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2024-05-15

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精选10篇)

篇1: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急诊科

谭永宜

【摘要】病人安全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的影响,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因此,探索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对避免医疗纠纷、提高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措施

近年来,据医疗机构统计病人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一直在增加[1],病人跌倒在医院属于突发事件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它是国际性医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0月宣布成立“病人安全世界联盟”,旨在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疾病、伤害和死亡。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病人住院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这不仅给病人和家属增加了痛苦,而且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信誉度。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和防止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事件发生,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观察期间发生跌倒的病人13例,男性占8例,女性为5例;年龄14~86岁,其中70岁~86岁7例,40岁~70岁4例,14岁~40岁2例。因中风后遗症跌倒的4例,老年认知能力减退3例,高血压2例,重度贫血、美尼氏综合症、酒精中毒和头部外伤各1例。1.2 发生地点:13例临床资料中,病床跌倒的有4例,走廊跌倒的有2例,如厕时跌倒3例,座椅边跌倒4例。

1.3 跌倒产生的伤害 :在统计的病人中,因跌倒导致头皮血肿2例,皮肤软组织3例,病人投诉1例(无医疗纠纷),其它无发生不良后果。2. 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因而在观察室留观的病人是各个科别均而有之。病情种类复杂多变,使病人发生跌倒的潜在危险性更大。病人的跌倒,经常是多种因素合并而致。如年龄、疾病和环境因素等所造成,危险因素越多,跌倒的风险也越大。

2.1 环境的因素: 病人住入病区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导致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上偶有地面潮湿、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楼梯台阶高低不适等,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导致跌倒。同时,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如浴室、洗手间的座位没有扶手,走廊内无扶栏、病床未加用床边护栏,床铺过高、上下床不方便,座椅过低、室温过高或过低可引起血压的变化等均增加了病人跌倒的危险性。2.2 生理因素: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的增加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而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也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80 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呈高度跌倒的危险。老年患者因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可造成行动、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平衡失调,易发生跌倒。

2.3 病理因素:①引起平衡失调、影响病人稳定能力的相关疾病,如脑中风后遗症、直立性低血压等;②感觉功能障碍,如白内障、听力减退、肢体感觉异常等;③肌肉、关节障碍,如肌耐力不好、关节退化、骨折等因素,影响病人的行动;④精神因素:因酒精症状、肝性脑病或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幻听或烦躁不安,行动不能自控;以上各种因素均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2.4 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2]。2.5 其它因素:因病人动作不当、穿着不合体的衣服鞋子、不服老的心理状态和对自己身体状况估计不足、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病人跌倒的一些不可忽略的原因。

3. 护理对策

3.1 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做好卫生宣教:病人入院时护士要热情地做好病区的环境介绍,细致耐心地介绍环境中安全措施和床边呼叫铃的使用方法,讲明 2 住院期间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陌生感,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心理负担,使其安心治疗,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3.2 认真做好病人的评估工作:护士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并且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能分辨高危人群。正确评估病人跌倒的高危性是预防跌倒的有效和必要对策。有研究发现[3],曾经发生过跌倒的病人,其再次发生住院期间跌倒的概率增加。因此,护士对有发生跌倒史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病人,了解患者的需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并在护理记录上记载,同时在病人的床头卡上插上人性化的警示牌——橙色心形“谨慎活动”标牌,使每一个与病人接触的人要多留意病人的活动和多给予照顾,以减少病人跌倒的危险性。

3.3 创造安全的病区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室内通道明亮,通风无障碍物。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固定床脚刹车,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对于活动不便的病人,睡觉时应设置床栏,并在床边放置便器。工人拖地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起时借力。

3.4 进行全员教育,建立安全意识

3.4.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是做好临床安全护理的关键。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提高防病人跌倒的责任感,自觉建立起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让护理人员知道安全工作是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3.4.2 加强病人及家属对防跌倒的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措施。对高危跌倒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明患者存在易跌倒、摔伤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防治措施。对于活动受限者,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或上、下床,病人经常需要使用的物品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对于高血压的病人,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定时监测血压,如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而对于使用可能增加病人跌倒几率的药物,使用前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可能出现的反应,使其有 3 心理和思想准备。同时,可在病区和走廊醒目的位置张挂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宣传画报,内容包括:介绍容易跌倒的高危人群;为避免发生事故的预防工作;跌倒时,应该怎样及时呼救以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等。以上这些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病人意外受伤的机会。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来对待每位住院患者,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指导,有效降低病人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9-360.2.张凤清.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5,6(6):66.3.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9.4.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4

篇2: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1.2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护理干预措施

