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考试大纲

2022-08-05

第一篇:城市管理学考试大纲

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期末考试复习

1、断面流量:上个站点流量+当前站点上车数-下车数

2、断面客流量(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沿同一方向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断面的乘客数量,即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流量,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3、公交饱和度:用于描述公交站点、路线及线路上的公交供求关系。有公交通行能力(公交设施在特定时刻上单位空间内能够容纳行驶中的最多公交单元数)和公交密度(在特定时刻上通过公交设施的公交车辆/乘客人数)两个指标。 公交线路/站点饱和度:通过公交线路站点的公交车辆数量与相应线路站点公交通行能力的比值。公交线路饱和度=线路公交车辆通行量/线路公交车辆通行能力*100%.

公交站点饱和度=站点公交车辆通行量/站点公交车辆通行能力*100%。

4、客流时空分布:公交系统在不同时间维度和区域范围呈现的不均衡特征,公交客流是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叠加及交换的效果体现。

5、公交配车数:从公交车车型道路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以公交线路长度、营运周转速度和发车间隔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运力配备方法,并应用该法对公交车进行线路配车量计算。

6、车辆和驾驶员排班:综合考虑公交线路诸多因素,合理安排驾驶员和车辆完成时刻表任务,追求费用最小。

7、公交站点通行能力:在城市规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公交车辆或乘客数。

8、公交调查数据:静态数据:公交线路经过站点数据、公交站点位置数据、公交站点停泊位数据、公交站点及路段上公交车道设置数据、公交换乘站点位置数据、换乘站点连接线路编号。动态数据:公交站点客流量、公交车辆位置数据、车辆实时速度信息、交通流量数据、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

9、公交调查数据方式的优缺点。

①智能方法:(1)ERF数据采集:优:成本低精度高。缺:记录信息有限。

(2)IC数据采集:优:真实准确可靠简单。缺:不能统计不适用IC卡的乘客。

(3)APCS自动技术系统:优:费用低、多样广泛、减少处理时间、效率高。缺:检测信息单一,无法为平均出行次数提供相应的数据。

②:人工方法:(1)人工计数(2)跟车法(3)驻站法

10、影响时刻表的因素:运营生产条件、乘客现阶段要求、不同季节不同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客流变化要求。

11、最大客流站点和断面客流两种时刻表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①最大客流站点:最大客流数据由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集,在最大客流的起始点统计,要求全天只在一个站点(该点为沿线中每日客流最大点)统计而不是根据不同时段在不同的最大客流站点间轮换。

②断面客流(跟车调查):采集的数据能够使计划人员观察到不同站点间的客流变化。通常具有异常分布且重复出现的断面客流意味着线路设计上有改善的可能性。最常用的运营策略是开行区间车,而线路上首末站间的站点可能被选择作为区间线路的起点和折返点。

12、公交车配车数计算:运客总数/单车可载人数。运行周期/发车间隔。

13、公交评价:公交运营水平评价、公交网建设状况评价、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

第二篇:2015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城市管理和规范执法

【背景链接】

“城市管理”本就包罗万象,所有的行政执法部门都或多或少担负着城市管理的职能。客观地说,近年来各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群众深恶痛绝的“打、砸、抢、掀、吼、骂”等粗暴执法行为明显减少。但是,少数地方的城市管理人员依然不能做到公正执法,缺少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民众意见比较大。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习近平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习近平

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习近平

[综合分析]

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行为中的重要方面,它对于规范、落实政府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不公正执法不但破坏了城市管理人员在社会中的形象,无益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是将城市管理人员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推向僵化的对抗位置。

一方面,老百姓要吃饭;另一方面,城市要秩序文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商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方是迫于生存压力,另一方则因城市管理职责所系。

城市管理出现系列问题,一方面是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够公正执法。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监督机制运行不畅,让公正执法大打折扣。

公正执法,已经成为了城市管理中首先要做到的问题,也许一个优秀的执法部门,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个人的行为,就会导致群众的不信任,也许就是某一个人执法的不文明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对于所有执法人员的公平、公正、公开质疑。

城市管理,需要群众的监督,需要群众的揭发,也催促着执法部门对执法人员的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执法人员要心中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公正执法贯穿到执法工作中,这样的执法才能是真正的文明执法,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坚持不懈地把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事关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提高的执法公信力。

[参考措施]

一是以阳光执法促理念转变。认清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明确“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执法为民的新期待,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果,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是以阳光执法促制度规范。在以往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公开审查制度、公开听证制度、实名举报公开答复制度,探索建立办理情况查询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发布,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以阳光执法促工作落实。建立健全“阳光执法年”活动定期检查和投诉、反馈制度,把“阳光执法年”活动作为执法人员素质提升的平台,贯穿到每一个执法部门、每一个执法岗位、每一个执法环节,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加强督察,狠抓落实,切实整改,不断提升机关执法办案水平和效率。

