点?与分步计算相比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脱式计算的计算有序、不易出错的优势。

4.适时补充后续问题。波利亚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引进辅助问题。如果你不能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后,设计后续问题:“在计算综合算式而数据比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但当数据比较大时,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发现:当数据较大时,为了避免出错,可以用脱式计算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

篇5: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之加减混合运算

临西县樊村校区

郝乃庆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分析: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教学设想:

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用竖式进行计算。

(1)54 + 26 + 15 =

(2)90 – 58 – 24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二 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

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出示情境图

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

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

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 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

生(1)

生(2)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列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并比较那种竖式计算的简便。我能行:

3.我有22个气球,放走了16个,又买了18个气球,他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列混合算式进行计算? – 16 + 18 = 24(个)4.试一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 47 – 65 =

+ 40 – 37 = 三 巩固练习练一练

1.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

– 39 + 46 =

+ 27 – 50 =

+ 50 – 66 =

– 80 + 35 = 2.找书包。

3.公共汽车上原有3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汽车上现在有多少名乘客?

4.公共汽车上原有2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13名乘客下车,有9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到了人民商场时,有16名乘客下车,有14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 作业

第9页第3、4题。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 28 + 35 =

(颗)

篇6:《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通过巧妙的引入情景,合理的设计,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买鞋和买书包的情境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出现买书包和鞋这一问题情境时,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算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算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让学生放开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也拓展和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尝试了连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达到了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算一共花掉的钱数,再用总钱数去减的这一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明白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作用。

篇7:《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人:张波 审核:张丽丽 周海蓉 时间:2015年3月9日

【学习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基于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学生学会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试题。

2、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3和例4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以冰雕区的活动场景为题材,完全用文字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含有两条信息: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游人270位,每30位派一名保洁员。所求的问题是: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上午派了几名保洁员,再求下午要派几名保洁员,最后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名,再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最后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基于学情】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例3和例4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通过一步一步的分析题意,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教学时要使学生明确游人和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需要的保洁员越多。理解了这一点,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做好铺垫。同时也要对比两种不同的解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级运算由高到低.教学难点: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动脑、动手、动口,去感知和体验知识。

2、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识。

3、开放式教学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 【评价方案】

1、通过观察、提问、分析、计算,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课堂练习,达成目标1、2。【学习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篇8: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加减运算

苏霍姆林斯基说:“通过脑力劳动所获得的知识, 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在以后实践中更完美地应用这种知识的志向。教师要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 通过一定数量的有效阅读训练, 让学生掌握阅读作品的规律和方法。”叶圣陶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文是写作和阅读教学的共同观照物。对于如何鉴赏作品、写好文章, 无疑, 教材是个很好的例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句话说:“句有可削, 足见其疏;字不得减, 乃知其密。”笔者据其意, 将自己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称为“加减运算法”。

一.加加看

好书不厌百遍读, 好的作品总是经得起推敲, 经得起仔细玩味的。教师要通过“加法”来引导学生领会作品构思的精妙之处。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小说生动描写了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 她向往舒适豪华的生活, 结果却从虚幻的云端重重地摔落到无情的现实中, 她为此付出了十年的韶华。小说以项链为线索, 经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项链等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发展, 最后才点出真相 (项链是假的) 。

有人说, 作者在小说结尾时才说项链是假的, 这是欺骗读者, 是卖弄技巧。其实这个问题在前文有多次交代, 如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答应的爽快和心不在焉;赔项链时, 找到那家珠宝店老板, 老板查了账簿后说的“太太, 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还项链时,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等。

这样既出人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恰是这篇小说构思的巧妙之处。为让学生领悟到这种构思的好处, 我试着让他们设想在前面铺垫的任何一处明确告诉读者:项链是假的。然后, 比较效果。试过之后, 学生都觉得:这样一改之后, 小说平淡如水, 没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