4.1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安全管理

4.3.1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小结

篇3: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发生意外跌倒的老年患者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3~95岁,平均(80.22±6.89)岁。入院诊断为脑血管疾病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6例,慢性肺部疾病者4例,糖尿病3例,晚期癌症2例,其他疾病者4例。

1.2 发生地点

床旁跌倒22例,如厕时跌倒12例,走廊跌倒6例,外出跌倒3例,洗澡时跌倒1例,楼梯跌倒1例。

1.3 发生时间

夜间跌倒32例,其中22例发生在21:30~5:30;日间跌倒13例,其中7例发生在中午午休期间。

1.4 发生原因

因相关疾病引起体能下降跌倒23例,步态不稳跌倒9例,服用镇静药自行如厕无人扶持跌倒4例,睡梦中坠床跌伤3例,不听劝告私自外出跌倒3例,地面水迹打滑跌倒2例,弯腰捡物跌倒1例。

1.5 跌倒产生的伤害

骨折23例,其中股骨、股骨颈骨折共10例,锁骨骨折3例,肋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2例,腰椎、髌骨、胫骨、指骨及趾骨各1例;软组织挫伤20例,其中头面部18例,臀部3例,胸部1例。

1.6 跌倒后的处理

骨折患者中,手术11例,石膏固定5例,支架托及包扎6例,牵引1例;无骨折患者中,清创缝合6例,其余对症处理。引起纠纷投诉9例次。

2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1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功能减退,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下肢力量减弱,步态不稳,出现感觉障碍,易发生跌倒,本组70岁以上40人,占88.89%,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2.2 时间因素

老年人因夜醒时间和次数增加,夜间睡眠不连续,夜尿次数增多,这是对老年患者不利的因素,常导致跌倒。住院患者作息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活动时间段常分为早上起床洗漱、三餐后和晚间入睡前等日常起居和个卫生活动,这些时段往往是住院跌倒事件发生的高峰段,应引起重视[2]。本组22例跌倒发生在夜间睡眠时段,占68.75%;7例发生在白天午睡时段,占53.85%。

2.3 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患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律紊乱等,均可导致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昏倒。本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占71.11%。老人常易患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退行性病变等造成视力障碍,行走中易被障碍物绊倒。故老年人的急慢性疾病均可造成生理异常改变,可致运动或感觉失衡,造成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受限,其相关疾患可加重跌倒危险。

2.4 药物因素

老年人跌倒与用药不当具有很大相关性,由于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的改变,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焦虑药、血管扩张药、利尿药、降糖药等后,其平衡功能、视觉等收到影响而发生跌倒。

2.5 心理因素

许多老年患者常因久病不愈,认知能力及精神状态下降,又存在不服老,不愿意麻烦他人,而勉强自己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本组中有23例患者在下床或如厕时,过高估计自己能力,不愿麻烦他人而造成跌倒,占51.11%。沮丧焦虑心理所产生的精神状态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当判断能力受损时就会增加跌倒的发生机会。

2.6 环境因素

陌生的环境及缺陷,如地面光滑、潮湿、积水,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厕所内马桶较低而蹲下起身不便,室内光线不足等都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有研究显示,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患者床旁,本组有22例跌倒发生在床边,占48.89%。

3 预防措施

3.1 跌倒高危量表和评估

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的有效和必要的对策。研究、设计、制定出量表,并量化,根据评估的结果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通过对性别、年龄、患有何种慢性病或功能残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行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细化评估结果。但鉴于特异性及敏感性,临床应用性不高[3]。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采用高危因素分值表。依次取高龄(>70岁)、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既往史及服用药物等6个方面的分值相加,评分5分,就跌倒预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每位护士要人人心中有数,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

3.2 个体化干预措施

3.2.1 加强个体化安全宣教,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

作好个体化动态评估,反复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的安全宣教,必要时动员家属或请护工陪护,并做好相关安全防护宣教,对家属不配合者,将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及安全宣教内容记录在案,并及时请家属签字。

3.2.2 改善适应老年患者的病房生活环境

呼叫铃的摆放,足够的光线,地面干净、干燥,厕所、浴室增设防滑垫并安装抓杆;针对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一定要拉起床旁护栏、适当使用约束带、最好有专人看护;固定好床脚刹车;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并挂防跌倒标识牌;调低床的高度,将患者经常需要之物品放于随手可得之处。

3.2.3 个体化正确指导用药,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应用镇静剂、降压药、降糖药、泻药等,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夜间加强巡视;同时对可能增加跌倒危险因素的疾病予以积极处理,如前列腺增生症等;特别对服用镇静催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4]。

3.2.4 加强老年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增强抗跌性

协同康复科,根据患者各自的生理特点和疾病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以下肢运动康复锻炼为主,以保持骨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提高平衡性。同时做好心理康复指导,与患者多交谈,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陌生感,提高抗跌的主客观能力。

