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贷还旧贷,保证人不知情的不承担保证责任

2024-04-15

借新贷还旧贷,保证人不知情的不承担保证责任(精选2篇)

篇1:借新贷还旧贷,保证人不知情的不承担保证责任

借新贷还旧贷,保证人不知情的不承担保证责任

——以一起借款担保纠纷为例

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 霍吉栋

[基本案情]

2001年5月25日,A城市信用社与B化工总厂签订编号为2001年城字第130号《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款473万元,借款期限自2001年5月25日至2002年5月24日,借款用途约定为流动资金。同日,A城市信用社与C集团公司签订2001年城字第130号《保证合同》,由C集团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借款到期次日起2年。借款期限届满后,B化工总厂未偿还所借款项。

2004年1月6日A城市信用社向某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借款人B化工总厂、保证人C集团公司偿还130号合同项下借款本息及履行连带保证责任。因涉及B化工总厂申请破产,该中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县人民法院审理。A城市信用社在B化工总厂破产程序中依法申报债权,但未得到清偿。

[法律分析、代理思路及庭审过程]

代理律师接受被告C集团公司的委托后,进行了仔细的事实和法律研究。发现从主合同效力、保证合同效力、保证期间、诉讼时效等方面均无使保证人免责的可能。但原告起诉状上两个字引起了代理律师的注意:“2001年5月25日,原告与被告签订了《流动资金借款合同》(转贷)…”。主合同莫不是以贷还贷?这可是一个可能使保证人免责的途径。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9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保证人C集团公司有可能被免除保证责任:

1、130号借款合同系以新贷偿还旧贷;

2、新贷与旧贷的保证人并非同一人。

3、保证人C集团公司不知道130号借款合同系以新贷偿还旧贷。

顺着这个思路,代理律师进行了调查取证,发现以下事实:

1、1999年7月6日,A城市信用社和与B化工总厂签订编号为106号、107号《人民币短期借款合同》,分别借款180万元、293万元。借款期限自1999年7月6日至1999年12月20日。同日,A城市信用社与D工贸公司签订106号、107号《保证合同》,由D工贸公司对上述两笔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2年。借款期限届满后,B化工总厂未偿还所借款项。2、106号借款合同的180万元贷款和107号借款合同的293万元贷款相加之合恰好是130号借款合同的473万元贷款。

3、从原告向法院提交的利息计算说明书中可以看出,473万元的贷款利息并不是从130号借款合同生效时(2001年5月25日)开始计算的,而是从106号和107号借款合同生效时(1999年7月6日)开始计算的。

4、从2001年6月13日B化工总厂的转帐凭证中发现,130号借款合同中的473万元短期贷款并未实际贷出,而是在B化工总厂的账户内进行了转帐。

再加上原告在起诉状中的表述已构成自认,故代理律师判断:130号借款合同的473万元贷款实际是用于偿还106号借款合同的180万元贷款和107号借款合同的293万元贷款,其性质属于以新贷还旧贷;且新贷与旧贷的保证人并非同一人。

在确认了130号借款合同是以新贷还旧贷,并且新贷与旧贷的保证人不是同一人后,解决本案的关键就在于“保证人C集团公司是否知道或者应当知道130号借款合同是以新贷还旧贷”。130号借款合同、贷款凭证以及贷款借据中都清晰明白的记载着,借款用途为流动资金。因为主合同并没有写明是以新贷还旧贷,保证人C集团公司就不知道这是以新贷还旧贷,除非原告有证据证明保证人C集团公司通过其他途径知道这是以新贷还旧贷。

不出代理律师所料,庭审时,原告对130号借款合同系以贷还贷无异议,最终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被告C集团公司提供保证时,对130号借款合同系以贷还贷是否知道?原告称C集团公司提供保证时知道主合同系以贷还贷;被告称其对主合同系以贷还贷并不知情。

