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2024-05-23

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精选6篇)

篇1: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一套系统的指导和评价翻译实践的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翻译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本文以该理论所涉及到的原则为出发点,试对林语堂先生翻译的<浮生六记>中沈复之妻“芸”的形象塑造做一评论.

作 者:李婷 张凤安 LI Ting ZHANG Feng-an  作者单位:李婷,LI Ting(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张凤安,ZHANG Feng-an(辽宁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10(3) 分类号:H31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目的   文化内涵  

篇2: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浮生六记》是沈复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体裁样式别致,通过写自传的故事兼论生活艺术。作者的妻子好学聪颖,在平淡的生活中却能欣赏着自然和艺术。其中描写的生活场景正是林语堂主张的空灵艺术生活以及“性灵”的文学倾向,因此林语堂自愿将其翻译为英文,能让全世界的人知晓中国这一对普通夫妇的恬淡静雅的生活。林语堂前后修改了十遍文稿,最终于1939年发表了译文。很多英文读者反复阅读,想要揣摩出其中韵味,足以见得林语堂翻译的受众程度之高。

二、归化与异化在《浮生六记》中的使用

1.异化和归化的提出及内涵。德国阐释学派奠基人施莱尔·马赫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一是原文作者导向,二是受众读者导向。美国翻译家韦努蒂继承了这一思想,发展出了归化与异化理论。韦努蒂认为,将原文作者导向的方法称为“异化法”,将作者导向的方法称为“归化法”。归化可以理解为在翻译中采用清晰透明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来淡化原文陌生感;同时,异化是指保留原文中的部分异域性,同时兼顾读者可以理解的层次。二者的区别即为是否需要保留原文的异域风味。归化让译文适应于目标读者的文化,使之前所要传达的文化陌生感淡化,但其原本异域韵味会丧失。而异化虽然保持了异域性,但会让读者无法理解。

2.《浮生六记》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浮生六记》是一部文言文作品,某些词句的翻译难度非常大。林语堂以其深厚的双语造诣,使其翻译精准到位且又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蕴,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了中英双语之美。现在举例如下:

例1 芸曰:“此何难。俟妾鬓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灵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尽可偕游。”

“Oh!this is not so difficult”said Yun.“Wait till I have gotmy grey hairs.Even if I cannot accompany you to the Five ScaredMountains then,we can travel to the nearer places,like Huch’iuand Lingyen,as far south as the West Lake and as far north asP’ingshan[in Yangchow].”

“妾”在古代中国是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归化译为了“I”。“鬓斑”意指人两鬓变白,林运用归化的方法,翻译为了“have got my grey hairs”。尤其是在“五岳”这个风景地的翻译上,林语堂运用归化法译为了“the Five ScaredMountains”。而“虎阜”、“灵岩”、“平山”直接译为了“Huch’iu”、“Lingyen”、“P’ingshan”采用的是异化法,把原有的意境保留下来了。这种翻译手法让读者感觉到不同的异国文化,对中国的地缘地貌有了新的认识。

例2 于是易髻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鬓尚可掩饰,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

Accordingly she changed her coiffure into a queue,paintedher eyebrow,and put on my cap.Although her hair showed slightlyround the temples,it passed off tolerably well.As my gown wasfound to be an inch and a half too long,she tucked it round thewaist and put on a makua on top.

“髻”、“辫”本身为中文特有的词汇,运用了归化法,分别译为了“coiffure”、“queue”。但只是从意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并没有将其意蕴译出。笔者认为,可以在此直接用英译之法,后面再加上解释,这样可以既可让读者体会到异域文化,又能让读者理解其中的意义。“蛾眉”归化翻译为“eyebrow”,其实在此处也丧失了原有意境,所谓的“蛾眉”,其意应该指的是美女细长的眉毛。笔者认为此处的翻译应该是要有一个定语进行修饰,可以翻译成“slender and beautiful eyebrow”。“马褂”译为了“makua”,这使得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到浓浓的中国文化特色。

三、结语

从上述的翻译赏析中我们发现归化和异化法各有千秋。归化在使用时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原文的意义,却丧失了部分异域文化。而异化可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风韵,却会使得读者难以理解原文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因此,译者在面对不同源的文化背景时,最佳方式应该是合理地使用两种翻译策略。