第三篇:城市公交运营管理考试资料-长安大学

X中途站点布设的原则:T车辆运行方式:定线定站的运行方式;不定线、不定站式;定线、不定站式 X衡量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指标: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指标、城市化质量指标. 其中城市化质量指标包括: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城市一体化指标体系。 X公共交通的性质:具有社会纯福利性质的经济属性;具有社会化、半福利性的经济属性;是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属性。

X公交发展趋势:客运交通工具不断更新发展;客运交通服务水平在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相互竞争中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占据主导地位。

X城市的几种模式特点:日本模式--重在发展快速轨道系统的城市交通模式;美国模式--以多元化政策体系调节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莫斯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地铁为骨干的

X期望线网密度的思路:非乘车时间最短是计算最佳线网密度的基本出发点。 包含关系: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城市客运交通和城间客运交通;而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私人交通。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以适度竞争的城市交通发解:由题意知:B=46min,S=11辆,

I=

I

B464.18S11(min),由于I为小数,可以令

xb=1,xc=0,

现有一场亚洲杯足球赛在西安市体育场举行,距其4km的一个公共

汽车枢纽站处先后有5000名观众乘车去观看。若采用公共汽车在足球赛进行前1h开始运营,现试确定需要配置的车型及车辆数。已知:

V去V回20km/h;T终3min;T间1min;1.2解:

有条件

知,人数A=5000人;L=4km;最后车辆于T=1h=60min末之前到达

IInt(4.18xb)Int(4.181)5I{b

IInt(4.18x)Int(4.180)4cc将I分解为:

V去V回20km/h;T终3min;T间1min/辆;1.2

由此可得:

IIbIc541(min)

Sb

BSIc461142(辆)

T去T回

ScS-Sb1129(辆)

则有:

4km

0.2h12min

20km/h

ISI

b

SbIcSc524946(min)

一辆车往返的全部时间为:

T周转T去T回2T终12min12min23min30min

展模式;中国上海模式--以一体化交通发展新模式。 在特大城市,线路长度相当于城市面积的半径;大中型城市,线路长度相当于城市面积的直径。在客流方面,线路长度一般为乘客平均运距的2-3倍。

T公共交通的营运组织必须具备的功能包括:输送能力;集散能力;应变能力。

T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系统、线路网、场站设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

T地铁车站几种换乘方式: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和站外换乘

T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动态的三大动态:①线网上的客流动态;②方向上的客流动态;③断面上的客流动态。 T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供需特性:普遍性;异质性;波动性;他率性

T公共交通线网的四大要素构成:首末站、具体走向、中途设站和线路之间的 相互衔接

T城市公共交通停车站:①起终点站、②中途站点、③换乘枢纽站和④保养修理站。

T线战现场调度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三个平衡:运能平衡、车距平衡、工时平衡

T运能体现公共交通运送乘客的能力:体现在车辆数、客位数、车辆行驶里程、客位行驶里程4个指标上。

T城市公共交通线站现场调度的基本方法:调频法、调能法、调线法。

J城市公共交通的四层涵义:移动范围局限于城市内;城市公共交通所服务的对象不具有专一性;属于营业性交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

J城市公共交通五个发展阶段以及代表运输工具:开创阶段(马拉车)、革命阶段(有轨街车)、繁荣阶段(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衰落阶段(私人小汽车)、复苏阶段(发展公共交通)

J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之间,可供上下行线路同时使用,站台两端有供乘客上下的楼梯通至地面侧式站台:位于线路两端,线路用最小线间距通过两站台之间)和混合式站台三种类型。 JBRT作用和地位:联络线--作为轨道交通走廊的联络线;过渡--预留的轨道交通走廊上先行建设BRT;延伸--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延伸段;补充--“轨道交通+BRT” J客流特征:包括乘客特征和乘行特征。

J城市公交线网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一)放射型线网的主要优点:1)有可能为任何地区组织方便的公交服务,各区居民能直达地往返于市中心地区。2)使边远地区的居民不须换车就一次乘车到达市中心。放射型线网的缺点:1)对改建后城市出现新的商业文化中心的交通带来了迂回的多次转换车的困难,增加了公共交通车辆上下车的交替频率。2)要求市中心有足够的迥车辆地,增加了城市用地紧张,且容易造成客流过于集中于市中心,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引起交通阻滞。3)放射型线网通行能力极低 4)对组织客运联系是最不方便的

