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024-04-13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用8篇)

篇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简析论文

1继续加强公路建设

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经济,但其不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西藏铁路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西藏地区的客货流周转量,但公路因为其灵活、机动在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中占据主导作用。截至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6.31万公里。西藏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人们居住分散,公路运输对不同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铁路建成通车后,我们更要加快公路建设,形成铁路与公路的交通网络。随着青藏铁路改造工程、拉贡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进出藏通道已然打开。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公路网建设工程中,其主要的工程就是加快通县油路和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和服务功能。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在公路建设方面就需要我们从“建、运、管、养”等多方面着手,全方位、立体的完成农村公路网的建设[2]。

1.1加快乡镇路网建设

乡镇公路是整个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地处高原,地形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低,乡镇公路的建设还有待完善。西藏目前已有99.71%的乡镇和86.43%的建制村通了公路,但由于环境、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连接乡镇的公路大多数都只有一个,而且道路布局都以线状为主,未能形成完整的路网结构。有一个完善的乡镇公路网,既能方便农牧民的出行,又能推动城乡市场的发展,对加快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各乡镇公路的连通水平,就必须加快乡镇路网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5,6]:加快乡镇彼此之间的路网建设。政府应当合理规划乡镇公路发展方向,提高乡镇公路等级,增加进出乡镇的公路的数量,使其与周围都存在连通线,避免线路连通方向的单一。乡镇公路建设与西藏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西藏具有丰富的矿产、水利资源,政府可以利用资源开发的形式让开采者修建或完善资源所在地的乡镇公路或其他公路,并最终将其移交给当地政府利用和管理。同样,西藏的旅游资源也有待开发,政府在发掘旅游资源的同时,将公路建设与周围乡镇相结合起来,让百姓也能从中受益。西藏位于边境地区,未来的战略意义将十分明显。要合理的将西藏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连接起来,增强战争的机动性,就需要我们修建国防公路。国防公路的修建要与民用公路相结合,提高路网的连接率,为未来人员流动和物资供给做好准备。

1.2提高客货运水平

西藏地广人稀,客货运业务多以点多线长分布,且客货源分散,周转量不大,道路状况差,安全隐患大,致使农村客货运经营困难,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因此,提高现有乡村公路的客货运水平,做到路通车通,是便民服务的一项大工程。

1.3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西藏公路建设是重点,但养护管理更是关键。西藏地形复杂,公路自身等级较低,加之地质灾害频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得不到重视,使得公路问题层出不穷。每个公民都应该有爱路护路的意识,对破坏公路的行为应给予处罚;公路“只建不养”是不科学的,政府部门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加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工作上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公路养护的机械化,使公路能够长期保持最佳使用效果,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西藏应在建设进出西藏大通道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这样才能切实使急需发展的农牧民经济在良好的交通环境下看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2坚持发展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运输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其最大的特点是速度高,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航空运输不受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的障碍,只要有机场并有航路设施保证,即可开辟航线,因此,在构建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时,航空运输理所应当被列为未来交通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对象。西藏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从拉萨贡嘎机场的修建,到林芝、昌都、阿里等机场的修建,再到西藏航空公司的成立,无一不标志着西藏航空运输跨越式的发展历程。随着西藏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大力开发,西藏航空运输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增加区内和国际航班,提高飞机的日利用率,对于区内可以开通直达重要地区和旅游胜地的直升飞机航线;全面完善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机场现代化水平,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入到西藏航空业的发展中;提高西藏航空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确保航班的准时、舒适与安全。

3发展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个地区的综合运输发展常常只是强调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这五种基本运输系统的建立。将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地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考虑,不仅可以深化旅游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在西藏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和综合利用时,形成适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运输网,也可使运输业自身取得最大效益。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通过城市道路、轨道交通、铁路、水路(只限部分城市)、航空线路、管道等连接各停车站场、火车站场、飞机站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城市繁华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交通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和其他重要交通站场的交通体系[7]。随着进藏旅游人数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西藏各地区都应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完善城市运输系统。

3.1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

城市公交系统在城市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大框架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在西藏,要结合其高原特色,注重环境保护,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增加其在城市客运出行量中所占的份额。

