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货币与金融

2024-05-08

经济师货币与金融(共6篇)

篇1:经济师货币与金融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之市场与金融

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发展

【热点追踪】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希望通过研究,进而找到一种缓解经济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得力措施,这是近年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整合】

一、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问题。

1、秦皇统一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货币并存乱象。

2、宋代纸币出现: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方便了大宗贸易,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

3、元朝纸币膨胀:元朝时期,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纸币。

4、明清白银流入:随着新航路开辟在官方贸易上,中国出超。西欧的统治者以白银在中国购买奢侈品,进而形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局面。白银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5、明清票号:随着长途贸易的发展以及商帮的形成,以兑换货币和提供贸易支持为主要功能的票号出现,相当于现在的银行。

6、中国白银流出: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之鸦片贸易合法化,致使中国从出超逐渐变为入超,中国白银进一步外流。同时战争赔款也是白银外流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导致了大量的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

7、近代法币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法币改革。为了能够掠夺足够的黄金和白银,国民政府规定限期用黄金白银兑换由政府发行的法币。因长期战争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不稳定,法币并没有足够的黄金白银作为支撑,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法币贬值严重,政府不断超发法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加之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0、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强调了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同样可行。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内陆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21世纪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

二、世界史上有关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

1、开辟新航路及价格革命: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从此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西、葡两国直接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金银,用以奢侈品的消费,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亚洲国家,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用于发展本国经济。

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了当时的金融中心。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在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主要用在殖民扩张和扩大生产上,促使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英国最早的进行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其海上霸主地位。英国的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并且英镑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殖民扩张使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3、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等国家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对外侵略以武力为后盾,以商品输出为主;通过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虚假繁荣,股票投机严重。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即“黑色星期四”。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用了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办法,同时决定放弃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6、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967年,西欧6国建立了欧共体,并通过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同盟等进一步强化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正式启用。与欧共体同年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在积极的朝着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中国与欧盟,与东盟之间通过协议也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极大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7、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8、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二战后,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欧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纷纷实行了福利国家制度。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出资,旨在帮助低收入者。该制度覆盖面广,在短期内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该制度助长了懒惰情绪,造成大规模财政赤字,因此到1973年以后发达国家逐步削减了福利支出。

9、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

(1)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明治维新: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5)戊戌变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2.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 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 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

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这主要表明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4.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5.《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缓和了美苏争霸下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6.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二.综合题:

7.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6分)

材料二: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9分)

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素民的主张。(7分)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8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2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答案选B。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A、D两项最早出现在明朝;C项最早出现在唐朝;北宋中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选项是B。2.【解析】答案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粮票的使用反映的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粮票的废除说明我国改变了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3.【解析】答案选D。解题的关键,一是注意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准,二是应围绕材料的主旨:工业生产与消费能力间的关系。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之国民收入有所提高,进而极大拉动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故D项符合题意;A项所述符合工业革命前;B、C两项与材料体现的生产与消费能力的主旨均不相符。

4.【解析】答案选C。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27年,D项开始于1944年。

5.【解析】答案选B。“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可知是指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0世纪79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排除A;美苏争霸局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二十多年的时间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架,西方各国在这个体系下都完成了战后经济的复苏并走向繁荣,因此排除D,选B。

6.【解析】答案选A。欧元的发行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有力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A。二.综合题

7.参考答案:(1)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结果: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2分,1点1分)

(2)观点:同意“斯密派”。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扩大了海外市场;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观点:同意“马克思派”。英国工业化的推动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答出一种观点即可)另:将两种观点综合评述也可,史实可参考前两种观点的答案。

(观点1分,理由8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阐释不给分,有观点有理由阐释但是没有结合史实的最多不能超过5分)

(3)主张:实行统治经济的发展模式。(1分)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6分)(4)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由点到线到面的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5)现代化建设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推进现代化建设。(任答1点给2分)

篇2:经济师货币与金融

自从斯密创立古典经济学以来,直到当今的西方经济学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的非国家化”理论,各种理论中对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认识得最深刻的,对货币的职能分析得最透彻的,当属马克思的货币学说。新制度经济学也为研究货币制度演变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应该将货币和相应的货币制度视为商品交换和资金流通过程中内生的一个变量,将货币制度演变视为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制度变迁过程。

