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提升授课与学习的双重效率,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本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探讨了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在教学理念、制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货币金融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货币金融学论文 篇1:

“货币金融学”教学探讨

摘 要 《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给本科生开设《货币金融学》的教学经历,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就“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探索,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起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货币金融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 课程介绍

“货币金融学”也叫“金融学”,属于金融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整个金融学专业中占据着统率性的位置。各大本科院校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均有开设此门课程。金融学有两大分支:一个是宏观金融,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学为代表,另一个是微观金融,以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为代表。货币金融学是这两大分支的公共基础,概括了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基础理论,它是一门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的这样一门学科。通过考察金融市场(例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运作,探寻货币在经济中的角色。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还涉及经济中数万亿资金的流动,影响企业的利润、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影响世界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本门课程的任务在于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货币、金融市场、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一般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具有能够综合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全球金融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理念

货币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金融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理念上既强调学生对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基本理论即对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把握以及对基本知识的系统、全面掌握,也强调学生对货币政策方法、操作方法等应用技巧的掌握,并动态跟踪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态势,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思考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可以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5个环节的教学安排,使“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了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1)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讲授“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与此同时,注意及时吸收学科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以及国内外证券市场、金融机构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补充到理论课程教学中。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频繁使用,每一章节的学习都来不开案例的引入,通过讲解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了解、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3)研究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的学术背景,并让学生通过閱读中外文经典文献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金融和相关数据,对课程中的实证问题进行数量验证,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4)实验教学,教授学生学会使用万得资讯等金融软件,开展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上机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些实证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小组完成金融分析报告,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让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

(5)实践教学: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培养、研究与分析问题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单位参加课程实习,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教学效果。达到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手参与相关内容的工作,完成课程学习与工作就业的有效衔接。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与立体化。具体采取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主题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大大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显著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

(1)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善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全面推行多媒体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立体、形象、直观,还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教学互动,而且由于信息化网络的普及,可以将最新的金融事件视频、财经问题短篇以及学术研究进展等内容吸收进教学中,显著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使之促进教学效果。同时,教案全部上网,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2)翻转课堂的运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利用在线课堂进行课前学习,比如使用爱课程、慕课等多种自主学习平台在课前自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法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做引导和辅助并对课前自学内容进行练习,以此检验学生的课前自学效果。可以充分体现课程学习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3)运用案例教学方式辅助理论教学。选用的案例需要紧扣教学内容,既有经典案例,也有最新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典型性以及指导性,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更加深刻形象的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4)主題讨论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主题讨论。一般可以在安排讨论课的前一堂课,先给学生布置下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报告的完成。讨论课堂上,学生可以分组以PPT展开并讲解的方式进行话题分析报告的汇报。另外,在课堂知识点学习过程中间也可以抛出某个话题,让同学们思考后现场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过程中,教师只是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是发言的主体。通过主题讨论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开展综合模拟实验教学。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熟悉金融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金融数据的搜集方法,掌握金融问题研究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训练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6)通过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学生所在的城市以及所在省份,有多家金融机构与学校建立着长期合作关系。在学期期末的适合,可以安排学生去这些机构部门进行实践实习。金融机构提供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感性认识空间,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作者教授“货币金融学”的亲身经历,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着重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面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该课程的认识和探索。其中,教学设计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安排课程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方面,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方式辅助理论教学、开展主题讨论教学、开展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这六个方面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与立体化。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实施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著,郑艳文.货币金融学(第十一版)(经济科学译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胡金焱.证券投资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乔海曙,冯伟珈.《货币金融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22(1):88-91.

[4] 许传华.《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48-150.

[5] 刘海菊.《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方法和效果——基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实践[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2):72-75.

[6] 石丹.《货币金融学》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及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7).

[7] 杨学东,曾凡诠,余浩然.翻转课堂在《货币金融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享——以讲授“派生存款”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5):147-148.

[8] 徐小君.经济新常态下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86-188.

[9] 彭芸.《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8):198-199.

[10] 张普,姚惠泽.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与磨合——以货币金融学为例[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4):86-87.

[11] 丁述军,沈丽.《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7X):246-247.

[12] 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1(12):123-124.

[13] 黄孝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融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6(1):69-71.

[14] 李日新.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研究——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63-64.