3.2优化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及道路交叉点,其中道路交叉点往往是城市交通的瓶颈。拉萨市及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原因,市区主干路上存在较多的丁字路口,部分路段缺少必要的交通信号设施,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在综合交通规划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将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重要道路的交叉点设置成立体交叉,改善路网的布局,缓解交通压力。

3.3合理布局城际交通

加快城际交通网的建设,充分发挥城际高速公路的优势,优化县级道路和农村道路,逐步形成现代公路运输网;结合铁路网规划与建设,充分利用铁路优势参与城市轨道运输;将民航运输作为城际快速客运和重要货物运输的一个重要渠道。

4结语

总之,在西藏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需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发挥各自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最佳使用效果:完善区内铁路线路与区外、国外的联系,充分发挥铁路“助推器”的作用;加强区内公路网的建设,重点从“建、运、管、养”着手;结合地区特色,发展适合西藏的航空运输;深度开发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篇2: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旗实际,编制准格尔旗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目标,以促进经营者遵章守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为重点,发挥行政推动与市场引导双重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和信息化支撑,推进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信用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力争至2020年底基本建成与我旗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框架,市场信用体系规范有序,交通运输经营者诚信意识显著增强,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和环境,行业公信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质量信誉考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为基础,《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等部颁规章制度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运输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出租汽车企业、机动车驾驶培训等质量信誉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为补充,加强我县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梳理现行的行业质量信誉考核的内容,逐步扩大考核范围,完善相关考核指标,严格实施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信用考核评价,逐步建立运输管理机构与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权威性。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奖惩措施,明晰不同考核等级的约束条件,以考核结果有效约束市场准入及运力投放等。

责任单位:运管所、维修所;配合单位:执法局、交通行业协会。

(二)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用信息互通互联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尝试建立企业信用库、从业人员信用库及相关奖惩制度的“二库一制度”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二库”,即企业信用库和从业人员信用库。企业信用库涵盖水陆客货运输、驾驶员培训、运输服务、交通建设等交通运输相关企业,信用内容包括主要服务范围、企业资质、经营信誉等;从业人员信用库涵盖交通运输行业各相关从业人员,信用内容包括从业资格、服务质量、违章情况、安全情况等。企业信用库、从业人员信用库信息必须及时更新,确保真实有效。积极加强部门协作,逐步与有关部门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将公安、安监、工商、劳动保障、税务等相关部门掌握的运输企业信息纳入信息库,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依法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披露和查询系统,及时向社会提供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服务情况。

2.建立“一制度”,即信用奖惩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对信用考核良好的运输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适当给予政策、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扶持和便利,包括在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审批、客运线路招投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相关建设投资补助、技改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社会采购道路运输服务、招投标、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予重点推介等,使诚实守信者真正受益。逐步完善落实失信惩戒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加大监管和制约力度,严格实施惩处措施,特别是对于存在严重诚信经营问题的企业,依法依规限制其业务发展,构成违法的,严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逐步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诚信奖惩联动机制,使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责任单位:运管所、维修所;配合单位:办公室、执法局、质监站。

(三)加强政务建设,推进行政行为公开透明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增加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依托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结果,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项目名称、承诺时限和办事流程,健全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依托“网上潮州”、“网上政府”、党政内网共性办公应用系统等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完善交通运输政务网络平台,推进网上办公。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和干部任免等政务信息,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认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咨询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

责任单位:办公室、财务股、规划股、政安股、运输股、管理股、海事处、路政大队、养护所。

(四)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承诺执行力度

逐步将行业管理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认真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规范运作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参与制订、修订行业规则及质量、服务标准,建立行业准入、退出机制,梳理、完善行业各项规范经营的公约、约定,建立完善行业“诚信企业榜”及“黑名单”数据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宣传倡导信用理念、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提供信用建设咨询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诚信建设第一责任人,企业从业人员是诚信建设直接责任人;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包括信用教育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信用信息采集制度、自查自纠制度和失信惩戒公示制度以及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等,着力提高服务承诺执行力。

