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

2023-02-28

我国, 据有关部门统计, 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儿中的发生率约为20%, 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1]。抗生素导致不良反应 (ADR) 是指在抗生素与药物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剂量的抗生素所导致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一般是不可预测性的[2]。本文为此将收集到的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由抗生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希望为临床安全、合理运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收到的88份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表。其中男60例, 女28例;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45.8岁。将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以表格形式录入Excel表格, 利用相关函数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1.2 不良反应分级

按参考文献的标准进行不良反应分级[2]。I级: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造成致命或有生命危险需立即停止用药并作紧急处理, 或不良反应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者;Ⅱ级: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加重, 各人体组织器官有病理生理改变, 被迫停止用药并作特殊处理, 或不良反应症状持续7d以上者;Ⅲ级: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难以忍受, 被迫停止用药或减量用药, 经一般对应处理后好转, 对患者康复无直接影响;IV级:患者可忍受, 不需停药或减量, 经一般处理或不需处理即刻恢复, 对康复无直接影响。

2 结果

88例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中, 其中70例是在不合理用药时出现的, 占79.5%;18例为合理使用, 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占10.5%。经卡方检验,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合理使用时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同时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具体不良反应发生与分级情况, 见表1。

3 讨论

“药带三分毒”, 抗生素也不例外, 认为抗生素“无毒性、无副作用、无变态反应”、“有病能治病、无病则健身”, 是完全错误的[3]。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 1990年为192篇、2000年为1563篇, 2009年为5000多篇。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涉及呼吸、消化、神经、循环、皮肤、泌尿、血液等各大组织系统[4]。

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中, 需要掌握药物的临床使用特征, 实现合理使用, 比如要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要注意研究抗生素与化学药品的配伍禁忌, 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尽量降到最低[5]。其次是完善监测体系, 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 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疗效, 迫切需要从药物组成、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质量标准、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 加强对抗生素安全性的监测、评价和研究, 对抗生素行上市后的再评价, 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切实做好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一般情况下不联合用药, 确实需要联用时, 一定要有正确依据。一种抗生素可治疗时不联用多种药物, 一般不联用3种以上抗生素, 最好按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可用窄谱抗生素时, 不用广谱抗生素。

总之, 抗生素导致不良反应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事实。如何根据抗生素自身的特点, 在我国制定出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并进行有效的监控, 促进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重视。进而开展抗生素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抗生素临床药学的研究。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确保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是摆在药物管理部门和广大药物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加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科学研究, 科学监测与预警抗生素不良反应, 才能进一步提高抗生素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降低不良反应, 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因素, 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88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合理使用时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同时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其中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主要涉及重度反应, 循环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主要涉及轻度反应。结论 只有加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科学研究, 科学监测与预警抗生素不良反应, 才能进一步提高抗生素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降低不良反应, 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因素,预防

参考文献

[1] 何勇.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医药, 2008, 12 (6) :557~559.

[2] 周慧萍, 丁汀, 刘云, 等.我院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典, 2007, 16 (1) :43.

[3] 乔传武, 胡洋, 庞新强.老年人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3) :464.

[4] 马琳.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对策[J].医药导报, 2002, 21 (1) :55~56.

[5] 苗辅贵.滥用喹诺酮类药致神经毒性反应30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 10 (8) :881.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应用及环境保护的探索与思考下一篇:浅析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