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024-05-0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73—78页信息窗1。【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基本完成分数四则运算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进对相关运算律的理解,提高运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所学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大胆猜想、积极思考验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4.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数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配乐播放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相关图片,请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课件呈现)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多少处? 自然遗产有多少处? 其他遗产有多少处?

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其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板贴)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板贴)......小结:前面这3个问题,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后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自主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既让学生回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又顺利引出新知。

二、探究方法,分析比较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初步感知运算顺序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提问:要求出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课件呈现)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谈话:这个问题你们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2.组内交流,明晰思路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3.组间交流,归纳方法

谈话:哪个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可能出现: 做法一:分步解答 272× =68(公顷)

68+4= 72(公顷)做法二:列综合算式解答 272× +4

= 68 + 4

= 72(公顷)

提问: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计算时,你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乘法而不是先算加法?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天坛公园的 是多少,再求故宫的占地面积,所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再次感知运算顺序

谈话:刚才大家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1987年,天坛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在我国像这样的世界遗产还有多少处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课件呈现)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

2.组内交流,明晰思路

谈话:老师发现多数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将想法跟你的组员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3.组间交流,归纳方法

谈话: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30×

+ 30×

= 21 + 4 = 25(处)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先用30× 求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多少处,再用30× 求出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多少处,再相加算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追问:要先求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所以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方法二: 30 ×(+)= 30 ×

= 25(处)

提问:这样列式可以吗?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这种方法是先求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课件出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引导学生再次分析数量关系。

追问:这道题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因为是先求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所以计算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结:在这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中,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三、猜测验证,沟通联系

1.举例验证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谈话:同学们再来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30× +30×

= 21 + 4 = 25(处)×(+)= 30 ×

= 25(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想法:

想法1: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追问:既然结果相等,可以把这两个式子用等号连接吗? 想法2:乘法分配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追问:仅仅这一道题能说明吗?应该怎么办?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交流。小结:乘法分配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2.回顾梳理其他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提问:除了乘法分配律,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用课件呈现。

追问:这些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适用吗?

学生在小组内回顾、整理。

明确:整数运算定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板书:整数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举例验证、回顾梳理,证明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律沟通,并通过举例验证、回顾梳理,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观察、对比体验中,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运算,既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又沟通了知识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了解,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1.计算

1+ ×

÷()×12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重点说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2.解决实际问题

(1)沈阳故宫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占地面积比北京故宫的 少3公顷。北京故宫占地约72公顷,沈阳故宫占地约多少公顷?(2)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它的藏品大约有100万件,其中约 为皇家收藏,其余的是社会捐赠和个人收购。社会捐赠和个人收购平均每种方式大约多少万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针对性练习到情境应用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既巩固了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又解决了和情境密切相关的素材,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归纳总结,凝炼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了解过程中完成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你能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学会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受?

师:请大家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非常开心。这种全面整理知识的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方法用在今后每一节课、每一单元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 通过全课小结,全面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和体验感受,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初步形成建构知识的意识。

篇2: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分数乘法的两部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难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够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课前准备】

学生: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教师:课件、教学情境图。【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国家,有很多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你知道哪些地方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吗?

(学生:长城、故宫„„)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平时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已经做到了生活的有心人。那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图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展示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同时解说:

①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 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祈福的地方,希望来年风调雨顺。③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④ 颐和园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⑤ 莫高窟:以壁画、雕塑、经书而闻名世界,但令人可惜的是很多经典都流落国外。⑥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边疆事物的地方。⑦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1000多年的历史。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生:漂亮)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我国拥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吗?(生:骄傲)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呢?(生: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导入新课,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不仅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图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请大家认真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先找一位学生读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提出:

(对于2、3两一步问题当场解决,1、4两问题板书,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

2、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生:好。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生: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师: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来描述信息当中的数量关系,先请同学说一下我们在画线段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注意要把谁看做单位“1”,要平均分成几份„„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跟进指导,选出代表作品到讲台前,用多媒体展示,并请同学说一说画线段图的过程。

师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加深学生对本题的理解。

师:观察我们要求的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这条线段,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那几部分组成的? 生:是由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和4公顷两部分组成的。师生得出: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出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知识的解决做好铺垫。

3、列式计算

师:现在你们会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吧!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1:(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生2:(2)272×1/4+4 =68+4 =72(公顷)

生:汇报并板书。

4、总结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来看这个式子(272×1/4+4),有乘有加,我们是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生:先算的乘后算的加。

师:那么是不是其他的分数混合运算中,我们也是这样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呢? 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全班交流。师生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小结内容)

揭题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5、谈话: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题让我们画线段图的话,把谁看做单位“1”? 生:把我国的世界遗产看做单位“1”。师:接下来我们要表示谁,(文化遗产)最后表示(自然遗产),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表示文化遗产?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7份。师:那又怎么表示自然遗产?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15份,取2份。

师:我们在一条线段上先平均分成10份取7份,再平均分成15份取2份,同学们想一想会出现成么现象?

