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2024-05-07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通用10篇)

篇1: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重庆市武隆县平桥中学 廖政明

摘要:我在一所乡镇中学担任英语教学的工作,进入八年级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有些甚至是讨厌学英语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成绩优异,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根据此情况,我分析了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英语学习两级分化 成因 对策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入八年级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是讨厌学英语了,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越来越差;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轻松且成绩优异,两极分化不断加大。如何处理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学生以后能否继续学好英语的关键。

一、分化的原因

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意识

我们农村乡镇中学的学生,觉得在课余说英语是“装洋”,甚至有学生还觉得可笑。另外,一些家长觉得读一点书和考大学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是打工,所以不重视。所以,英语学得好不好,在他们的心中都没有关系。这实际上是最关键的。要改变他们的意识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2.拼读没有过关

虽然现在农村的中心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可是一开始就没过好字母关,更不用说音标关了。在初中后,有些学生觉得简单,没有重视,结果到现在连26个字母都还不能熟练地会读会写,更谈不上根据音标拼读单词了。当然,没有开设英语的村小,一开始就觉得难,就没有入门,学习起来既无信心,也无兴趣。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没有自觉性,根本就没办法学习。要转变这部分后进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也比较难。

3.教材难度加大,容量也加大

仁爱英语教材的内容多、语法难。面对这么多的词汇,再加上部分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许多在七年级时的中等生甚至中上的学生都感到记单词力不从心。由于单词未掌握扎实,听课的质量、作业的效果就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七年级时,这些学生几乎每段对话、每篇课文都能背诵,到了高年级,能把课文、对话都背会的是少之又少。没有了背诵,当然就缺少了必要的语言输入,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时态的增多,各种时态间的用法相互混淆。就这样,许多原来的中等生也慢慢地退步了,进入了英语学困生的行列。夯实基础看起来是很简单,实际上又是很难的一个环节。

4.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上课进度过快

在高喊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和学校根据成绩给教师排名等各种外界因素给教师造成的压力,许多教师课堂上忙于讲语言点、做练习,却舍不得花点时间搞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更不愿尝试多样化的新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上课越来越觉得无趣而不喜欢学英语。另外,由于教材难度加大,容量也加大,照顾学生听懂了,理解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课程完成不了;完成的教学的进度,很多学生又没有听懂。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无奈的!

5.学习习惯差、学习策略不科学。

有些学生不是学习不够努力,也不是对学习缺乏热情,而是学习方法不恰当。他们不能根据拼写规则记单词,而是在死记硬背字母的顺序,以至记单词的速度缓慢;单词的记忆也

不会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做好复习;对待错题更不会去分析错因、深刻体会、反复理解等等。所以,这些学生学得很苦、很累,成绩却上不去,最终还是掉队了。

二、对策

为了防止和杜绝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和进一步扩大,我认为应该根据两极分化的成因,对症下药:

1.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增强学生的意识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我们可以在班上和学校建立“英语角”,让学生多说英语,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和环境。另外,强调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学生才能学好!

2.互助合作

把班里英语成绩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接对子”,让他们自由组合“拜师学艺”。一旦建立“师徒”关系,“徒弟”就必须听从师傅的话,完成师傅布置的任务,而“师傅”则必须对“徒弟”负责,对他的学习严格要求,督促他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如监督记单词、默单词、背课文等。“师傅”还可给“徒弟”布置适当的任务。如当天单词听写较差时,可要求他重听写。同时,“师傅”还要给予“徒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2.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个性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实际,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要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同时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千万不可因赶进度而对学生学的情况置之不理,致使部分学生因不能及时掌握而成绩越来越差。

3.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要求学生反复地模仿,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就会感到枯燥,学习就不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例如在课前学唱英文歌曲、课中开展英语辩论会、讲英文故事比赛;课后还可组织学生看英文版的电影等。同时还要利用中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多搞一些竞赛,如单词竞赛、猜测游戏或配音、演课本剧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既增加了学生实践英语的机会,提高了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英语,这样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指导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例如在课前预习的策略、课后复习巩固的策略、有效记忆单词的策略、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巩固单词的策略等。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5.亲近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英语学困生,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多与他们聊聊天,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你,进而“爱屋及乌”也喜欢学你教的英语。另外,在课上或课外多多鼓励他们,也在学习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让

他们觉得教师是真心为他们好,而且他们是受到教师的特别关心的,这样他们会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劲。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只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做到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一定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功;融洽师生关系,注重情商的培养,就一定能扭转英语教学中慢、少、差的现状,走出两极分化的教学困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农村初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教材教法》