责任单位:财务股、规划股、政安股、运输股、管理股、海事处,配合单位:相关职能科室。

(五)加强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信用体系

继续推进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交通行政执法资源,形成“一支队伍执法”机制,避免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多头执法和执法扰民等问题;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执法队伍自我约束能力和交通运输市场信用监管能力。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全面建设行政执法信用体系,积极推进执法自由裁量权制度化,做到执法行为规范化、执罚结果透明化,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和质量。

责任单位:路政大队。

(六)建立诚信奖惩机制,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1.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各部门包括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汽车维修行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要充分依靠和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宣传教育、组织协调、诚信示范等作用,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投资补助等环节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对诚信考核良好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在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审批以及评比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鼓励和支持单位在采购道路运输服务、、人员招聘等方面优先选择诚信考核等级高的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

2.落实失信惩戒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加强监管和制约,严格实施惩处措施。违法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存在严重诚信经营问题的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限制其业务发展。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诚信奖惩联动机制,使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七)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结合行业“创文”活动,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开展行业诚信守法教育宣传,广泛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宣传行业诚信守信、合法经营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诚信经营示范”等诚信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美德,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广泛普及法制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诚信文化。

责任单位:运管股;配合单位:相关职能科室。

四、工作安排

根据工作部署,按照先易后难、重点推进、逐步完善、巩固提升的原则,力争至2020年底基本建成与我旗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具体工作安排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6年10月至11月)。根据局“两建”办工作要求,对全县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相关单位按任务要求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进行工作部署。

(二)建设推进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组织实施全县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建立完善“二库一制度”,实现信用信息互通互联;加强政务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和完善政务网络平台,推进行政公开透明;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企业相关信用管理制度;强化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建立行业相关机制,制订完善行业各项规范经营公约、约定,建立完善行业“诚信企业榜”及“黑名单”数据库;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全面健全行政执法信用体系;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7月至12月)。总结开展全县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及“二库一制度”,加强对交通运输各行业的培育和监管,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信用服务水平上更高水平;进一步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交通运输行业诚信意识。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一项当前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好日常工作与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系,将旗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制订具体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有序实效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加强协调配合。局“两建”办要切实加强与县“两建”工作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联系沟通,及时协调指导各科室、单位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督查考核。各责任科室、单位和配合科室、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履行本部门职责相结合,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履行职责同步落实、相互促进。

(三)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积极措施,利用本地新闻媒体、网络以及具体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客运站亭、公共交通工具等载体,多形式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普法宣传教育,弘扬诚信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体系建设氛围。

准格尔旗交通运输局

篇3: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一是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安全生产法》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配套法规建设; 交通运输企业完善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 “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治理、奖惩激励、诚信管理、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监督检查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重点推进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运营、港口危化品罐区作业等领域标准规范的制定。

二是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完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层级责任链条; 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机制,各单位和各部门负责人将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 基本建立安全生产问责追责机制。

三是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机制; 全面建立企业主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运行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规模以上客运、危险品运输和港口危化品罐区企业以及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企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役特大桥及长隧道全面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巡视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针对各类应急预案至少开展1次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次岗位练兵。

四是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交通运输企业应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1次安全生产知识轮训,原则上不少于24学时;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所属从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1次安全管理知识轮训,原则上不少于24学时; 基本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五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力量配备,完善部、省、市、县四级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相应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保障安全生产费用和工作经费,实现每年安全生产经费预算到位,专款专用。完成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诚信管理、在线教育培训等信息系统建设; 积极培育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并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篇4:建设完善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

1、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的意义

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能为人们带来高效率的生活。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使世界都变的更小,使那些遥不可及的地方都能够随时到达,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工作的需要,亲人的想念,遥远的梦想,都能够通过完整的交通体系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种高效率的生活有效的节约了生命,给人们带来高效生活质量。

