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2024-04-18

《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精选6篇)

篇1:《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项目管理》专业

成人高等教育

《项目管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本课程是项目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对项目管理理论、内容和方法的综述性的课程。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项目的概念,项目的特征,项目管理的概念,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2、了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项目的分类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的不同。

3、掌握项目过程及其工作阶段的划分,项目管理过程及其阶段或活动,项目管理具体过程描述的四要素及项目生命周期等内容。

4、掌握项目主要的相关利益主体,项目团队的定义及其特性等知识。

5、了解项目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项目组织结构、项目团队绩效影响因素及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职责等知识。

6、掌握项目范围管理的概念和特性。

7、了解项目范围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了解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主要内容,项目活动分解与界定的方法、项目活动排序等知识。

9、了解项目成本管理概念及其内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程序,项目成本估算与预算的确定,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点。

10、了解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项目质量保障和项目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项目质量与项目成本和工期的关系、项目质量保障与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作用、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点。

11、了解项目集成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主要特性,项目集成计划的内容、作用和编制方法等知识点。

12、了解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项目风险管理的原理和过程,项目风险识别和项目风险度量的方法和技术以及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行动方案的制定和项目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等知识点。

13、了解管理沟通的基本原理和过程、项目沟通的特定方法和技术、项目沟通管理计划的编制及项目沟通管理的具体实施与执行等知识。

14、了解项目组织的规划与建设、项目团队的建设与开发、项目人员的获得与配备等知识点。

15、了解项目采购的计划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项目采购中的合同管理及项目采购中的作业计划管理与控制等内容。

二、课程考核内容

第1章 概论

1.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重点)

识记:项目的特性、分类;项目管理的特性

理解:项目;项目管理

应用:项目与日常运营的不同;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的不同

2.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次重点)

识记:项目管理知识与其他管理知识之间的关系

理解: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应用: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一般管理知识

3.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

识记: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理解: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发展

第2章项目过程与项目管理过程

1.项目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及其各自的阶段划分(重点)

识记:一般项目每一项目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管理具体过程之间的关系

理解:一般项目的阶段划分;项目管理过程及其阶段或活动

应用: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选择和运用

2.项目的生命周期(次重点)

识记:项目生命周期所包含的内容;项目全生命周期

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

应用:项目生命周期的表述方法

3.项目管理具体过程的描述与运用(一般)

识记:项目管理每一具体过程(起程过程、计划过程、组织过程、控制过程、结束过程)的描述 理解:项目管理具体过程描述的四要素

第3章项目组织管理与项目经理

1.项目主要的相关利益主体(重点)

识记:项目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理解:项目主要的相关利益主体

2.项目团队与项目经理(次重点)

识记:项目团队创建与发展的四阶段;团队精神与团队绩效的关系;项目经理的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

理解:项目团队及其特性;团队精神的内涵;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项目经理的主要角色和职责

3.项目实施组织结构(一般)

识记:直线职能型项目组织结构;项目型的项目组织结构;矩阵型的项目组织结构;组合型的项目组织结构

理解:项目实施组织结构与项目团队组织环境的关系

第4章项目范围管理

1.项目范围管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工作(重点)

识记:项目范围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理解: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工作

2.项目范围管理的程序(次重点)

识记:项目起始工作的原因;选择和定义项目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项目范围定义的依据、方法和结果

理解: 项目范围确认的概念、对象、依据、方法和技术、结果;项目范围计划的概念、编制的依据、制定项目范围计划的方法、制定的结果;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依据、方法和结果

第5章项目时间管理

1.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工作(重点)

识记: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理解:项目活动分解与界定的概念及所需信息、方法、结果;项目活动排序的概念、依据、方法、结果;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概念、主要依据、方法、结果;项目工期计划制定的概念、依据、方法、结果;项目工期计划控制的概念、依据、方法、结果

第6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及其管理(重点)

识记:项目成本和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理解: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论

2.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程序(次重点)

识记:项目资源计划的概念、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和编制的结果;项目成本估算的概念、项目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项目成本估算方法和结果;项目成本预算的概念、依据、成本预算计划的编制和计

划方法、项目本预算的结果;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依据、方法和结果、对项目不确定性成本的控制;挣值的定义及其原理、挣值分析方法的内涵、挣值分析的图解说明

应用:运用挣值分析进行项目成本预测

第7章项目质量管理

1.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重点)

识记:质量、质量管理的概念

理解:项目质量;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ISO10006国际项目;质量管理标准的内容

2.项目质量计划、保障和控制(次重点)

识记:项目质量计划的概念、编制的依据、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方法、项目质量计划工作的成果;项目质量保障的概念与内容、项目质量保障的依据、项目质量保障的工具与方法、项目质量保障的工作结果;项目质量控制的概念、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项目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项目质量控制的结果

第8章项目集成管理

1.项目集成管理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项目集成管理的特性;主要应用范畴;项目集成管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理解:项目集成管理的概念

2.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次重点)

识记:项目计划的信息收集

理解:项目集成计划的概念和作用、项目集成计划制定方法与技术、项目集成计划制定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集成计划的工作结果;项目集成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信息的收集、项目集成计划实施中的管理工作与原则、项目集成计划实施的结果

3.项目变更的总体控制(一般)

识记:项目变更总体控制的概念;项目变更总体控制所需的信息、项目变更总体控制的方法与工具、项目变更总体控制的结果

第9章项目风险管理

1.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管理(重点)

识记:项目风险的定义与风险产生的原因;项目风险的分类与特性

理解: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项目风险的识别与度量(次重点)

识记:项目风险识别的概念、主要工作内容、依据、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和结果;项目风险度量的内涵及主要工作内容、项目风险度量的常用方法、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度量的过程

3.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风险控制(一般)

识记:项目风险应对的主要措施、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的依据和结果;项目风险控制的概念、项目风险控制的目标和依据、项目风险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内容

第10章项目沟通管理

1.项目沟通计划的编制和实施(重点)

识记:项目沟通需求的分析与确定、项目沟通方式与方法的确定;项目报告的分类,项目绩效报告和项目工作终结的主要内容,项目报告的编写和要求

理解:项目沟通计划的编制内容

2.项目沟通方法与技巧项目沟通中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项目会议沟通的管理(次重点)识记:项目沟通中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技巧;项目沟通中的主要障碍、克服项目沟通障碍的方法;项目会议的类型及其具体内容,项目会议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沟通及其管理的概念和特性(一般)

识记:沟通的概念和过程;开展沟通的基本原则;影响沟通效果的基本要素

第11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组织规划与设计(重点)

识记:不同组织环境下项目组织的规划与设计;项目组织规划与设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项目组织的职务与岗位分析的主要工作、工作过程;项目组织中职务或岗位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2.项目人员的获得与配备、项目员工的发展与团队建设(次重点)

识记:人员招聘的基本内容与程序、招聘的方式、人员选拔和录用的步骤、项目组织人员配备的原则和方法;项目员工培训的含义、作用和形式、项目组织绩效考评的定义、作用、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项目员工激励的含义、作用、原则、方式与手段、项目团队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团队冲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一般)

识记:人力资源的定义、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理解: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特性

第12章项目采购管理

1.项目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项目采购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重点)

识记:制定项目采购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制造或购买”决策分析技术

理解:编制项目采购计划的主要工作和具体活动、项目采购计划编制的成果;项目所需货物采购计划实施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所需劳务的采购计划的实施、项目采购计划实施工作的结果;项目采购要素管理技术与方法、项目采购合同的谈判技术

2.项目合同管理(次重点)

识记:项目合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理解:项目合同管理的内容、项目合同的终结管理

3.项目采购管理概念(一般)

识记:项目采购管理的概念、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角色;项目资源的主要来源、项目采购合同类型

理解:项目采购及其管理的构成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大纲中提出的三个能力层次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其含义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四、参考教材

1、《项目管理学》,戚安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中国矿业大学

2010年12月

篇2:《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也是教育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建设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设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点,工程管理硕士点,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业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6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点,并且与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建设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7年招收非全日制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名,不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

一、普通招考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报名办法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报名,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费: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收取。

(三)招生院系、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名称及代码

1、招生院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017)

2、招生专业(领域):项目管理(085239)

3、开设研究方向:01)IT项目管理(非全日制)

(四)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各研究方向的初试科目如下: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数学

(三)④ 经济学综合

(五)复试安排

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份,参加复试的考生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

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复试将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考生的外语听力考试在复试中进行,并计入复试总成绩。

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六)录取

考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外语听力成绩。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择优录取。

二、培养方式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学习,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三、学历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颁发注明学习方式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授予北京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四、学费

学费总额拟定为13.8万元(正在审批中)。

五、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时公布院系接受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并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2、考生出现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3、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4、若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研究生的有关人员,应予以回避。

六、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10-62767180,010-62767181,010-62767168 电子邮件: zhaosheng@ss.pku.edu.cn 地址: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1723N房间 邮编:100871 网址:http://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五层502房间 邮政编码:100871 监督电话:010-62756913

篇3:《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国际合作学位项目是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随着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全球迅速普及开来。其数量和影响力在未来几年都将继续扩大,为个人、高校、国家与地区的教育带来重大收益[1]。它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类型,即联合学位(Joint degree)和双重学位(Double degree)。在如何界定联合学位和双重学位这一问题上,国际上尚未形成共识,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

第一,双重学位是联合学位的一种类型。欧洲高校协会在2002年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符合下列所有或部分特征的学习项目中获得的学位,可以被认定为是联合学位。(1)项目由合作院校联合开发并认可;(2)学生需要前往合作院校完成部分学业;(3)学生在合作院校的学习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合作院校进行学习的时间和考试成绩被学生的母校认可;(5)合作院校的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制定入学和考试政策,并开展教学互访;(6)在学生完成学业后,每所院校单独颁发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或是联合颁发单一的学位证书[2]。

2004年,欧洲委员会起草了《对联合学位进行认证的建议》(Recommenda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Joint Degrees)。作为里斯本认证协定的补充文本,它对联合学位的定义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联合学位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高等院校,或是一个以上的高等院校和其他具有授予权资格的组织合作,联合颁发的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合作院校共同颁发的单一的写实性学位证书或文凭。(2)一国或多国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或文凭。(3)合作院校共同颁发的单一的写实性学位证书或文凭,并辅以一国或多国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或文凭[3]。

以上两种定义均比较宽泛,将双重学位纳入了联合学位的范畴。不同之处在于,欧洲高校协会的定义着眼于合作项目的特征,而欧洲委员会的定义则关注所获学位的数量和性质。值得一提的是,欧洲高校协会承认,由合作院校联合颁发,并署有所有合作院校名称的单一学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学位。

