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对策

2023-01-23

第一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对策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课题研究方案

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 王吉兴

一、课题的提出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是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在我们学校,我们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最近,我们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因此,农村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又从历届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语文成绩普遍低于城内学校,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这一块,明显落后于城内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我校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由于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为了改变学生作文难的现状,让学生变得乐于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促进、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学生作文仿写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这样以来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有了写作的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作文构思也会变得巧妙合理。

(二)研究目标:

1. 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寻求突破口。

2.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3.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5.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四、研究条件

1. 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均为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骨干,能力突出,事业心强,科研意识浓。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完全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 课题负责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教研组长,并且在2009被评为县级课改先进个人。能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

3. 学校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参考模式、范例,从而启迪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和创新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学校设备设施齐全,有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及互联网,还订制了多种教育杂志和报纸,同时学校还经常派人外出学习培训,获取教研新信息。

五、研究对象

柳树民族学校

七、

八、九年级。

六、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实验对象的材料,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2)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3)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4)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5)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八、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 (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 (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 (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7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 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 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3.第三阶段: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 (3)成果鉴定和验收

九、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

2、阶段计划

3、优秀教案

4、教学论文

5、学生优秀作文

6、其 它

十、研究人员

王吉兴:负责课题的组织领导,制定课题计划,负责课题具体实施,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

陈文昌:调查研究,编写调查报告,收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 张景仁:负责数据收集,进行对比分析,撰写结题报告。

第二篇: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一、 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恐怕相当普遍,在农村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

1 、作文与农村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即使偶尔进城,多半也是买了东西就回家,都市生活很少插足。所以只是除了田野还是农田。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在这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习模式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农村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没几个为它感动,父亲“买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却不能感动了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在当今的农村中学生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至于扬州的风俗买橘意味着走局的说法,那就更不可能去探究了。自然,父亲殷殷关切之情也就领会不到了。他们作文时也就根本不会去学朱自清细腻的描绘了。再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祥子拉车情景能够体会到的又能多少学生,即使用了多媒体,他们也难以体验那种旧社会的都市生活。那中间的多层次写景手法也会被学生的浮躁置于一边。即便是学习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文《都市精灵》,学生也只是读读而已,不会为都市的精灵去呐喊。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俗话说学习贵在“举一反三”,可从实际看,语文课本的“例子”作用是得不到体现的,这又是使人深深感到遗憾和困惑的。

3 、作文与农村学生教育不公平抵触

目前,农村初中,尤其是我们初中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搞了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教学条件改观不小。但是有的学校却置其于一边用不起来。有的农村初中师资不配套,小科没专职老师,史、地、生、音、体、美等学科总是拉郎配,学生不能接受全部学科系统教育。因此,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知识结构不健全,到作文时候也就没话说。

4、 作文与农村教师工作复杂性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35人其工作量就够大的了。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我们农村教师单位没宿舍,天天回家,根本不可能每天晚上坐在灯下批改作文至深夜。更重要的是,我们农村由于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够,不少同志跨文理、跨多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如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甚至包括生物。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了。

二、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设想与对策

尽管作文难教难写,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它毕竟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全面素质,据说有地方试验过中考就写一篇作文,可见作文何等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就自己十几年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在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此与同行们一道探讨。

1、 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农村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又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那么我们有怎么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二故弄玄虚求异创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上课就那程序,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的细节,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据说有个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他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他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有一天,他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他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三是就地取材拓宽视野。我们远离市镇,只好因地制宜常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烈士陵园、车站等场所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生活范围,增加情感体验。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2 、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机观察训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师讲课。但他却没有讲课,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象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的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马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蓝色备课夹,面带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这时,他扫视了我们一眼……”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例如,多数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都会让学生去评论愚公到底“愚不愚”。学生自然会从环保、工效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再如,初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篇作文题目叫《良药未必都苦口》,我们农村的学生拿到题目很快就从大山渣治病不苦口开题了。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日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3 、努力加强美文赏析指导

坚持做到读写结合训练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周清训练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初三学生欣赏完《林中小溪》之后,大部分都被小溪那坚忍的品格、团结力量和永不停步奔向大洋精神所折服。而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感悟自然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因此,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 。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 、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

