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2024-04-25

货币金融学(通用6篇)

篇1: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内容简介:本书是货币金融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金融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货币金融学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首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金融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事例得以体现的,可以学习如何方便、高效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利用工具对五花八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及如何培养我们的金融学思维,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认识和剖析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这本教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加深了我们对实际金融体系的了解。米什金教授长期供职于美联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了如指掌,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金融风情画卷的同时,米什金教授还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米什金教授在最近几版中特别增加了对中国情况的介绍,其中有些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能够启发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货币金融学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看样子是教科书.作为一个初次经济学的人,我读起这本砖头来并不费力.行文通俗易懂,而且揭示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读完700多页用了我3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收获很多.对利率,汇率,通货膨胀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篇2:货币金融学

金融学----------------------(PDF)-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讲的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很实用,推荐!)人大黄达

经济学----------------------萨缪尔森、曼昆、斯蒂格雷茨(人大)、平犹克 投资学---------------------兹维•博迪、威廉•夏普(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上下两册)(清华大学出版社)(不过个人认为博迪的投资学理论性更强一些,而夏普的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案例编排和剖析非常经典。两相结合可能大有益处。个人观点)

公司理财--------------------史蒂芬•罗斯(第6版)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人大),哈罗德〃孔茨 韦里克

管理学----------------------周三多(高教)

管理经济学------------------James R.McGuiga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人大第N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冯诺伊曼〃摩根斯顿

金融学----------------------黄达(人大)

财政学-----------------------哈维.S.罗森 人大出版社(2000)、人大陈共的 统计学-----------------------推荐用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统计学界的元勋黄良文主编).其它就不推荐了,因为国内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统计学基础教材了

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

华尔街45年-----------------威廉•戴尔伯特•江恩

投资艺术--------------------查尔斯•艾里斯

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

Z理论----------------------威廉•大内

十年一梦-------------------青泽

2小时品牌素养------------------邓德隆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 框架 方法与案例-----------黄世忠

金字塔原理:思考 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芭芭拉•明托

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第2版)------------斯蒂芬佩斯曼 刘力、陆正飞译

账务报表分析--------------------张新民

谈判是什么----------------------肯尼迪

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何飞鹏

博弈论的诡计-------------------王春永

货币战争-----------------------宋鸿兵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弗里德曼

虎口夺单: 狼性销售的实战秘籍------------------马克 著

销售心理学-----崔西 著,王有天,彭伟

国美商业帝国---赵建华,王澄明 著 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吴阿仑 著

黄光裕如是说---马宁 著

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拉金

一语万金-------苏日力格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于雷

简单的逻辑学---麦克伦尼

你的误区-------戴尔

思维导图-------博赞

证券分析--------------------格雷厄姆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 第N版

市场营销导论-----------------菲利普•科特勒

消费者行为-------------------迈克尔。R。所罗门

战略品牌管理-----------------莱恩。凯勒

管理:任务 责任 实践----------德鲁克

卓有绩效的管理者-------------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长尾理论---------------------克理斯 安德森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即战力-----------------------大前研一

全球新舞台∶无国界世界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前研一

思想者∶查尔斯•汉迪自传------------------------查尔斯•汉迪

经济增长----------------------刘易斯

公司财务----------------------刘力

公司并购与重组----------------朱宝宪(清华大学)案例好 法规过时 宏观经济学--------------------------曼昆

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

国际金融----------------------人大

人力资源管理------------------加里 德斯勒(第十版)

管理技能开发------------------大卫威坦

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凌志军 变化--------------------------凌志军

联想风云----------------------凌志军

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吴晓波

大败局------------------------吴晓波

成败晋商----------------------周建波

麦肯锡方法--------------------埃森•拉塞尔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历史的经验---------------------南怀瑾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潜规则--------------------------吴思

菜根谭--------------------------洪应明

唐洁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洁明(岳麓书社,上下册)冰鉴----------------------------曾国藩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定位:头脑争夺战----------------里斯,特劳特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里斯,特劳特

  o o o      标签: 罗伯特 人大 北大 专业 出版社小大..赞赞取消赞

签名档 修改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篇3:货币金融学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风险。和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使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样,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扩散速度也空前迅猛, 并且在快速扩散过程中加强放大。北美的一只蝴蝶前一刻扇动翅膀, 后一刻就能在东南亚刮起旋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金融风暴中扮演了和互联网类似的角色。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 美元实际上成为了国际统一结算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也即成为所谓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 这个体系却有很多严重问题, 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报告指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至少存在四大弊端:一是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二是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 冲击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新兴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三是“货币战争”风险犹存;四是宏观经济失衡加剧。

在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制度下, 美元的国际供应有贸易和金融两条渠道。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美元的两类投放渠道必然相向对应两类回流渠道, 由此形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美元国际循环模式:即美元循环模式一 (金融渠道投放, 贸易渠道回流) 和美元循环模式二 (贸易渠道投放, 金融渠道回流) 。数据显示, 2000年以来,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增速加快, 在2007年达到7312.14亿美元, 全球75%的顺差来源于美国。与此同时, 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向全球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 2007年, 包括以利率、外汇、股权、商品以及信贷为基础的远期、互换和期权、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超过500万亿美元, 美国每个交易日都要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从海外引入34亿美元的资本方能补足国内储蓄的巨大差额。由此可见, 当前美元主要以模式二的形式在全世界循环。在美元本位体系下, 只要人们对美元有信心, 美国就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美元发行来还债, 就能以国际负债支撑其政府开支、居民消费和国内经济运行。且短期内似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于是美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行为:

(一) 过度的消费和家庭借贷

在危机前的几年中, 美国家庭和金融机构负债越来越严重, 这增加了他们的偿债能力的脆弱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经济衰退逐步恶化。美国家庭债务占个人每年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从1990年的77%增加到2007年年底的127%。到了2008年,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6%增加到了73%, 达10.5万亿美元。1981年美国的个人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 这这一数字达到290%。

(二) 住房投机

在2006年期间, 购买住房的家庭中有22%是作投资用途, 还有14%用于购买度假屋。在2005年, 这些数字分别为28%和12%。换句话说, 近40%的家庭购买房产的目的不是作为住宅。房屋价格在2000年至200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而同时期的通胀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趋势。这些过度消费和投机行为, 导致美国家庭的偿债能力下降, 人们担心失去抵押品赎回权, 而这导致了更加激进的冒险——次级贷款即放贷给信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在房市火爆的时候, 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 但如果房市低迷, 利率上升, 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 大量违约客户出现, 不再支付贷款, 造成坏账。次级债务危机由此产生。

(三) 放任杠杆作用

2003至2007年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显著上升。2007年11月花旗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说:“只要有音乐, 你就一定会随之而舞。”这个比喻总结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宽松的信贷环境借入和投资大笔资金, 这种做法被称为杠杆贷款。从2004年至2007年, 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显着增加其财务杠杆, 这增加了他们的脆弱性。在2007财年, 这5个机构报告了超过4.1万亿美元的债务, 约等于2007年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30%。最终, 雷曼兄弟公司被清算, 贝尔斯登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以大甩卖的价格被出售,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接受更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

二、未来国际货币体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 才能避免某一个主权国家的错误造成全球的经济灾难?笔者认为:

(一) 长远来看, 需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

历史已经证明, 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体系存在着系统性风险, 而这种风险在人类投机和贪婪本性的意义上很难避免。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二) 近期而言, 建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则更加现实

表2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的几种格局。就像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理念一样, 相对独立分隔的船舱才能不至于在某一船舱破损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整艘船的下沉。

三、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内在完满, 具备自我均衡机制的完善体系, 周期性危机是非必然的。然而, 当此次金融风暴演变成经济危机时, 最应该推行和信奉这一理论的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却毫不犹豫的伸出了看得见的手, 纷纷采取干预措施。因为他们发现,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了。

投机交易带来的高额利润可以刺激人失去理智,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法律的严格监管, 无理性的“理性人”就会无限度地扩大负债, 扩大做空。无止境的证券化被冠以“金融自由化”的美名, 似乎行为者的自律可以代替外部监管。外部监管虽然存在, 却多为摆设和装饰。衍生金融产品在华尔街无限制推广, 股市上的投机活动无限制扩张, 天文数字的高额利润和高收入无限制上升, 空手套白狼, 狼越套越大, 越套越多, 最后被狼给吃了。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这场金融危机对现行金融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 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 各国不但要完善国内的监管法律制度, 更要相互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此次危机中金融法律监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除了跟近年来美国过于相信市场自律而放松金融监管有直接关系外, 监管法律制度本身发展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也是重要原因。

四、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笔者认为当今世界金融监管的完善, 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国内法层面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1. 建立与虚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法律制度, 杠杆比例过高的投资银行不应适用有限责任。

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产品设计, 以抵消借款人风险、协助取得持续的融资。例如: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抵押支持债券 (MBS) 、担保债务凭证 (CDO) , 信用违约掉期 (CDS) 。通过这些金融衍生品, 投行运营的金融杠杆比例与风险都比商业银行至少高数倍, 没有存款准备金, 没有资本充足率等法律限制, 但它们却采取了与一般商业银行一样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一旦投行经营失败导致破产, 巨额的经济损失根本就无法弥补。由此, 笔者赞同吴志攀教授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一文中的观点: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 不适用于虚拟经济形态。此次金融危机已充分证明华尔街模式属于虚拟金融的典型, 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对其监管无效。华尔街上的金融机构及其高管们在盈利时分得天文数字的利润, 到金融危机时, 却要全世界的纳税人“埋单”, 那些疯狂的投机者却毫无法律责任, 这非常不合理。要对这些高管们追究责任, 在现行投行有限责任的模式下是行不通的。法律可允许有实物资产的公司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不应允许投资银行这种实物资产少, 主要从事投资咨询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金融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

2. 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错误评级应承担法律责任。

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给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评级过高, 造成房地产厚的业务, 这些评级业务带来的利润比传统业务高出3倍的利润。一位业务经理说, 这些评级业务的是他们的“会生金蛋的鹅”, 2000年到2006年期间, 结构性融资 (包括债务) 的信用评级收入占这些机构总收入的40%。然而,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 这些信用评级公司被证明做了许多错误的评级报告, 信用评级公司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信用评级公司应该为他们的错误评级承担欺诈、赔偿等法律责任。法律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 使其回归第三方的客观和公正。

(二)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 落实国际金融监管各项制度措施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主要重视金融监管的国内监管, 忽略金融国际监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与世界银行 (WB) 对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其设立宗旨的局限性致使其不能也不应对金融监管行使职权。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区域和多边制度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实行监管, 但是这些制度存在的缺陷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难以进行。主要缺陷有:一是缺乏金融监管理念的支持;二是缺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三是缺乏规则相互间的协调;四是缺乏强制约束力和系统的监管规则。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G20伦敦金融峰会宣言明确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形成了具有一定实质性内容的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制度。包括:同意IMF对各国金融业进行监管;在确保本国推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的同时, 还同意建立更加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跨国合作;创立全球金融系统所需的, 通过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高标准监管框架;积极推进IMF和WB改革等。目前, 世界各国已普遍意识到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为此做出了共同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 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有三年多时间, 危机虽有所控制但却还没有结束, 世界经济仍在艰难中前进, 世界经济将继续考验各国及全人类在改革与落实全球金融监管制度中的决心与智慧。

参考文献

[1]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2]贺小勇, 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10年版.