3.2.5 增强护士责任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责任心的加强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组织护士系统学习跌倒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辨别高危人群,掌握熟练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技能,剔除种种不利因素。每位护士要自觉建立起防范的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尽力帮助老年患者解决问题,同时减少纠纷的发生。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内在自身和外在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必然会增加跌倒的发生率。而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所以医护人员预防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也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及个体化共同抓起,及早干预,落实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环境和便利设施,防止老年患者跌倒比治疗跌倒更为重要,细化、个体化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跌倒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发生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跌倒发生。方法 总结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意外跌倒的老年住院患者45例临床资料,就其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患者在入院时的的评估,有预见性地并及时地识别、评价和处理潜在的跌倒风险因素,避免患者在住院时发生跌倒事件,保证了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结论 针对跌倒危险因素,提供个体化干预措施,能降低跌倒发生率,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尤黎明.老年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2.

[2]汝惠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上海护理,2008,8(3):37.

[3]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8.

篇4: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4-02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住院病人跌倒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为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费用,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我们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3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护理部不良事件上报表,2010年——2012年入住我院后发生跌倒30例,跌倒后出现损伤者共24例。

1.2 调查方法 查阅这30份病历及护理记录,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跌倒,按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所服药物、跌倒的原因、跌倒发生地点、跌倒后出现的损伤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2.1 年龄 最小61岁,最大92岁,其中61-70岁2例(6.7%),71-80岁13例(43.3%),81-93岁15例(50%),平均(82.23±3)岁,均能独立或靠助行器行走。

2.2 跌倒史 有跌倒史6例(20%),无跌倒史24例(80%)。

2.3 疾病分类(该次入院第一诊断) 高血压病19例(63.3%),冠心病15例(50%),脑动脉供血不足9例(30%),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20%),糖尿病5例(16.7%)。全部病例均有两种以上诊断。

2.4 所服药物 使用抗高血压药有17例(56.7%),镇静催眠药有11例(36.7%),降血糖药有5例(16.7%),利尿剂5例(16.7%)。

2.5 跌倒的原因 走路时站立不稳跌倒14例(46.7%),下床或从轮椅上起来时跌倒9例(30%),上厕所时起来跌倒5例(16.6%),自己锻炼时跌倒1例(3.3%),地面湿滑跌倒1例(3.3%)。

2.6 跌倒发生地点 床边跌倒12例(40%),病室外卫生间内跌倒8例(26.7%),走廊跌倒6例(20%),病室内卫生间跌倒3例(10%),坐椅边跌倒1例(3.3%)。

2.7 跌倒所导致的后果 软组织损伤12例(40%),股骨颈骨折4例(13.3%),手臂骨折2例(6.7%),硬膜下出血2例(6.7%),髌骨骨折1例(3.3%),皮肤擦伤3例(10%)。

3 护理措施

3.1 全面评估 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全面收集资料,填写住院病人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此评估表为我院结合多家医院评估表自行设计的。内容包括:年龄、既往跌倒史、神经精神情况、视听力、疾病因素、肢体情况、药物使用、其他8个方面共57分。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2分为轻度危险,3-5分为中度危险,>5分为高度危险。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危险患者,在床头悬挂红色标识牌,写有“防止跌倒”,中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重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二次。责任护士随时对病人住院环境评估,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跌倒应急预案,每周对不良事件因素评估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2 干预措施

3.2.1 预防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 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病人应高度警惕,入院时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危人群,做交接班工作,护士应将病人的病情、可能跌倒的危险因素、护理采取的措施,向病人和家属做详尽的说明,取得家属的配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起床、散步、如厕、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2]。对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应询问其发生细节,加强心理护理,缓解老年人恐惧心理。预防措施要有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的需要。

3.2.2 正确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护士给药前应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于使用可能增加医院内跌倒危险的药物,把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作详细的解释。如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嘱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压、降糖、利尿药的病人,应遵医嘱服药,注意用药后反应。

3.2.3 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环境 病室布局合理、安全;光源充足,夜间设置脚灯;通道无障碍物;物品放置有序,病人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保持地面干燥,可使用防滑垫;调节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脚刹车;在病室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经常检查扶手的稳定性;呼叫器安装在病人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铃。

3.2.4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克服不服老、爱面子的心理,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并选择正确的、适宜的活动。部分老年人因为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进行某种活动失去信心,护士要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自信心,鼓励其在正确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减少生活依赖性[3]

3.2.5 加强健康教育 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后,要求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及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4],及时填写告知书。提示其生活起居由卧位改为坐位或由坐位改为站立时,缓慢改变体位,逐渐坐起或站立。穿合适的鞋子、衣裤,夜间床边放置便壶,减少起床次数,避免去卫生间。另外应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急预案演练等。

4 小 结

由于老年人跌倒常由多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措施不能是单一的,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多学科联合干预,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效,因此老年人跌倒的護理重点在于正确的评估、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临床因素.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41-142.

