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2024-05-10

骨折患者护理问题(共9篇)

篇1: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浅析四肢骨折患者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舒适护理

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是非常大的,为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患者伤口感染。同时保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其次,针对骨折常见疼痛做好预处理准备,并明确各类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得盲目使用镇痛药。当患者出现疼痛时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讲述,了解疼痛的病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疼痛。

1.2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后,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分级别。

1.3统计学分析

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所使用的是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6%,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疼痛加剧,2例患者的抑郁程度加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只有74.7%,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病症,造成四肢骨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来看,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四肢骨折病症越来越多,给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当前人们对骨折知识的`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了骨折患者的治疗。

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联。为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有着重要作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进行优质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锻炼。舒适护理等有效措施,不仅消除了患者的心率顾虑,提高了患者对骨折患者的认识,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此次研究结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6%,而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只有74.7%,患者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此,对四肢骨折画着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存质量,并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篇2: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肱骨骨干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论 心理辅导、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一般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合理的体位、加强皮肤切口的护理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都为骨折的顺利愈合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护理;功能锻炼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髁上与胸大肌止点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6%,多见于青壮年。下面将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汇报如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直接暴力引起者多在肱骨中上段,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如跌倒时肘部着地,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由投手榴弹、棒球、掰手腕等旋转暴力引起者也可为螺旋骨折。

二、临床表现

上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多有畸形,患者常用健手托扶患肢,贴紧胸廓,以减少患肢摆动引起的疼痛。局部压痛,可发现假关节活动及骨擦感。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伸拇指及伸掌指关节的功能丧失,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三、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骨折端将按1mm/d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治疗周期长,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并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

3.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以利于骨折愈合。

3.3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预防:①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②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③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4观察病情

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查汗腺功能,可了解自主神经恢复情况;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如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功能锻炼

3.5.1早、中期

肱骨干上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健侧侧屈并前倾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8~20次,做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抗阻肌力练习,指屈伸、握拳和腕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肱骨干中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上、向内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前倾约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练习,做屈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

3.5.2晚期

篇3: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1 紧张

1.1 相关因素

①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②疾病知识缺乏;③卧床使生活方式改变。

1.2 护理措施

①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设施和规章制度, 主动关心患者, 帮助解决生活问题, 使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②反复向患者讲明病情及严格卧床的必要性, 克服患者羞怯心理, 指导放松技术, 使患者配合床上大小便;③加强巡视的次数, 及时询问患者的不适, 随时解决存在问题。

2 焦虑

2.1 相关因素

①疼痛;②对手术及预后的担忧;③经济原因。

2.2 护理措施

①主管护士多与患者交流, 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②协助取舒适卧位, 腰部垫小枕, 翻身时给予协助以减轻患者主动活动时的疼痛;③介绍手术有关知识, 科室技术力量, 主管医生资质, 打消患者顾虑;④关心体贴患者, 联系亲友建立支持系统, 缓解患者经济上的压力。

3 恐惧

3.1 相关因素

①突发车祸、意外等致多发骨折、创伤、病情危重者;②截瘫、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排泄功能改变者。

3.2 护理措施

①陪伴开导患者, 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尽量让其将内心感受表达出来;②和患者亲友一起关心安抚患者, 尽快让其接受患病现实, 配合治疗护理;③在医院规章制度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满足患者生活需求, 以安定其情绪。

4 抑郁

4.1 相关因素

①性格内向, 不善于表达内心感受;②缺少亲人关爱, 或自觉不被重视患者;③病程长、疾病恢复慢。

4.2 护理措施

①主管护士要善于察言观色, 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打开患者的心门;②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 联系亲友, 经常探视患者, 让其感受到亲人的关怀;③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 如房间内配置电视机、书本杂志、收音机, 组织病友一起联欢等, 以排解患者烦闷情绪, 使心情舒畅, 走出心理阴影。