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能够更好的促进沟通。电话沟通、视频沟通、语音沟通,这些沟通方式虽然方便了许多,但是还是没有面对面沟通来的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仍然是被人们最认可的沟通方式。每一次面对面的沟通都要伴随着交通运输体系,有时候是公路,有时候是铁路,有时候是水路,有时候是航空。建设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首先考虑安全性。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当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从安全着手,近年来交通运输安全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安全问题贯穿交通的始终被。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安全需要,如果在旅途中安全都没有办法保证的话,那么势必是要人心惶惶了。如何减少旅途中的安全问题是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又一个重要的意义。

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要做到真正的四通八达。现在有不少的报道表明:当今中国仍有很多地区交通不方便,出行困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还要关注的一方面就是远方的角落,虽然青藏铁路早已贯通,但还不足以称得上青藏地区已经达到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还有一些偏远的山区,仍然需要步行走出来,这些交通问题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如此不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势必会影响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要求是,要建立和健全干线运输和区域内的各项运输措施,这是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1)如若人们想到的地方都能够到达,那才是真正的四通八达。

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要考虑因地制宜。试想一下,前面是一片大海,我们若想去海的另一边,我们是要修座桥过去还是造艘船,如果前面有一座山,我们应该修一条公路,还是建一条铁路。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还要考虑的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能够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不但可以保证人身安全,更能够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当有靠近水域的城市或者靠近港口的城市一定要发展好水路,把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出来。因地制宜是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又一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要实现节约型能源体系。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交通运输的完善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节约型能源的引进势在必行。不能一味追求高效,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没走一步,都要想着造福子孙后代。节约型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可再生,是绿色出行的的必备,目前这方面还有待于继续开发,我们要建设的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离不开节约型能源。

3如何建设完善好交通运输体系

3.1分析三种主要运输体系的优缺点

水路运输的完善。我国现有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基本能够达到合理化结合,但是很多港口城市还没有做到借助区域的优势,还有待于继续开发,让优势体现的更加明显。靠近港口的城市一定不能单一发展公路或者水路,若二者能够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水路运输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约定的时间内不能如期的完成运输,这时候如果有公路来代替就实现了一次运输合理化配置。当然水路运输业有优势,运输量大,成本低,天气各方面均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用水路更好。

公路运输的完善。公路运输一直以来最大的缺点就是运输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较大,适当的用铁路和公路配合,来保障交通运输,无疑是上了一个双保险。随着高铁的修建和新道路的开通,现在公路的配置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完善的。

航空运输的完善。同样,航空运输对天气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能与之进行配置的方式方法少之又少,是今后需要重点改善的问题。航空运输优点也是很突出的,速度之快是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都代替不了的。

3.2合理配置交通运输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建立合理的运输结构,可以使各种运输方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既可提高运输能力,又可提高经济效益。(2)把每种运输存在的问题整理好,做出合适的对比,平时可以做到最优配置,出现问题的时候还能有备选方案,是减少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

3.3建设节约型建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始终贯穿人们的生活,建设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势在必行。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的日益完善,环保问题映入眼帘,每种交通运输都存在严重的污染行为,若不加以治理,后果难以估计。所以,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还需要从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考虑。

交通运输体系是由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及其线路、站场等组成的综合体系。和我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除了能够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要以外,还能够更好保障出行安全,促进高效生活,促进协调经济增长,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就要因地制宜的调整运输方式,让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得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节约型能源的交通运输体系。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1:吴涛,男,汉族,1983年3月,江西省临川市,本科,学士,研究方向: 交通运输工程。

篇5: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篇6: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发展

港 口 科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港口的支撑”。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看,运输体系占据了重要地位;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需要看,港口又是一个重要节点。港口的布局、规划将保障其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在能力、网络、布局等方面的协调、衔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港口建设是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重中之重。

一、兴化港口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港口发展现状

兴化市目前码头多,规模小。根据2008年统计数据,兴化市拥有港口装卸码头64个,岸线总长约6710米,泊位401个,300吨级以上泊位7个。码头拥有3-5吨级吊机、叉车、输送机等装卸设备,拥有仓库3900平方米,货物堆场面积2.11万平方米。比较大的的码头城区主要有野行码头、城南码头和城北码头,乡镇主要有垛田砂石市场码头、戴窑粮食市场码头及沙沟水产市场码头等。