生:又麻烦又乱,看不明白。师:那怎么办?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十分之七比一半多,我们在图中取一半多一些的距离表示文化遗产的十分之七,又因为十五分之二相对很小,我们在图中取较小的距离表示自然遗产的十五分之二,让剩下的部分大约占六分之一就可以了。教师及时表扬并课件展示线段图。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生到黑板展示做题方法并说清解题思路。(1)30×7/10+30×2/15(2)30×(7/10+2/15)=21+4 =30×25/30 =25(处)=25(处)

6、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生1:两个式子的结果相等。生2:乘法分配律。

生3: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30×(7/10+2/15)=30×7/10+30×2/15 得出 a×(b+c)=a×b+a×c 师:除了乘法分配律,我们还学习过那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师:那这些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吗?让们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练习题,生发现结果都是等号,由此得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律沟通,并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在充分观察、对比体验中,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运算,既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特点,再应用运算律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简算的根据,体会运算律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三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了解中完成了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相信你肯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很高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全课小结,全面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和体验感受,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初步形成建构知识的意识。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步:(1)272×=68(公顷)68+4=72(公顷)综合:(2)272×+4 =68+4 =72(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学生列式计算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是在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学习了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篇3: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探析

刚教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 笔者认为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律比较容易, 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学生的作业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格式不对, 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 甚至有几个学生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学生知道了运算顺序, 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 没有算的写在后面, 导致出错。或者他们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 比较粗心, 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 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针对以上问题, 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避免再一次出错,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在前几个阶段的四则运算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 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 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进行抽象、概括,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所以,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 格式要规范, 要求学生“一次做对”, 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 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 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 (1) 题目有没有抄错; (2) 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 (3) 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4) 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学生做好后要进行验算, 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握“纵横检查法”。纵查法: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 有无漏写或重写。横查法: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 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有错。这样不仅确保了计算的正确, 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 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 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 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 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 是否有简算部分, 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 确定:通过观察、分析, 确定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4) 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 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点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 检查:计算的每个步骤, 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 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 看步骤是否合理;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

4.分清运算顺序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 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 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 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 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例:

(1) 不同级运算: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 应先算乘法。

(2) 不同级运算: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 应先算除法。

(3) 含括号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 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4) 同级运算:

(这本不是教学的难点, 但学生受影响, 成为了易错点)

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意。如:16×4+18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 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 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 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 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 教师不要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 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 就要要求全体学生口述运算顺序了。如:16×4+6×3先算16乘4的积, 再算6乘3的积, 最后算64加18的和。

6.进行改错训练

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 思考不深入, 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进行改错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

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 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篇4: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篇5: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导入环节,通过一个问题,梳理有关整数和小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唤起学生对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猜测,我们学过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适用吗?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第二:探究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析、观察特点,找出算式中的共性特点,借助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小组汇报时,充分说明计算的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对前面知识进行思考与归纳,将学习方法进一步归纳整合,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三:总结部分,又让学生回扣前面的知识,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架构起知识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本节课是围绕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开问题的发现、探究与解答。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悠久文化历史的熏陶上做的不到位,要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主探索后练习的时间有些紧张,运算定律简便计算题没有进行练习,练习的题目多样性不够。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学习的效率还会有所提高。更好的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篇6: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导与学预案设计 导与学目标:

1、结合“参观天坛故宫”的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计算。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单位“1”,会“求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解题策略。理解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会进行简算。

2、会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题能力。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诸如“空中课堂”、“科技小制作”、“黄金周旅游收入”等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导与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导与学教学难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等

(课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遗产?(预设:天坛、故宫、秦兵马俑、布达拉宫等)他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知识?(预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坛、故宫”来学习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活动一:出示信息窗一,师生交流发现的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预设:

1、北京故宫的面积是多少?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其他遗产各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

活动二: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1、通过预习,有的同学能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巡视,必要时稍加指导)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时,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生1:我是分步计算的。北京故宫的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先求天坛公园面积的1/4,即求272的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72×1/4=68(公顷),还多4公顷,就再加4,即68+4=72(公顷)北京故宫的面积大约是72公顷。

生2:我列的综合算式,272×1/4+4=68+4=72(公顷),也是先求天坛公园面积的1/4,用乘法,再求故宫的面积,再加4,得出北京故宫的面积大约是72公顷。

生3:……

(尽量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解题思路。如有必要可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4、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老师非常佩服大家,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综合算式:272×1/4+4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活动三: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1、学生尝试解决,可以借助线段图(教师指导学生,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画一条线段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交流时,要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生1:30×7/10=21(处)30×2/15=4(处)21+4=25(处)

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生2:我也是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我用的综合算式:30×7/10+30×2/15=21+4=25(处)

生3:我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的几分之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30×(7/10+2/15)=30×25/30=25(处)(这种方法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4、理解运算顺序。

30×7/10+30×2/15,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0×(7/10+2/15),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乘法分配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想一想: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分层练习,达成目标

今天在快乐的旅游中,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了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咱们学以致用,大显身手,加油吧!

第一层:(全班同学必做)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2、3、5题。

第二层:(B类同学必做,C类同学尽量做,A类同学选做)

课本自主练习8、9、10题。

第三层:(A类同学必做,B、C类同学尽量做)课本自主练习14、16、聪明小屋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板书设计:

篇7: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1/6÷3         4/7÷2       3/5÷2    6/7÷2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三

1、 出示例三  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 指导列式

(1) 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 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与你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算式及列式依据)

(3) 汇报并板书: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5/6÷5/12

(4) 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不能)

(5) 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不能,因为除数是分数)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3、 探究计算法则:

探究计算2÷2/3

(1) 指导学生画线段示意图: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 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 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 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 ?  2×1/2

③ 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 由此推出2÷2/3=2×1/2×3

⑤ 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 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 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四、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3=2×1/2×3=2×3/2=3(千米)

简写:2÷2/3=2×3/2=3(千米)

5/6÷5/12=5/6×12/5=2(千米)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 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 讨论问题

① 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 怎样列式?

(2) 讨论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 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 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 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 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 课堂练习:

四、 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上一篇:绍兴的春雨作文下一篇:123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