[2] 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C):10411043.

[3] 张景兰,陈宏,王燕.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7-60.

篇5: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情况以及跌倒的原因,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4例)及次数(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与16次;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有很多方面因素,给予充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预防跌倒发生。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29-02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指在平地行走时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的现象,可能造成骨折、创伤、出血、脑震荡等症状,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康复时间,增加治疗成本,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分析掌握可能引起患者跌倒的因素,有效预防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着重分析可能造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研究护理对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患者跌倒并造成严重后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4~93岁,平均年龄(74.52±7.56)岁;住院时间7~26 d,平均住院时间(15.9±2.7)d;其中10例患有阿尔茨海默症,8例高血压,7例脑梗塞,4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康复期;服药情况:12例服用降压药,10例抗精神病药物,9例镇静类药物,4例降血糖药物。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3~92岁,平均年龄(74.62±7.76)岁;住院时间7~27 d,平均住院时间(16.1±2.8)d;其中11例患有阿尔茨海默症,7例高血压,6例脑梗塞,5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康复期;服药情况:11例服用降压药,11例抗精神病药物,8例镇静类药物,5例降血糖药物。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跌倒风险评估: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跌倒史等情况,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种类、肢体活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状况、用药情况等,对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进行评估,将存在跌倒高风险患者列为重点监护对象[3]。②心理护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并掌握其真实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疏导其心理压力,缓解因害怕跌倒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及家属的监护能力,指导其采取措施防止跌倒,叮嘱老年患者下地行走时一定要有人陪护,要随身携带拐杖,行动不要过快、过急,尽可能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4]。④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地面平整、清洁、干燥,通道走廊畅通无阻,各类指示标识清晰齐全,照明光线充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不能随意乱丢,卫生间内及门口应放置防滑垫。⑤预防跌倒护理:为存在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设立管理档案,详细记载其综合信息,指定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特护。与家属沟通交流,提醒其24 h近身陪护。叮嘱患者在服用降压药、镇静药后保持卧床休息,指导其注意防止体位变化时引起跌倒,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掌握3个30 s,即从床上醒来30 s后再坐起,坐起30 s后再站立,站立30 s后再行走[5]。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防跌倒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增强对可能引起跌倒相关因素的预警能力,掌握应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及责任心教育[6]。

1.3观察指标[7]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跌倒的例数、次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x±s)表示和百分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的例数、次数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跌倒例数为10例,占比28.57%;跌倒次数16次,占比45.71%。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为4例,占比11.43%;跌倒次数4次,占比11.43%。观察组患者跌倒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

经过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例数为26例,满意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例数为33例,满意率为94.29%。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突发性的、非故意的、不由自主的体位改变行为,防止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止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护理人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首先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充分掌握住院患者的综合信息,为存在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设立专门的护理档案,指定专职人员进行近身陪护。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了解跌倒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讲解可能诱发跌倒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而缓解患者对跌倒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病房环境进行整改,消除跌倒诱发因素;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患者跌倒例数及次数方面明显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对跌倒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消除跌倒诱发因素,提高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质量,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 危险因素评估

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 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4]。因此, 在患者入院或转入时给予及时评估, 在首次护理记录或接科护理记录单中充分体现。见表1。

评估后总分≥4分列为跌倒与坠床高危对象, 并予认真宣教, 采取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1) 家属或照顾者24小时陪护, 并在病房墙壁上张贴预防跌倒与坠床告知书; (2) 床头上贴醒目的跌倒标志, 如我院为黄色枫叶; (3) 穿合适的裤子并穿防滑鞋; (4) 安全的环境:使用床栏, 离床活动时有人陪护;维持地面干燥, 适当照明;正确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及时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 (5) 改变体位应遵循“三部曲”:即坐起30秒, 站立30秒, 再行走,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尤其是夜间; (6) 头晕或服用镇静安眠药物, 请确保在床上休息, 若需下床请由照顾者帮助; (7) 尽量将私人常用物品放置适当位置, 保持走道通畅; (8) 将应急灯、眼镜、杂志等放在随手易取之处, 学会床边及卫生间呼叫器的使用; (9) 配合护士按要求使用保护性约束。

以上每项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认真细致讲解后,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在措施单上签字, 并列入重点交班内容, 做好床头交接班。患者住院期间每周进行危险因素分值再评估, 以及病情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给予重新评估。护士长定期给予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严把护理质量关, 杜绝或尽最大努力减少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

3 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者应将护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安全管理的理念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 培养护士安全护理的态度和行为, 并付诸于每天的工作实践中,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5]。跌倒与坠床事件发生后, 病区护士及时填写跌倒与坠床事件上报表, 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并作出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对作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时间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得出, 住院患者的跌倒与坠床不仅与年龄有关, 也与意识情况、服用某些药物、体能、视力、肢体状况等有关。对跌倒与坠床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 得出分值, 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避免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患者跌倒与坠床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评估,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姚丽文, 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 2005, 5 (3) :1-3.

