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2024-05-04

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通用8篇)

篇1: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美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中央美术学院陈超,郑秉东

美术基础教学的学员覆盖面较广,社会需求较大,学科设置较丰富,因而学生的专业基础及兴趣志愿均有所不同。按照教学目的及学生情况的差异性,我们将分别就美术高考教学和基础教学作以下简述。

高考教学:

大部分艺术院校和艺术类专业的高考命题主要涉及基础的素描色彩和速写,只在设计科目的命题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中央美术学院(尤其是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命题角度较特殊,考察能力较综合,涉及范围较全面。现就高考基础教学,高考央美教学,及各院校设计科目的综合教学作如下简析。

1高考基础教学:

高考基础教学主要面向大部分艺术学院及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以素描色彩速写为

主要训练科目进行教学,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更多的选择报考多所院

校,提高升学率

基础素描:介于高考试题的考察范围主要涉及素描头像,部分院校考察短期石膏头像,因而

基础素描的训练以头像写生及默写为主,并结合石膏头像的练习加强对真人头像的理解。同时,如果时间允许,可按照不同能力学生的进度适当开设素描静物(静

物的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的练习,以解决一些色彩静物构图及素描基本规律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造型基本功。

根据高考班的课程进度及备考时间可将以上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时段进行:

六至八月份的暑期集训可集中训练素描静物,通过长短期全因素静物素描作业,结构静物素描作业及素描色彩结合等练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以便

以后的深入学习。同时,根据课程的进度,逐渐从静物练习过度到石膏头像的练

习,为后面的头像课程做好准备。

八至十月作为从暑期基础训练到考前集中训练的过度,前期以石膏头像练习为

主,后期过渡到短期的素描头像练习,本期课程应注重通过石膏头像加深对真人

头相基本结构关系的理解,为后面集中的头像练习作好理论准备。

十月份至考前为集训期,主要进行素描头像的集中训练,前期以短期头像为主,结合石膏像的练习巩固对头部结构的基本认识,随着课程的深入可开设长期头像

训练,让学生对素描头像有更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深入刻画的表现力。同时可

根据学生的志愿情况分别进行头像和半身相的针对性训练。头像及半身像是高考

素描的重点考察科目,应予以长时间的强化练习。

考前的最后一至两个月的突击备考期,可集中进行三小时的短期素描训练,每周可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及试卷评阅,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考试状态。

(鉴于本期开课较晚,可就上述课程予以适当调整,重点进行头像练习,其他课

程穿插补充。另外,十二月左右为各省联考,需于联考前安排短期集中练习)

基础色彩: 美术高考的色彩命题涉及色彩静物写生及默写,色彩头像写生,个别院校会考

查色彩半身像。

色彩静物的练习应作为色彩练习的基本课程,可在课程的前期进行全班的整体

教学,色彩静物的练习可结合写生训练,临摹训练,及构图,明度,纯度,冷

暖,质感等专项训练课程。通过色彩静物的训练解决对色彩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当课程进行到中期应按造型专业和设计专业的考试要求分别安排素描头

像色彩静物和素描半身像色彩头像(及半身像)的针对性练习,以适应造型类

专业和设计类专业的不同考试要求。

基础速写:速写也是高考的基础科目,主要有单人速写及场景速写。速写的练习既要重视人

体结构比例的理论理解,更要通过大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提高。单人速写可长短期

穿插进行,结合局部训练,临摹训练全面提高速写能力。场景速写可通过室内模

特场景及室外生活场景来练习,以适应造型速写和造型创作的考试要求。另外,部分院校的速写有其特有的风格要求,应根据不同考生的志愿情况予以具体辅

导。

2高考央美教学:

中央美术学院的考试科目既重视基本功的考察,又重视考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

力的培养,其考试命题也不同于其他院校,造型学院的素描色彩速写命题考察

基本的造像能力,创作命题则更侧重考生的创造性;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的命

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因其命题的特殊性需分别对各科目进

行专项训练。

建筑学院的素描命题多考察街景及建筑场景的创作,设计学院的素描命题多考

察生活中常见而特殊的静物组织,设计素描主要考察学生画面的空间组织能力

及画面构成的控制力,要求在作品中体现出设计性和创造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的色彩命题多考察城市风景及自然风景创作,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强调考生敏锐的色彩感受力。同时要求体现出画面的设计性和构思的独创性。

立体构成为建筑学院的必考科目,重点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创造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思考能力,掌握基本的空间表现技巧。平面构成为设

计学院的必考科目,重点考察学生平面图形的创造性表达,需要具备一定的平

面设计能力和视觉创造力,掌握基本的平面表现技巧。

速写科目于08年被纳入设计学院的考试范围,命题较基础,强调对考生造型基

本功的考察。

(因美院命题的特殊性和广泛性,暂就其考试科目作如上简析,另附中央美术

学院建筑素描应试解析的PPT文件一份,以供参考。)

3其他院校高考教学:

其他艺术院校及艺术专业的考试大都以基础的素描色彩速写科目命题,但不同

学校的设计科目命题范围却各有不同,如清华美院的平面设计,北京服装学院的创意速写和服装效果图表现,电影学院的四格漫画和特效场景,江南大学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其他一些院校的适合纹样,字体设计,装饰画等设计科目。

为扩大学生的报考范围,提高整体升学率,可就不同院校设计考题的具体要求

进行专项的设计训练。

美术基础教学:

美术基础课程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既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又能 为学生日后升学及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拥有较大的生源基础和社会需求。具体课程的设置 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情况作较有针对性的安排。

1初中至高中部美术基础教学:

因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会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而大部分艺术高中及艺术院校的入学考试主要涉及基础素描色彩及速写能力的考察,所以从初中至高中的美术基础教学可按上述基础高考教学的模式进行,主要开设素描人像石膏像静

物,色彩静物及头像和速写等科目。依托于高考的教学模式既可满足学生和家

长的升学需要,又可为学校的高考部培养优秀的生源。

2小学至初中部美术基础教学:

小学生和初中生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而且家长更希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所以可通过较基础的美术教学和较全面的课程设置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这

一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基础较薄弱,但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所以,除

了教授简单基础的素描色彩技法外,还可增设国画,书法,陶艺,涂鸦等丰

富有趣的课程。这样既可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本功,又能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学龄前儿童至小学部美术基础教学:

学龄前儿童及小学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绘画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艺

术创造力。可通过活泼有趣的课程设置和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艺术

潜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同时以较丰富的学科设置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要求。

备注:

笔者均自幼学习绘画,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有十余年的美术学习经历,在校期间参与画室主讲助教及课程策划等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美术教学经验及教学能力。主要教授基础素描色彩,央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平面设计等课程。拥有较全面的资料收集和积累,可提供一定的生源及师资的信息。希望加入贵校的教学团队,如有意向可长期合作。

中央美术学院陈超 郑秉东

2009年10月25日

篇2: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美术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一、美术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已经实施三年了,基本上达到了平稳、较健康而迅速地向前推进,广大的美术教师从不了解到逐步理解,从不适应到渐渐得心应手,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产生了较显著的变化。通过下乡听课调研,我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1、课改的方向能够得到教师们的认可,认清了新美术课程的自身价值。2、教师能够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原先美术教师特别看重自身的美术技能和创作,总认为只要画得好,就能教得好,不重视理论修养,尤其不关心教学理论的学习。现在则越来越重视看书和学习理论,知道现代教学离不开美术和教学理论的支撑。3、教师对美术教育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原先认为美术课仅仅是学习美术技能。现在了解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完善人格,是为了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学技能,知道了能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去解决技能学习中的问题。4、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并且是较为大幅度的变化。原先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老师“一言堂”的讲课和临摹课本或教师范画的技能学习。而课改之后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建构主义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5、教学技术和方法的变化。原先美术教学只有一张范画、一支粉笔,而现在,普遍运用多媒体、多材料、多工具以及体验、互动、参与、研究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6、教学结果的变化。原先成功的美术教学结果就是掌握美术专业技能(写实性造型能力),以“画得像”或与范画相一致为标准。而现在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个性,使美术作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7、接受新课程实践的适应能力变化。我县的美术教师由中老年逐步转向中青年教师的群体,对现代的科技媒体学习和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能力,有较强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原先的教师年龄偏大,认识偏见,尤其是不会使用新科技的教学器材,教学总是老套路,培养的学生只是几个爱画画的有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无所收获,对美术课不感兴趣。现在在中轻年教师的新的教学方法带动下,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局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群言堂,改变“一言堂”现象。8、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年轻教师有了广阔的作为天地,他们与学生的互动,思想的沟通,与学生们的亲和力增强了.全体学生达到了全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和教师能共同的进入活跃的教学教育氛围之中。新的有发展、有闯劲、有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出现许多,为我县初中美术教学环境增添了色彩,出现了前进的曙光。9、从教材的授课方面的教师们的体会。①新教材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而新教材就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及艰巨的责任使命感,增强了他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使学生产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回归。②新教材具实验性,给教师教学自由发挥的空间。新教材没有确切不变的教参,免除了以前的简单照抄死搬硬套的教学。新教材的使用,让教师自由发挥,从具体课堂的内容设计开始,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双基为副线,想尽各种方法来设计每一堂课,促使课堂的教学上得灵活了,生动有趣味了。③新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创造,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不仅抛弃以前的“老师作范画,学生搞临摹”的旧模式,而且还给予学生在课程中体验、思索、鉴别、判断、感悟、理解的机会。让学生在认识、感受、欣赏、创造美等教育活动中,真正使学生们得到了更好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方法的探究.在观察、体验和表现中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和创造后的愉悦。三年来,我县美术学科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习新课标”的培训和辅导、研讨等活动。比如:全体教师观看国家先进教师的录像课,使大家眼界大开,收看我县典型教师的优秀录像课,深有启发。在使用新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和经验交流会上让大家进行研讨,使老师们感慨万千,觉得新课标的理念学习势在必行,重在应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当前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个改革浪潮中,涌现出了许多的年轻有为的新典型,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促进派。他们是:首山乡中学的郭雪华,黄泥洼中学的陈仁丽,小北河中学的张冬波,小屯中学的的蒋玉鹤,寒岭中学的刘学,沙岭中学的袁洋等老师。在各学校开展的公开示范课活动中,摆正了教师的角色,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实践,教师真正的走到了学生之中,和同学们互动,共同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全体学生热心参与,大家共同认识提升,关注了每个人的发展。为县的美术教学发展起到了领路的作用。二、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在美术教育的形势上出现上述喜人的变化。在全县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不同学龄段所呈现的水平则是参差不齐的。而且在课改推广和逐步深化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和困惑。比如:1、教师接受了课改的理论,但如何才算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就可以丧失美术课的特点吗?3、新课程美术课的双基是什么?与三维目标是何关系?4、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了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5、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为何淡薄了?6、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7、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由于课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开创性的探索活动,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各种教学行为及至教师的角色地位等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和困惑均属正常现象,这正是教师们的反思和探索的结果。也是研究型教师的面对问题,更是推进课改的动力。事实上,课改的实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遇到外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干扰。教师不必产生抱怨的情绪:认为这些促使我无法实施和发展。其实,我们的许多年轻教师也同样是在这种环境下和困境中,不断地开发和创造出优秀的课例,才引起市、县各层领导的关注,逐步改善了教学条件,在各种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说明教师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对课改的兴趣和热情,积极投入课改和研究的态度。②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评价观等。③只有理论先行,观念到位,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三、解决教学问题与困惑,创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归根结底,究竟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呢?