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中央银行的建立

马克思从社会分工不断深化所推动下的市场范围扩大的历史进程中来分析货币起源:首先分析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然后从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关系入手阐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用其它一系列起等价作用的商品来作为物质载体。随着市场交换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所有参加交易的商品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某一种交换频率较高的特定商品上,这种商品就作为―般等价物就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唯一的物质载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后固定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为物质载体;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同之处就是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之所以能够淘汰其它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其充当货币具有降低货币交易费用的自然属性。马克思认为金银货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在于:金银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是其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是可以充当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衡量尺度、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媒介、执行贮藏手段。

金属货币先后采取了金属条块和金属缺铸币的形式,金银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变成了不足值的铸币,但仍然可以与足值铸币一样流通使用,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和一种商业信息,后来国家发行纸币这样一种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此时这种商业信用就演变成为国家信用。另一方面,赊购销商品交易方式的产生为在缺乏现金的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和形成信用货币提供了可能;银行券是一种主要的信用货币形式。持券人可以随时到发行银行去兑换金银。第一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银行券停止兑换金银,成为国家认可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即纸币;纸币的根本特点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信用程序垄断发行。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是货币统一和票据清算的需要。在中央银行成立之前,各银行都有权发行银行券,随着货币信用业务的发展,银行数量的增多,分散发行造成的名目繁多的银行券既造成了金融秩序的棍乱,又降低了银行券的流通效率,增加了货币流通费用,还为假钞的流行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由一家或者几家有实力和有信誉的大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是一种更有效率的货币制度安排。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的流通往往需要银行进行转帐结算。随着票据流通量的增大各银行的结算人员开始聚集在固定的地点,交换所持的票据并仅仅结清其中的差额;票据结算交换所提高了清算效率,但是由于其局限于同城之间的票据结算,而且票据交换所与银行之间办理现金清算很不安全和很不方便。所以需要中央银行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中心。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中央银行的出现,是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安排的变迁过程。作为货币形态演变的最新形式,电子货币的产生必须会导致网络金融创新的发展,首先应该透视一下电子货币的本质。

二、电子货币的本质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因特网上(Internet,)几种形态的电子支付手段的具体特点。(1)电子现金(E-cash):电子现金是由Digicash公司推出的网上电子支付系统,属于见票即付的支付方式,这种电子现金的发行和交易过程是这样的:先通过Digicash公司的电子钱包软件创建一定价值的“空白货币符号”,这些货币符号此时不具有进行支付的法律效力,还需要把它传输到银行,经过银行确认以后才能从客户的帐户里进行“借记等额款项”的会计处理之后方可生效。当电子现金真正用于支付时,接受电子现金的零售商则要和银行建立实时的联系。确认电子现金是经过银行核准过的并且尚未支付给其它人。电子现金从创建到使用都是在线操作,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2)赛博硬币(Cybercoin)是由赛博现金(Cybercash)推出的网上电子支付系统。与上述的电子现金(E-cash)不同,用赛博硬币进行支付时资金并不真正转入客户PC机中的帐户或者赛博现金的电子钱包,而是通过一个在赛博现金银行设立的代理帐户对交易情况进行记录,在交易额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再通过电子自动清算所(AutomaticClearingHouse,ACH)按差额款项进行在线电子支付清算,提高了电子支付的清算效率。加速了网上货币流通。这是―种很有前景的电子信用货币。赛博硬币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其簿记的.特点,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支付;二是其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银行清算系统。赛博硬币实际上是一个在线电子支付的交易记录系统。赛博硬币实际上是由网上微观经济实体发行的一种电子信用货币,与一战以前的可兑换银行券的性质很相似,在银行、客户与电子自动清算所之间进行差额结清以前实质上是―种反映债权债务关系,其电子货币的信用完全取决厂发行赛博硬币的赛博现金银行的信誉。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上发展起来的电子支付方式,足通过相互交换关于商务活动和金融活动的电子信息而完成在线电子支付过程的,电子货币或者数字化货币的本质是突破了时空限制的全球网上电子商务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中价值关系的体现,是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新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未来许多从事网上业务的银行都将发行在线电子货币,如果不对发行网上电子货币确定统一的在线支付程序,跨行转帐结算规则、安全保障标准、客户私人信息保密、发钞银行的信用等级标准评定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那么不同类型的、信誉差异很大的在线电子货币必然同时流通,势必鱼龙混杂,甚至为在线电子假币、伪币的欺诈活动提供可能,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降低了电子货币的流通效率。其次,许多中小软件公司和中小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的信用较差,它们发行的电子货币出现没有支付效力的情况怎么处理?如果中央银行对此放任自流,势必为发行垃圾性电子货币进行金融欺诈提供了可能;如果各种各样的电子货币同时在网上金融市场上流通,使得交易双方不得不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和成本费用去鉴定其真伪。第二,地方性的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其信誉均局限于一定的地区之内,其电子货币很难为全球性网上金融市场所接受,从而对跨越时空限制进行实时在线支付和结算的网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障碍。市场竞争的结果,势必形成由一家或者几家有实力和有信誉的和大软件公司和大银行联合起来统一发行电子货币,这是―种更有效率的在线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制度安排。随着在线电子支付的信息技术含量的增加,一方面,要允许软件公司对银行控股或者持股。另一方面,要允许银行对软件公司控股或者持股。这样能够最有效地提高银行作业流程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利于在银行进行网上电子支付过程中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转帐结算的效率。