[15] 骆志芳.《金融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6):94-97.

作者:刘廷华 蔡雯霞

货币金融学论文 篇2:

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创新

摘 要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提升授课与学习的双重效率,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本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探讨了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在教学理念、制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关键词 课件设计 理念 技巧 艺术

多媒体课件设计是融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其核心在于将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结构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运用制作技巧在实践中完善教学信息的传递,同时通过艺术手段的烘托优化教学效果。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创新是教学理念、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综合创新。

1 现代教学理论与货币金融学课件设计的有机融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深刻的核心任务是,体现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变革,并将之与货币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结构深入整合。

1.1 货币金融学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货币金融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地介绍货币与信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结构及其运作机理、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体系、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以及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准确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透彻地了解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角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金融系统的总体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释金融现象的能力,进而深刻地理解和准确把握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和演进趋势。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和前提。货币金融学这门课程涉及大量金融概念和理论推演,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记忆能力、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都有一定要求。课程学习者是大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热情易于激发,思维活跃,但在学习毅力、情绪稳定性、理解能力方面较高年级学生有所欠缺,而且尚未建立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基本上不具备金融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特征给予充分关注,设计和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特征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并利用学生个体之间在性别、性格和学习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1.2 教学模式改革与课件设计主导理念的创新

教学模式作为沟通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决定着课件设计的主导思想。理论界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分别反映着不同的教育哲学观:

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这一模式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严格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教学,但相对忽略了调动学生能动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单纯地充当具体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二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新一代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有效的“建构”和领悟。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中国实际教育环境,以及作为课程学习者的低年级本科生的普遍特征,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吸取上述两种模式之长,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 “双主模式”,教与学兼顾,并以“学”为重。教师在教学课件设计中,首先应确立自身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主动地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进而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货币金融现象的性质、运行规律以及金融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课件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在此前提下,教师对关键知识点和难点作重点讲解,并对学生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

1.3 现代教学策略在课件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模式的确立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提供了主导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加以实现。

1.3.1 基于“教师中心”的教学策略

从“教师中心”的角度看,教育学家瑞奇鲁斯(Reigeluth)认为教学设计中有四种关键的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激发学生动机策略。这里重点讨论课件设计中的教学组织策略。

(1)教学组织的“宏策略”与课件的框架设计。教学组织的“宏策略”的主旨是揭示学科知识中的结构性关系,是教师对课件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关键环节。其代表理论是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即对知识按层次结构加以组织,抽象度较高的知识处于较高层次,随着抽象程度降低,其所处层次也逐步降低。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师应该从全局考虑,合理安排货币金融学课件的总体结构。

首先,教师应从课程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作为课件开篇的 “教学概要”。在首次授课时,不宜直接切入具体知识的讲解,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现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说明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的关系,及各自在金融学理论体系中的角色,然后,向学生进一步展示现实中货币金融体系的组成和运行机制。从简化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建立对学科体系全局性的认识,了解其内在逻辑。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逐级区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各级知识点在本课程学习重要性中的差异,突出重点,避免平均地投入教学和学习资源,顾此失彼。比如,“金融市场”部分包含大量专业术语,教师可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市场”作为1级概念,子市场作为2级概念,各层级概念用不同字号和色彩标明,一目了然。

教师不仅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本课程的新知识,同时也要建立当前所学知识与先导课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

(2)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与课件的局部主题设计。“微策略”研究如何对某个教学主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根据成分显示理论 (Component Display Theory),教师可以将《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归为概念性、过程性和原理性和事实性四种类型,它们对学习要求(记忆、运用、发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据此确定教学主题,并选择适合的多媒体信息传递方式:对于原理性知识,比如利率理论,可以用公式和曲线图描述理论模型;对于过程性知识,如股票发行与交易过程,可用流程图辅之以动画演示展示其全过程;对于事实性知识,如道·琼斯股价平均数等代表性股价指数,可用股市成交量价走势图加以演示。

1.3.2 基于“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

从“学生中心”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1)学习情境创设的课件设计。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法,为学生构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介绍“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时,可在课件中插入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历史照片等资料,重现当年的严峻形势,自然地引出凯恩斯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接着通过“提问”和“求解”营造理论研讨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进而用结构层次图解析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理论逻辑和政策主张中的重要地位。