[3]徐孟洲等著《.金融监管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年版.

[4]贺小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法律思考———以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5]贺小勇《.汇率主权攻守战———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J].国际贸易, 2010年第04期.

[6]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 2008年第12期.

[7]胡晓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法学, 2005年05期.

[8]Labaton, Stephen“.Agency's’04Rule Let Banks Pile Up New Debt, and Risk”.The New York Times.2008.10.3.

[9]Mansoor Dailami.“The New Triumvirate”.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0]David Bosco“.Dreaming of SDRs”.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1]Jessica Naziri.“Gold standard comeback enjoys support”.CNBC.September1, 2011.

篇4:货币金融学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合作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lO)01-0070-05

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经过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正在得到缓解。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世界性的危机已经过去,相反,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预期增加和国际金融体系弊端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确保世界经济稳定,尽快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消除金融危机的根源,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探讨彻底根除全球金融危机的出路。

一、信用货币的发展及其产生的问题

信用货币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中心角色。货币是一个受历史演变支配的十分复杂的社会产物,货币的变化过程,对于确定我们经济的增长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信用货币与现实经济结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信用货币无疑是一种公共财产,货币的流动畅通和价值稳定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可剥夺的重大利益;另一方面,货币又始终具有私人商品特征。既然当今大多数货币形式(如信用支票)是由商业银行在借贷活动时发放的,因而受银行利润目标选择的影响,具有周期性特征。在经济过热时期,乐观主义盛行,典型的结果是贷款过多,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房贷;相反,在低迷时期,又会出现恐慌,引起严重的信贷紧缩,因此引起美国的房价暴跌,借款人还不起贷款引发了金融危机。 长期以来,美国对全球金融体系保持着实际的垄断控制,这是美国战略目标对货币管理的根本所在。但多年来,这种垄断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挑战。在信息革命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各国的商业银行都引入了自动差损补偿金和基金电子转账,以便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服务。其中,最庞大的要数欧洲市场和其他国际交易市场的银行间票据交换支付体系。信用货币形式和支付项目相对来说不太受规章的制约,货币创新的大量繁衍,强化了货币作为私人商品的特征。今天,世界上货币创造要受到银行和借款客户利润动机的牵制,而不是完全束缚于美国的控制之下,而且信用货币本身也成为产品革新的对象。面对新出现的电子货币,这种货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的一般表现形式是自动柜员机、信用卡、在家中通过银行信息网络操作的银行交易,甚至还有近期发展起来的为用户服务的电子支票体系。电子货币的诸种形式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由银行管理的支票补偿机制衔接在一起。这些对美国全球货币的垄断能力形成了一种新的致命威胁。随着全球新的货币革命,全球金融机制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创造新货币与信贷扩张之间的一种联系,使货币本身变成一种金融资本,一种更特殊的、利息记在商业银行头上的借贷资本。货币从一种商品转变为一种信贷关系,这种转变保证了货币的弹性供应,使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新的货币体系在把银行的私人货币上升到中心角色的同时,也通过一整套复杂的规定,抵消了货币创造受商业银行利润驱动而不稳定这一根本性质。根据规定,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中介金融银行,美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介入国家债券市场,这种做法与其他工业国家不同。美国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或以最高封顶利率形式通过储蓄利率和银行借贷利率进行调节。这些手段使联邦储蓄银行一般保持了较低利率,同时保证了各银行获得储蓄利率和借贷利率之间的利率差额收益,当各银行受到无支付能力的威胁时,政府便启动最终借贷人的多种机制,以防止金融事件蔓延,导致严重干扰经济的情况发生。

任何国家的金融机构,都期待灵活地管理信用货币,营造一种借贷人即使支出超出自己资源也可以不断得到资助的银行体系,这种管理是依靠自动注入流动资金来支持这些贷款的。债务货币化起初并未引发问题,但发达国家形成了长期的预算赤字。来自商业银行的新的货币形式大量繁殖,这种状况使央行更难以保证货币作为公共财产和私人商品这种矛盾达到平衡。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把对银行一贯实施的价格监控以及限制创造金融产品的政策取消,促成了新一代生息货币的产生。由于美国的商业银行新的货币资产把交易动机和投资动机结合在一起,因此新的货币形式具有利率变化大的弹性特征,利率的变化可能会出其不意地对新的货币形式的增长和发展速度发生作用,而这种不稳定性使依靠国家央行准确地调节国内货币总量变得更难了。

二、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金融危机

1美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对信用货币放宽管制加剧了全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因此,各国政府不得不去救援处于困难中的银行,以保障货币作为公共财产的质量。遗憾的是,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干预总是加剧这种不稳定性。但美国的商业银行却一直认为他们有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帮助,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经常试图施行更大的风险战略,这种战略若行得通,其收益会很高,如果行不通,损失则可以转嫁到别人身上。美国人这种侥幸心理本身就说明,当美国的银行无限度地扩大其活动范围时,放宽对银行救援行动的管制要付出潜在的社会成本。更合理的做法是用恰当的规章制度,首先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市场加强对货币的调节,人们不得不为经济付出重大的社会成本,这些成本现在看来远远超出了增长的系统风险。现实经济除银行提供的服务费用大大增加之外,甚至日常业务,银行的信贷都变得更昂贵了,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货币管制以来,存款和贷款利率时涨时跌。由于美国银行粗暴地采用了浮动利率贷款体系,因此它们得以把很大一部分与价格相关的风险转嫁到它们的借款人身上。又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信贷的依赖,这种风险转移提高了从金融部门引起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近几十年来,高利率水平实际上是美国放宽对本国银行政策监管的结果。华尔街认为价格在美国的监控之下,政策放宽肯定对美国的金融业更有利。美国人是表面上把权力交给市场,其实际目的是加大金融资产持有者与不拥有金融资产的人之间在财产分配和收入上的差距。这方面的两极分化对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日趋产生负作用,特别是当再分配问题影响了掌握生产资源的