第二,双重学位和联合学位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概念。不少学者认为,其区别就在于授予学位的数量不同。例如,舒尔(Schüle)指出,联合学位指的是合作院校颁发的单一学位,所有校长在学位证书上签名,可以获得国家承认。而双重学位指的是合作院校分别授予的国家承认的两个学位[4]。奈特(Knight)也持同样观点[1]。

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博洛尼亚历程追踪小组在编制《2009年博洛尼亚进程盘点报告》(Bologna Process Stocktaking Report 2009)前曾进行过问卷调查,该问卷在定义联合学位时已经将双重学位排除在外了:“联合学位是由两个或以上的机构颁发的单一的学位证书。”[5]

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的发展在全球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不同定义的存在会使人们在思想上产生混乱。无论是国家和地区,还是高校和个人,都有必要在定义上达成共识,以便分享各自的统计数据,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实践。笔者赞成对联合学位和双重学位进行分别释义,两者在国际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追求融合的单一的联合学位更能体现国际合作的精神实质。

二、中国的国际合作学位项目

笔者查阅了中国教育部的官方网站和相关政策文件,发现官方并没有对联合学位和双重学位进行过界定。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国内高校和外国高校合作,开发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学位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存在于中外合作办学,或是校际交流项目中。由于无法获得校际交流项目的官方统计数据,因此,下文主要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国际合作学位项目。

截至2011年5月31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公布的经国家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531个。经笔者确认,尚不存在合作院校共同颁发单一学位的联合学位项目。但是双重学位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如果将“学位+学位”、“写实性证书+学位”均界定为双重学位的话,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双重学位项目已经达到了154项,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29%(参见表1)。这154个双重学位项目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本科层次的双重学位项目数量优势明显,占总数的82%。这一特征和欧洲有着明显的不同。根据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DAAD)的调查,在欧洲,硕士层次是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的主体[6]。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2011年5月31日公布的相关信息统计整

第二,合作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但分布极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办学成本低、市场效益好的学科(参见图1)。具体而言,最受欢迎的合作领域是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115项,占总数的75%)。在本科层次,比较常见的合作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工商管理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在硕士层次,最热门的合作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占总数的43%。

第三,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欧美国家。我们和亚洲国家的合作项目不多,和非洲和北美洲则尚未开展合作。图2列举了和中国进行双重学位合作超过10项的国家和地区,位居前3位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法国、新西兰、日本、俄罗斯、爱尔兰、意大利、韩国、荷兰、比利时、香港地区、丹麦、奥地利,还有一所独立的欧洲商学院。

第四,从运作模式来看,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是“不出国的留学”,因此,一些学生不出国就可以获得中外两个学位。如就读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爱尔兰班,在4年期间无需出国,成绩合格者将同时获得两校的学位证书。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讲,在国内注册高校和国外合作高校两地进行学习应该是双重学位项目的一个必要条件。对那些无需出国的学位项目来说,未来考虑颁发联合学位也许更为合适。

三、日本的国际合作学位项目

在日本,发展国际合作学位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议题。2008年,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中首次提及双重学位,鼓励日本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开发双重学位项目。2010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和外国高校构筑双重学位等有组织、持续性的教育合作关系的指南》一文,试图引导国际合作学位项目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该指南对双重学位和联合学位项目分别进行了界定。双重学位项目指的是“和外国高校在教育课程和学分互认上达成协议,合作院校各自授予学位的项目”;联合学位项目指的是“通过共同编制、实施教育课程,活用学分互认制度,本国高校和外国高校分别授予学位的学习项目。除双方高校各自颁发学位之外,还可颁发完成该项目学习的证明书”[7]。

这是一个在尊重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定义。日本法律不允许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发、实施课程并授予单一的学位,因此,在日本政府看来,双重学位和联合学位项目的区别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合作的程度,即联合学位项目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和双重学位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共同编制教育课程。

日本的国际合作学位项目主要存在于外国高校在日本开设的海外分校,以及和外国高校的校际交流项目中。前者的数量很少,获得日本政府认可并且依然在运营的外国高校日本分校只有5所。因此,下文只考察校际交流项目中的国际合作学位项目。

文部科学省的各类调查报告中均没有提供联合学位的数据,不过,笔者注意到,近年来,日本高校在推动国际化过程中十分重视开发双重学位项目。2006年只有37所(国立8所、私立29所)高校在实施双重学位项目,200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5所(国立22所、公立3所、私立60所)[8]。

由于文部科学省没有公开这些双重学位项目的具体名单,所以很难把握其整体特征。但文部科学省的白皮书显示,2007年日本共有158项双重学位项目,它们的合作国主要来自亚洲(97项),北美(36项)和EU(21项)诸国,其中亚洲占到了61%[9]。而如上文所述,中国的154个双重学位项目中,来自亚洲各国的项目只占到了8%,这一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互联网检索,笔者收集了74例日本高校的双重学位项目,从中发现了若干和中国不同的特点。第一,从办学层次上看,硕士层次以上的合作项目较多,在74例中占到了84%,其中博士项目(包括硕博连读)就有22项(合作国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波兰、芬兰、法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新西兰、韩国);第二,从学科专业上看,管理学所占比例较低,在74个项目中只占5%;第三,在运作模式上,主要分为单向接受型、单向派遣型和接受派遣型,不存在不出国即可获得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74例双重学位项目中,有33例是与中国高校开展的合作,其中只有5个项目是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余均为双方高校的校级交流项目。而且,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方没有一所来自于“985工程”高校,日方也没有一所是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性大学。事实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都在以校级交流的方式和日本一些知名大学开展双重学位的合作。看来,对中日两国的知名大学来说,更青睐于开发建立在校际交流基础上的双重学位项目,而且,这些高校很少参与本科层次的合作,它们更倾向开发硕博层次的双重学位项目。

四、今后面临的挑战

国际合作学位项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和德国柏林自由高校实施的一项联合调查[10]表明,87%的美国院校和85%的欧盟院校明确表示计划开展或继续开展国际学位项目的合作。开发国际合作学位项目有很多好处,对政府来说,可以借此了解各国教育系统的特色,取长补短;对高校来说,可以发展平等的学术伙伴关系,推动国际化,提高自己的国际声誉;对学生来说,可以体验异国文化,获得国际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在跨国企业就职的机会。但是,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的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上述两机构最近又针对联合学位和双重学位进行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28个国家245所高校中有1/3的高校表示,过去几年内他们取消了部分合作项目,原因包括: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等[11]。

对中日两国高校来说,尽管在诠释概念、推动合作学位项目的策略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后两国应该采取的基本途径是:稳步发展双重学位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联合学位项目。

(一)稳步发展双重学位项目

和联合学位相比,中日两国高校更青睐于发展双重学位项目。两个完全独立的学位证书,并且又能得到两国法律、社会、用人单位认可,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容易接受又容易操作的。但是,面对快速增长的双重学位项目,要保持冷静,特别要重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公平问题。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取合理费用和确定合理学习年限上。以学习年限为例,通常,双重学位项目的学习年限要比正常攻读两个学位所需的时间短。例如,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其主页上宣称:在国内学完2年本科课程,然后编入日本合作大学,2年后可以获得中日两个本科学位,再学习1年,就可以获得日本合作大学的硕士学位。这种浓缩型的模式难免让人质疑其培养质量:由此获得的双重学位和通常途径获得的普通学位具有同等价值吗?

第二,质量问题。首先,选拔优质生源是质量保障的基础。刚获国家批准的两个中日学位合作项目每期招生数均在100-120人之间,这一大量招生的做法令人担忧。对我国来说,有必要借鉴欧洲和日本的做法,对营利色彩较浓的本科层次的双重学位项目应有所控制,鼓励发展高层次的学位合作。其次,课程设计是质量保障的核心。在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共同开发的学士学位合作项目中,学生在4年时间内除需完成北京大学所属专业的培养计划外,还要修完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规定的64学分。而目前很多合作还谈不上共同开发课程,学生在母校学习期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学习他国语言上,留学预备校的色彩过浓。最后,应该重视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一方面,合作国的质量保障机构应考虑将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纳入到现有的质量保障体系中;另一方面,合作院校要建立针对此类特殊学位项目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逐步开发联合学位项目

对联合学位项目来说,同样需要重视公平和质量。但是,当前更重要的是鼓励两国高校进行开发联合学位项目的试点。双重学位项目正在走向成熟,这为开发联合学位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日两国依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学位项目,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立法的支持。两国现有的学位授予相关法律均未涉及联合学位。尽管联合学位在欧洲的发展同样困难重重,但是这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2009年博洛尼亚进程盘点报告》指出,3/4的欧盟国家修改了立法,或将联合学位纳入到现有法律中,或为联合学位起草了新的法律条文。各国还通过对联合学位项目进行资助、开发联合学位的实施准则、实施认证等措施,来推动联合学位的发展。

当然,联合学位项目在欧盟的成功离不开该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欧盟开发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和“文凭补充说明”(Diploma Supplement)为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一方面可以活用ECTS,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在本地区开发类似的系统。2012年起正式实施的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便是一个值得利用的平台。

(叶林,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日本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客座副教授,浙江

参考文献

[1]Knight J.Double-and Joint-Degree Programs:DoubleBenefits or Double Counting?[J].International HigherEducation,2009(55).

[2]Tauch C,Rauhvargers A.Survey on Masters Degrees andJoint Degrees in Europe[M].Bruxelles:EUA Geneve,2002.

[3]Recommenda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Joint Degree[EB/OL].http://www.aic.lv/bolona/Recognition/leg_aca/RecJDand_ExpM.pdf,2011-08-12.

[4]Schüle U.Joint and Double Degrees within the EuropeanHigher Education Area[R].CIDD Papers on InternationalBusiness Education,2006.

[5]文部科学省.ダブル?ディグリーに関する参考資料[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4/025/gijiroku/attach/1278535.htm,2011-08-12.

[6]Maiworm F.Results of the Survey on Study ProgrammesAwarding Double,Multiple or Joint Degrees[EB/OL].http://www.aic.lv/bolona/2005_07/sem05_07/se_jd_berlin/jd_report2.pdf,2011-08-12.

[7]文部科学省.我が国の高校と外国の高校間におけるダブル?ディグリー等、組織的?継続的な教育連携関係の構築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4/houkoku/1294338.htm,2011-08-12.

[8]文部科学省.大学における教育内容等の改革状況について[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daigaku/04052801/__icsFiles/afieldfile/2010/05/26/1294057_1_1.pdf,2011-08-12.