这是当前各位美术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就有效教学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何谓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有效的进步或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很辛苦、劳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属于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的几方面内容:1、首先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不仅仅是智育的发展,或是某一学科的发展,而是多方面的.各学科的发展。简称是“关注人的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必须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生过程的综合考虑的结果。3、关注教学成果的可测性:全面反映学生的作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4、教师的反思意识:思考怎样的教学才有效?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一系列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行为的教学思路或智慧。有效的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三个阶段教学评价四、有效的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美术科本体价值基础与核心;过程与方法目标:保证课程顺利进展的操作交流是核心,在学生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美术育人的价值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和最终目标,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有机渗透。让生自然感悟。(1)三维目标的设计:三者有机融合,不可分割,并无“贴标签”之感。(2)单元化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围绕某一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建构和知识创生。而且认为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分类:①美术类课题研究:是对本学科各种本体问题的研究或创作,也可以加入人文性或科学性内容。②项目设计:是跨学科的,解决较复杂的社会性或科技类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美术学科以形象化的感知方式搜集信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以可视化、艺术化的形式展示研究结果。与其他学科一起完成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自学科或现实生活,需要经历(框内环节)组织小组,制订计划;调查研究,筛选信息;提出假设或创造设计;利用材料动手制作;等环节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反思总结,评定成绩;此活动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需要用自主、合作和研究的方式去解决,学生能得到很多的体验和思考,形成多种能力、相应的态度和品德,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全面实现三维目标。由于研究性学习面对学科问题或现实生活社会复杂交流的问题,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不可能在一节课完成,常常需要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所以,必须通过“单元化”教学才能实施,二者结合形成了“单元化研究性学习”。(3)单元问题的设计和运用,包括三个层次。①内容问题;②单元问题;③基本问题。1、内容问题:就是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问题。它为学生发展高级思维能力打基础。其特点:①来源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②直接支持学习内容;③大多涉及的是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阐释;④都有明确的答案。例如:卡通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哪些陶艺属于物质产品?色彩包括哪三种基本属性?等,如同课堂提问。2、单元问题。为了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就有必要的以单元为背景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够回答的问题。单元问题应该建立在所有内容的理解基础上的(是指向学科知识和研究主题的)例如:你如何理解国外卡通作品?陶艺作品的作用价值、审美价值哪个更重要?色彩三属性有何联系?单元问题的特征是:①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②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③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④其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提出新的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⑤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⑥能够适应各种兴趣和学习风格,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答案和创造方法。3、基问题。则直接指向学科的本质的核心思想,更具广泛性、穿透力和挑战性。为了达到持久性的理解,教学专家建议用更具挑战性、深层次的基本问题来揭示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例如:美术反映了反映?还是创造了文化?没有色彩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卡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陶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基本问题具有如下特点:①指向学科的核心。它存在于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历史重要性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中。②不断重演的哲理性问题。某些古老问题答案尽管千变万化,越复杂更有新的差异,但最后还是回到这些问题上来。③孕育了其它重要问题。它们一直在生成新的学科、新的复杂问题、新疑难,它们能够启发卓有成效的研究,从而使作品更有思想、更有深度、更有价值。基本问题的作用:确定学习的范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并研究背后的学科本质问题、人文或科学的课题等,从而引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并不断产生新的观念。这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会有重大突破,从而也就能从根本上提升美术课的内涵和品位。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分解出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单元问题”和步步深入的“内容问题”。4、单元研究性教学方案的设计由于单元化研究性学习,面对的是较复杂学科问题或现实社会问题,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需要较长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所以,其教学方案就比较复杂,也更加重要。包括:①单元课题;②单元教学的三维目标;③单元设计思路;④单元内容结构;⑤单元计划表(过程和课时分配);⑥单元评价表;⑦参考文献。然后写出各课的课时计划(简案或详案)同时还需要思考的问题:①如何根据课题(基本内容)设计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扩大课程的容量和提升课程的内涵?②如何设计出“单元问题”和“小问题”,深化学生的思维和认识?③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来安排教学顺序?④完成这一课题研究需要多少课时?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何时进入最有效?⑤需要制订什么“游戏规则”(包括学习计划、学习任务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意义:这样的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益。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综合而交流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设计的能力,保证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希望:教师们应该从传统的“单课时意识”和观念逐步转变并建立“单元意识”。学会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设计并组织教学,学会用单元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现代的教学效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正确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方法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根本点。我们的课改之路必定是曲折和艰辛,只要我们敢于闯这个难关,勇敢地闯进去,不断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拼搏,突破课改的难点,一定会胜利地走出困惑的课改迷宫,胜利的曙光即将出现,课改成功之日就在眼前。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篇3: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 每一位教师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无尽的机遇。新《美术课程标准》强调, 美术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因此, 在美术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能走出学科知识内容的局限, 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辅导学生的技能练习上, 学生仅仅通过练习来掌握美术技能技巧, 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以掌握技能的程度来衡量, 那么,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片面性, 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不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

美术新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划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对学习领域的划分, 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内容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以下是本人在美术练习课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和示范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练习课中美育教学, 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