人,并且优先照顾那些金融流动资产借贷的时候,不拥有金融资产的人,最多只是间接地与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联系在一起。人们非常有理由把这种“食利者”的再生指责为美国让美元统治了天下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国人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就是这样在全球巧取豪夺的。这种倾向在很长时期内不能得到抑制。凯恩斯在他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我把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利益阶级看成是一种过渡现象,它完成了其使命以后便消亡。食利者阶级一经消亡,资本主义的其他方面将会有重大的改变。此外,我的主张还有另外一个极大的好处,即:食利者阶级和毫无用处的投资者的消亡,不是急骤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发展经济的能力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创造出日常消费需求以外的剩余,并把它积累起来用来进行生产投资。 2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信用膨胀,引发金融危机 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元汇率已经从2002年的最高点累计下降了约20%。5年时间内,美元币值下降了25%。美元对欧元贬值更加明显。几年来,欧元逐渐享有一种还很模糊的保障稳定和投资收益的货币地位,其吸引力不断上升。2002年欧元对美元汇率曾经是1:0.86。2008年3月17日,其汇率为1:1.60,之后稳定在1;1.58。对日元的汇率也出现了同样的下滑趋势。而人民币汇率浮动之后,到2008年对美元汇率为1:6.83,而且人民币仍然呈升值趋势。无论如何美元贬值,最深层次的原因都产生于美元的信任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货币投机已经产生了不可抵御的诱惑力,金融自由化是全世界对美国金融霸权的让步,但美国人自己把事情做过了头。当美国商业银行的货币基本上成为“无国籍”的在全世界广泛流通的货币,并且,始终追求着更高效益的时候,我们的国际货币体系却好像以美元为基础。美元事实上已被当作国际货币使用,但美国自己却不为此而负责任,却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制造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而形成泡沫,最终使人们丧失了对美元的信任。当泡沫破裂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研究思路,就是要研究资本主义为克服自身矛盾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危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资本主义经常性的过度积累,按凯恩斯的话说就是过度投资。危机与资本主义共存,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为了资本而生存,而不是相反;生产手段是以不断扩大的形式实现社会的利益”,资本坚守在攫取无偿劳动的基础上,因此,资本生产的价值便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除了价值实现困难这一顽症外,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其资本利润率下降的难题,用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的这样一段话去评价美国的金融霸权再准确不过了:现代资本家“是靠占有他人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偿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今天的金融自由化也使美国占尽了好处,美国的大公司利用美元涉足几乎全球各地,但是当美元泛滥,而处于无可挽回的信用崩溃的局面时,损失利益最大的也只有美国人自己。

三、美国经济虚拟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1华尔街热衷于虚拟经济 现在全球经济被卷入一种联动之中,华尔街仍在利用美国的大公司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强金融和财政部门的联系,甚至是捆在一起,以面对不稳定的金融形势和极度变幻莫测的外汇市场的挑战。与此同时,华尔街当然是金融市场的主角。然而它们的参与加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因为这种参与使国家货币几乎变成了简单的金融资产。华尔街主导的大企业集团的工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方向日益受这种态势的影响,并反过来加剧了经济的停滞。

几年来。全球经济在美国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的主导下,工业集团的大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围绕外汇交易市场组织金融活动,因为外汇市场上的机遇与风险往往高于工业活动。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度建立和实施以来,外汇交易市场逐渐成为跨国集团关注的焦点,近20年来逐步形成全球化金融体系中心。汇率的不稳定使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每一笔交易,紧紧地系在金融交易的链条上,随着持续不断的金融改革和日益迅速的通讯和管理手段的运用,这个链条拉得越来越长,对许多跨国集团来说,任何一项工业方面的决策,即使是短期前景决策,都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金融变量,诸如根据期限国别考虑汇率变化、比较利率等等。这些变化对集团营业额与成就作用影响相当惊人。大的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已经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的GDP,它们影响着数额巨大的日常交易和跨国资金运动。

耐人寻味的是,《财富》杂志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极大,被问及的美国主要200家企业的大多数领导层,仍不打算放弃衍生产品市场,他们认为,这类市场依然是美国大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的一部分。美国的大公司特别是工业公司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活动,会导致经营管理成本上升,例如在法国,当初要得到6个月内1美元兑换5.30法郎的担保,就要支付合同名义总额的2.6%,两年内的合同要支付4.4%。在利率期货买卖上,要确保利率在6.5%,两年期合同要支付1.7%的费用,5年期合同要支付6.5%。衍生产品保险的平均费用大约占合同总额的3%~5%。此外,规定过高的费用又会促使参与者增加在市场炒作的数额,这一切也就是持久性地抬高了靠借贷和多种保险进行融资的各种工业方案的经济收益门槛,这也相应地鼓励了持有流动资金的集团把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上,以期在选择的期限到来之时获得一笔收入。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大工业集团都深深地卷入到金融市场的投机之中。当今社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的程度最高。