下面从电子货币将对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运行模式转变的影响这两个

方向展开分析。

三、电子货币推动商业银行模式的变迁

电于货币与传统货币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同之处就是电子支付方式取代了金融货币或者纸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线电子支付过程就是交易双方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之所以能够淘汰纸币等其它货币形式,是因为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流通费用最低:电子货币的标准化成本最低,使用成本最低,在网上银行计算机硬盘里的保存成本也最低。电子支付手段也具备货币所应有的基本职能:充当网上电子商务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作为社会财富的贮藏手段。当然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支付手段的前提条件是网上商业活动成为社会的主流商业模式,这个前提条件尚不充分具备时,电子货币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支付手段起作用。但是这个条件在lP网络革命的推动下日益成熟,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纸币的崭新的货币时代即将来临,金融业和其它行业要为此作好充分的准备。

随着以IP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深化,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转帐结算为主的资金信用中介和结算中介的功能将逐渐弱化,因为新的在线电子支付手段的不断更新将不断削弱银行在结算方面降低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过程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从而网上银行的业务重点将日益向为公司和个人提供理财咨询和金融信息增值服务方面转移;①因特网、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使传统银行在分支机构和结算体系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借助因特网、分子型银行能够在网上实时、快捷地提供个性化。互动性极强的“粒子型金融服务”,结算支付将逐渐成为廉价的,甚至在将来是免费的无偿金融服务,因为这是网上银行争夺客户和网上金融市场份额所内生的竞争降价机制的必然结果;网上银行将日益向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网上拍卖和其它网上投资咨询业务方面发展,网上银行在这些领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随着网上银行电子货币资金的相对充裕,网上投资理财技能将成为稀缺的信息资本,银行业与证券业将日益走向融合,关于投资咨询和理财的信息资本的运营效益将日益成为决定网上银行成败的关键。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虽然在提供金融流通的公共法律秩序方面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所有微观经济主体的在线电子支付、结算方面所汇集而成的金融信息流对于电子货币的流通规律、流通速度以及电子货币的币值有最主要的影响,所以,在电子货币发行和流通过程中降低金融支付和结算的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将由中央银行转到微观经济主体方面来。尽管中央银行仍然拥有电子货币发行资格的认定权,但是由于是微观经济主体对电子货币流通速度这一市场内生的变量起决定性影响,所以在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发行权加以垄断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反过来。在网络革命冲击下,电子货币的应运而生使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拥有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从而商业银行的职能必须进行重大转型;发行电子货币将与提供金融支付,在线电子结算一样成为一项网上金融信息服务而不是一项垄断权力,商业银行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将为争夺网上电子货币发行市场份额进行激烈的竞争,为此会导致这三项业务走向完全的免费,以实现商业银行和其它在线金融服务企业争夺网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权的需要;网上银行收回经营成本所依赖的经营收入和资本收入。将主要依赖网上广告收入、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收入和驰名品牌、驰名网站门户的数字化品牌在股票市场上的增值。

