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2024-04-15

管理会计考试大纲(通用10篇)

篇1: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考试大纲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在会计核算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内容要完整。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

(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篇2: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掌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含义与类型;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

(四)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

(六)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二)投资活动,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后者仅指对外投资。

(三)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付活动。

(四)分配活动,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三、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篇3: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

1.熟悉相关会计法规体系以及会计职业道德;

2.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记录交易事项;

3.掌握和理解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原则;

4.根据会计准则及其指南和解释, 熟练掌握相关交易事项的各种会计处理、计算方法以及列报方式;

5.根据实务中所掌握的交易事项的相关信息, 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会计处理结论和报告;

6.在特定环境下处理交易事项和报告;

7.理解不同性质企业的财务报告形式与应用。

为达到上述掌握和熟练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考生应当理解和熟练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所确定的各项确认、计量和列报的原则与方法, 包括: (1) 基本准则; (2) 具体准则; (3) 相关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科目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考生应对企业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包括:理解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根据各项原则进行交易事项的处理;掌握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等。

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三、参考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 1999年10月31日)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7号, 2000年6月21日)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 (2006年) ]

4.《企业会计准则》 (具体准则) (财会[2006]3号)

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财会[2006]18号)

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 (财会[2007]14号)

篇4: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信息化、科学化、大众化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呈现的主流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强化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管理与创新工作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们的教学水准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尽管各大高校的教育者们在每个学季的考试中秉承着公正诚信的理念,严肃考风考纪,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仍存在极大的疑问和挑战。从早在2003年年末我国教育部办公厅所下发的《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现象的紧急通知》一案中,不难看出我国高校考试在取得了累累硕果的同时,仍还存在种种不足,亟需教育工作者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奋斗在教研阵地上的管理者们任重而道远。

一 高校课程考试和考试创新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高校课程考试和考试创新管理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高校课程考试和课程考试的管理这两者间既存在着不可混淆的层级区别,同时也拥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1 我国高校课程考试

首先,通常意义上的高校课程考试即是高等院校为了达到充分检验教学成果完成整个教学目标最终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所运用的一种基本的测试手段。其本质始终是教书育人,而针对诸多科目所设立的课程考试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自科教兴国的战略提出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便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瞩目,人才成为了宝贵而稀缺的资源。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者们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通常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共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实时测评考试和学期测评考试。高校课程考试又具备着四大基本效用:首先是测评功效,也就是高校课程考试最为直接的效用,它可以充分反映出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是学科知识的梳整功效,由于学生所学科目的知识量往往较大,兼之章节单元间的衔接并不足够紧密,而部分学生却并没有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相对零散化和碎片化,高校课程考试的设立则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与总结,最终融会贯通,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其三是督查和熏陶功效,高校课程考试的设立与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以及教学工作者乃至管理人员形成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在有效监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管理人员督学的过程中向每个个体灌输诚信、务真、求实的优良风尚;其四是勉励功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个体不仅可以获得教育管理部门依据对每个个体的测评结果做出的奖励,还可以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更好的推进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2 课程考试管理

顾名思义,课程考试管理的管理对象是高校开展的课程考试。由此可以得出下述概念:高校课程考试管理即是相关教育部门为了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执教水平而进行的考试立项管理行动。因而,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管理创新既需要管理者充分做好对考试进程的设置,也要求管理者自身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基础,如此才能在完成基本的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谋求突破和创新。高质量的高校课程考试管理可以有效地巩固考试这一基本教学测评手段的权威性,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多类型、高能力的人才。影响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管理机构的组建、管理队伍的凝聚、管理观念的进步、管理计划的拟定、管理技术的应用、管理目标的设立等。高校课程考试作为由上述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制约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树立大局观和局部观,把握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处理好诸多因素的碰撞和融合。