[9]文部科学省.大学の国際化と地域貢献[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200901/1283098_004_01.pdf,2011-08-12.

[10]Obst D,Kuder M.Joint and Double Degree Programs:AnEmerging Model for Transatlantic Exchange[M].Washington DC: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

篇4:《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2010年3月,时值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公布了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在这个规划中,教育部不仅明确提出在2012年要提高教育经费至国家GDP的4%,而且还提出了10大项目、10大试点,覆盖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全,实属近年来罕见。

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主要体现在公平、费用、就业和道德几大方面,其中最重要和根本的,还是就业问题。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人才的生产过程,最终的成果是成才的比率,还是要通过就业的情况来体现。可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基本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了。

纵观全部规划纲要,概念居多,层面较浅。在这个26000字的规划中,“改革”一词出现了86次,“创新”也出现了60次,而“职业教育”则出现了49次,可是“就业”和“需求”两词一共才出现了18次,“毕业生就业”只出现了1次。在10个重大项目和10大试点中,有关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和就业的,也不过各1.5项,对于目前每年高达600多万的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反倒几乎没有提到。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主要是学历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教学和课程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后还要去中专回炉,大学生还不如技校中专生好找工作。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出的解决办法不是改善教育模式,而是设立最低保障工资、学士后、鼓励创业,甚至还有建议继续扩招研究生和国家强制分配。这些建议纯粹是无视教育体制目前的问题和隐患,不去解决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反而把残次产品的质量包袱推给社会消化,这是十分不妥的。

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0年我国的经济工作重点是转变经济结构,本次全国“两会”讨论的2010年政府工作重点也是加快产业调整。但是在缺乏足够的应用型基础人才的资源困境下,社会经济体系缺乏流动载体,最微观经济的个体活力指数较低,人口和技术红利根本无法体现,最终只能是进一步造成产业失调、经济流动阻滞和资源低效浪费,国民经济根本就没有可选择的高效、良好的转变方向。

应试教育没有错

多年来,整个社会基本形成了统一的看法,都认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罪责在于应试教育。其实应试教育并没有错,错的是社会的看法,简单而浅薄。从逻辑上说,教育的效果如何,总是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的,那么,这个衡量过程其实就是考试。试想没有考试的教育将会是什么教育,这一点在40多年前已经有足够的例证了,如果应试教育都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1977年恢复的高考会那么令人感动?

现在我国的教育问题不是在于应试教育,而是在于应教考试,完全是教育在决定考试。考试成为了教育体系的一个下属组成部分,所有的考试都是教育导向型考试,教育行业自己教什么,就自己考什么,然后发个合格证,送给社会,交货了事。教材十年不变,考试要点刁钻古怪,考核内容长久过时,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环境假大虚空。考试其实就是产品的验收,可是这个验收既没有业主参与,也没有监理人员的签字,连起码的质量抽检实验都没有。教育过程也大多是封闭循环,既缺乏用户的介入,也没有实用性的锻炼,基本都是理论流程和空想设计。导师就是考官,教练员就是裁判员,制造商就是质检局,哪里有任何市场经济的需求导向型的概念和原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汽车工程师们都这样闭门造车,建筑商都是这样建设空中楼阁,军队都是这样纸上谈兵地打仗,医生们都是这样削足适履地做手术,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真正的教育改革

教育应该是为了社会需求而服务的教育,考试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型的评估。考试的规划、设计、组织不应该是由教学者来承办和管理,而是应该由社会需求方来组织和实施。考试应该是独立甚至高于教育的过程和模块,即便是理论研究、学术深造,最终也逃脱不了社会需求这一必须要经过的独木桥。

教育改革,首先需要从教育和考试的关联体制着手。考试不应该是教育的下属部分,而应该是教育的上级主管。教育系统不应该是考试资质的唯一主管机构,人员的考核、评价应该由一个独立、更高级的考试机构来牵头和承担。应该由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和各产业方面的主管机构联合牵头,以国家科学技术机构为核心,社会力量和行业机构为主体,构建一个新的人才考试评价体系。这样的考试评价体系才能够作为教育体系的指导标准,引导教育方向和教学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考试和教育系统必须要剥离。教裁不分、官商不分、考培不分,就只会造成黑哨、腐败和官僚主义。在不剥离考试的情况下直接改革教育,就像东欧各国在经济改革之前进行政治改革,只会造成无目标的体系混乱和社会冲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改革都必须是疗养型和康复型的改革,稳定是第一位的要求,绝不能进行任何休克式的折腾。

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

一、首先需要进行考试和教育系统的剥离。应该从单独专业开始逐步试点。

二、组建单独专业的考试管理体系,由社会需求力量主导考试管理体系。

三、建设需求导向型考试模式,设计需求型能力标准,作为考试的评估准则。

四、设计动态考试大纲和应用型考试体系,按照社会需求变化定期调整和完善。

五、以考试大纲推导出教育大纲,筛选组合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六、建立一套应用型能力学位系统,以应用能力标准作为学位的划分依据。

七、建立联动式、滚动式考试教育复合体系,进行体系内自我调整和改善。

能力学位体系的建设

能力学位体系是需求导向型和应用导向型考试测评体系的表现成果和衡量指标,是一个以应用能力为考核标准的新型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而不是传统的学历教育学位体系。能力学位体系和学历学位系统不属于同一类型,不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和支持。能力学位系统覆盖范围更广、时间跨度更大、等级更多,包含了应用教育、专业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各方面的综合内容。

能力学位体系的学位等级需要覆盖全部可以参加工作和进行继续教育的阶段,从中专、大专学生到高级工作者。在能力学位体系中,与学士学位对应的是初级学位之一,硕士、博士学位基本对应的是中级学位。两套学位系统是独立的,需要独立考试和评价,而不是直接认可。这样就可以全面、系统、精确、均匀地区分几十年的工作阶段中,人员能力的等级差别,可以实现人才的精细化管理。而且避免了教育和考试再度干扰,以及出现生产主导型的培养过程,真正实现考培分离。

在各类技术和学科中,管理技术和应用型技术是比较容易纳入能力学位体系的学科。而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科中最量化和精确的科目,建设工程技术则是应用型技术中最有条理和层次的技术。因此,可以以项目管理和建设工程技术作为能力学位系统的试点科目。

能力学位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行业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高校、职业教育型院系和独立的考试机构联合进行,需要国家政策、行业制度、专业技术、教育资源、需求信息的大力支持,需要一整套完善先进的考试测评模式、评价监察体系、组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模式作为软件,需要一个全面、专业、敬业、高尚的优秀专家团队来承办实施。只有彻底地实现需求导向型、应用导向型的人才考试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彻底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形成良好的人口成长滚动体系;才能培育出一批实用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保证国家的宏观建设目标;才能加快就业,提高人民工作收入,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和谐社会。

篇5:《行政管理学》学位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西方行政学诞生于(D)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2、“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的,当时主要是指(A)。A、行政法 B、行政学 C、管理学 D、政治学 3、20世纪初,创立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基础的行政学者是(A)。A、威尔逊 B、古德诺 C、怀特 D、厄威克

4、美国学者高斯于1936年发表(B)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A、《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公共行政学的思考》

5、在中国,“行政”一词是最早见于(C)。A、《论语》 B、《韩非子》 C、《史记》 D、《资治通鉴》

6、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B)

A、北京市人大 B、天津市人民政府 C、中共重庆市委 D、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7、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C)A、国内与国外环境 B、政治与经济环境 C、良性与恶性环境 D、宏观与微观环境 8、20世纪初,创立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基础的行政学者是(A)。A、威尔逊 B、古德诺 C、怀特 D、厄威克

9、西方行政学诞生于(D)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0、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C)A、国内与国外环境 B、政治与经济环境 C、良性与恶性环境 D、宏观与微观环境

11、在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解释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C)和古德诺。A、西蒙 B、泰罗 C、威尔逊 D、古利克

12、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教科书同时又是宣告行政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权威著作是(D)

A、《行政学研究》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导论》

13、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史坦因 B、威尔逊 C、古德诺 D、泰罗

14、里格斯将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之为(D)

A.、融合型行政模式 B、过渡型行政模式 C、棱柱型行政模式 D、衍射型行政模式

15、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D)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立克

16、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B)。

A、与国家权力机关平行的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领导国家权力机关的机关

D、与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关

17、搞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人口控制、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行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等,属于政府的(A)。

A、社会服务职能 B、民主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18、在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解释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C)和古德诺。A、西蒙

B、泰罗

C、威尔逊

D、古利克

19、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B)A、美国 B、瑞士 C、英国 D、法国

20、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教科书同时又是宣告行政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权威著作是(D)A、《行政学研究》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导论》

21、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是(D)A、横向结构

C、职能结构 D、直线——职能结构

B、纵向结构

22、在阿拉伯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A)的影响。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23、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是(D)。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4、融合型是哪个社会的行政模式(C)。

A、工业社会 B、信息社会 C、农业社会 D、原始社会

25、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B)。

A、里格斯 B、高斯 C、西蒙 D、林德布洛姆

26、为了深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学科──(C)。

A、行政管理学 B、行为科学 C、行政生态学 D、人事管理学

27、为了深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学科──(C)。

A、行政管理学

B、行为科学

C、行政生态学

D、人事管理学

28、行政首长运用启发、引导、商讨、建议等方法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称为(B)A、极端民主的方式 B、疏导教育的方式 C、榜样示范的方式 D、旅任自流的方式

29、在阿拉伯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A)的影响。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30、不属于管理组织“三定”内容的是(D)A、定职能 B、.定机构 C.、定编制 D.、定岗位

31、当今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D)。

A、战争 B、权力 C、霸权 D、和平与发展

32、《公共行政生态学》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该书作者是(C)。A、怀特 B、法约尔 C、里格斯 D、德罗尔

33、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的重点是(D)。

A、社会管理 B、发展生产 C、改造自然 D、政治统治

34、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有(B)。A、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B、由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直接管理为主

C、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

D、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35、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有(B)。

A、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B、由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直接管理为主

C、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

D、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36、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D)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立克

37、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D)为中心。

A、人 B、人际关系 C、领导的意志 D、事

38、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C)。

A、中央军委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9、“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最适合的控制方式是(A)A、前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40、国家工作人员因公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的,按我国规定可以(C)A、辞职 B、辞退 C、退休 D、退职

41、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这属于政府的(D)。

A、社会服务职能 B、民主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42、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包括专政职能和(D)。