5 绝望

5.1 性格因素

①病程长、疾病恢复慢;②截瘫患者, 功能障碍改善不明显;③巨大的经济压力。

5.2 护理措施

①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允许其发泄不满情绪, 及时疏导;②介绍康复成功的病例, 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 激发其求生欲望, 鼓励和疾病作斗争;③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 循序渐进, 不能让患者产生疲乏和厌烦情绪;④对于康复过程中的进步, 即使微不足道, 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 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变被动为主动;⑤功能恢复确实无望的患者, 不能一味隐瞒, 要帮助患者早日接受现实, 以张海迪、金晶、邓朴方等名人为榜样教导患者, 虽身残而志不残, 一样活出精彩人生;⑥对于长期住院、经济确实有困难的患者, 可以申请医院减免部分医疗费或倡议 (爱心捐助) , 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增强抗病信心。

6 小结

胸腰椎骨折患者, 病程长、恢复慢, 住院天数多、花费大。若合并有截瘫, 出现感觉运动障碍, 更是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影响疾病的恢复和预后。因此, 分析此类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既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其生活质量, 有可以塑造健康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 8 (2) :106.

[2]陈建珍, 钟巧艺, 陈坤嫦等.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8, 7:9.

篇4: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关键词】老年骨折;安全;护理;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4-4949(2014)09-0604-02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之一,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以下将结合工作实践,分析老年骨折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1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

1.1老年骨折患者的搬动护理

骨折患者按照治疗的要求,大多数都要限制活动,但在转运患者、做体格检查、仪器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中都需要搬动患者,因此搬动患者是骨科护理的一个基本功[1]。

(1)搬动患者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①搬动时防止病变部位产生剪切力和旋转应力,以免造成损伤部位的伤情加重和疼痛加剧;②搬动时保持舒适、平稳,避免患者其他部位受到牵拉和挤压;③护理人员应力求省力,以减轻自身的劳动强度,避免自身疲劳和损伤。(2)搬动患者的技巧: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自身的规律,即力学原理,只有掌握了这些原理,用起来才会省力,搬动患者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人体各部位在不同体位时的力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搬动患者,防止损伤加重,又不致使护理人员产生疲劳。

1.2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

骨折的老年人丧失了运动时的杠杆支撑作用,加之治疗上要求制动,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时间卧床可诱发多种并发症,有些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卧床的护理至关重要。(2)长期卧床的护理措施:①选择适当的体位,在不影响治疗和疾病愈合的前提下,可取适当姿势。②保持正常的脊柱弯曲:正常情况下,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长期卧床患者要尽量维持这些弧度,否则脊柱将会长期受压而出现劳损或变形,产生疼痛或畸形,影响脊柱的功能。因此,对卧床患者的颈腰部以软枕支托,若病情许可,可经常变换体位,练习背、腹、腰部的肌肉及关节的功能。

2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2.1跌倒、坠床和烫伤

骨科患者大多行动不方便,尤其是老年患者多数体质弱、视力减退、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嗅觉不灵等。加之,老年人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以及疾病的影响,更容易意外跌倒。如:不适当的灯光、马桶坐椅过低、过滑的地面、不适当的拐杖及助行器、物品不定点放置等是最常见的引起跌倒的不安全因素;受伤后患者如伴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关节活动差,如肢体约束带使用不当或陪护人员擅自取下床栏则易引起坠床。老年患者皮肤感觉较迟钝,进行理疗如中药烫疗、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或使用热水袋等,如不注意温度的调节,可引起烫伤[2]。

2.2易发并发症

常见为褥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与深静脉栓塞。护理中,首先教会他们利用健肢、借助牵引床学会引体抬臀,受压部位垫入充水软枕,每2 h更换一次。护士做到“勤翻身、勤检查、勤换洗、勤整理、勤督促”,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饮水每天至少1 500 mL,以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教会病人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前提下行踝关节及肌肉的舒缩等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度,并加以督促。避免在患肢输液,重视病人的主诉,防止牵引带移位导致皮肤受压。