四、电子货币将消除传统货币流通层次并推动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

首先来看传统经济学的货币银行理论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将流通中的现金作为最窄口径上的货币,用M0来表示;把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可以转帐的支票存款以及转帐信用卡上的存款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比M0口径更宽的货币概念,即M1;进一步在M1基础上将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隔夜回购协议、隔夜欧洲美元、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非机构持有的股份等包括进来,就得到一个更为宽泛的货币概念M2,在M2口径上的货币概念既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又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在M2的基础上将大额定期存款、长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机构所持的股份等包括进来,就构成一个更加宽泛的货币概念M3;在M3基础上将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再包括进来,就构成一个更加宽泛的货币概念M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根据可以转化为现金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根据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速度的快慢来划分货币层次的,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产物。但是,在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纸币的条件下,并不存在货币中间层次的划分。因为在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纸币的条件下,客户拿到贷款以后无论将这笔贷款存入哪家银行,都不存在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的问题,电子货币是唯一的货币形式,也就是说单一的电子货币层次、实时的在线电子支付消除了产生纸币条件下四个货币层次划分必要性的时间差。

现行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只需要按照所收进的客户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其余部分可以作为贷款使用。而客户拿到贷款以后可以将这笔贷款存入其它银行,并且如果客户对其它银行的该笔存款只进行部分现金提取的假设成立,那么,初始的存款增加会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之间引起多倍的存款创造过程。将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定义为可以由中央银行较为容易地进行控制的一个新的变量――基础货币,即基础货币B=流通中现金c+银行存款准备金R。然后再通过一个货币乘数m与总的货币供应量M联系起来,即M=m•B。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来控制总的货币供应量,则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货币乘数m必须是足够稳定的、是收敛的,或者货币乘数m是可以通过别的变量来加以预测的。

在未来的网络经济时代,尽管中央银行仍然具有对商业银行发行电子货币资格的最终认定权,但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B来控制总的货币供应量M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即M=m•B能够成立的前提已经被大大动摇了;货币乘数m将主要通过网上在线电子货币信息流的流通速度来由网上金融市场来内生地决定,虽然货币乘数m仍然可以通过对网上电子金融信息的分析来加以预测的,但其稳定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即货币乘数m这一变量的网上金融市场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不再趋向于收敛,而是趋向于发散。所以。在电子货币条件下,再将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定义为基础货币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因为现金这一最窄口径的货币概念与广义货币概念之间的区别随着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完全取代已经不复存在。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电子货币再创造的速度极快从而使货币乘数趋于极大、甚至无穷大;货币乘数实际上是由货币流通速度来决定的,所以电子货币流通量将主要由金融市场内生的电子货币流通速度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应量来外生地决定。

因为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是与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整个网上信息流的流量、流速相联系的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由其所影响的电子货币总的流通规模是由网络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而内生地决定的一个经济变量;将电子货币的发行作为一个网络金融内生的市场选择过程而不是一个政府选择过程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更有效的、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选择,因为比特形态的电子货币以光和电作为物质载体、以接近于光速的极限在因特网上高速流通,以电子货币取

代纸币这种金融创新形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进行监管的成本。由于初始货币供应量这一“存量性参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明显减弱,电子金融信息流通速度这一“流量性参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将大大增强。

篇3: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

一、前言

金融属于经济范畴, 它依靠信用货币这一前提, 随着商品交换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由于经济的发展, 使得传统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被货币商品交易模式所取代, 这在某种情况下意味着交易双方不再具备着非常大的时空局限性, 之后, 由于信用的出现, 使得货币在和商品进行交换时的时空局限性进一步降低, 导致货币慢慢变成了一种能够实施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 最终逐步变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种交易对象。如此一来, 金融工具的表现形式开始变得多种多样, 以货币、股票及债券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存在的情况替代了原本单一的货币形式, 另外, 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组织, 以及开展金融活动的场所逐渐兴立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金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已逐步从原来的辅助地位上升为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 凭借其具备的各类功能, 正逐步对经济增长形成诸多影响。