A、管理职能 B、服务职能 C、社会职能 D、民主职能

43、政府在发挥“无形的手”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利用“有形的手(政府)”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是(D)时期的行政职能。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44、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C),是它的明显特点。A、事务性 B、政治性 C、执行性 D、强制性

45、当今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D)。

战争 B、权力 C、霸权 D、和平与发展

46、行政机构设置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是(D)。

A、行政计划 B、行政领导 C、行政效率 D、行政职能

47、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

A、宏观搞活 B、微观搞活 C、政企分开 D、政社分开

48、政府在发挥“无形的手”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利用“有形的手(政府)”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是(D)时期的行政职能。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49、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B)A、美国 B、瑞士 C、英国 D、法国

50、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这属于政府的(D)。

A、社会服务职能 B、民主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51、(A)是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首要原则。

A、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 B、加强组织纪律 C、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D、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52、行政首长运用启发、引导、商讨、建议等方法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称为(B)A、极端民主的方式 B、疏导教育的方式 C、榜样示范的方式 D、旅任自流的方式

53、行政决策的咨询系统与中枢系统的关系应当是(C)A、主观能动性的 B、依附性的 C、相对独立的 D、具有对立性的

54、行政机构设置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是(D)。

A、行政计划 B、行政领导 C、行政效率 D、行政职能

55、(A)是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首要原则。

A、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 B、加强组织纪律 C、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D、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56、行政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A)。

A、成反比例关系 B、成正比例关系 C、不成比例关系 D、是绝对对立关系

57、国家工作人员因公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的,按我国规定可以(C)A、辞职 B、辞退 C、退休 D、退职

58、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

A、宏观搞活 B、微观搞活 C、政企分开 D、政社分开

59、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A)。

A、从属关系 B、平行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毫不相关 60、(B)是行政道德的基础。

A、行政精神 B、行政心理 C、行政责任 D、行政规范 61、提出建立“廉价政府”的原则构想的是(A)。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62、(B)是行政道德的基础。

A、行政精神 B、行政心理 C、行政责任 D、行政规范

63、提高政府活动的公开性、民主性与公民的参政意识,完善公民参政议政的机制,这属于政府的(D)。A、专政职能 B、社会职能 C、经济职能 D、民主职能 64、行政决策的咨询系统与中枢系统的关系应当是(C)A、主观能动性的 B、依附性的 C、相对独立的 D、具有对立性的

65、我国的行政领导要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员的态度为人民“行”好“政”。这体现了行政领导的(C)。

A、事务性 B、执行性 C、政治性 D、强制性

66、提高政府活动的公开性、民主性与公民的参政意识,完善公民参政议政的机制,这属于政府的(D)。A、专政职能 B、社会职能 C、经济职能 D、民主职能 67、人事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

A、录用制度 B、晋升制度 C、培训制度 D、考核制度

68、(C)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

A、行政监督 B、国家审计 C、财务行政 D、国家预算 69、职位分类的突出特点是(D)。

A、因人设事 B、以人为中心 C、以职务为中心 D、以事为中心 70、(C)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

A、行政监督 B、国家审计 C、财务行政 D、国家预算 71、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

A、中共中央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军委

72、行政管理环境的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化,要求行政执行必须具有(C)。A、现实性 B、具体性 C、灵活性 D、综合性 73、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

B、中共中央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军委 74、在整个预算体制中,(B)起主导作用。

A、地方预算 B、国民经济 C、绩效预算 D、零基预算 75、行政领导者最基本的能力素质要求是(C)。

A、组织能力 B、利益整合能力 C、创新能力 D、信息获取能力 76、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是(C)。

A、人 B、事 C、人和事 D、权力 77、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A)。A、一般性内部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专门监督 78、提出建立“廉价政府”的原则构想的是(A)。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7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重视行政效率的问题,其中,(A)就提出了建立“廉价政府”的主张。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80、行政发展的主要目的是(A)

A.提高行政效率 B.提升行政能力 C.精简行政机构 D.降低行政成本

8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A)三个因素工程。A、组织 B、环境 C、技术 D、制度 82、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是(C)。

A、人 B、事 C、人和事 D、权力

83、(A)是审计机构或人员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审计对象的具体资料和内容进行分类、分辨。

A、审计分析 B、审计调整 C、审计检查 D、预算会计 84、下列行为中,(B)强调的是行政领导职位的“以事为中心”的特点。

A、按照法律规定的职位,既不能随意增设,也不能随意废除

B、行政领导必须以处理各种事务的高效率来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C、领导的职位可以因人设置,也可以重复设置 D、领导职位的设置不能权限不明,也不能出现交叉管理

85、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A)。A、一般性内部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专门监督

86、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C)

A.西蒙 B.韦伯 C.林德布洛姆 D.埃佐尼 87、办公自动化(简称OA)在日本形成一个热潮是在(D)。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88、我国公务员行为的根本准则是(A)。

为人民服务 B、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政治中立 89、行政管理环境的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化,要求行政执行必须具有(C)。A、现实性 B、具体性 C、灵活性 D、综合性 90、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基础与灵魂是(C)A.为政府服务准则 B.为党服务准则 C.为人民服务准则 D.为社会主义服务准则 91、我国公务员行为的根本准则是(A)。

A、为人民服务 B、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政治中立 92、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C)。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B、构建国家行政监察机关 C、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D、各级国家司法机关 93、人事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

A、录用制度 B、晋升制度 C、培训制度 D、考核制度 94、(A)不具有一般授权立法的权力。

A、县一级政府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95、办公自动化(简称OA)在日本形成一个热潮是在(D)。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96、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D)为中心。

A、人 B、人际关系 C、领导的意志 D、事 97、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A)

A.行政职能 B.行政执法 C.行政监督 D.行政指导 98、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是(C)。A、政治协商制度 B、专家咨询参谋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行政首长负责制 99、行政发展的主要目的是(A)

A.提高行政效率 B.提升行政能力 C.精简行政机构 D.降低行政成本 100、中枢系统最关键的职责是(C)。

A、确定目标 B、组织拟定备选方案 C、抉择决策方案 D、指挥实施方案

101、在录用公务员上最早确立考试制度国家是(B)。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102、行政文化是行政实践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构成,它内涵着特定时代的行政心理、行政道德和(D)。

A、行政伦理 B、行政责任 C、行政规范 D、行政精神 103、下列行为中,(B)强调的是行政领导职位的“以事为中心”的特点。

A、按照法律规定的职位,既不能随意增设,也不能随意废除 B、行政领导必须以处理各种事务的高效率来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C、领导的职位可以因人设置,也可以重复设置 D、领导职位的设置不能权限不明,也不能出现交叉管理

104、行政文化是行政实践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构成,它内涵着特定时代的行政心理、行政道德和(D)。

A、行政伦理 B、行政责任 C、行政规范 D、行政精神 105、中枢系统最关键的职责是(C)。

A、确定目标 B、组织拟定备选方案

C、抉择决策方案 D、指挥实施方案 106、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C)

A.西蒙 B.韦伯 C.林德布洛姆 D.埃佐尼

107、(A)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依法行政 D、行政领导 108、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D)要求。

A、一般 B、普通 C、次要 D、总体 109、(A)不具有一般授权立法的权力。

A、县一级政府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110、我国在(B)设置地方监察机关。

A、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

111、下列不属于行政执行主体的是(D)。

A、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B、人事部 C、省民政厅 D、环境保护协会 112、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基础与灵魂是(C)A.为政府服务准则 B.为党服务准则

C.为人民服务准则 D.为社会主义服务准则

113、(B)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A、行政组织 B、行政领导 C、行政控制 D、行政协调 114、行政领导者的领导责任属于(B)。

A、工作责任 B、政治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115、在我国,分税制是(C)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A、2001 B、1998 C、1994 D、1985 116、我国在(B)设置地方监察机关。

A、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 117、(A)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依法行政 D、行政领导 118、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A)

A.合法性 B.主体性 C.系统性 D.权威性 119、(A)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指挥 D、行政计划 120、1916年,(B)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提出,管理过程论在促进行政管理学形成方面有不可否定的历史作用。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古立克 121、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A)

A.行政职能 B.行政执法 C.行政监督 D.行政指导

122、下列关于职位和职权的观点,(B)是正确的。

A、职位是按职权设置的 B、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C、职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 D、职权和职务可以不对称 123、(A)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指挥 D、行政计划 124、下列不属于行政执行主体的是(D)。

A、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B、人事部 C、省民政厅 D、环境保护协会 125、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A)

A.合法性 B.主体性 C.系统性 D.权威性

126、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属于(D)。

A、军人独裁型 B、宗教领袖型 C、议会制 D、君主亲政型 12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理论是(D)。

A、双因素理论 B、X理论和Y理论 C、Z理论 D、三权分立理论 128、下列对行政执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C)。

A、行政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 B、行政执行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控制

C、行政执行活动本质上是对未来行政管理活动作出的一种反应 D、行政执行主体可以是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团体 129、1916年,(B)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提出,管理过程论在促进行政管理学形成方面有不可否定的历史作用。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古立克 130、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政协 D.党委 131、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稳定特点的因素是(A)。

A、地理状况 B、人口分布 C、人工生态系统 D、资源 132、行政领导者的领导责任属于(B)。

A、工作责任 B、政治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133、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政协 D.党委

134、下列对行政执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C)。

A、行政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 B、行政执行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控制

C、行政执行活动本质上是对未来行政管理活动作出的一种反应 D、行政执行主体可以是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团体 135、检验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的最好尺度是(A)。

A、行政执行的效果 B、行政信息网络的完善与否 C、执行对象的配合与否 D、决策标准是否统一 13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

A、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B、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C、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D、行政决策执行系统 137、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A)。A、行政执行的强制性 B、行政总结的全面性 C、行政沟通的及时性 D、行政协调的灵活性

138、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稳定特点的因素是(A)。

A.地理状况 B、人口分布 C、人工生态系统 D、资源 139、行政指令实质上依靠的是(D)

A.法律 B.强制性权威 C.道德规范 D.行政权力 140、行政组织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性与权威性、(C)等特性。

A、普遍性与特殊性 B、理论性与实践性 C、系统性与动态性 D、集体性与群众性 141、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A)。

A、行政执行的强制性 B、行政总结的全面性 C、行政沟通的及时性 D、行政协调的灵活性 142、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主体的是(D)。A、执政党 B、国家权力机关

C、司法机关 D、各级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143、有权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部门是(C)。

A、国务院各部委 B、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自治区人民政府 144、行政指令实质上依靠的是(D)

