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

2024-04-07

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精选6篇)

篇1: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

答:

一、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

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银行改革要不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两个问题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对前一个问题,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谈了很多。

“外引”有助于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建立多种股权互相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金融主体,完善金融运行与金融发展的微观机制。而仅仅引进国内投资者,是难以完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国有银行股东,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资本,在现实条件下都很难有效避免行政干预和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并没有使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发生质的变化,就是一个实际例证。

从另一个角度看,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国有银行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多是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更具备抵御行政干预的天然优势。

“外引”是以开放促改革的需要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投资前通过尽职调查,充分了解了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投资价值及潜在的投资风险,提高了国有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和公信力,增进了市场对国有银行的了解,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公开募股过程中的股票营销。由于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很高的市场声誉,其入股增强了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客观上对国有银行起到了信用增级的作用,提升了国有银行的市场形象,这为国有银行获得较理想的新股发行定价并顺利实现境外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年“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银行业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强烈冲击。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国有银行必须学习发达国家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信贷文化、风险控制技术以及资金、产品定价技术。而“外引”就是向国外银行业学习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学习成本,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动力,对后者具有异乎寻常的推动作用。从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看,金融对外开放这一外部因素对金融改革的推动力,往往要大于内部因素。我国的金融改革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依靠中资金融机构自身的机制转换来完成,必须有包括外资在内的外部力量来推动。

“外引”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有人担心“外引”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一国的金融安全取决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取决于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和控制,取决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水平,而与银行的股权结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全部由国家出资的国有银行,如因不良资产比率过高或其他原因出现流动性严重不足,在国家信用无力补充或国家信用失去信任的时候,也会出现金融危机。境外投资者入股的国有银行在国内办理业务,主要为国内客户服务,要接受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从持股比例看,外资也不会超过中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有些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地区的“三资”企业数量甚至超过了中资企业。数量庞大的“三资”企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了吗?恰恰相反,三资企业成了这些地区经济高增长的持续推动力和重要引擎。

也不能过分夸大“外引”的作用。有人说,外资机构不是洋雷锋,外资投资国有银行是为了赚钱。此言不错。别说外资机构,中资机构入股银行大抵也是为了赚钱。作为一种商业投资行为,中资和外资投资银行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只有被投资的银行业绩好了,得到发展了,境外投资者才能赚钱。

由于对境外投资者所持股票有锁定期,其不能在国有银行股票上市后马上变现走人,这就要求境外投资者关心和促进国有银行的发展。“你赚钱,我发展”,这有什么不好?

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外引”的作用。银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入手,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过是改革的路径之一,不能奢望这种引进会解决国有银行的所有问题。但廓清在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上的种种迷雾,给“外引”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则不仅为顺利推进“外引”所必需,也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我国银行业一个颇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更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不是简单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差距问题,而是理念和功能的差异问题。如果仅是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那么在竞争过程中,通过学习、借鉴甚至是模仿,差距很容易缩小甚至消除,问题在于有无缩小这些差距的理念和动力。竞争理念的淡薄和竞争机制的缺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缩小差距的理念和动力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拓展与创新理念的差异,二是银行功能的差异。体制问题表现在治理结构方面。中资银行目前大多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股权制度大致以国有控股为主。在组织构架方面,尽管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但董事、监事以自身非为银行的股东者为主,几近于荣誉性或福利性的兼职。如此,使代表所有者利益、或者是银行整体利益的董事和监事缺乏对银行高管层监管的主动性,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形成了董事长为事实上的行长、行长则为事实上的常务副行长的领导层格局。因此,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领导层自身利益和银行利益相分离,形成特有的“领导文化”,从而使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求稳意识强于发展意识,创新与开拓的原动力不足。在这种体制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银行的竞争动力必然弱化,创新能力必然不足。银行整体利益和经营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上的“错位”,是我国银行业缺乏竞争和创新机制的重要原因。银行业的正常业务经营活动、以致创新与开拓,都必须通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来具体实施的。就商业银行整体而言,其期望通过业务活动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资产受损、支付发生困难;就银行经营管理人员而言,其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收入,其所面临的风险是降职、免职、甚至失业。如果在体制上不能保持银行利益与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相统一,保证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责任相对称,就会产生银行的整体利益与风险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风险的不统一问题,并由此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商业银行的利益和风险,都必然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银行通过业务经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经营目标,需经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主观努力来实现。而剔除本人违法犯罪因素外,风险本身存在于创造业绩的工作之中。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在实现利益目标的工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因工作失误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如果仅有强硬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而缺乏与之相对等的利益激励机制,就会造成银行整体利益与经营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情况,结果因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而使银行的整体利益受损。可见,由于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机制,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风险的不相统一,从而使基层人员的安全意识强于发展意识,缺乏创新与开拓的主动性,更缺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机制。

从功能上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在于业务结构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资银行还带有很大的行业性垄断或地域性垄断的惯性,竞争机制先天不足。特别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是由原专业银行转化过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1985年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划分资金”方式等,确定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各自领域中的信用业务垄断地位。以后尽管几经改革,这一状况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加之为在资源约束下的短缺型经济背景下高速度发展经济,通过以间接融资为主体、银行信用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来解决资金严重短缺问题,更是助长了商业银行的垄断性,银行成为向国有企业供给资金的部门,银行与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长期的行业垄断,银行信用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的惯性,使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与网点分布、人员的技术素质、所拥有的客户群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行业特色或优势,从而也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方面具有浓厚的管理型银行特征,固守着“信用中介”这一基本功能,以存、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提供金融服务性中间业务的功能很弱。而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利率的市场化以后,利用资金价格的竞争将成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手段之一。而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利差为主要收益来源的经营模式,利用利率手段的空间很小,竞争能力就相对比较弱。而同时,进入市场的外资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向现代化银行业务,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金融服务性中间业务已成为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非信用性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益中所占比重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高收益、高附加值、低成本、不存在信贷风险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因此,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竞争激烈、利差收益收缩的环境下,纷纷注重优先发展中间业务,将其作为竞争战略和功能创新的重点。相比较而言,中资银行的收益结构中,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仅在0.3%~0.7%之间,反映了国内中间业务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如果说,将来的利率竞争是银行间市场竞争的主要形