3.《英语世界》。。

篇2: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甘肃省泾川县黄家铺中学 李生福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新的课改理念下。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思想无法与教育内容同步,导致学习不求甚解,在学习上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学科成绩两极分化随之出现。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作了具体分析,并分别对不同的成因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关 键 词]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对策;教师教法的改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农村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化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也已渐渐形成。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思想无法与教育内容同步,导致学习不求甚解,在学习上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学科成绩两极分化随之出现。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参与的障碍。其次,新

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觉性,少了被动性,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容易与人拉开距离。再次,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探索和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少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多种原因造成了新课程下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不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经过走访学生、学生家庭、调查周边环境,发现农村初中的这一问题非常突出,下面就谈一下出现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广新课程改革,然而,受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就看一年的升学率,在重压之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只能把考试成绩放在学校的重中之重。它是校与校、班与班、教师与教师排名评比的依据,也是教师聘任、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的先决条件。在这样的鞭策下,教师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为提高他们的好学生考试成绩日夜操劳,拼命工作,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了遗弃,好学生受到特别关注,差生成了皮球,因此分数也就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文化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在农村部分家长只受过初中教育,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局限性的不打架、不骂仗是做到了,只

要到学校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只靠老师单一教化,家庭第一学校作用的发挥微乎其微。另外,农村近年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学生的生活处在矛盾之中,瞻前顾后,无心读书,农村到外地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几乎全家出动,家中只剩读书的学生了,有些学生寄养到亲戚或他的爷爷、奶奶家中,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鸟,自由飞翔。这一些原因使得学生任性、无自主约束力,而这样一来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

3、来自学校的原因。学校人员的配臵、班级授课的配臵不平衡,专业不对口,新老中年教师分配不均,年轻教师缺乏恒心、敬业精神、责任感,对学生的耐心细致工作做的不到位,老年教师教法守旧,中年教师缺乏细研深究教材的精神,安于现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老师上课兴趣大减,好中差差距越拉越大。

4、学生个体的原因。由于单亲家庭学生、寄养在亲戚、爷爷奶奶家中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放任自由,造成自我落后与他人,加之,先天智力因素不足。

5、来自班级管理的原因。由于班级管理不均衡,松紧不一,思想工作的程度不一,有的班主任不善于走访家庭,不善于了解周边的风土人情,不善于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去,干工作走马观花,致使部分学生对班级集体无望,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学生两级直接分化。

6、来自授课老师的原因。在新课改下,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已成大局。老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非常重要,而在农村仍然存在着没有立足于学生现有能力的培养,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力,培养其特长,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因材施教仍然是一句空话。另外,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天性被埋没,一切积极因素受到控制,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成了笼中鸟,只能在教者引导下完成一年又一年的学业,而老师挖空心思为了他的考试分数、尖子生培养,忽略了后进生,课堂上一位的大容量、高难度,课外辅导只看排头兵,对尾巴只斜视一眼,这样一来日复一日,越拉越远,甩在后面的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教育悲哀。

7、来自学生影响的原因。每个班级中都有表现好和表现差的学生,学生的自控力也不尽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力极强,学生之间会互相影响,不仅表现差的学生会向表现好的学生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也可能会学习模仿学习差的学生,或者更多的则是后进生之间互相影响。这样一来,后进生就成了一部分同学,他们之间的互相影响使他们越拉越远。在现实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所以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来说,防止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主管部门在新课改理念下,始终要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本化的和谐统一,始终把崇高的职业道德动态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现代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校拥有一支具有饱满热情、良好态度、顽强意志,奋发精神、扎实作分的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工程。让优秀教师敢于冒尖,早成名师,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实行教师平等竞争,则优聘用的原则,改革分配制度,拉大收入差距,是分配政策向名师、优师倾斜,按劳分配,优质优酬,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师会把自己注意力放在全体学生身上。

2在学校宏观调控上,按照教师的年龄,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本身素质,适当进行各级搭配,这样取长补短。既能增添活力,又能相互学习。在班级班主任配臵上,尽量选用年富力强工作三年以上担任班主任。这样无论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上有利于学生管理,学校定期进行培训、轮训、外出参观等。

3加强引导,根据本地区风土人情,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对单亲、留守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多照顾,经常和他们多交流,是他们从中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感受温暖,感受母爱,班主任、授课老师、学校领导经常到学生家中去,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关爱,解决学生一切困难。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心回到学习上来,这样差距就缩小了,一切问题就会容易解决。

4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平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1)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是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佳水平。在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促使优等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中等生,要经常使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促使这些学生能达到目标。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提出较低标准和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注重实效,教师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教学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学生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力的发挥和成功的体验,而成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很难有什么困难能阻止他前进,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能力。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失败损伤了学生的自信或自尊,他会变得越来越厌恶学习,越来越沮丧,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他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是防止两极分化的一种方法。