A.法律 B.强制性权威 C.道德规范 D.行政权力 145、行政组织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性与权威性、(C)等特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B、理论性与实践性 C、系统性与动态性 D、集体性与群众性

146、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D)要求。

A、一般 B、普通 C、次要 D、总体 147、(D)是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也是保证行政正常、高效工作的基础。A、政策性 B、综合性 C、辅助性 D、服务性 148、我国在(B)设置地方监察机关。

A、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 149、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是(B)A.行政监督 B.行政决策 C.行政执行 D.行政改革. 150、下列关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观点,(D)是正确的。

A、是指一切重大事务完全由行政首长决定 B、是个人分工负责制度的具体形式

C、不要求由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责任,而是集体责任

D、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想结合的一种具体形式

151、(D)是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也是保证行政正常、高效工作的基础。A、政策性 B、综合性 C、辅助性 D、服务性

15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一种(A)。

A、行政法律行为 B、行政规划行为

C、行政执行行为 D、行政指挥行为 153、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C)。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B、各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 C、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D、各级国家司法机关

154、要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建立与社会公众的良好关系,必须做好(A)工作。A、公关 B、信访 C、机要保密 D、接待

155、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 是(B)

A.高斯 B.里格斯 C.西蒙 D.泰罗

156、要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建立与社会公众的良好关系,必须做好(A)工作。A、公关 B、信访 C、机要保密 D、接待 157、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D)。

A、组织机构问题 B、人事制度问题 C、财政制度问题 D、行政效率问题

158、毛泽东将领导者的基本职责简单定为“出主意、用干部”,这说明(A)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A、行政决策 B、行政指挥 C、行政执行 D、行政计划 159、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是(B)A.行政监督 B.行政决策 C.行政执行 D.行政改革. 160、在我国,(D)享有最高、最广的立法权。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161、“填湖造田”决策之所以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违反了(C)。A、信息原则 B、择优原则 C、可行原则 D、弹性原则 162、执政党专门行政监督的对象是(D)。

A、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工作人 C、全体党员 D、从政党员 163、(C)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宗旨。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无产阶级专政 C、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领导 164、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研究行政效率必须从行政管理活动方向正确为前提

B、在行政管理中,效率永远不能脱离社会价值因素成为中性的东西 C、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的绝对效率而不是相对效率

D、效率的实现以一定的效能为基础,效率的评价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165、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研究行政效率必须从行政管理活动方向正确为前提

B、在行政管理中,效率永远不能脱离社会价值因素成为中性的东西 C、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的绝对效率而不是相对效率

D、效率的实现以一定的效能为基础,效率的评价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166、依据决策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行政决策分为(D)。

A、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B、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C、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D、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167、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

是(B)

A.高斯 B.里格斯 C.西蒙 D.泰罗

168、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是(D)。A、尽量减少机构 B、尽量裁减 C、单位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D、降低行政费用

169、行政精神是(A)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和概括。

A、行政意识 B、行政责任 C、行政伦理 D、行政心态 170、中枢系统最关键的职责是(C)。

A、确定目标 B、组织拟定备选方案 C、抉择决策方案 D、指挥实施方案 171、1993年(D)政府提出了“重塑政府”的改革方案。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7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理论是(D)。

A、双因素理论 B、X理论和Y理论 C、Z理论 D、三权分立理论 173、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D)为中心。

A、人

B、人际关系

C、领导的意志

D、事 174、统计局属于行政管理机构中的(A)

A.咨询机构 B.辅助机构 C.信息机构 D.派出机构..175、(A)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依法行政 D、行政领导

176、狭义的财务行政可表示为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职能,对(C)进行合理的组织、调节、监督等管理活动。A、经济发展 B、中央预算 C、行政经费 D、政府收支 177、下列不属于行政执行主体的是(D)。

A、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B、人事部 C、省民政厅 D、环境保护协会 178、下列关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观点,(D)是正确的。

A、是指一切重大事务完全由行政首长决定 B、是个人分工负责制度的具体形式

C、不要求由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责任,而是集体责任

D、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想结合的一种具体形式 179、行政效率的高低,首先决定于(A)的高低 A、行政决策质量 B、行政指挥水平C、行政协调艺术水平D、行政监督质量

180、毛泽东将领导者的基本职责简单定为“出主意、用干部”,这说明(A)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A、行政决策 B、行政指挥 C、行政执行 D、行政计划 181、下列对行政执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C)。

A、行政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 B、行政执行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控制

C、行政执行活动本质上是对未来行政管理活动作出的一种反应 D、行政执行主体可以是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团体

182、在较短的时期内,对整个行政体制进行大规模的改组、根本性变革,这是(C)。

A、全局性改革 B、整体性改革 C、“突变式”改革 D、“渐进式”改革

183、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是(D)。A、尽量减少机构 B、尽量裁减 C、单位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D、降低行政费用

184、财务行政是由国家预算、国家决算、预算会计的(D)四个部分组成。A.复式预算 B、预算编制 C、宏观调控 D、政府审计

18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重视行政效率的问题,其中,(A)就提出了建立“廉价政府”的主张。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86、统计局属于行政管理机构中的(A)

A.咨询机构 B.辅助机构 C.信息机构 D.派出机构..187、行政效率的高低,首先决定于(A)的高低 A、行政决策质量 B、行政指挥水平C、行政协调艺术水平D、行政监督质量 188、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A)。

A、行政执行的强制性 B、行政总结的全面性 C、行政沟通的及时性 D、行政协调的灵活性

189、“填湖造田”决策之所以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违反了(C)。A、信息原则 B、择优原则 C、可行原则 D、弹性原则

190、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一种(A)。

A、行政法律行为 B、行政规划行为

C、行政执行行为 D、行政指挥行为 191、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

A、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B、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C、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D、行政决策执行系统 192、执政党专门行政监督的对象是(D)。

A、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工作人员 C、全体党员 D、从政党员 193、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研究行政效率必须从行政管理活动方向正确为前提

B、在行政管理中,效率永远不能脱离社会价值因素成为中性的东西 C、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的绝对效率而不是相对效率

D、效率的实现以一定的效能为基础,效率的评价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194、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积极地推进行政改革。这场改革对政府的职能做出调整。他们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B)。

A、“划桨” B、“掌舵”

C、向社会提供各种具体服务 D、由国家出面直接兴办和管理较多的企业

195、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思想的是(B)。

A、卢梭 B、孟德斯鸠 C、潘恩 D、杰斐逊 196、依据决策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行政决策分为(D)。

A、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B、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C、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D、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197、行政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A)。

A、成反比例关系 B、成正比例关系 C、不成比例关系 D、是绝对对立关系

198、在较短的时期内,对整个行政体制进行大规模的改组、根本性变革,这是(C)。

A、全局性改革 B、整体性改革 C、“突变式”改革 D、“渐进式”改革

199、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积极地推进行政改革。这场改革对政府的职能做出调整。他们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B)。

A、“划桨” B、“掌舵”

C、向社会提供各种具体服务 D、由国家出面直接兴办和管理较多的企业 200、(D)是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也是保证行政正常、高效工作的基础。A、政策性 B、综合性 C、辅助性 D、服务性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自身具有如下特点(ABD)。

A、执行性 B、政治性 C、营利性 D、权威性 E、全能性

2、行政信息与一般信息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为(ACDE)。A、客观性 B、新颖性 C、传递的时效性 D、交流的共享性 E、传递性

3、科学化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ACE)。

A、强调加强整体宏观研究 B、强调政治与行政分离 C、主张随环境的变迁选择管理方式 D、注重机械效率的执行活动 E、既强调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等静态方面,又强调人的因素

4、中国古代封建行政管理制度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其中尤以(ABC)更为著名。

A、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行政体制 B、官吏制度 C、监察制度 D、地方自治制度 E、民主决策制度

5、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BCDE)。

A、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B、调查研究法 C、案例分析法 D、历史研究法 E、比较研究法

6、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BCDE)。

A、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B、调查研究法 C、案例分析法 D、历史研究法 E、比较研究法

7、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ABC)的客观规律的科学。A、国家事务 B、社会公共事务 C、机关内部事务 D、企事业单位事务 E、家庭事务

8、中国古代封建行政管理制度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其中尤以(ABC)更为著名。A、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行政体制 B、官吏制度 C、监察制度 D、地方自治制度 E、民主决策制度

9、里格斯从哪些方面说明行政模式(ABCDE)。

A、经济要素 B、社会要素 C、沟通网 D、符号系统 E、政治构架

10、一个国家的宏观行政环境包括(ABCD)。

A、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B、国际社会因素 C、国内自然因素 D、国际自然因素 E、行政机构内部结构因素

11、与行政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ABC)。

A、地理状况 B、人口分布 C、人工生态系统 D、动植物 E、土壤 12、20世纪初,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的学者主要有(ABCDE)。A、古德诺 B、怀特 C、泰罗 D、法约尔 E、韦伯

13、公共行政关系的特征表现为(ACDE)。

A、主体的权威性 B、方法的多样性 C、对象的复杂性 D、传播的优越性 E、目标的独特性

14、以下哪些著作是里格斯撰写的(BCDE)。

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B、《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发展行政的新领域》 E、《重访棱柱型社会》

15、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的主要内容有无产阶级政治意识(ABCDE)。A、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B、社会主义民主意识 C、高效行政意识 D、廉洁行政意识 E、开拓创新的行政意识

16、里格斯从哪些方面说明行政模式(ABCDE)。

B、经济要素 B、社会要素 C、沟通网 D、符号系统 E、政治构架

17、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的主要内容有无产阶级政治意识(ABCDE)。A、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B、社会主义民主意识 C、高效行政意识 D、廉洁行政意识 E、开拓创新的行政意识

18、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自身具有如下特点(ABD)。A、执行性 B、政治性 C、营利性 D、权威性 E、全能性

19、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ABC)的客观规律的科学。A、国家事务 B、社会公共事务 C、机关内部事务 D、企事业单位事务 E、家庭事务

20、以下哪些著作是里格斯撰写的(BCDE)。

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B、《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发展行政的新领域》 E、《重访棱柱型社会》

21、我国行政系统之外的行政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国家权力机关 B、政党 C、司法机关 D、公民 E、社会舆论

22、政治环境包括(AE)。

A、政治制度 B、民族状况 C、宗教状况 D、文化传统 E、法律制度

23、从管辖区域划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CD)。

A、城市环境 B、乡村环境 C、国际行政环境

D、国内行政环境 E、地方环境

24、制定行政计划通常采用的方法有(ABCDE)。

A、经济分析法 B、综合平衡法 C、专项规划法 D、经济数学法和经济数学模型 E、计划评审法.