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对美术学科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术教学应重视学生对艺术的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了解与认识以及能力的形成, 所以美术教育应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一个未来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这有利于培养未来教师的良好素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进行美育教学不仅局限于美术欣赏课教学, 在基础练习课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临摹练习中, 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感受自然美、生活美,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都能通过后天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获得, 但审美趣味则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升华。严格地说, 美术训练的过程, 实际上是人格的塑造过程。基础学科美术教学不是以培养小学专职美术教师为目标, 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在练习课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挖掘, 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从细微处观察的能力, 如写生课教学中, 引导学生观察形体外部特征、色彩的变化, 认识事物的外在美, 更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美的本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要反映一定的内容。形式美固然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因素, 但内容若不能反映生活、体现时代精神, 再好的形式最终也会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时, 要引导学生吸收和借鉴艺术形式的精华, 积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通过表现美, 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使美术知识能够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 美术练习教学中, 应渗透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 不能把学生培养成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自命清高的出世画家和颓废的艺术家, 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练习课中基础理论教学, 提高基础理论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美术技能知识

美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 通过学习, 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 而美术又与其他学科一样, 基础理论也是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对美术技能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教学的关键问题,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各种表现形式和造型方法, 所以在掌握技能技巧之前, 掌握好理论知识是不可少的环节。如形体比例、透视、构图、图案中色彩等, 这些基础理论, 不但要用来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 而且要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并掌握它们。

目前使用的美术教材, 是在小学、初中的美术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 而目前大多数师范学生由于许多客观原因, 入校前基本没有经过美术学习, 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当薄弱, 有的甚至是空白。因此, 在练习课教学中, 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而且要考虑如何抓住内容的实质性, 特别是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术语, 要把掌握知识点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一种重要措施, 是取得画面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可以这样实施构图教学:

(1) 通过作品欣赏, 在画面中让学生形成构图意识。

(2) 使用活动教具, 让学生认识掌握构图的基本常识。

a.在黑板上画一个具体形状——苹果。

b.用大小不用的取景框作出几种不同的构图选择。

(3) 总结构图的一般规律。如大小适当, 左右匀称, 上下凸显空间层次感, 突出表现画面主题思想。

利用直观教具教学, 避免了过多的术语解释,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三、加强练习课中的示范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照《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实用性、实践性原则:“……根据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特点, 选择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生活。”基础教育专业的美术学科教学, 一方面, 要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掌握某种技能;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理论中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和内涵。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美术基础知识应用于小学其他学科教学, 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

有人认为, 学生一旦学会技能, 自然就提高了能力, 这只是对能力的片面理解。美术课练习中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美术教学应根据专业的针对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实践性就是通过练习, 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应用于实际。美术的技能、技巧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得到训练, 但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只能靠平时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不但要掌握美术技能技巧, 同时还要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对于学生就是一堂直观的示范课。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特别是基础理论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 注意语言的严密和准确, 并且联系小学美术教材有关内容, 结合小学教学进行讲解示范。

如写意花鸟画中, 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墨葡萄的内容, 分别把笔、墨的用法结构组织和画面组合的基本方法, 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 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也能了解小学教学的课堂环节和组织方法。这样, 能使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掌握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达到小学兼职美术教学的要求;同时, 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并为社会生活服务。

“美术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思想教育,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 通过美术活动, 使学生能丰富美术知识, 提高美术素养, 了解儿童美术心理和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 培养他们适应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基本技能和适应多学科教学的能力。”因此加强练习课中理论指导教学,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达到小学教师必备的美术素养”。

篇4: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线条在创造实物的造型时起着决定性作用。线条不仅是象征一条线,还可以象征物体的外部边缘,象征为各个面的结合,还象征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的转折,提示着方位,象征调子与调子的衔接。学生进入高中时,没有任何绘画基础,而石膏几何形体就是初学者入门的最好题材。几何形体由于全是白色石膏的,所以周围环境对形体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同一环境中物体相互影响的原理,并在绘画中应用。由于几何形体的结构单纯,也有助于让初学者掌握形体转折的要点,使初学者深刻理解物体的形体机构。也正是由于几何形体的单纯,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集中精力练习线条的排列规律,及用线条组织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并初步理解物体的质感、空间感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扎实教导学生练好线条,理解线条,甚至可以作各种线条的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使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造型。

二、中级阶段——高二——抓好静物和石膏头像写生

1.以勾勒形体为主,重点理解形体的穿插结构。学生由单纯几何形体转入到比较复杂的静物写生及石膏头像写生,难度比较大。在此阶段应让学生重点放在对形的勾勒及对对象结构理解上可以以直线为主,紧紧抓住对象的形体结构不放松,反复比较、反复修改,简化对明暗层次的刻画。用此办法可以使学生明确本阶段的任务和目的,不受对象上面偶然细节的影响,抓住对象形体结构上的特点,以果断的用笔表现出对对象的感受。可以采取垂直线及水平线反复比较,在比较中确定对象正确的形体。在比较中体会绘画的真:整体决定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正确的局部细节才是准确的,使学生理解,画素描不是单纯起轮廓。素描具有内在形,要让学生看到两线所构成的形。

2.建立立体概念,进行全因素素描,表现出对象的空间感、质感和体积感。在学生充分对物体的形体结构反复练习并具有一定勾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全面关系进行训练。教师除了把光线的规律、明暗的变化及光影与立体的关系告诉学生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需要创造自己的光源。调整光源的位置,选择光线,创造反射光、高光,学会支配光线,把自己想要画出的形体控制住,在投影破坏形体的情况下,给人错觉时,大胆地去掉它。为了训练学生选择光线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故意摆出不理想的光线,让学生自己进行调整。