2美国资本的金融形式与实体经济相脱离

事实上我们看到:近年来的美国经济正以越来越奇特的方式变化着,美国的大企业正在一天天地远离制造业和商品生产,美国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也称这是发达经济进程中所谓正常、自然的转换。目前,美国的出口额占进口额的51%~60%左右,对于这样的全球经济大国,生产性投资不断下滑,而金融投机资金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不知道美国人会不会感到这是危险的。但也有一些美国人认为企业的全新的行为方式,即先扩大资源,再把它们变成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人们不该低估这种行为方式造成的长远影响。根据这种行为方式产生的债权和所有权的广泛流通,不但使债券和所有权的价值膨胀,大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金融资产的不断增长,使资产的流动与纯生产性资本运动极度脱节。这样,资本的金融形式与生产形式基本脱离。

马克思和凯恩斯都曾对金融资本的地位作过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作为商品的资本或者说货币作为资本也变成了商品。因为,首先,货币作为资本,取得了能够生产利润这个追加的使用价值,

货币作为一定价值额的独立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变成了一个能够自行增值的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变成了资本。这样,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其次,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本人并不使用这个资本,而是把它们作为可能的资本,作为具有生产利润能力的价值转让给职能资本家。在这里,它们的使用价值正在于它转化为资本而产生利润。这次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一些企业的生产活动处境十分艰难,有时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但是与此同时,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利益。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人的损失和收获,我们是很难评估的。

四、全球金融危机的出路

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又不得不在货币制度改革上进行考虑,当前各国都在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摆脱经济危机,以避免全球金融市场形成进一步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这样做确有可能加速全球的产业重组,使金融资本转向支持工业资本稳定的增长。全球各国谁能把这一事情做得更快,谁摆脱金融危机的速度就会更快。为此,世界各国需要以新的方式协调起来,创立新的货币制度。

1各国之间要协调货币体系改革

目前,金融机构和市场正在全球重新整合,科技的进步也使人们得以绕过地理上的障碍,无论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都争取作无国籍货币。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都在实施自己更大范围的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投资战略,他们的金融总投资资产都布署在跨国证券交易市场上,高度发达的电讯技术手段把这些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外汇交易市场上的日均交易总额仍在14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为了短期利润目标,这表明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的组织已经达到了很大规模。今天当商业银行货币基本上成为无国籍货币在全世界广泛流通,并追求更高效益的时候,世界就逐步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的多元货币体系,无论美国是否愿意,金融市场再也不是美元独霸的天下了。随着各国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变化,各个经济板块都在激烈竞争。如果在国际范围内通过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确实有可能稳定关键汇率的话,那么国际间的投机行为就会得到抑制,当汇率和利率稳定的时候,投机活动会失去很多活力,竞争者要承诺通过制度化的合作和协调共同管理外汇交易,尽管现在做起来还有困难,最大的问题是美元的衰败问题,而美元目前还处于中心货币地位,但这种地位正在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协调和合作的机制。 2各国央行要采取协调合作的干预措施 这次金融危机,各国政要和央行行长们普遍的共识是:要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发展中的大国要协调合作,加强对危机的治理能力。随着每一次重大世界金融危机的出现,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采取的干预措施也扩展到了国际上。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在危机之中垮掉三个,另外两个也步履维艰,花旗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在200712008年度的一年时间里,股票市值缩减为原来的1/10,致使美国不能不与其他国家采取合作的态度。为了能够治理世界性的债务危机而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各大国央行共同注入大量流动资金,以提高对金融危机的干预能力。这次金融行动最迟缓的就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因此,美国的金融资产也受到巨大损失。 3要制订新的国际金融条例,化解金融危机 要整治金融的不稳定性,最好要用合适的市场行动及合理的监控措施来保持金融稳定性。这里的问题是,过去的金融管制条例已经过时,应当被新的更恰当的规则所取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各国政府也应保证向那些有竞争力但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提供费用低廉的信贷渠道,不论是由国家保障的借贷形式,或是以补贴以及制订条例规定侧重社会效益好的银行贷款形式。这次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美国金融系统大量形形色色的问题和不足,美国当前针对金融衍生产品制订适当的条例十分必要,美国在这方面也应该与其他国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建立真正有利于全球经济的规则,而不仅仅对美国有利。 4建立协调与合作形式的国际货币机构来治理世界的支持体系

篇5:金融 《货币金融学》总结要点

三大支柱:货币、信用、银行。

G起源:先王制币说、司马迁说产生于交换的产生中、创造说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G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G特征:价值较高、易于标准化、被广泛接受、必须能够被分割、易于携带不会变质。G表现形式:实物、金属、代用G例如银行券、信用G例如纸币。

价值尺度: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W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W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W的价格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

度成反比。MV=PQ。P是价格,Q是数量。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租金、发放工资等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等。世界货币:随着对外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着一般

等价物的作用,经济实力强、币值稳定、被其他国家认可。

货币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W,货币可以表现其他W的价值;货币是自发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G制度:简称币制,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G有关要素及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

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关系。

G制度内容:货币的材料,货币的单位G名称,单位G的价值,G的含金量,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额买卖。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坡形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垄断、规定中央银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纸币是不能兑现的与黄金兑换、广泛的实行非现金结算方式)

我国货币制度: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计价标准单位。

辅币:本位币单位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人民银行券

一国四币:港币、澳币、台币、外汇。信用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①人民币是我国唯一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不与金属挂钩不依附于任何货币。②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

角和分。③人民币的发行高度集中④人民币的发行准备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央行根据经济发行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和调节发行量。⑤我国建立的金银储备和外汇储备是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货币层次的划分:

划分依据:货币的流动性:变现所需时间和转换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大小、价

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计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广义M2=M0+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短期信用工具)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狭义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不对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

卡存款

广义M2=M1+准货币(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的储蓄存款、信托

类存款、证券保证金、外币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

信用:是一种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贷)和债务人(借)之间

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特征:①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②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③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④以相互信任为基础。⑤信用具有特殊的运

动形式,单向。

构成信用活动的要素:信用主体:债权人与债务人。

信用客体:信用的交易对象,W&G。有形/无形

信用内容:是通过直接/间接建立起来

信用期限: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

信用载体:信用的工具——记载信用的凭证

信用职能:①可以集中和积累是会资金。②信用可以将社会资金的利润平均化。③加速W

价值的周转。④提供和创造信用工具。

信用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W时,以W的形态提供的信用。

形式:赊销W,预付贷款。

商业信用特点:①是与特定W交易相联系。②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与分散性。③其供

求周期与经济周期相一致。④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

方式。

商业信用作用:①促进W的流通和周转。②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商业信用局限性:①规模守厂商基本数量的限制。②受W流转方向的限制。③在信用能力

上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G的形式,向企业提供信用。

银行信用特点:①来源广泛②规模可大可小③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与银行建立信用关系④

是一种间接信用⑤具有综合性

与商业信用的联系: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主导。

与商业信用的区别:银行信用的规模远远大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在使用方向上不限制、商业信用有限制。

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

特点:安全性高风险小、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

方式:①国内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等主要以发行公债券或

国库券的方式所取得的信用。

②国外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所取得的信用,统称为外债。

作用:①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②可以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③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其消费需要的信用。方式:①赊销:零售商提供信用、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②分期付款购买。③消费贷款:

银行、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放款或抵押贷款。

作用:①对消费W的生产和销售有促进作用。②调解消费的作用。③发展为经济增加了不

稳定的因素。

信用工具:是具有一定的格式并准确记载信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

特征:具有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构成要素:面额、到期日、期限、利率(收益水平)、利息的支付方式。

形式:商业信用:商业票据为代表(本票汇票),本票债权人向债务人发的支付承诺书。银行信用:银行券、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本票汇票)

国家信用:各种政府债券

证券投资信用:债券、股票

期限:短期信用工具:一年以下

长期信用工具:一年以上、属于资本市场

不定期信用工具:期限不定

利息:只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在一定时期内借贷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年月日利率。

利率分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官定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基准

利率和差别利率、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利率升高储蓄也会升高

利率对投资的作用:利率水平下降,投资上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的储蓄、贷放、汇兑和结算为基本业务的金融机构。

性质:特殊的金融企业,货币为W对象,以营利为目的。

功能:①信用中介职能②支付中介③信用创造④金融服务⑤调节经济

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银行业务只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允许银行在大中城市设立总行、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行。

代理行制: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

银行控股公司制:为了持有至少一家银行的股票而成立的公司、拥有非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基本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具体目标(阶段、部门目标)。

经营原则:①安全性: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负债和资金的安全性。②流动性:随时满足提现

和支付贷款的能力③效益型、盈利性。其中,安全性和流动性成正

比,与效益型成反比。

商业银行业务:

商行负债业务:存款:活期存款(出乎随时存取不受期限限制,可转让支付命令自动转让

服务命令);

定期存款(有定存期限并付利息、不能开立支票账户;

储蓄账户(指个人或非盈利单位以积蓄资材为目的凭存折或存单提取的存

款)

借款:向央行借款、银行同业借款(银行间的短期借款);

回购协议;(指资金需求者在通过出售证券购入资金同时安排在未来的一

个约定日期按照事前确定的价格回收这些证券)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商行资产业务:现金资产(流动性最强):准备金、托收中的现金、在其他银行的存款。贷款:(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的利率把货币贷放给资金需求者并约期

归还的业务)

按期限分:短期贷款(1年以内),中期贷款(1到5年),长期贷款(5

年以内)

偿还期限:一次性偿还本息、分次偿还本息。

贷款对象不同:工商业贷款(最主要)、农业贷款、消费贷款、金融机构

贷款。

是否与抵押品:抵押贷款、信用贷款

证券投资:只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短期证券: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高品质商业票据

长期证券:长期国债

商行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结算类:

汇兑:付款人将现款支付给银行、由银行支付给异地收款人。代收: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名义代替客户收取款项。

托收:收款人向付款人开出一张汇票,要求其付款,并把它连同有关单

据一起交付给托收银行,委托其代为收款。

信托类:银行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

代理: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

取一定费用。

银行卡:有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货币统一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金融管理。央行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业务、相对独立性。

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

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控制发行量、保证货币畅通、集中保管准备金、组织多过

范围的清算、最后贷款人

银行的银行:央行的业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央行的业务依然具有“存

贷汇”的特征、央行是最后贷款人。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办国家各种金融事务、对国家给与信贷支持、执行金融行

政管理制度、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

央行的类型:单一央行制: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机构

复合央行制:一国之内不设专门的央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同时扮演商业银行

和中央银行两种角色。

跨国央行制: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

准中央央行制: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

银行行使部门中央银行的职能或体制。

央行与地方银行的关系:央行自有资本的所有权、央行的隶属关系、央行总裁与理事的任

命、央行与财政部的资金关系、央行决策机构中是否由政府代表。

金融市场:以金融商品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特征:内容广泛、无时间和场所的限制。