二 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和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就信息反馈曾讲到:“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在高校课程考试结束之后,科学的考试结果分析有助于管理者实时调整管理策略,科学有效的高校课程考试信息的反馈工作往往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尤为重要。然而在当下的考试管理序列中,部分教职工往往只单纯的拘泥于对考试结果的数据统计,缺乏严缜合理的结果分析,少有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馈到管理者手中。这就造成了管理者开展高校课程考试活动时容易存在大量的盲点和疏漏,忽略了信息反馈机制的重要作用。

2 缺少明确的管理目标

高校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考试的管理目标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达成课程考试的管理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在眼下的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教育者的教学活动却存在和课程考试管理目标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管理者的目标意识不强,缺少明确直接的管理目标。

3 缺少良好的考试风气

近年来,尽管管理者制定了详细的考试纪律和严厉的处罚条例,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存在舞弊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历年来都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我国高校学生作弊的手段也呈现出高科技、隐秘化、多样化的趋势,这对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根本上反映出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尚比较薄弱,良好的考试风气有待树立和传播。

4 缺少合理的命题模式

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高校课程考试的命题权利。这就造成了课程考试的命题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和较大的随意性。比较各大高校的课程考试试卷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考核所设计的试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考察的测评面也各有偏颇,与高校课程考试大纲也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管理者们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命题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有待商榷的问题。

三 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和考试创新管理的路径

1 重视管理队伍的选拔和组建

不论是考试纪律条例的维护和执行,还是管理目标的达成和升华,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高素质的行动个体,更离不开一个高素质的优秀团队。因而,管理队伍的选拔和组建工作需要慎重进行。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管理队伍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模块:高校课程考试研究团队、高校课程考试执行团队和高校课程考试行政团队。三者间各自肩负着相对应的职能和工作,三者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促进。

2 搭建信息反馈的桥梁和纽带

在管理者和考生间搭建一个稳定的信息反馈纽带,加强我国高校考试课程的质量分析有助于管理者更直观的掌握考生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带动双方的共同突破和提升自我。

3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如今,笔试仍然是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主要形式之一,却已经不能够满足管理者对学生的测评需要。单一的测评手段固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考验,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却也暴露其在许多方面的片面性。具体的表现就是,随着笔试测评机制的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得到有效的观察和督促的同时,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却在逐渐的丧失。建立多样化的考评机制,有助于管理者得到更精准的数据,更科学的分析学生的整体数据,更全面的发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实现管理者和学习者的双向进步。

4 加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理论指导

现如今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者往往空泛着一腔热血,仅仅依靠着前人积累的经验对考试进行管理,盲目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进行着缺乏理论依据的相关工作。一方面,是已有的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理论体系尚处在萌芽阶段,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管理者对于理论的学习和总结意识尚比较薄弱。只有加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理论指导,才能节约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规避容易产生的错误和风险,有效的对我国高校课程考试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所以,管理者应重视对高校课程考试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创新,为具体的管理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和考试创新管理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发现、不断归纳和分析的过程,需要广大师生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彼此间的努力和支持,精诚协作和团结互助,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最终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上的飞跃和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跨越。

参考文献

[1]袁莉.1949-1965年江西省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科)课程考试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12.

[2]田建荣,马莹.高校学业考试现状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03).

[3]许敏妮.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高校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8.

[4]吴慧昕,高娃.强化高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篇5: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整体看来,注会《会计》大纲变化内容不多。全书仍为26章,各章内容仍是那些内容;从罗列的法规明显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财会[2014]1号)》的内容已经被吸纳入2014年《会计》科目中,并会在注会《会计》教材中得到体现。此外,预计教材变化主要都是对2013年教材的一些表述不严谨之处和相关例题做出修订了。

以下简要说明2014年注会《会计》大纲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本身对考试的影响不大,对2014年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没有指向性。可以肯定的是,2014年注会《会计》考试仍是传统的重点章节为考试时应该重点考察的内容,比如《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会计科目的几处变化如下:

一、第1章《财务会计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中有几处变化:

(一)“1.会计的基本概念(3)会计的法规体系”改为“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明确了会计的法规体系就是或者说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二)“2.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改为“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即增加了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内容。