[2]陈月娟, 王荣, 余小萍, 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 2005, 5 (5) :56-58.

[3]张玉兰, 马腾霄, 王勇琴.老年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5) :29-31.

[4]姜旭雯, 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8) :347-349.

篇7: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 跌倒;危险因素;神经内科;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5-01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较其他科室多,跌倒容易造成患者骨折、脑外伤,甚至死亡,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也是诱发医院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对于神经内科而言,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加上自身疾病较多,部分患者有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使得跌倒的几率上升[1]。为了研究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33例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有效的护理对策,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2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30例,其中住院期间出现跌倒患者33例,全部为住院期间意外跌倒。其中男性跌倒患者18例,女性跌倒患者15例,跌倒患者年龄在23-88岁,平均年龄为66.5岁。住院时间7-64d,平均住院时间为19.8d。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33例神经内科跌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史、跌倒史、药物史、肌体肌力。影响因素:视力、听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单位。

2 结 果

在1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33例,跌倒发生率为25.4%。在33例患者中有5例因为自身基础疾病发生跌倒,占总人数的15.2,有6例因为年龄因素跌倒,占总人数的18.2,有4例因为药物因素跌倒,占总人数的12.1%,有3例因为环境因素跌倒,占总人数的9.0%,有4例因为运动障碍跌倒,占总人数的12.1%,有5例患者因为视听功能障碍跌倒,占总人数的15.2%,有6例患者因为认知功能障碍跌倒,占总人数的18.2%。

3 讨 论

3.1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 ①自身基础疾病: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较多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使得跌倒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科室。②年龄因素:神经内科大部分患者为老年患者,此年龄段的患者出现明显的退行性变化,适应性较差,发生跌倒的几率较高。③环境因素:地面湿滑、病区光线太暗、患者穿拖鞋活动等均会导致跌倒的发生[2]。④药物因素:神经内科患者应用口服药较多,很多药物有镇静、扩血管等作用,对患者的神志、平衡、视觉等产生影响,引发跌倒。⑤视听运动障碍:神经内科患者常存在视力听力障碍、运动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的协调性不好,引发跌倒。

3.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对策 ①创造好的病区环境:医院应该合理布局病区,安放相关设施,病床不能太高,地面要铺防滑地砖。在病人活动区尽量减少障碍物。发放的病号服大小长短要合适。走廊楼梯厕所等处要设扶手。②加强在职护士的安全培训: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让他们了解跌倒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准确辨别,护理中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③进行高危人群评估:入院后要对患者跌倒危险进行分析,将认知受损、肢体障碍等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安全护理计划,加强巡视,满足患者的需求,避免患者擅自行动出现跌倒。④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一些服用安眠药、镇静药物内的患者,护理中要防止他们在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下床活动,服用降糖药、降压药的患者,要遵医嘱用药,防止乱用药,服药后要观察患者反应,存在药物反应的患者不宜下床活动。⑤加强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对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对跌倒引发的不良后果加强重视,叮嘱患者家属提高护理工作,卧床患者要应用床档或者是束带,防止坠床[3]。患者下床活动要穿合适的鞋子,尽量抓着扶手行走。另外,要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促使患者进行积极的锻炼,避免因为活动量少,肢体功能减退出现跌倒风险。

参考文献

[1] 郭小丽.神经内科病人防跌倒的细节管理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62-163.

[2] 管叶娟.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154-155.