2.3不同骨折部位的体位要求

①脊柱骨折:绝对卧硬板床,伴有脊髓损伤者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颈椎骨折者保持头颈中立位、头颈两侧置沙袋或颈围制动,用薄枕垫于枕下,以平仰卧位、左右侧卧交替;胸腰椎骨折者,以平卧位为主,骨折部软枕垫,脊柱背伸,左右侧卧交替,防止脊柱扭曲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不当活动,以防骨折错位、脊髓损伤或加重损伤等情况发生。②骨盆骨折:稳定性骨折,取仰卧或侧卧位,严禁坐位及卧于患侧;多发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取仰卧位,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应多人平托;防止循环障碍引起皮肤损伤,经受压、骨折再移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增加出血等可能。

3老年骨折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3.1提高业务素质,动态评估及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人体力学原理为患者进行动态体位评估和指导,做到多观察、勤评估。如入院后患者应采取的体位;不同骨折部位不同时期的体位要求;病情治疗有变化时体位的相应变化;有无体位不当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等。

3.2护理环境是安全护理的保证

护理环境,使医院护理活动得到正常运转,除可靠广大护士凭借个人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自觉履行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来保障实现有效的护理活动目标外,还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护理管理工作,从各方面保证病人安全。随时有高度的责任感,指导一切护理活动,保证井然有序的良好气氛,为安全护理提供基本条件。欲达到有效的护理,必须去除护理中存在的各环境不安全因素:如消毒隔离不当,引起环境污染所致隐性不安全因素;护士职业素质问题,表现在语言、非语言等给病人恶性刺激,引起医源性疾病;不良的工作习惯,任意挪动药品或重要器材的位置致形成发生意外的潜在因素等。从而使病人在医院生活环境中享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服务,充分体现现代护理的优越性。

3.3树立安全护理的意识

在患者床头粘贴醒目标志,挂“防跌倒”的标识。护理人员随时嘱咐患者注意安全。病室灯光应柔和,在走廊、厕浴室设置把手; 病区地面保持干净,不湿、不滑;在光滑的地面放置防滑垫; 拐杖和助步器应调整到适当的高度;移动设备的车轮上安装安全锁,使用锁定刹车; 床头柜放置在患者容易取到东西处。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患者安全预见性护理。

总之,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及时解决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以保证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彭新静,赖杏元.骨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12) : 14-17.

篇5: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月~206月本科共收治12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 年龄41~71岁, 女76例, 男44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1. 2. 1. 1 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后患者卧床不起, 生活不能自理, 有一部分患者焦躁不安, 不愿与人沟通。所以早期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 可使其正确面对疾病, 加强心理支持, 主动关心患者, 减轻患者手术的心理压力, 增强信心。要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 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帮助患者积极治疗和康复护理。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直线翻身法, 练习床上大小便。

1. 2. 1. 2 饮食与营养指导 术前营养要充足。提供富含高蛋白的易消化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 增强抵抗力。术前1~2 d吃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 保证术后2~3 d不解大便, 防止大便时伤口疼痛、内固定及植骨松动移位;术前晚22:00禁食, 术晨禁饮。

1. 2. 1. 3 休息与活动指导 嘱患者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 并协助患者正确直线翻身, 以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脊髓继发性损伤, 导致患者不全或完全性截瘫。

1. 2. 1. 4 一般指导 嘱患者术前1 d擦浴、剪指甲、剃胡须, 并以肥皂水擦洗术区皮肤, 术前2 h常规备皮, 减少术区皮肤毛囊的细菌数,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感染的几率。术前还要保持良好睡眠, 减少紧张情绪。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体位 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硬膜外麻醉术后, 去枕平卧6 h。平卧时可压迫伤口止血。

1. 2. 2. 2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1次/h, 监测24 h至生命体征平稳,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1. 2. 2. 3 饮食与营养 术后6 h后方可进流质饮食, 术后1~2 d可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多饮水。由于术后长期卧床, 患者的活动量明显减少, 肠道蠕动减弱, 肠内容物推进缓慢, 水分过度吸收, 导致大便干结、便秘。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肠道反射, 增强肠蠕动, 促进粪便的排出。