式,那么争夺提供非信用性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市场将成为焦点。或者说,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的强弱将决定其核心竞争力强弱。因此,我国银行业加强竞争和创新势在必行,这是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针对中资银行遭“贱卖”的传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投机获利的机会很少,他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们做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因此在价格方面自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到他的风险成本。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他的账面净值,所以“并不存在着贱卖的情况”。刘明康强调,选择战略投资人是有严格标准的:他在中资银行当中投资占股的比例不低于5%;最短的股权持有期必须是在三年以上;作为战略投资人必须要派出董事,并鼓励向中资银行派出高级管理人才,参与银行的运营管理等。刘明康进一步解释说,建行股份的每股发行价格是2.35元港币,相当于建设银行2005年财务重组以后比较好的状况之下市净率1.96倍,处于五年来我们大型国企境外上市定价的较高水平,也是2000年以来亚太新兴市场所有银行上市股值当中比较高的。

A、165亿美元外资参股17家中资银行

截至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B、8.6%不良贷款率首次降到一位数

截至9月末,全部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了55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8.6%,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资本充足率达到8%要求的商业银行已达35家,其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8.1%。

C、892人前三季度处理银行涉案人今年1到3季度,银行业的发案894件,其中自查发现的有613件,占整个案件数接近70%。共处理涉案人员892人

四、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分析

发达国家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多采用混业经营(即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而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采用专业银行体制。分业经营增加了成本,阻碍了竞争,最终影响了绩效水平。按照标杆管理的原理,我们选取全球范围内一级资本排名前5名的全能银行(花旗集团、美洲银行、汇丰控股、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考察四大国有商行与国际最高水平银行的绩效差距。

1.盈利能力。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为22.34%,资产回报率平均为1.254%。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回报率平均为4.325%,资产回报率平均仅为0.19%。可见,这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分别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5倍、6.5倍。这说明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

2.资本状况。商业银行作为高财务杠杆率的金融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新资本协议强调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充足资本储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支柱,包括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国外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超过资本协议的最低要求,平均水平为12.126%,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54%、8.15%、6.91%,只有中国银行达到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

3.资产质量。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反映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并影响银行盈利的多少、资本损失的大小、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及银行信誉的高低。5家全能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平均仅为2.51%,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为22.49%、25.69%、30.07%、15.78%。

五、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一)从国内银行的同业分析角度来看,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的准备情况最好,甚至在目前达到了美国银行业的水平,但其他方面比较起来,基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浦发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最好,主要得益于其注重银行传统业务的稳健发展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能力,但其存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也最为突出;招商银行已初步利用其技术优势形成了较为特殊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非利息收入水平一枝

独秀以及资产运用渠道的相对多元化,但是其资产质量情况以及在资本充足率状况方面的技术处理,使其稳健经营的形象打了折扣;深发展主营的存贷款业务特别突出,票据业务也是其强项,但是资产的质量问题和盈利能力成为其持续发展的羁绊。

(二)通过与美国银行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上市银行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点上:1.不良资产的包袱较重,盈利资产的占比偏低。同时,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水平还显不足;2.资产的营运和管理能力较低,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渠道都相对狭窄,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远远低于美国银行;3.资本充足率水平令人担忧。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水平偏低,加上片面追求规模增长,导致未来持续的资本需求压力。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上市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已经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银行,表明国内银行在控制费用支出、增进资本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三)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笔者切实感受到国内银行与美国银行在观念上的重大差异。如对投资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对资产规模扩张的认识、对存贷比指标运用的认识、对费用支出和盈利产出关系的认识等等。这里,在总结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也想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提一点粗浅的建议:1.改变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失职,将使银行背上沉重的包袱。强化风险管理,不应该仅仅盯住存贷比等单个指标的数值,资金来源与运用中的期限匹配控制和严格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才是信贷风险管理的根本。2.银行没有规模是不行的,但片面追求规模增长,并不能够实现使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从趋势上看,未来资产营销比存款营销对于银行的稳健、持续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3.银行持续盈利能力的获得和维护,仅仅依靠压缩和控制费用支出还远远不够,如何提高资产的营运和管理能力、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才是维系和增强银行盈利能力的根本课题。4.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休戚相关。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适时拓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为商业银行创造稳健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应该成为银行监管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

篇2: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

1、假如我今天以5000美元购买一辆汽车,明年我就可以赚取10000额外收入,因为拥有了这辆车,我就可以成为推销员。假如没有人愿意贷款给我,我是否应该从放高利贷者拉利处以90%的利率贷款呢?你能否列出高利贷合法的依据?

我应该去找高利贷款,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好。我支付的利息是4500(90%×5000),但实际上,我赚了10000美元,所以我最后赚得了5500美元。因为拉利的高利贷会使一些人的结果更好,所以高利贷会产生一些社会效益。(一个反对高利贷的观点认为它常常会造成一种暴利活动)。

2、“在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不会有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如果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人们相互贷款将无成本无代价进行交易,因此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风险分担是如何让金融中介机构和私人投资都从中获益的?

风险分担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设计和提供的资产品种的风险在投资者所承认的范围之内,之后,金融中介机构将销售这些资产所获取的资产去购买风险大得多的资产。

低交易成本允许金融中介机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风险分担,使得它们能够获取风险资产的收益与出售资产的成本间的差额,这也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利润。对投资者而言,金融资产被转化为安全性更高的资产,减少了其面临的风险。

4、在美国,货币是否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为什么?在哪一个时期你更愿意持有货币?

在美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好。因为50年代比70年代通货膨胀率更低,货币贬值的贬值程度也较低。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货币价值依赖于价格水平。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迅速上升,货币也急速贬值,人们也就不愿意以这种形式来持有财富。因此,人们在物价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更愿意持有货币。

5、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将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称做“烫手的山芋”,在人们手中快速传递?

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贬值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希望持有货币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此时的货币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快速的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6、巴西在1994年之前经历快速通货膨胀,很多交易时通过美元进行的,而

货币金融学

不是本国货币里亚尔,为什么? 因为巴西快速的通货膨胀,国内的货币里亚尔实际上的储藏价值很低,所以人们宁愿持有美元,美元有更好的储藏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用美元支付。

7、为了支付大学学费,你获得一笔1000美元的政府贷款。这笔贷款需要你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不过,你不必现在就开始偿还贷款,而是从两年后你大学毕业时才开始。通常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的1000美元固定支付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为12%,但是为何上述政府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一定低于12%?