(3)不得不承认,在学习与生活中,一些条件“优越”的学生看不起一些特殊学生:后进生、单亲学生等。而一些后进生与单亲学生等也自己瞧不起自己,致使他们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学习上不上进,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平等意识,要多关注后进生与单亲学生,多表扬这些学生,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

(4)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能说会学了。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极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而现在我们要强调或在教学程中要特别突显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分享彼此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会得到显现,学生会

有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习也就不是老师逼着学,学生被迫学了。

5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建立学习小组,让好带差结成对子,引导他们从学习、做人、处事等方面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在小组内形成一种活力,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好学生多起来了,班级的风气也正了,学校也就有了活力。

6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学科教学的中心在学科还是在人,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为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新形式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论。因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学生心身发展的理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3)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这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4)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口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

不能进步,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抗拒。(5)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趋近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只要教师真情的投入,必定得到学生真情回报。(6)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7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要明确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各展其长,学生的差异一定会转化的。作者简介

李生福:男、汉族、生于1963年,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现任黄家铺中学副校长。

篇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一、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

本人走访调查了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600人,其中初一年级人300人,初二年级300人;学生家长150人,其中优秀生家长50人,普通生家长50人,学困生家长50人,归纳出造成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主要有:

(一)社会原因

第一,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广大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二,农村地区文化底蕴不浓,影响了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第三,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在农村地区的大量出现极大地影响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二)家庭原因

第一,农村家庭缺乏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影响了孩子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第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无法指导子女的数学学习.

第三,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三)学校原因

第一,班级管理不到位,班风差学风不浓,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衔接不好,使学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第四,科任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低,使学生难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四)学生原因

第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坚强的学习意志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原因.

第二,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数学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第三,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第四,学生个人的智力差异,也是导致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形成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中的某些不足共同影响而造成的.

二、化解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各六个班进行了跟踪研究,觉得采取如下一些做法对化解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是有一定效果的.

(一)实施社区、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通过社区干预,净化学校周边和村坡的育人环境,清理学校周边的营业性网吧、游戏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使校、家统一要求,统一步调,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和监督.

第三,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培训,使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四,对留守学生,学校指定教师任代理家长,使这些学生有家的温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抓好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消除分化的隐患

组织初一数学教师到小学考察、听课,了解小学生的行为特征、学习方法和小学的管理方法,找出两个学习阶段的差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方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尽快打破小学阶段形成的学习方法方面的定势,逐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适当梯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经一定的努力后,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创设积极活跃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体验数学的神奇魅力,从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想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就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就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用榜样的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有较好的作用.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从而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六)分解数学教学难度,调整数学教学进度

现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原教材相比,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提高了灵活度,学生学起来有点困难.在数学教学中,应分解教学难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适时调整数学教学进度,使学生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七)强化知识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形成技能.

(八)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程度.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这是转化数学后进生的法宝.

篇4: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两极分化;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52-01

新课程小学英语的任务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奠定基础。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许多学生在兴趣、习惯和基础等方面的表现非常令人遗憾。

一、农村小学英语的两极分化

同样是语言学科,汉语作为母语,不管出现怎样严重的分化和差异,学生们毫无疑问地能进行日常交流和课外阅读,能听懂课堂上的内容,不至于完全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

二、小学英语严重两极分化的归因

表面上看,学困生分化出来的原因是学英语兴趣的失却、厌学情绪的加重,而笔者通过与学困生的谈话及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了本质性的原因,他们还是由于不会读、不愿问、写不出、考不好,才出现上述“症状”的。我们认为当前小学生学英语的严重两极分化可归结为下列原因:

1、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尚未成熟

由于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从上到下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成熟。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何时教字母、何时教语音、何时教书写、何时要求学生开始记单词的拼写等各有各的说法,尚缺乏统一的科学的依据。

2、小学英语课程地位悬殊

小学英语学科课时少,课程地位不如语数突出。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每星期2-3课时,且极少有课外作业的英语教学,课外朗读英语的时间很少。

3、农村教学的条件限制

(1)一般来说,现农村小学都还是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多、时间紧,教师上课无法确保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课时多、任教班级数多及主观责任性等原因没能对暂时的学困生进行及时的辅导。

(3) 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认知苍白、单一,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并交际,自然就不能自由地畅游在英语学习的海洋。

4、学生自身兴趣的缺失

(1)在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时,由于受语数学科的影响,有部分语数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成功感或挫折感的对英语学习产生迁移

(2)PEP教材内容(尤其是词汇和话题句型)的复现率不高,加之没有合适的课外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对英语同样出现畏难情绪。

(3)有的学生学习无目标,随意性大,课上被动听课,遇到问题不懂采用任何补救的措施,无法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5、校外培训班的影响

校外英语培训的火暴加剧了在校学生的两极分化。参加校外班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多了一倍以上的学英语时间,一些学优生在英语学习上更是突飞猛进。