1. 2. 2. 4 切口敷料及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固定, 保持切口处引流管通畅, 忌扭曲、受压, 及时倾倒, 并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 如发现切口敷料渗血, 引流管引流出的是鲜红色血液时, 应立即加快输液速度, 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如夹闭引流管、更换切口敷料)。观察24~48 h后确定无渗血时可拔出引流管。勤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 2. 2. 5 尿管的护理 术后当日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固定、引流出尿液的颜色及尿量。术后6 h内尿管持续引流, 6 h后要定时夹管, 定时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可达3000 ml以上, 增加尿量, 冲洗尿道, 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待膀胱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尿管。尿管拔除后, 也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并教会患者在膀胱区按摩。有尿意时及时排尿, 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膀胱肌麻痹, 不能排尿, 导致二次导尿, 从而损伤尿道。

1. 2. 2. 6 皮肤的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 骨隆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 皮肤出现坏死称为褥疮。褥疮最易发生的`部位为骶尾部、股骨大粗隆、髂嵴和足跟等处, 可分为四度:①Ⅰ度:皮肤发红, 周围水肿;②Ⅱ度:皮肤出现水泡, 色泽紫黑有线层皮肤坏死, 因此有浅Ⅱ度和深Ⅱ度之分;③Ⅲ度: 皮肤全层坏死;④Ⅳ度:坏死范围可深达韧带与骨骼。巨大褥疮每日渗出大量体液, 消耗蛋白质, 又是感染进入机体的门户, 患者可因消耗衰竭或脓毒症而致死。预防的关键是间歇性解除压迫, 防治方法是:①床褥平整、柔软或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②每2~3小时翻身1次, 日夜坚持;③对骨隆突出部位每日用50%酒精擦洗, 滑石粉按摩;④浅表褥疮可以用红外线灯烘烤, 但需注意发生继发性损伤;⑤深度褥疮应剪除坏死组织, 勤换敷料;⑥炎症控制, 肉芽新鲜时作皮瓣缝合。因此, 护理人员只有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 了解其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性, 掌握其防治技术, 才能自觉有创造性地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

1. 2. 2. 7 活动与休息[2] 术后嘱患者平卧硬板床, 正确轴线翻身。翻身时要保持肩部、背部、臀部在一条直线上, 保持腰部稳定。术后第2天在床上做双下肢肢体抬高锻炼, 一方面锻炼双下肢肌力, 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活动双下肢, 使神经根受到牵拉, 避免神经根粘连, 并能减轻水肿。患者卧床6~8周佩戴腰部支具可起床活动, 起床时先平卧, 然后用双上肢慢慢撑起身体坐起。禁止平卧位突然翻身起床的动作。下床活动时带腰部支具保护6~8周, 不能弯腰, 忌做大幅度、高强度活动, 防内固定松动或折断。卧位时不需佩戴, 术后坐起或下床活动时需佩戴腰围或支具。

篇6: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精神患者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患者多见于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主要原因是长期住院缺少营养、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互相斗殴,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也极易导致跌伤。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积极寻找预防对策,采取各项防护措施,以预防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精神患者;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54-01

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由于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各种意外,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在人口步人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生存质量问题也正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比如:认识和判断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减退、意志行为能力以及生理状态的退行性改变等,都容易导致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骨折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我院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住院精神患者的骨折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系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因精神问题住院发生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住院时间在3~25天。其骨折均经X线检查确诊。精神科诊断:精神分裂症10例,躁狂症6例,自残1例。一般经3-5个月治疗,均获临床痊愈,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2原因分析

2.1一般因素:人体自然老化,长期住院,缺少营养尤其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安全设施管理不完善,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地面过于平滑,水渍过多,摩擦系数小,使患者站立不稳,极易导致跌伤。

2.2管理因素:分级管理不严,处于疾病不同时期的患者没有分室居住,使兴奋冲动患者突然将恢复期没有防范的患者推到。以及兴奋冲动患者互相斗殴而发生骨折。

2.3疾病因素:因慢性疾病导致头晕,腿脚无力而跌倒。许多精神科药物会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过度镇静、共济失调等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失去自我防护能力而跌倒[2]。

2.4护理因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重点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特别是对精神科具有”三防”的患者没有充分了解病情并严密监护。安全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陪护,致使患者上厕所时跌倒。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及时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健康教育执行不彻底,许多患者没有自身保护意识,不能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3护理对策