如果利润率是12%,由于是在毕业两年后而不是现在开始贷款,那么政府贷款的限期贴现值必然小于1000美元。因此,到期收益率要低于12%的折现价值这一款项总计才能达到达1000美元。

8、假如利率下跌,你愿意持有长期债券还是短期债券?为什么?哪一种债券的利率风险更大?

如果利率下降,你应该持有长期债权。因为利率下降会使长期债权的价格上升快于短期债券,从而使得持有长期债权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9、如果贷款利率从5%上升到10%,但预期房价价格增长率从2%上涨到9%,人们更愿意还是不愿意购买住房?

人们更愿意购买住房。购买住房的实际利率从3%(5%-2%)降低到1%(10%-9%)。虽然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了,但购房融资的实际成本变小了(假如允许对支付的利息来抵免税收,人们就更可能购买住房了)。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利率低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但是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实际利率事实上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这种观点有道理吗?你认为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正确吗?

经济学家是正确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末;名义利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所以实际利率为负数。而在80年代中期,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比名义利率快,从而使名义利率超过了预期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变为正数。

11、联邦储备体系减少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公众销售债务。运用债券供给分析来说明这种行为对利率的影响。这与你采用流动性偏好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吗?

根据可贷资金理论,美联储向公众出售债券,会增加债券供给,从而推动移动曲线Bs向右移。结果是,供给曲线Bs与需求曲线Bd在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均衡利率处(更高的均衡点)相交,使得均衡利率上升。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减少会推动货币供给曲线Ms向左位移,均衡

货币金融学

利率上升。通过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得出的答案与根据流动性偏好得出的答案一致。

12、利用债券供求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说明当债券风险增加时,对利率产生的影响。运用这两种理论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吗?

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债券风险的增加会使债券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Bd向左位移,均衡利率上升。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可以得出相同的答案。债券相对于货币的风险增大,会使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Md向右位移,均衡利率上升。可见,两种理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13、假如货币供给保持不变,而下一年物价水平下跌,然后保持不变,那么利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提示:同时考虑物价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价格水平的影响在第一年末达到最大,由于物价水平不再持续下降,在物价水平效应的影响下,利益率不会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第二年的预期通货膨胀为零。因而,预期通货膨胀效应也将为零。由于导致低利率的影响因素消失了,在第二年中,利息率会在第二年年末的低水平上有所上升。

14、美国总统再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将采取一项新的反通货膨胀计划来对抗高涨的通货膨胀率。如果公众新任总统,预期利率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公众信任总统的计划将会成功,利润率将会下降。总统的宣布将会降低预期的通货膨胀,这使得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相对与债券减少,引起债券的需求增加和债券需求曲线Bd向右移位,对于一个给定的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意味着实际利率上升,这使得借贷成本上升,债券的供给下降,债券供给曲线向左。债券供给曲线左移和债券供给曲线右移的结果是均衡利率下降。

15、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在故事失控之前,刺破泡沫,以防泡沫破裂后引发更大的灾难。如何用货币政策在刺破泡沫?利用戈登增长模型来说明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股市泡沫可能发生,如果市场参与者认为,股息将快速增长或如果他们大大降低要求回报他们的股权投资,从而降低分母的戈登模型,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升。通过提高利率,央行可以导致所需的股本收益率提高,从而使股票价格攀升一样。也可以帮助减缓加息的预期增长率的经济,因此股利,因此也保持股票价格攀升。

16、“预言家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十分不准确,简直就是名声狼藉,因此他们

货币金融学

对通胀的预期是非理性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错。预期可能很不准确,但仍然是理性的,因为最优预测不一定是准确的,如果与测试最可能发生的结果,即使误差很大,也仍是最优的。

17、“假如股票价格不遵守随机游走的方式,那么市场上会存在未被利用的盈利机会。”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正确。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股票价格总是遵循随机游动:股票价格未来变化情况对任何使用实用而言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股票市场内有成千上万的精明人士,每一个懂得分析,而且资料流入市场都是公开的,多有人都知道,并无秘密可言。因此,股票现在的价格反映了市场上所有的公开信息,反映了供求关系,或者本身价值不会太远。因此,股票价格的随机游动意味着股票市场上不存在未被利用的盈利机会。如果股票的价格不再遵循随机漫步,则股票的价格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人们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预测股票的波动规律,从而实现盈利。如果股票价格大幅度变动能够被预测,股票的最优预测不等于股票的均衡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有潜在的利润机会,预期将是非理性的。股票价格的小幅波动将是可以预期的,最优预测等于均衡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潜在的利润机会。

18、“如果股票市场上大多数的参与者不关心货币总量的变化,那么普通股的价格中就不能完全反映这类信息。”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的?解释你的答案。

错误。根据股票的随机漫步理论,因为股票市场内有成千上万的精明人士,每一个懂得分析,而且资料流入市场都是公开的,多有人都知道,并无秘密可言。因此,股票现在的价格反映了供求关系,或者本身价值不会太远。现时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市场上所有的公开信息。因此,尽管大多数股民并不注意货币供给总量等变化,但是,只要股民市场存在着许多专业分析师等精明人士,股票的价格就会反映关于他们的相关信息。

19、如果较高的货币增长率与未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紧密相关,那么若公告的货币增长率很高,但人低于市场预期,你认为长期债权价格会发生何种变化?

长期债权的价格将会下降。如果货币的增长极快,但是低于市场预期时,市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将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当前的实际利率低于长期的实际利率。从长期看,当前的实际利率将趋向于长期的实际利率。而债券的价格与实际利率水平成反比,因此,随着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向长期的实际利率水平上升,长期债权的价格将会下降。

20、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如何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货币金融学

因为信息不对称和免费搭车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足。因此,政府就有了通过管理金融市场增加信息的理论基础,以帮助帮助投资者识别好坏公司,减轻逆向选择问题。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强会计准则和对欺诈的惩罚来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减少道德风险。

21、免费搭车者问题是怎样进一步恶化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

免费搭便车问题意味着信息的私人生产者不能充分获得生产活动的全部收益,因此,信息的生产将会减少。这意味着用来区分好坏的信息减少,从而使逆向选择问题恶化,并且随着对借款人的监管减少,道德风险问题也将进一步增加。

22、金融危机更可能发生在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时期?请解释你的答案。金融危机更容易发生在通货紧缩时期。当出现通货紧缩时,公司债务的负担加重,但公司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会增加。因此,公司的净值下降,贷方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加剧,这就使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流入到生产性投资机会的入手中,金融危机就发生了。

余剑答案:金融危机更有可能出现在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时期。

23、为什么银行家必须具备包打听的特征?