二、第13章《或有事项》中“1.或有事项概念”改为“或有事项概述”;

三、第25章《合并财务报表》中删除了“12.本期增加子公司和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四、后附法规中加入了“20.《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财会[2014]1号)》”;

篇6:初级会计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二)掌握会计要素及其基本特征;

(三)掌握会计等式;

(四)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一)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这六项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收入-费用=利润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通常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

(二)掌握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

(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四)掌握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五)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

(六)掌握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程序;

(七)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和方法;

(八)掌握对账、结账和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九)熟悉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和设置原则;

(十)熟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十一)熟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十二)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十三)熟悉会计档案保管与销毁程序;

(十四)熟悉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十五)了解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十六)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十七)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债、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债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联系,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

3、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4、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5、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在符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适应企业自身的特点,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常用会计科目

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作了统一规定。

二、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的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结构具体还应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二者的联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篇7:初级会计考试大纲

《初级会计实务》各章节考试大纲汇总 第一章:资产 第二章:负债 第三章:所有者权益 第四章:收入 第五章:费用 第六章:利润 第七章:财务报告 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 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分析 第十章: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20xx年初级会计考试已经进入紧张备考阶段,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了解考试重点,本篇为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汇总。

篇8: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一、贵州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与非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的不同

目前, 贵州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有《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的内容共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十章内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除了包括以上章节以外, 还包括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次重点内容。从表面上看, 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包括的知识面更广, 但实际上, 其内容的实用程度和深度都不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 以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影响教学质量。

例如, 关于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加和使用这一小节中, 依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至少应当包括:1.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下分别对原材料的购买、入库和发出业务进行处理;2.产成品入库的账务处理、销售商品结转成本的账务处理;3.不需要安装和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入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账务处理。在非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中, 往往不涉及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处理以及固定资产的处置列为“了解”或“理解”的范围。当然这有一定的原因, 但是若深入研究之后发现, 这些内容中涉及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将原材料的采购分为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法, 其最终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了成本管理和业绩评价;2.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这个问题涉及到企业利润的形成和所得税计算;3.为什么在固定资产处置时, 要使用“固定资产转清理”这个科目?理解了这个问题将会对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理解更加深入。由此可见, 对有些内容的深层次学习, 不仅仅能了解更多的会计核算知识, 而且能够为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改革。

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与贵州省会计从业考试内容相对照后, 结合贵州师范学院自身的发展特点, 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改革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大部分:

(一) 会计基础理论部分

这部分以复式记账内容为核心, 熟练掌握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所以应当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一方面可以识记常见的会计科目, 另一方面, 还可以不断强化会计学科内在的原理。

(二) 会计实务部分

这部分内容围绕着取得、编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对账和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整理、保管会计档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实务操作及常识性知识学习, 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借助实物进行实践。例如, 可以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传递流程,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最终编制出会计报表。在这个过程当中, 不仅能够学到经办人、审核人和资料保管人职权分离的重要性, 而且对于各种会计资料中应当填写的内容和签章都能有深刻的认识。

(三) 会计电算化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利用金蝶、用友等常用软件进行企业会计账务和业务的处理。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实验室, 由老师先演示操作过程, 然后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由于目前贵州师范学院还没有建立供会计学教学的计算机实验室, 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建设亟待解决。

(四) 财务报表分析部分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财务管理知识, 综合性最强, 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并做出适当的评价。这部分知识最能调动学生兴趣, 所以需要大量的案例分析进行支持。在收集案例时, 一方面要需要把握案例知识的难易程度, 另一方面, 要适当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案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贵州师范学院非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贵州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的不同之处, 结合两者特点之后, 提出了非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四个方面, 在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和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学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1]叶映红.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之内容体系改进[J].财会月刊, 2011 (8) .

[2]祝素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 2008 (06) .