于是,解决本案的关键落在了举证责任分配上--谁应该对“保证人C集团公司知道130号借款合同系以新贷偿还旧贷”承担举证责任。被告代理律师当庭指出,被告主张自己不知道130号借款合同系以新贷偿还旧贷,所举证据就是130号借款合同,因为主合同上面并没有写明以贷还贷。既然原告的诉讼请求是要求保证人C集团公司应该承担保证责任,就应该对“保证人知道130号借款合同系以新贷偿还旧贷”承担举证责任。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为了更好的说明举证责任的问题,庭审结束后,被告代理律师向法庭提交代理词时,同时提交了一份最1999年1月“关于以贷还贷”的庭务会纪要,该纪要明确指出:“如果金融机构或债务人主张保证人知道以贷还贷的情况、并提供保证的,应当由金融机构或债务人举证。如果金融机构或债务人不能对自己的主张举证的,应当认定保证人不知主合同以贷还贷的事实”。

[法院裁判要旨]

法院审理后认为: 2001年5月25日,原告与B化工总厂签订的编号为2001年城字第130号《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所涉及的473万元系用来归还1999年7月6日106号、107号《人民币短期借款合同》所涉及的两笔合计为473万元的借款,即主合同为以贷还贷。被告C集团公司作为保证人,所提供保证的借款系以新贷还旧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9条:“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以贷还贷中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前提是其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主合同系以贷还贷,否则就构成《担保法》第30第1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纵观本案证据,无论借款合同还是保证合同,均无以贷还贷的明确记载,原告也未提供任何证明被告知道或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其他证据。由于原告举证不能,故法院认为被告不承担保证责任,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律师办案小结]

1、熟悉保护己方权利所有可能的途径,逐一核查,敏锐发现案件突破口,认真调查取证,充实达成代理目标的必要条件。

2、将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机结合,熟练运用证据规则,以确定最佳诉讼策略。

【律师简介】

霍吉栋律师:男,1975年8月出生,甘肃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法学学士、英语六级。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曾在高校法律系任教数年,主讲民法和国际贸易法。现为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金融部执业律师,获该所2005先进工作者称号。专长办理民商事法律业务,尤其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企业融资、企业改制并购、金融债权清收、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房地产等法律服务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理论造诣。

执业理念: 秉承敬业精神、运用实践理性,在规则和想象力之间寻求平衡,从法律角度为客户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通渭路1号兰州房地产大厦15层,邮编:730030,传真:0931-8456612,电话:0931-460722转520,电子邮箱:hjd_zth@163.com。

篇2:借新贷还旧贷,保证人不知情的不承担保证责任

以新贷还旧贷是金融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间恶意串通明显。如果认定是以新还旧,那保证人还要不要承担保证责任呢?最高法院意见:要区分不同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旧贷款和新贷款中均有保证人而且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下,不论该保证人是否知道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搞以新贷还旧贷,保证人原则上都应该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种情况:在旧贷款和新贷款中保证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新贷款的保证人如果不知道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搞以新贷还旧贷,应当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第三种情况:如果保证人明确知道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搞以新贷还旧贷仍然提供担保的,保证人仍然要承担担保责任,但是否保证人知晓应该由金融机构或者借款人举证证明。

【结论】在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如果保证人能够证明债权人和债务人是以新贷还旧贷,并且符合上述第二种情况,则保证人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其他担保人也可比照适用。

尽管“以贷还贷”的借款合同效力已被认定有效,但“以贷还贷”引发的纠纷仍然层出不穷,是否属于借新还旧,在审判实务中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对担保人责任的界定。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何为“以贷还贷”?