对银行家而言,为了减少逆向选择,他必须从预期借款者那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将风险大的贷款从风险小的贷款中筛选出来。类似的为了尽量减少道德风险他必须不断监控贷款者以保证他们严格遵守限制性契约。因此说银行家具备包打听的特征。

24、“由于多样化是规避风险的良好政策,因此,银行专事发放某种特殊类型的贷款总是没有道理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请解释你的答案。

错误的。虽然多样化是规避风险的良好政策,但银行贷款专业化对银行也有重要意义。例如,银行可能会在某一方面的贷款中形成筛选和监控的专门技术,从而提高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的处理能力。

25、假如你是某银行的经理,该银行拥有1500万美元固定利率资产,3000万美元利率敏感型资产,2500万美元固定利率负债,2000万美元利率敏感型负债。对银行进行缺口分析,说明如果利率上升5个百分点,该银行的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要想降低银行的利率风险,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货币金融学

缺口是1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2000万美元的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的上升给银行带来的改变是其利润增加了50万美元(5%×1000万美元)。

通过把利率敏感性负债增加到3000万美元或把利率敏感性资产降低到2000万美元来消除利率风险。另外,你可以进行利率互换来减少利率风险,即以 1000万美元的利率敏感性资产的利率来互换其他银行的1000万美元的固定资产利率。

26、美国为何是最后成立中央银行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略。美国的农业和其他利益集团对中央集权抱有相当可疑的态度,一直反对建立一个中央银行。

27、“加拿大商业银行业的竞争性不如美国的商业银行,这是因为在加拿大只有很少的几家银行主宰着整个行业,而美国大约有7500家商业银行。”这种说法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请解释你的答案。

错误。虽然美国银行数量比加拿大多的多,但这不意味着美国的银行更具竞争性,美国银行数量庞大的因为恰恰在于银行反竞争规则的存在。例如正是因为存在对设立分行机构的种种限制条款,才使许多小银行得以生存。

28、如果未来采纳一些经济学家的建议,取消法定准备金制度,这对货币银行市场共同基金的规模会产生什么影响?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有价证券,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取消存款准备金,将削弱商业银行作为总信用创造源泉的重要作用;导致通过总资产回报率(ROA)和股权回报率(ROE)衡量的银行收益率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银行衰弱将以更高的速率继续。

29、“如果没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上涨,那么今天的银行业或许会更加健康。”这种说法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正确。高通货膨胀率导致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继而造成储蓄存款向直接证券投资的转化,这种现象的发生引起了货币共同基金的产生。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货币共同基金能够使存款者在获得类似银行支票服务的同时,能赚取高于银行的利息收益,因此,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面的成本优势遭到削弱,并由此创造了一个不太健康的银行业。所以说,如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货膨胀不恶化,银行业如今或许会更健康。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会降低银行资产负债表资本方面的收益优势,因此,银行业地位仍会有所下降。30、哪种银行监管旨在减少存款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其效果如何?

货币金融学

开办银行需要批准设立这样的监管条例有助于防止存款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因为通过详细审查其方案,能够阻止骗子和倾向于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企业加控制银行。但这一规定并不总是起到作用,因为骗子和倾向于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企业家总有隐瞒本性的激励,因此其可能从审查程序中通过。

31、“银行太大不能倒闭”政策的成本和好处是什么?

大银行不能倒闭的保护政策的好处是减少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它使得银行经济大恐慌几乎不可能发生。它的政策成本是增加了道德风险的动机,那些大银行知道储户没有监测银行从事冒险活动的动力。另外,这是一个不公平的政策因为这是对小银行的歧视。

32、为什么监管宽容对于存款保险机构而言是一个危险的政策?

监管宽容是一个危险的策略,因为一旦银行破产,它有更强的动力承担道德风险并承担过度风险。如果这个冒险活动失败,它不会有任何损失,但如果危险活动取得成功将会获得巨额回报。从事过高的风险活动的结果是存款保险机构很可能将遭受更巨大的损失。

33、“银行太大不能倒闭”的政策如何限制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的效力?限制使用“银行太大不能倒闭”的政策如何减少未来发生银行业危机的可能性? 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必须用最昂贵的方法来关闭银行,从而使没有保险的存款人更容易蒙受损失,结果,如果银行承担太多的风险,存款人有更大的激励监督大银行和拿出自己的钱。因此,大银行将较少鼓励承担风险,从而使银行系统更安全,更健全以及减少未来银行业危机的概率。

34、美联储是独立性最强的美国机构。它与其他政府之间的哪些主要差别可以解释它较强的独立性。

美联储之所以拥有较强的独立性,是因为他从其特有的证券核对银行的贴现贷款中获得大量收入,这使它能够控制其预算。

35、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超额准备金率e急剧上升。你认为货币供给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银行相对于支票存款持有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上升,意味着银行体系实际上支持支票存款的准备金减少了。因此,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给下降。

36、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突然下跌,你预测货币供给将发生何种变化?

政府将会采取一定程度(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幅度)的扩张银根和降低

货币金融学

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以便达到治理预期通货膨胀下跌的预期政策目标。因此预测货币供给会一定程度的增加,预期具体增加的量将根据之前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达到的效果和后来发生的时事继续一个长期的判断。

37、运用美联储贴现操作防止银行恐慌,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代价是什么?

其成本是经营管理很差的银行本该从行业中淘汰,但由于美联储防止银行危机,38、“美联储能够影响介入准备金规模的唯一方式是调整贴现率。”这种说法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错误。美联储可以通过直接限制每家银行可以利用的贴现贷款数量来影响贴现贷款水平。

39、“失业率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政府应该尽一切努力来消灭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解释。不同意。某些失业比如摩擦性失业对经济而言是有利的。因为空缺职位的存在使得工人更可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也是的雇主更可能找到合适该项工作的雇员。

40、“由于通货膨胀指标制得关注点在于通货膨胀指标的实现,因此它会引发过度的产业波动。”这种看法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错误。通货膨胀的关注点并不在于通货膨胀指标的实现。实际上,通货膨胀指标制不会引起产出波动,反而会减少产出的波动。这是因为允许货币政策制定者更积极的回应对需求的下降,因为他们不必担心由此产生的夸张性货币政策导致通货预期。

41、“如果货币疲软,该国的经济状况会变坏。”这种说法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42、如果进口关税提高的同时,对该国进口的需求减少,长期内该国货币的汇率是升高还是降低?