篇8: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老年住院病人具有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复杂、用药复杂等特点, 使得他们的安全危险因素增加, 跌倒又是老年病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据统计, 每年有20%的老年住院病人发生跌倒, 其中5%~15%的病人跌倒后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1]。病人跌倒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 了解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是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有效措施。

1 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

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运动系统功能下降, 肌力减退, 关节灵活性减退, 导致动作缓慢、步态蹒跚, 容易跌倒。绝经后的老年病人雌激素水平下降, 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 易引起跌倒, 女性跌倒的几率为男性的2倍[2]。

1.2 病理因素

一些老年疾病, 如帕金森病、眩晕症、痴呆等;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 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均可使脑供血不足, 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晕倒。

1.3 药物因素

由于住院老年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 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影响病人的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 易引起老年病人跌倒。

1.4 心理因素

一些老年病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 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也要自己尝试去做, 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几率。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 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 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 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

1.5 环境因素

老年住院病人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如病室内外有障碍物, 照明不足, 地面不平或潮湿, 走廊、厕所、浴室防护设施不到位, 病床过高, 鞋子过大等。

2 护理对策

2.1 入院评估

首先对65岁以上老年入院病人进行跌倒高危性的评估, 从年龄、跌倒史、视、听、平衡功能、疾病因素、神经精神情况、肢体情况、药物影响、环境因素及其他症状等方面评估, 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分[3]。一项累积分>2分为低度危险性, 3分~5分为中度危险性, >5分为高度危险性。各项危险因素的累计总分越高, 跌倒的危险性越高。病人入院时, 如积分>2分, 评估有跌倒危险的病人, 在病人的入院记录告知单上由家属签名, 并指导有关安全知识;在病人床头挂小心跌倒的温馨提示卡,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里每3天评估1次。

2.2 入院宣教

入院宣教具有首因效应, 包括环境宣教、安全宣教、药物宣教、疾病宣教、康复宣教等。对老年人应反复宣教,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老年病人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指导病人穿防滑合脚鞋, 选择合身的衣裤, 对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要有人搀扶, 24 h专人陪护。外出检查护理人员陪同。提醒老年病人生活起居做到慢行动, 预防跌倒的发生。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慢性疾病, 减轻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损害, 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

2.3 安全用药指导

严格遵守安全用药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做到口服药分发到位, 住院期间严禁自服用药。护士应掌握药物的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4], 并在病人床旁根据给予服药卡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2.4 改善住院环境

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 了解病人对护士及环境的要求, 并及时解决, 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及陌生感。病室保持整洁, 床周不堆物, 物品摆放有序入柜;病床配有床栏, 床旁呼叫器放于病人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应设有扶手并安装呼叫器;厕所应有坐式便器, 防止病人站立蹲下时跌倒;病房做清洁工作时, 设置醒目的标志, 使病人能提高警惕;夜间使用地灯照明。

2.5 心理疏导

鼓励护士经常与病人及家属交谈, 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疏导。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 认识跌倒的危险性, 发现困难及时求助于医务人员;对于发生过跌倒的病人, 约有50%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5]。因此, 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 克服恐惧心理, 摆脱跌倒的阴影。

2.6 健康教育到位, 告知应规范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病人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 使病人了解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方法得当, 落实到位, 会消除危险隐患, 减少纠纷的发生, 否则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延缓疾病的恢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住院病人也越来越多。护士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应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使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方面得到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玉红, 刘学玲, 张洪芝, 等.浅谈住院病人出现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230-231.

[2]王柳英.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2B) :3239-3240.

[3]邓蓉林, 江道群, 王静.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09, 7 (3C) :769-771.

[4]童敏, 李宝香.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 (12C) :3322-3323.

篇9: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01150-01

跌倒是医院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原因之一,尤其神经康复科病人最为常见。患者在进入康复治疗期间,存在着步态不稳的共性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康复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为39%,明显高于其他科室[1]。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伤害,而且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度,引起医疗纠纷。鉴于此笔者对神经康复科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1 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

1.1生理因素

1.1. 年龄

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30%的人位置觉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出现平衡觉失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更容易跌倒[2]。

1.1.2性别

女性绝经后身体内激素的变化导致女性易发生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应加以重视,预防跌倒。

1.2病理因素

1.2.1神志及认知

神志认知改变是跌倒的最危险因素,主要的神志改变有意识模糊、定向障碍。但记忆障碍、理解力下降夜显著增加患者的危险[3]。有研究报道跌倒与患者的智能受损程度相关。脑损伤的患者往往存在认识功能下降,再加上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精神错乱等,增加了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脑卒中后突发的刺激性的癫痫发作可表现为意识丧失及全身抽搐等异常状态,极易发生跌倒。

1.2.2步态不稳

多数患者因为脑损伤后机体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步态的不稳。步态异常不仅是姿势反射的异常,也与运动功能降低、随意运动障碍有关[4],没有稳健的步伐而导致重心不稳而易发生跌倒。还有部分老年康复患者由于机体传导神经核中枢整合能力明显失效,,前庭和躯体感觉输入信息准确性下降及中枢控制能力下降,易导致步态不稳,遇到境突然改变,估量和选择适当的反应就会变慢,不能及时作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5]。患者在步行和遇到障碍物时易跌倒,与肌肉力量相关,如股四头肌力量减弱等。