此阶段的学生对物体的主次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学生下笔就是抓形找结构,然后就引导学生进行大关系的处理。在大关系中,初步呈现出物体的空间感、质感和体积感。画面始终保持住完整的统一,为下一步刻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刻画中,应让学生敢于深入局部,用最细致的笔法表现对象的体积感、质感。反复从整体—局部—整体,一直到最终达到素描三要素:空间感、质感、体积感的完整统一。

三、高级阶段——高三——抓好表现对象

经过中级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一些美术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画人物头像之后更要了解头、脸的构成及结构。这些头骨的形状及变化应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在此阶段,应当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要把对象看成描摹的样板,在写生中要提醒学生找到自己对对象的感受,大胆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欲望。素描写生中,研究头像的结构形体、透视、比例等,并不是要像石膏翻模一样把对象翻下来,而是为了获得理解和感受对象的依据。“写实”的主张并不排斥“真实”,重要的是对“真实”的正确认识:真实不能等同于模仿,因为模仿只能用于有形的具体事物,而真实既可用于有形之物的表现,也可以是情感、印象和思想的表达。

在素描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累有效的表现对象、表现感受,避免死磨硬抠。强调学生对基本形的认识和把握,因为基本形代表了艺术形象的整体;对形体的感受要明确,主要处理好结构、形体、动势、虚、黑白灰等。因此,素描基本功训练应该防止从直观来又还原到直观的那种简单模仿对象的方式应该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与技巧积累同样重要的内容。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研究、探讨造型表现问题,引导学生由画画时的被动照抄化为主动创作,使画画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增长才识,而且享受成功的喜悦。要在美的规律上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用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对客观对象的理解和感受,要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篇5: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一、以往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基础课程包括了《机械原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多年来,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形式变化很小,尤其是在实践环节诸如牛头刨床、插床、减速箱等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的“劳作式学习”,所反应出来并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就是创新思想僵化和学习热情消减,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没有了创造力

实习时题目是设定好的,查找的途径是现有的,学生所要做的是仔细查找,认真计算并工整作图,书写好设计说明书,这些都不需要创造力。金工实习任务是固定的,每天做什么都有预告,在师傅的带领下学生也只是从事简单的实践,这也不需要创造力。逐渐地,学生们对基础课程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变得按部就班,机械化的学习了。

(二)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关联性和系统性缺失

例如《机械原理》关注机器执行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学生设计也是对其中的运动副杆件进行动力学分析,而《机械设计》注重传动系统设计,学生主要是对传动机构性能、指标、尺寸进行设计,那么对整体的机器和机器的整体设计学生就比较模糊,以至于让学生怀疑学的东西或设计出来的结构是不是真的有用,是不是可以加工装配以后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他们以后从事的实际工作是不是有帮助。曾经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设计的这个东西有用吗?金工实习有什么用啊?”这些疑问从侧面应证了一件事,基础教学的实践环节脱节,没有整体性、关联性,缺乏机器整体系统设计的训练。

(三)实践内容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

几十年如一题,应届学生在往届学生那里可以找到现成的设计样本,设计题目缺乏创意和实用性也许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往往是在老师的催促下草草完成,既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又掩盖了学生实践体系中还存在的真正问题。惰于思考,戏与于实践,成为了课程实践的最大弊端。

(四)课程教学没有满足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实际需要

就基础课程而言,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主要是着力于让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把构思变为现实的工程设计方案,并凭借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否认,以往的设计题目也是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但因为缺乏新意,没有足够的变通和灵活的应用,使得学生不愿去思考,并且在实践中去实现又很难,因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二、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教研室立足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核心要求,提出以学科竞赛带动基础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积极主办竞赛,鼓励大学生参与竞赛,让学生带着实际的工程问题来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来训练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工程适用能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

(一)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课程教学

开课之初,首先就布置给学生将来参加竞赛的“S”形和“8”形无碳小车行走题目,教师再将题目分课程需要进行拆解,有机构运动分析、传动方案设计、选材加工、装配调试等,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讲解就涉及到了齿轮传动、带轮传动、间歇传动和凸轮传动,根据传动的优劣可以给学生们分析实际运动的效果,并播放曾经比赛的视频。例如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选材、毛坯、加工等方面思考,如何可以减轻重量而又保证机械强度要求,如何减少加工工序,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也是竞赛所要求的,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会对小车的行走性能特别感兴趣。这种尝试的最大优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了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事实上,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以往明显的不同就是学生们会自己提出方案来和教师讨论,而且有些想法出乎教师的意外,可见,这种主动性无疑会极大地帮助同学们很好消化讲授的知识点。二是,将基础课程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自主地融会贯通地学习,把原来单个的系统教学,变成现在整体式的系统集成式的教学方法。

(二)丰富实践教学,鼓励大胆创新

课程设计是大学生很重要的阶段性实践环节,是对基础课程消化、理解程度的一次检验,为改变以往的不足,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除了教师布置的选题,鼓励学生们自主选题,可以自由组队(不超过3人),题目经教师审核后实施设计,并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这一教学改进有三个目的,一是,为参加全国、全省的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和工程综合能力竞赛储备人才;二是,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构思,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能够被重视,能够被体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设计热情;三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丰富,自主选题就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不再拘泥于机械学科,同时要关注材料、设计、加工以及成本,甚至于要关注到自己选题是否环保,是否有社会价值等等。

(三)借助工程训练平台,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工程问题不仅仅包括制造,还包括设计、工艺规划、质量成本分析等等,理论教学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然而,在工程训练实践平台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将设想付诸实践。包括零件的设计、工艺的编排、加工的精度、装配调试的方法、成本的有效控制,都可以在工程训练这个平台上有专门的师傅和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甚至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直接搬到实践场地,现场讲解,效果非常显著。由此,学生可以很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在实践中都能够被体现,这样学生就觉得所学才有所用,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被提高了。