三、控制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英语的两极分化存在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小学衔接口的两极分化问题需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

1、提高地位,家校联系

领导要重视,班主任和语数老师要支持,英语教师要努力,家长要配合、多联系和沟通,切实提高英语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地位。

2、整合教材,科学复习

笔者建议把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把传授知识和考虑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起来。将现有教材整合,使其能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富于趣味、难度适中、重复率高、易于上口,能让学生喜欢并便于学习的英语;从而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和谐的发展。

3、因材施教,加强辅导

根据学困生成因的不同,可以给他们大致分类,因材施教。①“过激行为型”,此类学生调皮捣蛋,以男生居多,对于他们,首先要使其端正学习态度;②“懒惰型”,教师要设法督促他们消除惰性;③“书呆子型”,他们缺乏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④“心理焦虑型”,此类学生的心理随着生理的变化而产生疑虑,教师需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⑤“智商欠缺型”,教师只能把学习的难度,对他们的期望值调到最低。当找准“症状”后,可分别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对症下药”。

4、树立自信,巩固兴趣

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英语的阶段,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过了一段时间,碰到了英语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如不能读、读不准、记不住,部分学生形成了心理上害怕开口,分化就日益明显了。

5、策略指导,合理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个性特及学习风格的差异,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因材施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热情,多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英语教学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尽力缩小学生们的学习差距,减少或杜绝人为的分化因素,特别是那种尖子少、后进面大的“金字塔式”的严重分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 菽.2003.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5: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际,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刻苦拼搏精神,做事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初中女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由于她们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出现了月经的周期性变化,同时由于对生理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她们产生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怕出汗等。造成很多女学生体育不及格或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农村女学生由于习惯、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这方面表现尤甚。通过座谈、问卷调查、观察法等方法的研究,把造成农村初中女学生厌学体育的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学业负担过重,体育学习动力不足; ②女生特有的生理特点; ③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和勇气; ④意志品质薄弱;

⑤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机械等。

成因研究的结果使我认识到农村初中女生厌学体育的存在是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缘故。如何解决农村初中女学生厌学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从思想上转变女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在农村学校中,很大一部分家长由于受“只要学习成绩好和女生应文静端庄”思想的影响,他们不支持自己的女儿参加学习以外的一切活动,再加上目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学业负担又过重,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是无所谓的,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还存在着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女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按照初中女生生理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校青春期卫生教育较封闭,家长与子女在这方面的沟通又少,多数女生在月经期出于害羞心理,往往在体育课上请假。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加强对女生进行青春期知识的卫生教育,特别是月经期的生理卫生教育。通过学习,让她们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鼓励女学生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之能更好地胜任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均匀的发展。同时告诫月经正常的女生在月经期也应该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形体练习等,因为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盆腔的充血现象,还有助于经血的排出,从而使她们消除在月经期对体育运动畏惧的心理。

三、要多关心爱护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女生

有不少女生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练习中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她们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所以本身就有一种失落感,教师要以宽厚、博爱之心去理解,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她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她们交朋友,积极鼓励引导她们;要善于发现她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于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她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她们更好地、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她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她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进步。

四、要重点培养初中女学生的意志品质

曾经有一位初三女生在日记中写道:“说实话,我最害怕800米,特别是考试前几个月”。确实,在初三体育升学考试中唯一必考的就是800米。随后我也在本校初中女生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项目是羽毛球,最不喜欢的是800米。这就说明,对于这种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项目有明显的排斥现象,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初中女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毅力。

五、组织教学应灵活多变

学校绝大多数是男女生合班上课,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在上课时,教师要同女同学一起参与练习,教学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精心设计教案和布置场地器材,能够诱发女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她们较快地进入角色;其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最后给女学生一段自锻自练的时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过分地限制,而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在中长跑教学中,许多女生因害怕而不能坚持到底,教师则采用变换队形跑、地形跑、图案跑、接力跑、追逐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耐力素质。再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方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她们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等游戏,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

六、要提高教师素质

在体育教师队伍里,男教师占绝大多数,有些男教师往往因为女学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大声训斥,这就容易导致女学生厌学体育,甚至产生害怕上体育课的念头。如果教师认为自己反正是位“副课”教师,上课“散放羊”,这就很容易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体育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责任心。另外,男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也可引起女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她们产生跃跃欲试之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总之,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师德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厌学女学生转变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基础。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初中女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转变厌学行为,使她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同时要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她们树立自信心,不断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农村初中女学生厌学体育的行为,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范国强