篇3: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直译 意译 广告词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争夺战也趋于激烈。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国际广告已成为强有力的武器,它是企业促进产品销售、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手段。因而广告翻译产业也随之兴起,但传统的翻译理论并不够完善,它强调的是译文的“忠实”与形式的“对等”,不能很好指导以促销为目的的广告文本翻译。作为对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理念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功能的再现,以实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背景下对文本所达到的预期功能,这无疑为具有某种特殊交际目的的应用文本如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广告的功能一般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争取客户、保持需求、扩大市场和确保质量。为了实现广告的这些功能,广告语言一般都使用大众化口语体,言简意赅,简洁易懂;广告语通常使用辞藻和警策句,以发人思考,从而让人注意到广告中的商品。因此,广告语的翻译应该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具有匿名性、劝导性、功利性等特点。从审美价值上讲,广告的翻译偏重使用性和交际目的,遵循的是广告接受者喜闻乐见而又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都对广告翻译进行过研究,但大多只局限于以广告语的语言特点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广告翻译的一些实际翻译方法,没有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翻译指导理论。从广告翻译的特点来看,功能翻译理论正好可以很好地为其提供现实指导。

二、理论框架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的是研究者不能单纯地关注译作与原作的对等关系,而是转向关注翻译行为本身所涉及到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与翻译行为理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互动行为,翻译有意图性。翻译的意图性不一定体现原作和原作者的意图,而是体现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所要达到的意图。(2)翻译的基本规则是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其中,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其他两个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忠实规则从属于连贯规则。目的法则是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连贯规则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规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中,语际连贯次要于语内连贯。(3)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文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操作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以表达原语文化文本接受者的交际意图。(4)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合适,而不是等值。合适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决定译文合适的翻译属于等值形式。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行为理论。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1)翻译是一种互动行为。为此,区别翻译和翻译行为两个概念。(2)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功能翻译强调翻译要求和翻译行为发起者的决定作用。目的语文本只有达到翻译要求,才能认为实现了功能翻译。(3)翻译是一种人际间互动行为,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当事人有翻译发起者、译者、原文本作者、目的语接收者等。这些当事人都会不同程度对翻译行为产生影响。(4)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涉及原语文本、译者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因为交际必须通过承载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符号的使用来实现。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对待应用翻译有一系列的翻译策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直译与意译。直译法在功能等值的原则作用下,当语码的语义意义能产生等值语境效果时,在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保留言语上的差异,采取直译法。有时,目标语言没有而表达功能必须,即使生搬硬套原语的词语和句型,也视为正确方法。意译法在功能等值前提下,在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不保留言语特色,例如不保留原文修辞形式和民族特色,词有增减、重复,词性和句型有转换,语序有颠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说和反说互换等译法,应该视为意译。

三、案列分析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有三大翻译规则: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目的规则要求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Reiss&Vermeer 1984:101)。连贯规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这两条规则为直译在广告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忠实规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这为意译在广告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这样,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须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意译或直译的方法,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下面将以实例进行解说。

例1:Connecting people! Nokia. 译文: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若将原文直译,可译为“诺基亚,将人们联系起来!”很显然,这种译文缺乏力度和亲切感。“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放弃了原文的意思,采用意译法在译入语中创造了一个新口号。从传统的忠实标准来看,这样的译文可能根本不是好的译文,但从功能派的翻译目的和连贯规则来看,这一译文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译者不但突出强调了诺基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高科技含量,还借用汉语中的四字格,唤醒中国人对文字对称美的追求,译文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与接受,使诺基亚产品的形象深入人心,进而达到促使中国消费者购买诺基亚的产品的目的。

nlc202309012134

例2:Ask for more.(百事流行鞋的广告)

如果采用直译法,应为“想要更多”,但该广告语太过于平凡,效果不佳;如果稍加意译,翻译成“渴望无限”,较好地体现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应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再进一步意译,翻译成“追求无限”,意境则大不一样,年轻人的锐气和豪气一览无余,无疑达到了增强广告的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符合中国消费者语言欣赏习惯。

例3:We care to provide service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 f duty.(UPS-快递)

译文1:我们愿意提供高于或超出责任感的服务。( UPS - 快递)

译文2:殷勤有加,风雨不改。( UPS - 快递)。

显而易见,译文1,死守原文,在语义、词义和句式上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但没能很好地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在意义上与原文存在一定距离。众所周知,广告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外宣传企事业单位的形象,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自己。译文2 就较好地实现了广告翻译的目的,认真吸取了原文的内容,对原文形式进行了大胆意译,运用汉语四字短语结构,符合目标语的使用标准,实现了其强大的诱导目的。