2.特征分析

①码头泊位分布不均匀。兴化河流众多,通航条件较好,然而由于兴化市场的发展,码头泊位主要分布于车路河两岸,建口线、盐邵线分布的码头均较少。从空间上看,兴化城区以东垛田镇、戴窑镇码头较多,而南部和北部乡镇只有少量的码头泊位进行运输。②码头泊位分布相对较散,规模较小,等级较低。兴化市内河港的码头零散无序的分布在沿河的城镇段、临跨河施工项目和依水企业周边,尚未形成具规模的作业区,且码头等级普遍不高,现状最大的泊位等级为500吨级。

③码头泊位主要为服务于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货主码头,且大部分为私人小码头,专业化码头少。码头长期处于自然发展阶段,货源、货种单一,设备比较陈旧,装卸工艺落后,生产能力较低,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④码头岸线利用率低。兴化现有航道961.82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73.02公里,等外级航道488.8公里。以开发港口岸线总长仅约6710米,仅占全社会航道岸线总里程的1.53%,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二、兴化港口发展规划 1.兴化港口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臵独特,具有江海联运的天然优势。兴化位于江苏省沿江地区腹地,东连大丰、东台,经兴东线、刘大线至沿海港口大丰港入海;南接泰州经引江河直达长江;西与高邮、宝应毗邻,经通扬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相接;北与盐城隔界河相望,具有接轨沿海开发、带动沿江崛起、承载江海沟通、发展水运产业的独特区位条件,具备打造成通江联海转乘枢纽、形成江海联运的天然优势。通江达海战略的实施,必将带动兴化内河港的快速发展。

②航道等级条件提升,港口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江苏省及泰州市干线航道网的实施,兴化内河航道通航条件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岸线利用空间。

③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路运输需求旺盛。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特点。兴化是水运大市,现有在册运输船舶4000余艘,100多万载重吨,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而港口作为水路运输的必备基础设施,在加快发展水路运输的同时,必须加快港口建设,形成匹配发展,良性互动。

2.兴化港口发展定位

兴化的内河港是泰州市内河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州北部地区及兴化市经济发展和沿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兴化市腹地内外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和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腹地经济社会和航道发展以及港口功能的逐步拓展,兴化内河港将逐步发展成为集港口物流、海江联运、临港开发、内外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工协作、文明环保的现代港口。

3.兴化港口规划布局

港口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论证和实践体现,港口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兴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内河港口建设,2009年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编制《兴化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着力打造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内河港口体系。根据《总体规划》,全市内河港口划分为12个作业区,其中主作业区4个:得胜湖作业区、城南作业区、戴窑作业区、戴南城东作业区;一般作业区8个:戴南城西作业区、周庄作业区、安丰作业区、沙沟作业区、陈堡作业区、合陈作业区、临城作业区和张郭作业区。

三、兴化港口发展思路

1.优化港口开发模式,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一是要加快公共港口建设。除鼓励建设货主和业主的自由码头泊位外,要大力推进综合性、现代化、集约化的公共港口建设,提供公共物流服务,极力提高港口现代化服务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二是要加强港口战略合作联盟。立足“通江达海”理念,加强与沿江沿海港口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以产权、资金、业务等为纽带的多种合作机制。三是要加大港城联动力度。按照“城市规划包括港口规划,港口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原则,把港口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一个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力求既突出港口专项规划的特点,又符合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确保港口规划与城市规划互相衔接,宏观引导港口、临港工业和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起到“一港带全面”的放大效应。

2.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延长经济产业链。兴化港口建设要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前方建港、后方建厂,多元发展、优势互补”的经营发展方针,坚持港口码头建设与临港产业布局相结合,注重引进高质量项目,即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对优势产业的带动和对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实现港口建设和发展临港产业两手抓,通过“集群渗透”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发展,使兴化港口由单纯的水陆运输中转转变成为城市和腹地经济服务的基地和龙头。

篇7: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安监发〔201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远、中海、招商局、中交建设、中外运长航集团,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部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平安交通”总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法治思维、依法行政,强化红线意识、守住底线,以建设“平安交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真正把安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有效防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