(四)改变评分方式,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以往的课程设计实践,学生们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设计的题目基本一致,结果也相差无几,最后得分也相差不大,人人都能够及格,这种局面一定程度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懒惰和教学的被动。现在,则采取设计题目多样化,与学科竞赛制度相配合,与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比赛相联系,没有标准答案的设计理念,因此评分标准主要是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现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乎最后的结果如何。因此,有些同学参加完学科竞赛后,课程设计工作也就完成了,不仅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而且在这个实践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逐渐地固化为自身的一种工程素质。

三、教改的成效和发展方向

以学科竞赛形式促进和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教师工作量和知识量的增加特别明显。然而,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成绩是喜人的,2012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一等奖1项,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设计和工程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历年来成绩最好的一次。这个成绩说明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参赛作品中学生的很多想法和实践水平让指导教师们都称赞,说明与学科竞赛关联递进式的教学引导,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都给了广大学生一个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平台,能够学以致用。

篇6: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摘要:本文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装饰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设置及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探讨课程改革的思路,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装饰专业

美术基础

教学思考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学校对企业及往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往届毕业生存在工作能力平平,上升能力和后劲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讨论会议上,企业表示应加强装饰专业美术课程的改革,重视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利于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室内设计师。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装饰专业基础课程结构,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装饰美术课程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名称经专业老师及企业专家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课程名称为《装饰美术》。该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特点。因此,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以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升其授课效率和质量。

1.1 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概括整合为 “三大阶段、六个部分”。“三大阶段”指第一阶段:形体认识;第二阶段:色彩认识;第三阶段:构成表现。“六个部分”指由易到难的素描、色彩、手绘效果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六部分学习模块,其中素描与手绘效果图所占课时比例稍多,六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个大学习模块分为2~3个子学习单元,每个子学习单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组织教学的模式。

1.2 装饰美术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后置课程为《建筑装饰构造与制图》、《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原理》。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表达能力,侧重于增强其美学修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建筑室内外手绘技艺,了解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知识,了解色彩调配等知识,具有敏锐的色彩感觉、正确的观察和表达色彩的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按客户需求手绘设计方案,具有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创新设计基础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能力。装饰专业美术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大多数学生为非艺体生源,在装饰美术课程学习前普遍不具备美术基础能力,审美能力也参差不齐,初学时普遍感觉非常吃力,找不到学习方向。然而美术基础能力的锻炼是个长期持久的过程,短暂的练习往往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得到很大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练习难以实现,班上学生美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零基础的学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耐性,继而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的心理重视程度会下降,长此以往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历届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装饰美术课程课时安排重心不突出,不能明确体现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部分课时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课程使用的教材老旧,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实践环节仅仅拘泥于课堂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缺乏直观性和实用性;课程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且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考试评分标准也无具体的量化标准,教师难免出现主观武断的情况,有失偏颇;另外,课程授课教师大多毕业于高校,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缺少企业实践经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此,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综上反映出的问题,可见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改革迫在眉睫。

同时,各企业及行业专家普遍认为该课程的绘画、设计能力培养在装饰专业能力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高低作为优秀设计师与普通设计师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手绘能力的提高应作为课程技能培养重点。装饰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保证装饰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势利导,积极提升其专业授课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更新并完善教学相关资料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制定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及课程考核评分标准的依据,在大纲中,必须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培养目标等还需细化。另外,还要注重老教材的创生,挖掘老教材的创新点,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进行大量的手绘临摹与写生练习,在写生中触发学生思想的灵感,通过反复练习总结学习经验,提升技能并激发求知欲。

3.2 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从教师抓起,只有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了,才能把更多实用的实践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文列举以下实践锻炼方式以供参考:其一,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鼓励师生通过假期和课余时间在各种装饰设计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墙绘设计工作室,装饰设计事务所等,对于学生而言,实践锻炼的时段不应仅仅局限于毕业实践,在新生入校时就应灌输相关思想,强化动手能力,通过企业渠道带领学生参观装饰装修工地,在实践中老师、学生都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装饰专业,认识当前装饰装修设计趋势,明确学习目标;其二,在学院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通过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平台实现学校对外服务的同时,也能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三,从企业引进优秀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或者不定期聘请装饰专业专家举办讲座,都可以作为很好的专业学习交流渠道。

综上所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3.3 因材施教,互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装饰专业的美术课程和纯艺术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内容在重心上应有所区别,比如素描教学部分,就应把重点放在表现比例和透视结构的结构素描上。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针对后进生要了解其学习心理,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引导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合作的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其表现欲。同时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有观念的转变,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赞扬,给予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应提供多种渠道的艺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小结

随着高职教育的逐步发展成熟,专业课程体制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高职院校必须找准时机,迎难而上,积极发挥其人才和技术优势做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保证其课程改革圆满完成。本文以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总而言之,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是装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准了课程培养目标,找到课程教学中不合理的方面并积极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7: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 “教什么,怎么教 ”与 “学什么,怎么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

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精神,了解学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今天问题的提出,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教材精神,促进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也称行为目标。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 ”

教学目标是由宏观的教育总目标、各学科课程目标、各年级教学目标、各单元教学目标,乃至每一课的课时教学目标等一系列具有递进关系的教学目标组成的,同时它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有新的生成不断的加以完善补充。

教学目标就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这里既有教师教的学问,也有学生学的方法,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的综合体现。

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本途径。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以学生需求为依据: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又如何希望和要求,最想学习哪些知识,最想掌握哪些技能,最想参与什么样的美术活动。等等