例4:BUICK:In search of excellence. 别克轿车:志在千里。

该译文字数上虽与原文对应,但却在词义上对原文进行了大胆的意译,并借用了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里的句子,使中国消费者很快理解其意思,并联想到该汽车经久不坏的高质量。达到迅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目的,并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5:Honda:For the Road Ahead. 本田:康庄大道。

变了原文的语言形式,采用了对偶句,突出了该广告的对象“钻石”所拥有的永恒价值。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现广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以上是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成功运用,下面是直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例1:Toyota: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 丰田:动态的诗,向我舞近。

该译文基本上是直译的。首先,句式上对等,都是两个小句。其次,词义上都一一对应。该翻译以四字句为主既通俗易懂,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新颖独特,又能惜墨如金,言简意赅。符合目标语规范。体现整篇广告的创意,并且要极具鼓动性、诱导性,激发购买欲。

例2:Tide's in,dirt's out. 汰渍到,污垢逃。(汰渍洗衣粉)

该译文以三字结构为主,与原文字数对应,结构相当。在词义上上也基本属于直译。从整体上看很好的保存了原文的形式与语义。说明了汰渍洗衣粉清洁的强效功能。同时也达到了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

例3:A Kodak Moment. (Kodak) 就在柯达一刻。(柯达相纸/胶卷)

该译文无论从字数还是词义上看,都与原文一一对应。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特色。文字简练,易记。同时体现了柯达胶卷留住人生美好一刻的纪念意义。达到了广告的宣传作用。

例4: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例5: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例4、5的译文基本上沿用了原文的句型,词性,词义。用词简单,但体现了产品的特色。句式紧凑,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东芝电子产品的广告“拥有东芝,拥有世界”,说明顾客拥有了东芝该产品就能了解世界,拥有世界。体现了该电子产品的优点。再看例5,“新一代的选择”既体现了该产品的活力,又映射了消费群体为年青人。

四、结束语

功能翻译学派从译入语的角度来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转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而原文文本仅仅只是“提供信息”。广告词的翻译是一个有着特定接收者,及明确的广告翻译目标。而且上文中介绍的有关广告语言的特点与功能,这些奠定了功能翻译理论可以作为指导广告翻译的基础。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翻译功能三大规则即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为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综合运用提拱了理论基础。这说明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意译或直译翻译策略,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1.

[2]陈小慰. 翻译功能论的启示. 中国翻译. 2000.

[3]戴小汇. 美国广告的特色. 英语知识. 2000.

[4]方梦之. 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 中国翻译. 2003.

[5]顾维勇. 实用文体翻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篇4: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旅游翻译;呼唤性;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069-02

1功能翻译理论综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其核心在于3个方面:翻译的实质、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以及翻译功能理论的原则。其代表人物有赖斯、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诺德等。1971年,赖斯在她的著作《翻译的批评性和限制》一书中,首先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在认同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的同时,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形式,也就是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从而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1984年,曼塔利将功能翻译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她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她的“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这一概念。传统的“翻译”只涉及原文的使用,她则把“翻译行为”看作是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从而区分了“翻译”(translation)与“翻译行为”(translation action)两个概念。德国功能学派的最后一位主导人物诺德则对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并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翻译的“功能+忠诚”(functionality+loyalty)原则。总之,文本类型和翻译类型学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依据。功能翻译理论跳出了对原语文本一一对应转换的樊篱,将“翻译放到了一个综合原文作者、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多重关系的动态的行为范畴,从文本的交际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2旅游翻译的特点

2.1行文用词华美

汉语旅游材料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显得“文采浓郁”,辞藻的渲染加上汉语言常采用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使得文字力求达到音形意皆美、诗意盎然的境效,给人以美感。

2.2文化上强调“意与境混”

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因而人们常常将景物的内在意蕴依附于其外在的表象之上,使具体的景象获得抽象的人格与情感,做到情与景相融、虚与实相生、意与境相谐,在描绘外界自然美的同时无时不在传递一种内在和朦胧之美。其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物我一体,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极浓。

总之,汉语旅游材料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文采浓郁,大多依靠华丽辞藻的渲染而不是物象的明晰展示。其语言表达常常伴有大量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求行为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意境美、色彩美、音韵美和情感美,以及诗情画意、情意盎然的效果。这极大地迎合了汉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汉语旅游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上的差异,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是旅游翻译能否实现其“呼唤”功能,有效达到交际目的的关键所在。

3汉语旅游材料的翻译策略

汉语旅游材料文本的多样性决定了翻译策略的多重性,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省 译

一些旅游资料中会存在无多大实用价值的表达,若全盘直译出,会破坏译文美感,致使臃肿堆砌。为保证译文流畅,必须对原文进行删改,以有效吸引读者。

例如:她(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忽而惊涛裂岸,势不可挡,使群山动容;忽而安如处子,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It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at some place, flows on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ripples.