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妈妈的手、春雨、门前的鱼塘、听风等等都进作文天地。体裁也变得形式多样如我的学生杨步云、赵宏宝等同学还学着写诗歌、戏剧。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我还帮学生订购了《写作艺术示例》,经常就写作技巧和他们探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技能。

5、切实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益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能平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鉴于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基础,我认为作文批改可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做:

首先,要他们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其次,安排学生同桌互改要求:一是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是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是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最后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再次,批语有共同要求: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源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可以这样说:农村语文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滞后最终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就显尤为重要。

一、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动情晓理,严管厚爱

针对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兴趣不够浓,精神不够饱满,劲头不够足,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给学生讲道理,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责任感,无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都必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时时事事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生,因人因事而异。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随时找他们谈心,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如父母在家,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并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子女,要求家长协助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这些学生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多多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给予关照,并发动全体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能随时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比如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或搞个小小的生日宴,叫同学们想方设法为他们庆祝生日,还可以班集体的名义买个生日蛋糕,将蜡烛点起来,全体同学一起唱响生日歌,我想一定会给他许多惊喜,使他激动得流下眼泪的。

2、课内外结合,开展多彩活动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也依赖于课堂上的学习,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最高,并会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等等,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春天去郊游,夏天去游泳,秋天去采风,冬天去看雪;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他们时时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还会对语文失去兴趣!

3 、开展分层次教学

农村初中,情况特殊,学生来自辖区内不同的小学,各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水平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也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也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如果采取“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基础差的同学“吃不了”,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的尴尬局面。因此,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以上实际情况,我们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制定出了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教师的教学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训练则侧重于A、B级学生。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出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应该达到的最好的学习水平。

二、学习现状及原因

1、学生兴趣索然,热情不高,态度冷漠,学习不认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基础差,总觉得升学没有希望,所以就什么都不学了,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部分主管领导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用片面的眼光看待学校的发展,一味追求升学率,给学校、班级、老师定任务,划指标。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一切学习都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教,学生自然也就不学了。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性,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看不到语文对自己的好处,看不到学好了语文是可以终生受用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学生总是片面地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认为语文这门学科认认字、读读书,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太简单了,谁不会呢!学不学都一样嘛,不管怎么学都一样,花不花工夫,花的工夫多与少,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些学生觉得学语文好比“狗咬乌龟——无处下嘴”,内容太多,头绪太多,与其花工夫去干没有把握的事,还不如学学别的,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3、由于家长的原因,许多孩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家长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不能从言行上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由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更有甚者,少许学生父母均在外务工,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只是老师的事,错误地把教育与学习混为一谈,把一切都推给了老师。殊不知虽属农村地区,可网络的触角也早已伸向这里,这个现代的恶魔正肆虐着这片淳朴的大地。如今,无一例外,每个乡镇都有几家网吧,学生们总能抽出大量的空闲时间(即使再忙),溜进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再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各地纷纷建立工厂,民工大潮翻波涌浪,只要不怕吃苦,一个月就至少就能挣个三两千,大多家长只看到眼前利益,更本就没有长远眼光,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持一种消极态度,学习学习不好就进工厂,这也就间接的阻断了孩子学习的道路,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现状,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反正孩子抱定一种考不上就进厂干活,爱咋咋地的想法。

4、农村初中教学设施落后,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地域原因,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大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一般还沿用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即使有部分地区实施了新课改,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写作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更是流于形式,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作文的批改上,写作前的指导、批改后的评讲花的功夫不够深。提到批改作文,老师就感觉到头疼,总是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农村地区的老师们更本还未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懂得愉快教学的妙处,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滞后的一大缘故。其实,语文教师往往下了很多功夫,可是最终却收效甚微或更本就没有一点儿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剧。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一门“无米之炊” 的艺术,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不管前面的路如何艰难,作为一位有使命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只要我们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摘要:在当前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彻底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现就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出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教学困惑 教学对策 农村数学教学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接触社会实践的东西少,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原华东师范版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在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

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盲目的创设情境,缺少指导,有些课堂教学是低效的。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源于对教材的认识、解读、把握不够。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在教学中应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第四,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旋转》这节内容时,应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等等。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

1 / 3

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6、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搭设好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本在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善于整体把握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与结构;精于解读教材的主题情境,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勇于重组教材,激发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乐于拓展教材,引领学生在思考中应用、发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实际,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的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吕学江.走进名师课堂初中数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张海峡.掌握正确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沂蒙教育,2010(8):46-47.