而在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时, 我也曾以本文为例。本文结尾, 佛来思节夫人说:“唉, 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在全文的高潮之处, 小说戛然而止。如果给它续个结尾会怎样呢?事实证明, 无论续写的结尾有多高明, 加在原文的后面都是狗尾续貂。原因何在呢?我引导学生探究《我的叔叔于勒》及《孔乙己》等小说的结尾艺术, 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告诉学生, 这就是艺术作品中的“留白艺术”。学生虽不一定完全掌握何谓“留白艺术”, 但我相信, 通过这一“加”, 学生至少会明白, 写文章要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以上“加法”是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将“加法”阅读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因为很多文学作品, 含蓄细腻, 它的好处非得细心体味才能感觉得到;而有些作品, 又是言简意丰, 有如风干的茶叶, 它的香味必得经过水的浸泡才能弥漫。学生在读作品时, 就要善于泡茶, 品茶。方法之一, 就是要求学生善于展开联想、想像, 培养阅读创新能力。尤其在阅读诗歌作品时, 边朗读边在脑中想象诗歌描画的图景, 能化抽象为形象, 再现出一个更为丰富的艺术境界, 将自己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 在感染、共鸣、激动中不能自已。

其二, 老师也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为其进行加法阅读提供条件。在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时, 我又印发了李清照的其它诗词二十首及相关生平资料, 要求全体同学通过查找资料, 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基础上, 按诗词的三重魅力, 领略李清照诗词的诗意、诗情和诗境, 感觉诗人的人格美, 并形成自己的鉴赏心得, 并在课堂进行了“解读李清照”的专题阅读会。学生兴致勃勃, 佳作迭出。请看:李清照以其女性特有的感性, 体验着自然界的花开花落, 冬去春来, 精彩的词篇便如家乡的百脉泉, 翻涌而出;在“萧条庭院”, 她独自“把酒黄昏后”, “酒意诗情”无人与共, “万千心事难寄”, 也只有通过写词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了。《点绛唇》《蝶恋花》《醉花阴》等词大多缠绵悱恻, 自然流露刻骨铭心的情感。其中“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一句, 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黄花与“我”相通, 互望互怜, 词人消瘦的身形犹在眼前, 凄冷的心灵让人心生怜惜, 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这一“加”, 加出了情感, 加出了灵致, 加出了阅读的兴味和方法。只要给学生以方法, 以“加法”的材料, 学生常会还你以惊奇。

二.减减看

对于一些篇幅很长的作品, 教学时则需要用“减法”, 删繁就简, 方能抓住中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林黛玉进贾府》, 这篇课文很长, 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减法”。在教学中, 我只选取人物出场顺序来引导学生探究、质疑, 实施长文短教, 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作者写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安排贾母最先出场?

引导探究:A贾母的地位。B“挽”“搂”两个动词的运用效果。通过黛玉眼观、心感利于初到贾府的她观察他人的表现。

2.凤姐在贾府非等闲人物, 她为什么不和贾母一同出场?她是怎么出场的?

引导鉴赏:凤姐深得贾母疼爱和器重, 写她出场时是“丹唇未启笑先闻”, 先声夺人, 众星捧月, 突出了她的地位和阿谀奉承之技巧。

3.为什么写宝玉出场先虚后实?

引导总结:先闻后见, 先虚后实, 虚实相承, 利于表现其叛逆性格。

通过黛玉之眼写众人出场, 再由众人之眼写黛玉, 突出了黛玉的形象。这几个问题, 步步围绕人物出场, 让学生从对人物出场的研究中洞悉人物性格, 这正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减”, 能减出精华, 减出精练。

明人叶昼评点《水浒传》说“其妙处都在人情物理上”。因此在讲授《智取生辰纳》时, 我只提了一个问题:杨志为什么丢了生辰纲?学生围绕这个问题, 作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不枝不蔓, 目标集中, 紧扣课文全面、深入地赏析其中的“人情物理”, 这样的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不无裨益。

以上的“减法”是从教师教学角度来说的, 实际上就是抓主干, 去枝叶的方法。减法教学不仅有利于抓重点难点, 对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另有一些浓墨重彩、泼墨如画的作品, 则可用“减”的思路, 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进行换置体会, 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繁笔的好处。

《荷花淀》一文主要由三个故事构成, 如删掉文章描写白洋淀和水生嫂编席的二、三自然段和女人们学会射击参加战斗的结尾, 应该说小说仍然是比较完整的。但删减这些内容后, 水生嫂怎样由一个农家妇女成长为抗日战士的过程就不完整了, 当然也就不足以反映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的情况, 难以展现抗日必胜的前景, 同时也削弱了人民因热爱家乡而奋起抗击日寇的思想内容, 也把原文“诗化的硝烟”这一特点减没了。教师可以通过假设法, 让学生体会减与不减的区别, 从而明白, 这样一“减”, “走了神韵”, 显得“平淡、单薄”。同样, 在《社戏》中, “于是看小旦唱, 看花旦唱……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 ———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一段看来不胜“啰嗦”, 却将那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 改为“等了好久, 叫天还没来”, 原文的韵味就都没了。

在教学中, 通过加减法的修改、假设、比较等, 能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作者组材及剪裁的用意, 对学生自己的写作也是大有益处的。

阅读教学上的加减法, 只是对不同文章的不同处理, 其本质都是为教会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艺术及表现技巧进行欣赏借鉴。长期训练学生, 使其习惯以加减的方法来鉴赏作品,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会提高。

篇9:”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篇10: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97-98页 的例1内容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 第1 一4 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对比中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增强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对比、小组合作。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5/8+1/3=

1/2-1/5= 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吗?