篇9:管理者的升级考试

很多商户谈到对市场的要求时,常常会说起“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管理者要专业、要谦虚、要果断、要有远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断自我提升的进取之心。

在中国当前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尤其是第一代的老市场里,绝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并不是服装行业出身。商业地产、建筑、金融、军人……他们从各行各业投身到专业市场中来,从轻轻松松的招商然后坐等收租的时代,一路走向愈演愈烈的品牌争夺时代。他们所处的位置从商业地产的运作者转化成了本土品牌孵化的导师。比起商业地产管理者,如今的他们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服装人。

可以说,专业市场的发展见证了一大批管理者的蜕变和升级。直至今日,他们的转变已经卓有成效,然而未来还有更多可以继续发展的空间。当代市场管理者想要完成升级考试,起码有三门功课要学。

首先,要深入基层。

对于商户而言,管理者就是市场的第一面镜子,当他们放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姿态,真正把自己当做与商户共同进退的合作伙伴时,才能够让商户感受到来自市场的诚意,对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举办对接活动的时候,管理者往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亲自带队兵分几路在全国一家一家地走访市场、商场,亲自递上宣传画册,邀请采购商来到市场和商户进行对接,为商户谋求更多的渠道机会。看见这样为了商户利益日夜奔波的领导团队,商户们才有信心把自己的品牌交托给这个市场,这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必学的第一课。

第二,要不断学习。

很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管理者们往往是私交甚好的朋友。因为他们懂得,良性的竞争是在你争我夺中共同进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要时常保持交流和学习,才能一直维持着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最近几年全国专业市场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市场之间交流学习的形式逐渐丰富起来,对接的活动规模也日益扩大,闭门造车不如互惠共赢,管理者们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学会了观察和聆听,产生了更多新的体悟。

虽然目前市场之间的交流有时难免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但是管理者们正在逐渐地摸索出提高交流效率的方法,也在这些交流中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

第三,要沉得住气。

再强的市场、再大的活动,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筹备期,在这个阶段,市场的管理者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带领整个团队继续埋头苦干。

万事开头难,没有任何一个对接项目能在第一次举办的时候就一鸣惊人、大额成交的。在成功之前,管理者的压力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大,但是,他们一定要懂得沉住一口气,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希望,扎实冷静地成为整个团队的精神领袖。

市场的发展和飞跃是整个市场所有人共同的奋斗目标,所有荣誉与失败都不该是管理者一个人身上的重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管理者是一个市场中绝对的灵魂人物和精神支柱。

在市场面临转型升级、优胜劣汰的关口,这些管理者们必须放下过去所有的辉煌,从头做起,如同当初走进服装行业时那样做一次学生,要学会聆听、学会忍耐、学会交流、学会应变。走在路上的管理者们,在成为更加优秀的新一代市场领袖之前,先完成这次升级考试吧。

篇10: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收入的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

(三)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

(四)掌握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五)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

(六)掌握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七)掌握费用的账务处理

(八)掌握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九)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

(十)掌握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十一)掌握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十二)掌握结转本年利润的核算

(十三)熟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十四)熟悉劳务开始并文章来源本网完成于同一会计期间、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等情况下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

(十五)熟悉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十六)熟悉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式

(十七)熟悉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收 入

一、收入概述

(一)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特点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工业企业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活动,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取得现金股利)或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等活动,虽不属于企业的经常性活动,但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文章来源本网

收入形成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特征使其与产生于非日常活动的利得相区分。企业所从事或发生的某些活动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罚款等,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属于企业的利得而不是收入。利得通常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属于企业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2.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还可能表现为两者的组合,如销售实现时,部分冲减预收账款,部分增加银行存款。收入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收入一定能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这里所说的收入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仅指收入本身的影响,而收入扣除与之相配比的费用后的净额,既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等,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并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因此不构成本企业的收入。

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所有者投入资本主要是为谋求享有企业资文章来源本网产的剩余权益,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收入,而应确认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三)收入的分类

1.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这里的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商品。