1.2.3患侧忽略

脑损伤患者有视觉功能障碍,对空间内的物体不能辨认,主要表现在视觉形式,也可以表现在体周空间的触觉和空间表象上。在日常生活活中最常见的是空间忽略,患者在行走时,无视一侧行人和建筑物,易撞在忽略物体上,存在安全隐患。

1.3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降血压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这些药物的使用,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平衡功能等,被列入增加患者跌倒危险的常见原因。

1.4环境设备因素

住院患者对环境不熟悉,如病室内外的障碍物,夜间光线不足,地面潮湿打滑、有积水,厕所、浴室、走廊、病床防护不到位,病房座椅、病床高度不合适[6-7],辅助器具的使用不当等。

1.5其他

患者自尊心较强,不轻易接受来源于他人的帮助或不愿意麻烦陪护人员,尤其是夜间。陪护人员的错误认识,认为跌倒是不可防范的或由于其缺乏责任心,防范措施不到位。家属急于求成,无治疗师正确的指导下不恰当的锻炼导致跌倒的发生。护士的巡视教育不足等。

2跌倒的防护对策:

2.1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宣教

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性的评估,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精神状况、认知感受及活动能力、是否有晕厥跌倒史等,对患者及其家属陪护进行预防跌倒的宣传教育,教育康复患者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不做自己所不能及的动作,夜间起床不宜太急。对跌倒危险性大的患者加以记录,床头牌放置预防跌倒坠床标识。

2.2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

提供光线充足的环境,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潮湿,清除病房和厕所中的各种障碍物,夜间睡觉时使用床栏,穿大小合适的、舒适、防滑的软底鞋、长短合适的裤子,鞋垫不宜太厚,以免影响脚底感觉。卫生间地面放置防滑垫。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定位放置,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患者健手能拿到的地方及位置。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是否有水,走廊设置扶手。用厕时最好选择坐便器,晚上床旁使用小便器。

2.3护理质量的提高

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学习了解预防跌倒知识,提高日常中实际防备能力,对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准确判断,宣教,根据患者的具体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跌倒危险性高的患者严加注意,增加对病房的巡视,给予及时指导和沟通。向患者交待如需协助,可使用呼叫器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2.4功能锻炼

教育患者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是患者有积极锻炼的信心,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康复锻炼时,正确使用轮椅、拐杖、助行器,避免独自锻炼、过度锻炼,变化体位时动作宜慢。对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肌力减退的患者,进行步态及平衡能力以及肌力的训练,以增强其肌力及步行时的稳定性。

2.5合理的用药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康复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使用此类药物患者的护理人员和陪护家属要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做好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

总之,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康复患者,仔细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预防跌倒的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護理质量,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是对于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 需多给予关心、问候,多巡视和多观察,尽量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

[2] 库洪安,舒军萍,崔伯艳,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护理管理杂志,2005,5(9):1-3.

[3] MORSE J M,TYLKO S J,DIXON H A.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ll prone patient[j].Gerontologist,1987,27:516-522.

[4] 高国栋,王学廉.李立宏.帕金森氏病诊疗关键.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6-48.

[5] 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6

[6] 应笑卿.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4):62~63

篇10: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大庆市第三医院6个封闭科收住的精神障碍患者3478例, 其中36例发生过跌倒, 发生率为1.04%。男15例, 女21例, 年龄18~71岁;其中18~30岁3例 (0.083%) , 31~40岁3例 (0.083%) , 41~50岁6例 (16.67%) , 51~60岁10例 (27.78%) , 61~71岁14例 (38.89%) ;合并躯体疾病23例, 服用氯氮平7例, 服用奋乃静4例, 服用氯丙嗪10例, 服用阿立派唑7例, 服用富马酸喹硫平8例。

1.2 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年龄60岁以上17例 (47.

22%) , 长期住院超过6个月20例 (55.56%) , 合并有躯体疾病23例 (63.89%) , 入院24h以内6例 (16.67%) ;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11例 (30.56%) , 器质性精神障碍8例 (22.22%) , 心境障碍7例 (19.44%)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6例 (16.67%) , 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 (11.11%) ;服用药物: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阿立哌唑、富马酸喹硫平、氯硝西泮、利培酮。

2.2 跌倒及损伤情况

在走廊、病室、活动室跌倒8例, 在卫生间跌倒13例, 在浴室跌倒15例。其中洗澡时跌倒致股骨颈骨折1例, 年龄47岁, 男性, 农民,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第4次入院。在病室内换衣服时两脚伸入一个裤管至坠床跌伤致股骨颈骨折1例, 年龄68岁, 女性, 退休人员, 糖尿病33年, 精神分裂症, 第8次住院。在家极度兴奋、冲动, 外走3d后被家人找回, 入院后约束在床上, 2h后患者卧位不能排尿, 护士解开保护带欲搀扶其入厕, 患者突然从床上跌下, 护士拉住了左手, 但患者右手着地, 致桡骨骨折1例, 年龄43岁, 女性, 干部, 精神分裂症, 第1次入院。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