3.1骨折后的急救处理:一旦发现患者骨折,首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有无生命危险,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总原则是止痛、止血、骨折固定,包括妥善处理伤口,对患肢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科学搬运患者,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防止其他合并损伤。

3.2日常活动管理: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陪护,合理膳食和运动,有计划地安排户外活动,减少骨钙流失;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体内钙质的吸收和利用。督促或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3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地面铺塑料垫,增加摩擦系数,尤其是经常有水源的地方如洗澡间、洗漱间、厕所等,塑料垫要经常清洗日晒,保持干燥整洁。病房内全部安装扶手,床边配置凳子及轮椅,厕所配置垂直扶手,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常规,做好分级护理,将兴奋躁动患者置监护室,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约束,与恢复期患者分室居住,减少人为伤害。

3.4安全用药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人院时要了解其有无晕厥史,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期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护理工作,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严密观察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疏导,确保用药安全。

3.5护理责任:精神患者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对有严重伤人、逃跑的患者要心中有数,加强患者观察,将年老体弱重点患者放在视野下监护,加强巡视,班班交接[4]。

3.6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思想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对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能及时准确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提高患者对自身的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这一弱势群体应特别给予照顾,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医疗常规,才能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防止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ZK(#〗张冬红,蒋玉卉,李宁.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C]//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5

[2]陈道美,李德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297-297

[3]胡卫红,谢帆,陈美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44-345

篇7: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赵翠萍

【摘 要】 留置尿管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特别是应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或因体位改变而排尿困难的患者,是一项侵入性操作,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留置尿管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现对老年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选择,留置尿管的时机,置入方法和技巧,留置尿管的护理,导尿管的拔除时机选择及技巧等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 老年手术患者

导尿管 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医院内的老龄患者日趋增多,骨折或基础疾病病人增多,因手术或卧位不适或小便失禁疾病引起尿潴留的现象多发,留置导尿管成了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留置尿管后,通过观察尿量及尿液性质能及时了解患者全身血容量,决定输液速度、输液量,术中避免误伤膀胱、污染手术视野,术后可防止尿潴留。查阅大量老年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尿管的选择

1.1材料的选择

目前临床常用导尿管有三类: ①橡胶导尿管;②乳胶导尿管;③硅胶导尿管。因导尿管材质不同,对尿道粘膜的刺激,分泌物的增加、细菌的繁殖扩散及尿路感染的发生也不相同。黄位耀等[1]张杨等[2]将硅胶导尿管和乳胶导尿管进行临床比较,证实使用硅胶导尿管在插管过程中对黏膜损伤小,血尿发生率低,能避免患者留置尿管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和疼痛,可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降低;应用全硅橡胶导尿管尿道炎发生率极低,仅为2%,气囊导尿管又称Foley′s管,因其具有固定方便、不易滑脱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2导尿管大小的选择

根据老年患者性别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尽可能降低

[3]尿管对膀胱及尿道内膜的刺激,减少漏尿机率。在郑莉斯等的研究中,对成年男性一般采用F16-F18尿管,女性F18-F22尿管,以减少漏尿的发生。对于初次留置尿管的患者,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这样既可以防止漏尿,又可使尿管通畅。对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的患者,应选择型号相对较小的导尿管。尿管过粗会损伤尿道黏膜,尿管过细尿液会自尿道口漏出,达不到导尿的目的,还会因床单潮湿而引起压疮[4]。留置尿管的时机

对于老年骨折病人因体位改变引起尿潴留,要遵医嘱及时留置尿管;对于手术的患者,梁翠婵[5]研究结果证实,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插管成功率。3 留置尿管的方法和技巧

3.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告知配合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检查双腔气囊尿管是否通畅。

3.2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因尿潴留需导尿时,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稍有不慎就容易就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此时应选择相对较小型号的导尿管为佳。此类病人选择导尿管的插管应充分润滑尿管,自外尿道口用5ML注射器注入石蜡油再插管;或尿管尾端接润滑剂注射器,边插管便注射润滑剂,当插入有阻力时用手指轻顶导尿管顶端以引导向上方插入尿道和膀胱,避免反复插入,刺激尿道。利多卡因粘膜麻醉可减少疼痛反射所致的尿道括约肌痉挛,以利插管[6]。