(2)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比如,企业通过提供旅游、运输、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等劳务所实现的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通过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利息收入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对外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同业之间发生往来形成的利息收入等。使用费收入主要是指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专营权、版权)等资产的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企业对外出租固定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也构成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的较大比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不同行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不同,比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实现的收入;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文章来源 本网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咨询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实现的收入,安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提供安装服务实现的收入。

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并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成本。

(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交易实现的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较小。不同行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不同,比如,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对外销售材料、对外出租包装物、商品或固定资产、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实现的收入。

企业实现的原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租金收入、固定资产租金收入、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等,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或债权性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其他业务收入,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为取得其他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成本。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文章来源 本网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指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同时转移。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商品可能发生减值或毁损等形成的损失;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商品价值增值或通过使用商品等形成的经济利益。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构成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重要条件。

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实质,并结合所有权凭证的转移进行判断。如果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销货方承担,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任何经济利益也不归销货方所有,就意味着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

通常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如大多数商品零售、预收款销售商品等。对于商品零售交易,销货方在售出商品时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同时收到购货方支付的货款,这一交付行为发生后,购货方一般不能退货,售出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再需要销货方承担,售出商品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再归销货方所有,因此可以认为该售出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了购货方。

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但未交付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企业只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和报酬,如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有时,已交付实物但未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未随之转移,如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文章来源 本网

通常情况下,企业售出商品后不再保留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不再对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如果企业在商品销售后保留了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能够继续对其实施有效控制,说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销售交易不能成立,不应确认收入,如售后租回。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收入金额能否合理地估计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如果收入的金额不能够合理估计就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商品销售价格通常已经确定。但是,由于销售商品过程中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存在商品销售价格发生变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商品销售价格未确定前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销售商品的价款。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即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超过50%.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销售价款不是很可能收回,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企业在确定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时,应当结合以前和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政府有关政策、其他方面取得信息等因素进行分析。企业销售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承诺付款,通常表明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企业判断销售商品收入满足确认条件而予以确认,同时确认了一笔应收债权,以后由于购货方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收回该债权时,不应调整原会计处理,而应对该债权计提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如果企业根据以前与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判断买方信誉较差,或销售时得知买方在另一项交易中发生了巨额亏损、资金周转十分困难,或在出口商品时不能肯定进口企业所在国政府是否允许将款项汇出等,就可能会出现与销售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的情况,不应确认收入。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文章来源 本网

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即企业应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因此,如果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收入就不能确认。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与销售商品有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估计。通常情况下,销售商品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估计,如库存商品的成本、商品运输费用等。如果库存商品是本企业生产的,其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如果是外购的,购买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有时,销售商品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不能够合理地估计,此时企业不应确认收入,若已收到价款,应将已收到的价款确认为负债。

2.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

企业销售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当按照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通常情况下,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即为其公允价值,应当以此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金额。

在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时,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方法如下:

(1)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现金折扣一般用符号”折扣率/付款期限“表示,例如,”2/10-1/20-N/30“表示:销货方允许客户最长的付款期限为30天,如果客户在10天内付款,销货方可按商品售价给予客户2%的折扣;如果客户在20天内付款,销货方可按商品售价给予客户1%的折扣;如果客户在21天至30天内付款,将不能享受现金折扣。

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在计算现金折扣时,还应注意销售方是按不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提供现金折扣,还是按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提供现金折扣,两种情况下购买方享有的折扣金额不同。

(2)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3)销售折让。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销售折让如发生在确认销售收入之前,则应在确认销售收入时直接按扣除销售折让后的金额确认;已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且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增值税税额的,还应冲减已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文章来源 中华 会计网校

企业销售商品所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销售成本,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核算。

1.一般销售商品业务

在进行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时,首先要考虑销售商品收入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符合所规定的五个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及时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关销售成本。企业判断销售商品收入满足确认条件的,应当提供确凿的证据。通常情况下,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交款提货销售商品的,在开出发票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交款提货销售商品,是指购买方已根据企业开出的发票账单支付货款并取得提货单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购货方支付货款取得提货单,企业尚未交付商品,销售方保留的是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和报酬,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通常应在开出发票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确定的销售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文章来源 中华 会计网校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生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企业也可在月末结转本月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