金融市场融通资金的方式:直接融资:由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接触,面议后进行票

据证券买卖或货币借贷。

间接融资(有金融机构做中介):资金供需双方并无接触,通过

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进行融资

金融市场的要素:交易主体

交易客体:金融工具

交易价格:交易媒介

组织形式:交易所形式、柜台形式、场外交易。

金融市场的类型:以金融交易的标的物为标准

交易制方式: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

交易程序:初级市场:新的证券首次发行的市场

次级市场:已经发行的证券流通的市场

有无固定场所: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①结算与支付的功能 ②资金聚敛的功能 ③资源配置的功能 ④调节的功

能⑤信息反映功能。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

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

特点:①投资银行属于金融服务业 ②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 ③属智力密集型行业

业务范围:证券业务、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基金业务、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创新、风险投资。

储蓄银行: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抵押银行:指专门的经营以土地房屋以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合作银行:私人和信用合作社组成的金融机构。

清算银行:票据的清算。

政策性银行: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的社

会经济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金融机构。

性质:政策性、金融性的企业

篇6:货币金融学简题库

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特点:

1、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

2、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职能。

特点:

1、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世界货币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特点: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条块。

2、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四)发行保证制度

3、货币制度有哪些类型?

银本位制:银两本位、银币本位

金银复本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

4、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润率是绝对利率的首要因素0<利率<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借贷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3、预期通货膨胀率: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债权人会要求提高贷款利率;反之下降。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用紧缩政策时,会提高再贴现率或其他基准利率,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影响利率。

5、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平衡时,一般不会变动利率。当出现大量逆差,需要利用资本项目大量引进外资,会上调利率;反之,则会下调利率。

其他因素:经济周期、汇率。

5、试述利率变动会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从微观看,利率变动会影响资金盈余者的贷出行为和资金短缺者的借入行为。利率提高,资金盈余者贷出资金的动力就越大;而资金短缺者的借款需求受到制约。利率下降,借款人的借款需求会扩大,而资金盈余者的资金供给却受到限制。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利率下降,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储蓄减少,因为居民收入=消费+储蓄,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资金供给减少,引起社会总产出减少;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成本降低,从而扩大投资需求,增加社会总产出。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资本项目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能取得明显效果。发生严重逆差时,可以通过提高本国短期利率吸引外资,减少或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下调利率。

6、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基本观点:利率由投资和储蓄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

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取决于投资和储蓄的均衡点。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的报酬,而利率则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意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

基本观点:利率是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

7、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

性质:商业银行是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贷款为主的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管理金融风险,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拥有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是一种特殊企业,是经营货币资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风险管理的金融企业。

3与中央银行相比:商业银行为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而中央银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是经营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

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功能、金融服务职能

8、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可以分为银行资本和银行负债两大类。

银行资本由普通股、优先股、盈余、资本性票据和债券及各项储备组成。

银行负债主要指银行存款和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

1、支票存款:所有者可以随时要求提取帐户中的余额,也可以向第三者开出支票,由第三者凭支票到开户银行要求兑现。

美国支票存款的种类:

不付息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款单存款、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帐户、货币市场存款帐户

2、非交易存款:不能直接签发支票(1)储蓄存款(2)定期存款

3、其它负债: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同业拆借、向母公司借款、出售回购协议、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入欧洲美元

9、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资金运用)可分为哪几类?

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般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款项

2贷款: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同业贷款和其他贷款

3证券投资

4其他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自己拥有的固定资产及在子公司的投资和预付费用等。

10、投资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其资金来源、本源业务、收入来源分别是什么?

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筹集,其本源业务为证券承销,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佣金、费用收入和融资的利差收入。

11、我国有哪几家政策性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2、试分析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

(一)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1、中央银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的部门;

2、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监管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3、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而商业银行是调控对象;

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业务;

4、中央银行独享货币发行权。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惟一由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必须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

2、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从事“存、放、汇”银行业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通过“存、放、汇”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施以有效影响,以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

3、国家的银行

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法规、代表国家监督管理和干预各项有关经济和金融活动。

提供多种金融服务1代理国库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3给国家以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5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并提供决策咨询

13、中央银行有哪些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身特有的金融手段对货币和信用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和干预国家宏观经济,以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金融管理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的金融管理机关,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具有对各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市场的运行等进行检查监督、管理控制的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向政府、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划拨清算、代理业务等方面的服务。

14、金融市场有哪些功能?

微观层面

1价格发现。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互动决定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或者说,决定了资产的收益率。

2提供流动性。金融市场的存在使金融资产具有了可交易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卖出资产的机制,是金融资产在各种形式之间可以容易的相互转换。

3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减少了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层面:

1实现投资储蓄的转化。金融市场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货币资金在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转移。这种功能的实现有两个途径:一是金融机构发行间接证券,获取资金后提供给符合条件的资金需求者;二是资金短缺者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直接债券,以获取所需资金。

2资源配置。

首先,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决定了什么样的资金需求者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资金。其次,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解决了生产部门的生产连续性和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意愿多变性之间的矛盾,最后,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功能减少了调整的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3宏观调控。

金融市场逐渐成为政府调空经济的一个主要渠道。一方面,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成为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信息;另一方面政府也通过对金融市场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影响公众的储蓄、消费、投资行为

15、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包括哪些市场?

货币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

16、货币需求有哪些动机?