(2)协作学习的课件设计。对存在争议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例如“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或“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教师可围绕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首先,教师提前公布讨论主题;提出正反两方的观点立场,让各学习小组进行选择,并要求每组制作论证自己观点的幻灯片;各组在讨论课之前向老师提交幻灯片,教师对各方的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并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在讨论课上,首先由各组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幻灯片,并阐述观点,最后,由教师配合预制的幻灯片进行总结和点评。

2 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

2.1 课件的脚本设计

教师通过脚本设计,对将要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演示顺序及各步骤间的关系进行规划。首先应构建《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流程,并将知识内容按其属性以及逻辑关系划分为各个知识单元,并对知识单元进行解析。教师应编制课件的文字脚本,确定各知识点占用的屏数以及展示次序,并对每幅幻灯片进行屏幕设计,包括版式、配色与字体、动画设计等,并描述课件结构中内含的链接关系。

2.2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备

教师可在课件中穿插各种表现手段,如图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音乐等,使课件富有表现力。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素材并进行加工。对于银行同业拆借简况、债券和股票成交量价走势图、各类债券发行量、全球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年度排名等资料,可在专业网站采集。对于交易合同、票据单证等,可扫描或拍摄实物。教师还可收集有教学价值的视频素材,如新闻媒体对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访谈。教师也可亲自制作素材,比如用PageMaker和Photoshop绘制矢量图和位图,用Visio绘制流程图,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并为课件录制解说词。教师可建立课程素材库,将各种素材分类存贮,按需选用。

2.3 课件的程序框架设计

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通过交互性、非线性的方式将信息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课件框架设计为顺序结构或是交互式结构。前者顺次安排教学模块,适用于讲授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交互式结构的特点是在各教学模块之间相互跳转。比如,教师可在每一章的幻灯片首页上设置导航系统或内容选择菜单,根据教学安排在各部分间自如地切换。

3 课件的艺术处理与教学效果优化

多媒体课件并非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融合美学、心理学的一门艺术。通过将图形、文字、动画、色彩及各种特技的有机结合,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对课件主题设计不同风格,或庄严深沉,或委婉清新,或幽默诙谐,或生动活泼,强化课件对情境营造的感染力、冲击力,并令观者产生愉悦的美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创造最佳学习心理条件。

3.1 色彩运用

色彩在学生的视觉感受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容易走入两个极端,要么色彩单调,寡淡无味,要么杂色铺陈,令人眼花缭乱。在货币金融学课件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基本配色原则,并结合教学内容具体特征,对色彩合理搭配。首先,幻灯片背景色与前景色应形成较强烈的明暗对比,使教学内容醒目突出,减少学生视觉负担。其次,同一知识单元的背景色应保持一致,单幅幻灯片中出现的色彩不宜过多,色彩变化节奏简洁明快,总体风格整齐统一。在图表制作中,对核心要素或重点环节可使用高纯度的色彩加以突出。色彩运用还可和文字内容相呼应,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

3.2 插图、动画和音效的组配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界面丰富多彩,在课件中插入大量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图片,实际上变成干扰教学主题的“噪音”。多媒体视听素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烘托课件承载的教学信息,而不是喧宾夺主。比如,介绍纽约证券交易所时,可首先展示华尔街的繁华景象,进而展示交易所的外观与股票交易场景,配以英语简介,让学生感受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运行的地位。

在课件设计的艺术处理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把握教学内容精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宜为内容服务的多媒体表现手段。课件制作艺术的真谛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协调,切忌华而不实。同时,课件设计也要结合学生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对于大学低年级学生,总体风格的设计可相对活泼清新,间或凝重庄严,张弛有度,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中下).电化教育研究,1998(2、4).

[2] 骆德汉,姚会春,朱茂峰.多媒体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研究与探讨.教育与现代化,2002(2).

[3] 张二锋.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

[4] Merrill,M.D.,Components of instruction toward a theoretical tool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Instructional Science,Volume 29,2001,Pages 291-310.

[5] Kester,L.,Designing support to facilitate learning in powerful electronic learning environmen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Volume 23, Issue 3,2007,Pages 1047-1054.