2、轻松准备: + 57 - 21

- 45 + 65

-(32 + 18)

+(64 - 25)

说一说,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揭示课题:

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然很快想到要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从而引出课题。)

二、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

(引导学生读懂表格,并根据信息形成一个扇形统计图)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1/2+3/10—1/5

1/2-1/5+3/10

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

4、2/5)把谁看做单位“1”?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

(4)反馈评讲(课件上出示两种方法)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最后强调答案)

(5)渗透情感教育

师:我们知道雨过天晴后,地表水和其他形式的雨水一般都会被挥发,只有地下水被储存起来。比一比,森林和裸露地面的地下水的储存情况?(出示课件)

发现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境,保护水资源。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结合例题板书:从左往右

先算小括号里)温馨提示: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三、巩固应用。

小结:你说的非常好,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行动起来,一起绿化环师: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书本第117到118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一看。

过度语: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先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李明用一根 1米 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条边长1/ 4米,另一条边长3/ 8米,求第三条边长多少米?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三角形吗?)

过度语:我们每位学生一天的时间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分配,(出示练习3)读书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吃饭时间占(),玩乐时间占(),求睡觉时间占几分之几?会求吗?

(2)一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约占一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样更有利于你们的生长发育,记得晚上一定要早睡。

(3)的题目: 师:其实据专家们的最新报导,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最好能达到10小时,这

师:同学们真的挺能干,这些问题轻松就解决了,下面老师给出一题难一点

(4)我校上星期举办了作文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 1” ?)

四、全课小结

篇1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100页例3。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5+76

41+58-90

695-(1000-745)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口算

0.4+8.7=

7.1-3.5=

9.7-7=

0.28+0.54= 回顾小数加减法应注意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体育比赛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各地各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比如,摩托车比赛,游泳比赛,自行车比赛。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环城自行车赛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

(师出示图片并说,环城自行车赛路程比较长,一般分多个赛段进行,主要是在平坦的公路上进行比赛,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关注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小明家所在的城市正在进行环城自行车赛,瞧!小明的一家正在看环城自行车赛呢。(出示ppt)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行车越野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体育比赛项目。)2.出示自行车越野赛资料一览表 师:你能看懂这张表吗?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评价学生反馈的信息。今天是几号呀?(27日)今天正好是第二段比赛。现在第二赛段比赛也结束了,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两天的比赛情况。第一个赛段,自行车运动员骑了多少千米?第二个赛段自行车运动员又骑了多少千米呢?看到这里,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问题口头回答)师:当第二个赛程结束后,运动员最想了解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第二个赛段结束后,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师: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这正是观众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小明妈妈提出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同学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出示问题:第二个赛段结束后,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1)全班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2)找3名学生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互相交流。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39.5-98.8 =483.4-138.3

=245.7+99.4

=443.9-98.8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3)(课件展示)三名同学分别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解决了小明妈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引出课题:小数混合运算)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有什么关系? 4.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仔细观察列式之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去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你们同意吗?

5.进行思想教育。

咱们再来看看小明一家的情况吧,小明的妈妈提出问题之后,小明一家人一起动手算了起来。(出示ppt)

看到小明一家人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没有?(尽量让学生说)

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小明的家庭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我希望每一个同学的家庭都像小明家一样,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

6.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指板书)列出算式以后,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让多个学生说)

师 : 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一样。算式的里有括号的(学生接: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里没有括号的,(学生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试剑石(课件展示)

9.5-7.4-1.9

32.6-6.7+67.3

17.3-(7-0.5)2.考考你?(练习十七第四题)3.小调查:讲数学故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想怎样与大家交流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39.5-98.8 =483.4-138.3

=245.7+99.4

=443.9-98.8 =345.1(千米)

=345.1(千米)

上一篇:玉兔公司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下一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