2 / 3

第五篇: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数学教育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部分教育对策,认为现代农村数学教育重点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加强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应该重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时代需求,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强化中小学教材和教法的衔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小学学生天真好奇,毕业后全部进入初中,而高中又是选拔了初中百分之三十的优秀学生,加上县重点初中在小学毕业生中招收去了部分优秀生,目前面临升学压力的夹缝中农村初中教育,面对着正处在生理发育关键期、心理叛离期的初中生,教育现状如何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子女”也越来越多;同时,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把子女送进城里就读;再加上“普九”以来,小学毕业生全部就近进入初中学习,无论成绩好坏的小学毕业生都有幸迈入了初中校门,成为初中学生。这样,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差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很多学生家长不关心、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支持不配合学校工作,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家庭又为生计忙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有些又教育方法欠科学,结果有些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也出现一些原来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步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甚至于产生厌学的心理问题。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特别是“初二现象”两级分化,到初三将有五分之三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也有部分学生初二后因各种原因而辍学。一个班级八十多学生,负责的学习者不到八分之三,其余学生无所事事,总之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将会带来严重影响。

形成当前农村数学教育现状的原因,一般为以下几点:

1、中小学教育管理形式不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是两个阶段亦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小学毕业生到了初中,最不能适应的,第一是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和管理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小学的学科少,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全天班主任跟班制,学生长期的小学学习适应了机械强制般习惯,到了中学,课程的增多使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班主任跟班时间相应大减,管理也不及小学那样具体,加上农村学生大班制,学习要求和管理由强制性向自觉性转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习惯上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一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认为没有了束缚,好像一下去掉了紧箍咒,不认真学习而掉队,一落下来就很难赶上。在小学靠突击取得好成绩的孩子,进中学后成绩滑坡,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死记硬背的学生到中学跟不上,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学会好的学习方法;不爱学习的孩子到中学出问题,是小学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后果;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到了中学,动力自然不足,这是小学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结果。小学教师若只顾眼前的成绩,就会无意间给学生中学阶段的发展造成隐患。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些短期行为,是造成中小学教学衔接出现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科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差异:课程太多,无法应付,导致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与小学生相比,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不但表现为课业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要求的提高。数学是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科目。数学用高度概括的抽象符号和语言来描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学习抽象的知识对于 13~16 岁的学生来说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思维的形式上以具体形象占主要成分,在接受知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式。他们思维活跃,但缺乏严密性和深刻性;敢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但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中学的数学学习只是成为机械重复的计算的学习和培养解题能力的教育。学生也就对学习数学大伤脑筋,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抽象,说理、推理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便可能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时方法上的“断桥”,因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分化。久而久之,对数学也就敬而远之了,学习兴趣既丧失殆尽,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就无从谈起了。

3、家庭教育失衡,品德养成教育成为真空:农村学生居住相对分散,较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六七公里左右。交通不太方便,经济也不够发达,很多家庭父母素质不高又外出务工,收入也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更谈不上良好的今天教育,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或过度放任或过分关爱,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造成学生生活极限式养尊处优,生存竞争意念淡薄,事实上他们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或错误引导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之又多,社会的关注不多,很大一部分成为特差生。因此,家庭教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数学的教育。