3.3老年女患者插入尿管时,持尿管的右手略上抬,约与尿道口水平面成15°角,轻柔插入尿道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7]。还可以用5cm~10cm的软枕垫高臀部,再垫上导尿包的外包装,接好尿袋后再行消毒导尿,能防止消毒液、尿液污染床单元[8],插入尿管后予“OK”手法用左手小指、无名指与小鱼际肌将尿管与外阴部固定,再用拇指、食指握住尿管气囊注水端,右手注水,固定尿管于膀胱颈部。

3.4传统插入长度:女性4~6cm,现插入10~12cm,传统男性插入20~22cm,现插入26~28cm[9]

4留置尿管的护理

4.1控制首次排尿量,尿潴留病人导尿后首次放尿应控制尿量<1000ml,夹管15-30分钟后再引流,以防大量放尿导致腹压突然降低,也可防止因膀胱突然减压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引起血尿[10]。

4.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位置,国内各医院[11]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月更换导尿管1次, 林薇[12]等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 次的效果最佳。每天用0.05%碘伏棉球消毒会阴部及尿管2次/日[13],避免粪便及分泌物的污染。间歇放尿,训练膀胱功能及骨盆底肌的锻炼,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在留置导尿的护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14]:主张①持续开放尿管。②尽快拔除尿管,一般术后2d内拔管。③不做膀胱冲洗。④每周更换尿袋。认为频繁更换集尿袋会造成密闭引流系统的开放,增加尿路感染机会。

4.3 加强固定 通常在气囊内注入 10 ~ 15 ml 注射用水,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最好选择灭菌用水,而注入生理盐水易析出结晶出现堵管,使气囊内的液体抽不尽致拔管困难[15],研究[16]表明外固定能够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因此用尿管固定装置固定尿管外端于大腿内侧,防止因牵拉引起尿管的滑脱。尿管从大腿上侧走,在床边悬挂低于膀胱位置,距离地面大于20cm。4 拔管的时机和技巧

留置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呈正比。留置时间时越长,则并发尿路感染越高[17]。因反复插管易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因此拔尿管前采取早期护理措施: ①采取间断开放尿管,每 3 ~4 小时放尿一次,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②做好心理疏导,留置尿管是手术的需要。特别是留置尿管 1~ 2 d,并不影响排尿,在拔管后即可自行排尿,③拔管应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并热敷下腹以诱导排尿[18]。双腔气囊尿管为硅胶尿管,气囊注入 15 ~20 ml 蒸馏水(注射用水)后呈球形,抽尽气囊内的水后气囊弹性降低不能复原而成四菱形,此时拔出尿管对尿道黏膜损伤较大。若将尿管气囊内水抽尽后(与导尿时注入的水约相同)再顺势注入 1 ml 液体于气囊内,此时气囊呈纺锤形,对尿道黏膜损伤较小。抽气囊内液体时避免用力过快过猛,防止气道前端忽然负压吸扁形成梗阻而吸不出气囊内液体造成拔管困难[19]。由于膀胱充盈,患者有排尿冲动,拔管后立即排尿既对尿道有一的冲刷作用又减轻了尿道疼痛感。讨论:护理人员在术前留置导尿管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预先检测气囊质量、注水量;把握合适的置管时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留置尿管可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痛苦;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根据情况定时更换引流袋;选择导尿管的最佳拔除时机,将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寻求更简单有效的方法防范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探求更人性化的方法,减轻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参考文献: [1]黄位耀,韦莉萍,纪玉桂.全硅橡胶和乳胶导尿管留置导尿的临床比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1026~l028 [2]张 杨,李 钢,尹 婷 等.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在尿路相关性感染中的调查分析[R],中外医疗,2013,14,67-68 [3] 郑莉斯,林金玲,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J],2010,10(5):214-215 [4] 丁素云,牛爱霞,国内成人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J].2010,16(9)42-44 [5]梁翠婵,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临床观察,现代医院[J].2012.7(12),45-46 [6]顾青,周红艳,顾硕 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国医学装备[A],2014,8(11)489-490 [7] 范秀丽,女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吉林医学,2014,1(35)627-628 [8] 颜玉贤,改良留置尿管护理流程在神经内科病人的效果分析,全科护理,2013,11(3)820—821 [9] 刘欣 留置尿管的护理改进体会,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A],2010,5(16)129 [10] 胡敏,祝敏,徐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护理,内蒙古中医药[B],2014,36,114 [11] 丁素云,牛爱霞,国内成人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J],2010,16(9)42-44 [12] 林薇,李道快,王陈莲.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的更换时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473~474 [13]吴善凤,张营,蒋云飞,家庭随访对留置尿管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J],2011,4(26)637-639 [14] 罗翱翔,张广清,付秀珍,香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 [J]2011,1(46)35-36 [15]崔秋景,留置导尿患者心理不适原因探讨及相关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6): 599 -600.[16]张继红,张旭媛 尿管外固定对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8): 1577 -1578.[17] 蔡秋荣,留置尿管并发的尿路感染原因及预防,[B]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77-2678 [18] 孙英,术后老年男性留置尿管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188-190 [19] 王艳芬,唐 波老年卧床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的护理,吉林医学,2012,4(33)2231-2232