在“以贷还贷”纠纷之诉中,首先需要界定诉争行为是否构成“以贷还贷”。以贷还贷(或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2]。“以贷还贷”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件:

1、新旧贷款债权债务主体一致

【案例1】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二终字第166号案件

【裁判观点】以贷还贷的构成以新贷和旧贷的贷款人、借款人同一为要件,借款人从第三人处拆借资金偿还所欠贷款人旧贷,不属于以贷还贷。【案例2】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终字第219号

【裁判观点】从债的确定性原则出发,如果前后债务的主体有所不同,尽管发生代偿关系,也不能认为是该债务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有关当事人之间建立了新的不同的债权债务关系。

【律师解析】如果发生“新贷”的借款合同中不论是出借人或者借款人单方发生改变,或者出借人与借款人双方主体均发生改变,尽管前后两次借款存在关联,那么也应该认为“新贷”借款合同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新的借款法律关系,与“旧贷”借款法律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是另一个法律关系。至于这两个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如果前、后借款合同的借款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出借人发生变化,可以认为借款人消灭了一个债,重新建立起另一个新债。

2、借款人客观上有将新贷偿还旧贷的行为

【案例3】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二终字第116号

【裁判要旨】借新还旧与一般的借款行为不同,其存在二个不同的行为,即借新和还旧。借新还旧成立的认定,除审查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外,还应重点审查银行与债务人之间是否有实际的账款往来。本案所涉借新还旧行为没有借款及担保合同,虽然银行作出放款和还款的账面处理,但并未在银行与债务人之间发生实际的资金往来,故旧贷仍存在未形成新贷。【律师解析】以贷还贷必须要同时存在旧贷和新贷两个借款合同,如果新贷未产生,必然不存在后续的“以贷还贷”行为。在旧贷、新贷同时存在的基础上,还要有客观上新贷偿还旧贷的行为,否则,新贷产生后,旧贷仍然存在,借贷双方之间同时存在两个借贷关系。新贷和旧贷之间缺乏“以贷还贷”的纽带,各自受不同合同的调整,相互独立,不产生以贷借贷的法律后果,亦不适用以贷借贷的规则调整。

3、双方之间主观上存在以贷还贷的合意

【案例4】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二终字第36号

【裁判要旨】即使该贷款实际被宝硕公司用作以贷还贷,适用《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九条的前提是,风神公司应举证证明中信银行与宝硕公司协议以贷还贷,即中信银行与宝硕公司有以贷还贷的意思联络。【律师解析】构成“以贷还贷”以主合同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为必要,任何一方“以贷还贷”的单方意思表示,如贷款人单方划扣借款人的贷款用于还贷的,或者是借款人单方决定将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都不能认定为是“以贷还贷”。举证责任分配及要点

“以贷还贷”纠纷之诉中,当事人须遵循以下顺序进行举证:

1、保证人主张免除保证责任的,应当先举证主合同当事人有以贷还贷的意思联络以及其不知道“以贷还贷”。

保证人以“以贷还贷”作为主张免除保证责任理由的案件中,首先应当由保证人举证,举证内容包括主合同当事人有以贷还贷的意思联络以及保证人不知道以贷还贷。

认定借贷双方是否达成“以贷还贷”的合意,需要核实双方在新贷的借款合同中是否协商一致以新贷偿还旧贷,或者虽未约定,但是可以推定双方具有“以贷还贷”的共识,如贷款资金根本未贷出仅是更换贷款凭证、贷款人短时间内归还贷款,或新贷的金额正好为旧贷本息总额等。

保证人还需要举证其不知道新贷的用途为“以贷还贷”,在通常的实践中,只要保证人举证主合同没有写明“以贷还贷”的,即完成举证。如果主合同或担保合同中已经写明“以贷还贷”或者“借新还旧”的,即使保证人抗辩其不知情,法院也不会采纳其抗辩理由,主合同当事人也无须继续举证。

2、主合同当事人举证保证人知道以贷还贷并继续提供担保

保证人完成上述举证后,主合同当事人主张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以贷还贷”并继续提供担保的,应由主合同当事人举证。主合同当事人可从借款用途的约定、借款方与保证人的关系等方面证明保证人的主观意思表示,从而证明保证责任不能免除。法院判断保证人是否知道“以贷还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保证人与借款方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母子公司、相同法定代表人等。保证人与借款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可推定保证人对借款方的经营状况较为熟悉,应当知晓贷款的实际用途。

上一篇:电子商务班级工作总结下一篇:管理会计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