25、以下哪些著作是里格斯撰写的(BCDE)。

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B、《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发展行政的新领域》 E、《重访棱柱型社会》

26、制定行政计划通常采用的方法有(ABCDE)。

A、经济分析法 B、综合平衡法 C、专项规划法 D、经济数学法和经济数学模型 E、计划评审法.

27、要使经济职能得以正常发挥,我国政府机构对经济的管理应以(ABCD)。

A、宏观管理为主 B、间接管理为主 C、服务性为主 D、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E、培训技术人才为主

28、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是(ACE)。

A、奉行“政府要好,管事要少”的信条 B、奉行“政府要好,管事要多”的信条 C、实施“私人自治”的原则 D、依靠“有形的手”(政府)E、依靠“无形的手”(市场)

29、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包括(BCDE)。

A、快速和全面 B、真实和全面 C、及时和适用 D、连续和反馈 E、充分和经济. 30、20世纪初,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的学者主要有(ABCDE)。A、古德诺 B、怀特 C、泰罗 D、法约尔 E、韦伯

31、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包括(BCDE)

A、快速和全面 B、真实和全面 C、及时和适用 D、连续和反馈 E、充分和经济.

3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是(ACE)。

E、奉行“政府要好,管事要少”的信条 F、奉行“政府要好,管事要多”的信条 G、实施“私人自治”的原则 H、依靠“有形的手”(政府)E、依靠“无形的手”(市场)

33、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可分为(BCE)。

A、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集权制 E、混合制

34、行政管理的领域包括(ABCDE)等方面的管理。

A、国民经济 B、文化教育 C、国防军事 D、公安司法 E、民政外交

35、行政协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ABC)。

A、增强行政凝聚力 B、合理利用资源 C、提高行政效率 D、目的性 E、实效性

36、社会环境包括(ABD)。

A、经济环境 B、文化环境 C、军事环境 D、政治环境 E、良性结果的环境

37、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包括(CDE)等方面。

A、办公室管理 B、后勤管理 C、职能管理 D、机构管理 E、人员编制管理

38、从管辖区域划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CD)。

A、城市环境 B、乡村环境 C、国际行政环境 D、国内行政环境 E、地方环境

39、行政效率的要素有(ABE)。

A、效益因素 B、经济要素 C、制度要素 D、观念要素 E、时间要素 40、社会环境包括(ABD)。

B、经济环境 B、文化环境 C、军事环境 D、政治环境 E、良性结果的环境

41、行政协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ABC)。

A、增强行政凝聚力 B、合理利用资源 C、提高行政效率 D、目的性 E、实效性

42、西方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是(ACD)。

A、梅奥 B、卡斯特 C、巴纳德 D、西蒙 E、伍德沃德

43、层次管理的原则包括下述具体原则(BC)。

A、“一竿子插到底” B、层次节制 C、只管一个层次 D、解剖麻雀 E、系统管理

44、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ABC)。

A、政治责任 B、工作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E、家庭责任

45、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包括(CDE)等方面。

B、办公室管理 B、后勤管理 C、职能管理 D、机构管理 E、人员编制管理

46、层次管理的原则包括下述具体原则(BC)。

A、“一竿子插到底” B、层次节制 C、只管一个层次 D、解剖麻雀 E、系统管理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BD)。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E、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48、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包括(CDE)等方面。

A、办公室管理 B、后勤管理 C、职能管理 D、机构管理 E、人员编制管理

49、西方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E)。

A、卡斯特 B、泰罗 C、法约尔 D、古立克 E、韦伯 50、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ABC)。

A、政治责任 B、工作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E、家庭责任

51、在实际操作中,行政协调的具体技术多种多样,主要有主体合流法、(ABCDE)。A、中间数法

B、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C、当面表态法 D、谈心法

E、跟踪处理法

5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ABC)。

A、政治责任 B、工作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E、家庭责任

53、西方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E)。

A、卡斯特 B、泰罗 C、法约尔 D、古立克 E、韦伯

54、编制管理的统一原则包括(ADE)。

A、统一领导 B、统一培训 C、统一奖惩 D、统一职能目标 E、机构设置统一完整

55、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

A、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 B、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C、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D、政治文明的促进 E、高效行政的条件

56、以下属于西方国家事务官的特点有(ABE)。

A、职务常任 B、政治中立 C、随政党进退而进退 D、选举产生 E、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57、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ABCDE)。

A、洞察力 B、预见力 C、决断力 D、推动力 E、应变力

58、公务员考试录用应贯彻的原则是(BCD)。

A、自由 B、平等 C、公开 D、竞争 E、高效

59、从内容上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AC)。

A、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社会环境 D、国际环境 E、地方行政环境 60、我国司法机关行政监督的主体是(BD)。

A、国家监察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人民法院 E、反贪污贿赂机关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E)。

A、职权是由职位派生出来的 B、职权与个人因素有关

C、职权是法定的权力 D、职权可以由个人通过适当形式转让 E、职权大小与职位高低、责任轻重和职责目标相适应 62、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

A、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 B、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C、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D、政治文明的促进 E、高效行政的条件

63、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

A、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 B、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C、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D、政治文明的促进 E、高效行政的条件

64、行政机关编制实施决策的行动计划的要求是(ACE)。

A、切合实际 B、下有对策 C、适应环境 D、宜粗不宜细 E、顾及全局 65、以下属于西方国家事务官的特点有(ABE)。

A、职务常任 B、政治中立 C、随政党进退而进退 D、选举产生 E、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66、职位由(AC)两个要素构成。

A、职务 B、权力 C、责任 D、技术 E、任职者的素质 67、与行政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ABC)。B、地理状况 B、人口分布 C、人工生态系统 D、动植物 E、土壤

68、下列属于行政监督主体的是(ABCDE)。

A、执政党 B、国家权力机关 C、司法机关 D、社会团体 E、公民

69、行政管理的领域包括(ABCDE)等方面的管理。

B、国民经济 B、文化教育 C、国防军事 D、公安司法 E、民政外交 70、财务行政主要由(BCDE)构成。

A、财务体制 B、国家预算 C、国家决算 D、预算会计 E、政府审计 71、财务行政主要由(BCDE)构成。

A、财务体制 B、国家预算 C、国家决算 D、预算会计 E、政府审计 72、财务行政主要由(BCDE)构成。

A、财务体制 B、国家预算 C、国家决算 D、预算会计 E、政府审计

73、下列关于行政法规、规章的效力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ACE)。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在各种法规、规章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小于地方行政法规的效力 C、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大于地方行政规章的效力

D、国务院若干部门联合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大于单个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

E、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大于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 74、行政道德的基本功能有(ABCD)。

A、规范与约束功能 B、教育与塑造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E、限制功能 75、行政效能的高低取决于(ABCDE)等因素。

A、组织结构 B、领导才能 C、决策质量 D、人员素质 E、技术装备 76、政府审计的原则有(ABDE)。

A、政策法规性 B、客观公正性 C、广泛性 D、效益性 E、独立性

77、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BD)。

A、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B、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C、国务院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D、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E、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发布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78、行政效率的特点有(ABCE)。

A、方向性 B、关联性 C、社会价值性 D、绝对性 E、相对性

79、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有(ABC)。

A、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B、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C、行政信息系统 D、行政决策执行系统 E、行政决策监督系统 80、政府审计的原则有(ABDE)。

A、政策法规性 B、客观公正性 C、广泛性 D、效益性 E、独立性

81、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表现为(ABCD)。

A、廉洁行政的保障 B、高效行政的条件 C、民主行政的条件 D、政治文明的促进 E、行政风气的影响 82、政府审计的原则有(ABDE)。

A、政策法规性 B、客观公正性 C、广泛性 D、效益性 E、独立性 83、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有(ABC)。

A、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B、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C、行政信息系统 D、行政决策执行系统 E、行政决策监督系统 84、西方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是(ACD)。

A、梅奥 B、卡斯特 C、巴纳德 D、西蒙 E、伍德沃德 85、现代行政管理技术方法中包含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内容有(ABE)。A、自动化技术 B、信息技术 C、谈心交心技术 D、树典型评先进技术 E、电脑技术 86、编制管理的统一原则包括(ADE)。

B、统一领导 B、统一培训 C、统一奖惩 D、统一职能目标 E、机构设置统一完整

87、职位由(AC)两个要素构成。

A、职务 B、权力 C、责任 D、技术 E、任职者的素质 88、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有(ABCD)。

A、内部协调模式 B、外部协调模式 C、纵向协调模式

D、横向协调模式 E、综合协调模式 8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E)。

A、职权是由职位派生出来的 B、职权与个人因素有关

C、职权是法定的权力 D、职权可以由个人通过适当形式转让 E、职权大小与职位高低、责任轻重和职责目标相适应 90、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有(ABC)。

A、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B、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C、行政信息系统 D、行政决策执行系统 E、行政决策监督系统 91、行政文化的特点是(ABCDE)。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变动性 E、连续性 92、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有(ABC)。

A、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B、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C、行政信息系统 D、行政决策执行系统 E、行政决策监督系统 93、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有(ABCD)。

A、审计分析 B、审计检查 C、审计调整 D、审计报告 E、审计监控

94、一般来说,较大的机关单位的后勤事务大致有(ABCDE)。

A、物资管理 B、财务管理 C、生活后勤管理 D、服务后勤管理 E、接待工作管理 95、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BD)。

A、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B、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C、国务院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D、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E、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发布的规范性行政文件

96、下列关于行政法规、规章的效力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ACE)。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在各种法规、规章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小于地方行政法规的效力 C、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大于地方行政规章的效力

D、国务院若干部门联合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大于单个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

E、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大于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的效力 97、造成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有(ABCD)。

A、组织结构上的 B、思想观点上的 C、平均主义 D、风气不正 E、要求太高

98、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表现为(ABCD)。

A、廉洁行政的保障 B、高效行政的条件 C、民主行政的条件 D、政治文明的促进 E、行政风气的影响

99、行政文化的特点是(ABCDE)。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变动性 E、连续性 100、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有(ABCD)。

A、审计分析 B、审计检查 C、审计调整 D、审计报告 E、审计监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利,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2、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

4、行政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5、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又称诉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6、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有广、狭两种含义:就其广义而言,行政文化是指行政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制度和组织机构。从狭义说,行政文化仅指行政意识形态,即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精神活动状态。

7、行政领导艺术

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8、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进行独立检查,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

9、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0、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简言之,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