2.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

如果企业售出商品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不应确认收入。为了单独反映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企业应增设”发出商品“科目。”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一般销售方式下,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

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在不能确认收入时,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发出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应并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反映。

发出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如果销售该商品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比如已经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应确认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如果纳税义务没有发生,则不需进行上述处理。

3.销售折让

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时,按应冲减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应冲减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退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如果发生销售折让时,企业尚未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则应在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直接按扣除销售折让后的金额确认。

4.销售退回

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销售退回,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尚未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将已记入”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额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2)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一般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成本,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增值税税额的,应同时冲减已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该项销售退回已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同时调整相关财务费用的金额。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时,按应冲减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应冲减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退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如已发生现金折扣的,还应按相关财务费用的调整金额,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按退回的商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营业务成本“科目。文章来源 中华 会计网校

5.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预收款销售商品,是指购买方在商品尚未收到前按合同或协议约定分期付款,销售方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交货的销售方式。预收款销售方式下,销售方直到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才将商品交付购货方,表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只有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转移给购货方,销售方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预收账款。

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预收货款时,按预收的货款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收到最后一笔款项发出商品时,按预收的货款总额,借记”预收账款“科目,按收到的最后一笔款项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确定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销售商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6.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根据合同或协议约定向受托方计算支付代销手续费,受托方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销售代销商品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将应支付的代销手续费计入销售费用;受托方应在代销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代销手续费,确认劳务收入。

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代销商品的,委托方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可通过”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企业发出委托代销的商品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根据代销清单上注明的已销商品情况,按应收的款项,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合同或协议价确定的销售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结转已销商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委托方计算确定的代销手续费,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文章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受托方可通过”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款“等科目,对受托代销商品进行核算。确认代销手续费收入时,借记”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7.销售材料等存货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还可能发生对外销售不需用的原材料、随同商品对外销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等业务。企业销售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也视同商品销售,其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比照商品销售处理。企业销售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成本,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企业销售原材料等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时,按售价和应收取的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结转出售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三、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

企业提供劳务的种类很多,如旅游、运输、饮食、广告、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等。有的劳务一次就能完成,且一般为现金交易,如饮食、理发、照相等;有的劳务需要花费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如安装、旅游、培训、远洋运输等。企业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因劳务完成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成本,如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应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核算;如属于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应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支出一般先通过”劳务成本“科目予以归集,待确认为费用时,再由”劳务成本“科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文章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一)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对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劳务,或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通常为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认原则可参照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原则。

对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劳务,企业应在提供劳务完成时按所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同时,按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相关支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对于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企业应在为提供劳务发生相关支出时,借记”劳务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劳务完成确认劳务收入时,按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同时,结转相关劳务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

(二)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

1.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本网整理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提供劳务收入的总额能够合理地估计。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此时,企业应及时调整提供劳务收入总额。

(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指提供劳务收入总额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企业在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能否收回时,应当结合接受劳务方的信誉、以前的经验以及双方就结算方式和期限达成的合同或协议条款等因素,综合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企业提供的劳务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接受劳务方承诺付款,就表明提供劳务收入总额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

(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企业可以根据提供劳务的特点,选用下列方法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

①已完工作的测量,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测量方法,由专业测量师对已经提供的劳务进行测量,并按一定方法计算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

②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劳务量为标准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

③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成本为标准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只有反映已提供劳务的成本才能包括在已经发生的成本中,只有反映已提供或将提供劳务的成本才能包括在估计总成本中。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本网整理

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交易中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估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及报告制度,准确地提供每期发生的成本,并对完成剩余劳务将要发生的成本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同时应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或外部情况的不断变化,随时对将要发生的成本进行修订。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上述公式中的劳务总收入通常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在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关键是确定劳务的完工进度。企业应根据所提供劳务的特点,选择确定劳务完工进度的方法。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及相关的费用时,对于预收的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等科目;对于所发生的成本,借记”劳务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确认本期的劳务收入时,按确定的劳务收入金额借记”预收账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确认本期的费用时,按确定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