3.2增 译

增译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带有源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在译文中,采用适当阐释或加注释的形式来明确原义,避免译语读者的误解或不解。

例如:(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鼎盛于宋,大毁于元。时兴时衰于明清,萧条于民国,渐复于解放后,大规模修复开发于1990。——《桃花源》画册

Taohuayuan(the peach flower source)was firs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256~439A.D), began to take shape in the Tang Dynasty(618~709), 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97), and went to ruin in the Yuan Dynasty(1279~1368).With ups and downs throug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1368~1911), it was almost abandoned in the tim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Its restoration was made from the year 1949 and a large-scal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began in 1990.(贾文波,2003)

3.3拆 译

由于汉语不可能在句型结构上与英语完全对应,翻译时必须从结构上对原文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

Carrying distant mountains in the mouth and swallowi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vast and mighty Dongting Lake stretches endlessly. It turns brilliant in the morning and gloomy at dusk. The scenery abounds in changes.

3.4改 写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汉语讲究声韵和谐,整齐对偶,表现为大量使用四字结构和华丽辞藻。在描写景物时,喜欢用大量形容词,讲究诗情画意。因此,对景物描写中过多的言辞渲染,有可能被英语读者认为是极度夸张。英译时,不应将原文内容以及大段的华丽辞藻和平行结构逐一直译,而应根据英语景物描写的规范加以调整。

例如:西湖在杭州市区的中部,面积约6.03平方公里。沿湖四周,花木繁茂;群山之中,溪泉竞流;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千古风情,令多少人流连忘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真是恰如其分。[2]

Situated to the west of Hangzhou, the West Lake area covers 6.03 square kilometers. The causeways. bridges, pavilions, springs, trees and flowers in and around the West Lake make it a paradise on earth, where one can’t tear himself away.

3.5篇章整合

一些旅游资料中会出现许多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及汉语独特的语言结构,如果按字面翻译成英语,必然使不熟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预期的译文功能,达到吸引游客的宣传效果,可酌情对那些一时无法翻译或者勉强译出却让人不知所云的段落进行重新组织,甚至可根据译人处理同类语篇的习惯加以改写。

例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塔高468米,三面环水,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3]

这是一个由散句组成,典型的汉语句子,句中短句一个接着一个。英语讲究句子结构的完整与严密。如果按常规直译,造成的结果或是不合英语语法,或拖沓冗长。因此,我们可采用改译法化零为整,将其缩合成符合英语习惯表达的译文:

Situated on the Huangpu River and at the point of Lujiazui in Pudong. 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and Television Tower is surrounded by waters on three sides and faces a row of buildings of variegated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the Bund across the river. This 468-meter-tall tower ranks first in Asia an d third in the world in height.

综上所述,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有助于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为有效达到旅游材料的翻译目的,译者应以翻译功能理论为依据,从传播中国文化与实现语篇的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同时把握好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酌情选择适当的翻译技巧,使原文的意图及内容能准确得体的再现给译文读者,进而获得他们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26~127

2 张建平、陈二春.论旅游文本的语篇功能与英译[J].商场现代化,2007(493):207~208

3 Janry.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旅游风景区导游词,2007.9.11.http://

www.ruizh.com/article.asp? id=216

On the Tourist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Functional Theory

Zhang Lisa,Li Xijun

Abstract:Tourist Translation falls into vocative text. Breaking through the binding of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dopting a completely new angle to analyze tourist materials. This paper is centered on the C-E translation on tourist materials,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them featur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tourist appealing and external propaganda.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ke omission、amplification、splitting、rewriting and restructuring to fulfill it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篇5: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现阶段,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显著增强,对各国人才培养模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此社会背景下高校要想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就应该尝试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教育教学实施科学的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也为学生未来社会就业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

功能翻译理论最初产生于行为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翻译是一种具有极强目的性的行为,翻译活动也是翻译者基于语言文本而采取的一种翻译行动,能够根据翻译者的翻译需求将原文本转换为目标文本,并保证两种文本的意义一致性,从而促使跨语言交际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翻译活动的本身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跨文化性以及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功能翻译理论逐渐被提出,并且明确指出任何翻译活动都是基于翻译目的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所有翻译策略的制定都应该重点参照翻译的目的性。据此,相关专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能够从作用上表现出一定适用性的翻译方式其实也能够满足翻译在意义上的适用性,因此即使是一些不符合传统翻译原则的翻译方法,如直译、仿译和调整性译法,都能够应用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促使英语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效。