4、农村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由于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教学硬件方面和教育观念陈旧农村初中生由于环境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大班额教学环境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精力时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多数学生智力和知识基础都较差,加之初中毕业后,每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少,一方面受升学无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升不了学,就是升了学以后又不包分配,还不如早点回家干点什么或外出打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 为更好地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衔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小学要重视学生们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方面的培养。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贪玩,厌学,懒得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慢慢掉队,使其缺漏越拉越大。中小学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要从思想、纪律方面入手,搞班级活动,使同学们在溶入新班集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强制性学习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亮,他的思维就会精细而锐敏,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他的意志就会坚韧而顽强,在学习上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的严谨和思维的活跃。往往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思想教育上的衔接,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信心教育。学习兴趣是与理想、抱负、目的、任务等学习自觉性密切关联着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信心是很重要的。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一个人有无成就取决于青少年时期是否有志气。理想是成功的动力,只有树立理想,坚定志向,才能全身心地为之奋斗。初一接新班,利用主题班会、家访等,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方面教育,讲从小胸怀大志,最后成材的典型例子,讲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需求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特别注重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计,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科差生面大,而禁锢差生智慧的重要枷锁就是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确会与不会,往往取决于信心,持久坚定的信心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知识出发,有意识地让他们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发现自己的力量。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愈大,学生奔向期望目标的速度越快。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今天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它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题,全省城乡家长中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要争取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靠拢。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与时俱进,并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让农村家庭教育更上新水平。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了解赏识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发展。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存在着自发性和随意性,家长要多和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能和学校保持一致。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讲课等活动。能主动找教师谈心、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进步,对师生之间发生的争执或矛盾能正确理解,大力支持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对自己的子女不仅关心生活,而且过问思想,检查学习,督促生活,劳动等等。这种家长,他们和教师勾通总想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好着手帮助自己子女改正错误、发扬长处。学校、社会要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育人的知识,如举行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问题或家庭教育问题讲座等,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同时要调动家长教育力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协助学校做好家长工作,解决家长存在的有关学生教育的问题,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三、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学生一上初中,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通过利用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好奇心理,在知识的学习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确定好教材的起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切忌做成“夹生饭”。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几何拓展,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安排采取了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说理与抽象,最后是演绎的方案。以直线形为例,先借助直观认识一个直线形,进而借助多种手段合乎情理地发现它的某种几何性质,接着通过演绎推理把这个性质搞定。新课标对几何的重视程度丝毫没有减弱,而是在加强。例如直观和实验几何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小学低年级,同时欧氏几何的体系和内容差不多还是完整呈现。虽然具体要求降低了,但推理几何仍是传统难关。

小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要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教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型的逻辑思维。既然人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也应是有差异的,多形式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探索适合所有学生的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学期初,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明确,分组不是扩大差别,抛弃学生,而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全体学生的能力,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即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类(动态的)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因组施教,组组互助。考试出题、布置作业等都区别对待,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即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布置作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每次作业的题目是不完全相同的。基础性的作业要求全班必做;对学得好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一题多解,增做选择题。其实,不仅课堂练习如此,在例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方面,例题讲解由浅入深,低难度题请学得好的学生讲解,教师强调易错处。教师讲解高难度题时,允许听不懂的学生看课本或做练习题;课堂提问,基础性问题面向中间学生,不仅要答出“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课堂评价,对后进生着重肯定其闪光点,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得好的学生着重指出其薄弱点和不足之处,给予挑战性评价。以此激发每个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通过关心每一个同学,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关注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特点,想办法使学生有迫切学好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精心选择课堂练习,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估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动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未来的文盲是不懂学习的人”。懂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会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无穷递进的。因此,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首先应加强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先进行预习,对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对难理解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分解难度,降低坡度,便于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这样做,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很自然减轻了听课的负担,易于理解教材,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善于自己看书理解,解决问题,学会分析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后的反思,经常寻求一题多解和多题同律等等。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方法进行自学。利用遗忘规律,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教给学生战胜遗忘而适时重复记忆的方法。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统计思想以及极限思想,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通过在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五、平等教育条件,优化社会环境:我们在看专家教学示范,我们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我们注意到,生源差异不说,教室里的学生数量的差异可以倍论。城乡教师的素质和再教育的差别客观存在,而城乡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呢?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极大的改变了农村校舍设施和办学条件,不仅减免了义务教育所有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用,还加大了的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但大班额现状没有得到改变。在两班160多名学生,数学成绩100名左右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靠数学教师一个在一天有限的时空中改变,谈何可能?所以,尽可能地扩大班级数,使班级学生数科学合理化,才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反过来对社区环境和风气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才能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体现出“全民参与德育”的宗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 总之,只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实际状况出发,加强中小学教材衔接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好数学的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夹缝中的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提高。

上一篇: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下一篇:农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