11、行政立法

从广义上讲,行政立法是泛指行政性质的立法,其内容是关于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政部门法。

从狭义上讲,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筒言之为行政机关立法。

12、行政计划

行政计划是行政机关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13、财务行政

广义的财务行政是指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与财政活动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程序。狭义的财务行政表示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其职能,对行政经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节、监督等管理活动。

14、行政计划

行政计划是行政机关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15、行政公关

行政公关行政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16、行政信息

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

17、编制管理

编制管理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

18、行政立法效力

是指行政法规、规章的法律效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指行政法规、规章的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2)指行政法规的适用力

19、行政立法程序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或规章的活动程序,是行政立法行为合法成立的必要程序条件。

20、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简言之,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

21、行政目标

行政目标是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或期望达到的行政管理目的和指标,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2、行政公关

行政公关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23、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的含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仅指政府机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24、行政决策体制

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它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25、行政环境

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26、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的含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仅指政府机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27、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28、行政心理

行政心理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

29、行政精神

行政精神是行政意识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和概括。

30、行政信息

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

31、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管理;而狭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

32、行政道德

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33、行政领导者的职位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或行政规程,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

34、行政领导的权威

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定规范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

35、分税制

分税制是一种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源,确定税收的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财政体制。

36、行政诉讼

广义行政诉讼是指凡有受理行政诉讼权力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法定程序受理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狭义的行政诉讼仅指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按司法程序审理和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37、行政咨询

行政咨询是指咨询机构用科学方法,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对行政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作出解答,以此影响决策的活动。

38、行政目标

行政目标是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或期望达到的行政管理目的和指标,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9、行政协调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40、行政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41、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对政府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用来核算、反映

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42、行政领导方法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

43、编制管理

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

44、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有广、狭两种含义:就其广义而言,行政文化是指行政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制度和组织机构。从狭义说,行政文化仅指行政意识形态,即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精神活动状态。

45、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简言之,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

46、行政公关

行政公关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47、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的含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仅指政府机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48、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

49、政府决算

政府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对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总结,也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0、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行为,为实现一定的行政行为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的社会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1)行政立法是政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标志

(2)行政立法是实现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法与权的统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的要求(3)行政立法是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需要

2、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1)行政环境因素(2)行政组织因素

(3)行政人员因素

(4)科学技术因素

3、行政信息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1)行政信息是国家实施管理、推行行政事务的基础。(2)行政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与有效组织的手段。(3)行政信息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

4、简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5、行政协调的作用?(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6、行政决策的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阶段(2)拟制备用方案阶段(3)选择最佳方案阶段(4)方案的修正完善阶段

7、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1)政策法规性原则(2)客观公正性原则(3)效益性原则

(4)独立性原则

8、行政立法的要求?

(1)制定行政管理规范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并旨在执行宪法、法律(2)行政立法不仅应符合法律的字面含义,而且要符合法律的目的(3)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立法必须在各自的权限内进行(4)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和形式(5)坚持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6)坚持计划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9、政府审计的作用?

(1)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起监督作用,并促进财政监督的实施。(2)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符合有关政策、制度规定起保证作用。

(3)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起保证作用。(4)政府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行政的效益。

10、行政心理的制约因素?(1)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制约(2)行政心理受整个社会心理的影响(3)行政心理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4)行政心理受社会变革的推动(5)行政心理受政治制度的制约

11、行政心理的制约因素?(1)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制约(2)行政心理受整个社会心理的影响(3)行政心理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4)行政心理受社会变革的推动(5)行政心理受政治制度的制约

12、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2)职位的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3、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1)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行政执行是决策目标的实践检验过程

(3)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14、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1)行政心理对行政理论的作用(2)行政心理对行政行为的作用(3)行政心理对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15、对行政权力控制的必要性?(1)行政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

(2)行政权力是一种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

(3)行政权的支配力和强制力孕育着权力的任意性与腐化性

16、社会信息化对行政咨询的影响?(1)专业咨询机构的数量急剧增加

(2)决策咨询的地位日益重要

(3)咨询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4)信息意识的社会化

(5)咨询管理的法制化

17、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18、简述行政职能的特性?(1)执行性(2)多样性(3)动态性

19、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2)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20、行政文化的作用?

(1)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 第一,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 第二,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第三,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2)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 第一,廉洁行政的保障 第二,高效行政的条件 第三,民主行政的条件 第四,政治文明的促进

21、制定行政计划的基本原则?(1)群众参与、上下结合的原则。(2)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3)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22、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23、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

24、行政咨询的作用?

(1)提供决策目标的背景材料(2)拟定并论证各种决策方案

(3)预测行政活动的发展变化

(4)解答疑难和扩充知识

25、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的主要内容?(1)无产阶级政治意识(2)社会主义法制意识(3)社会主义民主意识(4)高效行政意识(5)廉洁行政意识(6)开拓创新的行政意识

26、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1)政治坚定(2)为人民服务(3)实事求是(4)清正廉洁

(5)勤奋敬业(6)公正行政

27、行政执行的前提?(1)决策合法、正确(2)物质条件基本具备(3)组织措施落实(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先

28、我国推行行政公共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4)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29、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符合行政体制的发展(3)满足后勤发展的需要

30、实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1)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2)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人来源(3)建立独立的政府分级预算,实行税务机构分设(4)建立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31、我国行政改革的难点?(1)观念和利益问题。

(2)职能转变、政企分开问题。

(3)改革的配套、平衡问题。

(4)人员分流问题。

(5)行政法制建设问题。

32、行政执行的前提?(1)决策合法、正确(2)物质条件基本具备(3)组织措施落实(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先

33、中国公务员的主要机制?

(1)能力开发机制(2)人才激励机制(3)新陈代谢机制(4)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34、行政道德与行政心理的关系?(1)行政心理是行政道德的基础(2)行政道德是行政心理的概括与升华(3)行政道德在行政文化构架中处于更高层次

35、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

36、行政公关的任务?

(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

(3)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4)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

37、我国行政改革的经验?

(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2)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4)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

(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38、行政道德的基本功能?(1)行政道德的规范与约束功能(2)行政道德的教育与塑造功能(3)行政道德的调节功能(4)行政道德的激励功能

39、行政改革的必然性?(1)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3)行政改革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40、行政计划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计划是实现行政目标的保证。(2)行政计划是行政执行的依据。(3)行政计划是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五、论述题(15分)

1、试述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

1.行政咨询有赖于行政信息的掌握与运用(1)信息的内容决定咨询服务的范围

(2)信息的完整性决定咨询服务能力

(3)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及时性决定咨询服务的应变性与主动性

(4)信息加工的科学性决定咨询服务的可靠性

2.行政咨询对行政信息工作具有积极作用(1)行政咨询使行政信息的获取更具有针对性

(2)行政咨询为信息加工提供了依据

(3)行政咨询为信息传递明确了要求

(4)行政咨询促进了信息管理的完善

以外,行政咨询对信息贮存和潜在价值的挖掘等也有积极意义。

2、试述行政立法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2)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5)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3、试述行政文化的构成和作用。1.行政文化的基本构成(1)行政文化的关系性构成 第一,主体行政文化 第二,客体行政文化(2)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 第一,行政心态 第二,行政意志 第三,行政规范 第四,行政评价

(3)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 2.行政文化的作用

(1)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 第一,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 第二,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第三,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2)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 第一,廉洁行政的保障 第二,高效行政的条件 第三,民主行政的条件 第四,政治文明的促进

4、试述行政公共关系的任务?

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一,了解舆论 第二,引导舆论 第三,纠正舆论 第四,完善舆论

2.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 3.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 从行为层次看,要坚持开展一些卓有成效的社会沟通活动: 第一,社会协商对话 第二,公众咨询活动 第三,政府机构开放接待日 第四,推动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

4.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第一,要有群众观念

第二,改进政府某些不合理 第三,经常深入实际

5、如何全面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 1.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行政效率提高的影响

(1)政府上网工程的逐步实施,为我们展示了网络化办公的光明前景。

(2)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变政府的传统形象乃至角色。

(3)“政府上网”有助于改善政府的决策,尽量减少相应的成本,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4)从更远的意义上说,由于电子政府的发展,有利于它和科技进步交相辉映。

2.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行政效率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1)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信息会无限膨胀。

(2)需要支付网上信息交流的安全性保障成本。

(3)信息技术使政务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度大大提高。

(4)信息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政府从业人员。

(5)加大政府管理硬件投入。

6、试述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经验及难点。1.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

(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2)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4)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

(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2.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1)观念和利益问题。

(2)职能转变、政企分开问题。

(3)改革的配套、平衡问题。

(4)人员分流问题。

(5)行政法制建设问题。

7、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2.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 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4.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

5.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

8、试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

1.规范化

(1)公文撰写规范化

(2)公文处理规范化

(3)会议安排规范化(4)接待工作规范化(5)办事程序规范化 2.制度化

(1)岗位责任制

(2)公文处理办法

(3)会议制度

(4)接待制度

9、试述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2)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4)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

(5)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

10、试述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1)改变政府组织状态

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第二,政府组织的无缝化(2)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第一,电子化技术提供了迅速、及时和广泛获取行政信息的有效手段。

第二,电子化的行政方式为实现政府服务的充分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三,电子化的管理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方式。

第四,电子化的政务流程为克服机械化政务流程弊端提供了可能。

(3)促进政府民主化发展。

第一,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

第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公平

第三,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监督

第四,电子政务促进公众参与

六、案例分析(10分)

1、市长讲评下级 市民讲评政府

市长讲评下级、市民讲评政府的双向讲评制度已在湖南省C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C市前两年开始实行“双向政府工作讲评制度”。其做法是由常务副市长主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在讲评会上,市讲评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汇报和讲评办公室的调查,以该单位给市政府的“责任状”逐条进行对照检查、讲评,奖优罚劣,当场兑现。例如,市医药总公司违反国家法规,搞非法药品经营,利用开假发票等手段坑害国家和集体,讲评办公室得到线索后,便组成调查组到各药店进行调查。在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后,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讲评小组负责人在2000人大会上宣布,对该公司进行全面调整,将8家药店非法经营所获利润没收,并罚款15000元;对有关正、副经理分别给予撤职、行政记过和罚款等处理。两年来,全市处级干部有31名受到公开批评,18名受到行政记过或扣发工

资、奖金的处罚,4名被免职,60名受到提拔、晋升工资、颁发奖金等奖励。

C市政府在讲评市直局、办、委工作的同时,也认真地接受下级和市民对市政府领导工作的讲评。去年9月1日,在2500人的讲评大会上,市国土管理局干部针对全市近几年耕地面积下降严重的情况,指出:“主要是市政府领导对田地管理喊得凶、抓得松”,质问“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市长为何至今不作处理?”常务副市长当众认账,并表示“一定在9月份把这件事处理完”(现已处理完毕)。参加讲评的不仅有干部,还有群众。今年以来,C市市民对日常生活、食品卫生、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质询。市长当众责令有关部门作出答复,限期解决。从而促使C市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试分析在C市实行的双向讲评制度中包含了哪几种行政监督?各有什么特点?C市实行双向政府工作讲评制度,对改进政府工作有何好处?