二、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 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特定情况下, 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具备一定的联系。众多专家学者指出, 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 在某种情况下, 股市的发展必定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不过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 因为股市增幅过大, 许多人的储蓄观念逐步减弱, 多数人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股市, 这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使经济的发展速度滞缓。另外, 在中国, 股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具备着必然联系, 所以也就无从找寻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所形成的影响规律。原因主要是:首先, 在中国, 对于那些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呈现良好势头的城市来说, 因为其股市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但是并不具备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这在许多情况下都会造成不足之处;其次, 对于那些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都相对较缓的城市而言, 尽管他们套用了发达城市所使用的股市发展方式,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可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可依, 且执法过于宽松;再次, 股市作交易处理时, 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除了股民与竞争模式之外, 还存在着许多无法预测的外界因素与不利情况;最后, 投资股票要想获得利益必须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监督与把控, 大都需要耗费一年以上的时间, 才能真正了解到一些结果, 这就意味着股市的发展很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形成直接的影响。

2. 间接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间接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金融中介机构, 其工作业务主要是帮助资金亏损企业从资金富余企业那里吸纳资金, 同时为企业提供众多金融服务。其通常具备着五大功能, 即信用创造、清算支付、资源配置、提供信息与风险管理。

近几年, 金融中介机构的日趋繁荣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元素, 金融领域产生了规模宏大且相当全面的金融变革, 加之国际投资的迅猛发展, 使得金融中介机构的“触角”慢慢伸至国际市场。由于这些前提条件的存在, 使得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元素。当前, 金融中介机构包含着许多的种类, 比方商业银行、信用社、保险单位、储蓄贷款协会, 以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

三、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即是货币政策的发展目标, 通常来说, 国家会在计划期内大致确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 借助百分数体现出来, 而中央银行则把这一增幅设定为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

所谓货币政策, 一方面是指国家及中央银行为了对国民经济形成一定影响而使用的特定手段, 特别是为了实现某一特殊目标, 又或者是为了确保某项政策平稳推行, 比方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达到完全就业的目标或实现经济增长等。另一方面是指央行想要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及信用量所使用的所有调控措施及手段, 依据不同的对象, 货币政策可以被分为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及外汇政策。依据不同的作用, 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 即扩张型政策与紧缩型政策。

所谓扩张型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期借助一定手段使利率降低, 以此促使货币的供给量上升, 投资与净出口增多, 最终导致总需求提升, 所以, 一旦总需求大大低于经济的生产能力时, 就非常适宜采用扩张型政策。而紧缩型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经济繁盛期借助某些办法降低货币的供给量, 借此提升利率, 使投资与净出口减少, 促使总产出下降或者增长率减缓, 最终导致物价水平维持在适宜水平, 所以, 一旦出现相当严重的通胀情况时, 就应当使用紧缩型政策。

四、结束语

从根本而言, 金融发展依靠着经济发展, 所以,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并非仅仅借助金融制度与货币政策, 而应当尽可能地借助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技术发展, 以及强化制度创新等措施去实现, 而且最为核心的是要具备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 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 重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量, 针对股市、金融中介机构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情况, 采取一定措施与手段予以全面、合理地调整与改革, 促使股市健康运作与货币政策稳健推行, 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力度, 加速金融生态环境的创建, 使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得以增强, 最终确保经济平稳且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略述经济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

【关键词】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例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一系列的金融问题,都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这不仅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利,同时对人们生活的稳定也有着非常大的危害。货币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或中央银行对本国经济进行调节的一个手段,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备受青睐,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仅仅靠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是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解决的,这时候只有中央政府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调节,才能有效的解决金融危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一、金融环境概述