货币金融学 4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但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日本企业相对于美国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44、在金本位制度下,如果英国相对于美国的生产能力提高,对两国的货币供给将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货币供给的变动有助于维持两国之间的固定汇率?

4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期间,如果一国的汇率平价被低估,该国的中央银行将被被迫采取何种干预措施?他会对其国际储备和货币供给产生什么影响?

46、“如果一国想阻止汇率变化,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这种说法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篇3: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风险。和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使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样,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扩散速度也空前迅猛, 并且在快速扩散过程中加强放大。北美的一只蝴蝶前一刻扇动翅膀, 后一刻就能在东南亚刮起旋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金融风暴中扮演了和互联网类似的角色。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 美元实际上成为了国际统一结算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也即成为所谓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 这个体系却有很多严重问题, 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报告指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至少存在四大弊端:一是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二是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 冲击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新兴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三是“货币战争”风险犹存;四是宏观经济失衡加剧。

在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制度下, 美元的国际供应有贸易和金融两条渠道。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美元的两类投放渠道必然相向对应两类回流渠道, 由此形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美元国际循环模式:即美元循环模式一 (金融渠道投放, 贸易渠道回流) 和美元循环模式二 (贸易渠道投放, 金融渠道回流) 。数据显示, 2000年以来,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增速加快, 在2007年达到7312.14亿美元, 全球75%的顺差来源于美国。与此同时, 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向全球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 2007年, 包括以利率、外汇、股权、商品以及信贷为基础的远期、互换和期权、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超过500万亿美元, 美国每个交易日都要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从海外引入34亿美元的资本方能补足国内储蓄的巨大差额。由此可见, 当前美元主要以模式二的形式在全世界循环。在美元本位体系下, 只要人们对美元有信心, 美国就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美元发行来还债, 就能以国际负债支撑其政府开支、居民消费和国内经济运行。且短期内似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于是美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行为:

(一) 过度的消费和家庭借贷

在危机前的几年中, 美国家庭和金融机构负债越来越严重, 这增加了他们的偿债能力的脆弱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经济衰退逐步恶化。美国家庭债务占个人每年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从1990年的77%增加到2007年年底的127%。到了2008年,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6%增加到了73%, 达10.5万亿美元。1981年美国的个人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 这这一数字达到290%。

(二) 住房投机

在2006年期间, 购买住房的家庭中有22%是作投资用途, 还有14%用于购买度假屋。在2005年, 这些数字分别为28%和12%。换句话说, 近40%的家庭购买房产的目的不是作为住宅。房屋价格在2000年至200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而同时期的通胀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趋势。这些过度消费和投机行为, 导致美国家庭的偿债能力下降, 人们担心失去抵押品赎回权, 而这导致了更加激进的冒险——次级贷款即放贷给信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在房市火爆的时候, 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 但如果房市低迷, 利率上升, 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 大量违约客户出现, 不再支付贷款, 造成坏账。次级债务危机由此产生。

(三) 放任杠杆作用

2003至2007年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显著上升。2007年11月花旗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说:“只要有音乐, 你就一定会随之而舞。”这个比喻总结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宽松的信贷环境借入和投资大笔资金, 这种做法被称为杠杆贷款。从2004年至2007年, 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显着增加其财务杠杆, 这增加了他们的脆弱性。在2007财年, 这5个机构报告了超过4.1万亿美元的债务, 约等于2007年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30%。最终, 雷曼兄弟公司被清算, 贝尔斯登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以大甩卖的价格被出售,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接受更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

二、未来国际货币体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 才能避免某一个主权国家的错误造成全球的经济灾难?笔者认为:

(一) 长远来看, 需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

历史已经证明, 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体系存在着系统性风险, 而这种风险在人类投机和贪婪本性的意义上很难避免。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二) 近期而言, 建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则更加现实

表2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的几种格局。就像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理念一样, 相对独立分隔的船舱才能不至于在某一船舱破损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整艘船的下沉。

三、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内在完满, 具备自我均衡机制的完善体系, 周期性危机是非必然的。然而, 当此次金融风暴演变成经济危机时, 最应该推行和信奉这一理论的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却毫不犹豫的伸出了看得见的手, 纷纷采取干预措施。因为他们发现,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了。

投机交易带来的高额利润可以刺激人失去理智,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法律的严格监管, 无理性的“理性人”就会无限度地扩大负债, 扩大做空。无止境的证券化被冠以“金融自由化”的美名, 似乎行为者的自律可以代替外部监管。外部监管虽然存在, 却多为摆设和装饰。衍生金融产品在华尔街无限制推广, 股市上的投机活动无限制扩张, 天文数字的高额利润和高收入无限制上升, 空手套白狼, 狼越套越大, 越套越多, 最后被狼给吃了。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这场金融危机对现行金融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 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 各国不但要完善国内的监管法律制度, 更要相互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此次危机中金融法律监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除了跟近年来美国过于相信市场自律而放松金融监管有直接关系外, 监管法律制度本身发展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也是重要原因。

四、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笔者认为当今世界金融监管的完善, 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国内法层面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1. 建立与虚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法律制度, 杠杆比例过高的投资银行不应适用有限责任。

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产品设计, 以抵消借款人风险、协助取得持续的融资。例如: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抵押支持债券 (MBS) 、担保债务凭证 (CDO) , 信用违约掉期 (CDS) 。通过这些金融衍生品, 投行运营的金融杠杆比例与风险都比商业银行至少高数倍, 没有存款准备金, 没有资本充足率等法律限制, 但它们却采取了与一般商业银行一样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一旦投行经营失败导致破产, 巨额的经济损失根本就无法弥补。由此, 笔者赞同吴志攀教授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一文中的观点: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 不适用于虚拟经济形态。此次金融危机已充分证明华尔街模式属于虚拟金融的典型, 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对其监管无效。华尔街上的金融机构及其高管们在盈利时分得天文数字的利润, 到金融危机时, 却要全世界的纳税人“埋单”, 那些疯狂的投机者却毫无法律责任, 这非常不合理。要对这些高管们追究责任, 在现行投行有限责任的模式下是行不通的。法律可允许有实物资产的公司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不应允许投资银行这种实物资产少, 主要从事投资咨询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金融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