(二)方格型线网的主要优点:1)乘客不管去任何地方,只需转换一次车,且不需要通过人为的市中心,线路两端(始末站)基本上都在城市的边缘地区,用地容易,征地方便。2)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方格型线网的缺点:1)曲线系数较大,一般在1.4左右,限制了主次干道的明确分工,对角线的交通不方便,大部分乘客均需换车。2)线网密度过大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塞,降低道路通行能力。

(三)放射环型网的优点是:市中心区与各区以及市区与郊区之间联系方便,直接、曲线系数P的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左右。放射环型网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市中心压力过重,交通的机动性较方格型差,如在小范围内采用这种型式,则容易造成许多不规则的街坊。

J线网布设约束条件分别指标:(1)单条线路约束条件①线路长度范围(大于等于6至8小于等于12至15) ②路线非直线系数(小于1.4)③线路重复系数(一个站点停靠线路应不超过5条)(2)线网整体约束条件①线网密度公交线网密度的下限为:市中心:δmin∈2.5~3.0km/km2;市边缘区:δmin∈2.0~2.5km/km2。②换乘系数(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小城市不应大于1.3)③步行到站距离(城市中心区应小于300米,城市外围区应小于500米。)④居民出行时耗

S行车间隔的分配、取舍、半数处理

已知车辆的周转时间为46min,车辆数为11辆,求行车间隔。

若令

xb=xc=1,将I分解为:

第一车次从T开始时,经过T终T去开到,而其余车次均应在下

I{Ib

Int(4.18x)Int(4.181)5

列时间内到达:

bIcInt(4.18xc)Int(4.181)

3TTT去-T终60min12min3min45minT周转30m

IIbIc532(min)

设车辆的载客量为m,已知满载系数

=1.2,则运送红全部人数

SBSIc

A5000人

b

46113

6.5NI2(辆)

A=5000人所需要的车次数

m1.2m

由于Sb为小数,可以取

SbInt(6.5)6(辆)

TT间

N145min

1min

故车辆的行车间隔时间为:

1.2m

再取

Iy4min

,则由此可得:m=90座,所以所需要的车辆数为:

IIyIc431(min)



T周转30min

SSSb1165(辆)T30辆间1min/辆

ByBIbSb465616(min)

N

Am5000人1.2m46车次车次数

;而只有30辆车,所以要安

SySIc

1653

y

B所以:

Iy1

1(辆)

排16辆车进行重复运输。S非直线系数的经济含义及算法: -Sb514(辆)S公共交通线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公式:

ScS

则有:

ISI

b

SbIySyIcSc56413446(min

)综上,可以安排2两车按5min的行车间隔行驶,其余9辆车按4minS非乘车时间最短是计算最佳线网密度的基本。出行时间最短---最的行车间隔行驶;或者安排6辆车按5min的行车间隔行驶,1辆车佳平均站距:

按4min的行车间隔行驶,其余4辆车按3min的行车间隔行驶。

即:2T步+T侯min

1d

因为:2 T步=2【T向线+T向站】=2 +×60/V步

又:T侯=T间/2=1

2×L线2W行×V营

L线W行×V营

线路重复系数u=

L线,L网=δ×F

L网

所以:2T步+T侯=2

du×δ×F + ×60/V步+

对上式中的δ求导数,并令导数等于零,得到:

δ=

2W行·V营3F·u·V步

S行驶车辆数的确定:

第四篇:《城市规划》专业考试大纲

一、城市规划原理

1. 城市与城市发展

2.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3.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4.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5.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6. 城市规划的实施

二、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1.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2. 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

3.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4. 城市规划法规文件

5. 城市规划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

三、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1. 建筑学

2. 城市道路工程

3.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

4. 城市经济学

5. 城市地理学

6. 城市社会学

7.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8.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四、城市规划实务

1. 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评析

2. 城市规划文件的似定

3.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案件的处理

第五篇: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 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节 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 第二章 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三章 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 地 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 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 第二节 地 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 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 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 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洪涝 涝潮遭遇分析。 设计外江不位、潮水位分析。

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五章 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 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防洪标准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水平综合分析选定,或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 规划的原则 规划的任务

第三节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

历史上本城市防洪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滞等)研究概况。 防洪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结合)。 防洪计算(洪水调节、洪水演进等)。 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比较、推荐的方案。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河道整治、闸涵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防洪规划的实施安排。 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 防洪工程设施 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涵闸等)的设计方案。

江河河道(沿海城市的海岸)演变规律,与防洪工程安全有关河段整治和防护设计方案。 防洪工程工程量估算,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的经济设施等。