[20] 谷 波,赵万华,成翼娟,四川省各级医院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调查,[C]护理研究,2012,2(26)407-408

篇8: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

骨折患者能否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尽量减少伤残率, 在急诊室的急诊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只有通过正确的急救护理及稳妥的固定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降低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降低伤残率。

1 急救护理要点

1.1 现场急救

1.1.1 抢救生命

骨折往往合并其他组织和器官损伤。若发现患者呼吸困难、窒息、大出血等, 应立即就地急救;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 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1]。

1.1.2 止血和包扎

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异常, 观察有无腹部体征等。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 可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压迫, 压迫止不住血时, 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 (近心端) 止血。出血如果是暗红色且出血速度比较慢为静脉血, 在伤口的远心端做包扎。如果出血颜色鲜红且呈快速涌出状, 是动脉血, 应在伤口近心端包扎。如遇骨折端外露, 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 应继续保持外露, 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

1.1.3 固定、制动和转运

现场急救时应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 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 固定不宜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 再用带子绑好, 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关节, 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 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 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 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 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1]。脊柱骨折时, 应仰卧于硬板床上。搬运患者时应有3~4人, 1人托住肩胛骨, 1人扶住腰部, 另1人托住双下肢, 同时行动, 把患者搬到担架上。防止脊柱屈曲及扭转, 最好用硬担架, 如用帆布软担架搬运, 应采取俯卧位 (颈椎损伤者除外) 。

1.2 临床处理

1.2.1 清创

开放性骨折转运至医院后, 应及时清创, 以防细菌入血或进入骨髓引起或加重感染。复位包括非手术复位或手术复位, 非手术复位又分为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手法复位步骤:解除疼痛, 松弛肌肉, 对准方向, 拔伸牵引, 适用于大部分闭合性骨折;牵引复位适用于:股骨闭合性骨折、股骨和胫骨开放性骨折和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手术复位用于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经手法复位达不到解剖复位、骨折合并主要血管和神经损伤、多处或多段骨折等。

1.2.2 固定

外固定: (1) 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管状骨闭合性骨折, 固定范围可以包括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 (2) 绷带:多用于肩胛骨和锁骨骨折或骨折复位后的固定; (3) 持续牵引:通过拉力达到对位、复位和固定作用, 如皮牵引、骨牵引、支架牵引和吊带牵引等。 (4) 外固定器, 外金属架固定。内固定用于切开复位患者, 手术用于开放性骨折或较严重的、难以经非手术复位的患者, 手术包括:清创、组织修复和复位术。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要预防感染。

1.2.3 预防及处理并发症

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 如骨筋膜室综合征, 应立即行切开减压术。注意观察末梢血运及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

2 效果

通过正确的急救护理及固定, 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 又为今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降低了伤残率。