3 原因分析

3.1 疾病因素

精神障碍患者精神活动紊乱, 自知力缺乏, 自我照顾能力下降甚至缺失, 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 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防御动作而跌倒。有的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2 生理因素

有的患者长期住院, 身体功能下降, 有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 有的患者进食障碍如拒食, 有的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等均是跌倒的危险因素。

3.3 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障碍药, 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况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不同, 部分抗精神障碍药有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活动或突然改变体位时极易站立不稳而跌倒。

3.4 环境因素

洗漱间、浴室、卫生间缺少防滑的辅助设施;病室地面湿, 光线不足;走廊无扶手;个别老年或肥胖患者的病床过高, 上床不方便;患者鞋袜不合理等。

3.5 工作人员指导、护理不到位

对重点的防跌倒患者未做到心中有数, 防跌倒知识宣教不到位;落实规章制度不彻底, 工作中麻痹大意,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未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4 对策

4.1 环境干预

自2003年, 大庆市第三医院对精神科的环境进行了改造。 (1) 卫生间安装了水平扶手, 平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无障碍物;拖地时, 要求卫生员拧干拖把, 护理人员组织好患者集中在一个区域活动, 避免患者来回走动增加滑倒的危险性。 (2) 走廊增加可调节的照明灯, 分组控制, 在患者入睡时打开一组, 均避开了病室门口的位置, 使患者在相对较暗的环境中利于入睡, 晚10点左右再开一组, 方便患者入厕。 (3) 卫生间、浴室、洗漱间铺设防滑胶垫等。 (4) 对个别患者的病床进行必要的改进, 病床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着地为合适, 适当降低了高度, 60岁以上的患者尽量收到开放的老年科。 (5) 从多方面考虑安排床位, 将有跌倒可能的高危患者安排在护士站附近, 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搀扶和照顾, 其次将这一部分患者与恢复期病情稳定的患者安排同住一个病室, 协助工作人员照顾和避免相互间产生冲突。 (6) 患者集体洗漱或洗澡时安排护理人员在门口看护, 及时给予指导和照顾。

4.2 对患者的干预

制订预防跌倒护理流程。 (1) 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因其疾病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对兴奋、躁动的患者应予隔离, 防止撞到其他人员而发生跌倒[3]。对于有外走倾向、意识模糊、谵妄等患者应遵医嘱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对于走路不稳的患者上厕所、洗澡间应伴同或者扶持患者, 必要时设专职陪护。 (2) 负责护士评估患者的跌倒的危险性, 确定高危患者, 制定护理计划, 护士长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进行查房, 提出防范措施, 做到人人知晓, 病室揭示板上及时进行提示, 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进行书面详细交班。 (3) 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组织室内和室外集体健身操、秧歌、球类比赛等增强肌力训练。 (4) 部分患者自理能力差, 工作人员应协助和督促患者料理个人生活, 衣、裤、鞋大小要合适, 尤其裤腿不宜过长, 不穿拖鞋, 鞋底应防滑等, 经常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相关知识与技巧的宣教, 及时给予指导。

4.3 对护理人员的干预

(1) 组织护理人员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自律能力和增强责任心, 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安全信念和意识, 熟悉并严格遵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核心制度, 确保护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要掌握安全知识和跌倒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技能, 能辨别高危人群, 熟练运用护理干预技能, 一旦发生患者跌倒事件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 根据跌倒事件的性质组织科内及全院查房, 分析、寻找原因,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警钟长鸣。 (3) 对新入院的患者, 接待护士应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 对易滑的鞋进行更换, 选择穿着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指导患者上下床时、排便后等改变体位时, 动作宜缓慢或休息片刻再活动, 使患者及家属明白哪些因素会增加跌倒的机会, 进行预防。 (4) 除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外, 对高危精神障碍患者增加巡视次数, 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交接班。 (5)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6) 了解并协助患者进食, 保证营养的供给。

总之, 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工作中注重各个环节, 为患者创造安全环境,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做到细致服务。针对跌倒高危因素采用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 对跌倒高危人群可有效预防意外跌倒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施仲芬, 徐晶宇, 徐乐平等.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6) :33.

[2]钱萍, 刘金妹, 陆洁等.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7) :9-11.

上一篇:参军主持词下一篇:“科普知识竞赛”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