2. 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错误评级应承担法律责任。

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给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评级过高, 造成房地产厚的业务, 这些评级业务带来的利润比传统业务高出3倍的利润。一位业务经理说, 这些评级业务的是他们的“会生金蛋的鹅”, 2000年到2006年期间, 结构性融资 (包括债务) 的信用评级收入占这些机构总收入的40%。然而,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 这些信用评级公司被证明做了许多错误的评级报告, 信用评级公司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信用评级公司应该为他们的错误评级承担欺诈、赔偿等法律责任。法律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 使其回归第三方的客观和公正。

(二)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 落实国际金融监管各项制度措施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主要重视金融监管的国内监管, 忽略金融国际监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与世界银行 (WB) 对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其设立宗旨的局限性致使其不能也不应对金融监管行使职权。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区域和多边制度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实行监管, 但是这些制度存在的缺陷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难以进行。主要缺陷有:一是缺乏金融监管理念的支持;二是缺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三是缺乏规则相互间的协调;四是缺乏强制约束力和系统的监管规则。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G20伦敦金融峰会宣言明确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形成了具有一定实质性内容的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制度。包括:同意IMF对各国金融业进行监管;在确保本国推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的同时, 还同意建立更加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跨国合作;创立全球金融系统所需的, 通过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高标准监管框架;积极推进IMF和WB改革等。目前, 世界各国已普遍意识到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为此做出了共同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 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有三年多时间, 危机虽有所控制但却还没有结束, 世界经济仍在艰难中前进, 世界经济将继续考验各国及全人类在改革与落实全球金融监管制度中的决心与智慧。

参考文献

[1]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2]贺小勇, 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10年版.

[3]徐孟洲等著《.金融监管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年版.

[4]贺小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法律思考———以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5]贺小勇《.汇率主权攻守战———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J].国际贸易, 2010年第04期.

[6]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 2008年第12期.

[7]胡晓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法学, 2005年05期.

[8]Labaton, Stephen“.Agency's’04Rule Let Banks Pile Up New Debt, and Risk”.The New York Times.2008.10.3.

[9]Mansoor Dailami.“The New Triumvirate”.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0]David Bosco“.Dreaming of SDRs”.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1]Jessica Naziri.“Gold standard comeback enjoys support”.CNBC.September1, 2011.

篇4: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合作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lO)01-0070-05

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经过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正在得到缓解。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世界性的危机已经过去,相反,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预期增加和国际金融体系弊端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确保世界经济稳定,尽快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消除金融危机的根源,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探讨彻底根除全球金融危机的出路。

一、信用货币的发展及其产生的问题

信用货币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中心角色。货币是一个受历史演变支配的十分复杂的社会产物,货币的变化过程,对于确定我们经济的增长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信用货币与现实经济结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信用货币无疑是一种公共财产,货币的流动畅通和价值稳定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可剥夺的重大利益;另一方面,货币又始终具有私人商品特征。既然当今大多数货币形式(如信用支票)是由商业银行在借贷活动时发放的,因而受银行利润目标选择的影响,具有周期性特征。在经济过热时期,乐观主义盛行,典型的结果是贷款过多,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房贷;相反,在低迷时期,又会出现恐慌,引起严重的信贷紧缩,因此引起美国的房价暴跌,借款人还不起贷款引发了金融危机。 长期以来,美国对全球金融体系保持着实际的垄断控制,这是美国战略目标对货币管理的根本所在。但多年来,这种垄断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挑战。在信息革命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各国的商业银行都引入了自动差损补偿金和基金电子转账,以便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服务。其中,最庞大的要数欧洲市场和其他国际交易市场的银行间票据交换支付体系。信用货币形式和支付项目相对来说不太受规章的制约,货币创新的大量繁衍,强化了货币作为私人商品的特征。今天,世界上货币创造要受到银行和借款客户利润动机的牵制,而不是完全束缚于美国的控制之下,而且信用货币本身也成为产品革新的对象。面对新出现的电子货币,这种货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的一般表现形式是自动柜员机、信用卡、在家中通过银行信息网络操作的银行交易,甚至还有近期发展起来的为用户服务的电子支票体系。电子货币的诸种形式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由银行管理的支票补偿机制衔接在一起。这些对美国全球货币的垄断能力形成了一种新的致命威胁。随着全球新的货币革命,全球金融机制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创造新货币与信贷扩张之间的一种联系,使货币本身变成一种金融资本,一种更特殊的、利息记在商业银行头上的借贷资本。货币从一种商品转变为一种信贷关系,这种转变保证了货币的弹性供应,使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新的货币体系在把银行的私人货币上升到中心角色的同时,也通过一整套复杂的规定,抵消了货币创造受商业银行利润驱动而不稳定这一根本性质。根据规定,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中介金融银行,美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介入国家债券市场,这种做法与其他工业国家不同。美国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或以最高封顶利率形式通过储蓄利率和银行借贷利率进行调节。这些手段使联邦储蓄银行一般保持了较低利率,同时保证了各银行获得储蓄利率和借贷利率之间的利率差额收益,当各银行受到无支付能力的威胁时,政府便启动最终借贷人的多种机制,以防止金融事件蔓延,导致严重干扰经济的情况发生。

任何国家的金融机构,都期待灵活地管理信用货币,营造一种借贷人即使支出超出自己资源也可以不断得到资助的银行体系,这种管理是依靠自动注入流动资金来支持这些贷款的。债务货币化起初并未引发问题,但发达国家形成了长期的预算赤字。来自商业银行的新的货币形式大量繁殖,这种状况使央行更难以保证货币作为公共财产和私人商品这种矛盾达到平衡。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把对银行一贯实施的价格监控以及限制创造金融产品的政策取消,促成了新一代生息货币的产生。由于美国的商业银行新的货币资产把交易动机和投资动机结合在一起,因此新的货币形式具有利率变化大的弹性特征,利率的变化可能会出其不意地对新的货币形式的增长和发展速度发生作用,而这种不稳定性使依靠国家央行准确地调节国内货币总量变得更难了。

