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院精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2022-09-1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健康活动, 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 消除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1]。精神患者, 尤其是急性发病期患者因其自知力受损, 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疗, 因此, 对住院精神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能提高他们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及治疗的依从性, 对促进疗效, 缩短治疗周期, 降低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 我们对1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男性。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32.3±10.7) 岁。属首次发病住院者32例, 占32.0%, 住院2~3次52例, 占52.0%, 住院4次以上者16例, 占16%, 文化程度:小学14例, 初中42例, 高中40例, 大专以上4例。职业:农民62例, 工人30例, 教师1例, 干部2例, 军人1例, 学生4例。

1.2 方法和结果

1.2.1 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由护士长制订计划, 派专人负责, 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实施。

1.2.2 教育形式

通过群体性教育 (计划性教育) 和随机性教育 (个体性教育) 相结合, 采取讲解、示范、书面宣教等方法, 将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传授给患者, 使其了解和增进健康的知识, 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 向有利于向康复的方向发展。

1.2.3 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介绍、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药物相关知识、各项辅助检查的指导、特殊治疗的内容、目的、方法、饮食、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复发的征兆和自我防护、假出院注意事项、家庭生活指导等。

1.2.4 结果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 多数患者在自理能力、疾病知识、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00例患者均能达到生活自理, 其中75例患者对病情及疾病知识能有正确的认识, 并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1/2患者能与医护人员谈心, 谈论自己的病情及回归社会的烦恼。患者对医院护理医疗的满意程度达98%。

2 护理体会

2.1 精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疾病患者

精神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 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教育时间长, 综合性强, 和谐性差等特点。

2.1.1 教育时间长

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一般住院时间都在1个月以上, 并且患者出院后还会有复发的可能。因此精神患者的治疗康复不仅仅在于住院, 还在于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后。对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光要对患者进行教育, 还要对患者的家属、社会有关人员进行教育;不光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教育, 还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教育联系。只有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才会有好的效果。

2.1.2 综合性强

精神疾病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涉及很多因素, 除医学知识外, 还有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文伦理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整体工程。这就要求从事精神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 还要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2.1.3 和谐性差

精神患者大脑功能紊乱, 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他们大多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 对住院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使医、护、患不能有效的合作。因此, 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计划时要求护理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个性、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预见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和谐局面, 充分运用交际技巧, 调动精神患者的精神状态, 诱导患者顺应健康教育活动, 避免发生尴尬局面。

2.2 护理人员在精神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再满足过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 健康成熟的心态, 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牢固的精神医学专业知识等才能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

2.2.1 转变护理观念, 树立现代护理观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问提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从单一的注重生物因素, 治疗方法主要重视药物治疗, 转变到关注和重视患者的身心因素。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方式和不良的心理因素,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疾病的复发。护理工作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最多, 最密切, 因此必须使护士认识到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环境、教育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 只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 并帮助患者具备预防相关疾病及保健的知识, 从而真正树立其为患者全身心服务的观念。

2.2.2 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护士有教育患者的责任, 患者有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利[2]。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中, 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 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士应学会以“健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建立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基础上, 而不能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

2.2.3 提高精神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健康教育不同于日常一般的信息交流, 它是一种护患双边的活动, 它要求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适用性[3], 才能提高患者接受的兴趣;同时又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护理人员须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 除要有扎实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外, 还要有健康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及熟练的护理技能。可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专题学习班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水平, 才能保持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和富有成效。

2.3 教育计划要个体化具针对性和重点突出

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 避免千篇一律。健康教育的内容强调具体, 避免空泛, 让患者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并且理解为什么。

2.3.1 对老年患者及文化水平低的患者, 可采取适当延长

个宣教时间和增加宣教次数, 以讲解、示范、与图解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并反复多次进行, 宣教结束后要求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复述, 以增强记忆。

2.3.2 对中青年及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患者, 采用启发式和问答式教育为主, 并发放有关的健康科普资料。

2.4 健康教育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分阶段进行

健康教育是一个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的过程如果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那么这个健康知识传播的过程就会发生断路, 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2.4.1 入院初期

此期患者多数处于发病高峰期, 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丧失, 无主动治疗要求。此时, 护士在做好患者入院评估的基础上, 把劝导或诱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时把重点放在患者的入院宣教, 解除患者的陌生感, 适应住院环境等上。

2.4.2 康复期

此期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 精神症状得到了控制, 自知力逐渐恢复, 健康教育应以宣讲病因, 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恢复人格和自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为重点。从而提高患者对本疾病的认识, 增进了解健康知识, 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3 出院前期

此期患者已基本康复, 健康教育应以患者适应回归家庭、社会, 坚持服药, 预防复发, 掌握自我调控技巧为重点。采用不同方式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教育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掌握用药指南, 假出院注意事项, 出院后家庭生活指导等。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与人生的价值, 面对现实, 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个人应变能力, 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为出院做好准备。

摘要: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对精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使他们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配合治疗、护理, 能使患者缩短病程, 减轻痛苦, 早日恢复健康。在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疾病患者;需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计划要个体化;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分阶段进行。

关键词:精神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董慰慈.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3:201~204.

[3] 靳新霞, 孟宪伟.护理人员如何做好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J].山东精神医学, 2000, 26 (5) :298~300.

上一篇:孤儿教育中生活班主任的工作定性与情感渗透下一篇:中职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