—1—

——坚持依法治理、明责履责。完善法规制度,明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定位,制定责任清单,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加强形势研判,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局,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17年“平安交通”五年建设阶段,初步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基本健全,责任更加明晰落实,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保障水平显著增强,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交通”建设的需要。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全面适应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需要。

三、重点工作

(一)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1.健全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结合行业和各地需求,对现行交通运输法规进行全面梳理,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法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方面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法规。

2.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快建立健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突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按照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工作。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治理、奖惩激励、—2—

诚信管理、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监督检查、巡视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制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围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运输工具和装备设施、生产作业、养护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2017年底前,重点推进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运营、港口危化品罐区作业等领域标准规范的制定。

4.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按照相关要求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及时修订不实用或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应急预案。认真梳理交通运输应急工作职责和应急需求,加快应有未有的应急预案编制,构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二)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5.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交通运输企业应严格依法依规从事安全生产活动,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定责任。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全面构建,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6.明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按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法定权力、义务和政府部门赋予的职责,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明晰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职责。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层级责任链条完善,监督管理责任有效落实。

7.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以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要求,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应明确“一岗双责”的内容和要求,规范履职行为,并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尽职免责机制。2017年底前,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机制,各单位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将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

8.严格安全生产问责追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的问责追责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单位

—3—

和相关责任人责任。相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事故发生单位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2017年底前,基本建立安全生产问责追责机制。

(三)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9.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研判。分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根据季节性特点,查找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剖析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安全生产规律,举一反三,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超前预警预防。2017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机制,编制分析报告。

10.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交通运输企业应依法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法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分类分级加强事故隐患管理,实现督查检查、挂牌督办及责任追究的闭合管理。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企业主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运行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1.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落实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部署,重点强化客运、危险品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危化品罐区、在建和运营桥梁隧道等的风险源辨识、评估和管控,注重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预测预警预控和过程监管,构建行业自律、政府监督、中介服务、专家咨询的协调推进机制。2017年底前,完善相关制度,规模以上客运、危险品运输和港口危化品罐区企业以及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企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役特大桥及长隧道全面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12.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明确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和要求,规范监督检查程序和内容,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并采取安全生产巡视、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重点巡视督查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和安全责任履职情况,督促整改安全隐患,严肃查处存在问题,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行为。2017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巡视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落实巡视和监督检查计划。

13.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职工、公众、社团、工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完善举报、受理、处置、信息公开等办法。加强与媒体合作,设立曝光台,及时曝光非法违法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单位、造成恶劣社

—4—

会影响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件等。2017年底前,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渠道。

14.加强安全应急演练。突出公路航道保通保畅、水上搜救溢油、灾害险情、事故救援处置等重点,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安全防范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夯实基本功,提高安全意识、实操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17年底前,针对各类应急预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岗位练兵。

(四)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15.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和应急知识宣传,增强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平安交通”和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我要安全”的氛围。

16.强化企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加强一线从业人员岗位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相关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资格。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企业应对所属从业人员系统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知识轮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4学时。

17.提高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所属从事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系统进行一次安全管理知识轮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4学时。

18.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部署,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依法守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从业人员生命安全。2017年底前,基本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五)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9.加强安全管理力量配备。交通运输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设

—5—

置安全管理机构,配足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完善部、省、市、县四级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相应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有通航水域或农村公路通营运车辆的乡镇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20.保障安全生产费用和工作经费。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督管理、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单独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安全管理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主要用于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巡视和检查、事故原因调查、企业标准化建设、宣传教育培训等。实现每年安全生产经费预算到位,专款专用。

21.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建设。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十三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加强安全监督管理装备器材配备,为专门从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监督检测设备、事故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个人防护设备等。加强交通运输监督管理、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装备和基地建设。

22.强化安全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设施研发,推广应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中的应用。2017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诚信管理、在线教育培训等信息系统建设。

23.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各交通运输行业协(学)会应按照诚信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鼓励和支持行业协(学)会等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院校,在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教育培训、风险评估、诚信评级等方面发挥技术支撑作用。2017年底前,积极培育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并依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其咨询服务行为。