篇6: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魏青松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的使用已普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因此,肩负培养掌握和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令广大英语教师最为头疼的事莫过于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初中尤为突出。虽然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但是刚刚踏进初中校门的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极高,好奇心强,参与度广,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初一阶段成最好趋势。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词汇量的增加、语言点的增多、语法难度的加深、所学科目的增多、来自各科的压力逐渐增强等诸多因素,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也就不断减弱,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地从主动学习转向了被动学习,结果部分学生的成绩开始逐步下滑,尤其到八年级的下半学期,掉队的人数明显增多,从而学生的英语成绩最终导致了严重两极分化。下面结合自己20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就学生学习英语的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两极分化问题的措施,谈谈自己的一点儿体会。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大多数农村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认为英语的学习只是对那些将来想出国深造的学生有用,所以说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只是因为学科的设置,他们别无选择。于是内容简单、容易、新鲜的课程就学,难度较大的、复杂和枯燥无味的知识就“知难而退,不思上进,任其发展了”。于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法难度的加深,知识的负积累表现得尤为严重,大部分学生由“厌学”变为“弃学”了。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白:我为什么要学英语?为了出国深造?为了移民?为了出国旅游?还是为了„.总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目的来学习英语。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责任感、紧迫感及努力方向,学习会更有成效,进步会更快,效果会更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为有想法的学习者,才会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在英语的学习上才会勇往直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师资条件、家长的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不是很受到人们的重视。造成有些学生在英语的学习成绩上在小学就很差。升入初中后,缺少语境的生涩的英语学习使他们焦头烂额,难以招架,再加上课前不认真预习、课上不注意听老师讲课、重要语言点没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后缺少习题的巩固,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等原因,导致学习上困难加大。于是在作业的完成上缺乏独立性,难度大一点儿的作业不是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来解决,而是照本宣科的抄袭别人的。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必然会造成成绩下滑。从而和成绩好的学生拉大了距离。这样在整个班级看来,就明显形成了两极分化。

针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习惯的养成上下一些功夫。

首先让他们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新课程的疑、难点,这样可以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听课的效率。

第二: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让他们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努力使他们记住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并当堂消化。

第三: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的记录。它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便于学生及时查找和利用。笔记也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个复习记忆纲要。

第四, 复习是学习之母。要解决困扰学习者最大的知识遗忘问题,只有靠科学的复习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当天的知识必须当天复习,这样才能加深和巩固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在当天,而且在第二天、一周后、一月后以及就在你需要用它之前或者在考试前都应安排复习。

第五:尽量独立完成作业,力求肯动脑,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通过和别人的探讨和研究,或者向老师求助来解决。不要留知识的死角,更不要原搬照抄别人的答案。养成以上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三.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在单词的记忆上,没有形成音节的概念,没有掌握发音规律,不能形成音形的有机结合,一味的死记硬背,虽然暂时记下来了,但是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其次,短语的记忆没有融入到句子中,一到运用时,脑袋里面混乱不堪,一团糟,不知道从何入手。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所以英语写作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和其特点,强行逐词逐句进行翻译等。

基于以上问题,教会学生单词的记忆方法很重要的,让他们熟知音标的基础上掌握字母及组合的发音规律有助于他们对单词的记忆。眼、耳、手、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也是一种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同时不要脱离句子,通过一定的语境让他们去体会去感知,去记忆每一个短语。再就是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张开嘴,敢于表达,敢于应用,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量,给他们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故事,简短的英文杂志让他们去阅读,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在写的训练上,要求学生坚持写英文日记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很有效的方法。只有让他们形成有规律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出现厌学和两极分化的产生.四:没有养成良好地性格。由于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比较闭塞偏僻的乡村,很少接触外人、生人,加之父母与他们又缺乏交流,因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这样的人经常为琐事烦恼,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也会让他们烦心,因此他们不愿开口模仿训练,导致模仿能力较差,口语表达能力差,听力水平低,也不愿意参与各种英语活动中,碰到问题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等等。

因此,培养开放性良好的性格有助于英语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通过体验成功来增强学习上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敢于参与、敢于质疑、积极表达,最终养成良好地性格对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篇7: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试图从复杂性思维方式的视角对教育理论研究进行一番整体反思,包括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以及方法论层面等。以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为主要切入点,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重点,提出有效解决初中阶段学生动荡分化的对策,探索操作性较强的有助于预防学习困难生出现的干预模式。同时,努力使研究性学习与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生研究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学习困难生研究领域。通过本研究,促使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更加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将研究基点更加倾向于教育生活世界的复杂性、本土性、实践性;通过本研究,增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自主性、开放性等适应复杂性研究的一些特征;通过本研究,加强教育理论研究者在方法论上的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方法论的局面。

实践意义:

1.对邳州市初中分化现状及成因等进行抽样调查,为开展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生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初中阶段学业分化的特点和规律,并以此为主要切入点,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同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些热心于学习困难生研究的科研教师,使初中生分化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习困难生得到及时帮助,获得健康的发展。