第五节 清障规划

河道、行洪区主要阻水物及对泄洪、行洪的影响。清障原则和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有关政策。

第六节 非工程防洪措施

洪泛区、洲滩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洪泛区、洲滩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防汛抢险的安排。

关于防洪基金、防洪保险的意见。 第六章 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 治涝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地区、流域的治涝规划。本城市在该治涝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治涝的要求。 第二节 治涝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治涝标准 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规划的原则。

基本任务(包括城市污、废水排水任务)。 第三节 城市治涝总体规划

涝情分析。洪涝关系。排涝排污关系。 治涝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提排等)。

治涝的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相结合)。 治涝分区和治涝计算(高水拦截、涝水调蓄、排泄、提排等的安排)。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管渠、排水涵闸、排涝站、滞蓄涝区)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包括承泄区)。

治涝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的现实可行的方案。 治涝工程实施规划。 第四节 治涝工程设施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新建、扩建、改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治涝工程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经济设施。 第七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管理体制和任务。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 理 设 施 水文观测设施。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工程管理、维护设施。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防洪、治涝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管理、运行、维修所需经费及来源。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环境现状。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和补救的措施和建议。 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第九章 投资和年运行费 第一节 投 资 投资估算的依据。 投资估算的方法。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等投资估算(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分期(年)投资安排。

建设投资的分摊和资金筹措方案。 第二节 年 运 行 费

年运行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偿费等)的估算依据和方法。 年运行费估算。

年运行费来源和要求的优惠政策。 第十章 效益和经济评价 第一节 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社会效益分析。

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 第二节 经 济 评 价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效果指标的分析计算。 规划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介。 有关防洪、治涝经济政策的意见。 附件

一、城市规划报告(摘录)

二、江河防洪、治涝规划(摘录)

三、地质报告

四、水文分析计算报告

五、投资估算报告

六、其它重要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包括近郊区)地图

二、主要河道地形图、纵横剖面图

三、历史大洪、涝年灾情图

四、主要水文成果图

五、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分布图

六、主要堤防纵横剖面图(包括地质)

七、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设计图

八、其它重要的附图 专题报告:

一、重要试验报告

二、专题研究报告

三、有关文件、资料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几 点 说 明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重要,为推进城市防洪规划、促进城市的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同时也存在城市排涝,效区排涝的问题,本《编制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治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为简明和突出重点起见,简称为防洪规划。我国的城市很多除普遍存在防洪、治涝问题外,还有山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北方城市的防凌,滨海城市的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后几种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治洪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治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一并研究上述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报告》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城市防洪规划,要以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防洪规划方案应与上述两规划相协调。尚无防洪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城市,可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在研究江河防洪形势的基础上,编制防洪规划,为制订或修订补充上述两种规划提供依据。

三、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从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慎重确定或选择;对防洪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

究其主要结构轮廓,细部问题可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近期工程设施是拟先期安排实施的项目,应作为规划的重点,研究宜深入些,远期工程设施研究相对可粗略些,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四、城市防洪规划牵涉许多部门的有关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的法规,按有关专业的规程、规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规划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妥善处理。规划方案应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现实可行。

五、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防洪标准高,城市防洪安全度高,需防洪建设投资多;防洪标准低,防洪建设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灾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城市防洪的统一标准,进行城市防洪规划时,可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也可参照有关部门(城建、水利水电)现行规定分析选定,市区和近郊区可以分开防护的、可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市区可高些,近郊区可相对低些。近期防洪标准可低些,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防洪标准一般用洪水重现期表示,有的也可以某次大洪水作为防御的对象。

六、可靠充分的基本资料,认真、科学地研究有关问题,是制定城市防洪的基础。应深入调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治涝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较详细的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基本摸清主要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充的洪水调查和地质钻探,使城市防洪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为研究防洪对策,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以上基础工作可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确定。

七、城市防洪规划牵涉面广,宜由城市的政府或综合规划、计划部门主持,城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单位参加,按规划大纲、分工协作进行,共同完成。规划工作应分阶段逐步深入,部门间的关系和要求,应反复协商、协调。确定的规划方案,应提请城市政府进行认真审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规划是进行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遵守,以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功能和效益。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城市的防洪规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核。

八、本《编制大纲》是按一般城市防洪规划内容,一般规划报告的章、节顺序制订的,可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删调整,城市防洪、治涝属公益事业,现阶段一般无财务收益,可着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和评价可不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管理部分,规划阶段可以简化,已按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和城建部门完成治涝规划的,这两个规划内容也可以简化。附图只列出基本、主要的,各城市可根据情况增减。附件和专题报告,可根据规划情况,具体确定。

上一篇: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案下一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