3 体会

3.1 要密切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皮肤黏膜、甲床颜色、末梢循环等变化, 其中尤其要注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主动评估伤情、动态处理, 采取急救措施, 控制病情。

3.2 要注重科学[2]

护士给予患者正确的急救护理及固定, 减轻患者痛苦。

3.3 要有紧迫性[2]

作为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 争分夺秒解除患者危机, 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骨折急救护理的程序中, 护士运用“急、准、稳”的护理理念, 认真掌握急救中现场和转途中骨折护理措施, 并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明显提高骨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也为后期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茵.骨折患者的院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4) :58-59.

篇9: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护理问题探讨

【关键词】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90岁,因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5小时入院,查体:T36.4℃ P84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Hg 老年消瘦病容,神清。左下肢外旋畸形,左髋部压痛,股骨纵向叩击痛,未扪及骨擦音,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1cm,左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血运感觉正常,左髋关节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经讨论决定,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拟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后成立护理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护理方案,住院40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2年回访,效果满意。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和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手术方面的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帮助解决日常所需,同时让家属分别陪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有安全感,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运、动度等情况。24小时内如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3 体位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侧肢体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防人工假体脱位。

2.4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瓶位置应低于患肢,在倾倒引流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引流物流出不畅,及时排除故障,一般术后72小时或引流量小于5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

2.5 预防并发症护理

2.5.1 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在尾骶部、足跟、肩胛部、枕后部等骨突部位发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处,给予臀部垫气圈,其次应加强营养。

2.5.2 肺部感染 定期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扩胸运动,还可训练吹气球,吹水泡,多饮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3 泌尿系感染 摄入足够的水份,每日摄入2000ml左右(心肾功能正常),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保持便器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擦试会阴2次,3—4小时如病人不提出排尿,则应主动提示病人排尿,并注意观察尿颜色、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4 預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与病人伤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老年人,术后1—4d是发生的高峰。加强术后观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如:肌肉收缩,主动用力地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运动等。帮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

2.5.5 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2.5.5.1向病人和护理人员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

2.5.5.2 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体位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应从健侧置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

2.6睡眠紊乱的护理

2.6.1 白天和病人多说话,让病人活动,以保障晚上睡眠质量。

2.6.2 指导病人促进睡眠 取舒适体位,睡前减少活动,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睡前用热水泡脚,做背部按摩。

2.7安全护理

2.7.1设专人24小时守护,病人身边不离人。

2.7.2病人翻身时,一定要将患肢位置摆好,整体翻身,避免扭曲而引起髋关节脱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晚上加床旁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

2.7.3病人取床边坐位时,应坐向健侧肢体方向,协助病人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患侧脚不可触接床头,避免患肢用力。

2.7.4扶病人坐轮椅时,扶双拐,健肢着地,患肢不负重(术后6周)。

2.7.5 推病人坐轮椅外出时,至少3人同行,走平路,不走沟坎、坡度较大、车辆和行人较多的路面,病人腹部用皮带固定,护理人员扶住病人身体,避免病人突然做前倾、弯腰、站立动作,保持轮椅平稳,避免翻倒造成严重后果,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轮椅和拐杖的功能,每次上轮椅和外出都必须检察后方能使用。

2.8 康复训练

2.8.1 术后将患肢外展15°— 30°位,6小时过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2.8.2 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被动屈髋屈膝,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膝为40°,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2.8.3 术后第二天病床摇长至6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和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2.8.4 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在第3、4天可开始进行坐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病人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使整个人移至健侧床边,重心在健侧,健腿屈曲用力蹬床,健肘撑床,同时保持患腿外展位坐起,然后通过双拐支撑站起,但患肢绝对不能负重。方法是:患者双手扶着椅子靠背,轻微后伸患侧下肢,拉伸髋 关节前关节襄和挛缩的屈髋肌群,每天坚持以上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2.8.5 术后5、6天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训练,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术后6周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86术后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2.9 出院指导

2.9.1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9.2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

2.9.3定期复查,如出再不适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上一篇:上课讲话向老师认错的检讨书下一篇:行测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