(六)国际化战略体系建设。

24.提升国际影响力。建立健全机制,统筹行业力量,积极参加有关国际事务和行动,加大交通运输安全方面国际公约、规则和标准等制定的参与力度,提升我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6—

25.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研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的安全理念、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2017年底前,建立健全国际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方面的信息搜集研究机制,开展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对标研究。

2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相关的安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利用多种平台,开展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交流与能力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一把手负总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根据部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二)加强沟通协作。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确保安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实施效果。对于工作不落实或达不到要求的,要追责问责。

铁路、民航、邮政系统可结合各自安全监管职责和安全生产的实际,建立健全本系统的安全体系,保障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发展。

交通运输部 2015年2月10日

篇8:郑州轨道交通运营节能体系建设

关键词:节能,设施,运营,交通

0 引言

随着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而产生经济,能源和环境问题,如何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例如,城市轨道交通部门是城市公用设施中用电值最高的部门之一,因此需要对列车牵引过程中的运行工况、能耗状态及用电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索科学有效的节能措施,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轨道交通车站照明、节能坡设计、制动节能、建筑节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1,2,3,4,5]。但是目前的节能方案都是基于后期设备改造的,少有从运营建设前期进行节能规划。郑州轨道交通将于2013年年底前通车,在运营前,对设施设备节能进行合理规划,对未来运营期的节能有重大意义。

1 郑州轨道交通节能体系

根据郑州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规划资料,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用电设备主要有车辆、通风空调、屏蔽门、电扶梯、照明、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火灾报警、自动售检票、环控系统、给排水、门禁及维保系统等。本研究根据郑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如图1所示。

2 郑州轨道交通运营节能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节能涉及的专业十分繁多,但是主要的能耗是牵引供电能耗和动力照明能耗两大部分,因此从车站设备节能研究、车辆电气化设备节能研究、车辆段/车场设备节能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2.1 郑州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节能研究

2.1.1 车站空调及通风系统节能

1)风机类的节能。一般来说,风机耗电量与风量的3次方成正比,在风机系统设计中,能够提供多于一种送风量或排风量设定,针对不同需求时段,灵活地调节通风模式,实现节能。如采用变频无级变速风机、单台双速风机、多风机组合开关模式等。

2)新风量的控制。为满足车站内空气品质要求,需要一定的新风量来满足乘客的舒适度、卫生等要求。控制和正确使用新风量是保证车站内空气品质和空调系统有效节能的重要措施。如采用检测公共区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量,利用时间表模式按车站流量峰时特性调节新风量等。

3)车站出入口的自然风控制。高温、高湿的室外自然风通过车站出入口进入车站,将加大车站的空调负荷,对所需的制冷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有效控制自然风由车站的出入口进入,实现节能。如出入口处加装手动门,出入口处加装自动门,出入口处加装空气幕等。

4)空调水系统的节能。空调水系统中的冷水机组、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等设备耗电量较大,约占整个车站空调系统耗电量的50%~60%。一般来说,空调水系统设备容量是按照地下车站最大设计冷负荷选定的,且留有一定的余量。空调水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具有时变性的动态系统,受季节、天气、环境、客流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逐时变化的,且始终处于波动之中。据有关资料统计,通风空调最大冷负荷的出现时间较短,而绝大部分时间车站空调水系统都是在部分负荷条件下运行的。因此,空调水系统的节能运行是整个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可采取的节能措施有:合理选择冷水机组功率、采用高效率的冷水机组;优化空调水系统管路,减少水系统阻力;变频调速控制及整体优化技术等。

5)节能操作运行措施。车站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除利用硬件上的改进外,还可通过空调系统操作运行方式配合实现。如在控制模式上根据气候条件、车站的具体使用状况等因素,选择车站空调系统的运营模式,达到节能的效果。具体方式有:空调四式控制、单送风模式、置换通风模式、先风后水启动及先水后风关机操作等。

2.1.2 照明及配电系统

车站照明具有负荷容量大、供电时间长等特点,其用电量仅次于通风空调的用电量。优化照明配电与控制设计并采用节能光管,可起到节能、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的作用。