二、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金融危机

1美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对信用货币放宽管制加剧了全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因此,各国政府不得不去救援处于困难中的银行,以保障货币作为公共财产的质量。遗憾的是,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干预总是加剧这种不稳定性。但美国的商业银行却一直认为他们有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帮助,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经常试图施行更大的风险战略,这种战略若行得通,其收益会很高,如果行不通,损失则可以转嫁到别人身上。美国人这种侥幸心理本身就说明,当美国的银行无限度地扩大其活动范围时,放宽对银行救援行动的管制要付出潜在的社会成本。更合理的做法是用恰当的规章制度,首先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市场加强对货币的调节,人们不得不为经济付出重大的社会成本,这些成本现在看来远远超出了增长的系统风险。现实经济除银行提供的服务费用大大增加之外,甚至日常业务,银行的信贷都变得更昂贵了,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货币管制以来,存款和贷款利率时涨时跌。由于美国银行粗暴地采用了浮动利率贷款体系,因此它们得以把很大一部分与价格相关的风险转嫁到它们的借款人身上。又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信贷的依赖,这种风险转移提高了从金融部门引起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近几十年来,高利率水平实际上是美国放宽对本国银行政策监管的结果。华尔街认为价格在美国的监控之下,政策放宽肯定对美国的金融业更有利。美国人是表面上把权力交给市场,其实际目的是加大金融资产持有者与不拥有金融资产的人之间在财产分配和收入上的差距。这方面的两极分化对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日趋产生负作用,特别是当再分配问题影响了掌握生产资源的

人,并且优先照顾那些金融流动资产借贷的时候,不拥有金融资产的人,最多只是间接地与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联系在一起。人们非常有理由把这种“食利者”的再生指责为美国让美元统治了天下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国人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就是这样在全球巧取豪夺的。这种倾向在很长时期内不能得到抑制。凯恩斯在他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我把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利益阶级看成是一种过渡现象,它完成了其使命以后便消亡。食利者阶级一经消亡,资本主义的其他方面将会有重大的改变。此外,我的主张还有另外一个极大的好处,即:食利者阶级和毫无用处的投资者的消亡,不是急骤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发展经济的能力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创造出日常消费需求以外的剩余,并把它积累起来用来进行生产投资。 2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信用膨胀,引发金融危机 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元汇率已经从2002年的最高点累计下降了约20%。5年时间内,美元币值下降了25%。美元对欧元贬值更加明显。几年来,欧元逐渐享有一种还很模糊的保障稳定和投资收益的货币地位,其吸引力不断上升。2002年欧元对美元汇率曾经是1:0.86。2008年3月17日,其汇率为1:1.60,之后稳定在1;1.58。对日元的汇率也出现了同样的下滑趋势。而人民币汇率浮动之后,到2008年对美元汇率为1:6.83,而且人民币仍然呈升值趋势。无论如何美元贬值,最深层次的原因都产生于美元的信任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货币投机已经产生了不可抵御的诱惑力,金融自由化是全世界对美国金融霸权的让步,但美国人自己把事情做过了头。当美国商业银行的货币基本上成为“无国籍”的在全世界广泛流通的货币,并且,始终追求着更高效益的时候,我们的国际货币体系却好像以美元为基础。美元事实上已被当作国际货币使用,但美国自己却不为此而负责任,却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制造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而形成泡沫,最终使人们丧失了对美元的信任。当泡沫破裂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研究思路,就是要研究资本主义为克服自身矛盾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危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资本主义经常性的过度积累,按凯恩斯的话说就是过度投资。危机与资本主义共存,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为了资本而生存,而不是相反;生产手段是以不断扩大的形式实现社会的利益”,资本坚守在攫取无偿劳动的基础上,因此,资本生产的价值便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除了价值实现困难这一顽症外,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其资本利润率下降的难题,用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的这样一段话去评价美国的金融霸权再准确不过了:现代资本家“是靠占有他人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偿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今天的金融自由化也使美国占尽了好处,美国的大公司利用美元涉足几乎全球各地,但是当美元泛滥,而处于无可挽回的信用崩溃的局面时,损失利益最大的也只有美国人自己。

三、美国经济虚拟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1华尔街热衷于虚拟经济 现在全球经济被卷入一种联动之中,华尔街仍在利用美国的大公司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强金融和财政部门的联系,甚至是捆在一起,以面对不稳定的金融形势和极度变幻莫测的外汇市场的挑战。与此同时,华尔街当然是金融市场的主角。然而它们的参与加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因为这种参与使国家货币几乎变成了简单的金融资产。华尔街主导的大企业集团的工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方向日益受这种态势的影响,并反过来加剧了经济的停滞。

几年来。全球经济在美国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的主导下,工业集团的大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围绕外汇交易市场组织金融活动,因为外汇市场上的机遇与风险往往高于工业活动。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度建立和实施以来,外汇交易市场逐渐成为跨国集团关注的焦点,近20年来逐步形成全球化金融体系中心。汇率的不稳定使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每一笔交易,紧紧地系在金融交易的链条上,随着持续不断的金融改革和日益迅速的通讯和管理手段的运用,这个链条拉得越来越长,对许多跨国集团来说,任何一项工业方面的决策,即使是短期前景决策,都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金融变量,诸如根据期限国别考虑汇率变化、比较利率等等。这些变化对集团营业额与成就作用影响相当惊人。大的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已经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的GDP,它们影响着数额巨大的日常交易和跨国资金运动。

耐人寻味的是,《财富》杂志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极大,被问及的美国主要200家企业的大多数领导层,仍不打算放弃衍生产品市场,他们认为,这类市场依然是美国大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的一部分。美国的大公司特别是工业公司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活动,会导致经营管理成本上升,例如在法国,当初要得到6个月内1美元兑换5.30法郎的担保,就要支付合同名义总额的2.6%,两年内的合同要支付4.4%。在利率期货买卖上,要确保利率在6.5%,两年期合同要支付1.7%的费用,5年期合同要支付6.5%。衍生产品保险的平均费用大约占合同总额的3%~5%。此外,规定过高的费用又会促使参与者增加在市场炒作的数额,这一切也就是持久性地抬高了靠借贷和多种保险进行融资的各种工业方案的经济收益门槛,这也相应地鼓励了持有流动资金的集团把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上,以期在选择的期限到来之时获得一笔收入。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大工业集团都深深地卷入到金融市场的投机之中。当今社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的程度最高。