3.通过此项研究为徐州市及其他地区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二、本研究的子课题设计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力,我们准备将总课题分解为如下子课题:

1.城市农村初中生分化和辍学成因的调查

2.初中生分化和辍学原因的资料分析研究

3.小学初中教与学的衔接问题研究

4.初中生成绩分化和辍学的对策研究

初中成绩分化和辍学的对策研究是总课题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又将将其作如下分解:

(1)初中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研究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研究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研究

(4)初中生控流止辍策略研究

(5)初中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设计

1.前期准备阶段

(1)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初中生学业、学业分化及辍学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学习中外关于初中生学业分化的相关理论,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总课题研究方案,上报实验研究方案。

(2)成立总课题、子课题攻关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验小组,以指定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核心型、紧密型、松散型课题研究组织;公开课题主持人和实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实验的具体任务;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实验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1)公开招标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的组成人员

(2)各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小组

(3)语、数、外等科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语、数、外等科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进行摸底。

(5)各校对摸底情况进行分析、划分学生层次群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各占百分之几)

(6)各实验学校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表

(2)进行问卷调查,作量的分析

(3)进行个案访谈,作质的分析

(4)对调查内容进行整合并作统计分析

(5)撰写“初中生成绩分化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

(1)对策的初期研究

a.各子课题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b.各子课题进入初期的实验研究

c.各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d.总课题组召集会议,听取各子课题组反馈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2)对策的中期研究

a.子课题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实践研究。

b.搜集并甄别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3)对策的后期研究

a.各子课题对在实验研究中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

篇8: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一、造成两级分化的原因

1. 学生因素。

(1) 学生学习负担加重。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材内容增多难度增加。

(2) 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青春期学生害怕失败, 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

(3)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或学习不得法。

2. 教师因素。

(1) 教师教法陈旧。不敢放开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使学生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 久而久之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2) 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3) 有些教师教学缺乏热情。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 缺少爱, 学生就体会不到老师给的温暖。

二、应对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

1. 学生要打好基础, 备足后劲。

(1) 明确学习目的, 激起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 学生应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学习目的, 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学好英语的意义和作用。

(2) 注意学法, 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自学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4) 树立学习信心, 经常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 才能动力十足。

2.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 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需要付出很多。

(1) 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培训, 不断武装丰富自己的头脑, 不断地研究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这样教师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适应学生发展,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热情。

(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有权威性, 学生有向师性, 我们要坚持以表扬为主,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努力创造条件使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总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4)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开辟第二课堂, 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起来, 增加英语学习的实践机会, 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篇9: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方法。”中学生可塑性很大,每个学生就智力而言都有希望学好英语。初中的学生好奇心、自尊心都很强,往往由于几次英语考得不好或受到老师批评便不敢开口,甚至害怕英语,产生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很清楚外语的重要性,但因为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下降。对于两极分化的形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围绕中考指挥棒,拼命赶超升学率,教学方法则是填鸭式。只重视灌输知识,只用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形成,并越来越严重。

如何才能有效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呢?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切实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1)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把学语言、用语言结合起来,既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又体现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2)在教学中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人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它不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还是知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难于想象的。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只有将智商与情商有机地统一起来,融为一体。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洒向全体学生充满无限信任、关切的眼神;不燥不怒、抑扬顿挫的语言;辅导时一句句简单的“Clear?”“Understand?”;讲解时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解释;提问时一句句温和的“Please.”。通过这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在这种乐融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有了感情基础,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听、去想。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体验,这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也是愉快教学的关键。反之,教师冷漠的态度、粗暴的斥责、挖苦,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要求当作恶意和刁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抗行为。教师应该多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励取代批评。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除共性之外,还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解决差异的有效办法就是因材施教,对特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中对差生要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对特困生进行知识的补缺。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切实直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分层教学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特困生更应如此,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的一句“Good”、“Very good.”、“Well done” 会使学生产生“我下次会做得更好”的信心,这类鼓励的话常会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去争取进步。鼓励是一剂良药,多次的成功会使学生增加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特困生思考,解答较为简单的问题,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感。学习的成功反过来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

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把游戏引入课堂。做游戏时可以活跃气氛,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让学生在玩中学,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

2、创设情景,设计表演活动课。可以让学生把课文编成小品、短剧、课本剧等,让学生来表演。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变成活生生的交际语言,让学生开口说,充分地给每一位学生表演机会,刺激他们的表演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带与教学有联系的实物或自制教具、图画,在操作中借助这些教具把语言尽量与形象结合起来,增强了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4、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不但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情景,而且可以把学生没见过的、没接触过的事物和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现于屏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5、利用歌曲、故事等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英文歌曲,学生会兴趣盎然,不但能巩固、记忆所学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对所学语言的节奏感,提高流畅程度,把学生带入一个语言美和音乐美相交映的美妙世界。