金融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下,影响经济主体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金融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能够很好的进行生产和生活,一旦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被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国家,只要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之间有经济联系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从全世界范围讲,金融危机都是非常不利的。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我国于世界的联系也开始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与美国之间,因此在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那一年,我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预防金融危机的出现,或在金融危机出现时,中央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对其进行解决,对于保持金融环境的稳定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这也非常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有利于这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指的是一个国家政府所制定的维护本国金融环境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有四种,一是使本国人民能够充分就业。这里的充分就业指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就业,而是尽可能的降低国家人民的失业率,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社会所能成熟的水平;二是使物价能够保持在平稳的水平,物价水平能够从整体上反应这个国家的金融环境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过高,那么无疑,这个国家一定是处在通货膨胀之中;三是使经济水平得到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大大的巩固其经济基础,同时也就能够使其上层建筑得到保证;四是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这里说的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指收入与支出两者绝对的平衡,而是指收入大于支出,或支出大于收入,但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由此可见,总结起来说,中央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的金融环境能够保持在平稳的状态。

三、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文章本部分将针对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讨论,能够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同时使读者认识到将两者联系到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的重要性。

1.金融环境影响着货币政策的调整

这里以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为例,自2008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开始由美国出发向世界各地蔓延,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中国政府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利用了多种手段对这次危机进行了调节,其中,调整货币政策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调节,中国不仅仅成为了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打击最小的国家,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本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金融环境一旦发生了变化,那么为了使本国经济不受影响,政府就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货币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本国经济稳定的运行。

2.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对金融环境产生影响

这里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金融危机为例。

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会发生例如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等很多现象,使人们手中的现金大大缩水,这将会带来社会经济虚假的繁荣,也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便会逐渐显现,这时,国家需要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等,这样对解决通货膨胀是非常有利的。

在发生通货紧缩时,通常会发生例如纸币升值,物价下调等现象,这会导致很多生产者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从而放弃急需生产,这样持续下去,对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这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对这种状况加以解决,例如降低银行存款的利率,以促进货币的流通,从而使通货紧缩的状况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在适当的时候调节货币政策能极大的改善金融环境。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是分不开的,在金融环境出现问题时,政府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对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金融环境得到改善,才能使国家经济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楚尔鸣.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J].求索,2004(11).

[2] 陆军.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3).

篇5:经济师货币与金融

都说人间最美四月天,春风和煦,春阳暖人。伴着好天气,重庆教学部.江北财经校又迎来了一批新同学。2016年4月16日,西南财经大学2016级金融学硕研班开学典礼及《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课程在江北党校顺利举行。西财金融学院副院长曾志耕先生及刘利嘉老师莅临现场,为新班开学致辞。重庆教学部主任、江北财经校执行校长王琼女士对同学们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能有新的收获与新的发展。

本期课程很荣幸邀请到曾老师讲授《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本课程是在初步学习与掌握了货币金融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在回顾和总结了中央银行领域的新问题的同时,专门就国际、国内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领域的新矛盾、新问题、新趋势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偏重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课程。

曾老师授课过程中,在对比研究不同类型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方面的经念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经济金融电子化、全球化、网络化,结合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加入“WTO”、深化金融改革与金融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要求,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加强国内货币政策与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如何理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如何打造“生态金融环境”(中央银行的职责由保地方金融稳定转向打造生态金融环境、坚持科学金融发展观)、如何提高金融监管主要是银行监管效益等十分值得研究的新经济金融问题。

篇6:经济师货币与金融

金融创新的产生,今年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公司和生产企业的整合,资产的证券化

改造金融体系的经济和人口构成因素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的增多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增多,家庭成员构成的改变,都要求金融服务机构必须针对这些增多的客户群服务

亚洲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亚洲金融系统需要与之同步发展

近来的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和机遇

处理好金融体系的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效能并提高公众的信心:政府支持的保险体系来管理风险;资本管制限制风险水平;发展更好的管理工具来控制风险;确保金融信息的透明化,传播快捷化

新技术对金融服务设计和提供的影响

金融体系中金融服务供给者需求者组成的转变 金融体系中的合并趋势

金融监管在金融服务合并与整合时期的新角色

当今和未来对金融机构监管的需求

上一篇:美好的愿望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粉刷劳务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