1)多回路分区照明设计。

将车站照明系统分成多个不同的照明区域,每个区域以多回路供电。在保证不同时间、环境和场合照明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开关控制模式控制各区域的照明回路,在满足照明的要求同时节电。

2)节能光源、灯具、电子镇流器的采用。

各车站都安装有大量的照明灯具、镇流器等,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采用高效的节能光源、灯具,如TS和TS节能荧光灯、LED光源及电子镇流器等,可直接减少照明系统的能耗。

3)日光与照明控制相结合。

自然采光不仅可提供自然照明,并且可提供人们心理、生理和视觉上的舒适感。在地面、高架车站、地下车站的出入口,采用光控感应器,根据日光强度自动调节光源的亮度和开关电灯,节省用电。

2.1.3 优化供电系统的配置,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

1)地铁车站一般存在变压器容量设置过大,负荷率偏低、空载损耗偏大现象,造成了供电系统资源的浪费。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营状况,确认设备在标准功率下的实际负荷量,合理确定每个系统的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减少空载损耗。

2)自动扶梯。车站自动扶梯运行时间长,若有效降低自动扶梯的能耗,除可节省运行费用外,还可减少对车站的排热,直接减少空调系统的负荷。节能措施有:在非高峰期时关闭部分自动扶梯,降低能耗;使用变频调速装置、应用红外线感应等技术,在无人使用时减少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

2.2 郑州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设备节能研究

1)降低车辆空调能耗的有效措施研究。将车内温度、湿度以及通风进行综合考虑,结合郑州市轨道交通的具体情况和乘客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保证乘客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车辆空调能耗的有效控制措施。

2)车厢LED照明的节能研究。根据郑州地铁车辆的配属情况,对车厢LED照明灯具进行选型分析,并对荧光灯照明与LED照明两种车辆客室照明节能、可靠性、可行性、照度、寿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解决LED灯具使用中的衰减等问题,实现车辆照明的技能环保。

2.3 郑州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车场设备节能研究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节能方案研究。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是轨道交通最重要、占地面积最大的地面建筑。能量的消耗包括空旷地带与建筑结构内的照明、温度调节、通风控制和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本研究将结合郑州市轨道交通的实际,研究关于照明线路、空调设置、结构通风设计等多方案的比选。

1)节电方面将考虑可以尽可能的利用车辆段位于地面的优点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太阳能取代来实现节能。还可以研究采用地热资源来实现车辆段和停车场地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采用太阳能来减少能耗,如太阳能电池供电照明和空调,太阳能热水器供给热水等措施;从设备角度研究整个基地的照明与空调等的优化布局,从建筑结构角度研究结构材料选用对传热隔热影响与选用、通风设置。

2)节水方面将考虑实施水循环利用的处理设备的引入;给水加压采用变频供水设备或无负压供水设备,职工浴室热源可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车辆冲洗和检修废水经处理、消毒后再回用于洗车或冲洗零部件。建立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并考虑在有条件收集、处理和利用雨水时,应尽量利用雨水。考虑在检修库等大库的顶棚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的方案,再经过滤沉淀,用于灌溉绿化等;工作生活日用水也可以再处理转换为中水使用。对此,将进行方案研究。

3)绿化方案研究主要在于最大力度地增加绿化范围,包括基地室外绿化、建筑结构内外绿化的方案。可以考虑采用在各类厂房屋顶、墙壁等处栽培适宜郑州地区季节性变化的植被等措施。

3 结语

通过对轨道交通节能办法的梳理,建立郑州轨道交通运营节能的体系和办法,从车站设备、车辆电器化设备和车辆段建筑节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节能办法的探讨,为郑州轨道交通未来运营期的节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思甜.LED照明在地铁节能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32(2):185-186.

[2]曹荣光,曲世俊,董书芸.北方地铁屏蔽门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J].重庆大学学报,2009,32(2):218-222.

[3]刘海东,毛保华,丁勇,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节能问题及方案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5):68-73.

[4]金炜东,王自力,李崇维,等.列车节能操纵优化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1997,19(6):58-62.

上一篇:中国铁路设计院排名下一篇:形成性评价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