[6] Pei-Chen Sun and Hsing Kenny Cheng,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multimedia in e-Learning: A Media Richness Theory-based approach,Computers & Education,Volume 49,Issue 3,2007,Pages 662-676.

作者:赵征

货币金融学论文 篇3:

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创新

【摘要】货币金融学在整个金融学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教授货币金融学课程时,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应在教材、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货币金融学 独立学院 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地位

《货币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以货币、银行和信用为支柱,介绍了利息和利率、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与非银行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供求及其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发展等等。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

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某些知识的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二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提高学生在金融科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素养,对金融活动的规律、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并由此奠定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三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新动向,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经济、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具有利用金融理论,解决和处理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

独立学院大多被确定在三批本科段次上录取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数学底子薄弱,这对于学习金融专业课程是很大的障碍。有的学生渴望获得优良成绩,上课的时候很认真的听讲,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训练,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课后没有相应的复习巩固,学完就忘。甚至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过于依赖老师,尤其表现在解题的过程中,非要老师一步一步的拆解分析才能够理解,否则无从下笔。更有甚者上课不专心,经常迟到、早退,自律性差。这是因为独立学院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较差。

(二)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

独立学院收费一般比一本、二本类院校要高出许多,因此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这些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也就不同,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就是思维很活跃见识比较广,自己的想法比较多,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也相对较深。并且有很多的学生在入校之前就具有文艺书画等方面的特长,他们往往有能力而且也愿意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艺。另外,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较强,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毕业以后要做什么,但是他们明白实践能力很重要,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利用参与社团活动的机会,广泛开辟人脉,甚至走出校园,寻求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们宁可放弃上课的时间,甚至是某些专业课,严重影响了他们课程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挫折承受力较差,心理问题突出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受过什么挫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在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生活和学习模式跟他们以前完全不同,很多的学生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还有些同学表现为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有的学生始终不愿意承认和本科二批学生的差距,导致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难度估计不足。还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受挫,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自卑倾向明显。这往往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偏差,思想上容易受刺激,行为上容易冲动。加上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较为自由,他们也比较容易接触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因此,他们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课程具体改革设想

(一)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生接触新的知识,一般都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就越容易。因此,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促进其吸收知识。而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的办学层次,学生也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因此,在对学生的而要求上,理论素养应该比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低,更多的应该促进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应该编写专门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内容要简洁,难度不宜过大,突出重点。在不影响教材结构的严谨和系统性的原则下,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在某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进行处理,如利率的结构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等内容作简略的介绍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在书中增加较丰富的实务性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在金融学的讲授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理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讲解某一理论的同时,列举适量典型案例,对其行剖析,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对教学进行控制,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独立学院,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很难单纯地通过案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尤其是在一些认知性较强的章节,如货币,单纯的举例无法满足学生系统掌握货币演变的形式、货币的职能等理论知识,因此在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方法上要作出一定的改革,引入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继续和发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开阔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和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可以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有些知识,只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解释,学生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但到现场看一看,增强感性认识,则能更真实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介绍货币这一章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广州货币博物馆,切实看看货币形式的演变、各个国家的货币。另一种是由于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在介绍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安排学生到某家商业银行了解具体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同时在本校的金融实验室进行模仿性的操作。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是(1)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现场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组织的辅助形式,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讲授理论知识,使抽象理论直观化。(2)使教学丰富多彩。现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为生动,丰富。(3)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还感受了自然、社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空间。(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场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的办学层次,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是从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三个方面着眼,在重视理论教学、强化外语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抓好创新教学的理念下,建立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和课外专业实践活动为拓展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专业+外语+实践+创新”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将专业基础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拓展融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过去的考核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性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采用了,我们必须建立突出独立学院特色的考核模式,考核应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并重,

以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独立学院考核模式。(1)注重平时成绩。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期末学习压力,推行平时考核制度,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到总评成绩的40%~50%,具体包括课堂提问、练习、作业、期中考试以及考勤等。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2)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要求学生参加学院或系部举办的教学实践活动,如货币知识辨识大赛、模拟投资交易大赛、银行操作技能大赛。把考试成绩和比赛成绩综合成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3)注重反馈机制。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教师要将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戴江(1983-),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职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金融系,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国际金融。

作者:戴江

下一篇:美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