2美国资本的金融形式与实体经济相脱离

事实上我们看到:近年来的美国经济正以越来越奇特的方式变化着,美国的大企业正在一天天地远离制造业和商品生产,美国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也称这是发达经济进程中所谓正常、自然的转换。目前,美国的出口额占进口额的51%~60%左右,对于这样的全球经济大国,生产性投资不断下滑,而金融投机资金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不知道美国人会不会感到这是危险的。但也有一些美国人认为企业的全新的行为方式,即先扩大资源,再把它们变成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人们不该低估这种行为方式造成的长远影响。根据这种行为方式产生的债权和所有权的广泛流通,不但使债券和所有权的价值膨胀,大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金融资产的不断增长,使资产的流动与纯生产性资本运动极度脱节。这样,资本的金融形式与生产形式基本脱离。

马克思和凯恩斯都曾对金融资本的地位作过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作为商品的资本或者说货币作为资本也变成了商品。因为,首先,货币作为资本,取得了能够生产利润这个追加的使用价值,

货币作为一定价值额的独立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变成了一个能够自行增值的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变成了资本。这样,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其次,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本人并不使用这个资本,而是把它们作为可能的资本,作为具有生产利润能力的价值转让给职能资本家。在这里,它们的使用价值正在于它转化为资本而产生利润。这次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一些企业的生产活动处境十分艰难,有时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但是与此同时,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利益。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人的损失和收获,我们是很难评估的。

四、全球金融危机的出路

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又不得不在货币制度改革上进行考虑,当前各国都在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摆脱经济危机,以避免全球金融市场形成进一步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这样做确有可能加速全球的产业重组,使金融资本转向支持工业资本稳定的增长。全球各国谁能把这一事情做得更快,谁摆脱金融危机的速度就会更快。为此,世界各国需要以新的方式协调起来,创立新的货币制度。

1各国之间要协调货币体系改革

目前,金融机构和市场正在全球重新整合,科技的进步也使人们得以绕过地理上的障碍,无论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都争取作无国籍货币。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都在实施自己更大范围的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投资战略,他们的金融总投资资产都布署在跨国证券交易市场上,高度发达的电讯技术手段把这些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外汇交易市场上的日均交易总额仍在14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为了短期利润目标,这表明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的组织已经达到了很大规模。今天当商业银行货币基本上成为无国籍货币在全世界广泛流通,并追求更高效益的时候,世界就逐步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的多元货币体系,无论美国是否愿意,金融市场再也不是美元独霸的天下了。随着各国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变化,各个经济板块都在激烈竞争。如果在国际范围内通过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确实有可能稳定关键汇率的话,那么国际间的投机行为就会得到抑制,当汇率和利率稳定的时候,投机活动会失去很多活力,竞争者要承诺通过制度化的合作和协调共同管理外汇交易,尽管现在做起来还有困难,最大的问题是美元的衰败问题,而美元目前还处于中心货币地位,但这种地位正在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协调和合作的机制。 2各国央行要采取协调合作的干预措施 这次金融危机,各国政要和央行行长们普遍的共识是:要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发展中的大国要协调合作,加强对危机的治理能力。随着每一次重大世界金融危机的出现,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采取的干预措施也扩展到了国际上。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在危机之中垮掉三个,另外两个也步履维艰,花旗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在200712008年度的一年时间里,股票市值缩减为原来的1/10,致使美国不能不与其他国家采取合作的态度。为了能够治理世界性的债务危机而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各大国央行共同注入大量流动资金,以提高对金融危机的干预能力。这次金融行动最迟缓的就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因此,美国的金融资产也受到巨大损失。 3要制订新的国际金融条例,化解金融危机 要整治金融的不稳定性,最好要用合适的市场行动及合理的监控措施来保持金融稳定性。这里的问题是,过去的金融管制条例已经过时,应当被新的更恰当的规则所取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各国政府也应保证向那些有竞争力但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提供费用低廉的信贷渠道,不论是由国家保障的借贷形式,或是以补贴以及制订条例规定侧重社会效益好的银行贷款形式。这次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美国金融系统大量形形色色的问题和不足,美国当前针对金融衍生产品制订适当的条例十分必要,美国在这方面也应该与其他国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建立真正有利于全球经济的规则,而不仅仅对美国有利。 4建立协调与合作形式的国际货币机构来治理世界的支持体系

篇5:货币银行学课程作业及答案4

第1题 “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答案:D 第2题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的状态。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

C、无序

D、频繁变动

答案:A 第3题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作用。

A、一定的B、决定性

C、不确定

D、推动

答案:D 第4题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第5题 通常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就会()。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第6题 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外汇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汇率()时,卖出外币,回笼本币。

A、过高

B、过低

C、不一定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第7题 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属于()货币制度。

A、金块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银本位制

答案:C 第8题 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应过多

B、货币贬值

C、纸币流通

D、物价上涨

答案:A 第9题 年通货膨胀率在10%——20%之间的通货膨胀称为()。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温和式通货膨胀

C、奔腾式通货膨胀

D、恶性通货膨胀

答案:C 第10题 通货膨胀是()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

A、商品经济

B、货币流通

C、资本主义

D、纸币流通

答案:D 第11题 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发育不全。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答案:B 第12题 一国价格水平上涨,将会导致国际收支(),该国的货币汇率()。

A、顺差;上升

B、顺差;下降

C、逆差;上升

D、逆差;下降

答案:D 多项选择题

第13题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货币必要量所引起的()。

A、生产过剩

B、需求不足

C、货币贬值

D、物价上涨

E、排队购物

答案:C|D|E 第14题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分为()。

A、工资推动

B、预期推动

C、价格推动

D、愿望推动

E、政府推动

答案:A|C 判断题

第15题 根据我国的《外汇管理条例》,外汇包括外币在内,但比外币的范围更广。

答案:正确

第16题 一国是否有能力实行本币的自由兑换,取决于稳定的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能力以及是否充足的外汇准备。

答案:正确

第17题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数额的本币兑换成更多的外汇,说明本币汇率下降。

答案:正确

第18题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倒数的关系。

答案:正确

第19题 在西方国家,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严格监督,因为它们也创造存款,这些存款是货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

第20题 凡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篇6: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

4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答:

(一)经济发展决定金融:

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金融发展的阶段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

(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投入。如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发展经济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抵押、贴现、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供给等。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

2、因金融业运作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

上一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方程教学反思下一篇:读蜜蜂和蚂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