2.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本网整理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即不能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此时,企业应当正确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否得到补偿,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3)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主要是指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等资产的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也构成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本章主要涉及让渡无形资产等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本网整理

(一)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企业在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金额是否很可能收回时,应当根据对方企业的信誉和生产经营情况、双方就结算方式和期限等达成的合同或协议条款等因素,综合进行判断。如果企业估计使用费收入金额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就不应确认收入。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当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金额能够可靠估计时,企业才能确认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金额,应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一般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所让渡资产计提的摊销额等,一般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企业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时,按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企业对所让渡资产计提摊销以及所发生的与让渡资产有关的支出等,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等科目。本网整理

第二节 费 用

一、费用概述

(一)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费用的特点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如前所述,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购买并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构成费用。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结转的材料成本等,也构成费用。

费用形成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特征使其与产生于非日常活动的损失相区分。企业从事或发生的某些活动或事项也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因违约支付罚款、对外捐赠,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财产毁损等,这些活动或事项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属于企业的损失而不是费用。

2.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减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如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消费税等)等。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费用一定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本网整理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支出并不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就不构成费用。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一项负债,只是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的等额减少,对所有者权益没有影响,因此,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三)费用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二、费用的核算

(一)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应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企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科目。期末,应将”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本网整理

(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企业应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其他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

企业发生或结转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企业应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税费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四)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

企业应通过”销售费用“科目,核算销售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修理费等经营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期末,应将”销售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销售费用“科目。

(五)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本网整理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研究费用等其他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六)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企业应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核算财务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期末,应将”财务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第三节 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概述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中,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如财政、卫生、税务、环保部门等;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类似组织,也视同为政府。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本网整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二)政府补助的特征

1.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有条件的

政府向企业提供补助属于非互惠交易,具有无偿性的特点。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服务、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

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

(1)政府条件,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都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符合政策规定不一定都能够取得政府补助;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不能取得政府补助。

(2)使用条件,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应当按照政府相关文件等规定的用途使用政府补助。

2.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企业有义务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属于互惠交易。财政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部分,也属于资本投入的性质。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的范畴。

(三)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政府补助表现为政府向企业转移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通常为货币性资产,但也存在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

1.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就明确了用途。比如,政府拨给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工程的专项资金,政府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政府拨付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政府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拨款等。

2.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本网整理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二是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3.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处理。

4.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政府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主要指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二、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一)政府补助的确认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2.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二)政府补助的计量

1.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算。

政府补助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拨付的,通常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该项补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如按照实际销量或储备量与单位补贴定额计算的补助,可以按照应收的金额计量。

2.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如该资产附带有关文件、协议、发票、报关单等凭证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应当以有关凭据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入账;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交易市场的,应当根据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似类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如没有注明价值、且没有活跃交易市场、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应当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为1元。

(三)政府补助的核算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本网整理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3.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营业外收入)。

(2)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营业外收入)。

第四节 利 润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中华会 计网校整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中华会 计网校整理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本网整理无形资产出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盘盈利得,主要指对于现金等清查盘点中盘盈的现金等,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

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不足本网整理以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所发生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足以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所发生的净损失。中华会 计网校整理

盘亏损失,主要指对于财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资产,在查明原因处理时按确定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等于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的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的一种税金。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中华会 计网校整理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

纳税调整项目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及本网整理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四、本年利润的核算

(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表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但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表结法下,年中损益类科目无需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从而本网整理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

2.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合计数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数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但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中华会 计网校整理

(二)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本网整理

会计期末,企业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企业还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损失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的净亏损。中华会计网*校整理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本网点评:本章与20大纲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大家在学习时应重点关注:收入的特点和分类、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费用的账务处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利润的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应交所得税的计算、结转本年利润的核算。

上一篇:借新贷还旧贷,保证人不知情的不承担保证责任下一篇:好看的繁体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