交易动机指人们通过持有流动性高的货币资产以满足日常的交易活动,在该活动中货币行使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优点:流动性好,避免变现的时间、成本;缺点:利息损失。)

预防动机指个体为应付未来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或收入波动等不确定而持有货币。(利息率)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将货币当作一种资产,用于投资活动。该动机涉及货币的财富贮藏功能。

17、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哪些理论?(方程表达式)

现金交易说(美国)MV=pT费雪交易方程式(M表示货币总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价格水平,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该方程式表明,出售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货币总额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只考虑了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认为货币需求只与经济中的交易量成正比,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

现金余额说(英国)M=kpY剑桥方程式(M表示货币需求,k是一个比例常数,Y表示总收入)货币数量正比于名义收入,其任何变动必将使一般物价水平作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

两种古典处理方法都相信货币需求正比于收入,费雪强调交易的技术因素,排除了短期利率的影响;剑桥学派更强调个体的资产选择,因此,无法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短期影响。

18、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全面讨论了个体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认为货币需求正比于名义收入。凯恩斯把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写成:M=L1(Y)+L2(i),L1(Y)表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L2(i)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得出结论,预防性货币需求正相关于个体收入,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将三种动机下的货币需求量加起来,得到流动性偏好函数

相关,同实际收入正相关。可以求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公式即实际余额需求同名义利率负

19、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B·m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5中央银行的应收款项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8中央银行的应付款项9政府持有的通货;10政府存款;11外国存款12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前6个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6个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DkD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t;超额准备金比率;mrdDrttDeD kD通货比率;定期存款比率

1k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内生变量 rdrttek20、试根据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M1Brdrttekk为通货比率,t为定期存款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比率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

准备金比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货币乘数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其中,rd、rt系由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所决定;e由商业银行所决定;而k和t则由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所决定。由此可见,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实际上只能对决定货币供给的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具有直接的控制能力。这就说明,货币供给并不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

21、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上拉论

1消费倾向增加和私人自发性投资增加2货币当局持续的宽松政策3财政当局持续的实施赤字财政的经济政策,并向央行借款或发行公债弥补赤字4商品、劳务的净出口增加5外资的流入。成本推进论

1)工资推进:工会的存在帮助工人要求涨工资,工资的提高引起成本的增加,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后,工人又要求涨工资,使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2)利润推进。垄断企业为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肆意提供产品价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3)生产要素推进

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总共给与总需求大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如 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即使总需求不是过多,只要需求在部门之间发生移动,也会发生通货膨胀。需求增加的部门,工资、物价上升,需求减少的部门,工资、物价却未必下降。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输入性通货膨胀如:小国开放模型世界通货膨胀率直接成为国内通货膨胀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市场通胀,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工资也相应上涨,非开放经济部门也相应提高工资,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22、试分析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治理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根据程度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1温和的通货膨胀:商品价格上升,刺激投资,同时,纸币贬值,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奔腾的通胀:市场价格扭曲,对持币缺乏信心,使一国信用经济崩溃。

二、收入再分配效应1对浮动收入者有利,对固定收入者不利2对实际财富持有者有利,对货币财富持有者不利3对债务人有利,债权人不利。4对政府有利,对公众不利。

三、对就业的影响:温和的通货膨胀:增加就业 恶性的通货膨胀:失业增加

一 需求政策

紧缩财政措施有:1增加税收(压缩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抑制其对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和支出,增加财政收入)2消减政府支出,消除财政赤字和平衡预算,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3减少政府转移支出和社会福利开支,抑制个人收入增加。

紧缩货币措施有:1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降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抑制信贷扩张能力,减少货币供应)2央行提高基准利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和各种市场利率,抑制总需求)3央行动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实行紧缩。

二 供应政策

1、消减政府开支,降低政府需求;

2、降低所得税,提高机器设备的折旧;以促进生产,刺激投资,增加供应;

3、取消政府对工商界不必要的管制;

4、限制货币量的增长率,压缩总需求。

三 收入政策1强制性的工资---物价管制:由政府颁布法令,强制规定工资与物价的上涨幅度,甚至暂时将其冻结。2工资---物价的指导线:将工资与物价的的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幅度内。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以税收作为奖励和处罚的手段来限制工资与物价的增长。

四 收入指数化政策

各项收入按照物价指数进行自动调整,使收入得到保障。让预期因素加剧通货膨胀的作用得以排除,同时又能继续保持价格的信号功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1债券指数化2税收指数化3工资指数化

23、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些?中央银行在同一时期实行同一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中任何两个目标都有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菲利浦斯曲线表明物价稳定时,失业率较高,而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通货膨胀时,央行

为稳定物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却使失业率提高。反之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当经济主体投资热情高涨,从而经济增长率较高时,往往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率也较高。央行为稳定物价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长率也下降。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当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若提高利率,则有利于吸引国外资本流入,改善对外收支状况,但却抑制投资,从而经济增长缓慢。若降低利率,有利于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引起国内资本流出,使对外逆差更为严重。

24、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试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各有哪些?

一般性的货币工具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供给量及一般利率水平,又称为“数量工具”或“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势:较强的告示效应;强制性;效果显著,威力强大。

局限:可能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商业银行难以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优点:对一国经济影响比较缓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缺点: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取决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优点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较大规模的调节,也可以实行“微调”;可根据形式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作出逆向操作;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迅速、灵活,而且调节和控制的是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总量,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2、不动产信用控制

3、消费信用控制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管制:信用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

2间接信用管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25、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是什么?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各有哪几个?

1、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对这些被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这种变量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便于央行观察、分析和监测;二能迅速获得变量的准确数据。

2、可控性:是指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3、相关性:是指央行所选择的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紧密的关联性。

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即银行准备金和通货)短期利率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26、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经常项目:贸易收支(有形贸易收支)、服务收支(无形贸易收支)、转移收支(单方面转移)资本项目账户:长期资本账户、短期资本账户

上一篇:挖土方工程合同下一篇:一把鞋刷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