二、功能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以语篇功能为起点。在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可以以语篇功能分析方面的教学作为教学起点。按照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一般情况下英语文本都具备四个最为基本的功能,指称、诉求、表情以及寒暄,并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还能够对这四种功能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简单的说就是在英语语篇中语篇的功能就是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得以实现的一种或者几种交际功能的统一整体,因此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语篇功能的解析,合理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引导学生正确的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进而结合文本功能特色合理选择相应的翻译方式,在提升翻译效果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为学生未来更为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合理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能够突破原有翻译教学的局限性,真正将教师和学生从原有逐字逐句的翻译中加以解放,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为教学质量的强化奠定基础。在具体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就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从语用层面开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翻译教学引导,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翻译目标功能,然后在翻译过程中将英语语篇中需要保留的教学内容以及需要结合接受者的心理期待、交际需求、背景知识等进行合理调整的内容加以区分,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差异性的翻译措施。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翻译后,还应该组织学生对翻译文本进行评价,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对不同语境下译文的不同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英语翻译功能方面的思想观念。在此翻译和评价的过程中,翻译者能够从翻译语篇所构造的情景以及翻译者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习惯对译文的具体翻译目的加以明确。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算经过前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在学习过程中也一般难以独立的创设翻译情境。

3.翻译方法的选择。高校英语教师在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学生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对策。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翻译知识和基本的翻译能力,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跨文化知识也有所认识,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完成最为基本的语法和词汇知识教学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的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相应的翻译思想。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并不能够只是单纯的局限于传统的语篇欣赏、判断对策等方面,还应该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翻译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的选择编译、阐译、摘译、改译等多元翻译方法,甚至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根据翻译的具体目标对原文进行加工和改造,促使翻译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保证翻译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基于当前我国教育形势和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十分有必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翻译教学策略进行优化调整,促使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翻译能力的强化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探索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佳.功能翻译理论视域里的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7-28.

篇6: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德 国功能翻译理论 商务英语 广告 运用

一、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是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Vemeer),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和贾斯塔.赫兹.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此前西方多数翻译理论家持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即翻译等值理论,这种理论把翻译看作类似密码转换的过程,主张以原语文本为中心,注重的是原语文本,以及在译语文本中保存原语文本的特征。功能翻译理论者认为等值理论在实际翻译中是没有办法完全做到的,同时在许多情形下也是没有必要的。弗米尔提出了译文功能论,他认为翻译的过程是由翻译的目的所决定的,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该是对等翻译理论所要求的原文及功能,而应该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交际功能。随后,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实”的概念,指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是由译文预期或所要求达导的功能确定的。由于各民族的语言障碍及文化差异,翻译过程中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是受众。这一理论强调翻译是基于某种文本的行为,但是原语文本只是给译者提供了多源信息的一部分,允许译者选取性地翻译,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预期译文功能决定。诺德为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哪些成分可以保留,哪些成分必须根据译文语境进行调整甚至改写提供了标准。

功能翻译理论的功能指的是语言的传意,诺德的“功能加忠实” 不是对形式或内容而言的,它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是否对等,就文本功能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领悟原语文本的基础上,以译入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不同语境因素,选择灵活的翻译方法,使原语与目的语发挥同样的传意效果,这使得功能翻译理论较等值翻译理论和极端功能主义表现出更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在应用文体的翻译中表现尤为明显。

二、国际商务英语

国际商务英语是商务人士在国际商务场合使用的英语,这种英语具有和标准英语不同的特点,它是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的应用性语言。国际商务英语既不同于英式英语也不同于美式英语,它们是被灵活使用的英语,强调语言调适和相互可理解性,国际商务涉及到诸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因此国际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各个领域的专业英语,如经贸英语、财会英语、金融英语、法学英语、商标及广告英语等。商务英语背后的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商务英语的翻译受这一文化的制约。这就是说,人们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使用专门用途的英语,人们发现,英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业,团体,功能等因素而产生了变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此,本文作者以广告的翻译为例,探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三、广告的文体和广告的作用