篇10:农村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广西桂平市中沙镇中和中心小学 姚明森 卢超连

1.前言

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何在,并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全民的素质,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重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理念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目的,体现了“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

本文以“大众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础理论,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2.原因分析 2.1 教师因素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水平低下,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2.1.1 教师对学生的偏爱。

我曾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召开座谈会(优秀学生,后进学生),以探寻造成该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在座谈中,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所看到的教师存在着较大差异。优秀学生看到教师上课时常会走到他们身旁,了解情况,上课时常得到教师的提问,课后,教师常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辅导做思考题、星号题或改正作业。而后进学生看到的却截然相反,在上课时,教师很少注意到他们,只要不出声影响课堂教学,他们可以玩东西,当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课外教师只喜欢与优秀学生交谈。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因学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一些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偏爱,特别是对服从听话、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不顺从、有些固执己见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态度,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行为,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优秀学生在教师的特殊照顾之下,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热情高,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愉快的体验,学习成绩就好,因成绩好又得到教师、学校、家长的表扬,他们为了保持这种“特殊照顾”会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成绩越学越好。后进学生则由于教师对他们缺少尊重、理解、关怀、温暖,使得后进学生本来就有困难,再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的抵触行为。有的后进学生因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而导致讨厌数学,如一些学生一到数学课就逃学。另外,后进学生一旦被教师“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也会看不起,这样一来,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就极易形成两个情绪对立的群体,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提高、竞赛,学习越来越好,后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在一起,学习热情越来越低,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2.1.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证明,大多数优秀学生处于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中,大部分后进学生则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优秀学生因处于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感到自己处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良好的心境下踏实地专注于学习,具有足够的自尊、自信,从而以高涨的热情来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他们常常会对教师和学校采取积极、正面的行为,迎合教师和学校的期望。后进学生常因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他们极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把数学学好,努力也没有用,这种心理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加工能力。其次,他们往往对教师和学校采取消极、负面的行为,无视教师的管理,产生对抗、逆反情绪。在我校某个班曾有三位学生一到数学课就敲桌子,数学教师多次教育、谈心无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竟是:就是要他上不了课。无论是上例中的逆反地对抗还是消极地抵触,都会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差。另外,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不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害怕、担心教师的出现,时刻准备应对教师的“威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应对教师,从而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

2.1.3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2.1.3.1 讲课速度快

我镇的一所学区中心校,数学科曾有过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后来镇中心校组织深入听课、示导后,发现该校的数学科教师讲课速度快,授课进度快,一个学期不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完成了新课的教学。下面是一节听课实录

课题:垂直(人教版第八册)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条直线的一种特殊关系——垂直(师板书课题)师:观察下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右边的有一个是直角。师: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30页集体读一遍。

生读

师: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

生:电线,门,电话线,锤子„„(显然学生还未理解什么叫互相垂直)师:根据书本的示例,自学画垂线的方法。学生尝试画垂线。(但大部分学生不会画)

师指名学生上黑板画,由于学生不会画,师又示范了两遍,但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会画。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课后再看看书。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书本131中间的图,并量一量,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生:第2条最短。

师:第2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直的。(不晓得“互相垂直”)

师讲述“距离”的定义,然后生打开书本读一遍。

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授课进度快,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练习的时间就少,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优秀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适合他们的学习节奏,学习效率高,所以学习成绩好。而后进学生,由于跟不上,如上面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还未理解“互相垂直”,就开始画垂线,垂线画法未掌握,又开始教学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布置学生做的课堂练习,只要有几位学生完成就开始讲评了,而大部分学生未完成,他们因缺少思考的过程,即使听讲评时明白,但过后很快就又忘了,这样后进学生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2.1.3.2 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与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所组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优秀学生常因与教师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距离近,在课堂上保持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大胆提问,这也常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赞许,上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学习成绩好。而后进学生常与教师处于不良的师生关系,缺少交往,在课堂上产生冷漠、沉闷的心理,这种心理环境会抑制他们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保持“沉默”,不会主动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由此可见,课堂心理环境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2.2 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过学生才能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到原有知识、兴趣、个人特质、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2.2.1.原有知识

原有知识指学生对学习新课必须具备的旧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原有知识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相比小学其它学科而言,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为强烈。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后面的知识是建立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的。知识1是学习知识2的基础,知识2是学习知识3的基础,以此类推。在这种情况下,知识1实际上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如果有些学生对知识1没有适当掌握的话,在以后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觉得越来越难学。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话,就造成了自己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分化。例如,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悉,会导致乘法计算、估算的困难。下面是一节校级研究课(人教版第七册第46页《乘法估算》)的节选。