从案例介绍的情况和行政监督的有关理论来看,市长讲评下级和下级讲评上级,属于行政监督的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一般监督。这种监督是行政机关之间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而产生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一般性内部监督,是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宗旨的。市民讲评政府则属于行政监督中外部监督体系的人民群众对政要的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群众对公仆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其宗旨是以保证政府工作的合法性及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从c市政府对市医药总公司实施的监督来看,在双向政府工作讲评制度中,也包含着主管监督,这是政府工作部门对各自所属企事业单位实施的一种监督职能。

C市实行双向讲评制度的好处在于:

(1)对政府工作实行广泛的行政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依法行政,提高效率。(2)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行政决策中的失误,纠正行政领导决定中的某些偏差。(3)对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从1997年4月15日到1998年12月31日是国务院规定的耕地冻结期,但浙江省某市为了修建一个大型的塑料化工城,擅自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占用了该市所辖的下宅於村和丰塘村的一块地用于修建市场路。为什么国

务院有明文规定,当地却不执行呢?负责征用该地的路桥区路北街道土地管理所副所长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按法律来说,这种行为确实是违法的,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不能说是错。在路北街道土地管理所和路桥区土地管理所,记者看到了许多的用地手续补办表,这些都是在1997年4月15日前占用耕地未批先建,但冻结之后却又成功补办了手续,而有关部门对当事者仅仅是罚款而已。

这个事例中的有关部门违法占地的规模并不大,而且修路的本意也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但这种手段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违法、违规占地在先,然后再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如果碰上敷衍了事或拿了人家好处的工作人员,批评一下,罚一点款,最后再补办手续,非法也就成了合法。这样一种“先违法,再认错”的事情如果最后都得到认可的话,那么法律的严肃性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请运用行政执行原理分析这一案例,说明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1.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就是要贯彻公仆精神 2.行政执行活动规范化 3.遵守行政执行程序

3、某市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厅(局)级领导干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事业心强,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作风民主,顾全大局,清正廉洁,并有实绩。

(2)具有拟参选职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宏观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现任正县(处级)职务并任职2年以上,现任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层正职、国有大型企业厂级副职、国有中型企业厂级正职并任职3年以上。

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不受本款任职资格条件限制,但应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4)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身体健康。

特殊要求:

(1)报名参选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职位的人选应是中共正式党员。

(2)报名参选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职位的人选应具有本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报名参选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和市旅游局副局长职位的人选,应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

笔试:笔试分公共科目考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处理。专业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拟选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笔试成绩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的得分之和。根据笔试成绩,按拟选职务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由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面试评审委员会,采取演讲答辩方式进行面试。评审委员会根据面试人员演讲和现场答辩情况,综合考查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拟选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以及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自我认知等个性特征。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成绩,并根据成绩按拟选职务l: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初步确定考查对象。

请回答: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你认为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2)领导班子的合理组合应注意哪些问题?从案例材料中分析说明该市公开招考副厅(局)级干部能否达到这些要求。

(一)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4.心理素质

(二)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1.合理的静态结构(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气质结构 2.合理的动态结构

(1)合力关系

第一,经验、阅历的互补关系 第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关系 第三,品德互动关系(2)合力状态 第一,团结合作能力

第二,科学决策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第三,社会动员与社会统御的能力 第四,清除积弊和开拓进取的能力

该市公开招考副厅(局)级干部能达到这些要求。4、2002年3月,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突然发病,在赶往医院的急救车上,他用微弱的声音嘱咐身边的人:“别闯红灯„„”“别闯红灯”成为郑培民同志的遗言,也成了昭示赏干部的箴言。不闯“红灯”,这是郑培民同志一贯的自律。郑培民同志到中央党校学习时,曾向单位财务处借了5000元作为差旅费和学费。到中央党校报到交费后,他把余款存到储蓄所。后来回单位报帐时,他居然多交了8.72元钱。财务人员问其原因,才知道是存款的“利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从琐事中看作风。小小的8.72元钱,郑培民同志的“两袖清风”的形象赫然可见!“手拉手,户外走,说说话,散散心,情切切,意绵绵,身体好,永相伴”——这是郑培民同志和妻子在一次散步后记下的“打油诗”,夫妻情感溢于言表。郑培民同志热爱家人,但是,他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给予妻儿任何照顾。他不为妻子找“好”的工作,不让儿子坐他的“专车”。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他的言行,是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抨击,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的真实体现。郑培民同志的朋友多,但是对于朋友,特别是对企业界的朋友,他惟有付出而不谋私利。有一次,他为两个子女到属下的企业订羽绒服时悉数付款,不占企业的一点便宜。“别闯红灯”!尽管一些“红灯”只是区区“小事”,但这些“小事”却显现了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与否、工作称职与否,恰是一道道严肃的“生死关”:跨不过,“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跨得过,无私无畏,利国利民。只有在金钱、家庭等等方面不闯“红灯”,才能在工作中敢说敢管,敢闯敢干,才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分析案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

篇6:《项目管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一、各章相关知识点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周三多编写的”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1、人类的活动具有哪些特点,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管理的内涵,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管理活动有哪些基本职能,这些基本职能之间存在哪些关联关系;

4、解释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

5、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6、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基本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斯密与巴贝奇的劳动分工理论的异同;

2、科学管理理论的含义,对发展我国管理理论有什么推动作用;

3、法约尔关于经营管理理论与管理原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人际关系管理的含义,行为科学包括哪些内容;

5、管理科学学派与决策理论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6、厄威克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的含义。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1、什么叫系统?管理者从系统原理中会得到哪些启发;

2、责任原理的本质与对管理者的启发;

3、什么叫以人为中心原理?对管理者而言如何实施这一原理;

4、责任原理的含义与本质;

5、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含义与关系;

6、什么叫管理有效性;

7、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实质与特点;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实质与特点;

3、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实质与特点;

第六章 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12、组织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3、组织文化有哪些基本要素所组成,又含有哪些功能;

4、组织价值观的含义,组织价值观如何形成,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两者的关系;

5、塑造、简历、完善组织文化的途径。

第七章管理信息

1、信息与数据之间的异同;

2、信息对于管理者有哪些重要作用,管理者如何评估信息的的有用与否;

3、信息系统的含义,以及行星系统的组成要素又哪些;

第八章 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决策的依据和决策的原则;

2、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个有什么特点?在管理者做出追踪决策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战术决策、战略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定义,它们三者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5、决策有哪些理论可供采用;

6、决策包括那些阶段?受什么因素影响;

7、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与风险型决策方法都有哪些具体的决策方法组成。

8、线形规划的部长、量本利分析方法的过程、决策树的原理与利用;

9、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德具体运用。

第九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的概念与计划的几种基本性质;

2、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3、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与财务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

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持续性计划等计划的含义;

4、哈罗德孔茨的计划层次体系;

5、计划编制的具体步骤。

第十章战略性计划

1、战略性计划由哪些基本内容组成,怎样从战略性计划进展到战术性计划;

2、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的含义与具体的内容;

3、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运用什么基本逻辑;

4、伯特的驱动行业进展的五种力量;

5、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哪些;

6、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7、如何识别竞争对手;

8、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框架有哪些内容组成;

9、企业可选择的战略类型有哪些。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1、开环MRP与闭环MRP 的含义和区别;

2、制造资源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相比有哪些改进;

3、在ERP中企业资源的内涵;

4、与制造资源计划相比ERP 有哪些进展;

5、;业务流程再造的含义、作用与过程。

第十二章计划的实施

1、什么叫目标管理,目标有哪些性质;

2、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

3、滚动计划法的含义与实施;

4、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5、网络图与网络图的应用。

第十三章组织设计

1、管理幅度的含义与营销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3、组织设计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4、组织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内容;

5、组织设计的部门化有哪些具体类型,各种部门化类型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6、有效的管理需要适度的集权与分权,如何准确理解;

7、制度分权与授权的意义与效果有哪些不同。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原则与程序;

2、管理人员的来源,以及不同来源对组织的影响;

3、为什么和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

第十五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正式组织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2、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有哪些和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

3、组织中的参谋关系产生的原因,直线与参谋关系会产生哪些矛盾与冲突;

4、如何处理直线与参谋之间的矛盾,如何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5、委员会工作方式的存在意义,如何提高委员会工作效率。

第十六章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含义与实质,来到有哪些作用和如何有效发挥领导的作用;

2、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何需要具备这些素质;

3、领导方式、领导者与领导三种概念的关系;

4、领导方式有哪些基本联系;

5、管理方格理论的含义;

6、权变理论与领导目标、领导环境有什么关系;

7、领导艺术娱乐的方式有何不同。

第十七章激励

1、激励的含义,激励的内因与外因的含义;

2、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期望理论的内容、股票理论的内容、强化理论的内容;

3、激励模式有哪些基本点;

4、工作激励、培训激励、成果激励三种激励如何实施

第十八章沟通

1、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2、沟通有哪些方式可供管理者选择;

3、非正式沟通的含义与特点,以及如何对非正式沟通进行管理;

4、组织中有效沟通存在哪些障碍;

5、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的沟通工具有哪些,这些沟通工具个有哪些所长所短。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管理中的控制的必要性,计划与控制两者的关系;

2、组织中控制有哪些基本类型可供管理者选择,确定型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及步骤,目标

控制的具体方法;

3、有效控制具有哪些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和弹性控制的含义与过程;

4、控制过程所包括的内容与步骤;

第二十章控制方法

1、预算控制有哪些具体形式;

2、预算控制具有哪些作用,有哪些局限;

3、费预算控制有哪些方法,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投资报酬控制、亲自观察控

制与被告分析法等控制方法的控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4、成本控制的基础、步骤、作用个有哪些。

二、考试试卷格式及各类题型得分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1、激励

1、激励

二、简答题(6分×4=24分)

2、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中,2分×20=40分)

3、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组织B.领导C.决策

四、论述题(8分×2=16分)

4、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作用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山林防火,人人有责》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转为预备党员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