文本大致可分为两类:实用类文体与文学类文体,毫无疑问,前者重视内容而后者重视形式,前者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后者以美学意义为考量。国际商务英语,无论是商贸信函,合同条款、索赔、仲裁、包装、运输,还是产品说明、商标、广告都属于典型的实用性文体,这类文体的翻译无论在译法上还是在译文形式上都要求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更性,没有办法做到原文与译文完全等值或对等,以商品的广告为例,广告活动不仅是商业活动,还是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它在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广告话语的交际目的可以用“AIDA”来概括,即吸引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激发欲望(desire) 、敦促行动(action)(黄国文 2001,299),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争取顾客、扩大市场、促进销量,所以广告翻译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功能,首先广告语言必须大众化、通俗化、富有感召力,诱惑力,符合大眾的审美与实用心里,行文力求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同时要充分考虑原语和译入语在文化上的差异,回避禁忌,用译入语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侧重交际翻译,注重效果上的对等。

四、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具体运用例析

目的和功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和归点,根据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原文和译文是两种独立的具有自身价值的文本,在翻译的时候,译者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通过充分理解,正确判断以后将原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有选择、有策略地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广告语言用词灵活夸张。因此在广告这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翻译中在兼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同时侧重交际翻译,即注重翻译信息产生的效果,关注原文读者反应与译文读者反应的对等。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以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功能为命题,虽然原文的一些文化信息在译文中消失,但考虑到广告的文体特点及用途,权衡利弊,这种舍弃是值得的。通过大量研究实用文体的翻译实践和其达到的目的状况,笔者认为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的适当调整、灵活翻译,突破传统翻译观念,即采用增译、减译、转译、或综合等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

1.天上彩虹,人间长虹

Let the rainbow in the sky; Send his twin brother to you —— To keep your spirit high.

这是“长虹”电视机的广告,如果按照字面直译的话应该是:“The rainbow in the sky; Changhong in man’s world”不仅死板僵硬,而且令人费解,很难让人把彩虹和长虹电视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此译文在翻译的时候明显使用了增译的方式,采用了修辞格,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把“长虹电视机”比作“天上彩虹”并比作两兄弟,彩虹是被世界每一个人所期望看到的神美景观,通过To keep your spirit high.的增补,极大地刺激译文接受者强烈地审美欲望和好奇心,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刺激购买欲望。

2.此旅行箱体积虽小,颇具功效。

Compact and Impact.

这则旅行箱广告的翻译中,摈弃了直译或语义翻译的范式,如果直译,它的译文应该是“Although the volume of the suitcase is small ,it is of quite effect ”,如此冗长而平常的复合句译文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兴趣,可如果用Compact and Impact这两个押韵词效果就截然不同了,Compact代表旅行箱;Impact表达冲击力和影响力,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颇有感染力和创造性。

3.北京团结湖烤鸭店是全聚德挂炉烤鸭,为保证宾客品尝精美风味,本店烤鸭全部现吃现烤。精选纯北京白鸭,以果木挂炉烤制,只需40分钟就能让您品尝到色泽枣红,香酥脆嫩,浓香四溢的正宗北京烤鸭。

Beijing Tuanjiehu Toast Duck Restaurant uses only the finest Beijing Ducks which are only roasted after you place your order. Preparation takes 40 minutes, after we will serve you with a delicious golden red Beijing Duck with crunchy skin.

显而易见,这是一则遵循功能翻译原理进行的翻译实践,译文注意到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北京全聚德烤鸭的世界闻名度采用了转译、缩译的灵活方式,将“全聚德”和“团结湖”进行了巧妙的并译,目的是为了突出“团结湖烤鸭”,其他专业术语如“果木挂炉”是信息接受者不了解也无须了解的信息,在这则广告说明语中就略去了。这样处理的译文言简意赅,完全达到了其交际功能,效果很好。

综上分析可以进一步说明:德国功能翻译论的核心理論——“目的论”对实用性文体的翻译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和检验。

五、结语

笔者认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不但对实用文体的翻译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也给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提供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翻译不能随便增减词句,可现实的问题是:商务英语中某些特殊的文体,如广告,只有通过增译、减译、改译等适度的调整性翻译才能准确而有效地将原语信息传达给译语接受者,也就是说功能翻译理论对一些商务英语的文本翻译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商务英语涉及的面太广,内容太复杂,比如,商务活动中的法律文书文本和商标广告用语就截然不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尚有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Manchester StJeromePublishing 1997

[2]Wilss Wolfram .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 London Rouledge 1993

[4]林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6)

[5]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 .中国翻译2000,(4)

[6]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保洁部2012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深圳残联改革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