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精神,掌握熟悉教材知识点,以最能体现教学内容本质作为教学目标的根据。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熟悉课标精神,以《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目标为依托,把握课程方向。

以课堂实践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结合课堂实践要求,可行性和达成度是教学目标实效性的标志。以教学资源为依据: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条件,要考虑教学环境,设备,规模和时间要求。不能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提出超越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而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体现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要符合学习实际。

要有利于美术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到具体、清晰、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要便于实现和检验。

二、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与师生情感

教学的过程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使学生更加快乐有效地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和精神上的陶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乐趣,每位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教师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学习成长。影响学生的品格形成。

(二)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达成课程目标要求,需要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课程目标是大的框架,总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它是弹性的灵活的,应该根据教学预案的整体计划,学习内容多少详实和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1.课程目标(总的目标 方针 策略)2.单元目标(阶段目标 系列课程目标)3.课堂教学目标(具体针对课堂 单节课目标)

(三)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出发,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特长和习惯以及地区特点,更应该了解学生目前存在的认识的特点及问题所在,抓住关键,找准切入点。

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手段,都要围绕着学生愉快的学习而采用。围绕着学生容易应用而采用。

(四)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从学科知识的结构体系出发,而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必须整合教材,对课程、对课堂知识进行相对的调整,既满足本堂课的需要,又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如何以学科知识为依托,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的意义,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五)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师个人艺术积累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结合个人因素。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艺术积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就能达到理想状态,这需要教师身行为范,以创作影响学生,调动自我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彰显自我优长和风格。

美术教师要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学生的学习,以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树立热爱美术,尊重艺术的风范。

(六)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无论多么优秀的 课堂教学设计,无论教学目标设计的多么全面,它都是个预设的方案。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基于预设基础上生成的过程。没有生成的过程就不是一个生动鲜活有创意的课程。虽然实际课堂教学的生成往往超出教师的预设,需要教师随机发挥教育智慧,调动以往教学经验,予以适时适当的调整。所以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预先分析出若干不确定的生成可能,并提出相应的调整预案来应对这些不可预估的情况发生。

(七)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有限时间

在这里研究确定教学目标的高低与多少要基于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要考虑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时间。时间仅仅 45分钟,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教学活动,是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既不要填充的过满,也不能学生没事做。而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教学目标预设,就要考虑层次和实现可能性。在一堂课上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过大过高过多,要目标指向单纯,语言明确,可操作性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实效,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否紧扣课题内容与教学重点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是否明确

●向学生表述时,学生是否明确学习任务与学习结果 ●是否与学生作业要求一致 ●所设的教学目标是否都能实现

●教学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追求的方向。教学内容——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 和课程等等。教学内容,是服务于 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内容所传授的教学对象是接受教育的人——学生。教学目标是解决教与学的方向的问题,教学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对象是解决教什么人的问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这四个问题缺一不可。

梳理教材,把本质功能内涵的东西进行有效梳理,了解这个(课)单元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如学习认知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方面)。

通过分析决定内容的取舍、整合;通过分析决定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分析决定教学活动方式。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供明确的具体的措施。

(一)案例 1:《美的天空》.教材背景分析

是北京市 21世纪美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第 7课的教学内容。教材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天空的多种变化,观赏天空奇异的景象以及有关天空的神话传说;引导学生体会天空的美丽与神奇,并结合自己对天空的印象,发挥奇思妙想,表达出对天空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宇宙奥秘的勇气,学习科学的精神。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提倡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去表现。学习中改变以往作品中某些固定的传统模式,丰富其认知,创作出生动的、不拘一格的画面。,学生的情况: 3 .教学目标:

知识上 : 了解天空丰富的色彩变化,有关天空的基本知识及美丽传说。能力上 :根据欣赏和自己对天空的印象发挥想象及大胆表现出自己对天空的所感所想。

技能上 : 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油彩分离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并表达出自己的美好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环境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课堂师生的互动环节,配合着多媒体电子白板的有效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加强直观的欣赏与演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创造。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打破以往讲、学、练的模式,采用了分段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们 感受了天空的美丽与神奇,仿佛置身太空之中,欣赏着天空色彩的丰富变化。运用初步了解的有关天空的知识和传说,根据自己对天空的认识及想象,大胆地把美丽的天空表现出来。

正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的把握,科学合理的制定的教学目标,使得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全面的贯彻落实,全班同学都获得了美术学习的权利和展示自己创作的机会,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案例 2: 《美丽的色彩》

知识点:色彩的情感表现。.教材 :《美丽的色彩》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二课的内容,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在美术教材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小学已经学习了三原色和色彩三要素的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小学生们有了很多次的运用色彩知识的实践。高中有相对系统和专业的《绘画》模块的学习,初中正式处在承前启后的地位。那中学生今天又学习色彩的课程,又该学什么知识?教学目标又该放在那里? 首先,这一课牵扯到的知识点很多,每一个知识点单独拿出来讲都可以成为一个专题讲座,如集中在一课时讲授,未免繁冗。因此,首先老师对教材内容就进行了分析和整合,划分成两部分,以期达到分解问题各个突破目的,是教学实效与预设教学目标达到一致的结果。教师把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讲授。第一部分还讲色彩的基础知识,如色彩的来源、色彩混合、色彩属性、色彩知觉等,复习先前所学知识,巩固美术技能,为第二节课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则把重点放在“色彩的情感”,侧重在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上,这个主动性不是外化的行为,而是启发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由内而外的我要表达。“色彩的情感”是本课的精华所在,和学生的创作紧密相连,通过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去感悟色彩与情感、表现与构图、造型与色调、绘画与音乐等等关系。使得美术课升华为培养美好心情的乐园,塑造高尚人格的圣地。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唤起对大自然及生活中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初步了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运用与情感的表达,并能利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大胆表现。为以后造型与设计、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做铺垫。.学情:

初一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美术课的学习,对色彩常识有了一定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色彩表现技法。但由于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色彩感知力的差距,仍有部分学生的色彩调和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如何将色彩学繁复冗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并且能够在额定的课时内消化、吸收,并激发起学生用色彩表达感受的信心和产生学习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进入了初中学习,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仍然具有小学生的特征和表现。好动、思维活跃、好想象,行为还不能全面受大脑的控制自觉性弱,持久性不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色彩与人情感的关系,以及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讲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技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喜欢色彩学习,并对利用色彩表达自我感受、抒发美好情感、产生浓厚兴趣。

这一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比较科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不脱离教材知识。初一学生的美术课要注意到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中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还要使学生对美术有一种向往,有一种依靠美术语言表达情感的欲望。敢说心里话,觉得好玩,觉得很美,觉得有意义。有这样情形出现,美术课就是成功的。

通过学生的创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相信我们的孩子,美术就是他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引导。

检验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有实效,就是课堂实践的效果。就要看是否受到学生们的喜欢。一个好课必然有好的教学设计,必然有明确、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有具体内容就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它们是连体的,克服以往空、大、高的毛病,实现在“实、小、低 ”的具体目标上,将它实实在在的拉回在地上,拉回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践中。

以上就美术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这一话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希望通过与大家的交流,促进教学研究与思考,推动教学实践,在学习、研修、交流、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充实自身的教学经验,普遍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优秀教师的生成与发展。这一专题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加鲜活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涌现出来。

篇8: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科策划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化,资源拓展,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改地不断深入, 基础美术教育在提高国民基本美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美术作为一门非中考学科, 又往往被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所忽视, 致使美术教育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即美术课不涉及升学, 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副科中的副科, 学与不学本就无所谓。在现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没有完全凸显自己的学科特征, 普通美术教育似乎成了一块“鸡肋”。

那么, 它究竟是不是“鸡肋”呢?当然不是。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美术教育, 它是培养国民所必须的美术素养和审美素质。它虽不以培养美术家或美术专业工作者为已任, 但它却能使人们的生活艺术化。在今天人类面临文化多元化和视觉信息泛滥化的局面时, 它更是培养、提高国民审美素质和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如何能够使我们的美术教学生活化, 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发美术学科课程资源,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一、生活资源

“艺术源于生活, 最终要归于生活”。基础美术教育就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感知到美, 认知到原来美就在我每天平淡的生活中, 就在我的不经意间, 并不是那么神秘, 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它是真真实实地存在于身边的, 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的生活是美丽的, 我是幸福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 课上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以丰富感知, 拓宽知识面。使学生主动探讨生活中的美术资源, 对熟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让学生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有最基本的了解, 对生活中的美术价值有最敏锐的认识, 作出最积极的反应, 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生活中的美术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追求艺术化生活, 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例如在冀教版《想象与创意》一课中, 我们根据课本中椅子的创意, 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 如锅与锅盖、铅笔盒、水杯等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 利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点、线、面的知识以及色彩搭配等知识进行主观的再创造, 立刻化腐朽为神奇。学生创造的作品不但他们自己觉得惊讶, 就连老师也很意外。所以说生活能够给美术教学提供无穷地资源, 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艺术源于生活, 最终要归于生活”这才是美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社会资源

美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社会包罗万象, 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像自然景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只有把这些教学资源也融入到美术课堂中, 才会使得美术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比如, 在美术课中就添加了河北沧州的乡土教材《马本斋》。我们把马本斋纪念馆拍成图片, 然后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家乡的变迁, 来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 还利用课余时间, 让学生自发到马本斋纪念馆、文庙等地实地考察、写生, 品味家乡古今建筑的变化。有的学生试着用摄影的方式记录家乡的变化, 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今建筑, 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校本资源

1.借助活动载体, 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黑板报的评比、美术作品展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舞台布置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 都是美术课程开发的活动资源, 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管理者都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 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如把学生设计的招贴画、标志等在校园内展示出来, 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会让学生认为我是社会的一分子, 我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 我是社会的主人, 我有责任有义务关注我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和各种社会问题。今天我在校园内发光发热, 明天我会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2.美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资源

(1)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自身有着信息量大、较之传统美术有着方便、快捷等特点, 并且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 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学, 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同时, 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Photoshop、Flash、3DMAX等软件都是现今比较成熟的制图软件, 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爱接触新鲜的事物, 只要给学生这个平台, 他们很快就能够熟练地运用并掌握这些软件, 同时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美术作品。

(2) 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又要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将美术教学和语文学科整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在“诗配画”中, 我们课题组归纳了几个步骤:第一先了解诗句的意境, 然后抓住诗句中最精彩的句子, 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再进行绘画创作, 同时在语文教师教学中也收效明显。学生们既学到了美术知识, 又加深了对相关的语文知识的理解, 并且还成功地打破了学科界限, 将美术与语文知识融合生成新知识。这样, 悄然地跨越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学习鸿沟, 达到美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目的,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3) 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美术是凝固的音乐”由于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所以美术往往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 音乐也可以辅助美术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美术学科知识。在欣赏蒙德里安作品时我们甚至把音乐老师请到美术课堂上来进行指导, 这种以美术学科为主的, 根据音乐与美术在艺术上的异同, 有机的整合, 巧妙地设计于课堂教学, 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视觉与听觉审美能力的同步提高,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仓库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归零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