复习。估算下面各式大约等于多少。

68×7≈490 8×73≈560 52×3≈250 5×49≈250

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指名学生讲想法。生3:我想:把52看成50,50乘3等于250。师:先想5乘3等于多少? 生3:5乘3等于25 师:口诀三五得多少 生3:三五二十五

另外,许多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并未注意到后进学生在原有知识上的差异,开始教学新课时,都假定全体学生已掌握了前面的学习内容,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对后进学生以同样的时间教同样的教材,以至前面内容还未学扎实,未掌握又继续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一点,后进生由于缺乏勇气,怕丢面子,对一些疑难的问题,一时难于理解弄懂,又不敢大胆提问及时求得解决,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或不懂状态。由于对一些错误的看法不能及时纠正,造成数学学习上知识不扎实、缺漏多。在以后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像滚雪球一样,所以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就加大了。

2.2.2.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是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就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2004年秋季期期中测试后,我校组织对3至6年级的318名学生进行学习调查,发现对学习数学较感兴趣的有166人,占52%,感兴趣的有72人,占23%,不感兴趣的有80人,占25%。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经不起困难的挫折的考验,极易失去信心,导致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差,在这次测试中,3至6年级最低的只有9分,与最高分100分相差了91分。也有研究表明,获得良好成绩的学生中兴趣因素占25%,学习失败的学生中缺乏兴趣占35%。

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3.对策

前面已主要分析了影响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教师、学生因素,使我们明白要改变后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就须从教师及学生本人出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下面我就小学阶段我们可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3.1 相信、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不是在发展限度上的分化,而是在发展速度上的分化,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很多有待开发的智能,因此教师只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真正地相信、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就完全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消除“两极分化”。

3.1.1 换一种思维方式,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教师只要抛开学生的缺点,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好学生。如学生的作业做错了,教师可以抛开作业的对错,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独立完成,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等,这样教师就不会觉得学生总是缺点了。

3.1.2 重视情感效应,通过书信与学生交谈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好、恶等的心理反映。情感是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心理状况,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热情疏导,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书信交谈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通过书信与学生交谈更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了解许多教师不曾知道的事情。与直接面对面交谈相比,有以下优势:可消除一些学生面对教师时的紧张心理,学生有更多的“说话”权,可以不被“第三者”知道。我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期至少与学生进行三次的书信交流,时间选择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开学初主要让学生谈对教师的要求、希望,谈自己的奋斗目标,期中,主要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教师和“我”,期末主要让学生谈一谈一期来的收获和遗憾,当然还可以和教师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通过交流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许多参考,让教师更民主地施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后进生也会觉得与教师没有了隔阂,可以大胆地去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要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师生和谐的关系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了解原因,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积极表现,肯定其细微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欢乐,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样就会学得好,防止“两极分化”。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与学生恰当换位,让学生讲老师听。本人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的例1时(书本第1页)是这样进行的:

出示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学生读题,审题,列出算式。

师一边讲“先算出135乘5的积,然后再数出一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一边板书

接下来由学生讲为什么能这样算,让老师来听。结果,有学生根据刚才复习的因数和积的关系进行解释,也有学生先把题目的13.5元换成135角进行计算,再把结果换成元。

如果能抓住合适的内容,多与学生换位,这样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有得于改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为了能说服老师、同学,平时需付出不少努力,有利于培养自学的习惯,增强成就感。

3.3 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改善课堂心理环境,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和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及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建议教师:

上课做到和颜悦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微笑的表情,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保持高昂的情绪,全身心投入。

善于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表达对学生的赞赏。

3.4 采取合理灵活的分班形式,实施分层次教学,减小差异。

学生数学水平差异越大,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就越困难。因此,合理灵活地分班,是缩小差异的一种挺实用的办法。我校以前对学生的分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学生,两班各半,6年基本不变。经过实践,这样的分班形式不利于因材施教。于是,自2004年秋季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采取这样的分班方式:优秀学生分在一个班,未接受过幼儿、学前教育的又分在一个班,中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班,两个班安排同一个数学教师教,成绩的评定把两个班合成一个班来评定,期中考试后安排一周的时间作为开放周,学生可以在任何一班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再一次进行分班。经过一年的实践,采取这样灵活的分班形式,更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效地防止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我分析有以下原因:(1)减少班内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相对较统一,便于课堂教学。如没有读过幼儿园、学前班的学生,教师一开始就得示范或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握笔,培养基本的课堂习惯等。(2)因是合班考核,教师得两个班兼顾。(3)相同或相近的层次学生在一起,便于相互学习,竞争,培养信心。

3.5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数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生活中需要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也一样,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也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

上一篇:以前沿科技引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论文下一篇:孩子学习不好的十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